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奇門遁甲》講的什麼故事,撲街原因有哪些
《奇門遁甲》的劇情非常空洞,故事性不強,且純粹以敘述劇情為主,根本沒有什麼深刻的立意和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所以讓觀眾看著感覺很膚淺。但是服化道的精良,以及武戲動作設計的新穎程度,觀眾一眼便可知是大製作的手筆。
《奇門遁甲》是一部已於2017年上映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說它和2018年上的那部香港的爛片《武林怪獸》,就像是一對雙生子,有著異曲同工之爛。但是因為《奇門遁甲》早一年誕生,所以很多人都說《武林怪獸》不僅抄襲了《奇門遁甲》的元素和表現形式,就連《奇門遁甲》的爛,《武林怪獸》也一並抄了過去。
㈡ 電影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2)2017年電影內容題材分析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發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
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震撼》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進口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強大的壓力面前,國產電影壓產量、提質量,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觀眾歡迎,以超過54%的份額贏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涌現出《智取威虎山》《歸來》《親愛的》等一批優秀影片。同時,一批青年電影導演的作品也引起社會廣泛矚目。中國的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生產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元,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2月,我國影院的放映場次達200多萬場,環比1月份基本持平;觀影人次達5700多萬,增長近1000萬人次,增幅達19%;共產出票房21億多元,大增近5億元,增幅高達近30%。
㈢ 電影題材的分類
電影題材的分類主要有愛情片、動作片、科幻片、懸疑片、喜劇片、戰爭片、恐怖片等。
1、愛情片
愛情片是以表現愛情為核心,並以男女主人公在愛情發生的過程中克服誤會、曲折和坎坷等阻力為敘事線索,最終達到理想的大團圓結局或悲劇性離散結局的類型電影。
7、恐怖片
「恐怖片」是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如描寫鬼怪作祟,描寫兇猛動物噬人等,攝影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於表現恐怖畫面的條件,一些渲染地震以及核戰爭等的所謂災難片也屬此類。
㈣ 爆款電影必備因素是什麼
2017年已經進入年末,回顧這一年的國產電影上映票房成績,對比2016年電影市場的頹敗之勢有所回升。根據藝恩票房智庫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升至409億,全年可能再實現20%增長,今年電影市場增速相對穩定。
全年排片節假日票房占優勢,《戰狼2》成暑假檔票房奇跡
2017年開年,兩部《西遊伏妖篇》與《功夫瑜伽》平分春節檔34億票房,《功夫瑜伽》憑借17.53億票房成春節檔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不僅如此,豆瓣評分僅有3.8分的《大鬧天竺》也在春節檔斬獲7.59億的票房,《乘風破浪》也分出一杯羹,收獲了10.49億的票房。
顯然,春節檔是在全年排片時間選擇上最佔有優勢,每年排片票房幾乎靠春節檔票房結果預測年度電影市場走向,然而離開春節檔後續電影票房頹勢立現,二月一部明星薈萃的《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以1.06億票房慘淡收場,三月四月表現普通,《嫌疑人X的獻身》票房4.02億,《記憶大師》票房2.93億,《春嬌救志明》票方1.76億。
雖然三四月票房普通,但是這三部影片評價還算不錯,《嫌疑人X的獻身》豆瓣評分6.4,《記憶大師》豆瓣評分7.2,《春嬌救志明》豆瓣評分與《記憶大師》相同。
