① 邵氏武俠作品有哪些
以下電影基本都是邵氏武俠作品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邵氏武俠電影介紹
在世界華語影壇上,邵氏電影曾經紅極一時。我心儀很久,卻一直無緣見面。如今,被天映娛樂公司買斷邵氏電影760部,用2億多元人民幣以數字方式整理和修復,令這批珍貴華語電影化石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在令人感到興奮的同時,迫不及待地把這來之不易「寶石」,好好欣賞品味。
真正的武俠電影早已經死亡,這點深有感受。當年看《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時,就聽說了哪全然是模仿之作,看過三十年前的邵氏武俠,更得以證實。邵氏的武俠,是武俠片的巔峰時期,從《大醉俠》到《獨臂刀》,從《大刺客》到《金燕子》,從《盜劍》到《奪魂鈴》,從《馬永貞》到《刺馬》,從到《俠女》到《長輩》,從《少林三十六房》到《天下第一拳》等等,高潮迭起。
古龍的作品為這一時期的武俠片,添上一抹瑰麗的色彩。古龍的作品是七十年代武俠電影的寵兒。當時重量級的導演楚原、王羽、羅維等也都非常熱衷於拍攝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活著的古龍也不時地為電影公司編寫劇本,《蕭十一郎》就是先寫成劇本,後改成小說的。也許,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拍出古龍想抒發出的意境。
電影是屬於古龍的,電視劇是屬於金庸的。一部電影未必能把金老爺子的作品表達出來,但一部電影能把古龍的意境發揮的淋漓盡致。《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陸小鳳》、《英雄無淚》、《蕭十一郎》、《絕代雙驕》、《浣花洗劍》、《孔雀王朝》等等,就是那盛世留給懂得品味的人去體會的真正寶藏。
童年,看的第一本武俠書就是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名《風雲第一刀》),至今依舊覺得它是古龍作品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主人公李尋歡和阿飛,是武俠虛擬人物中經典人物。原著三卷,七十餘萬字,它的問世,奠定了古龍在新派武俠小說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對金庸之後武俠小說不可讀的定論作了一次有力的沖擊。邵氏把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分成二部電影來拍攝的,1977年出品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主題是梅花盜,幾年後拍攝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魔劍俠情》是以金錢幫事件為主軸。導演楚原拍攝此片,開創新派武俠片潮流,勇奪第15屆金馬獎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
邵氏電影的服裝、布景、道具、造型等等絕對是沒有話說,尤其是古裝片、武俠片,那才是正宗。古色古香,看著就舒服,尤其是現在「亂穿」的時代,格外令人懷念。記得「魏君子」在《邵氏作品41部小評》文章里說:「導演李翰祥的美術造詣在華語導演中堪稱後無來者,對服裝、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據,務求逼真實感,營造情境更是體現中國文化底蘊。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為可笑,實則中國古小說綉像圖畫中的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後來午馬版的才是不倫不類。」(1960年《倩女幽魂》)
《多情劍客無情劍》里也是如此,每每看見漂亮的屏風,精緻的桌椅被打鬥時劃破、損壞,還真有點不捨得。雖然很多是室內景,但是真實度比現在200萬元打造的「海棠金舍」,來得正宗多。楚原為了拍李尋歡從關外入關、與林詩音梅園重逢那一幕,遠赴韓國拍攝。片中的很多道具細節處理的相當不錯。
情節上,前後二部對原著都有改動,似乎預料之外,轉念一想卻在情理之中。其實,改動不是很大,還能接受。全劇塑造的原著氣氛,更是「小李飛刀」系列影視作品中最上乘之作,只怕後無來者。也許是該片表達出了江湖、名、利、情、俠,恩怨情仇,對白、意境、氣氛,完全是古龍的原味風格。雖然看第一遍的時候,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是事後想來其實也可以這樣的詮釋。
