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樂之城》好多人都看哭了,這部影片主要講了什麼
《愛樂之城》是一部喜劇歌舞片,但是相比以往的喜劇歌舞片,《愛樂之城》更像是科幻電影,是從未有過的,全片除了有感動人心的故事,幾乎沒有歡快的氣氛可言。
片尾也沒有揭示他們最後的結局,只是說,兩個人做好了心理准備,會繼續開車的旅程,說回電影本身,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是英雄,最後卻不過成為失敗者,現實中,一切都在往不可控制的地方發展,到底能不能在影片的最後回到家人身邊,這是一個問題,個人見解,供參考,喜歡請點贊。
② 《愛樂之城》有多好看該電影為何能讓很多人看到流淚
③ 《愛樂之城》中國內地上映五周年了,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愛樂之城》講述的是一個鋼琴家和一個女演員的愛情故事。《愛樂之城》在2016年就已經上映了,並且還獲得過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這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就只是看這部電影的畫面就很感覺很舒服,這也是導演取景的時候拿捏得很好,有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動到流淚,因為劇中二人互相成就彼此的夢想,一個心愛的人講你的夢想當成是自己的夢想來實現,這是一件多麼有愛的事情,這也是需要勇氣的事情。
鋼琴家和女演員的愛情故事感動了許多觀眾,二人都懷揣著夢想,志趣相投卻不能廝守終生,《愛樂之城》也是一部很現實的電影,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愛情的道路上,是否願意為之舍棄一些你重要的東西。愛,不僅僅是說出來就可以了,《愛樂之城》中鋼琴家和女演員的故事讓我們對愛情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④ 《愛樂之城》的推薦理由是什麼
這部影片可以教會我們:沒有無緣無故的遇見,每一個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都是有原因的。同樣說明人的緣分就是這樣,有些人只能陪你一程,不必可惜,有過彼此照亮的時刻就很珍貴,把那份美好的感情放在心裡。真心愛過的那個人,他會是你一生的愛樂之城。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故事發生在當代的洛杉磯,寂寥的小演員米婭的志向是女演員兼劇作家,她沉迷老電影明星。她在華納兄弟的片場當咖啡師,經常翹班去試鏡,如果真的接到戲,哪怕再小的角色也會讓她欣喜若狂。塞巴斯蒂安是一名系絲綢領帶的爵士鋼琴師,對藝術有著近乎潔癖的追求。他想開間俱樂部,但他所痴迷的音樂更適合博物館,幾乎沒有人會願意花錢去聽。為了生存,他違心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樂隊......
⑤ 《愛樂之城》致敬的18部經典影片
《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以復古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當代故事,片中大量致敬了影史經典影片,其中最集中的一段就是片尾的幻想片段,配樂名稱是「Epilogue」,咱也可以叫「假如男女主角在一起」。
《百老匯旋律》(Broadway Melody of 1940,1940)
在《愛樂之城》的幻想片段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在星光點點的水面上翩翩起舞,這一幕參考了《百老匯旋律》中的經典片段。
《百老匯旋律》劇照
《愛樂之城》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雖然不是一部歌舞片,但《卡薩布蘭卡》多次出現在《愛樂之城》中。
比如,艾瑪.斯通的房間牆上貼著《卡薩布蘭卡》女主角英格麗·褒曼的巨幅畫像。
《愛樂之城》中的英格麗·褒曼畫像
又比如,艾瑪.斯通在咖啡店再遇瑞安.高斯林後告訴後者對面的窗戶就是《卡薩布蘭卡》里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往外望的窗戶。
《卡薩布蘭卡》劇照
《愛樂之城》,字幕:葯丸字幕組
再比如,與《卡薩布蘭卡》一樣,《愛樂之城》中的男女主角盡管深愛對方但都選擇了離開,兩人各走各的路但心中永遠共享一段美好的戀愛時光。
甚至,兩者的音樂都有共通之處。《卡薩布蘭卡》中有勾起二人回憶的《As Time Goes By》,《愛樂之城》中有瑞安.高斯林在初遇艾瑪.斯通時所彈奏、多年後再遇時特意再度彈起的《Mia & Sebastian's Theme》。
《錦城春色》(On the Town,1949)
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凱利合作的歌舞片,講述了三個水兵在紐約的故事。
《錦城春色》
在《愛樂之城》中,幻想片段里出現的水兵便致敬了《錦城春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吉恩.凱利的經典歌舞片。