本以為五一黃金期國產電影市場可以迎來一波國產電影觀影小高峰,然而五一卻全部淪陷在進口影片的進攻之中。五月上映影片共57部,國產有44部,進口13部,但國產影片無一取得亮眼成績,反而進口印度片《摔跤吧!爸爸》斬獲12.99億票房,美國片《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票房破10億成五月票房黑馬。
暑假檔各家影視公司再發力,紛紛趕乘暑假檔的順風車,《悟空傳》、《綉春刀2修羅戰場》、《大護法》、《閃光少女》、《建軍大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鮫珠傳》、《心理罪》、《十萬個冷笑話》、《殺破狼:貪狼》等紛紛登上暑假檔,均獲得不俗成績,其中尤為亮眼的,是吳京導演並主演的《戰狼2》,以56.79億成為2017年全年票房奇跡。
開學季並列十一月小長假又是一次觀影佳期,《縫紉機樂隊》、《英倫對決》、《空天獵》、《羞羞的鐵拳》等表現不俗,《羞羞的鐵拳》以22億成十月一票房冠軍。
十一月剛過,排片47部的影片里,進口影片《尋夢環游記》成為十一月影片討論熱點,十二月排片成為熱點關注,《芳華》、《奇門遁甲》、《妖貓傳》、《二代妖精》、《前任3:再見前任》、《妖鈴鈴》、《解憂雜貨店》等將於十二月與觀眾見面。
縱觀2017年排片票房時間,可見節假日排片更吸引觀眾的優勢。
超級IP與明星流量效應逐漸失靈,未來電影市場更偏向內容為王
中國電影市場最火爆的那幾年,「超級IP+流量明星」的製作就能輕松拿到五億以上的票房,然而2016年暑假檔上映的《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里》、《爵跡》等十幾部這種模式的電影票房慘敗,「超級IP+流量明星」的製作模式已經不是票房保證,明星效應也逐漸失靈。
據藝恩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今,票房超10億的頭部電影和票房佔比都在上升,低於億級的電影數量正在逐漸下降,另外2015年後國產頭部電影產生了更多爆點,進口影片數量及市場佔比在逐漸下降。
而回過頭來看2017年IP電影,《擺渡人》4.83億,《嫌疑人X的獻身》4.02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35億勉強及格,《心理罪》3.04億,《悟空傳》6.97億位居票房最高。
對比兩部沒有流量明星控場和超級IP做基礎的《戰狼2》與《羞羞的鐵拳》,《戰狼2》主演吳京、余男、倪大紅等,《羞羞的鐵拳》由開心麻花的艾倫、馬麗、沈騰等領銜主演,票房依舊成績驚人。
這個數據表明,在沒有明星效應與超級IP拉票房流量的電影市場,依舊是以優質內容為主。
國內科幻題材仍是市場空白,進口科幻影片依舊獨占鰲頭
2017年全年上映的電影題材劃分來看,喜劇題材仍然是所有題材之中佔比最大的類型。今年開年頭部喜劇片《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風破浪》、《大鬧天竺》等票房均值已經達到10億,後續《擺渡人》、《情聖》、《縫紉機樂隊》、《羞羞的鐵拳》等成績表現亮眼,十二月即將上映的影片之中,《前任3:再見前任》、《妖鈴鈴》、《二代妖精》等喜劇題材依舊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
除了喜劇題材外,動作題材與奇幻題材的依舊是所有題材之中的黑馬類型。除了今年的爆款《戰狼2》拉高了動作片的票房總值,動作片《綉春刀2修羅戰場》、《殺破狼:貪狼》、《英倫對決》、《空天獵》等平均票房市值4.1億,奇幻片《西遊伏妖篇》、《悟空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鮫珠傳》等平均票房市值7.5億,奇幻與動作題材依然具有可深度開發的空間。
動漫題材一直是受大眾關注的題材,去年一部《大魚海棠》斬獲5.65億票房,今年動畫市場顯然沒有類似《大魚海棠》這種爆款動畫的出現,《大護法》、《十萬個冷笑話2》、《玩偶奇兵》加起來票房也只有2.3億,國產動漫的道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國產動漫的市場,卻是未曾開發的肥沃土壤。
懸疑題材也是市場空缺的題材,今年《嫌疑人X的獻身》與《心理罪》、《記憶大師》票房成績不俗,但懸疑題材在電影所有題材之中一向佔比例較少。
最後來說一說國內市場空缺的科幻題材,今年科幻題材《逆時營救》票房2.01億,然而全年進口片類似《蜘蛛俠:英雄歸來》、《正義聯盟》、《猩球崛起:終極之戰》、《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銀河護衛隊2》、《異形契約》等等幾乎科幻題材佔了大半,可見國內市場科幻題材一直被進口影片所打壓,國內科幻題材市場龐大,但在製作水平與質量上還需再進一步,進口科幻影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舊在國內獨占鰲頭。
根據以上分析來看,想要打造一款爆款電影,除了內容為王,製作優秀的硬基礎外,還要有好的排片時間,針對受眾足夠強大的電影題材,把握好市場的切入點,《戰狼2》的票房奇跡才有可能再次上演!