1977年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狄龍飾李尋歡、余安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井莉飾林仙兒。影片中,李尋歡蕭然走在雪中,埋下林詩音人像,李尋歡一滴眼淚沒掉,一句話沒說,凄楚心境卻表露無遺。狄龍飾演的李尋歡有評論者以為「活脫脫從小說中走出來一般」,被稱為「永遠的小李飛刀」。個人認為,如果去掉那把扇子,一定給滿分。對於角色的改編,井莉飾林仙兒傳統些,樸素些,還好在下一部時,轉變過來。余安安飾林詩音,的確漂亮,居然被改死了。當然在《魔劍俠情》改活過來了。爾東升飾阿飛,戲份並不多,但抓住了原著的精華部分,我給他打滿分。
邵氏武俠電影介紹
在世界華語影壇上,邵氏電影曾經紅極一時。我心儀很久,卻一直無緣見面。如今,被天映娛樂公司買斷邵氏電影760部,用2億多元人民幣以數字方式整理和修復,令這批珍貴華語電影化石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在令人感到興奮的同時,迫不及待地把這來之不易「寶石」,好好欣賞品味。
真正的武俠電影早已經死亡,這點深有感受。當年看《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時,就聽說了哪全然是模仿之作,看過三十年前的邵氏武俠,更得以證實。邵氏的武俠,是武俠片的巔峰時期,從《大醉俠》到《獨臂刀》,從《大刺客》到《金燕子》,從《盜劍》到《奪魂鈴》,從《馬永貞》到《刺馬》,從到《俠女》到《長輩》,從《少林三十六房》到《天下第一拳》等等,高潮迭起。
古龍的作品為這一時期的武俠片,添上一抹瑰麗的色彩。古龍的作品是七十年代武俠電影的寵兒。當時重量級的導演楚原、王羽、羅維等也都非常熱衷於拍攝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活著的古龍也不時地為電影公司編寫劇本,《蕭十一郎》就是先寫成劇本,後改成小說的。也許,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拍出古龍想抒發出的意境。
電影是屬於古龍的,電視劇是屬於金庸的。一部電影未必能把金老爺子的作品表達出來,但一部電影能把古龍的意境發揮的淋漓盡致。《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陸小鳳》、《英雄無淚》、《蕭十一郎》、《絕代雙驕》、《浣花洗劍》、《孔雀王朝》等等,就是那盛世留給懂得品味的人去體會的真正寶藏。
童年,看的第一本武俠書就是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名《風雲第一刀》),至今依舊覺得它是古龍作品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主人公李尋歡和阿飛,是武俠虛擬人物中經典人物。原著三卷,七十餘萬字,它的問世,奠定了古龍在新派武俠小說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對金庸之後武俠小說不可讀的定論作了一次有力的沖擊。邵氏把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分成二部電影來拍攝的,1977年出品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主題是梅花盜,幾年後拍攝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魔劍俠情》是以金錢幫事件為主軸。導演楚原拍攝此片,開創新派武俠片潮流,勇奪第15屆金馬獎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
邵氏電影的服裝、布景、道具、造型等等絕對是沒有話說,尤其是古裝片、武俠片,那才是正宗。古色古香,看著就舒服,尤其是現在「亂穿」的時代,格外令人懷念。記得「魏君子」在《邵氏作品41部小評》文章里說:「導演李翰祥的美術造詣在華語導演中堪稱後無來者,對服裝、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據,務求逼真實感,營造情境更是體現中國文化底蘊。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為可笑,實則中國古小說綉像圖畫中的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後來午馬版的才是不倫不類。」(1960年《倩女幽魂》)
