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科幻電影~~~~
世界大戰
片名:世界大戰
英文名:War of the world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達寇塔·范寧 Dakota Fanning
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米蘭達·奧圖 Miranda Otto
賈斯汀·查特溫 Justin Chatwin
類型:動作/科幻
級別:PG-13(科幻暴力恐怖場面)
發行公司:派拉蒙影業 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6月29日
◇ 故事:外星人全面入侵地球
雷·費瑞爾(湯姆·克魯斯飾)是一個碼頭工人,年紀輕輕、喜歡飈車、有些傲慢、還是位游手好閑的糟糕父親,他工作就是在碼頭操縱起重機為輪船裝卸集裝箱。為了他生了一兒一女的妻子瑪麗,實在受不了雷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終於和他分道揚鑣。
雷對於妻子的離去只知道怨天尤人,依然老是忽略自己的兒女。不過,這個周末,由於有事,前妻不得不把孩子送來讓雷照顧。不同以往的是,天空突然陰雲密布,幾道閃電屢次擊中街道,似乎有什麼怪事即將發生。費瑞爾覺察到閃電有點不同尋常,但他不知道,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即將來臨。突然,一輛墜入地下的外星戰車從馬路中一躍而起,小鎮頓時亂作一團。
危難關頭,平日缺少責任感的雷,突然顯現出一個父親的本能,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帶著孩子拚命逃難,逃亡的路上,雷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一對兒女。在整個世界陷入外星怪物軍隊大舉襲擊地球的恐慌時,他們躲到了山坡上的一家農舍,一位神秘人把他們帶到老房子的地下室里,但出人意料的是,原來外星人並不是他們所面臨的惟一威脅……
② 有部美國電影講隧道爆炸引起災難,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該影片是《活火熔城》。
《活火熔城》美國災難電影,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於1997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導致洛杉磯維修地下管道的工人被燒死,地質學家愛米博士經過考察認為火山即將爆發,但是急救中心的邁克認為證據不足,如輕率處理,勢必引起市民的極大恐慌,造成更大的損失。
然而深埋在地下的火山噴出了灼熱的岩漿。熔岩在洛杉磯四處肆虐,所到之處房屋倒塌,引起通天大火。市民驚慌失措,亂做一團。愛米博士和邁克領導急救人員竭盡全力,力圖挽救處於危亡之中的洛杉磯。
(2)輕率2015美國電影擴展閱讀
《活火熔城》劇情介紹:一次大地震令洛杉磯地底深處的火山噴發,向著住宅區流去,維修地下管道的工人被燒死。地質學家艾美和朋友下去隧道勘測時親身經歷了朋友被岩漿噴發帶走了生命。
一時之間,城市一隅充滿了地底爆發的岩漿。危機處理中心總指揮麥克(Tommy Lee Jones 飾)採取了艾美博士的建議開始疏散人群,他們先利用數百萬噸空中降水來使來勢洶洶的岩漿變成障礙物,阻擋了岩漿的流動。
正當大家以為松一口氣時,艾美博士認為岩漿並沒有真正被阻擋,只是改變了流向,而且正在往充滿傷員的醫院奔涌。他們只剩下30分鍾的時間去處理這個問題,他們能成功嗎。
③ 有一部美國電影講一個男主持人參加總統競選的叫什麼
名稱 國王班底
外文名稱 All the King's Men (2006)
導演:斯蒂芬·澤利恩 Steven Zaillian
編劇:
斯蒂文·澤里安 Steven Zaillian ....(screenplay)
Robert Penn Warren ....(novel)
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裘德·洛 Jude Law 西恩·潘 Sean Penn 凱特·溫斯萊特 Kate Winslet 凱西·貝克 Kathy Baker 詹姆斯·甘多費尼 James Gandolfini Talia Balsam 保羅·本-維克多 Paul Ben-Victor
上映:2006年03月01日
地區:美國 ( 拍攝地 )
對白:英語
顏色:彩色
聲音:DTS Dolby Digital SDDS
類型:劇情
分級:德國:12 菲律賓G-13 新加坡:PG 愛爾蘭:12A 美國:PG-13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194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一代奸雄」重拍,小說家羅柏華納暢銷巨作改編。描寫美國一代南方政治家威力史塔克(西恩潘)縱橫政壇,呼風喚雨的傳奇事跡,從小小的南方議員到前進華盛頓特區的奮斗歷程…
像大部分美國南方人一樣,威利·史塔克(西恩·潘)曾是一個出生於農場的愣頭小子,苦讀出身成為律師的他在一次競選出納局長中,卻發現自己只是政府用來分散底層選票,讓在職者繼續當選的工具,憤怒的史塔克從此開始了公開攻擊官商勾結的從政之路。