㈤ 影視作品分析怎麼寫,只要模塊就行
從電影的題材,背景,故事情節,和它要傳達給觀眾一種怎樣的精神,傳達給你的有是什麼?寫好影視評論的前提是細心觀賞。影視評論不同於書評,書可以反復地看,而影片卻一閃即逝,因此,在看電影時不能漫不經心,而要全神貫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畫面、音樂、對白、音響、表演等方面都要體察精微,並及時捕捉閃光的東西。這樣在寫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 「評什麼」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平添編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二)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
1、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3、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4、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 "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蒙蒙》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5、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卻希望能幫到你。
㈥ 2017年106部國產電影大片匯總,2017年上映的國產影片哪些值得看
1、高群書導演的警匪大片《獵狐行動》;
2、劉儀偉導演,劉儀偉、小沈陽、陳意涵的《我說的都是真的》;
3、陳嘉上導演,趙文卓、萬茜、洪金寶主演的《盪寇風雲》(原名:戰神戚繼光);
4、比利·奧古斯特導演,劉亦菲、埃米爾·赫斯基、鄔君梅主演的《營救飛虎隊》;
5、周迅、吳鎮宇、祖峰主演的《保持沉默》;
6、TOP崔勝鉉、張柏芝主演的《失控·幽靈飛車》;
7、王晶+鍾少雄導演,張雨綺、鄭愷主演的《神魔道》;
8、葉偉民導演,甄子丹、黃聖依、王寶強主演的冰封俠下集《時空行者》;
9、馮鞏自導自演,牛莉、劉昊然主演的《幸福馬上來》;
10、劉鎮偉導演,何炅、鍾欣潼、蔡卓妍主演的《仙球大戰》(原名:蹴鞠);
㈦ 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開始受到關注了嗎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
《嘉年華》將題材鎖定為兒童性侵事件,卻出人意料地將鏡頭移開,甚至都沒有出現核心人物實施性侵者的臉。而是用「門外」「復述」等第三者的模糊視角展現。這部影片堪比中國版的《熔爐》,對比當下中國不斷爆發的種種社會事件,極具現實意義。
希望更多題材的電影可以受到觀眾的認可!
㈧ 2017年的哪些電影是你最喜歡想要看的呢
那就來給大家分析,2017年1月份的電影上映時間表!
