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2015中國電影分析報告

2015中國電影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2-08-15 00:11:18

2015年電影發展報告中國傳媒大學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狀況報告 一、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二、萬達電影2010年度10億票房與中國電影共成長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

Ⅱ 中國電影現狀分析

中國電影已經越來越了解市場,越來越了解觀眾需求。從運作上來說,從《英雄》開始,製作公司就開始從市場運作上吸引觀眾去電影院看電影,製作的預告片精美華麗,影片也氣勢如虹,景色唯美。後面的大製作電影,也逐漸的從製作的精良程度上,電腦特技的應用上下大功夫,來使電影趨近於好萊塢大片。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低成本的電影開始從電影的故事情節和思想上更加註重與觀眾的融合,讓觀眾有現實感,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比如現在上映的《左右》,故事情節、內容思想,都比較完善,給人很多的思考。象《三峽好人》,故事平淡、細膩、朴實,隨沒有太多的對白,但通過演員的表演讓觀眾有很強的認同感。
這樣的電影在歐美也是為數不少的,獨立製作在西方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的新生代導演很快就接受了這樣的製作方式,而且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可。在戛納、威尼斯、柏林電影節上屢見中國電影的出現,大多是相對低成本的製作,有很多也是獨立電影製作。
在美國及歐洲電影界罷工不斷的時候,中國獨立電影的崛起是對世界電影很好的支持。
無論是大製作,還是獨立製作,中國電影都還在探索中成長,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改進和完善。

Ⅲ 2015年喜劇電影的市場分析與調查論文2000字

審查畢業論文是否學員獨立完成即檢驗畢業論文的真實性是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之三。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學員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試、考查那樣,在老師嚴格監視下完成,而是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一般為一個學期)內完成,難免會有少數不自覺的學生會投機取巧,採取各種手段作弊。尤其是像電大、函大等開放性大學,學員面廣、量大、人多、組織鬆散、素質參差不齊,很難消除捉刀代筆、抄襲剽竊等不正之風的出現。指導教師固然要嚴格把關,可是在一個教師要指導多個學員的不同題目,不同范圍論文的情況下對作假舞弊,很難做到沒有疏漏。而答辯小組或答辯委員會有三名以上教師組成,鑒別論文真的能力就更強些,而且在答辯會上還可通過提問與答辯來暴露作弊者,從而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對於答辯者(畢業論文作者)來說,答辯的目的是通過,按時畢業,取得畢業證書。學員要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就必須了解上述學校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然後有針對性的作好准備,繼續對論文中的有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論文中提到的基本樹料搞准確,把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文章的基本觀點徹底弄懂弄通。

Ⅳ 票房增長趕不上銀幕數量 電影院線要走向何方

我國電影行業五年來高位增長的態勢宣告結束,2016年的票房僅為457億元,較上一年增加17億元,增幅僅為3.86%。從整體來看電影市場表現疲軟,而具體到影院與銀幕的票房產出上,更能直觀地反映出電影市場的現狀:單個影院的票房產出同比跌幅達到17%,而單塊銀幕的票房產出跌幅則達到了20%。眼下,電影院線經營狀況堪憂,盈利紅線已經岌岌可危。

近年來,休閑方式的改變讓觀影人數迅速增加,各個城市中基本上算是影院林立。競爭的激烈讓院線為了爭奪用戶不得不採用低價戰術,開辟電商、網上渠道,30元左右的票價只買到9.9元的特價,這樣一來,影院的票房利潤就得不到保證,真的是「比紙還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院線投資分析報告》的分析,2016年我國銀幕數量增長了近萬塊,但是電影票房只是增長了17億元。顯然票房增速並沒有跟得上銀幕數量的增長,因此從市場格局來看影院整合將會成為下一步的主要音符。

而在這一背景下,影院整合的浪潮已經逼近,下一階段安靜一會有大量的影院面臨倒閉與收購,這是市場經濟使然。

眼下中國內地已經擁有了40917塊銀幕,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屏幕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從票房增長情況來看,2016年也就第一季度延續了2015年的穩增長,後面的9個月里有5個月的票房都是負增長的。