在民意的支持下史塔克參選州長,因為為底層人民謀過不少福利,對民生疾苦社會法案瞭若指掌和對腐敗的市政當局的攻擊,他雖落選卻贏得人心。正義感十足的記者傑克·波頓(裘德·洛)在專訪史塔克時,也深深為其精神感動,成為史塔克得力的左右手。 然而,隨著在政界的發展,史塔克也逐漸失去了當初的純真質朴,變成了自己曾曾嗤之以鼻的腐敗官員,野心越來越大的他在卷土重來競選州長時,也學會了官場獲勝直入青雲的一套。當上州長的他開始濫權舞弊呼風喚雨,一面貌似救世者,一面脅各政商隱私為己用。群眾卻仍遭蒙蔽支持其野心走向白宮,眼看議會彈劾、法律都不再對他有制約力,無法無天的史塔克儼然一代奸雄……
肖恩-潘領銜主演,裘德·洛、凱特-溫斯萊特、詹姆斯·甘多費尼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等聯合主演,星光燦爛。肖恩-潘、裘德-洛、凱特-溫斯萊特、安東尼-霍普金斯、帕特麗夏-克拉克森……光是這個明星班底,也足有國王氣派了。本片改編自羅伯特-佩恩-沃倫小說,講述了一個國王的政治手腕。
④ 極品風車電影亞倫.保爾最後地方叫什麼有風車的旅遊景點
亞倫·保爾(Aaron Paul),1979年8月27日出生於愛達荷州埃米特鎮,父親是一名牧師,美國影視演員。
2000年,他出演了《輕率》《美麗的白色廢物》等音樂錄影帶。2006年,他出演《透不過氣的人》。2008年,亞倫·保爾因出演劇集《絕命毒師》中的傑西.平克曼而走紅。2009年,他憑借在《絕命毒師》第二季里的表演獲得當年的艾美獎提名。2014年3月14日,
應該是這個:亞倫·保爾主演的電影《極品飛車》上映。
⑤ 亞倫·保爾的演藝經歷
2000年初,亞倫·保爾是加利福尼亞的好萊塢環球電影公司劇場里的一個引座員。之後,他出演了科恩樂隊的《輕率》和Everlast的《美麗的白色廢物》等音樂錄影帶。
2001年,他在《K星異客》中飾演Dr. Mark Powell的兒子Michael Powell。2006年,他在《透不過氣的人》出演一位餐車式簡便餐廳主。2007年2月,他在電視劇《大愛》中出演了其中的六集。幾年間,他又在電視劇《豪斯醫生》、《靈媒緝兇》、《X檔案》、《犯罪心理》和《美眉校探》中作為客串演員出演。
2008年,亞倫·保爾因出演美國AMC有線電視台推出的劇集《絕命毒師》中的傑西.平克曼而走紅。在劇中,他扮演了一個不入流的毒品混混,因種種原因,與由布萊恩.克蘭斯頓扮演的擁有超天才的化學老師沃特.懷特一起開始制毒生涯,並共同制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色冰毒的故事。隨後,他繼續出演了美國有線電視網路媒體公司的電視劇《大愛》,並出演電影《左岸魔屋》。
2009年,他憑借在《絕命毒師》第二季里的表現獲得當年的艾美獎提名。
2010年8月29日,亞倫·保爾憑借在《絕命毒師》中的表演獲得代表美國艾美獎所頒出的最佳男配角獎。
2012年9月,亞倫·保爾出演帕斯卡爾·舒梅執導的《漫漫長路》 。
2013年7月16日,亞倫·保爾出席布萊恩·科蘭斯頓留名星光大道的儀式 。7月17日,亞倫獲得第65屆艾美獎劇情類最佳男配角提名 。
2014年3月14日,亞倫·保爾主演的電影《極品飛車》上映 。
⑥ 請問下這個MV取材於哪部電影
LZ看下是不是這個,因為我只認識裡面一個演員...
橘子郡男孩
[編輯本段]美劇:橘子郡男孩
中文名稱:橘子郡男孩
英文名稱:THE O.C
發行時間:2003年08月
演員:本.麥肯錫 Ben McKenzie .... 瑞恩.埃伍德 Ryan Atwood
亞當.布勞狄 Adam Brody .... 塞斯.科恩 Seth Cohen
米斯克.巴頓 Mischa Barton .... 瑪麗莎.庫珀 Marissa Cooper
瑞秋比爾森 Rachel Bilson....Summer Roberts
彼德.加勒 Peter Gallagher .... 桑迪.科恩 Sanford Cohe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首映時間】:2003年08月
【語言 】:英語
【字幕 】: 中文字幕
【出產地】:美國
【文件集數】:(共4季)
【時 長】: 45分鍾左右
影片簡介:
故事發生地紐波特海濱,位於美國羅德島東南部,是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勝地。「O.C.」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美國加州的橘子郡(Orange County),一個田園牧歌式的人間天堂——在這個天堂般的港灣城鎮里,生活著一群富人,彷彿任何人,任何事都顯得如此完美。但在浮華幻象的下面,卻是一個缺乏忠誠和個性的世界:孩子們有著自己的生活秘密,從來不告訴的父母,而同樣父母的生活秘密孩子們也一無所知。 《The O.C.》講述了生活在紐波特海濱的科恩(Cohen),庫珀(cooper)和尼科爾(Nichol)三個家庭的故事,劇中的男主角——問題少年瑞恩.埃伍德(ryan atwood),在另一座城市的貧民區長到18歲,而空想理論家桑迪.科恩,因負責監管瑞恩的生活讓他住進了自己位於紐波特海濱的家中。桑迪的妻子凱斯頓——一位美麗又富有的女人,當年的校花,完美的配偶,母親,女生意人,對瑞恩的到來並不歡迎。她擔心瑞恩會對自己年少的兒子塞斯產生不良影響。就這樣,充滿熱情的夢想家瑞恩貿然闖進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卻被他的同類排斥在心門之外。雖然桑迪願意在任何事情上幫助瑞恩,但凱斯頓的冷漠也導致了瑞恩離家出走的一幕……
而讓整個情形變得有趣的是住在隔壁的瑪麗莎.庫珀,一位心靈受傷的美麗女孩,總是安靜被動地生活著,瑞恩對她一見鍾情,但是瑪麗莎已經有了男朋友。這時,瑪麗莎那位舉止輕率的父親吉米遇到了財政危機,並威脅到瑪麗莎本來平靜的生活……
《The O.C.》是一部關於父親與兒子,丈夫與妻子,正在成長的3個少年的故事,瑞恩的到來成為鑄造新聯盟的催化劑,舊的火焰重新點燃,而不太可靠的友情也隨之誕生 ...
