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難忘電影《芙蓉鎮》,劉曉慶姜文主演,35年過去主要演員境況如何
【千部經典老電影巡禮(128)——《芙蓉鎮》】
《芙蓉鎮》是上世紀80年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故事影片,它一經上映,隨即引起轟動,並獲得廣泛贊譽。也因此,該片獲得了大量獎項,如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以及德國、法國、捷克等多個國際電影節獎項等。
《芙蓉鎮》根據古華同名小說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1987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芙蓉鎮上漂亮女人胡玉音的遭遇以及她與鎮上唯一的知識分子秦書田在患難之中產生真摯愛情的故事。
劉曉慶飾演的胡玉音是芙蓉鎮上賣米豆腐的小攤販。漂亮質朴,性格潑辣,和丈夫黎桂桂靠公平交易致富,卻禍事連連,被打成「新富農」、新樓屋被查封、丈夫自殺。胡玉音倍受屈辱,正直的「右派」分子秦書田同情絕望中的胡玉音,兩人結為「黑夫妻」……
姜文飾演的秦書田是原縣文化館館長,鎮上最有文化的人,卻被無端打成右派。在那個艱難的年代,他被派去與胡玉音一起清掃大街,寒來暑往,兩顆乾枯的心靈撞出愛的火花,但正因為如此,他被判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刑三年,因懷孕監外執行……
鄭在石飾演的谷燕山是南下老幹部,鎮上的糧站站長,在芙蓉鎮極有人緣。他看不慣李國香、王秋赦等人那一套做法,卻無力回天,只有借酒澆愁。秦、胡偷偷結婚時,他突然前來向他們賀喜,胡玉音難產時,又是他出手救了這對母子……
徐松子飾演的李國香作為極左路線的積極推行者,她盛氣凌人,兇狠潑辣,滿腦子都是「運動」,隨意踐踏傷害無力抗爭的小人物。她嫉妒胡玉音的美麗,不能忍受那麼多男人被胡玉音吸引,而她得不到真正的愛,只能背地裡我行我素,飢不擇食……
祝士彬飾演的王秋赦曾是鎮上的二流子,好吃懶做,在那個是非顛倒的年代,他卻憑借自己的貧困和鑽營成了李國香眼中的紅人,她親手培養王秋赦當了鎮上的黨支書,躋身權力結構之中。但十年動亂結束,王秋赫變成了瘋子,他敲著破鑼,嘶啞著嗓音叫嚷著「運動了,運動了」……
張光北飾演的黎滿庚是一位退伍軍人,曾任鎮上的黨支書。他與胡玉音從小青梅竹馬,但因胡玉音家庭出身不好,組織上不允許他們結合。他兩次背叛胡玉音,一次是愛情背叛,一次是承諾背叛。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他發誓要照護好胡玉音,但最終卻還是昧著良心背叛了她……
電影中,徐寧飾演五 爪 辣 ,劉利年飾演黎桂桂,黎模憲飾演楊民高,麥文燕飾演軍醫等。其他參演人員還有姜友石、肖其昌、李國文、解梅精、馬少朋、賈志傑、曹洪弟、趙仲、瞿繼之、王恩珠、夏文華等。
雖說《芙蓉鎮》是一部反思影片,但悲傷、苦楚之中,既有思想的厚重和人性的深度,許多鏡頭又洋溢著詩情畫意,如在與胡玉音掃大街時,秦書田邊掃街邊跳華爾茲,骨子裡有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當李國香不敢愛時,秦書田與胡玉音卻寧願坐牢也要愛,讓人動容。
謝晉導演就曾說:我拍東西,喜歡追求一點詩情畫意,例如《芙蓉鎮》里男女主人公跳著華爾茲掃大街、《舞台姐妹》里戲班子拉纖的場景等,都是。
那麼,35年過去了,片中的主要演員的境況如何呢?