這種倒掛的現象著實讓大家看不懂,眼下我國票房已經進入了中低速增長期,但是電影院建設步伐卻沒有停止。參與者越來越多,市場卻出現了萎靡,單個影院的盈利水平必然會出現下滑。

影院建設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銀幕產能過程將會成為必然。而且如今電商作為渠道方已經不再補貼票款反而從中間抽成,院線為了吸引人流只能自己出錢補貼,影院的盈利前景堪憂。

縱觀我國電影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曾將的「IP」算得上是個避風港,只要找一個有市場基礎的書名,改編成一個故事,再配上一大堆明星,投入影院就能換來高額的回報。但是這種模式也在迅速消耗著消費者們的熱情。

那麼對於電影院線行業經營者來說,想要在這一片慘淡之下有所作為,只能對自身戰略進行調整。例如眼下不少玩家都在進行同業並購,在擴大自身品牌規模的同時為下一步院線升級做准備;同時也有一些實力強勁者如華誼兄弟自建高端影院品牌,蘇寧則走向個性化、智能化影院,國美則玩起了VR影院,功能化、高端化成為了院線領域的一抹亮色。

顯然,當下影院投資增長依舊,只是投資者們的訴求變得更加多元。有的是以影院帶動商業人流,有的則是要構建產業鏈閉環。再這樣的背景下,院線領域將再起波瀾。

《中國電影院線投資分析報告》參考資料: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609081654478920.html

Ⅳ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自2015年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上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豐收。特別是國產影片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和觀眾歡迎。

與往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同,2015年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速度與激情7》以24.26億元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之後,不到半年,《捉妖記》以24.38億元將這一成績再度改寫。

Ⅵ 中國影視大盤點

2015中國電影怪現狀大盤點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突破400億,看起來紅紅火火,但同時卻出現了很多怪現象。這一年,藍雨星城也寫了很多「中國影視圈怪現狀」的系列文章。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

1、唯票房論?
曾幾何時,中國電影,已被「票房」綁架。什麼都是「唯票房論」。一部電影,只要一上映,不管是大製作,還是小成本,都會用票房去衡量。如果票房火爆,大家就會天天曬票房,比紀錄;如果票房慘淡,基本上大家都認為這是個爛片,即便口碑不錯的,也會帶著惋惜的口氣去哀嘆……彷彿除了票房,沒啥可說的了?!一部電影,藝術價值高不高,是不是具有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已經不是電影行業乃至大眾所關注的話題。

詳見:《影視圈怪現狀之中國電影,已被票房綁架?》

2、電影類型單一化?
12月初,官方數據稱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到400億,這雖然是個好事。但大家心知肚明,這不過是表面的虛化,從內在的質量上講,這一年,有幾部真能讓你記得住的電影?又有幾部電影給你的心靈帶來了震撼或觸動?而且即便票房高漲,大家也該清晰的認識到那些「大賣」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喜劇(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5、6部),如此單一的類型如何稱得上電影大國?

3、電影內容低俗化?
與類型單一相輔相成的就是內容的低俗。現在國產電影越來越開放,像一夜情(《心花路放》)、青春時代墮胎(《匆匆那年》)這種橋段比比皆是。連借精生子這種國外都略感時髦的題材(《有種你愛我》)都出現在國內電影院中,真是碉堡了。一年下來,性喜劇或者包含性愛、暴力、粗口元素的電影不計其數。

詳見:《中國影視圈怪現狀之是我們的社會低俗了,還是電影低俗了?》

4、大罵=大賣?
今年5月,因為一部《何以笙簫默》,整個電影圈都在討論「嚴肅電影沒有票房,爛片卻屢屢成為票房靈葯」的話題,其實這個現象在中國電影界已經存在好多年了,有些電影,明明是爛片,明明有很多人在罵,但是奇怪的是:罵的越狠,票房越高,簡直就是大罵=大賣!《何以笙簫默》並非個案,像《九層妖塔》、《小時代》系列電影、《梔子花開》幾乎都是一個路子:越罵越紅!