在美國FOX電視台《橘子郡男孩》已經播出了四季,現在本劇已經完結。
⑦ 電影名字
就是----《少數派報告》!
中文名稱:少數派報告
英文名稱:Minority Report
別名:未來報告/關鍵報告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2年
電影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電影演員: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卡梅倫·迪亞茲 Cameron Diaz
卡梅隆·克羅威 Cameron Crow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馬克斯·馮·賽多 Max von Sydow
Blake Bashoff
傑西卡·坎普莎 Jessica Capshaw
斯蒂夫·哈里斯 Steve Harris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卡梅倫·迪亞茲 Cameron Diaz 卡梅隆·克羅威 Cameron Crow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馬克斯·馮·賽多 Max von Sydow Blake Bashoff 傑西卡·坎普莎 Jessica Capshaw 斯蒂夫·哈里斯 Steve Harris
上 映: 2002年06月17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瑞典語
評 分: 7.7/10( 58573票 )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45 分鍾
類 型: 犯罪 劇情 科幻 驚秫 動作
分 級: 瑞典: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國:12 澳大利亞:M 法國:U 美國:PG-13 瑞士:12 英國:12
劇情簡介:
在2054年的華盛頓,人類的司法審判制度已經「進化」到了在犯罪發生之前已能預知犯罪並逮捕將要犯罪的罪犯的地步!這種「預知犯罪」的能力得益於一種「心理科技」的發展,比如電腦具備了顯示人類最隱秘的思想的能力。一位華盛頓特區的警官讓-安德頓一直以這種心理科技為法律武器逮捕犯人,從未質疑過這種制度,但有一天他突然被當成「將要犯罪」的犯人被通緝!獵手突然變成獵物,安德頓惟有一邊逃亡一邊尋找自己無罪的證據……
在喬恩亡命奔逃的過程中,他知得政府用來預測感知犯罪意向的是三台具有人腦智能思維方式的超級電腦「法官」,一個人的罪名最終是否成立,其決定權不再是落在人數眾多的陪審團手中,而僅僅是由這三位「法官」來判斷被告的生死。當其中的兩位「法官」認定罪名成立,而另一位「法官」卻持相反分歧意見時,如果最後這位「法官」(也就是「Minority」——少數派)的判斷才是正確的,那麼這名「法官」的意見就被稱為「少數派報告」。
對喬恩罪名的宣判,三位「法官」就出現了分歧,其中一位認定他是無罪的,那麼在眾多精乾探員的追逐下早已精疲力竭的喬恩,到底能否利用這份「少數派報告」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影評:
五十年後無懸案
《少數派報告》是一部不會侮辱諸位智商的驚險片,其精彩程度堪與《黑客帝國》媲美。跟《黑客帝國》一樣,它具有優秀科幻片發人深思的特徵,同時,它也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動作片,不停地刺激你的視聽器官。因此,觀看此片,請帶上眼睛和耳朵,還有腦袋。
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科技的高度發達已經能使人預測暴力犯罪,從而防止它的發生。但是,6年沒出過謀殺案的美國首都即將發生命案,而做案者正是打擊預謀犯罪這個特殊部門的負責人約翰·安德頓。約翰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去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他感覺遭人陷害,於是他需要一邊逃亡,一邊找出真相。
那三個居住在水裡、能預告未來犯罪事件的「特異功能」女子會不會出錯?約翰到底36小時後會不會殺人?他那6年前被人綁架的兒子究竟是死是活?想置他於死地的人是誰?有何動機?這些問題都必須留待大家觀看影片時去尋找答案,在此我們不能破壞影片的懸念和大家的興致。
「古老」的故事、及時的寓意
影片的故事框架來自瘋狂作家菲利普·K·迪克1956年出版的一個短篇,其寓意簡直像是為911後的美國人度身定作的,即「為了人身安全,你願意放棄多少個人的自由和隱私?」在當今世界,為了乘坐飛機,我們可以接受搜身等檢查;但乘坐地鐵你願不願意接受身份核實?影片假設,50年後的華盛頓特區市民願意接受無時無刻的身份檢查,當然不是由活人來搜身,而是藉助科技手段。
該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場戲,是一群電子「老鼠」串入一棟破舊公寓,挨家挨戶核實每個人的身份。主角躲在浴缸的水裡,屏住呼吸;不幸,一個氣泡從他鼻孔里冒出,一隻即將離去的「老鼠」覺察到動靜,便回頭凝神聆聽……在此之前,影片有一個「環顧」電子老鼠進入每家每戶的「半圓周」鏡頭,其技巧之高超令人想起大師奧遜·威爾斯在《A Touch Of Evil》中的開場鏡頭。
