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哈利波特電影影評
今天晚上去電影院看了哈六。看完以後感觸很多。很欣賞自己的殘忍,最後鄧布利多死的時候,盡管內心有很大的震撼,但是卻沒有哭出來,只是覺得這樣一個「壓抑」的結尾非常適合哈七的發展。
回來以後看到吧友們對哈六的意見褒貶不一,甚至有的都說出一些過激語言。其實,大家沒有必要為了這事而傷和氣。有人對導演不滿,對電影不滿。其實大家可以這樣想。「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原著是西方人,導演、編劇都是外國人。英國的JK羅琳用她高超的想像力寫出了這一小說巨著,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憑借出色的特技手法,拍出了哈六。應該說整部電影都是由西方人的思想,西方人的理念來拍(除了電影裡面斯拉格霍恩Party上的中國燈籠)。因此,我覺得大家審視這一部電影,應該換一個角度來欣賞,從西方人的觀念著手,並不是只注重劇情,偏重劇情,整部電影就會顯得很水。
其實個人覺得本片的亮點有很多,有好多吧友認為本片刪掉太多的情節,諸如德思禮一家、霍格沃茨的激戰、鳳凰輓歌等。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處入手,去發現一些微妙的「修改」。
我在看電影前,在網上找了許多關於哈六的信息。到了真正觀看的時候,發現那些「信息」其實都是冰山一角。
【鏡頭一】開篇就有麻瓜咖啡店的女孩子問哈利:「哈利是誰?」並且向哈利質疑《預言家日報》上照片會動的事情。哈利的回答女孩子關於哈利是誰的問題:「他誰也不是。」
其實這一點就有所反映:哈利自己並不認為他就是所謂的「救世之星」。這只是後文的一個小小的鋪墊。這個情節也反映出了羅琳「人人皆英雄」的觀念。因此,盡管這個情節原著中沒有,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鏡頭還是有意義的。
【鏡頭二】接下去就是鄧布利多帶著哈利去拜訪斯拉格霍恩的「房子」。這里發生的一些事情,雖然微小,但是反映出許多作者、導演的思想。
首先從小角度入手,(我說的話可能有點格式化)鄧布利多和 斯拉格霍恩 在 斯拉格霍恩所謂的「房子」裡面的對話就有一些有意義的語句。我記得一點。
①鄧布利多(指著被斯拉格霍恩偽裝得很混亂的房子)說:「那我們最好幫他們修復好。」②鄧布利多從洗手間里出來:「這本雜志(麻瓜雜志)能給我嗎?我很喜歡這種款式的毛衣。」
(台詞我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是這樣)
這些對話,僅從電影角度來看,是增加搞笑的。但是對於那些沒有看過原著或者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的人來說,細心的人就能發現:巫師喜歡麻瓜的東西。這點能反映出鄧布利多親近麻瓜,屬於保護麻瓜的一類人。因此有人認為這些鏡頭是所謂的「無聊」,可是事實上它們卻有一些作用。
【鏡頭三】有吧友認為關於魂器記憶的三個片段太粗略。其實我認為這樣已經達到了效果。
① 鄧布利多去孤兒院看望少年伏地魔時,導演已經概明了重點:湯姆里德爾是一個有超能力的孩子。
② 斯拉格霍恩拒絕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盡管這段記憶被篡改了),導演又點明:斯拉格霍恩在逃避,為後來哈利在海格的小屋與斯拉格霍恩的交流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③ 斯拉格霍恩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情,導演已經通過青年伏地魔的語言、神態闡明:湯姆里德爾製造了許多魂器。
綜上所述,這三段記憶所要表達的意向以及作用已經很完善了,已經達到了預想效果。但是據吧友們的想法,這些記憶應該更加具體一些。事實上如果記憶部分加重描寫,說的多了的話。會影響整個電影的結構。這部電影的主要色調就是灰黑色,給人一些陰郁的感覺。因此如果在回憶部分加重描寫。就會極大地加重了這一情調。因此,導演在「回憶」一塊的處理,在我個人看來,已經盡善盡美了。
【鏡頭四】我想大家討論最多的,也是最有爭議的一項就是鄧布利多死後的一些情節。
其實我在看電影之前,就聽說了葬禮被刪一事。那時我也覺得很不可理喻。因為在原著里,《白色墳墓》和《鳳凰輓歌》兩章是全書的重點。羅琳在寫這兩章的時候一定費了很多心思。所以,我在期待哈六的時候一直都期待著鄧布利多華麗的葬禮。