詳見《中國影視圈怪現狀之十部「大罵=大賣」的國產電影》

5、排片決定一切?
與越罵越紅相對應的,就是藝術片沒市場。這也成為多年來困擾電影界的一大痼疾,即便在如今紅火的中國市場,也還是逃不開「文藝片、票房差」的魔咒。今年,王小帥的新片《闖入者》再次遭遇滑鐵盧,雖賣力宣傳,無數影評人振臂高呼,但還是遭遇排片的困擾以及大眾影迷的拋棄。最終1005萬的票房成績已經是小帥導演到處吶喊之後的、有史以來的最佳戰績了。無獨有偶,《少女哪吒》、《喜馬拉雅天梯》幾乎都難逃厄運,《山河故人》、《聶隱娘》、《心迷宮》雖質量上乘,卻也無法與那些爛片的票房抗衡!

詳見《中國影視圈怪現狀之十部「口碑好、票房差」的國產電影》

6、新舊更替瞬間完成?
電影圈新舊更迭迅速,大導演大製作時過境遷、難扛票房大旗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一現象到了今年就顯得尤為突出,老牌導演集體淪陷,甚至敗的有些慘烈徹底,讓很多成名大咖無地自容。而相應的,新人導演進一步攻城掠地,今年的票房十強中,新人導演佔到一半。《捉妖記》、《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片更是導演處女作。除了商業上的成功,也有像忻鈺坤、陳建斌、徐昂、李霄峰這樣的「電影藝術」的堅守者,算得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詳見《2015年暑期大盤點之江山已有才人出》

7、IP時代的到來?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IP」這個詞,如今的影視圈,已經被這兩個英文字母牢牢鎖定。2015年,簡直就是中國電影進入IP時代的元年。在這一年中,無數的熱門IP被改編,有成功也有失敗。11月27日,在「原創與IP相煎何太急」的論壇上,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口出狂言,稱:今後將不再需要專業編劇,一部電影只要有好的IP、強大明星陣容、故事概念存在逆襲可能性就能輕松達成。此言一出,眾多知名編劇奮起反抗,紛紛留言:阿里影業,走好不送。其實這個話只是被說出來才引起大眾反感與氣憤,可在此之前,無數電影公司就是這么乾的!《小時代》系列、《梔子花開》,包括年末賀歲檔上映的幾部爛片,想想你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詳見《2015年中國電影大盤點之十大IP電影》

8、幽靈電影院
幽靈電影院這個事吧,還真是近幾年剛出現的「幺蛾子」。今年的典型案例是《捉妖記》,8月底,正在本片熱映之時,忽然傳出:有業內人士質疑《捉妖記》製造「幽靈場」買票房,在上午和午夜安排了大量場次,雖然是非黃金時段,上座率卻有100%,甚至出現了在同一影廳每隔十五分鍾就有新排場的情況。唉……這都是票房給鬧的。看過一篇評論,寫的特別好:捉了半天的妖,誰能降服電影人心中的魔啊!

9、跨界沒商量
演員、作家、歌手、主持人當導演,導演做演員,演員做製片人,電影明星走下神壇玩起真人秀……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在娛樂圈內部相互跨界、多重體驗,其中最成功的應該是六爺馮小剛,這一年不當導演,當監制、做演員、唱歌、參與綜藝……其實呢,跨界本來是個好事,說明時代發展了,大家越來越全能多元。但實話實說,這裡面就出現了很多殘次品、偽劣品。畢竟影視行業還是一個非常專業、復雜的領域,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的經驗積累,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成功的,所以今後還是請那些精力過剩的明星們,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沒這個金剛鑽,就不要攬這個瓷器活!