影片提出的另一個嚴肅命題:當你能預知即將發生什麼事情時,你的行為是否會改變「命中註定」的結局?《時間機器》中對此的詮釋是「沒有影響」,時辰到了,該死還得死;《少數派報告》似乎持相反意見:由於警方的「先見之明」,尚未發生的命案才得以阻止。但是,這個立論反過來用到約翰身上,你可以推論出「預知導致犯罪」的結論——如果他什麼都不知道,過著正常的日子,他怎麼會在「規定」時間遭遇那個即將死於他手的人?說到底,人生之路是命中註定還是自由意志起作用?是人控制著命運,還是命運擺布著人?恕我此處不再深入討論這個議題,否則看電影會變成啃尼采、叔本華。
另一個牽涉到法律的問題也很重要:如果「兇手」尚未犯罪,甚至還沒有想到要去犯罪,那麼,他豈不是無辜者?按照現行的美國法律,有犯罪動機或犯罪思想都不能算犯罪,只有付諸行動時才跨越合法和非法的界線。
Style:工匠和藝術家的分水嶺
如果《少數派報告》是一部純粹的動作片,它的成就不亞於《法櫃奇兵》或《亡命天涯》。幾場追殺戲設計得很有節奏感,而且不乏新意,即便是「炒冷飯」,如空中追車那場,在《第五元素》和《星戰前傳II》中均露過臉,但斯氏的處理更具想像力,同時更自然。顯然,斯皮爾伯格拍攝本片得到了繆斯女神的眷顧,而一位影人有沒有創作靈感,我們即使無法說出所以然,但完全可以意會。主角的幾場逃亡戲雖然刺激,但筆者最喜歡的卻是「女巫」幫助他在商場躲避追兵的那場戲,細節之巧妙令人叫絕。
我把那個有特異功能的pre-cog稱作「女巫」,因為她使我想起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開場的那三個女巫,她們也能准確地預測主人公的未來命運。跟別的斯氏作品一樣,該片有許多向前輩致敬、出處可尋的戲劇元素,但這跟抄襲有本質的區別。《少數派報告》的新意並不表現在某個場景匠心獨具,而是它對新舊元素的融合。比如,開發人類的預知潛能似乎是新發明,但三個pre-cogs女郎躺在水底的樣子又很原始;放映未來形象的設備很先進,但顯示結果的機器卻像是產自19世紀,而那個刻著未來罪犯姓名的裝置左看右看都像是撞球。男主角春風得意時,他查看全息電腦如同指揮交響樂,而背景上配的正是古典音樂;而他逃亡過程中,音樂更多是極富現代色彩的約翰·威廉斯之作(電子老鼠那段堪稱經典)。
這種未來和過去的撞擊集中體現在影片的黑色風格上。所謂「黑色」,是指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黑色警匪片,即「film noir」,不同於常說的「黑色幽默」。這種風格在人物塑造、場景描繪,尤其是燈光和構圖方面有一種神秘感,比如本片的攝影偏冷色,而且畫面的顆粒感很強,跟言情片中鮮艷和細膩的效果截然相反。斯皮爾伯格對黑色片心儀已久,但他的電影世界一向太光明,即便是《辛德勒的名單》仍有一股正氣,但最近兩部科幻片卻明顯把他推向「黑暗」的一面。電影界稱作的「黑暗」(dark),絕沒有貶義,而往往是指題材凝重、風格壓抑、具悲觀思想、有厚實的文化積淀。
《少數派報告》的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擊節贊嘆,演員的表演也不例外。斯氏的選角可謂十全十美,每個小角色都發光發熱,柯林·法瑞爾大有搶布拉德·彼特飯碗之勢,而靚湯更是找到了一個全面開花的機會。當然,他不會捧回小金人,但這個角色的確使他的魅力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少數派報告》絕對是暑期片的佼佼者,但筆者並不認為它可以躋身斯氏三大傑作之列。它能開啟腦筋,但卻沒有洗滌靈魂,也許這是黑色片或動作片無法承載的功能。
高人指點,技術「領先」
《少數派報告》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對科幻或科技感興趣的觀眾對裡面的場景細節可以反復咀嚼,若仍覺不夠盡心的話,可以上網跟別的科幻迷繼續商討。
影片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績超過了1982年的《銀翼殺手》(改編自同一個原作者的另一篇小說),原因是斯皮爾伯格請來了當今頂尖的未來學家,其中包括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把他們召在一起「腦力激盪」,戲稱「智囊團高峰會」。他們的「藍圖」在美工和導演的指導下,創造出一個依稀可辨、但開啟眼界的未來世界。
舉例如下:第一,未來的電腦界面如同全息攝影,使用者像指揮音樂那樣在空氣中「指手畫腳」,各種信息便呈現在眼前;第二,瞳孔將是識別每個人的「身份證」,不管是進入公共場所還是上班都少不了它;第三,廣告徹底實現了個性化,你所到之處,專門針對你的廣告就作為虛擬現實出現在眼前,它了解你的消費習慣和個人品味;第四,報紙雜志就像現在的網站,內容不斷滾動更新;第五,汽車要比現在的小,而且能利用磁浮原理上下行駛;第六,植物能像寵物一樣逗主人玩;第七,警察用的報話機將演變為比眼鏡稍遠一點、能放映實時畫面的透明薄片;第八,可以助你飛翔的肩背式助飛器猶如現在的滑板……
電影及小說版本分析
警告:如果您不打算預先知道《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電影或小說版本的情節走向及結局安排,請勿閱讀本文。
是的。以上警語並不光只是網上討論群組在公開游戲攻略或者讀書心得時一種禮貌性的知會,而是針對菲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原著、斯皮爾伯格改編的故事《少數派報告》所討論的重點之一產生的心得。有趣的是,這個心得同我長久以來對於預知一事所可能產生的矛盾疑惑不謀而合。
這個疑惑是:如果預知了未來因而改變它,我如何還能宣稱已然預知未來?