《多情劍客無情劍》里也是如此,每每看見漂亮的屏風,精緻的桌椅被打鬥時劃破、損壞,還真有點不捨得。雖然很多是室內景,但是真實度比現在200萬元打造的「海棠金舍」,來得正宗多。楚原為了拍李尋歡從關外入關、與林詩音梅園重逢那一幕,遠赴韓國拍攝。片中的很多道具細節處理的相當不錯。
情節上,前後二部對原著都有改動,似乎預料之外,轉念一想卻在情理之中。其實,改動不是很大,還能接受。全劇塑造的原著氣氛,更是「小李飛刀」系列影視作品中最上乘之作,只怕後無來者。也許是該片表達出了江湖、名、利、情、俠,恩怨情仇,對白、意境、氣氛,完全是古龍的原味風格。雖然看第一遍的時候,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是事後想來其實也可以這樣的詮釋。
1977年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狄龍飾李尋歡、余安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井莉飾林仙兒。影片中,李尋歡蕭然走在雪中,埋下林詩音人像,李尋歡一滴眼淚沒掉,一句話沒說,凄楚心境卻表露無遺。狄龍飾演的李尋歡有評論者以為「活脫脫從小說中走出來一般」,被稱為「永遠的小李飛刀」。個人認為,如果去掉那把扇子,一定給滿分。對於角色的改編,井莉飾林仙兒傳統些,樸素些,還好在下一部時,轉變過來。余安安飾林詩音,的確漂亮,居然被改死了。當然在《魔劍俠情》改活過來了。爾東升飾阿飛,戲份並不多,但抓住了原著的精華部分,我給他打滿分。
作者: cyp19821029 2006-11-5 14:08 回復此發言
--------------------------------------------------------------------------------
2 邵氏武俠電影介紹
1981年拍攝《多情劍客無情劍之魔劍俠情》時,邵氏旗下精銳盡出,即使連僅有二個鏡頭的孫小紅也找來惠英紅客串,光看明星就非常精彩。可惜,愛情方面的劇情沒有按照原著發展,小紅跟小李一點感情戲都沒有。李尋歡與阿飛角色未變,林詩音復活由井莉扮演味道就很好,有大戶人家的氣派,有滄桑歷盡的無奈,將古龍筆下這位氣質美女演的恰如其分。這里的阿飛情節要比上部多,很考演技,還好爾東升沒有令觀眾失望。有時候,真的能感覺到他在林仙兒面前乖的像個孩子。當他染上酒癮的時候,去撿那隻酒杯時,李尋歡出現的一場戲,令人心中流過一陣暖意。較前部,此部漸入佳境。他們之間的友誼在患難中逐漸升華,令觀者為之動容。
谷峰扮上官金虹、岳華的郭嵩陽、劉永的呂鳳仙、顧冠忠的上官金虹之子,各個氣質獨特,很有風格。最勁爆的角色是由英年早逝影星傅聲演出的荊無命。當看到傅聲演的荊無命出場時候,我很意外,讓他來演小說「酷」如死人色的荊無命,感覺有點不妥當。但看過他的演出後,感覺還不錯,我沒有如別人所言會笑場。因為我看的時候,是第一次接觸他的電影,當時還沒有看過他演的小魚兒和小高等其他角色,沒有對他定性。不過傅聲是挺可愛的。演林仙兒的角色選的不錯,在我的想像中原著里的林仙兒就該是那樣的,就是不知道她叫什麼。
值得一提的還有元華和元彬,當時他們演很小的配角。其實,元華在元家班中地位很高,是香港老一輩的武術指導和功夫巨星,洪金寶、成龍等人都是他培養出來的。可惜長相實在有點兇悍,只能成為幕後的英雄。他的「包租公」,得了05年金像獎。元彬成名始於和徐克合作黃飛鴻系列,以及《斷刀客》。
邵氏武俠電影,一個被人遺忘的精彩世界。我推開了大門,走了進去,你呢?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我接觸的第一篇武俠小說,也是我第一仰慕的虛擬英雄。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李尋歡,認為他太完美。
過了!就有點假了,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依舊覺得他是偉大的。也有人認為他是害人害己,但誰又能在做出決定前預測出最後的結果?
對於虛構的人物,不能用現實去衡量的。
對於現在爛片飛揚的時代,能見識一下,以前的舊作,也是一種榮幸。
看過邵氏的全劇,多少帶著一種欣慰,至少曾經有人懂,什麼是江湖,什麼是古龍的風格。
但一切都不會很完美,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的品位吧!