《愛樂之城》在幻想片段中借鑒了本片,比如手繪的巴黎主題背景牆。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愛樂之城》
另外,《愛樂之城》幻想片段的許多布景和舞蹈演員的服裝都借鑒了《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愛樂之城》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
說到好萊塢歌舞片,《雨中曲》是絕對無法繞開的一部經典,也是所有歌舞片中鳥哥最喜歡的一部。本片的主創仍然是歌舞片二人組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凱利。
《雨中曲》是影史所有電影中被致敬最多的影片之一,《愛樂之城》多次向本片致敬。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坦言《雨中曲》是《愛樂之城》的靈感之一。
最明顯的致敬鏡頭就是瑞安.高斯林在夜色下繞著路燈唱起歌謠的鏡頭,這也是《雨中曲》最最經典的鏡頭。
《雨中曲》
《愛樂之城》瑞安.高斯林繞路燈
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邊交談邊經過街道上拍片現場的鏡頭也是向《雨中曲》的致敬。
《雨中曲》
《愛樂之城》
而在片尾的幻想片段中,《愛樂之城》更是大段借鑒了《雨中曲》對於色彩、布景、場景調度等畫面元素的使用。
《雨中曲》
《紐約美女》(The Belle of New York,1952)&《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1996)
在《愛樂之城》的天文館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飛了起來,在一片星空中跳舞。
《愛樂之城》
PS:看到這一幕,鳥哥腦海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就是那個測試題嗎?!倆人到底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呢?你們仔細看看。
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是在致敬《紐約美女》和伍迪.艾倫指導的《人人都說我愛你》。這兩部影片中,都有角色跳著跳著飛上空中的鏡頭,但沒有太空做背景。
《紐約美女》
《人人都說我愛你》
《篷車隊》(The Band Wagon,1953)&《禮帽》(Top Hat,1935)
《篷車隊》的經典橋段是男主角Fred Astaire和女主角Cyd Charisse在月色下的中央公園翩翩起舞。
《篷車隊》
《禮帽》中也有雙人舞蹈場景,而且人物一會兒坐著一會兒起身跳。
《禮帽》
在《愛樂之城》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在洛杉磯的月色下起舞的這場戲便受到了《篷車隊》和《禮帽》的影響。
《愛樂之城》
《無因的背叛》(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在《愛樂之城》中,瑞安.高斯林約艾瑪.斯通看電影,這部電影就是《無因的背叛》。
《無因的背叛》
正是這次相約讓艾瑪.斯通離開了前男友、投入了瑞安.高斯林的懷抱。
高斯林還模仿劇中人物說出了本片的一句經典台詞:I've got the bullets。
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還在《無因的背叛》中出現的天文館里上演了一段浪漫舞蹈,確定了彼此的戀愛關系。
《愛樂之城》,駛向天文館
《紅氣球》(The Red Balloon,1956)
這部法國電影並不是一部典型的「電影」,它只有34分鍾,充滿詩意。
《紅氣球》
在《愛樂之城》的幻想片段中,有個舉著紅色氣球的小男孩,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從他身旁走過。這短短一幕正是致敬了《紅色球》。
《愛樂之城》
《甜姐兒》(Funny Face,1957)
斯坦利.多南導演、奧黛麗.赫本主演的歌舞愛情喜劇。
《甜姐兒》劇照
在《愛樂之城》的幻想片段中,艾瑪.斯通在凱旋門的布景前舉著氣球,這一幕正是致敬了《甜姐兒》中奧黛麗.赫本的那一幕。
《愛樂之城》
《瑟堡的雨傘》(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1964)
《愛樂之城》深受這部由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執導的法國歌舞片的影響,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坦誠本片和《雨中曲》一樣是《愛樂之城》的靈感來源。
在《瑟堡的雨傘》中,原本深愛的一對男女因故分離,最後各奔東西,多年後偶遇後,發現彼此對對方仍有感情,但為了不破壞彼此的幸福生活,再度告別。《愛樂之城》在故事架構上簡直如出一轍。
《瑟堡的雨傘》
《柳媚花嬌》(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1967)
同樣是雅克.德米的作品。《愛樂之城》片頭的高速公路堵車歌舞片段就致敬了這部影片。
《柳媚花嬌》
《愛樂之城》
《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1969)