舉例來說,我倘若經過某種方式,得知在待會兒我出門為了肚子打算的時候,會在經過街邊的檔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鋼琴自五樓掉下來砸成肉泥,於是決定今天晚上就自個兒煮碗泡麵順便在里頭打兩個蛋解決一餐——雖然略嫌寒酸,但不會遇上從天而降的平台鋼琴。因為我知道出門會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門;因為我不出門,所以意外沒有發生。但,如果這個意外沒有發生,我如何預測得到?
《少數派報告》故事的主乾,其實就源於這么一個矛盾情境。
姑且不論斯皮爾伯格在人物設定上對於菲利浦·迪克原著小說所做的更動,《少數派報告》的小說及電影版本,說的都是在近未來的社會里,有個預防犯罪的機構。這個機構利用了三個具有預知能力、但心智發展有點問題的異人為基礎,依他們所預知的內容得知某人在某時於某地將犯下刑案,於是就能夠提前將此人逮捕,防止刑案真正發生。因尚未犯下的罪行逮捕公民此事是否合理暫且不論,城市裡趨近於零的犯罪率其實已然替這套系統提供了最佳的背書。這個原因也許是:因為一般公民並不會知道未來如何,所以這些預言異人的預卜結果都是正確的,就如同我並不知道頭項上會掉下一台平台鋼琴所以還是出門吃飯結果發生意外一樣;但如果這些未來式的罪犯知道了自己將會犯罪,那麼,他們還會決定犯案嗎?
故事裡的主角就面對了這么一個狀況。
預防犯罪機構的核心份子,就發現自己將會在若乾天之後,殺害一個同自己素未謀面的人。審判者在剎那之間成為受審人,於是我們有機會同主角開始檢視整個所謂「完美的預防犯罪系統」,看看這個系統是否真的如此值得信賴?三份預言報告是否總是明白地指出同一件發生在未來的刑案?三個預視未來的先知異人是否總是做著相同的噩夢?
倘若不是,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預言報告里的相對少數?
在電影和小說中,三份預視報告中都有一份提及,主角不會殺人;這份少數報告,究竟有沒有它存在的價值?三份預言報里的多數,當真就代表了肯定發生的現實;而代表少數的那份報告,就一定是錯誤的預視結果?關於這個問題,斯皮爾伯格與菲利浦·迪克採取了完全不同敘事焦點,於是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先來瞧瞧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版本。
少數報告是三個預知者中最重要的、居領導地位的那人所預見的未來。於是主角設法劫走了這個預知者,希望利用她提出這份少數報告來為自己翻案。斯皮爾伯格在故事裡摻入大量與親情有關的元素:主角之所以全心投入預防犯罪的工作,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數年之前被綁架失蹤,至今下落不明;預視者之所以獲得預知能力,是因其上一代的葯癮所致,而關鍵預知者一再重覆的噩夢,則與自己母親被弒的案件有關。這些親情元素在劇中糾葛成一團,最後在結局揭曉之後,斯皮爾伯格進一步否定了這樣的系統,甚至替三個預知者安排了幸福平靜的生活模式。
再看看迪克的小說情節。
三份報告雖然有兩份的結果相同,但事實上每一份都是少數報告——結果相同並不代表過程相同,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的話,這三份報告其實都是不一樣的。迪克的焦點集中在我們之前提及的矛盾:如果主角知道了自己未來的罪行,是否還會照著預言犯案?第一份報告里的主角將會殺人,而第二份預言報告將主角得知第一份報告結果一事納入考慮,於是得出了主角打算不照第一份報告的結果行事、將不會犯案的決定。在這兩份報告之後,故事的主角已經在種種情節之中得知了被害者的身份等等原來所不明白的資訊,於是最後做出殺人的決定。也就是說,最初及最末的兩份報告雖然結果相同,但通往這個結局時點的過程卻不一樣。迪克雖然提及了政治權力的傾軋、中年危機及夫妻感情的猜忌,但並未花費太多力氣在這些問題的描寫上頭;他甚至不質疑這個系統,只是聚焦在這個矛盾的特例上頭。
大體來說,我個人喜歡原著多過電影。
當然,這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優劣標准。在斯皮爾伯格的手裡,菲利浦·迪克慣寫的臟亂、擁塞、混亂型式近未來,自然不可能呈現如同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那種潮濕沉悶場景,或者保羅·范赫文的《全面回憶》(Total Recall)里那種工業單調都市,是故,這不但不是我在意的重點,事實上我還得承認,斯皮爾伯格使用偏藍灰色清冷色調還蠻對我脾胃的。而他一向被批評的太過商業手法或者太過濫情表現,我都覺得無所謂,甚至連最後童話般的結局場面,我也能勉強忍受。那麼,我為啥非得認為原著比較好不可?