10、同質化嚴重,山寨成風
中國電影,或者說,不僅僅是電影,整個影視行業乃至文化藝術創作系統,千篇一律的同質化都非常的嚴重。一種電影類型火了,就有無數的人跟風。從去年到今年是青春風(比如今年7月,就有兩部從題材到導演到演員到內容都極為相似電影《小時代4》、《梔子花開》);今年又流行喜劇片(票房前十有5、6部喜劇);隨著《鬼吹燈之尋龍訣》、《九層妖塔》等片的紅火,科幻、玄幻題材勢必又要大亂天下。

另一方面,比「跟風」更可怕的是翻拍,這就涉及到山寨與抄襲,從口碑較好的《重返20歲》、《十二公民》、《我是證人》到票房口碑都一般的《愛之初體驗》、《命中註定》、《新娘大作戰》,再到赤果果照搬照抄的《汽車人總動員》,都確定無疑的顯露出,華語電影的原創乏力,缺乏新意。

Ⅶ 西方勢力對中國文化滲透的新特點是什麼

冷戰結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其戰略目標轉移到了中國,在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的同時,美國固守其「冷戰思維」,抓緊時間利用其各種手段來進行顛覆滲透中國的活動。其中,文化滲透作為一種又古老又新潮的手段,愈來愈成為西方國家的新寵兒。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化的不斷加快,世界已由分散世界進入到整體世界。互聯網的發展更是使信息流通更為快捷,也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但科技是把雙刃劍,在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更應該意識到仍有不少西方勢力妄圖通過網路手段來干擾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傳統文化。2011年以來在北非、阿拉伯世界發生的顏色革命充分表明西方通過網路進行文化、政治滲透的能量是巨大的,對我國的社會穩定造成了重大挑戰。
我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與此同時,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目前,我國的社會分層進一步顯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流動存在固化現象。社會規范和道德的缺失使得我國社會處於一種亞健康的狀態,理想信念的缺失,對西方宣傳的所謂「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成為西方進行文化滲透提供了土壤,而通過網路這種新的傳播形式,西方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的手段和樣式也層出不窮,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 目標人群青年化
中國的新生代人群大都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信息時代發展而誕生的。第一,新生代人群對於新鮮事物的接觸能力強,興趣度高。加之大都是獨生子女,因此這一代人群很容易從父輩那裡獲得到更多的資源,由於對資源的佔有度和支配能力的增強,使得其對獲得新鮮事物的速度也就增強。第二,當代新生代人群大都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歲月和大的社會變革,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是新生代青年的一大特點之一。第三,追求個性和自我的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叛逆、樂意嘗試和發現新事物也是青年階段的特點之一。對新鮮事物的高接受能力、資源獲得速度的加快,享樂和拜金思想的蔓延,追求自我個性等特性,恰恰符合西方所推崇的價值觀念,也給網路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因此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西方重點攻堅的目標。
以往文化滲透的對象主要是我國的黨政人員、公眾人物以及其他有聲望的社會人士,但由於其接觸壁壘較高,作用較小,影響較弱,不易攻破等特點,使得西方勢力由針對社會上層人士轉為針對社會基層人士,而青年是基層群體中最易攻破的。
西方勢力通過文化對中國青年進行網路滲透的手段目前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網路使得電影、音樂的傳播更加便利。把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通過電影、電視劇的手段來進行文化滲透是西方國家的慣用手段之一。根據《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觀眾觀影行為分析報告》中所調研的數據指出,18歲-30歲之間的人群已經佔到了人群總和的70.46%,18歲-25歲之間的觀眾佔到了35.77%,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絕對主力,這也側面反映出了我國的電影消費人群主要在青年。也意味著通過電影來對青年進行文化滲透是一條捷徑。在國產片與進口片傾向對比中,進口片的傾向對比佔到了58.54%。數據已經表明青年群體對進口電影的傾向是很大的,如果再使用互聯網手段,那麼其效果會大大加強。