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老北京的電影電視劇
1,《正陽門下》
《正陽門下》是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視台、大前門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勵志電視劇,由劉家成執導,朱亞文、倪大紅、邊瀟瀟、李光復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故事。
2,《正陽門下小女人》
《正陽門下小女人》是由劉家成執導,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喬大韋領銜主演的年代情感劇。該劇以小酒館幾十年的變遷為線索,以女性創業者徐慧真為敘述視角,講述了其從1955年至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間,帶領身邊人創業致富、走向小康的故事。
3,《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葉京擔任導演與編劇,由佟大為、陳羽凡、白百何、文章、齊襄、果靜林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一群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生長在北京某軍隊大院的孩子們所共同經歷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4,《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林好等主演。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並已於2004年11月30日在江蘇衛視首播。
5,《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是由劉家成執導,何冰、王鷗、劉蓓領銜主演,馮文娟、侯煜、畢彥君、方子哥主演,海一天特別主演的年代劇。該劇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圍繞老闆嚴振聲、妻子林翠卿及一心為父親治病的牧春花,講述了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
㈡ 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一口菜餅子》是根據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它敘述一個憶苦思甜的造了—個承受生活重壓,為救女兒而省下僅有的一口萊餅子,最後死在飢寒交迫之中的母親的形象。該片為中國的第一部電視劇。
在我國的電視發展史上,電視劇的起步是不晚的。1958年5月1日,我國的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的前身)開始實驗廣播。6月15日,它就播出了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萊餅子》。
這部黑白電視劇全長只有20多分鍾,但播出後觀眾的反映卻很熱烈。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創作這部電視劇的物質條件是非常簡陋的:北京電視台非但沒有錄像設備,就連過得去的演播室也沒有,加上所有的編、導、演、職員都是第一次搞電視劇,還談不上有一點保證成功的實踐經驗。但他們還是大膽地進行了我國電視劇史上的第一次現場演播。在用兩間普通辦公室稍加改裝建成的臨時演播室里,只有一個破窩棚和幾件簡單的日用品作布景和道具,燈光、音響設備都是因陋就簡架設的。開演的信號一發出,所有在場的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了工作。三台台式攝像機不僅笨重,而且沒有變焦鏡頭,根據劇情需要和事先設計好的鏡頭順序,攝像員分別批拉著機器在狹小有限的場地里不停地移動位置,既要趕時間,又不能互相妨礙,還要根據鏡別不時更換鏡頭。尤其在拍攝演員表情或道具的近景、特寫時,那種老式攝像機必須推得離被攝對象很近,這就無形中為拍攝增添了不少麻煩和難度。再說,因為那是現場直接播出,演播中的任何一點差錯、場內的任何一點細小雜音,都會影響全劇的觀看效果,造成不可補救的遺憾,所以全體工作人員個個屏聲斂氣,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地操作著,直至結束。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剛就是這樣在當時簡陋困難的條件下,達到了藝術表演一次完成、現場運用多機拍攝、音畫同期同步播出的良好效果。但也因為受直播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它的劇情結構形態基本上還是一出舞台劇,拍攝鏡頭和角度的變化也不夠豐富和自如,而且最終還不能作為資料保存下來。
本劇的創作速度十分驚人,北京電視台開播一個多月後電視劇就上映了,這在世界電視發展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當然也別忘了1958年正是 「大躍進」 的火紅年代。
而拍攝也條件也是十分艱苦。首先編導們要做的事情是根據直播的特點寫出分鏡頭的腳本,刪除了之前演出的獨幕話劇中的過場戲,只留下了重頭戲和首尾兩部分,再將人物的內心獨白作為電視劇的畫外音。這部20分鍾的黑白小片由中央廣播實驗劇團演播。在一間60多平方米的臨時演播廳里搭了一個破爛的窩棚,景前架著三台攝像機。隔出的另一間小屋裝著導演操縱台和監視器。綠燈亮,演播室內各就各位;紅燈亮,演員開始表演。演播過程中,插入了電影《智取華山》中雷電交加的空鏡頭。演員的調度和表演都是按照鏡頭藝術的要求進行處理,通過攝像機和話筒把聲音和圖像變成信號,由導演切換組接直接播放出去。千萬記住是「直播」,誰要敢NG那就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在正式播出之前都要進行帶機和不帶機的排練,導演要熟記每個鏡頭的內容、情緒、機位,甚至每個工作人員也要把分鏡頭的腳本爛熟於心。一場下來,每個人都是精疲力盡、大汗淋漓。
㈢ 北京電視台播出的第一部電視劇是什麼
《一口菜餅子》。
1958年6月15日,我國的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的前身)直播了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這部電視劇只有20多分鍾,電視上的畫面是這么來的——這邊演員們在現場演,那邊就直接播上了電視。那時的直播完全是受技術條件限制,因為那時的電視台還沒有錄像設備。
(3)帶北京電視台鏡頭的電影擴展閱讀
該片拍攝的條件也是十分艱苦,首先編導們要做的事情是根據直播的特點寫出分鏡頭的腳本,刪除了之前演出的獨幕話劇中的過場戲,只留下了重頭戲和首尾兩部分,再將人物的內心獨白作為電視劇的畫外音。這部20分鍾的黑白小片由中央廣播實驗劇團演播。