劉曉慶曾與李秀明、張金玲並稱「北影三朵金花」,幾十年過去了,她的星輝已被新人所替代,但輝煌卻留在了人們心中。她的代表作如《小花》《瞧這一家子》《婚禮》《芙蓉鎮》《原野》《春桃》《武則天》等,曾因「胡玉音」一角榮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第1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表演學會獎等獎項。
姜文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其影視代表作主要有《芙蓉鎮》《紅高粱》《北京人在紐約》《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等,24歲即憑借在《芙蓉鎮》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鄭在石出生於1934年,1959年考入上海電影專科學校表演系,1983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代表作如《怒吼吧,黃河》《飛虎》《特急警報333》《芙蓉鎮》《共和國不會忘記》等。不過,鄭在石2007年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
徐松子1955年出生於吉林長春,27歲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室,但她卻主要從事了表演,其代表作如《芙蓉鎮》《老店》《紅塵》《紅天鵝》《逃之戀》《家和萬事興》《空鏡子》《鴛鴦錯》《咱們結婚吧》等。導演作品如《走過冬天的女人》《舟舟》等。2018年7月,她和劉曉慶受邀來到《芙蓉鎮》當年拍攝地,與遊客同吃米豆腐,共跳土家舞……
祝士彬是「潘冬子」祝新運的親哥,1944年出生於北京,14歲考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是一名話劇演員。其代表作如《芙蓉鎮》《遺失的伴侶》《黃金大盜》《開天闢地》《三國演義》《天高地厚》等。因飾演王秋赦這一角色,獲得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張光北198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其代表作如《芙蓉鎮》《弧光》《嘩變》《亮劍》《日出東方》《玉觀音》等。其妻子是八九十年代著名女演員陳煒。女兒張思樂也繼承了明星父母的良好基因,如今也是一名影視演員,出演過《特殊行動》《後海不是海》《戰天狼》《最美的青春》等影視劇。
《芙蓉鎮》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優良傳統,取得了雅俗共賞的 社會 效果,該片對 歷史 的反省與指控,傳達了深廣的 社會 內涵,而對人的堅韌精神和人性火焰的描寫,更讓該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力作……
Ⅱ 綠色的電影
綠色電影有很多先推薦 《肖申克的救贖》《弱點》《當幸福來敲門》《卧虎藏龍》《歡樂姐妹淘》《霸王別姬》等等。
首先先說明一下,何為綠色電影,隨著近幾年大量資本融入電影業,促進了電影業的蓬勃發展,伴隨而來的除了海量的新影片以外不乏有各類充滿了商業植入和劇情粗製濫造、演員演技尷尬的摳腳神作。這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不可為是敲響了警鍾。而近期電影行業的影帝影後等各位大咖也在相繼發聲,共同呼籲還定影行業一片樂土,其中中國著名電影人姜文在上海表示:中國需要「不加化肥」、「投入真實感情」、「吃起來有營養」的「綠色電影」。
Ⅲ 姜文的哪些影視作品獲得過獎
姜文獲得過獎的影視作品有:《鬼子來了》、《陽關燦爛的日子》、《春桃》、《讓子彈飛》、《太陽照常升起》、《尋槍》等。
3、《鬼子來了》
姜文用中國電影史上幾乎從未有過的表達方式,講述了一個富有悲劇色彩的抗日故事。要是換成「另一種」抗日電影,那主人公一定是壯烈的,但故事中的馬大三卻是荒誕的,他本想要從日本鬼子身上撈點好處,沒想到世界的殘酷早已超出了他的想像。
《鬼子來了》除了像阿米爾·汗的諸多電影一樣能引起人民的反思,在藝術性上還是十分出群的。狂妄的姜文直接拿了未經審核的片子拿到了海外參加影展,並拿到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Ⅳ 電影版余占鰲扮演者
電影版余占鰲的扮演者為姜文,他的演技十分的專業出眾,能夠把角色的主要精髓形象生動的表演出來,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許和認可。
妥善的運用詞語,對不同的人物形象進行詳細的清晰解說,才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主要狀況。
想要自如的運用詞語,可以注意學習分析以下幾點:
(一)吃透詞義
詞語的含義,不是它所構成的單個詞語含義的簡單疊加組合,而是在構成成分提供的事件背景基礎上,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切不可望文生義。
如:「告別時,他非要送我幾件高檔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句中錯把「大方」理解為不吝嗇。)
(二)分清褒貶
許多詞語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並隨著語言環境的不同,詞的感情色彩也會隨之變化,有時候,由於對一些成語褒貶不辨,從而導致誤用。
如:「先生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常主動幫忙。」
(「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現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是個貶義詞,此處應為「無微不至」。)
(五)前後矛盾
詞語在句中意思盡管准確,還應注意它和其他詞語是否矛盾。如「最近到沿海地區,雖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裡的變化,卻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與「極深刻的印象」矛盾。)
(六)搭配不當
有些詞語由於詞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
(「司空見慣」的意思是形容經常看到,不足為奇的事物。後面不能帶賓語。)
Ⅳ 姜文,賠了幾千萬都不低頭的他,就這樣屈服了
文/文刀貳
1992年,王朔帶著《動物兇猛》走進了姜文的世界。
當時姜文看完小說後說:
「覺得像針管扎進了血管里,血冒了出來,聞到了西藏歌和大食堂的味兒。」
1992年5月1日,姜文開始在北京一間小屋裡,寫作電影劇本《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這間只有6平米、一張桌子、一張床的小屋裡。
姜文將6萬字的《動物兇猛》改編成9萬字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那時姜文滿是自信地說:
「中國這么多導演哪個優秀?現在沒有,以後有!誰啊?我!」
1994年,電影的粗剪版被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參展。
憑借這部電影,夏雨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從那開始,《陽光燦爛的日子》便成了中國影壇的夢之起點。
而影片中的馬小軍,便是當下姜文的隱喻:拚命融入時代,又顯得那麼不合時宜。
曾經的姜文,只想站著掙錢,拍自己喜歡的、讀自己愛看的,他不指望別人能理解自己。
但如今的姜文卻想「討人喜歡」了。
在這彪悍的大半生中,姜文到底經歷了什麼?