而目前來說出現的一個新的特點是,我國的一些國產電影、電視劇的內容也逐漸向西方價值觀看齊、並攏,某些國產電影在其內容上毫不保留的把西方崇尚的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展現出來,並且還美名「自我奮斗」、「自我實現」所得到的,具有極大欺騙性。通過華麗的服飾和裝扮,出入高檔消費場所,駕駛豪華汽車,語言對白之間無不透露著對享受、戀物的崇拜等等符號性的手段來凸顯其價值理念,這些電影的目標人群恰恰是青年人。即便是這些電影所體現的價值觀念已經在社會上產生重大爭論時,國家媒體進行大范圍的批駁時,但是不少青年人群對此仍然樂此不疲,對其宣傳的理念仍津津有味,並且不斷吸引著更多人前來觀看,在網路上更是具有極大的號召力。這種具有「西方價值的自我內化」傾向的電影、電視劇比西方直接進行文化輸入顯得更為可怕和危險,因為這表明,中國的一些文化產品製造商和從業人員已經把西方的價值觀念作為其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網路則成為其利益最大化的最大推手。為了實現其經濟利益而逐漸喪失了立場。也更顯示了西方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已經產生了其想要達到的效果。
此外,一些針對青年的網路文化產品,打著「勵志」、「青春」的幌子來吸引青年群體,但是在其內容上卻自覺不自覺地,通過暗示性的方法和物體呈現將西方的倫理和價值滲透到這些文化產品上,最明顯的就是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加入西方宗教成分,例如舉辦西方宗教式婚禮,不同影視場合出現神職人員,飲食、言談舉止無不透露著對西方價值觀念的崇拜和嚮往,這種具有傾向性的文化影視作品對尚不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年群體來說無疑是正中西方勢力下懷。而網路流通速度的快捷使得這些文化影視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展現在青年面前,對於管理者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西方勢力還通過大量色情、庸俗的文化產品來對我國青年群體進行滲透,青年的模仿能力和叛逆,青春期的躁動和對自我的思考都成為西方勢力重點進攻的目標之一,西方勢力利用中國在性教育上的空白,通過在網路上散播色情、庸俗文化產品,使得青年喪失意志,頹靡和分化青年群體,進而削弱青年群體的整體凝聚力。 青年群體,特別是高校中的青年群體已經成為西方勢力爭奪的重點對象。西方勢力通過各種網路渠道,通過微信、微博等新的社交工具,不斷在互聯網上發布文章、利用新聞事件製造社會熱點吸引眼球,從而在新聞事件中植入西方的價值理念,對涉世未深、政治敏感度不高的高校青年來說誘惑力極大,在缺乏有效的明辨是非的機制引導下,青年群體很容易被西方勢力所利用,對我國的整體文化安全造成影響。
青年作為國家的未來,對未來我國各項事業建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網路已經越來越成為青年群體生活中的必需品,如何把握和指導青年群體正確面對西方的網路宣傳和文化滲透,如何把一些政治目的險惡、良莠不齊的糟粕文化給消除掉也是各級部門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之一。傳統「堵」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形勢環境,如何利用巧妙的辦法引導青年群體明辨是非也是各級部門要研究和加以重視的。
二、宗教傳播網路社交化
宗教滲透是政治活動而非宗教活動,政治惡意性是其核心的特徵。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領域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利用宗教對抗和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以此實現向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是他們的慣用伎倆 。
西方勢力目前採用的「宗教+互聯網」來進行文化滲透是西方勢力屢試不爽的手段之一,互聯網傳播有低成本、難監控、匿名性、受眾廣的特點,為境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宗教宣傳和滲透提供了絕佳的前提條件。他們設立宗教網站和網頁,進行視頻傳教,電子教義傳教,建立網路宗教活動平台及互動機制,包括網上教堂、網上彌撒、網上論壇、網上遠程進香等; 設立宗教網路學校,招收網路學生和信徒,建立宗教電子教務;設立宗教電子商務,進行宗教書刊和宗教用品銷售;還通過大量群發電子郵件進行傳教等。 然而傳統的互聯網手段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現在的「宗教+互聯網」已經達到了一種新的階段,特別是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這種手段的傳播方式更加便利,更加便捷和有效。特別是西方國家採用的臉書、推特等新興社交傳媒方式,在2011年前後北非、中東發生的「顏色革命」中已經被證明其強大的擴散和整合功能。2011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喬治大學發表演講。希拉里表示不僅要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發送「推特」消息,而且還要用中文及俄文發布「推特」消息。事實已經證明,「推特」在進行文化滲透和顏色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極大地改變了地區局勢的轉變。