艾瑪.斯通在室友們的勸說下穿起禮服出門的那場歌舞戲在色彩與舞蹈方面參考了這部影片的經典場景。
《生命的旋律》
《愛樂之城》
《不羈夜》(Boogie Nights,1996)
影片第一幕中有一場派對的戲,有人跳入泳池,鏡頭便從泳池的角度來拍攝泳池周圍的熱鬧場景。
《愛樂之城》,字幕:葯丸字幕組
這個鏡頭致敬了《不羈夜》中的泳池派對場景。
《不羈夜》
《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59)
在《愛樂之城》的天文館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在雲層中牽手。
《愛樂之城》
這一場景緻敬了《紅磨坊》和《睡美人》。
《紅磨坊》
《睡美人》
除了這些影片,《愛樂之城》對電影藝術最大的致敬是使用了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常見最傳統的布景效果、色彩質感和音樂色彩。
⑥ 《愛樂之城》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愛樂之城》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懷揣夢想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
《愛樂之城》是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瑞恩·高斯林、艾瑪·斯通、約翰·傳奇、羅絲瑪麗·德薇特、芬·維特洛克、水野索諾婭、J·K·西蒙斯主演的喜劇歌舞片,於2016年12月16日在美國上映。
2017年《愛樂之城》獲得第74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影片評價
影片以一個極具野心的大堵車+長鏡頭開場,隨後司機們紛紛下車開始歡快起舞,為影片奠定了整體基調。以「冬-春-夏-秋-冬」為界分成五個段落,雖然故事只是簡單的「男孩遇見女孩,他們相愛了」常用套路,但在擁有超強控制力查澤雷的執導下,融合了爵士樂、搖擺舞,甚至是超現實的元素,都讓歌舞片這個日漸沒落的電影類型重新煥發了生機。
其中男女主演的幾段舞蹈都美好得不可方物,而導演對於影片的掌控能力,也著實令人驚嘆。
⑦ 《愛樂之城》影評分析
《愛樂之城》是一部歌舞劇題材作品,歌舞劇產生在20世紀20年代,除了本身具有的電影特點外,相對於其他影片更注重歌曲和舞蹈成分。歌舞劇和音樂劇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是會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有些歌舞片直接來自音樂劇,如《悲慘世界》《西區故事》等,而有些歌舞片在獲得成功之後也會改編成音樂劇,如《美女與野獸》。音樂劇和歌舞片都是具有藝術性、音樂性,但是歌舞片的電影性質更有場面切換,演員特寫和空間感。
《愛樂之城》憑借優雅的舞姿與優美配樂,一舉囊括了十四項奧斯卡提名。故事發生在洛杉磯,女主角米婭渴望成為明星和創作人,為了生計被迫在咖啡館打工。男主角是非常有才華的一位爵士樂作曲鋼琴家,理想是使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愛爵士樂。兩個人通過多次邂逅然後相愛,最終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分道揚鑣。
而色彩的運用在這部電影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色彩在片中被賦予了很重要的意義與多種表達方式。全片的畫面色彩基本上都採取了飽和的暖色調和非自然的光效,營造出了一種優雅的視覺盛宴。我認為這部電影有碰撞色彩和油畫色彩。
碰撞色彩從背景色彩分析,女主試鏡失敗的冷色調到同一寢室四個女生在房間里跳舞的鮮艷明亮的對比。服飾分析女主難受心情的白襯衫到女主角的三個室友的服飾身著黃色、藍色、紅色的服飾的對比。對於渲染情節氣氛,突出主題都是非常出色,整個畫面出現色彩的碰撞,使觀眾目不暇接。
色彩碰撞不僅在同一場景中,也在影片的前後人物情感對比表現中。女主角在作品的前半部分的劇情中,表現出一種格格不入的性格。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所身著的是黃色的服飾,這一顏色與藍色為主的城市色彩,比較起來顯得十分格格不入。隨著劇情的發展,她在服飾顏色方面也逐漸起了變化,粉紅色變為藍色。在劇情中,表現為和男主角相識、相愛。從而使得女主角慢慢融入城市的生活。所以顏色的變化,表現出人物從拒絕到接受的過程。
總的來說,該片中任何一個畫面的設置都是經過導演深思熟慮,每一個顏色元素都採用了黃色、藍色或是紅色等暖色調。即使出現偶爾的灰色等冷色調,也不妨礙全片的劇情旋律。酒吧、街頭、房間以及戶外的場景均體現出了導演對於顏色搭配的藝術美學。
電影的畫面藝術性不僅有色彩的重要性,還有光影的運用,在這部影片中,光影也被多次運用。
第一次在男主人咖啡館打工的時候,咖啡店老闆要求彈奏指定的曲目,男主一邊無精打采地演奏,一邊觀察四周,確定沒有人在意的時候,這時光影隨著男主即興演奏的爵士樂開始慢慢加深,燈光突出男主彈琴的樣子,屏蔽了身邊的一切任何事,男主就在自己的世界暢游,彷彿爵士樂就是生命的全部,開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隨著彈琴的結束,光影隨之消失,回歸到現實,是男主沒有符合老闆的要求被解僱。