② 古龍共多少作品書劍恩愁錄是古龍的嗎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 書名年份出版者備注蒼穹神劍1960第一古龍處女作月異星邪1960第一萬盛1970.11.1三版劍氣書香1960真善美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1960又稱《金劍殘骨令》劍毒梅香1960清華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筆孤星傳1960真善美失魂引1961明祥游俠錄1961海光護花鈴1962春秋又稱《諸神島》彩環曲1962殘金缺玉1962第一飄香劍雨1963劍玄錄1963清華劍客行1962明祥浣花洗劍錄1964真善美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浣花洗劍》情人箭1964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怒劍》大旗英雄傳19651976年修訂,漢麟出版,改名《鐵血大旗》武林外史1965春秋名劍風流1966結尾部分由喬奇代筆絕代雙驕1967春秋鐵血傳奇1968真善美又稱《楚留香傳奇》。分為:
《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三部風雲第一刀1970春秋又名《多情劍客無情劍》分為:
《風雲第一刀》、《鐵膽大俠魂》兩部鬼戀俠情1970《楚留香傳奇》續集,又名《借屍還魂》蝙蝠傳奇1971《楚留香傳奇》續集歡樂英雄1971春秋大人物1971春秋桃花傳奇1972《楚留香傳奇》續集蕭十一郎1973漢麟由電影劇本改寫成書流星·蝴蝶·劍1973桂冠九月鷹飛1973南琪《風雲第一刀》後傳①長生劍1974漢麟《七種武器》系列
(僅完成六種,「拳頭」並非一種武器)②碧玉刀1974③孔雀翎1974④多情環1974⑤霸王槍1975⑥離別鉤1978春秋①陸小鳳傳奇1976南琪②綉花大盜1976南琪③決戰前後1976南琪④銀鉤賭坊1977南琪⑤幽靈山莊1977南琪⑥鳳舞九天1978春秋天涯·明月·刀1974南琪1.南琪出版社印行,共39集。但傅紅雪的故事僅至13集,以後則下落不明,此與今傳本略有出入;據1978年萬盛版《天涯·明月·刀》「最後一戰」的結尾是:「明月何處有?只要你的心還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裡。」——正進行到原書13集第37章「月色寂靜」的五分之四。以後則寫小馬被綁架之事略。內地流傳的版本多是萬盛這37章;
3.中國時報於1974.4.25至1974.6.8連載1-45集絕不低頭1975唯一的一部動作小說七殺手1975 劍花·煙雨·江南1975 三少爺的劍1975桂冠《江湖人》系列之一火並蕭十一郎1976漢麟《蕭十一郎》後傳拳頭1976南琪又稱《憤怒的小馬》《狼山》,曾被誤收入《七種武器》邊城浪子1976南琪《天涯·明月·刀》後傳。據林、葉《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所述:1972年在香港《武俠春秋》,原名《風雲第一刀》。1976年台灣南琪結集出書。血鸚鵡1976《驚魂六記》之一白玉老虎1976桂冠 大地飛鷹1976南琪 圓月彎刀1977漢麟大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飛刀·又見飛刀1977漢麟碧血洗銀槍1977桂冠 新月傳奇1978漢麟《楚留香傳奇》續集英雄無淚1978 七星龍王1978春秋 午夜蘭花1979漢麟《楚留香傳奇》續集風鈴中的刀聲1980萬盛結尾由於東樓代筆劍神一笑1981《陸小鳳傳奇》系列白玉雕龍1981《白玉老虎》後傳,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怒劍狂花1982大部分由丁情代筆那一劍的風情1982大部分由丁情代筆邊城刀聲1983大部分由丁情代筆獵鷹·賭局1984最後遺作,短篇補錄作品:
菊花的刺
劍氣嚴霜
鐵劍紅顏
③ 小李飛刀與風雲第一刀的問題
小說原著叫多情劍客無情劍或者風雲第一刀。
後來又創造了一系列小說:
《小李飛刀》系列五部小說
多情劍客無情劍
邊城浪子
九月鷹飛
天涯明月刀
飛刀又見飛刀
小李飛刀拍了很多電視
小李飛刀的電視都是亂改。
也有兩部比較符合原著的。
一部是香港拍的,1978年,朱江主演
一部是大陸拍的,1993年,於健主演
你說的那部電視好像是焦恩俊演的,貌似劇情和原著相差十萬八千里。