據《宗教與世界》雜志提供的材料顯示: 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網站大約就有 1040 個,天主教的有 160 個,70%設在香港、台灣地區; 基督教的有 380個,一半以上設在港台,105 個設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其中一些網站、網頁已經成為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的重要渠道之一。
部分西方勢力也利用中國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建立有關宗教的公眾號和微博賬號,或者採用一些其他的名稱,隱蔽的進行傳教、宣傳活動,通過社交媒體網羅社會群體,利用其所謂的「傳播福音」來吸引群眾,組織有關活動,從而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中國的各個社會群體,使各個「聽眾」和「信眾」自覺不自覺地踐行其宗教意識形態。
社交媒體的零距離互動,極大地縮小了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的距離,使雙方可以獲得更加貼心的接觸,這也為其擴大受眾人群打破了重要的接觸壁壘,從而更好地使受眾者從內心深處接受其宗教傳播理念,明代儒學大師王陽明說過:「破山中賊易,攻心中賊難。」的確,在新的互聯網背景下,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已經為宗教傳播破除了「心牆」,部分社會成員對社會的不滿和個人的困擾也可以藉助這種方式進行有效的發泄,同時也可為西方勢力拉攏我國群眾奠定了技術和心理條件,也為我國的社會管理帶了更大的困難。原有的「宗教+互聯網」已經轉變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宗教+社交媒體」模式。
面對波譎雲詭的全球局勢,正確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社會管理,也成為了政府和社會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問題之一。在網路社交媒體中掌握主動權,防止西方勢力利用「宗教+社交媒體」進行文化滲透是擺在政府和社會的一大課題,值得研究和思考。
三、爭奪網路話語權隱秘化
在互聯網的匿名性、開放性、隨意性的特性下,我們很難分辨出哪些「網路聲音」是真正的為國家、為社會擔憂的愛國者,哪些是不懷好意、另有企圖的「特洛伊木馬」。網路時代中,對話語權的爭奪愈發激烈,語言愈發極端,而其背後的身份我們卻不得而知,這就造成了整個網路空間中,我們無法詳盡的得知這些發聲者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因素的干擾,成為了新形勢下的西方對我國進行網路文化滲透的新特點之一。
話語控制是文化滲透的關鍵環節。話語佔領也就是權力佔領。福柯在論述知識、話語和權力的關系時,提出了「話語就是一種權力」的觀點,這種觀點反映了當代社會的文化現實。
網路的大眾化和普及已經成為了新形勢下的傳播環境的主流。網路正以其強大的力量逐步取代電視、報紙、電台在傳播信息的地位。輿論場是話語權爭奪的主要場所,也是進行文化滲透的絕佳機會之一。網路話語權的爭奪對大眾輿論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傳統的網路話語權往往是依靠行動者主動發布文章,發布新聞等消息來吸引群體,從而爭奪輿論場。而現在的一大新特點在於,西方進行文化滲透往往採用新聞評論的方式來進行,他們不會主動發布文章或製造新聞,而是依靠現有的新聞熱點和社會事件進行評論和分析,在既有的新聞事實基礎上來主導輿論,形成「意見領袖」。換句話說,社會熱點和社會事件的產生對西方勢力來說是一個主動出擊的好機會,他們可以以旁觀者、評論者的角度對事件進行傾向性的評價,利用隱諱的文字和語言來評論社會熱點,從而在內容上發布損害中國社會利益的言論,並宣揚其西方社會的優越性。
由於互聯網的匿名性、開放性和隨意性等特點,使得西方勢力很容易地介入到社會熱點和事件當中去,依靠大數據的整合和社交媒體的傳播,他們很容易地對一個社會熱點和事件可以迅速的形成全面、直觀的分析和判斷,並找到其要害和紕漏,一旦加入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那麼對輿論就有著不可估量的引導性作用。如果一旦發現輿論風向發生了轉變或者對其不利,他們又會很容易地退出或消失。但對於缺少完整的信息來源、對社會熱點和事件缺乏理性分析的部分網民來說,這極易掉進西方勢力所設下的輿論陷阱。 此外,評論話語形式的多樣性也極大幹擾了輿論的正常導向。進行文化滲透可以有多重方式,可以對社會熱點進行「流氓式」地、「口無遮攔」地炮轟,也可以是含沙射影的諷刺和嘲弄,也可以是對比性的評論,加之「網路水軍」的機制,使得部分評論得以迅速擴散和放大,以至於對整體社會輿論的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