1963年,唐山的部隊大院里,出生了一個名叫姜小軍的男孩子。
父親姜洪齊是一名軍人,母親高陽是小學音樂老師,夫妻倆常忙於工作。
因此姜小軍自小跟在姥姥姥爺身邊過日子。
趁著沒人知道姜小軍的名字時,姜文這個名字就定了下來。
從那時開始,姜文的世界就開始出現了電影這個詞。
那時候,農村經常放露天電影,姜文時常在趴在舅舅或是姨的背上。
他描述當時的情景:
離著老遠就看見個白點,亮著光,越來越近,然後就看到上面晃動的人影。
6歲之後,姜文便離開了唐山,開始隨父親的部隊住在貴陽。
但依舊沒有甩掉他愛看電影的習慣,從《紅燈記》到《珍寶島的故事》,姜文幾乎陷入了電影里。
眼看著要到了接受教育的年紀,10歲的姜文又去了北京,沒過兩年便考入了北京27中。
在班裡,他的年紀最小,身邊來來去去,全是比他大上好幾歲的哥哥姐姐。
並且還有一個叫英達的小夥子與姜文交好。
1979年,英達考上了北京大學心理系,但姜文卻被北京電影學院刷了。
英達哥們義氣,找到了還是北京人藝台柱子的老爸英若誠,親自給姜文輔導。
第二年,姜文坐在英達的後座上,晃晃悠悠就去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考場。
但三場考試下來,姜文再次被刷,但恰巧遇上了主考老師張仁里。
要說張仁里為何會對姜文高看一眼,還要說到他在考場上背誦的那一段契訶夫的《變色龍》。
看著姜文並非池中之物的張仁里,將他從落敗之中撈了起來。
在之後,張仁里又評價姜文:他對藝術的追求一絲不苟。
而這句話,也在後來得到了印證:姜文對藝術是真的發瘋。
早在學校期間,姜文為了塑造老工人形象,專門蹲在學校門口的胡同里,觀察來來往往的人。
接二連三的排練,姜文開始導演自己的小劇本。
有人說他導演的戲比導演系的人還好,人家誇他調度好,那時姜文還不明白調度是什麼意思。
他只知道,什麼人該在什麼地方。
四年下來,這個比別人小三歲、張揚、幸運的姜文導了不少戲。
畢業之後,姜文被分到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開始演話劇、排話劇。
在演了一年話劇後,導演陳家林看中了姜文,決定邀請她出演《末代皇後》里的溥儀。
他找來了溥儀的紀錄片和《我的前半生》原著,反復觀看,銘記於心。
接著他去拜訪溥儀的弟弟溥傑。
按照溥傑口述,在腦中還原溥儀的生活習慣細節,回家躺在床上還要和弟弟姜武說溥儀。
正是這種較真的性格,讓姜文的溥儀一炮而紅。
從那之後,姜文愛琢磨戲的「毛病」跟到他現在。
尤其是出演謝晉導演的《芙蓉鎮》的時候,姜文就老是改詞,
但是謝晉也不生氣,隨著姜文的性子來,哪裡改得好,謝晉還會表揚兩句。
這讓姜文越發張揚。
等到了與張藝謀合作《紅高粱》時,姜文的脾性更是暴露無遺。
拍戲的時候,姜文總會在宿舍先排練一遍,等變得精彩了再去找張藝謀。
很多巧妙的設計全是兩人一起琢磨出來的。
有時候兩個人還會因為劇本吵起來,這一吵就吵到了殺青,吵到了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現場。
那時光著膀子,站在高原上的姜文還在想:哪天我也拍電影。
拍完了《紅高粱》,姜文又馬不停蹄趕到了《本命年》的劇組。
導演謝飛看著他說:「你小子遲早要當導演。」
和田壯壯拍《大太監李蓮英》時,田壯壯又鼓勵他:「你導演,我來給你演。」
就連王朔都說:中國需要這么一個人。
但即便是有了這些人的至高評價,姜文卻還在對自己發問:能行嗎?