其實仔細想想,主因大約是我覺得他沒有把題目「Minority Report」處理好。
讀讀迪克的小說就會發現,在並不算長的故事走到結局時,迪克回到了「預知報告里的少數」以及「預知未來是否會影響當事人的判斷」這兩個主題頭來。預知未來是否會影響當事人的判斷?答案是肯定的;於是這個變數再度回頭影響預知報告,三份預知報告其實各自加入了不同的參考值,每一份都是題目所謂的「少數報告」。而在電影劇情推衍的進程之中,斯皮爾伯格以「少數報告其實出自最關鍵者之口」的方式處理原來迪克故事的情節,再讓預防犯罪系統的准確度一次比一次松動,最後否定整個系統——如此動作雖大,卻讓我有點無法滿足。
因為我老會想到一些缺漏。
比如說:為什麼明明知道有某個預知者最關鍵,但卻輕易地舍棄其報告?如果預知者的能力有高有低,那麼也許他們提出來的預言份量就各有輕重,遇到三份預知報告內容不同時,是否簡單地取其大者即可?雖然概數原則如此,但這事兒可同某人是否得在牢里過下半輩子有關,如何能夠輕率為之?雖然用了別人的骨架再加進自己擅長的部份,但在經營自身專長情節之餘,似乎反而沒把原來的故事講得完全。簡而言之,我覺得斯皮爾伯格的故事結構有缺陷,收尾也沒給一個完整的交代。
但話說回來,電影或者小說創作,是否一定要替人性啦、宿命啦、社會結構等等提出最佳的定義?
我相信,用太大的帽子扣在創作品頭上,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負責最要緊——亦即,我的滿足與否,其實在於故事是否被完整的說出來。在《少數派報告》的小說里,迪克不提系統是否正確,只提出會產生矛盾的特例,這種作法似乎比較謹慎負責;而斯皮爾伯格一舉推翻了整個系統,我們不知道這系統之前到底有過多少誤判的可能?是否有可能在特例之外,這個系統真如影片剛開始時宣稱的那麼完美?把系統否定了之後,原來的那些罪犯如何處理?這些疑問讓我在步出電影院的時候,不得不替這個故事可惜了起來,覺得銀幕里的那個世界似乎在我爽完了就走之後還留下太多爛帳沒有處理。
是的。這是商業電影似乎很難逃脫的命運。
但我相信,不要給不負責任的結果,故事還是能夠找到一個結局能夠符合商業電影的市場考量層面、甚至令更多人滿意的。
對美國人權狀況的憤怒控訴
《少數派報告》的導演是斯皮爾伯克,這個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早在《侏羅紀公園》里就用形象的圖景,揭露了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如何養癰遺患的,那個黑暗的毫無人道的社會,出於種種卑鄙的動機,人為地製造了毀滅人類社會的超級恐龍,造成極大的社會危害,這一形象的電影喻言,深刻地喻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縱容、滋生的毒瘤最終是如何讓它們自己嘗到難以下咽的苦果的。我們完全可以把電影中那些變態的食人恐龍看成是本拉丹、伊拉克等如今與美國為敵的美國國家公敵的化身與象徵。想當年,正是美國反動政府用大把大把的美鈔扶植了薩達姆和本拉丹,當這些勢力像恐龍一樣長大成人、可以自主地進行自己選擇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侏羅紀公園》中向美國人張開血盆大口的恐龍。斯皮爾伯克這個偉大的正直的藝術家,就是這樣毫不留情地拿起電影藝術的武器,天才地早在九一一發生之前,就深刻地揭露了美國政府才是世界動盪與恐怖活動 真正的始作俑者,向美國的反動政府投下了比九一一更加具有殺傷力的炸彈。
在《少數派報告》中,斯皮爾伯克繼續用他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向腐朽沒落的美國社會投出了矛槍和利箭。
在這里,它把擲投的重點放在美國的虛偽的人權制度上面。
當美國政府總是把別國的人權狀況作為乾涉他國內政的借口的時候,斯皮爾伯克以後院起火的革命者大無畏精神,揭開美國的虛偽的人權的假面,用聲情並茂的故事、博大精深的風格、精彩絕綸的畫面,淋漓地表現出美國人是如何大言不慚地踐踏人權的。
影片中的畫面令人毛骨聳然,觸目驚心,慘不忍睹,無數愛好和平和正義的人們,一定會對美國聯邦政府如此地肆虐地侵犯人權表示由衷的憤慨和抗議,當然,正是通過激發一切有良知的世界人民的正常情感的洶涌,達到了對美國政府最嚴正的輕蔑和仇恨。
看看吧,影片中幻想的未來的美國政府是多麼的殘忍啊,為了那個所謂的預知犯罪系統,居然讓三個妙齡少女做美國政權機器的犧牲品。
看看影片中交待的那種用人體製作成的「犯罪前逮捕系統」的方法吧,「首先為她們(就是那些無辜的少女們)腦內植入犯罪圖像的晶片,稱之為女性感覺晶片,它們就像原始數據,快速瀏覽圖片並儲存,等她們腦細胞組織發育完全,晶片就會與之完全融為一體,接收並處理信息,她們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但我們必須保持恆溫,要不就會沉睡不醒。」
一幅多麼慘不忍睹的畫面啊。我們以前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時製作的馬魯它中領教過法西斯的對人倫的磨滅、對人性的摧殘,今天我們終於從斯皮爾伯克的電影中,看到美國政府也是這樣的一類貨色,雖然他們口頭上高喊著人權與人道,但是這些美好的字眼,總是伴隨著精製導彈,在前面向他們看不順眼的其它國家鳴鑼開道。世界人民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旦聽到美國人對別人指手劃腳關於人權、民主與自由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死神的翅膀就要隨著這些美麗的字眼接踵而至了。