但是正如傳言所說,這一段真的被刪掉了。可是我個人認為。在整部影片的講述上,通過全校師生用魔杖驅逐黑魔標記一情節,已經完成了電影感情的表達(感覺一事非常難說,我想看過哈六的人在這個片段的時候一定會有些感觸,具體我就不說了)。其實這是一個伏筆,一個非常大的伏筆。看完全套「哈利波特」的人一定記得哈七最後的《霍格沃茨大反攻》。這個篇章其實就通過刻畫人們群起而攻之的團結來闡明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事實。也達到了羅琳的寫作意圖——團結起來,就沒有驅散不走的黑暗。而這一情節正是通過了大家團結驅散黑魔標記,來暗示最後大反擊時候大家的團結。因此,我覺得與其花大錢去拍葬禮(聽說拍葬禮很費錢的),還不如用這個鏡頭描寫好,這樣一來既符合了電影的發展公式,也有了一個更深遠的意義。
【鏡頭五】本人認為最有伏筆的鏡頭——斯內普在天文塔地板下對哈利的一個「不要講話」的手勢。
其實我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真的可以說是要用拍手叫絕了。暫且不說這個鏡頭,在電影後篇——食死徒們離開霍格沃茨的時候,哈利對著斯內普大喊:「你這懦夫!」,而斯內普回擊:「別叫我懦夫!」這一情節,在原著里就是點睛之筆。在電影裡面,這一鏡頭當然是電影的最好收尾。然而斯內普在天文塔對哈利的那個手勢,其經典就經典在於它已經亮明斯內普不是一個懦夫。大家應該察覺到,斯內普在和哈利做完手勢後才上樓加入了食死徒。這也提前說明了其實斯內普一直在暗暗地保護哈利。如果大家沒有看過原著,我想大部分人看到斯內普用魔杖指著哈利時都會想:斯內普會殺了哈利。正是由於斯內普行為的巨大反差。也使這個鏡頭成了本片的一個亮點。
最後再說一些吧,有好多吧友都認為本片的情節上有一些不足之處。其實我個人覺得已經不錯了。有人覺得「記憶」一塊不夠重點,魁地奇比賽都沒看到哈利抓住了金色飛賊,德思禮家連露面的機會都沒有,鄧布利多的葬禮沒了,閃閃、多比、克利切、格里莫廣場什麼的全都被cut了。雖然有一些遺憾。但是就像吧友們說的,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電影是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大家要知道,電影裡面「記憶」片段一里,孤兒院門口50年前的英國老轎車是劇組非常不容易才弄到手的。製作一個簡單的魔法效果也是非常不易的,製作一個閃閃、多比更是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大家要學會知足啊,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實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又話說有好多吧友對哈六的特效不滿意。比如魁地奇比賽看似草草了事,少了許多次要角色的登場亮相。但是我們看的電影名字叫《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而不是一場純粹的魁地奇比賽,不是來看演員陣容,更不是為了原著的情節而看電影。每一部電影都有改動。而電影的偉大之處便是在於敢於適當地改編原著,導演們懂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增添一些什麼,在哪些地方需要刪減一些什麼。這才是電影的看點。設想,要是所有的情節都照搬原著,那麼看電影還有什麼樂趣呢?如果哈六完完全全就像原著寫的,德思里一家的窘樣啦,魁地奇的驚險啦,鄧布利多的葬禮怎麼怎麼催淚啦。請問你還會期待哈七嗎?我想大家都不會吧,無非就是哈利千辛萬苦摧毀了六個魂器,最後一個他自己被伏地魔自己幹掉,然後伏地魔又被他自己傻掉了。這樣所謂「華麗」的電影,事實上它的主題是干癟的,精華早已被原著吸幹了。一般陣容太華麗的電影,比如《赤壁》、《滿城盡帶黃金甲》,陣容上是出奇的華麗,但是在主題上就有那麼一些不盡人意。我們看哈利波特,喜歡看電腦特技出的奇妙魔法,但是請記住,羅琳寫哈利波特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用魔法伎倆唬大家,她是為了給大家闡述道理。而某些道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
其實看電影,何必為了電影情節爭個面紅耳赤呢?這些本身就是為了消遣嘛。況且,電影還要考慮到從沒看過原著和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的人。導演要確保他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能看懂大概的意思,不能讓他們看了一頭霧水,因此我認為電影已經達到了這一效果。大家都是看過原著的鐵桿哈迷,如果拍出來的電影我們都得花點時間去消化,那麼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豈不是在看天書了?
