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飛車黨的電影
《飛車黨》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 Johnny Strabler/Narrator
李·馬文 Lee Marvin .... Chino
理查德·法恩斯沃思 Richard Farnsworth .... (uncredited)
Wally Albright .... Cyclist (uncredited)
Don Anderson .... Stinger (uncredited)
Robert Bice .... Wilson
John Brown .... Bill Hamegan
Timothy Carey .... Chino Boy No. 1 (uncredited)
Keith Clarke .... Gringo
Jim Connell .... Boxer
Ted Cooper .... Racer (uncredited)
George Dockstader .... Cyclist (uncredited)
John Doucette .... Sage Valley Race Official (uncredited)
Yvonne Doughty .... Britches, Johnny's Ex-girlfriend
Darren Dublin .... Dinky 白羊座的男子,喜好探索與征服甚於金錢,騎摩托、駕汽車或者乘快艇,只要走得比別人快,就是他的目的。這正是馬龍·白蘭度的寫照。綜觀他八十年人生,始於平淡,歸於平淡,唯有在其事業鼎盛時期,才駕乘過好萊塢專為他精挑細選的坐騎--摩托機車,風馳電掣,風頭無倆。那也正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當初籍籍無名的白蘭度去見《慾望號街車》編劇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搭乘的是便車——此前力薦他扮演男主角的導演伊立亞·卡贊(Elia Kazan)塞給他的二十美元路費早被他先行花光。就是這么一副潦倒皮囊闖進好萊塢,一入影壇深似海。1998年葛優在洛杉磯見到他,他自己開一部凌志卧車,巨無霸身形彷彿龐大的象,當年的性感身軀體被歲月施了魔法。「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這更叫人懷想《飛車黨》(Wild One,1954)中那一個狂放不羈橫跨機車的白蘭度。那時他青春無匹,咄咄逼人,周身閃耀著桀驁難馴的鋒芒。
細數白蘭度的電影代表作,頭幾把交椅還輪不上《飛車黨》,但他駕駛機車的浪子造型卻開一代風氣之先。這固然得力於好萊塢點石成金的造星術,更與二戰後舊有價值觀崩解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電影中年輕易怒的白蘭度帶領一群機車騎士滋擾小城,途中愛上當地警長之女。他不慎誤傷敵手,加之鎮民對他滿懷敵意與偏見,所有潛伏的情緒終於一齊爆發。電影因為精準刻劃出美國青年乖戾、陰郁、好鬥和渴望得到社會認同的形象,被認為「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而片中跟隨白蘭度的機車也同電吉他、朋克頭、嬉皮風格一起,被烙上反叛標記。 作為「摩托公路片」始祖、第一部反映美國非法機車團伙的電影,片中唯一能與馬龍·白蘭度的魅力分庭抗禮的,不是美艷女郎,而是「當代最傳奇的機械發明」--摩托機車。在這部電影中,後世觀眾能逐一檢閱當時在美國能見到的幾乎所有的機車:諾頓(Norton)、BSA、凱旋(Triumph)、哈雷(Harley Davidson)、雷鳥(Thunderbird)……儼然當時機車的一場全家福。白蘭度作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所在,他的坐騎自然也是機車中的上上之選:是凱旋6T、雷鳥650,其中凱旋6T用了3部。
白蘭度為何沒選用聲名顯赫的哈雷機車?其中另有隱情。《飛車黨》是以真人真事為藍本,當時一支著名的美軍航空兵大隊被解散後,失業的飛行員跨上軍用哈雷摩托,進城造反:「我們曾經是英雄,但如今誰也不需要我們了。」《時代》周刊登出一幅大照片:一名酩酊大醉的青年騎在哈雷摩托上,周圍是大堆空酒瓶。嗅覺敏銳的好萊塢因此籌拍《飛車黨》,但哈雷車廠認為影片題材不良,為避免影響銷售量拒絕借出機車。他們萬沒料到電影上映後橫掃全球,白白錯失了千載難逢的宣傳良機。