恐怖理發店 1月6日
類型: 恐怖 驚悚 地區: 內地
主演: 殷果兒,姜星丘,任青安,陳嘉敏,劉小奇,孫筱燕,蔡翱駿,姜濤,王繽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1月6日
類型: 動作 科幻 奇幻 冒險 地區: 美國
主演: 菲麗希緹·瓊斯 本·門德爾森 艾倫·圖代克 麥德斯·米科爾森 福利斯特·惠特克
豬豬俠之英雄豬少年1月7日
類型: 喜劇 奇幻 動畫 搞笑 兒童 地區: 大陸
主演: 易烊千璽
少年巴比倫 1月13日
恐怖快遞 1月13日
魔弦傳說 1月13日
霹靂再現1月16日
類型: 喜劇 科幻 劇情 地區: 大陸
主演: 吳建豪 張小斐 白凱南 蔡妍 於謙 朴忠載
蛋計劃 1月20日
類型: 喜劇 奇幻 動畫 搞笑 兒童 地區: 大陸
主演: 胡婷 周微 孟雨田 孟雨田 劉莉 鄭瑩瑩 李芬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 1月20日類型: 動作 驚悚 劇情 懸疑 冒險 地區: 美國
主演: 范·迪塞爾 甄子丹 吳亦凡 迪皮卡·帕度柯妮 魯比·洛斯 塞繆爾·傑克遜 托尼·賈 妮娜·杜波夫
㈨ 影片分析
什麼是影片分析
所謂什麼是影片分析,我個人認為就是怎麼看電影。但真正看懂一部片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一部片子你要知道他拍了什麼,怎麼拍的。電影誕生到現在,故事片還不到一百萬部,當你看多了以後,你就發現,電影怎麼拍都可以,關鍵是影片中有沒有表達創作者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對世界的感受,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鄭洞天在《影片分析透視手冊》中這樣寫到:「所有的電影都在表現一個特定的時代,特定的地方、特定人物,即使不是真實的一個人,是編出來的一個人,他也是有背景的」。如果你在觀看影片時看到了這些,你就基本看懂了,而且不光要知道影片說什麼,還要知道他是怎麼說的。鄭洞天教授在書中說:「我們看電影要用兩個腦子看,一個看技巧,一個看故事」。把你看到的技巧和故事寫出來告示別人,我個人認為就是影片分析。
為什麼考影片分析
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文字通順,無錯別字,並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和技巧。比如有些考生的寫作能力較差,語法不同,用詞不當,修辭錯誤,語句羅嗦,那這樣的考生就很難通過考試。
其次,是考察考生對於影片直觀的藝術感受力,或者說有沒有電影感覺。比如說你看完一部影片,你感受到了什麼,那些地方打動或感染了你,為什麼?如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中鏡頭和人物的運動,以及音響營造的戰爭場面的真實感,你是不是感受到了,而且能不能把它描述出來;比如張藝某的《我的父親母親》中的黑白、彩色兩種色調的運用營造的回憶和現在空間,《秋菊打官司》中紀實手法的運用;在如基斯洛夫斯基的《藍》中藍色的作用以及大量特寫鏡頭的運用來強調人物精神的和和心理的真實等。
第三,考察考生對於一部影片的主題、風格、題材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夠理解影片講述的什麼故事,揭示了什麼內容,是不是歌頌了真、善、美,批判了假、丑、惡。當考生看完一部片子你必須了解它是現實主義影片還是形式主義影片,是故事片還是記錄片,是嚴肅片還是喜劇片。例如成龍主演的《紅番區》搏擊場面的逼真和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帶有詩化美學的打鬥,兩部影片的區別在那,要區分清楚。
影片分析的寫作方法
要寫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確定寫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有很多,電影一般由六大基本元素構成。在寫作中有的考生一會說影片的主題思想,一會又分析故事結構,一會又分析視聽語言方面的特色,覺得方方面面都想說,但又都說不深,一部影片的分析,永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但只要抓住了其中的兩三個方面,深入的展開加以論述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
1、 可以從影片的歷史時代進行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反映歷史時期的某個社會問題,影片在所包含的特定歷史社會內容與歷史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繫上,是如何展開這一社會主題的,他是如何表現的。例如如顧長衛的《孔雀》講述的就是在特定歷史時期,一個少女的美麗情懷,她有一個美麗的夢,當傘兵,然而現實與夢想的差距,他的美麗夢想被一個一個打碎。而張藝某的《秋菊打官司》則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這個帶有記錄風格的影片為觀眾展示了一幅中國普通農村的真實生活的畫卷,通過一個生活在農村的卑微的小人物,卻執著的要用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個說法的故事。
2、可以從影片敘事進行分析,也就說可以對影片劇作技巧方面展開論述,分析一部影片在敘事關繫上是如何建立的,也就是如何講故事(講故事也是必考的內容),影片是如何通過情節的安排、細節的設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來一步一步推動故事向前發展的。例如李揚導演的《盲井》是講述一個謀殺者感情如何發生了變化,在施害與保護之間他難以取捨。有如美國影片《七宗罪》,影片是如何設置懸念,偵探和謀殺者之間是如何較量的。