④ 求一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拍的香港古裝武打電影
【巡城馬】80年代一部很經典的香港武打片由周潤發,梁家仁主演很經典,建議樓主有空去看下。
⑤ 「美人白頭 英雄遲暮」出自什麼
出自古龍的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
他在這部小說中寫道:「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無可奈何的悲哀。這種悲哀最令人同情,也最令人惋惜。」
英雄末路,意思是英雄到了無路可走地步。形容有本領的人到了無路可走、一籌莫展的地步。
美人遲暮,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譯文:想到草木不斷地在飄零凋謝,不禁擔憂美人也會日益衰老。光陰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飄零的草木。
(5)電影風雲第一刀擴展閱讀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古龍中期作品,為其著名重要代表作,原名《風雲第一刀》,是「小李飛刀」系列的第一部。
全書包括1968年至1969年於武俠世界連載的《風雲第一刀》與1969年至1970年於武俠春秋連載的《鐵膽大俠魂》,而春秋出版社則並為一部《多情劍客無情劍》。另上海學林出版又改回原名《風雲第一刀》,並且宣稱是初名。
小說曾被改編為電視劇和《多情劍客無情劍》系列(後者包括電影)。後來亦有以「小李飛刀」(實整篇《多情劍客無情劍》)為名的漫畫和電玩。
小說以「小李探花」李尋歡與「飛劍客」阿飛的故事為主線。
⑥ 林子祥和狄龍袁詠儀主演的古裝電影叫什麼名字
邊城浪子。注意:陳勛奇是老牌武打明星,和林子祥確實長得有些像,你記混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電影版本英文片名:Edge City Wanderer
更多中文片名:
仁者無敵
刀狼
更多外文片名:
A Warrior's Tragedy
Bian cheng lang zi.....(China: Mandarin title)
Edge City Wanderer.....(literal English title)
Ren zhe wu di
Dao Lang
導演 Director:陳勛奇 Frankie Chan
編劇 Writer:陳勛奇 Frankie Chan
製作人 Proced by:陳勛奇 Frankie Chan
攝影 Cinematography:吳榮傑 Rongjie Wu
演員 Actor:
狄 龍飾傅紅雪
陳勛奇飾葉 開
袁詠儀飾丁靈琳
徐 琳飾翠 濃
張智霖飾路小佳
陳玉蓮飾沈三娘
袁潔瑩飾馬芳鈴
瞿穎飾丁白雲
羅嘉良飾慕容明珠
馮克安飾蕭別離
祝力強飾雲在天
許還山飾馬空群
袁 玫飾花白鳳
張學皓飾花滿天
張績成飾公孫斷
葉 暉飾白天羽
寇占文飾金背駝龍
崔亞輝飾飛天蜘蛛
聶 軍飾店小二
徐學禮飾郭 威
謝 苗飾郭小虎
葛建軍飾王大洪
陳 林飾彭 烈
孟德瑩飾少年葉開
李小雨飾小年丁靈琳
孫 岳飾童年葉開
李 斯飾童年葉開
陳鵬飛飾小胖子
李 響飾小師兄甲
影片類型: 動作/劇情/懸疑
片長:90分鍾
國家/地區: 香港
上映/發行日期:香港Hong Kong 1993年10月28日
萬馬堂主馬空群設計在梅花廟擺下鴻門宴誅殺了神刀門主白天羽全家21口。 白天羽和花白鳳的私生子葉開,在師父李尋歡的養育下長大成人。葉開心地善良、仁慈,深得師父的喜愛。師父把飛刀絕技傳授給他,在師父的教導下,他早巳忘了「殺父之仇」。 為了復仇,花自鳳領養了一孤兒傅紅雪,將其訓練成為復仇的工具。二十多年過去了,花白鳳認為時機已到,派傅紅雪前去萬馬堂殺仇人馬空群。 葉開的師父得知此事後.要葉開去了斷三代人的恩怨.馬空群二十多年來一直提防白天羽的後人來報仇,他多次派人刺殺小鎮上的陌生人傅紅雪都沒有成功。傅紅雪在小鎮上愛上了妓女翠濃。便帶著她到處追蹤馬空群。不幸翠濃為掩護傅紅雪被刺身亡。正當傅審問刺客時,刺客卻被葉開的飛刀打死,引起傅紅雪與葉開的相互疑殺。此時。曾是花白鳳丫環的沈三娘趕到,告訴這一切都是馬空群的奸計,造成二人自相殘殺,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而武林第一莊主丁白雲才是幕後首腦人物。傅紅雪只是這場恩怨之戰的殺人工具。 一場善與惡,仇恨與寬容的較量在萬馬堂展開。葉開試圖阻止丁白雲的惡劣行徑,丁不聽勸阻,激戰中,丁白雲終於失去戰鬥力,力竭跪下,問葉開為何不殺死他,葉開不加理睬,上馬離去...
