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看過余華的〔活著〕,有所見解的進來下~
聽說余華的《活者》很長時間了,心裡一直好奇這位先鋒派作家會描繪出怎樣的生命,怎樣的生活。
一個偶然的下午在書店裡發現了他,薄薄的一本,封面很獨特,抽象而扭曲的人形,黃色的天空和青黑的石板,以及那醒目的標題:活者。我就在那個下午坐在書架旁一口氣讀完了他,只覺得昏天暗地,情郁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無論這部作品或好或壞,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一部小說給我這樣震撼的感覺了。充斥其中的意外與死亡總是在不經意的敘述中突如其來的沖擊著讀者的神經,余華就像是拿著一把手術刀面無表情地、靜靜地解剖一具屍體,將生活的本質從虛假中剝離出來,不禁讓人深思:究竟何為生命,活者又為了什麼?
書中講述了一個地主少爺富貴年少時沉溺於賭博,終於賭光了全部的家業,窮困之中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去縣城裡求醫,結果在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去了當壯丁,後來被解放軍俘虜,很多年後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對過去的種種回憶。
正如余華在前言里講的那樣,「《活著》講述了眼淚的廣闊與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他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一部講述生活的小說,也許是作者太殘忍,也許是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情節,命運為何對那些善良的人如此殘酷,如影隨形的死亡讓我感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助,但是與此同時穿插其中的短暫快樂又是那麼幸福與真實,那是一種歷經苦難而依舊未悔的親情,於是給予了活著的人活下去的勇氣,為生命抹上了一絲愉悅的色彩。其實有的時候,活著只是生命中的一種靜止的狀態,生命本身並沒有幸福或是不幸,生命只是活著,靜靜的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凄涼……
富貴老人犁著田,帶著一群牛:富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一個感人的場景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盪,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也許余華沒有告訴我們活著的理由,富貴只是一種符號而已,為生活做了一個並不完整卻很精彩的標記,這似乎就是「活著」的意義所在,活著,就只是活著。因為活著就意味著體會和認識,在體會和認識快樂的時候時刻准備讓更大的痛苦來擊破它,來告訴你所有那一切不過是幻夢一場,所有的柔情都只是過眼雲煙。福貴不去考慮「活著」與否,因為死亡本來就是不可思議的。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何妨就「活著」。
後來張藝謀把《活著》改編成了電影,聽說獲得了不少獎,我看過後沒多久什麼感覺,遠沒有書中的痛苦殘酷,而多了幾分生活的樂觀,最終使得對於原著的沉重感有了些釋然,電影的結尾:
苦根問:「雞長大了變成什麼?」
富貴:「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呢,饅頭也就長大了。」
生活終會慢慢好起來的。
⑵ 余華《活著》的評價
余華是現代小說作家,可以說他的作品是比較有意義的,年輕人也挺喜歡看得,還是能夠獲得一些感悟的吧。
⑶ 作家余華哪些作品被拍成了電影
一、作家余華被拍成電影的作品有——
1、《活著》 張藝謀導演 葛優主演
2、《許三觀賣血記》 韓國演員河正宇自導自演 2015年上映
二、作品簡介:
1、《活者》劇情簡介:
福貴(葛優飾)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鞏俐飾)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讓春生到屋裡坐。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好好的活著。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最後,福貴說饅頭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
2、《許三觀賣血記》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於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時主人公許三觀還是一個青年,他被周圍生活不斷地壓迫,為了生活,不得不拚命地工作,但是依然無法保證生活,他只能用賣血來維持,每當無奈時,就會想到用賣血來解決。隨著歲月的流逝,許三觀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為了給兒子治病,堅持15天賣一次血,以還清欠債,最後導致大病不起。
小說圍繞著賣血的經歷,展開許三觀生活中的瑣瑣事事,體現出一個男人所應當承擔的某些責任,或許這也正是一種人生的無奈。小說飽含辛酸的經歷,但也不乏幽默之處,比如每次賣血前喝足八碗水,這樣身上的血就會多起來了,諸如此類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作者個人認為小說的最後一節尤其精彩,許三觀想吃豬肝,身邊又沒錢,他決定為自己賣一次血,但是到了醫院,醫生說他的血只能賣給油漆匠漆傢具,在這時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盡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他坐著,哭了。
小說的具體情節非常生活化,就像講述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沒有太多的寫作技巧,也沒有華麗的詞彙,不過,在這個迷茫的時代,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麼,只要存在著感覺,就已經足夠了!