最終馬龍·白蘭度駕乘的是英國凱旋機車,仍可稱作好馬配好鞍。凱旋機車「散發出一種難以捉摸的歐洲神秘氣質」,與白蘭度的冷峻氣質相得益彰。機車純金屬的堅硬質地、大排量大油門所帶來的轟響,都讓人血脈噴張。白蘭度在機車上虎踞龍盤,或者只是慵懶地倚在車旁,都會散發出人車合一渾然一體的不羈氣息。而凱旋機車的優異性能,極高的操控性,也令白蘭度腳踩風火輪一樣如虎添翼。尤其當駕駛它轉彎或迴旋時,由於重心設計精良,可以放心大膽將車身打斜,甚至低到膝蓋觸地的程度,仍不至於翻覆。因此電影里駕馭「鋼鐵猛獸」的白蘭度身手矯健,酷勁十足,一代巨星的架勢藉此顯山露水,引發群起效仿。 可以說馬龍·白蘭度身上迷人的狂暴氣質成就了他,也毀了他。他自始至終都在詆毀拍過的電影,包括自己扮演的英雄。如同那些他駕駛過的凱旋機車,只能在電影中陪他風風火火,電影殺青後有的被人買走,有的不知所終。數代人瘋狂模仿他騎士造型的時候,他卻全身而退,我行我素暴飲暴食,從不肯讓銀幕上的萬人迷形象捆縛自己——他甚至於作踐自己。
至於白蘭度在機車上的那些行頭:黑色皮革夾克,緊身牛仔褲,黑色手套及長靴,內里的白色T恤,都曾掀起狂飈,成為戰後西方年輕人的時尚,影響至今。《終結者3》中的阿諾·施瓦辛格也是踩了凱旋機車,作冷麵無情狀;《DETOUR》雜志安排過萊昂那多·迪卡普里奧仿照白蘭度的飛車黨雄姿,重新演繹青春叛逆。即使這兩人全副武裝,也難重現經典:硬朗過頭的施瓦辛格如同機器人般不解風情,迪卡普里奧則纖弱嬌嫩,欠缺白蘭度的草莽氣——再一次驗證白蘭度這尤物確是世間罕有。
② 《蜘蛛網中女孩》電影中騎的摩托車是杜卡迪的哪一款
《蜘蛛網中女孩》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HlafLHYiJHiWPQE9Zl4Zg
該片講述了女黑客莎蘭德和記者布隆維斯特,進入一個由國際間諜、網路罪犯和政府特工等群體組成的殘忍「地下世界」尋求真相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11月9日在美國上映
③ 有沒關於重型機車的電影介紹幾部
極速酷客,前幾天剛看過,還不錯,那裡面的車車有本田的CBR954,還有什麼義大利的車車,還有最後一部是Y2K,用的是飛機的引擎。
另外,還有部蛇行太保,准備要看。
再另外,凱奇的惡靈騎士系列,兩部都還可以。
再再另外,下次找人回答,要有懸賞分撒!!不然人家打得很辛苦的
④ 被綁在三輪摩托車上,嘴裡塞著手雷的德國二戰電影是什麼片名
電影《霸主》
(Overlord)是由朱利葉斯·艾弗里執導,瓦耶特·魯塞爾、伊恩·德·卡斯泰克、皮魯·埃斯貝克、博基姆·伍德拜因主演的驚悚片。於2018年11月9日上映。
⑤ 推薦幾個機車電影。
計程車司機,車舞狂沙,荒野大飆客,生死時速,狂野時速,急速60秒,高潮沖鋒隊,的士飆花,瘋狂大賽車,塔拉迪加之夜,越野狂飆,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極速傳說,孤獨騎士,急速的士,極速競賽,惡靈騎士,逍遙騎士,的士女王,另外尖東五虎裡面也有機車火拚的情節
其他車類電影
的士速遞系列,都是機車電影,蛇行太保,烈火戰車極速飛車
⑥ 終結者2018觀後感。
下面是我找的,你可以整合一下
終結者2018是未來片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個人認為終結者2018(以下簡稱:救世主)表現還是中規中矩的。影片全片畫麵灰暗,這是預示在人類和「天網」早期的對抗是處於明顯的下風,人類處於絕望之中。(畫面選擇灰暗這種格調是正確的)影片開始給我一個疑問:為什麼在前幾部中提到的1997年是審判日,但為什麼到2003年馬庫斯被判死刑的時候,審判日感覺還沒有來到呢。後面導演用了簡短的文字敘述告訴了觀眾,我認為導演這點做的不是太好故事敘述的跳躍性太強,也就是這個原因導演直接跳過「天網」是怎麼樣啟動的,「天網」是如何開始對人類開始屠殺對人類世界開始毀滅的緣故吧,導演直接把我們帶到人類與「天網」直接對抗的初期階段。站在導演的角度來說他可能是想這未來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重點應該放在未來發生的事情上而不是已經發生事件上。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國外媒體評論為什麼「救世主」票房斗不過「博物館2」的原因是導演對人物方面刻畫虛弱,情節畫面時刻都充滿了血腥,屠殺,絕望。這點我稍許有點不同的意見,那就是「天網」前期過於強大,人類過於渺小。勝利的天平很明顯的傾向於「天網」機器人這邊,這些就要通過「天網」機器人冷血的屠殺人類讓人類從思想上出現絕望,最終放棄抵抗人類滅亡。影片中有幾句台詞可以說明這點:1.被「天網」機器人抓住的人中有人說:我們會被屠宰場的牛一樣一個一個的被宰殺。2.馬庫斯在路上遇到一小部分散兵游勇中人說的那樣人類是不可能打敗「天網」的我只有放下武器放棄抵抗才會有活路。所以我個人感覺導演這樣拍片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人類就是在這種絕望中就快要放棄的時候,我們的主角未來反抗軍領袖康納給人類帶來生存的希望,告訴全體人類「天網」機器人是可以打敗的。這更加符合影片標題「救世主」,正如康納在「村村通小廣播站」宣傳的那樣,他給了人類以希望,在影片後面人類相信康納就是「救世主」相信他的話放棄了指揮部下達的進攻命令。
