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開始受到關注了嗎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
《嘉年華》將題材鎖定為兒童性侵事件,卻出人意料地將鏡頭移開,甚至都沒有出現核心人物實施性侵者的臉。而是用「門外」「復述」等第三者的模糊視角展現。這部影片堪比中國版的《熔爐》,對比當下中國不斷爆發的種種社會事件,極具現實意義。
希望更多題材的電影可以受到觀眾的認可!
Ⅱ 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華誼兄弟業績超疫情前,影視行業是全面回暖了嗎
多家上市影視公司披露了中報。其中,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華誼兄弟等多家影視公司業績表現亮眼,不僅相比去年大幅增長,甚至超過了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同期。這是否意味著電影行業已全面回暖?我認為鑒於目前的市場表現,電影市場回春仍需時間。
雖然電影市場整體有趨良的態勢,但仍存在不確定性。在這種大環境下,許多電影對於檔期也處於觀望狀態,這便導致部分檔期內的電影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安排,各檔期的價值因此也沒有實現利益最大化。此外,因國外疫情較為嚴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好萊塢大片院線上映計劃,進而影響到票房收入。
由於相關部門對於劣跡藝人的管控進一步加嚴,影視項目在主創班底選擇、題材審核等方面也會更加慎重。鑒於目前的市場表現,電影市場回春仍需時間。
Ⅲ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了嗎
據報道,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2017年,「電影質量促進年」取得實質性成果。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紀念建軍90周年為契機,一批優秀獻禮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樹立了主旋律影片創作的新標桿。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Ⅳ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2》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
Ⅳ 多部進口片定檔,國產大片須積極入場,電影市場開始回溫了嗎
現在電影院放映的影片非常的多,我認為被疫情影響了很久的電影市場已經開始回溫了。和去年復工階段一樣,進口片再次充當影市復甦的先鋒角色。在未來四個月,有近20部進口片等待公映。相信隨著進口片重啟熱潮,電影市場眼下的清冷之態也將得到改善。
展望進口片但電影市場的復甦和發展所需要的遠遠不止這些。回看這個暑期檔的慘淡,也正是在疫情繼續影響下大片缺失造成的,尤其是缺少重點國產大片。結合市場情況也可以看到,進口片從2018年開始就已經逐漸式微,這一情況在2019年更是達到頂峰,這其中,每年占據進口片份額超過80%的好萊塢電影表現得最為顯著。
因而,在進口片重啟的同時,市場更需要的是國產大片的加入,畢竟它們才是帶動市場的更核心力量。市場的復甦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因此我們也再次呼籲國產影片的積極登場,雖然錯過了夏天的百花齊放,但仍然可以期待秋天的累累碩果。
Ⅵ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電影的發展經歷了五個時期:
1〉電影技術發明期(1832—1895)。
2〉無聲電影時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發展期(1945—80年代末)。
5〉電影新時期(90年代—)。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40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但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Ⅶ 2017年小眾文藝片影視市場發展如何
據報道,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這一年中涌現了一批關注現實的優秀作品,冒出了周子陽、文晏等關注社會現實的年輕導演,這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收獲。
雖說一批小眾文藝片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但是此類影片的市場表現還很不穩定,比如張艾嘉執導的《相愛相親》,最終僅收獲不到2000萬元票房,雖然有獎項加身,也獲得了一定關注度,但市場表現仍不算好。
希望文藝片可以進一步開拓自己的受眾群。
Ⅷ 2017年主旋律電影市場的表現如何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2017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主旋律電影市場表現亮眼,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
分析人士表示,事實上,以好萊塢和世界上其他電影發達地區為觀察對象,主旋律電影一直都是商業電影中的佼佼者。觀眾渴望看到國家歷史、民族英雄被生動展現,也渴望看到國家形象、英雄人物被用心抒寫,而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在這方面的探索還應繼續大步向前。
希望中國的電影事業可以持續發展!
Ⅸ 電影市場票房如此慘淡,如果重映高分經典電影,票房和電影市場會回暖嗎
電影市場票房慘淡,如果重映高分經典電影,票房和電影市場也不會回暖,造成電影市場慘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疫情,很多地區的人都不想出來看電影,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上映的影片都比較差,而且早就有影院嘗試重映經典電影,效果並不好。
導致疫情期間電影行業慘淡的根本原因是疫情,只有等疫情得到控制,電影行業才會煥發活力。很多地區受到疫情的困擾,電影院無法開業,還有一些地區雖然能夠開業,但是一輪疫情可能剛剛結束,當地也比較倡導少聚會,群眾也很支持這一點,可能不會選擇進入電影院看電影,這也是五一期間,為何野營的人數會特別多,大家選擇了一種接觸比較少的遊玩方式。電影院畢竟是大規模聚集,不利於疫情的防控,而且電影院也沒有好看的電影,影院慘淡經營當然正常。
Ⅹ 國慶電影票房超39億,是否意味著市場正在逐步復甦
國慶電影的上座率雖然有所限制,可是會發現票房卻超過了39億。這就證明如今電影業正在慢慢的復甦,而且憑借著各種質量過硬的影片,顯然是很討觀眾的喜歡的。這也給了電影業的從事著一個信心,在未來電影市場的回暖指日可待。
電影市場如今正在逐步恢復,而且會發現票房的高低和口碑是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那些讓人有親和力讓觀眾能夠放鬆的影片,票房無疑都是很高的。而國慶期間通過這幾部電影帶來的好的反饋,也證明了電影市場回暖很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