3、可以從導演的表現手法、攝影技巧進行分析,也可以分析影片如何建立時空關系、影片敘事的鏡頭體系、導演如何進行場面調度等。例如蘇聯導演塔爾可夫斯基的影片《犧牲》《鏡子》《鄉愁》,突出的特色就是長鏡頭的運用,節奏緩慢,那麼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塔爾可夫斯基在影片中,長鏡頭是如何具體運用的,長鏡頭給觀眾的視覺在心理的感覺是怎樣的,長鏡頭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民族審美心理。再如周傑倫導演的《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中,影片是怎樣運用一首神秘的鋼琴樂曲來轉換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在如陳凱歌導演的《和你在一起》中運用了大量的音樂來烘托情節,推動人物關系的發展,改變人物關系和人物命運的的變化,考生完全可以就音樂和道具小提琴,來論述影片。
當然,對於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而言,大多數都沒有進行過專業的視聽語言方面的訓練,因此導演手法、攝影技巧、節奏的分析不宜涉及的過多,考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找出影片中一兩個突出的視聽語言的特點,就可以進行視聽方面的分析,如果找不出出影片突出的視聽語言的特徵,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完全可以避開視聽的分析進行論述,而進行歷史社會方面或主題分析或敘事技巧的分析。
影片分析的寫作格式
影片分析沒有固定的格式,怎麼寫都可以,但他一定是一篇議論文,千萬不要寫成觀後感,大致上有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要有標題。行文中論點,論據,論證要清楚。
2、故事梗概,用200——250字的篇幅簡單陳述影片的內容。
3、要用100字左右對影片的整體風格進行概括。
4、用100——150字把自己對影片的看法或觀點提出來,分析哪一方面的內容進行概括和綜述。比如可以就電影中描述的社會環境、描述了怎樣的人、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影片的整體風格、導演手法、攝影的特點,色彩光線等等進行概括。
5、在用1400字左右找到一兩個合適的影片特徵展開分析,例如如影片的主題、影片的敘事方法、人物的設置等等都可以。再對你提出的觀點展開細致詳盡分析,同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視聽語言的分析。在展開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泛泛而談面面俱到,要深入地分析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情節、人物的動作特點、心理轉變,為了揭示主題、塑造人物影片設置了哪些細節,這些細節都對刻畫人物起了怎樣的作用;影片的故事怎樣展開,怎樣轉折,怎樣推進,怎樣達到高潮,怎樣結束,說明了什麼樣的問題。特別是影片如何在一些關鍵的情節點上運用鏡頭(畫面)、音樂來渲染、營造情節氛圍的,不能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
6、用200-——300字簡單評述一下影片的其它部分。
7、最後用100字左右,對影片進行總結。
影片分析的要求大都為2500字左右,如果考試要求是1500字或1200字,各段落字數要相應縮短,考生需要靈活把握,不能死板。
考試時如何看電影
考試時,觀看影片要注意用筆記一些電影的相關內容,如導演是誰、哪個電影製片廠或公司拍的、國別、製片人是誰,主要創作人員、重要情節的特徵、音樂,鏡頭、色彩、光線、人物語言、人物出場,重要的表現手法、影片長度等,以便在寫作時靈活運用。
應該說影片分析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同時也是戲劇、廣播、影視院校專業上的研究課題,必須要好好學習視聽語言的方法和技巧。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的年代裡,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是完全可以學會的,但是電影電視的知識、修養就像浩瀚的大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會的,我們的學習要像拍電影一樣,慢慢的一點一點去積累才能達到,所以學習時需要一定的耐心,細心,恆心,信心,只要你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只要你刻苦了,你在影片分析方面就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
㈩ 誰知道中國十七年電影各個階段特徵和作品
1、革命歷史、英雄主義影片(軍事題材影片):20世紀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範輩出的時代,也是英雄電影創作的大好時機,宣揚革命英雄主義的「十七年電影」不勝枚舉,尤以軍事題材居多。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戰》、《中華女兒》、《鋼鐵戰士》、《翠崗紅旗》、《風暴》、《老兵新傳》(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影片)、《紅色娘子軍》、《紅日》、《燎原》、《霓虹燈下的哨兵》、《上甘甘嶺》、《戰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英雄兒女》、《回民支隊》、《海鷹》、《戰上海》、《東進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傳記則有《雷鋒》、《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大夫》,表現歷史人物事跡或歷史事件的有《聶耳》、《林則徐》、《甲午風雲》等。在戰爭敘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場景,是「十七年電影」不少軍事題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如由新中國第一位女電影導演王蘋執導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溫和溫馨。