所以我認為,從意義、手法等來評論,《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不失為一部不錯的電影。人各有所好,大家也沒必要去為好與不好爭論了,電影拍好已經既成事實了。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坦然接受吧。
Ⅱ 請大家推薦幾部好看的電影哈
1.《暮光之城》已上映的是第一部《暮色》,今年十一月要上映的是第二部《新月》
暮色》主要講了貝拉因母親再婚,搬來與父親住在福克斯,在這兒她結識到奇怪的男生愛德華。在種種的姻緣巧合下,她和身為吸血鬼的愛德華展開了一段愛情。同時,一個小型吸血鬼團伙來到了福克斯,吸血鬼詹姆斯和女友維多利亞渴望貝拉的血,於是卡倫一家展開了保護貝拉的行動……(剩下的自己看去,我透露的太多了)
2.《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哈6講了哈利和鄧布利多說服了霍拉斯·斯拉格霍恩重返學校,擔任魔葯課教師,而斯內普成為了黑魔法防禦課老師。哈利魔葯課忘帶課本,霍拉斯借給了哈利一本舊的魔葯課課本。哈利發現該書是混血王子的,並書上的筆記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鄧布利多用冥想盆向哈利展示伏地魔的過去,認定伏地魔把自己的靈魂分成七份,並且將六份藏入了魂器中。其實,伏地魔的兩個魂器已經被摧毀了。為了毀掉其他魂器,他和哈利前去取回斯萊特林的小金匣。鄧布利多因為喝掉了保護小金匣的葯劑而變得非常虛弱。他們兩個返回後發現食死徒來到了霍格沃茨。鄧布利多釋放咒語令藏在隱形衣下的哈利僵住。馬爾福到來並且表示是他用魔法櫥櫃把食死徒帶進了學校。後來更多的食死徒趕到現場,催促馬爾福完成任務。但是,馬爾福顯得十分猶豫。此時,斯內普來用「阿瓦達索命」殺了鄧布利多,履行了牢不可破誓言。後來,哈利一路追擊斯內普得知他就是混血王子,但食死徒逃出了學校。麥格教授成為臨時校長,但是學校很可能被關閉。哈利發現小金匣是假的,真的被一個署名為R.A.B.的神秘人物取走。在鄧布利多的葬禮結束之後,哈利決定毀掉伏地魔的所有魂器,而赫敏及羅恩也表示他們會跟哈利一起執行這使命。
哈利很善良,當陋室(羅恩家)被食死徒燒起來時,他奮勇的跑出房子,因為他知道,食死徒的攻擊目標是他,他不想讓別人因為他而受牽絆。他為了鼓勵羅恩振作起來,假裝把福靈劑(幸運水)倒入羅恩的南瓜汁,讓他自以為自己會幸運。其實一切都是他的僥幸心理。
鄧布利多很幽默,有童心。當哈利問校內是不能幻影移形時,他笑著說,校長有特權。他死時都是那麼淡定。
3.《飛屋環游記》
台灣叫《天外奇跡》是一部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觀看的電影,內容有趣,幽默!
看了保證你會喜歡的!
4.《冰河世紀3》
台灣叫《冰原歷險記》土豆網裡面有非常清晰的視屏你可以去看看。。預告片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tLhx8UCupk/。。冰河世紀3:恐龍的黎明
2009年7月(北美)
喜劇、動畫
5.《特種部隊 眼鏡蛇的崛起》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後我收獲的最大驚喜,本以為只是一捧無聊特技+狗血劇情調成的劣質爆米花,但在導演索莫斯的精心打造下,《特種部隊》以精準的節奏、立體的人物、巧妙的懸念和為續集預設的包袱——當然,還少不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刺激——完成了一部堪稱教科書式的傑作。
6.《變形金剛2》
沖浪板(Grindor)
在樹林里被削的那位
酷似「眩暈」(Blackout)的變直升飛機的「霸天虎」,在《變2》電影里沒頭沒腦的忽然上場。在鑄造廠邊上的森林裡死於「擎天柱」之手。「沖浪板」和「眩暈」的關系在《變2》電影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但「森林之戰」橋段中,「沖浪板」的頭型和「眩暈」略有不同。
「沖浪板」的外形設定與第一集中的霸天虎成員「眩暈」(Blackout)極為相似,但本集也沒有交代他倆有何關系。「沖浪板」也是稀里糊塗的登場,在叢林之戰中同「威震天」和「紅蜘蛛」一起圍毆「擎天柱」。當然「擎天柱」大哥也是聰明人,正所謂打蛇打七寸,先抓軟柿子捏,暴怒後的大哥首當其沖的用雙劍斬首了「沖浪板」,純粹一個出來湊數的傢伙,慘死的命運在所難免。
很好看!!