而促使他邁向導演這一步的還是王朔。
當年王朔帶著幾本「著作」走進了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大門。
而彼時的姜文還是一個演員,但看到王朔的《動物兇猛》時,積壓在體內的拍戲之心,開始肆意而動。
最終姜文帶著《陽光燦爛的日子》走進了中國電影圈。
在上映的那一天,姜文在劇組的上空掛了一個條幅。
上面赫然十二個大字: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
可臨了,王朔也沒能永亮在這片夜空,而是急匆匆的出現,又急匆匆的赴美。
可是被王朔感染的姜文,卻在這條「用藝術表達」的路上狂奔而去。
能回頭嗎?
不能。
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姜文已經35歲。
時過5年之後,姜文執導,再次拍了一部名叫《鬼子來了》的電影。
他說,這部電影只是對35歲的自己做一個總結。
剛好有一個名叫《生存》的本子擺到了他的面前。
於是姜文一點頭,這部電影提上了日程。
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樣,這部電影不按套路拍,常常想到哪拍到哪,但效果卻出奇的好。
2000年,《鬼子來了》榮獲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可還沒等姜文高興。
這部電影卻因違規被禁止上映,而姜文本人也被禁止五年內不能導演電影。
幾千萬的投資,血本無歸。
但好在電影口碑不錯,為姜文積攢下了名氣,以至於還能「混口飯吃」。
再沒導戲的那五年,姜文也沒閑著,緊鑼密鼓地拍戲,
從《尋槍》、《天地英雄》、《綠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再到《茉莉花開》、《皇太極》。
六年拍了6部,姜文很是滿意,認為自己算是高產了。
等到時間一過,姜文再次著手,開始講述下一個故事《太陽照常升起》。
而那時,「升起」不單單是電影,還是一段至關姜文未來之路的關系。
2005年,32歲的馬珂,已經有了多年的電視劇製作經驗,小有成績。
但他卻不滿意,一直想找下一個挑戰目標。
並且他非常崇拜姜文,他覺得能拍出《陽光燦爛的日子》與《鬼子來了》的人一定是中國最有才華的導演。
在朋友的引薦下,馬珂找到了位於太廟工作室的姜文。
兩人暢談了兩個多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馬珂在說話。
他說:「老薑啊,你是一個好導演,我是一個好製片,你需要一個好團隊來推廣。」
但彼時的姜文還沉浸在自己的樂園中,壓根沒將馬珂的話放在心上。
但姜文卻記住了一口一個「老薑」的年輕人。
其實在電影開拍之前,姜文便知道這個電影賺不了錢,因為他早就預料到觀眾可能看不懂。
這樣的電影,對投資人也是一個挑戰。
而英皇的楊受成願意投這部電影。
於是姜文提前告訴他,這部電影可能不賺錢。
但要臉不在乎錢的楊受成大膽地說:沒事兒,你隨便拍。
雖然資金的事過去了,但電影上映後,卻出了更大的問題。
正如姜文預料的一樣:觀眾看不懂,不僅看不懂,還不願意裝懂。
2007年,《當太陽照常升起》慘賠,這讓姜文心裡很是難受,開始琢磨問題的根本所在。
在這時,一句「老薑」喚起了他曾經的回憶。
於是姜文拿起電話,給馬珂發了一條簡訊:「老弟可好?」
至此,兩個相差10歲,卻愛電影的糙漢子勾肩搭背,共建「姜山」,由此開啟了「信馬由姜」的時代。
2009年,史航給姜文推薦了《盜官記》,他看完後,和馬珂一起去成都拜訪了作者馬識途。
馬老問:電影誰來拍。姜文回答:我來拍。
隨後馬老爽朗一笑,說:「有的看了」。
版權敲定之後,姜文便開始准備劇本,在改了30稿之後,定稿開拍。
這一次,有馬珂在,姜文沒在擔心資金的問題,並且馬珂從不幹預姜文對於創作的理解,任由他發揮。
一個只管賣,一個只管拍。
電影上映後,馬珂對宣傳說了八個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讓子彈飛》里,姜文那句: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
這個驚喜也讓馬珂驚喜得差點哭了。
原因便是自己錯失了三千萬,但硬生生讓姜文給自己找了回來。
在那場「鴻門宴」的戲中,白酒是至關重要的道具。
「好幾個百年老字型大小的白酒品牌都想植入,報的價格高達千萬,有三家願意一起上,也就是說僅一場戲就能賺三千萬。」
但姜文卻把這個植入的投資給否了,理由便是:白酒品牌一出,觀眾都出戲了,電影怎麼看?