2、名著改編的影片:這是「十七年電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魯迅原著)、《林家鋪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龍須溝》(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紅旗譜》、《革命家庭》、《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鋪子》是「十七年」諸多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一。影片傳達原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
3、驚險片:驚險片歷來是中國各時期電影創作最精彩的樣式之一,是當代中國形態較完備的「類型片」,「十七年電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現了《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秘密圖紙》、《跟蹤追擊》、《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51號兵站》、《國慶十點鍾》、《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來客》等一批作品,與現在大量的驚險動作片不同,「十七年電影」中的驚險片少有追逐和格鬥場面,但也出現了少數武術功夫片,如《飛刀華》、《林沖》等。
4、愛情片:這無疑是「十七年電影」中最為優美抒情的一個板塊,與當代愛情片相比,更顯得細膩、精緻、盡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動人,給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間傳說為題材,以喜劇、悲劇或音樂片的樣式出現。比如:集音樂、舞蹈和詩歌於一身的《阿詩碼》(楊麗坤主演)當屬中國愛情電影的巔峰作品之一;《劉三姐(黃婉秋主演)、《畫中人》(李憶蘭主演)等也是詩情畫意的精品之作。同時,一批現實題材的愛情片大量涌現,如《五朵金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
5、兒童片:「十七年電影」中的兒童形象從不「失真」,既堅強勇敢又天真可愛,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許多的成年人,如:《祖國的花朵》、《小兵張嘎》、《雞毛信》、《小鈴鐺》、《英雄小八路》等。
6、體育片:競技體育的魅力被眾人傾倒,體育電影則藝術地再現了運動員的風采,如《女藍五號》、《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隊員》等。
7、喜劇片:「十七年電影」中的喜劇片以輕喜劇和諷刺喜劇居多,演員表演到位,無矯揉造作,幽默詼諧,如《游園驚夢》(侯寶林主演)、《今天我休息》、《喬老爺上轎》、《李雙雙》、《魔術師的奇遇》(中國第一部立體故事片》、《女理發師》《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滿意不滿意》、《哥倆好》、《抓壯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電影」中唯一的內地與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戲曲片:屬中國獨有的影片樣式。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下集)、《紅樓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野豬林》、《群英會》、《梁山泊與祝英台》(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織女》、《天仙配》、《楊門女將》、《鍘美案》、《花木蘭》、《花為媒》、《劉巧兒》等。其中多部與香港合拍。
9、藝術性紀錄片:這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故事影片樣式,是紀錄片與故事片結合的產物,其大多產生於「大躍進」時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編,並由本人扮演的《黃寶妹》。
10、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中國是一個具有56個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意義,除了具有影視人類學的意義(即紀錄或表現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外,還可以以其奇觀性而具有對非少數民族觀念的娛樂性意義。代表作品有《阿詩瑪》、《劉三姐》、《農奴》、《達吉和她的父親》等。其中,反映===========民主進程的《農奴》,以版畫式的粗獷、遒勁的光影處理,成為「攝影參與劇作」的一個極佳例證。
11、其他:舞台藝術片《東方紅》、動畫片《大鬧天空》(上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