⑦ 最老版的小李飛刀
中國電視史上第一代《小李飛刀》
六十年代末期,台灣閩南語版歌仔戲,
出品:中華電視公司
片長:43集
主演:
張宗榮飾李尋歡
谷音飾孫小紅
貝蒂(林美仙/林仙兒)
錢多多飾龍嘯雲
1977邵氏電影《多情劍客無情劍》
出品: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導演: 楚原
片長:96分55秒邵氏電影《多情劍客無情劍》
備註:本片獲得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
領銜主演:
狄 龍 飾 李尋歡
爾冬升 飾 阿飛
余安安 飾 林詩音
井 莉 飾 林仙兒
岳 華 飾 龍嘯雲
谷 峰 飾 趙正義
艾 飛 飾 田七
元 華 飾 游龍生
徐少強 飾 鐵笛先生
楊志卿 飾 心眉大師
(三)1976TVB劇《小李飛刀》
無線電視於1976年為對抗佳藝電視的金庸旋風《射鵰英雄傳》而選擇將與金庸分庭抗禮的古龍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上集《風雲第一刀》改編成電視劇《小李飛刀》。該劇播出以後,深受廣大觀眾歡迎,開創了電視史上的古龍風潮,而至今古龍電視劇仍無人能超越無線電視。該劇亦為接著風行海內外的名作奠下根基,包括《陸小鳳系列》1976年,和於1978年將《多情劍客無情劍》下集《鐵膽大俠魂》改篇成電視劇《小李飛刀之魔劍俠情》,加上《絕代雙驕》1979年,《刀神》1979年,《楚留香》1979年,《名劍風流》1979年,《離別鉤》1980年,另外亦於1976年以《書劍恩仇錄》作拍攝金庸劇的試金石,可惜並不是十分成功,要到重整旗鼓十足備戰的《天龍八部》1982年才能真正超越當年佳藝電視金庸劇的地位而獨領風騷至張紀中式金庸劇的堀起。
中華電視台於1982年也將《多情劍客無情劍》改編成電視劇《小李飛刀》,共16集,韋辛製作,衛子雲扮演李尋歡,周雅芳扮演小神通,龍傳人扮演阿飛。
下面是TVB第一版《小李飛刀》的演職人員
編劇:譚嬣 導演:王天林, 助理編導:杜琪峰 武術指導:李家鼎
總片長:21集(13+8)
TVB和主演:
朱江 飾 李尋歡,
黃元申 飾 阿飛,
黃杏秀 飾 林仙兒,
李琳琳/溫柳媚 飾 林詩音
高妙思/歐陽佩珊 飾 孫小紅
江 毅 飾 心眉/天機老人
吳孟達 飾 孫達
江濤/羅國維 飾 龍嘯雲,
關海山 飾 鐵笛先生
林偉圖 飾 郭嵩陽
關聰 飾 荊無命/游龍生
陳復生 飾 鈴鈴
金興賢 飾伊哭
嚴秋華/羅浩楷 飾 龍小雲
梁鴻華 飾 呂鳳先
徐桂香 飾 藍羯子
張沖/劉丹 飾 上官金虹
黃允材 飾 上官飛
何禮男 飾 白蛇/荊無命(第一部)
梁少狄 飾 西門柔
李家鼎 飾 諸葛鐵拐
黎劍雄 飾 燕雙飛
麥大成 飾 胡不歸
本劇主題曲亦名為「小李飛刀」,由顧嘉輝作曲、盧國沾填詞、羅文主唱。由於電視劇為人所喜愛,連帶該劇主題曲也成為家傳戶曉的經典金曲,獲得香港電台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獎。
(四)1980年台灣台視《英雄本無淚》
劇名:《英雄本無淚》
改編自[小李飛刀]
片長:53集
出品:台灣電視公司
備註:因版權問題,該劇人物名字均採用化名
主演:
游天龍 飾 上官仁〔原著李尋歡〕,
燕南希 飾 華玉仙/林仙兒
尹寶蓮飾 華曼君/林詩音
李岡 飾 潘龍/阿飛
仇政 飾 楚小玲/孫小紅
武家麟 飾 童柏川/龍嘯雲
本劇主題曲<英雄本無淚> 由余天演唱
(五)1981邵氏電影《魔劍俠情》
改編自[多情劍客無情劍]
出品:邵氏電影公司片名:《魔劍俠情》
邵氏電影《魔劍俠情》片長:101分07秒導演:楚原
主演:
狄龍飾李尋歡,
爾東升飾阿飛,
井莉飾林詩音,
楚湘雲飾林仙兒,
惠英紅飾孫小紅
谷峰飾上官金虹
傅聲飾荊無命
劉永飾呂鳳先
岳華飾郭嵩陽
顧冠忠飾上官飛
元華 飾西門柔
羅烈 飾胡不歸
(六)1982台灣華視《小李飛刀》
導演:陳烈,衛子雲,
片長:16集
衛子雲飾李尋歡主演:
衛子雲飾李尋歡,
龍傳人飾阿飛,
王美力飾林詩音
陳小慧飾林仙兒
廖麗君飾龍小雲,
周雅芳飾孫小紅,
陳美秀飾鈴鈴
汪威江飾龍嘯雲
張復健飾上官金虹
常楓飾天機老人
張振寰飾荊無命
楊雄飾鐵傳甲
本劇主題曲<小李飛刀> 由衛子雲演唱
(七)1984香港電影《小李飛刀》
出品:香港南強影業
凌雲版小李飛刀導演:午馬
主演:
凌雲飾李尋歡,
李修賢飾阿飛,
陸小芬飾林詩音,
張玲飾孫小紅
王鍾飾龍嘯雲
樊梅生飾鐵傳甲
(八)1992香港電影《戰神傳說》
有改編自[多情劍客無情劍]的嫌疑,但關聯不大,劉德華飾阿飛.