7.《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看第一次的時候,我覺得這電影挺一般的,主題也不是非常深刻,結尾又很百老匯,很好萊塢,講的是印度的鳥事。但我看過之後,越想越覺得這個電影很有回味的意義。傑瑪的人生絕對富有戲劇性,而導演安排他最後獲得2000萬也是為了鼓勵觀眾學習他人窮志不窮的精神。我覺得81屆奧斯卡評委還是相當有水平的。
具體內容需要自己觀看體會,我不多說了,我看過很多關於這類問題的回答,說實話,有些人很淺薄,或許也包括我。請LZ自己多體會,畢竟電影這個東西反映的還是相當深刻的,尤其是奧斯卡最佳影片,需要自己體會,不要聽別人瞎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8.《暴力街區2》
在《暴力街區》的結局中,政府答應回復13區的學校、警察局等,但政府的努力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13區更加黑暗,並出現了五個黑幫並立的局面,毒品、槍支泛濫。於此同時,雷托為恢復13區的正常秩序,將其從混亂中拯救出來而努力,並隱隱成為這個區的精神領袖(盡管他黑幫並沒有真正的領導權)。而達米艾葉繼續扮演著他法律衛士的角色。但法國政府已經不能容忍13區的繼續存在,秘密部門DISS製造了嫁禍13區的陰謀,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情勢逼迫總統作出了再次摧毀13區的決定。為了計劃不受阻撓,DISS又將達米艾陷害入獄。不過DISS的陰謀碰巧被三個小混混用DV拍了下來。在雷托收到錄像的同時,也接到了達米艾從監獄里打來的求救電話,而此時,抓捕他的警察也到了他的門外。險險逃過警察的抓捕後,雷托進入警察局救出了達米艾,兩人回到13街區,召集5個黑幫頭領,決定用暴力的手段阻止政府摧毀13街區。此時,政府已經幾乎將13街區的居民全部疏散,只等總統最後按下發射導彈的按鈕。千鈞一發時刻,雷托達米艾和黑幫5老大及時趕到,阻止了導彈的發射。但13街區的現狀讓所有的人都感到絕望,在總統答應重建13街區,並許諾新的13街區將和其他街區一樣,有著工作機會和完善實施後,雷托和達米艾再次打開了導彈發射的按鈕。。。。。
9.《魔鬼終結者4》
對終結者系列來說,3並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根據最近的消息,4已經開始籌拍並計劃在2006年7月4日上映,這一集之所以在獨立日上映,大概是因為需要宏揚一下頑強不屈的美國精神吧?從目前資料看來主演依舊是尼克·斯塔爾和克萊爾·丹內斯,那麼由此也就能推測4的內容將是人類反抗軍領袖及其妻子是怎樣日久生情並互相促進共同成長以及怎樣率領殘餘人類與機器人對抗的,其中自然還要兩次派人回去保護自己的母親和十歲那年的自己,不知道他那時看到自己派出的那名部下兼老爸和後來派出的T800時心中是不是百感交集。
對於目前尚且沒譜的東西,自然無法去推斷好看不好看,我現在能確定的三點不過是:
一、終結者4將徹底轉型,由幾個人和機器人的斗爭轉變成全人類與機器的戰爭,場面一定宏大非凡,例如幾千人類反抗軍VS幾百T800機器人等等;
二、隨著技術進步CG效果一定會很驚人,在1的開場就出現了機器士兵的形象,不過限於1984年的特技水準,那個東西只好用完全的機械模型來製造,因此看上去黯淡無光甚至可以說很破舊,構造也絲毫看不出復雜性來,讓人對其能不能行走自如都抱有很大懷疑;但是在3的開篇,我們就看到了行走流暢自如的機械士兵還有飛起來很有氣勢的機器人飛行器,更重要的是用CG製造出來的金屬反射效果,只能用流光溢彩來形容,結構也明顯的比1復雜了許多
三、約翰康納將慢慢改變在3中的邋遢頹廢形象,逐漸成長為一個邋遢卻勇敢的人類領袖,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女友大約會不停的給他以支持和鼓勵,為「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做一個很好的註解。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整個終結者系列,就可以很清晰的把握住系列故事的發展與脈絡。