斯皮爾伯格通過《少數派報告》無情地揭開了美國人嘴上說一套、背後里又是另一套的虛偽嘴臉。影片中的美國政府居然拿天真善良活潑可愛的美麗少女做試驗品,把她們製作成木乃伊般的僵屍,浸泡在液體中,生不像生,死不象死,而且在她們頭腦中埋下晶片,把她們作為一個零部件,製作出實現白色恐怖的所謂「犯罪預知」系統。
沒有比影片中的三個年輕貌美的少女浸泡在恆溫的液體中更能鏡像般地反映出美國政府的殘忍本質了。這一經典的畫面將永遠載入電影史的最光輝的一頁中。同時,這一經典畫面將使我們聯想到美國多年來用活人進行放射性試驗的丑聞,聯想到美國向海灣戰爭的老兵隱瞞受輻射的真相,致使無數的美國大兵命喪黃泉的悲慘命運,聯想到把無數的持不同政見者關進精神病院為他們進行神經切斷手術,這樣的社會,人的權利有什麼保障?三個少女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被泡在水裡,她們的夢境居然被榨取來服務於國家機器,這是一種多麼不可容忍的慘無人道的社會。
斯皮爾伯格就是通過如此血淋淋的事實深刻地揭露著美國社會的反人權的本質。
那些無辜的少女們的夢境用來做什麼呢?原來就是用來製造白色恐怖。
影片中的那些無辜少女們在昏睡狀態下的一句囈語,就可能成為確定誰犯罪的證明,在這里,犯罪不是後天隨機發展的,而是先驗的宿命的。在美國的國家機器眼裡,誰有罪是天生就確定好了的,這種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流氓兒混蛋的非此即彼的思維,其實正是美國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
你看吧,自從出現了一個九一一,所有的阿拉伯人都被先驗地確定為疑犯,美國的阿拉伯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視;再看吧,李文和就是因為長了一張黃色人的臉,所以就先天地被確定為里通中國,關進監獄,受盡行刑逼供之苦。在美國的社會里,只有看你不順眼,馬上就把你確定為一個犯罪嫌疑人,至於理由嘛,當然是想當然了,就像那個預知犯罪系統一樣,美國的政府本身就是一個預知犯罪系統,只要他認定誰有罪,不管有沒有證據,他就把罪行的帽子扣在你的頭上,像九一一事件,到現在也沒有提出確鑿的證據由本拉丹主謀,但才不讓你有所爭辯呢,立即讓你遭受滅頂之災。
斯皮爾伯格在《少數派報告》里尖銳地指出這種想當然的犯罪認定,實際上就是一種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走一個的一種變形。因為,在這種認定中還存在著一種意外的可能,就是「少數派報告」的存在,也就是說,這種系統的最終確認信息並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放之五湖四海而皆準的。但蠻橫的美國政府才不會聽別人的解釋呢,影片中啼笑皆非的是,那個原來是白色恐怖中的一個執行者的約翰突然成了他所供職的國家機器的犧牲品,他總是指責別人是犯罪嫌疑人,沒有想到白色恐怖的國家雙刃劍反過來也要傷著他這個幫凶了,居然指證他要在「46小時內殺死一個他從不認識的男人。」。立刻,他受到了國家政權的追捕,於是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認識到這個國家機器的反動本質,轉而憑借自己的力量,向這個腐朽的社會發出受害者最強烈的吶喊。
經過一番逃亡,他終於乾掉了那個美國國家機器象徵的幕後主謀,洗清了不白之冤,通過奮斗重新找回了自己應有的人權。
這一部分斯皮爾伯格用傳統的好萊塢風格進行了反映,只是一點不驚心動魄,也沒有顯出什麼節奏來,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斯皮爾伯格很有揭露的沖動,但沒有找到很好的吸引人視線的技巧與方式,他的節奏緩慢的老毛病再度發作,影響了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入揭示。這是由於他的思想認識沒有得到徹底改造、對那個社會還抱有幻想而造成 的令人遺憾的地方。
盡管如此,我們仍應感謝斯皮爾伯格以戰斗在敵人心臟中的勇氣與精神,從堡壘內部揭穿了美國的人權神話,體現了一個熱愛和平的大導演的博大胸懷和國際主義的戰斗精神。謝謝老斯。
⑧ 一個外國電影,是我偶然看到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片名:虎膽龍威III(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
碟商:神舟
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John McTiernan)
主演: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
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薩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
格蘭漢姆·格里尼(Green Gradam)
類型:動作 驚悚
內容簡介:
紐約警探約翰麥考連離婚後,因為失去小孩監護權而十分頹廢,不過一個神秘恐怖分子揚言要炸掉紐約市,而且點名向麥考挑戰時,他整個人又重新振作起來,這一回他在黑人幫手的協助下,究竟是如何化解危機呢?