(九)1993內地第一部《多情劍客無情劍》
劇名:《多情劍客》
片長:31集
於健飾李尋歡出品:長春電影製片廠電視分廠
導演:李健 高傑
主演:
於健飾李尋歡,
安怡飾阿飛,
趙晨虹飾林詩音,
鄧曉鷗飾林仙兒,
張劍飾孫小紅,
郝金燕飾鈴鈴,
郭楓飾龍嘯雲,
康威飾龍小雲
劉俊山飾上官金虹
何中華飾荊無命,
張繼波飾鐵傳甲。
(十)1995TVB劇《小李飛刀》
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
片名:小李飛刀 (香港電視)關禮傑版小李飛刀
首播:1995年9月11日
出品:香港無線電視(TVB)
集數:20集
監制:李元科
編劇:羅錦輝
演員:
關禮傑飾李尋歡
關寶慧飾林詩音
錢嘉樂飾阿 飛
王龍威飾梅花盜
陳捷文飾龍嘯雲
鄧兆尊飾龍天賜
梁欽棋飾上官金虹
傅明憲飾林仙兒
黃小燕飾孫小紅
本劇主題曲《清心照明月》由蘇永康演唱
(十一)1999合拍版《小李飛刀》
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
片名:小李飛刀 (台灣電視) 首播:1999年8月3日 1999版《小李飛刀》
出品:(台灣)中華電視公司 (華視) 集數:40集
總導演:袁和平 導演:李翰韜 製作:林子欣 武術指導:羅雄、林彩香
編劇:陳文貴、朱羽(第一部);朱羽(第二部「小李飛刀之決戰皇城」)
演員:
焦恩俊飾李尋歡
蕭 薔飾林詩音/莫蘭
林立洋飾龍嘯雲
鄭佳欣飾林仙兒
俞飛鴻飾楊 艷(驚鴻仙子)
吳 京飾阿 飛
范冰冰飾杏 兒
賈靜雯飾孫小紅
陳 凱飾荊無命
高 雄飾上官金虹
任 泉飾上官飛
戴春榮飾崔姥姥
呂盈盈飾江南月
靳德茂飾雲 王
劉長生飾天機老人
本劇主題曲借用TVB1976年版《小李飛刀》的主題曲,片尾曲《沒有我你怎麼辦》由何潤東演唱。
劇情簡介:
明朝中期成化年間,厭倦了官場世俗的文武全才李尋歡遇難之際被武林高手龍嘯雲相救,然而兩人卻愛上了同一個姑娘——林詩音,尋歡為報答龍嘯雲救命之恩,放棄了自己的愛情而成全龍嘯雲所愛的情與怨、恩與仇的糾葛故事。該片情節生動,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曾主演《七俠五義》、《穆桂英》等劇的台灣演員焦恩俊飾演主角李尋歡;在《太極宗師》、《少林武王》有很好表現的吳京飾阿飛,而在劇中李尋歡與龍嘯雲這對患難兄弟共同愛上的姑娘——林詩音由蕭薔扮演。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由擔任過《醉拳》、《黃飛鴻》等片導演的袁和平任總導演,真可謂名著、名導、名演員,千萬不容錯過。
(十二)2000香港電影《小李飛刀之飛刀外傳》
片名:《小李飛刀之飛刀外傳》(港韓日合拍)電影《小李飛刀之飛刀外傳》
片長:90分鍾
導演:林慶隆
主演:
王傑飾李尋歡
黎姿飾雪兒
千葉真一「日本」飾李元霸
羅鍾夏「韓國」飾朝鮮金霧寒
李禺炫「韓國」飾東洋劍客
本劇並未按原著故事拍攝。
(十三)2002內地版《飛刀問情》
片名:《飛刀問情》(99版小李飛刀續集)
片長:32集
出品:廣東強視
導演:魯曉威
主演:
焦恩俊飾李尋歡
張延飾林詩音
2002《飛刀問情》修慶飾關天翔
金巧巧飾唐蜜
牛莉飾江憐月
袁偉傑飾龍小雲
劉園媛飾江鈴鈴
盧星宇飾楊孤鴻
楊欣飾蘇小花
周菲飾蕭玉兒
韓東飾鐵傳甲
朱鐵飾律曉風
陳繼銘飾郭嵩陽
何依靜飾藍蠍子
(十四)2007邵氏新版《小李飛刀》
片名:《小李飛刀》
片長:20集 上映時間:2010年