在影片的結尾,當多年以後女主又一次和男主相遇,這時的男女主角都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夢想,當男主再一次彈奏那段即興爵士樂,隨著音樂響起,燈光聚焦到男主的身上,鏡頭緩慢的拉到到女主身上,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模糊,直到女主一個人,然後音樂直接切到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這時光影的運用更使人產生穿越感,一種使人充實在愛情的浪漫中,讓人忘記他們現在的處境,忘記不愉快。營造了夢境和現實的對比,產生強烈的反襯效果。
除了色彩和光影外,本片還加入了許多鏡頭的運用。本片的劇情的設計與發展,並沒有太多的驚人之處。鏡頭語言在片中,配合著色彩與音樂等進行著完美視覺的打造。在片中,長鏡頭運用的較多。鏡頭語言中長鏡頭所表現的是連續的、自然的時空,鏡頭在運動中實現空間的自然轉換,實現局部與整體的聯系,排斥了通過蒙太奇形成新空間的可能性,所以運動長鏡頭可以使觀眾和劇中人物在連續、自然、真實的空間感受中達到視角的合一,然後獲得情感上的同步,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在影片的開始部分就有一個長鏡頭。從高架橋上的堵車開始,鏡頭從一個女生唱歌到走出車子開始,身邊的人就越來越多參加到這段音樂舞蹈中,一下子就使觀眾進入歌舞劇的氛圍中,鏡頭通過音樂的節奏拍下每個唱歌跳舞的人,一群有理想有活力的年輕人為了掙脫高架橋堵車的沉悶情緒,紛紛通過下車載歌載舞來宣洩。
在影片將近結束之時, 導演運用接近10分鍾的蒙太奇手法將男女主角從五年前的冬天相遇開始,展開了一段美好的與現實結局相反的愛情回放。透過浮光掠影的鏡頭, 時而漫天星斗, 時而落霞滿天, 在風格上融合現代與復古, 使每一幀畫面都充滿浪漫與夢幻的色彩, 給予觀眾最濃烈多彩的感官享受。這樣的閃回形式起到了懷念的功效。也更能使觀眾引發深思,一邊沉浸在失敗愛情的傷心中,又一邊考慮人生終極問題:愛情與理想孰重孰輕。導演這一創作手法實在是在體現情感與視覺氛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最後,我認為該作品在視覺元素中很好的融入各種風格、題材的元素,並且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一部約為兩小時的作品,很好的詮釋了情感與夢想的碰撞過程。雖然結局是令人失望的,但是整體的創作風格,尤其是視聽元素方面實在讓人感到優雅。其獲得金球獎、奧斯卡獎的多項提名與獎項也是眾望所歸。同時,影片營造出來的夢境感也是驚人的,這也是區別於其他電影的地方。從我國近年的影視作品來看,歌舞題材幾乎很少涉及。目前影視市場中恐怖、暴力、愛情、喜劇等在國內需求量較大,受眾的關注度較高。從而忽視了藝術中最為關鍵的舞蹈與音樂的創作。換句話來說,國內創作者難以找到好的題材、劇本以及優秀的舞蹈團隊和製作團隊等客觀因素所致。當然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實際上,沒有歌舞題材作品的創作與出現,究其根本是由於觀眾的欣賞層次所導致。現在的影視藝術作品多以市場為導向。欣賞舞蹈作品,需要一定的藝術感染力和感知力,而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這種藝術文化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有待提升。看慣了恐怖、科幻的國人對於純藝術作品還是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因此,在市場方面決定了這一題材難以獲得青睞。
在我看來《愛樂之城》這部作品,給國內影視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寶貴學習經驗與借鑒意義,也給我帶來了更高級別的視覺盛宴和觀影體驗。
⑧ 《愛樂之城》到底好在哪裡如何評價
歌舞電影,用兩個小時演繹了人生的遺憾,經典之作,用「好」字評價,可以說太膚淺了。
綜上,《愛樂之城》是一部眼睛享受,耳朵享受,心靈享受的電影,是電影史上最好的音樂劇,也是音樂劇史上最好的電影。
⑨ 《愛樂之城》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愛樂之城》這部電影很想表達正確的愛情觀:
愛情和生活是兩回事。愛情容易讓人沖動,愛情又容易讓人犯傻,而生活是理性的,你面對的柴米油鹽,哪樣不現實。用我現在的角度看愛情,我是不會追求一種不現實的愛情。
《愛樂之城》劇情介紹
電影中女主角米婭被男主角麥克身上的音樂氣質感染。剛開始女主角只是被吸引,後來到熱戀。米婭只是咖啡店裡的營業員。她和麥克在酒吧里認識,當時麥克堅持自己爵士音樂的主張,和高檔的酒吧氣質不相符,被老闆解聘。
後來麥克回到民謠窟里,演奏他自己的音樂,米婭總是在場下捧場,他們在相處中互相觸電並且產生愛的火花。
最後米婭放棄店員工作,也追逐自己的夢想,卻在影視試鏡中縷縷失敗,在麥克的支持下,米婭終於成功。電影故事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表訴正確愛情觀,讓人正確面對人生。
如果說電影有什麼遺憾的話,應該是最終麥克和米婭沒有走在一起。五年後,大家相見只不過是相互抿嘴一笑,但多少情愁在觀眾心裡卻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