終結者1,未來人類領袖約翰康納的誕生,他知道自己派出的這名部下就是自己的父親,也知道他會在與第一位終結者的戰斗中死去,但是卻必須這么做,因為時間與未來就象在急流中行船一樣,你什麼都做了,一切都不會變,但是你如果什麼也不做,那麼就什麼都變了,自然,發生的事情不會是你希望的結果。在終結者終於被消滅在煉鋼廠之後,導演在這里埋下了一個伏筆:那個尚未完全毀滅的終結者身上的部件,將成為人們研發天網的啟迪,未來就這樣影響了現在,在這里看出未來似乎無法改變。
終結者2,未來人類領袖約翰康納十歲那年,液體金屬機器人T1000被派來刺殺他,這一集里人類派出的保衛者是老型號的T800,兩名機器的搏殺本來應該是冷冰冰毫無感情色彩的,可是卻因為T800與康納逐漸的接觸而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研發天網的所有資料都被毀滅,在T1000在煉鋼爐中完全溶解後,T800卻在不違反了機器人三定律的條件下請康納將自己終結,那個在熾熱鋼水中最後露出的大拇指飽含了人機之間的深厚感情,天網的所有都沒有留下,一切似乎都就此結束,未來可以改變,這個想法很是讓人激動,可是等等……如果未來可以改變,這些機器人是怎麼回來的?
終結者3,在十年之後再次講述了一個與2雷同的故事,少許不同的是美女TX取代了酷哥T1000、老邁的T850代替了T800,更大的工程卡車取代了液體罐裝車、更眩的CG特效讓曾經搶眼的液體金屬機器人變的很粗糙......雷同的劇情、相似的表演等等都讓人們認為這集不能叫做3,而只能叫做T2reload,其實不僅如此,3在我看來就如同黑2一樣,不能算是完整的一部電影,它其實只是在為4提供前奏,自然,也是為老動作英雄阿諾提供一個光輝的結局,瞧啊,他再次為人類的未來獻身了,不過這次敵人太強大,所以只好選擇同歸於盡了。審判日的來臨讓約翰康納知道未來是不可改變的,同時T850還帶來一個消息,康納將在未來的某一天被眼前這位保護者幹掉,那麼既然未來不可改變,早死晚死又有什麼區別,但是最後,在電台紛紛呼叫指揮中心的時候,他拿起了麥克風,這一刻,那個片頭邋遢無能的康納不見了,未來的人類反抗軍領袖誕生了,即使未來不可改變,我們也不放棄任何努力,下一集的故事也就從這個時候正式開始,而其實未來真不可改變么?想想看?康納未來的助手已經被人幹掉六個,未來已經在這里改變了。
其他的到這里看http://ke..com/view/94237.htm
10.《非常完美》
《非常完美》是一部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型愛情喜劇片。由章子怡和范冰冰首次聯袂主演,何潤東和韓國演員蘇志燮為男主角。之前曾一度傳出《蘇菲的復仇》、《菲常完美》等片名,2009年2月,該片的投資方北京完美時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宣布,其中文名正式確定。該片是章子怡擔任製片人的「開山作」,在《非常完美》中章子怡扮演的女漫畫家蘇菲與范冰冰扮演的女明星之間上演了一段「奪情大戰」。該片將於2009年8月14日上映。
在《非常完美》中,范冰冰飾演的大明星王菁菁與章子怡飾演的蘇菲是一對「不共戴天」的情敵。據該片製片人杜揚介紹,「當初選擇演王菁菁的演員時,幾乎所有人的第一想法都是范冰冰,包括章子怡。因為范冰冰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大明星。她近年來在電影方面的出色表現有目共睹,而且章子怡和范冰冰從來沒有合作過,我們非常看好她們的合作。」范冰冰自己在談及這個角色時說:「她的身份雖然是個大明星,但面對愛情時,王菁菁本質上也和所有普通女孩一樣,她對愛情很執著很投入,這是這個角色打動我的地方。其實在與蘇菲的愛情對戰中,大明星的身份不但沒給王菁菁帶來優勢,反而起了不少副作用,這也是電影中非常有意思,富有喜劇效果的地方。」