出品方:香港邵氏集團 橫店影視集團 導演:梁耀明
主題曲:《雲游》演唱:楊雪帆
演員:
黃子騰 飾 李尋歡
陳 曦 飾 林詩音
黃敏燁 飾 林仙兒
張瑞拉 飾 孫小紅
劉 穎 飾 宋曉風
柴銘洋 飾 龍嘯雲
徐少強 飾上官金虹
王藝凝 飾 劉春香
看點:
香港邵氏集團內地首部「試水」之作《小李飛刀》。
香港邵氏公司一向以出品邵氏經典電影而聞名遐邇,但鮮有電視劇作品。三十年後,香港邵氏集團再度重拍《小李飛刀》,頗具紀念價值。該劇由曾執導過影片《黃飛鴻》的香港著名導演梁耀明擔當導演兼編劇。主要角色由黃子騰、陳曦、張瑞拉出演。新版《小李飛刀》一改焦恩俊、蕭薔的經典版,以打戲論英雄,以情寄美人,突出兄弟情,倒是暗符合了08年的娛樂圈主流,主打「兄弟情」。
據悉,原著中李尋歡與林詩音的感情非常曲折,但在新版中,李尋歡從關外回來後,就看破了這段情緣,成為灑脫的一代大俠。李尋歡與孫小紅之前那條若隱若現的感情線,在新劇中將加重。此外,新版《小李飛刀》還大量起用新人,這無疑會成為該劇的一大看點,會改變觀眾對以往各大版本的審美疲勞。
⑧ 《小李飛刀》的古龍小說原名是什麼
《小李飛刀》是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先生的小說系列,堪稱古龍小說第一代表作。其中作品名稱分別為:
第一部 《多情劍客無情劍》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古龍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小李飛刀」系列的第一部,被公認為古龍武俠作品的巔峰之作和最高成就。該書情節曲折動人,藝術成就很高,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藝術典型。它不僅是一部闡明武學真諦的作品,還是一部寫盡人間世態炎涼的人情歷史畫,更是一部觸動社會現實,探索人生哲理的警世名著。
第二部 《邊城浪子》
《邊城浪子》是台灣著名武俠作家古龍的一部傑出小說,「小李飛刀」系列的第二部,全書於1972年在雜志上連載,共計46回。本書古龍採用雙主角模式,講述了以葉開和傅紅雪同步展開的一段故事。後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劇。
第三部 《九月鷹飛》
《九月鷹飛》是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的後傳,屬於「邊城浪子」系列的第二部,亦屬於「小李飛刀」系列第三部分,是古龍後期的一部經典小說。
第四部 《天涯·明月·刀》
《天涯·明月·刀》是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作品,「小李飛刀」系列的第四部。1974年4月至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因作風新穎不被接受而中途腰斬,1974年6月至1975年1月轉至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古龍為求變革武俠小說,刻意在此作品裡滲入散文詩的句法,作品連載時並不為讀者評家欣賞。
第五部 《飛刀,又見飛刀》
《飛刀,又見飛刀》,為古龍晚期小說,屬於小李飛刀系列最後一部分,主人公為小李飛刀的傳人李壞。目前共有兩版改編的同名影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