影片《虎膽龍威III》是95年全美最為賣座的影片之一。《虎膽龍威》、《虎膽龍威II》系列的火爆動作風格在片中自然不會改變,片中那風雲疊起的爆炸場面和警匪間的鬥智斗勇情景使影片更顯驚心動魄,險象環生。
影片《虎膽龍威III》是拍攝影片第一集的原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執導的。由於影片第一集的佳績在前,他不敢輕率從事,沒有好的劇本絕不開拍。於是影片的第二集由別的導演拍成。雖然有不少模仿之處,但反響仍是相當不俗。而此次約翰·麥克蒂爾南在千挑萬選之下,終於看中了一本名為《西蒙指令》的劇本,再次親自執導,其水準自然是可想而知。而導演為了使影片比前兩次更為精彩,不惜重金聘請好萊塢名角。除了布魯斯威利再次飾演他的成名角色外,更請到了奪獎無數的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恩斯的加盟。憑著編、導、演三方面的完美配合,影片公映後所引起的熱潮比起七年前可謂有增無減,該片於1995年在美國公映,影片一經推出,其票房收入便立即高居全美票房排行之首,可見其魅力之大。
影片中仍舊保留一個通訊工具作重要道具,只不過由無線傳話器改為了電話,而麥卡倫警官也由以此來獲取情報變為了接受匪首的指令。片中的「時間」概念也大大強過前兩集,使影片更為扣人心弦。麥卡倫前兩次的對手都是高智人士,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幾乎可以說是由對抗變成被牽著走。對手強大了,最後戰勝時的喜悅和成就感自然也會更為強大。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
影片描述
西蒙是個頭腦慎密,心狠手毒的恐怖分子。他為了竊取聯邦大廈地下金庫的黃金,想方設法分散警力。他先是製造了一起爆炸案。在警方緊張破案之際,他又給警長約翰·麥卡倫打了電話,聲稱警方必須聽從他的一系列指令,否則他將繼續在全市搞爆炸活動。
麥卡倫赤手空拳地接受了第一道指令:掛上寫有「我討厭黑人」的牌子站在黑人街區,並且不準有警察保護。他受到了一頓痛打,幸虧受到一個名叫宙斯的雜貨店老闆幫助才得以脫身。當他們回到警局時,西蒙又打來了電話。他對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並命令他們到達指定地點接受新的指令,而且又命令他們到達指定的電話亭,隨後在電話亭發出第三道指定,否則將在地鐵上引爆一枚定時炸彈。麥卡倫與西蒙分頭行事。麥卡倫跳上車尋找炸彈,西蒙則快速趕往電話亭。麥克萊恩找到了炸彈但西蒙卻在電話中大罵他們拖延時間。火車駛入站台,炸彈發生了爆炸,將地鐵站炸得面目全非。乘客死傷無數,麥卡倫和宙斯僥幸生還。
然而西蒙卻意猶未盡。他命令麥克萊恩去拆除街心花園的炸彈,又宣稱在紐約市一所小學校內安放了炸彈。警方和市政官員幾乎全部出動,去各小學疏散學生,搜尋炸彈。麥卡倫逐漸對西蒙一個又一個的指令產生疑慮。他終於發現在全市警力都集中於各個學校搜尋炸彈的同時,有一幫匪徒已經通過掘地從聯邦大廈的地下金庫中劫走了大量的黃金。這是一切有預謀的特大犯罪活動。在明白了西蒙的詭計後,麥卡倫與宙斯立即駕車追趕匪徒。在經過一連串的激烈搏鬥後,他們終於成功地阻止了匪徒的行動,追回了被竊的黃金。
⑨ 美國恐怖電影老鼠把死人從棺材裡拖進洞里 ,1男1女追進洞里被老鼠吃掉
《膽破心驚》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hAtD4Z7lBZN2szy6XyjZA
這是講的《膽破心驚》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三個恐怖選集故事,以凱倫·布萊克為主角,扮演四個不同的角色的痛苦女人。第一個故事中,朱莉·埃爾德里奇克斯(凱倫·布萊克)是一位性慾壓抑的高中老師,她的一個學生因為過去的輕率行為而敲詐她,而她扮演了一個不情願的角色。但這位學生並沒有意識到朱莉打算一有機會就把矛頭轉向他。在第二個故事中,米莉森特·拉里莫爾(凱倫·布萊克飾)是一個相貌平平、幾乎與世隔絕的女人,她和她的雙胞胎妹妹特蕾絲(也叫凱倫·布萊克)住在一起,特蕾絲喜歡折磨她。然而,只有他們的醫生,時不時訪問,了解背後的真實情況。在最後一個故事中,阿米莉亞(凱倫·布萊克…再次)在一個單獨的恐怖故事獨白中,一女人為她的新男友買了一個非洲土著洋娃娃,洋娃娃在她自己的公寓里復活並恐嚇她。
⑩ 電影《極品飛車》男主角是誰
男主角是亞倫·保爾 ,飾托比·馬歇爾。
亞倫·保爾(Aaron Paul),1979年8月27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埃米特鎮,美國影視演員。
2013年7月16日,亞倫·保爾出席布萊恩·科蘭斯頓留名星光大道的儀式 。7月17日,亞倫獲得第65屆艾美獎劇情類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4年3月14日,亞倫·保爾主演的電影《極品飛車》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