三、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
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
⑷ 活著的推薦理由與意義
《活著》是好書,更是好看的書。這不是讓人快樂的小說,但絕對是精彩的小說。有人說,這不是故事,是歷史;也有人說,福貴的一生有悲劇,也有幸運。沒有經典文學的浩繁文字,作者只習慣用最直白的話語和生動的情節,直擊歷史與人心。
余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者,提到余華,便不能不提《活著》。推薦這部小說,我可以擺出十個有力的理由,讓你無法拒絕。
第一、故事好看
故事講述了地主家少爺福貴的一生。福貴年輕時放盪嗜財,輸光了家產。這樣的人生巨變讓福貴彷彿變了個人,開始用心體味平凡人的苦樂。福貴的妻子家珍曾被其父強行接回娘家,但終於回來,福貴也開始懂得珍惜自己的家人。按說一切開始向好,但命運卻總不願給福貴好臉色,時哉運哉,福貴的人生滿滿都是坎坷。於他是人生的不幸,於我們這樣的看客,卻成了最精彩的故事!第二、人物形象精彩飽滿
每一部精彩的小說,都會有經典的人物,《活著》當然不例外。小說中的主角自不待言,即使配角也個個出彩。春生,和富貴一起為國民黨拉大炮的患難之交。戰場上,當別的兵都在瘋搶軍隊從飛機上拋下來的糧食時,福貴和老全想的是分開去搶,才能多搶些糧食回來,可是春生卻想到去脫別人的膠鞋當作煮米的燃料。春生在無數次的戰爭中九死一生,可在建國之後的和平年代卻遇到了生命中的最大難關。小說中,家珍感慨,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了。小說中,福貴的孩子們,地主龍二,甚至是那頭老牛福貴,都是極鮮活飽滿的生命。著墨無多,熠熠生輝!第三、情節跌宕,充滿懸念
從一開始,我們便知道了結局,福貴老人最終全無親人,只跟叫一頭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但是,這本書依然充滿懸念。福貴曾經富有,福貴曾擁有完滿家庭,福貴已懂得了珍惜平凡日子,已不求功名只想平安過一生,可是,那些人都去哪了?每個親人都去哪了?孩子們都去哪了?於個人來說,命運之神是會撒酒瘋的,但對於福貴,絕不只是造化弄人那麼簡單。大歷史,小人物,如同洪流中的螞蟻,波瀾起伏,無力自控,命運的激流令人窒息一一這是一本拿起便放不下的小說。第四、行文簡潔,閱讀極為順暢
很多人覺得文學經典便意味著大量描寫,濃墨重彩,可余華《活著》的語言卻極是簡潔,這也是很多人對余華的突出印象。余華願意用最簡潔的詞句,單純地講故事。只要你具有閱讀《故事會》的水準,你便肯定可以接受《活著》,整本書非常非常好讀。我從來堅信,好東西是應該努力簡化的。對於作者來說,思想的輕薄是可恥的,但語言的故作高深也同樣可恥。《活著》求簡而不媚俗。整部小說,可用一句話來評價:簡約,但絕不簡單。第五、語言滿是光華
一出場,余華寫已蒼老的福貴,「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多漂亮的描寫!世人寫月光無數,余華寫出了獨一無二的經典。當福貴孤獨地埋葬兒子後,一人往家走,其苦令人不忍。此時,小說寫道:「月光灑在小路上,像灑滿了鹽。」寫月光,寫得人心瞬間崩坍,不忍再讀。余華善用簡單語言,但字里行間永不乏珠璣閃光,相比繁復繚繞的語言之美,這樣的光華更讓我傾倒。第六、幽默的魅力
余華的筆下從不乏幽默。好的幽默是說者不笑,淡然講述,聽的人在笑過之後,還覺得回味無窮,余華的幽默便是如此,時而黑色,時有暖意。來看小說寫地主龍二的囂張得意一一「龍二常常穿著絲綢衣衫,右手拿著茶壺在田埂上走來走去,神氣得很。鑲著兩顆大金牙的嘴總是咧開笑著,有時罵看著不順眼的佃戶時也咧著嘴,我起先還以為他對人親熱,慢慢地就知道他是要別人都看到他的金牙。」看過了,別說你沒有笑!