劇情梗概
漫畫家蘇菲是一個可愛,無憂無慮,滿腦子充滿奇思妙想的女孩。蘇菲與已經相戀兩年的男友——高大英俊的外科醫生李傑夫,一直是令人羨慕的一對。當著所有親朋好友的面,傑夫向蘇菲求婚了,即將邁入婚姻殿堂的蘇菲,似乎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在一次普通的小手術中,傑夫結識了著名影星王菁菁,並與她迅速墜入愛河,無情地背棄了與蘇菲的婚約。
看著昔日的戀人移情別戀,對愛執著的蘇菲不堪打擊一病不起。她無法面對任何人,更難以面對一直熱心張羅、焦急等待女兒結婚的母親。為了不忍讓母親傷心,蘇菲決定隱瞞她與李傑夫分手的事,只有她的兩個閨中好友陸小夕和李莉知曉。就在這時,蘇菲做出了一個讓她倆吃驚的決定:她要利用婚禮前的兩個月時間把傑夫贏回來。
機靈聰敏的蘇菲,更計劃把她的奪愛故事畫成漫畫書,她要向全天下失戀的女人證明,被奪走的愛人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搶回來的。可是卻沒想到出師不利,蘇菲的第一招「寬容理解」,進行的並不順利,而且還讓她在傑夫面前丟盡顏面。但是她並不氣餒,發誓要把「復仇奪愛」行動進行到底。
在萬聖節派對上,借酒澆愁的蘇菲與身為攝影師的派對主人常瑞不打不相識。當她意外看到常瑞與王菁菁的親密合影後,立刻有了新的主意。在蘇菲的極力勸說下,常瑞迫於無奈成為蘇菲的搭檔,而她「復仇奪愛」的計劃也演變成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 . . .
蘇菲到底能奪回她的愛人嗎?她的「復仇」結果會皆大歡喜嗎?
這究竟是瘋狂還是愛?
Ⅲ 找一部曾經看過的關於父愛,和上帝有關的美國電影
陋室
影片的主角是一個中年男人,在一次家庭聚會中,他的女兒被綁架、被帶走。之後,她的遺物在一個簡陋的小屋中被發現。數年後,這個男人收到了一個字條,從書寫的內容來判斷,寫這張字條的人是上帝本人。字條讓男人重新回到了小屋之中,而他在這里所發現的一切都將改變他的生活。
Ⅳ 陋室電影講了什麼 陋室電影劇情解析
《陋室》是一部由約翰·福斯克 / 安德魯·蘭納姆 / 德斯汀·克里頓 / 威廉·P·楊 / 韋恩·雅克布森 / 布拉德·卡明斯編劇,斯圖爾特·哈澤爾丁導演,薩姆·沃辛頓 / 奧克塔維亞·斯賓瑟 / 蒂姆·麥格羅 / 拉妲·米契爾 / 梅根·查彭提爾主演的美國奇幻電影。
影片的主角是一個中年男人,在一次家庭聚會中,他的女兒被綁架、被帶走。之後,她的遺物在一個簡陋的小屋中被發現。數年後,這個男人收到了一個字條,從書寫的內容來判斷,寫這張字條的人是上帝本人。字條讓男人重新回到了小屋之中,而他在這里所發現的一切都將改變他的生活。
Ⅳ 求陋室2017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薩姆·沃辛頓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toW6vTNcvS_4vr-YTTqeEw
Ⅵ 想看陋室2017年上映的由薩姆·沃辛頓主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陋室》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syoungestdaughter,Missy,'.Aftercontemplatingit,'.
Ⅶ 金球獎(美國年度電影和電視獎項)的歷屆獲得者都有誰
金球獎,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舉辦79屆了。
2、(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朱莉·克里斯蒂《柳暗花明》。
3、(劇情類)電影最佳男主角:約翰尼·德普《理發師陶德》。
4、最佳導演:朱利安·肖貝爾《潛水鍾與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