馬珂急得快哭了,但姜文卻說:「我給你找回來。」
到最後,果然只放了三個沒標簽的白酒瓶子。
姜文想「站著把錢掙了」,最終他實現了。
《讓子彈飛》一上映,便奪得了2010年度的票房第三。
還引發了全國人民找暗喻的熱潮,可耿直的姜文卻說:「都是真事,沒暗喻。」
有人喜歡,但依舊有人看不懂,姜文似乎也坳上了氣,決定再弄一部能看得懂的。
於是《一步之遙》出現了。
這次馬珂的要求也高了,他對藝術指導柳青說:
「顏色要高飽和度的,節奏要快的,強烈、鮮明、感染人。」
但就是姜文玩兒命創作出來的電影,觀眾還說看不懂,票房不盡人意。
姜文納悶了,說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不好意思的英雄故事」。
可《一步之遙》的命運卻如同《當太陽照常升起》一樣,沒人願意買賬。
從2014年後,姜文伺機而動,一蟄伏便是4年。
最終姜文又經史航的推薦看了一本名叫《俠癮》的小說。
姜文一看還想著:這不就是我們家那邊的事?
他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而這種沖動,完全來自於他第一遍看完小說的刺激。
姜文找來編劇李非,兩人一見面,李非便被姜文領進了小黑屋。
在落下「你寫吧」三個字之後,姜文便絕塵而去。
李非一寫就是400多天,期間瘦了40多斤。
而另一個編劇孫悅也說:「給姜文寫劇本,是一個「力氣活」。」
但好在電影《邪不壓正》完成的效果不錯。
這一次,姜文想要打造的便是讓觀眾「看得舒服」。
在電影完成90%之後,高曉松當了第一個觀眾。
看完之後,他說:「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
即便是這樣高的評價,也不免讓姜文有些緊張。
為了宣傳電影,姜文帶著《邪不壓正》劇組出現在選秀節目《創造101》的決賽現場。
姜文走上台,略帶僵硬和尷尬,還沒弄清流程,便問身邊的黃渤:
「我要念嗎?這上面很多字,我從哪裡開始念?」
姜文像是走錯了片場,就連網友說都說:「姜文這次是真的努力了。」
從上海電影節開始,姜文就帶著他的作品始終出沒在網路熱搜上。
這一次,他想盡力「討人喜歡」,比起「站著把他錢掙了」,前者似乎更難。
但姜文這一次沒給自己留餘地。
可是在這樣的極盡宣傳之下,《邪不壓正》卻沒翻起什麼大浪,上映25天後,綜合票房5.83億。
但姜文卻說:「我就是為了這點醋,才包了這頓餃子。」
電影的結果好與否,並不影響姜文的熱情,但不合時宜的他,終究想在今天順勢潮流。
「站著把錢掙了」靠譜嗎?
在姜文這里,絕對靠譜,用他的話來講:
「你們投我,我還得選,看你靠不靠譜。」
而《圓桌講究派》里竇文濤翻譯了一下:「你還不配跟我虧。」
自從2018年之後,姜文便再無執導電影。
可他的電影總是被認為是浪漫的,他說:生活本就這樣。
他還說:「我不是用來拍電影的,我是用來活著的,電影只是趕巧拍一下。」
而對用電影補充日子的姜文來說,用藝術表達就是宿命。
這個在觀眾看起來大老粗的「文化人」,就如此過了大半生「豪橫」的日子。
至於接下來如何「討人喜歡」,似乎姜文自己都不太明白。
又或許,姜文依舊不想彎腰,想樂呵地把錢掙了。
而他到底能否如願,還是一個美好的未知數。
往期精彩:德雲社的蛻變史,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何雲偉,就這樣改寫了他的結局,午夜夢回時是否後悔過?