在影片人物上面我不想多說什麼,正如導演最初的想法那樣馬庫斯才是第一部真正主角,「天網」正是由於他出逃,回歸讓我們了解馬庫斯的真正使命是什麼,(劇透不能說看了就知道)人類正是由於他給了我們的康納「救世主」第二次生命,人類應該感謝他的存在和偉大的犧牲精神,馬庫斯他始終相信自己是人而不是機器,就是這種信念才體現出了他的偉大和犧牲的價值。我個人認為在人物方面導演和編劇在這點上做的不是太好,其實在第一部中康納其實只要做好他「 村村通小廣播站」站長的工作就好了,因為後面兩部才是你康納「救世主」做主角的時候,第一部大大的削弱了馬庫斯一號男主角的表演(就是搶戲)兩個人戲份至少一半上下。卡爾為康納父親是影片重點目標人物,只要知道他是誰就好了。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卡爾身邊的黑人啞巴小女孩這個人物是個亮點,她的異能(也是劇透不能說的秘密看了就知道)導演在後面兩部可以重點發揮一下,我很期待小女孩後面兩部的表現。兩位女性配角表現一般不多說了。
在影片里「天網」機器人方面:T-600,收割者,摩托終結者,水棲機器人,獵殺者,燕尾殲擊機,T-700效果表現好就不用說了,進步的科技時代說明一切。我只是期待後面兩部多出現些新型機器人和還有沒有出現的T-1000,T-X。
我套用電影最後的場景:三架直升飛機飛向日出的太陽「(這是美國電影摜用的電影場景多數在越戰片里出現)這個畫面作為結束語。
倖存的反抗軍說:」任務完成了慶幸的是我們還能活著,明天我們將繼續戰斗。「
」天網「機器人說:「I』ll be back」
總之是從第三部開始,終結者系列已經和卡梅隆導演的前兩部沒有太大關系了,這第四部的關系則更薄弱。但我到不會說第三、四部是爛片,甚至我還挺喜歡第三部,這大概會令所有的終結者死忠鄙視我。由於當初我是抱著看硬科幻的心開始看終結者系列,結果第一二兩部當下社會的故事背景和豐富的感情線讓我非常失望,然而,這也成就了前兩部終結者的經典。很奇怪,我對於終結者系列整個時空穿梭的玩味竟然是從第三部才開始領悟的,而且第三部後半部分開始出現了非常未來感的大量機器人武器,讓我為之一振,我覺得終結者開始硬起來了。於是,第四部乾脆直接把時間放到了2018,除了變形以外能與邁克爾·貝的汽車人相媲美的機器怪獸的出現,和不再與現代社會有任何瓜葛的未來末世完全滿足了我對硬科幻的需求。
時至今日,對於終結者究竟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貌似還有爭論。軟硬科幻的區分可以從三個方面看,第一,故事背景——背景放在人類當代社會的為軟,而完全是人們猜想或推斷中的未來世界的為硬;第二,側重點——著重表現人文、哲學、人類社會、情感等方面的,以故事情節、寓意和人物性格取勝,科技猜想為輔的是軟的,而具有大量科學技術描寫、以科學科技猜想推動情節的為硬;第三,是否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科學推斷越嚴謹越硬(有些非常嚴謹的硬科幻會讓人有完全相信其存在其必將發生的地步),反之就越軟。
如果從上面三點來判斷,第一二部無論如何都是屬於軟科幻的,而這一部2018則是扎扎實實的硬科幻。但以上三點並非是絕對分離的,也有硬科幻是放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也有好比《WALL·E》這樣完全放在想像中的未來世界的軟科幻,同時也有優秀的硬科幻在表現人文社會方面一點不遜色於軟科幻的。但科幻無論軟硬、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最終都應該是為了表現人性,假如這點薄弱了,它必然是不優秀的,這也是終結者三四部遭人鄙夷的原因。
但我以為二三線導演McG還是拍出了很大片的《終結者2018》,盡管情節發展上有漏洞、表現手法上嘩眾取寵,但在視聽享受和技術特效上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使之從讓人有一定思考和心理起伏的經典科幻片成功轉型為《變形金剛》式的只需感官可無視故事情節並很好地娛樂了觀眾的商業大片。再退一萬步講,這個片,沖著演員陣容也該走進影院去。貝爾、尤金、HCB、霍華德,以及從這里開始閃耀的沃辛頓!