輿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網路的傳播為輿論的發生和演變提供了絕佳的場所,每一個網民、每一位互聯網的使用者都會成為參與輿論的因素。針對於網路話語權的隱秘化特點,各級部門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幫助網民和群眾明辨是非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增強網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網民的理性思維能力是社會和網路管理者要重點注意的。
四、語言西化和暴力化
我國的網路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環境西化和暴力化的趨勢明顯,主要是通過網路游戲的發展衍生而來。西方電影、電視劇的傳播也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態勢。主要表現為自日常的網路對話中大量使用拉丁字母,使用污穢語言文字,用影視作品對白相互交流等形式。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網路語言也已滲透到日常的交往中。
語言的西化和暴力化是上述三個特點所派生出來的。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0.3%。新增加的網民群體中,低齡(19歲以下)、學生群體佔比分別為46.1%和46.4%。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比例高達75.1%。其中20-29歲的網民佔比最高,達29.9%。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青年群體仍然是網路的主要使用者。而網路游戲的目標市場又主要以青年群體為主。因此青年在網路游戲或其他社交活動中都會使用網路語言。拉丁文字和其他西方語言文化在網路游戲中得以滋生和發展,對我國傳統語言文字的文化生態是具有挑戰性的。當青年群體沉溺於網路世界中時,其游戲中所使用的文化符號便潛移默化地植入到其行為和思想當中,並在離開虛擬世界後繼續發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用「游戲語言」來交流,久而久之其「游戲語言」中所體現的西方價值觀便會映刻到其行為上。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而青年群體大量使用拉丁文字和西式語言,正是西方勢力所要達到的效果。從語言上來進行文化滲透,是西方勢力的慣用手段。藉助網路游戲,更加快其傳播速度和影響廣度。目前諸多網路游戲中,暴力化的場面層出不窮,暴力化的語言更是伴隨著網路游戲的發展而進一步蔓延,因此語言的西化和暴力化,與網路游戲的普及有著密切的關系。
由於網路話語權的隱秘性,我國的網民很難分辨出敵我實力,因此如果西方勢力在輿論場或其他社交場合使用暴力化的語言,那麼對我國的很多網民來說,其煽動性就會增強,社會的對立性就會增強,極大惡化了我國的整體網路文化生態。
五、結語
總體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與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和文化爭奪的熱點場所。全球化背景下的互聯網時代已經不能阻擋信息的傳播,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要敢於面對新形勢下的世界格局,主動出擊,在互聯網上占據主動權。牢牢把握住青年群體的思想動向是防範西方進行文化滲透的大前提。對於話語權的爭奪,我們更要敢於「亮劍」,敢於說話。文化是具有潛移默化性質的,我們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網路陣地上,樹立起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大旗,不斷豐富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我們需要依靠互聯網,進一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我們也要依靠青年群體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文化形式來傳播和弘揚我國的傳統和現代文化,使「軟實力」真正「硬」起來。通過對上述特點進行分析,我國各級部門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文化戰略體系,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一個良好的網路文化氛圍。
注釋:
匡長福.淺談西方對華文化滲透的新路徑.形勢與政策.2011(5).50.
莫岳雲、李娜.境外宗教滲透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幾個問題.湖湘論壇.2014(2).106.
龔學增.關於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滲透的幾個問題.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3集).2008.
金民卿.西方文化滲透的程式與路徑.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8).105.