Ⅵ 百花獎最年輕的影帝是誰
百花獎最年輕的影帝是姜文。
1987年,年僅24歲的姜文憑借在《芙蓉鎮》中的精彩演出,斬獲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他也是迄今為止百花獎歷史上獲獎年齡最小的「百花影帝」。當時就有觀眾點評道,「姜文要感謝自己那張早熟的臉,才能在20歲出頭的年齡拿到『秦書田』這么好的角色。」
藉助《芙蓉鎮》這個高起點,姜文此後在中國電影史上屢屢留名,塑造了多個影響深遠的經典角色,成為著名的「中國影壇壞小子」,並為其後來轉型做導演奠定了基礎。
姜文的獲獎記錄
1987年,憑借電影《芙蓉鎮》獲得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9年,憑借電影《春桃》獲得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憑借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6年,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奪得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8年,憑借電影《宋家皇朝》獲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年,憑借執導的電影《鬼子來了》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2010年末上映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刷新了國產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憑借該片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1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獎、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
2014年,獲得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17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布姜文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
2018年3月,出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主席;同年其執導的電影《邪不壓正》入圍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六項提名。
2020年,獲得「亞洲卓別林電影人士藝術成就獎」。
以上內容參考:荊楚網-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百花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姜文
Ⅶ 中國喜劇明星有哪些
1.周星馳: 當之無愧的喜劇天王。曾主演過多部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一代人的精神回憶。
拓展資料: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1995年憑借喜劇愛情片《大話西遊》奠定其在華語影壇的地位。1999年自導自演的喜劇片《喜劇之王》獲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2002年憑借喜劇片《少林足球》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以及最佳導演獎 。
2005年憑借喜劇動作片《功夫》獲得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2008年自導自演的科幻喜劇片《長江7號》獲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2013年執導古裝喜劇片《西遊·降魔篇》,該片以2.1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打破華語電影在全球的票房紀錄 。
2016年擔任科幻喜劇片《美人魚》的導演、編劇、製作人,該片以超過33億元的票房創下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紀錄 。2017年1月28日,擔任監制、編劇的古裝喜劇片《西遊伏妖篇》上映 。2018年執導《美人魚2》。
演藝事業外,周星馳還涉足商界。1989年成立星煒有限公司[17]。1996年成立星輝公司 。2010年出任比高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周星馳-網路
Ⅷ 為什麼40歲左右的周韻美的如此高級,是如何保養的
40歲的周韻仍然很美有3方面的原因,態度,飲食,化妝。
自己的重視。對於明星來說,尤其是女明星,都十分重視自己的體重,重視自己的身材,重視自己的臉蛋。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身材等於工作等於名利,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對於絕大部分來說都是這樣子的。當然,毫無例外,周韻也十分了解到這些啊!因此,她在嘗試我中我往十分鍾時,自己的食物,對於食物大多秉承著如果一定要吃最多,嘗個鮮,不然就不吃,的確,有許多明星也說過,吃健康的食物不會瘦,只有不吃才會瘦,這就是周韻如何在40歲保持良好的身材,當然,這少不了她的鍛煉運動,這對於保持身材也十分加分.
因此,我們也要像周韻一樣,做好,以上的內容,也可以保持青春活力。
Ⅸ 你怎麼理解和評價姜文導演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的發言
6月25日,姜文受邀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由於現場有很多國際友人,因此在現場需要主持人做英語翻譯。
但姜文導演並沒有完全按照之前排練好的說辭進行演講,而是加入了很多的臨場發揮。並詼諧地轉身對主持人說:這段沒有,你只能現場翻譯。好在主持人能力過關,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但還是被很多網友質疑,認為姜文耍大牌,不按套路行事,故意刁難主持人。
所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姜文導演的發言可以說並不是故意對主持人進行刁難,作為受邀嘉賓,如實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其實也是對每一個參與人員的尊重。只是姜文導演所固有的極為鮮明的性格特點,讓很多人誤以為他在耍大牌而已。
Ⅹ 姜文個人資料 姜文人物介紹
1、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4歲即憑借在《芙蓉鎮》中的表演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之後的一系列作品也都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包括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紅高粱》、獲得1994年中國電視金鷹獎的《北京人在紐約》等。
2、作為導演的姜文亦獲得較多肯定,他擅長在電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風格,並以此反映某些時代現實。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周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抗戰題材影片《鬼子來了》在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評審團大獎;2010年末上映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刷新了國產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並斬獲國內大小獎項二十餘個。2018年7月13日,自導自演的電影《邪不壓正》公映。
3、2017年,主演電視劇《曹操》;6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布姜文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2018年3月,出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