在一間60多平方米的臨時演播廳里搭了一個破爛的窩棚,景前架著三台攝像機。隔出的另一間小屋裝著導演操縱台和監視器。綠燈亮,演播室內各就各位;紅燈亮,演員開始表演。演播過程中,插入了電影《智取華山》中雷電交加的空鏡頭。
演員的調度和表演都是按照鏡頭藝術的要求進行處理,通過攝像機和話筒把聲音和圖像變成信號,由導演切換組接直接播放出去。
千萬記住是「直播」,誰要敢NG那就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在正式播出之前都要進行帶機和不帶機的排練,導演要熟記每個鏡頭的內容、情緒、機位,甚至每個工作人員也要把分鏡頭的腳本爛熟於心。一場下來,每個人都是精疲力盡、大汗淋漓。
㈣ 有一部電影在cctv10第十放映室播過,只有幾個鏡頭,有一個是一群人一個大的白色的正方體里
加拿大電影《異次元殺陣》又名《心方慌》,共三部。
㈤ 有哪些影視劇是在北京拍的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和林好等主演。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
㈥ 那部知名中國電影里有看電視的片段或者鏡頭
電影往事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中國七八十年代西北小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對露天電影的深切熱愛,以及這個家庭與電影緊緊糾葛在一起的悲歡離合。毛大兵和江玲玲是在看露天電影中渡過的童年。在那個年代,舉國上下都沉浸在對電影的迷戀之中。露天電影為老百姓,特別是大兵和玲玲帶來無數的夢想和快樂。弟弟四歲時,玲玲帶他去看電影發生意外,弟弟不幸夭折。 悲痛使媽媽與後父對玲玲產生了誤會與恨……
㈦ 哪個電影里有比較多的北京的鏡頭
新街口
㈧ 有關北京的電影,電視劇,
1,《正陽門下》
《正陽門下》是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視台、大前門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勵志電視劇,由劉家成執導,朱亞文、倪大紅、邊瀟瀟、李光復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故事。
2,《正陽門下小女人》
《正陽門下小女人》是由劉家成執導,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喬大韋領銜主演的年代情感劇。該劇以小酒館幾十年的變遷為線索,以女性創業者徐慧真為敘述視角,講述了其從1955年至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間,帶領身邊人創業致富、走向小康的故事。
3,《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葉京擔任導演與編劇,由佟大為、陳羽凡、白百何、文章、齊襄、果靜林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一群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生長在北京某軍隊大院的孩子們所共同經歷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4,《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林好等主演。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並已於2004年11月30日在江蘇衛視首播。
5,《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是由劉家成執導,何冰、王鷗、劉蓓領銜主演,馮文娟、侯煜、畢彥君、方子哥主演,海一天特別主演的年代劇。該劇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圍繞老闆嚴振聲、妻子林翠卿及一心為父親治病的牧春花,講述了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
㈨ 王為念那個人自稱導演,總在北京電視台主持節目,他拍出啥電影電視劇嗎
1996~2006年 先後九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擔任策劃、導演、編舞等職務(連續七年獲獎)
王為念
1996年 為春晚編創歌舞《中國鼓》,被央視三頻道作為片頭宣傳片,並獲《星光獎》,其中16組鏡頭被張藝謀導演融入2008年申奧宣傳片
001年 為春晚創作動效劇《過年我當家》,並擔任該節目導演,開創了動效劇表演的先河,並獲當年春晚二等獎
2002年 擔任成龍在北京電視台《春節晚會》、《世界青年會長城》等節目策劃、編舞
2003年 擔任中央電視台45周年台慶晚會策劃、編舞和舞蹈總監
2004年王為念和小香玉經歷了10餘年的婚姻破滅。
2006年被中國傳媒大學特聘為影視製作和高級製片人研修班講授《為生存儲備適用的知識》、《電視節目策劃》等課程
2006年 擔任舞蹈《鼓神》編舞,該舞蹈在紐西蘭國際藝術節獲金獎;音樂劇
王為念
《星球大戰》在日本獲金獎
2008年 擔任中國殘聯殘奧宣傳片(由劉德華參演)及全國助殘日宣傳片總策劃
2008年 策劃大型環境文化系列活動《大愛天下》,特邀請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星共同打造,該活動包括大型環保慈善演唱會和環保MV。
個人:
我看了一下網路,大概是這樣,我個人覺得真正出名應該是在誰在說,畢竟他導的作品貌似參與的人都比較多,不大容易出名。真正的出名了應該是在誰在說。
㈩ 北京電視台播出的第一部電視劇
《一口菜餅子》是北京電視台播出的第一部電視劇。
1958年6月15日,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的前身)在其演播室內直播了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開啟了中國電視劇的序幕。
《一口菜餅子》也成為我國第一部電視劇。本劇的創作速度十分驚人,北京電視台開播一個多月後電視劇就上映了,這在世界電視發展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一口菜餅子》拍攝的條件也是十分艱苦。首先編導們要做的事情是根據直播的特點寫出分鏡頭的腳本,刪除了之前演出的獨幕話劇中的過場戲,只留下了重頭戲和首尾兩部分,再將人物的內心獨白作為電視劇的畫外音。
這部20分鍾的黑白小片由中央廣播實驗劇團演播。在一間60多平方米的臨時演播廳里搭了一個破爛的窩棚,景前架著三台攝像機。隔出的另一間小屋裝著導演操縱台和監視器。綠燈亮,演播室內各就各位;紅燈亮,演員開始表演。
演播過程中,插入了電影《智取華山》中雷電交加的空鏡頭。演員的調度和表演都是按照鏡頭藝術的要求進行處理,通過攝像機和話筒把聲音和圖像變成信號,由導演切換組接直接播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