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那些被大陸禁掉的電影
我國是全世界禁片最多的國家,也是生產禁片最多的國家。今天整理了近30年來的17部國產禁片,他們因為太露骨而被禁止公映......
⑵ 《蘇州河》為什麼被禁
《蘇州河》因為未送審即參加國外電影節,而被廣電總局下令禁止在中國內地公映。
《蘇州河》是1998年拍攝、2000年上映的一部愛情文藝電影,導演是婁燁,周迅、賈宏聲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馬達先後與純真少女牡丹以及和牡丹長相酷似的美人魚表演的美美兩人之間的恩愛糾纏的故事。
該片於2000年9月7日在中國香港公映,同年還獲得了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和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並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佳電影。
劇情簡介:
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攝影為生,他眼裡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骯臟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一些特別的東西,老闆比劃來比劃去,他才明白原來是為了招攬生意,讓他拍在店裡游泳的美人魚的形象。
攝影師逐漸與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美美熟識,從她嘴裡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馬達是一個送貨的黑道郵遞員,他騎著從盜賊那裡買來的摩托車將來歷不明的物品從城市的一頭送到另一頭。一次,有人讓他送一個小女孩牡丹,這樣幾次後,馬達與牡丹熟識,並產生了愛情。
⑶ 曾經被禁止播放的6部經典影片,你有沒有看過呢
曾經被禁止播放的6部經典影片,你有沒有看過呢?
《破浪》觀影體驗不是很舒適,可能是因為女主對待愛情過於瘋狂。這種瘋狂極致的情慾可能對男女主都是一種救贖?單是這種新鮮的熱烈的慾望與體驗足以構成生命的本質。
影片中那句經典的台詞:仇恨是一個包袱,生命太短暫,不能總是憤世嫉俗,那樣不值得。人不能因為仇恨活著,仇恨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只有不斷地自我升華才能領會到人生的真諦。影片的結尾令我痛徹心扉,世上最痛苦的事情無外乎給你希望之後再砸碎它!看著德瑞克那痛苦的表情和迷茫的眼神,我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血腥的輪回,什麼叫做冤冤相報,什麼叫做仇恨之痛!
⑷ 電影捍衛者被禁了嗎
《捍衛者》沒有被禁。
《捍衛者》由佳澤(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北京盛鈺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於2017年9月22日在中國上映的劇情片,由廖希、韓平執導,白恩、赫子銘、呂星辰、王璐、宋撼寰、楊俊生、小林成男等演員主演。
影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編,講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的淞滬會戰中,率六百壯士守衛戰略要地上海寶山縣,在敵眾我寡,火力懸殊,裝備落後的極端艱難困境中,與敵浴血鏖戰七天七夜,最後全部壯烈殉國的故事。
(4)2017內地禁止的電影擴展閱讀
《捍衛者》主要角色:
1,姚子青
姚子青(1909-1937),男,字若振,號中琪,廣東平遠人,客家人。看起來文弱儒雅,但是打起仗來卻異常勇猛。性格爽直,待人誠懇,忠誠勇敢,在戰場上沉默寡言,不怒自威,軍事素養很高。
2,李大成
國民革命軍連長,勇猛善戰,性格粗鄙,沖動魯莽,自我灑脫,身手了得。面對敵人,他滿腔仇恨,刀刀見血;面對姚子青,他由不屑到敬佩,生死兄弟情感人,講義氣,有江湖氣息。
⑸ 被中國禁止上映的那個電影叫什麼穿著紅色衣服
是漫威的最新超級英雄作《死侍》,上周五在北美上映。
原本是打算登錄內地院線的,但由於電影屬於R級,沒有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核,所以無緣內地院線
⑹ 那些年被禁的6部港片,每一部都是童年陰影,你看過嗎
九十年代,是香港類型片數量爆發的時期,為了追求新奇、視覺刺激、感官刺激甚至挑戰大眾認知誕生了很多大尺度的影片。這些影片不乏高票房、高口碑的佳作,當然,到電影審查嚴格的今天,這些作品大都被禁了,成為港片的歷史。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溶屍奇案》這部電影的攝影和剪輯的確很帶感,劇情雖然俗套但卻很港式快餐,只要拍得好就百看不厭。關秀媚作為本片唯一的女性顏值擔當,被拍得好醜,而她領盒飯後電影質量也開始一落千丈,甚至變得有點可笑。
呂頌賢開頭很帥,本以為他會大放異彩,結果沒想到居然是個窩囊廢。歐錦棠這個角色其實很有魅力,但根本沒有深入挖掘,總的來說可有可無。
⑺ 中國被禁止的幾個電影
天浴,天註定,霸王別姬,活著
⑻ 中國拍的哪幾部片國內不讓播
中國內地十大禁播電影
、《十七歲的單車》(2000年)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在國內公映。
2、《鬼子來了》(2000年)
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圈內口碑不錯,因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蘇州河》(2000年)
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影片以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因首先在台 灣上映遭禁映。
4、《過年回家》(1999年)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導演張元受到處罰。
5、《趙先生》(1998年)
本片獲第51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
導演:呂樂攝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張芝華陳怡南蔣雯麗第5代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呂樂試圖通過拍攝處女作《趙先生》,像他的同門師兄張藝謀一樣成功轉型成電影導演。但這一努力卻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效,雖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諾電影節獲得金獎,不過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在國內被禁映。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小說》據說因為情節晦澀,映射中國百姓悲慘生活,也處在封存狀態中。
6、《小武》(1997)
導演賈樟柯憑借《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系。在國內,《小武》及其他類似的電影作品,因詆毀政黨形象,涉嫌煽動都是通過盜版VCD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7、《郵差》(1995年)
這部電影是導演何建軍得到鹿特丹電影節的一個基金的資助拍攝,並在歐洲完成後期製作的。這就決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國內獲得放映的機會。從國外電影節或電影基金獲取資金支持是不少青年電影導演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他們完成的電影無法與觀眾見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詆毀中國官員形象。
8、《活著》(1994年)
張藝謀評價最高的作品,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和男演員獎。根據余華小說改編,表現人在極端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可悲的頑強和堅韌,因詆毀社會主義法制,詆毀政黨執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東宮、西宮》(1996年)
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大獎。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對同性戀者復雜的心路歷程,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涉嫌宣傳腐化思維,迄今未被准許上映。
10、《藍風箏》(1993年)
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審查未通過即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詆毀之政黨形象,該片迄今不能獲准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