Ⅷ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目錄

隨著電影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電影企業資本運作日趨頻繁,渠道擴張日益加速,國內優秀的電影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影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電影產業中的翹楚!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電影產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准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電影產業背景及發展環境;國內外電影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電影製片業、發行業和放映業的發展分析;不同類型電影市場分析;電影產業消費者行為分析;新媒體對電影產業的影響分析;電影海外推廣及國際合作分析;電影產業主要企業經營情況以及電影產業投融資現狀和投資建議;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准確地把握整個電影產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第1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1.1 電影產業綜述

1.1.1 電影產業定義

1.1.2 電影產業產業鏈分析

1.1.3 電影產業研究對象分析

1.2 電影行業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1.2.1 電影行業政策點評

1.2.2 電影行業政策趨勢分析

(1)國家對中國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還將加大

(2)行業將逐漸趨於規范,國家對內容製作和影視從業人員的監督趨嚴

(3)推動兩岸影視交流合作,電影國際化是趨勢

第2章:國際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概況

2.1.2 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1)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2)全球電影票房地區分布

2.1.3 全球主要國家票房排行

2.1.4 全球主要市場平均觀影次數

2.2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2.1 美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1)政府監管

(2)分級制度

2.2.2 北美電影票房收入

(1)北美電影票房總收入

(2)北美3D電影票房收入

2.2.3 北美電影觀影人次及平均票價

(1)北美觀影人次

(2)北美平均票價

2.2.4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模式

(1)電影融資模式

(2)電影製作模式

(3)電影發行模式

(4)電影放映模式

第3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1 電影產業發展歷程

(1)第一輪產業發展時期(1922年-1945年)

(2)第二輪產業發展時期(1945年-1976年)

(3)第三輪產業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至今)

3.1.2 電影產業特徵分析

3.1.3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十大事件

3.1.4 中國電影產業存在問題

(1)我國電影拍攝成本投入存在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2)我國電影行業產業鏈處於垂直壟斷狀態

(3)電影市場不成熟

3.2 中國電影產業經營情況分析

3.2.1 影片產量規模分析

3.2.2 放映設施規模分析

(1)電影院線規模

(2)電影銀幕規模

3.2.3 電影票房總額分析

3.2.4 電影產業營收來源分析

(1)國內票房營收來源

(2)海外銷售及票房來源

(3)國內非票房收入

3.2.5 電影平均票價

3.2.6 電影觀影人次

3.2.7 觀影效率分析

3.2.8 電影票房排行榜

(1)票房總體排名

(2)票房過億影片

3.3 中國農村電影市場發展分析

3.3.1 農村電影市場發展現狀

——更詳細目錄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電影行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前景是怎樣的

一、電影行業的現狀

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而此前一直占據世界電影市場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計票房僅20.89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18.45%,創40年來歷史新低。

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盡管中國電影總票房因疫情影響比上年減少68.23 %,但中國電影票房仍然以29.83億元的好成績,遠高第二名北美8.94億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二、電影行業的就業前景

電影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就業率也不錯。畢業生主要到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電影行業,娛樂行業等從事電影的製作、策劃等工作。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仍需時間恢復

2015-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良好,電影票房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5.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重創,2020年票房僅有約204.2億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後,電影產業將逐年回歸正軌。

Ⅹ 中國電影發展現狀分析

票房收入不足上年四成 電影產業遭受巨大打擊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2-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實現643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4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4成。



結合以上數據綜合來看,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我國電影產業遭到了巨大的打擊,電影票房收入、電影產量以及電影觀影人次均大幅下降。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2015中國電影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