沒有讓我們失望... 在大家期待已久的時候交出了答卷。
而本地的盛凰影城終於迎來了第一個零點首映的英文原聲拷貝... 我拖著一瘸一拐的腿,和一班電影粉絲,迎接了這一刻的到來....不遺憾 不後悔。
關於鏡頭:
開場不久約翰康納墜機的一個長鏡頭,迫力十足,非常吸引眼球:
從直升機遠處搖入機身,然後不斷穿越環繞,從起飛到墜落的過程一氣呵成,給全片的動作戲開了一個漂亮的好頭;
另外摩托機車終結者從大型機器人收割者腿部滑落並追擊的部分,完全可以媲美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里崔妮蒂帶著鎖匠穿越在高速車流的場景。
無數的爆炸,無數的戰斗鏡頭刺激著我們的腎上腺素...如果你是動作片影迷的話,還等什麼呢? 至於還有什麼驚喜呢?
在這里就不在贅述了 。
在我看來,由薩姆沃辛頓扮演的馬庫斯是這部T4的絕對主角。搶了不少貝爾扮演的康納的風頭,如果不是貝爾這樣很有個性魅力的演員。估計一下子就被比下去了。很難說,沒准過兩年薩姆沃辛頓就會成為新一代的動作巨星接班人。(又是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個性演員,這幾年在好萊塢充斥著澳大利亞的個性男星)
從一開始,馬庫斯選擇死刑後捐獻屍體,大家就已經赦免了他的罪。之前犯下的罪行,已經由一死來補償了。按照人們的思維邏輯,什麼事都大不過一死,人都已經死了,已經算是贖掉了他今生的罪,無論是怎樣的大是大非。15年後,馬庫斯蘇醒在審判日之後的荒原,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觀眾容納和接受。無論和少年凱爾里斯一起抗擊T600,還是救下駕駛戰斗機與飛行器終結者戰斗的女飛行員,總之,就算揭曉了他是一個有人類皮膚,有人類心臟,但骨子裡還是一個機器人。(如果還記得鳥山明《龍珠》里的情節的話,人造人16號就是T800,而人造人 17、18號就是馬庫斯這一類的)指不定就是新型號的終結者等等這一切,從一開始到此時,觀眾都深信獲得新生之後的馬庫斯,絕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這個地方就是一個矛盾沖突了。整部終結者電影的系列的絕對主角毋庸置疑是約翰康納,沒有約翰康納一切的故事都不成立,所有的終結者都是圍繞終結約翰康納才誕生的,但是到了系列第4集2018,觀眾從心裡默認了這個馬庫斯也是約翰康納那樣的熱血男兒,盡管是機器人也好。 康納也產生了困惑,眼前的這個絕對是新型號的終結者,絕對是威脅。但是,以前卻從來沒聽說過,它的一舉一動都表明它深信自己是人類(包括眼神),但,它卻實實在在是個機器人。
站在觀眾的立場:馬庫斯是沒問題的,值得信賴的,可以和康納並肩作戰(因為他和凱爾也並肩作戰過)。大家都希望他們能攜手作戰;(如果編劇惡搞的話,沒准又是個終結者版的無間道就麻煩啦)
站在康納的立場:機器人就是威脅,終結者機器人就是天網為了消滅自己而誕生的。眼前的這個新型號類人類機器人絕對是最大的威脅。
所以,當康納的戰友說要肢解掉機器人的時候,大家都為馬庫斯捏了一把汗,而當女飛行員搭救了馬庫斯之後,大家都歡喜雀躍,希望馬庫斯和女飛行員能早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情理上反倒是覺得康納有點是非不分了。
如何信任這個變成機器人的人類呢?