⑸ 根據余華作品《活著》改編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福貴》。
《福貴》是朱正執導的家庭情感劇,由陳創、劉敏濤、李丁及張鷹共同主演。2005年12月16日首播。該劇改編自余華小說《活著》,通過地主少爺福貴一生的經歷,描寫了從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會幾十年中國農村的生活畫面和時事變遷。
劇情簡介:
百無一用的地主少爺徐福貴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書達理的米行老闆千金陳家珍,卻在婚後賭掉了徐家的全部家產;一無所有淪為佃農的福貴,卻出人意料地脫胎換骨。
開始真正擁有了親情和愛情;為徐少爺設下賭局的龍二爺接下了徐家的產業,卻怎麼也沒想到會在土改時被鎮壓槍決;被拉壯丁上了戰場鑽進死人堆里的福貴,卻陰差陽錯地被解放軍解放。
撿了一條命回來;親耳聽到槍決龍二的槍聲被嚇得尿褲子的福貴,卻意外被評上了貧農,分到了五畝好地;以為煉出鋼鐵來就可以天天在大鍋里吃到紅燒肉的福貴,很快就面臨大飢荒。
(5)余華活著電影推薦擴展閱讀:
《福貴》結局介紹:
中央同意土地承包的消息傳到了村裡。滿倉拿著報紙讓大家看。村民們都歡欣鼓舞。福貴又分到了五畝好貢田,福貴帶著苦根一起在田裡幹活。
然而福貴老了,他把多年積蓄下來的錢,買了一條老牛,福貴牽著老牛回村,和老牛一起在田裡幹活。春生回來了。
春生帶著花生和一瓶白酒來到福貴的田頭坐在地上和福貴一起痛飲。春生告訴福貴他又重新工作了。胡老師還在省里,比他有出息。苦根在當年有慶的學校里讀書。
苦根放學了背著書包跑到福貴的田頭來,大聲地叫喊:外公。福貴高興地和春生、苦根牽著老牛朝著晚霞走去。
人物介紹:
1、徐福貴(陳創飾)
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輸光後,老爹被他氣死,懷孕的妻子帶著女兒離家出走。妻子回來之後,福貴洗心革面,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被國民黨軍隊拉去做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歷盡千辛萬苦,他終於平安回到家中,但是此時母親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2、陳家珍(劉敏濤飾)
陳家珍是一位任勞任怨,勤勞、善良、賢惠的女子。她與福貴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當丈夫嗜賭把家財敗光,家珍因勸其而不聽,一氣之下領著女兒回來娘家。
但就在福貴一無所有時,當她聽說福貴已經徹底戒了賭之後,她又回到了福貴身邊與他共患難。她不貪圖大福大貴,只想「過個安生日子」。
3、鳳霞(王雪菁飾)
鳳霞是福貴的大女兒,在福貴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因為一場大病變成了聾啞人。從此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越來越懂事了。
而後,福貴為了能夠供有慶讀書,將其送給了別人,但在後來,她跑回家了,福貴又不捨得送她走,就將她又留在了家裡。在經歷了少年時期的苦痛之後,鳳霞嫁給了二喜。
4、有慶(陳松飾)
有慶是徐福貴的小兒子,從生下來就經歷窮苦的困擾。他喜歡跑步,鞋子經常穿壞,還被福貴責備。
為了鞋子能夠安好,冬天光著腳就去上學。後來聽說要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院,但沒想到卻因失血過多死在了醫院。
⑹ 《活著》余華的小說改編的影片 導演和主演都有誰
中文名活著
外文名Lifetimes Living
其它譯名Woot jeuk
出品時間1994年
出品公司年代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中國內地
導 演張藝謀
編 劇余華,蘆葦
製片人邱復生
類 型劇情
主 演葛優,鞏俐
片 長133分鍾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攝 影: 呂樂
混 音: Dolby
原 著: 余華
⑺ 作家余華的活著好看嗎
很一般,講述了一個老人的一生,可以說他是在痛苦中度過來的,寫的非常膚淺,不值一看
⑻ 余華的《活著》最讓你印象深刻情節是什麼
《活著》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有慶因為獻血而死亡的這一片段。
聽說要給人獻血,小孩子展現出了積極天真的一面,有慶因為跑得快,所以來到醫院門口排在了第一名。結果老師因為他不守紀律,先讓別的孩子先去抽血,這期間有慶還擔心自己獻不上血,等到最後終於輪到有慶去抽血了。本來高高興興去獻血,小孩子純真的天性都以為是好事兒,殊不知等待有慶的,是死亡的來臨。書中對這一段的描寫,讀起來很是讓人揪心。這里也有一個細節,醫生明明看到孩子已經不行了,臉色已經發白,根本不能再抽血了,但是醫生還在抽血,有慶都說頭暈了,醫生卻說抽血都會這樣。因為要救的是縣長的夫人,根本不關心抽這么多血,小孩子的身體是否能承受得住,通過對這一細節的描寫,批判了當時的人們對底層小人物生命的殘忍忽視。
然而更悲哀的是,當福貴兒來醫院認領有慶屍體的時候,卻發現這個縣長的夫人,是春生的媳婦兒,縣長也就是春生。春生和富貴有著過命的交情,這是一個多麼讓人無奈,而又悲哀糾結的事情。只能悲嘆世事無常,命運太捉弄人。所以福貴只好坦然接受這命運的無情,接受兒子的死亡,接受兒子悲苦而又短暫的一生。
書中最後一段是這樣描寫的,「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道,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讀到此處,不禁讓人淚如雨下,感嘆這悲哀的命運。
⑼ 余華《活著》下載哪裡有(txt格式的電子書)
鏈接: https://pan..com/s/1AErismPI8OvqGcvFpNQnsA?pwd=m78v 提取碼: m78v
⑽ 急需余華《活著》的最簡短的內容簡介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
小說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10)余華活著電影推薦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品賞析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