這個是約翰康納作為救世軍的領導人必須面對和突破的問題:信任。
而到最後唯一的希望就是互相信任。其實,康納在看到馬庫斯為了救他幹掉水棲終結者之後,放它走,也是想搏一搏這個變成機器人的人類是否還有人性存在?
有時候生死就在一念之間。
康納在對全世界的救世軍發布消息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們戰鬥了很長時間,我們就像沒有編號的機器,日以繼夜,無法退出。是什麼讓我們區別於機器,心靈的力量...
暫且把這個詬病為主旋律的東西吧:其實到最後導演就是向我們灌輸的這個東西,人性是什麼?是人心的力量嗎?
什麼讓我們願意為彼此犧牲呢?機器是做不到這些事的。
而到最後,馬庫斯第二次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經典台詞:
NO:1 拿槍對著人,要時刻准備扣動扳機...
NO:2 在我們存在之前,我們的戰爭就開始了。
NO:3 如果你聽到這個,你就是反抗軍啦。
如果再加入康納和馬庫斯並肩作戰的鏡頭,這片就變成喋血雙雄啦。
經典歌曲:
1.馬庫斯修好吉普車之後,車載音響播放的歌曲:Alice In Chains 樂隊的 Rooster
2.康納放絆馬索絆倒摩托機車終結者時收錄機里放的歌曲:Guns N' Roses 樂隊的You Could Be Mine
PS:
另外一個值得記住的眼睛:聾啞女星星 ( Star ) 在洛杉磯的廢墟中,第一眼看到這個女孩的時候就想起了《南京!南京》里的小豆子。
無論是裝遞子彈;貼OK綳;還是遞火摺子;乃至最後她遞上炸彈遙控器....(一同觀影的朋友說:她簡直就是叮當貓)
Star 就是這部電影裡面純潔和希望的化身。看她一眼,你就會想起:這就是我們戰斗的目的,我們要讓她這樣的人活下去。這就是未來。
⑦ 剛出獄的女人還把摩托車騎走了是什麼電影
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是由趙濤、廖凡領銜主演,徐崢、梁嘉艷聯合主演,由賈樟柯執導的犯罪愛情電影。該電影於2018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電影講述了巧巧與斌哥跨越17年,歷經相愛與背叛、分離又重逢的故事。
⑧ 提供幾個電影(大片,片中有摩托車追逐的場面)
感覺都是摩托被追多 畢竟是肉包鐵 主人公面臨的危險系數更高就更有看頭
終結者2 阿諾太子摩托Vs液態金屬人大卡車
終結者2018 摩托機器人
駭客帝國2 崔尼蒂被追
007天幕危機 007開車追摩托
碟中諜2
極速飛車
真實謊言 阿諾騎馬追摩托
007明日帝國 布魯斯南和楊紫瓊被直升機追
創戰紀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 貓女騎的大輪子摩托
黑超特警組3 未來單輪摩托
特種部隊2 那個摩托還可以分體成導彈射爆大門
伯恩的身份3 被騎摩托的亞洲殺手追殺
古墓麗影2 騎摩托逛長城
2077日本鎖國
大友克洋短篇動畫之最臭兵器
美國隊長
⑨ 女子出獄騙摩托車電影什麼名字
是電影《江湖兒女》。
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趙濤飾)與計程車公司老闆斌哥(廖凡飾)是一對戀人,斌哥每天在外面呼朋喚友,巧巧希望能夠盡快進入婚姻。一次,斌哥在街頭遭到競爭對手的襲擊,巧巧為了保護斌哥街頭開槍,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獄以後,開始尋找斌哥以便重新開始,然而事情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拓展:
《江湖兒女》是由賈樟柯執導的犯罪愛情電影,由趙濤、廖凡領銜主演,徐崢、梁嘉艷聯合主演,於2018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巧巧與斌哥跨越17年,歷經相愛與背叛、分離又重逢的故事。2018年4月,該片入圍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