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隔離2015電影影評

隔離2015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2022-04-30 10:21:18

⑴ 急需影評

南極大冒險
如果有人對我說,南極擁有著絕世無雙的冰肌玉骨,
我會對他說:南極還有冷酷肅殺的冰嶂層層。
如果有人對我說,南極只是企鵝、海豹和鷗鳥們的天堂,
我會對他說:不,南極還有狗。
——題記

在前往影院之前,朋友跟我講,看這部片子,只要看狗,沒必要看人。當初我即開始好奇地思考:這人,這狗,在片子里將是如何的關系?我想,在這個問題上,編導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彼此正襯!但影片終了後才發現,更多的,是人給予狗的反襯效應……
注意到一些細節:首先就在麥克萊倫博士的發布會上,他一臉的興奮和光鮮,列舉了許多要感激的雲雲。但唯一忘記了的,就是他真正的救命恩人——八隻雪橇犬。也許他忘了吧。在他陷入冰原時,是哪些生靈不顧一切地群策群力,才將他拉回生命的旅程。
當人類決定放棄八隻生靈離開極地之時,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居然用繩索將犬兒們緊緊纏住。這群在南極工作多年的探險家們,難道不清楚,當雪崩等一系列災害轟然而至時,無法及時逃離至安全地帶將直接置犬兒們於死地。
犬兒們真摯的表演和無怨的高尚使得影片增色不少,成為了眾多觀眾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了影片的興奮點和賣點。因而不得不承認,之前朋友的說法很是正確!

影片線索分明——以人與狗情感的變遷為主線。故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即是科學家歷險遇難時犬兒的營救;之後犬兒被人類遺棄冰原;再次就是人類對於自力更生而歷盡艱險的狗兒們的營救。看似平淡而正常的線索,卻由於貫穿了別樣的人之情和狗之情而無限生動。
映廳中,許多觀眾的眼眶都濕潤了。而後,我詢問了身邊的一位朋友為何而感動,她毫不猶豫地答道:是狗!而非人。我想,許多朋友都能擁有類似的感觸。企圖圓滿的編導們卻無法抗拒地厚此薄彼,將狗之情架高後就再也沒有餘力去升華人之情感。只是選用了傑瑞和女主角那一次次頗具挑逗性質的眼神,作為人情的表象。而狗兒們的情感,卻確是通過一系列真摯而微妙的動作,得以全然流露。印象深刻的鏡頭在於Max將頭輕輕貼近臨終的同伴,似乎在和她低聲耳語和默默祈禱。可掬的情感表露地淋漓盡致,給人心靈的沖擊和震撼。
當看到狗兒們追逐絢爛多姿的南極光的一段,我會心地笑了。畢竟,還是那樣可愛而天真。心無雜念的他們彷彿就認為,那灑於冰面的五顏六色,是他們的好夥伴,抑或依靠……美麗的場面卻有著悲情的結局,在忘形的一隻生靈跌入冰窟的那一刻,我的心一陣難受地抽搐。
當影片的大團圓場面過後,Max從車上躍下,引領著主人來到奄奄一息但生命尚存的同伴身邊,並耷拉著在主人和同伴身旁轉悠的時候,我流淚了。這份友愛是多麼誠摯。就從這份難得的不舍當中,「犬性」的光華與美好,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注意到映廳中有許多由父母帶來的小朋友。我無法清楚他們是否能夠體味那份熾烈情感的流露,抑或是只能看懂南極的峻美和狗狗的可愛。但總而言之,直至影片結束,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一臉的驚訝與好奇,甚至開心愉快地放聲大笑……

繼承了好萊塢大片的一貫風格,影片營造了開闊的視野和雄渾的畫面。絕大部分的鏡頭採集自外景拍攝地。航拍的全景畫面更是屢見不鮮,成為影片拍攝特性的主流。同時,攝制組特別善於通過畫面刻畫影片中不同生物個體的性格和情感,大量進行「運動戰」,即跟隨著犬兒的奔跑而迅速位移鏡頭,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倍覺動感和刺激。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海豹追逐Max的場面,簡直堪稱經典。冰上速移的黑影及水下快速的奔游,牽動了觀眾們的心,饒有趣味。極地的環境(本片在北極圈而非南極拍攝)常常一片白皙,這卻確造成能見度產生問題。影片得以拍得如此效果,應算很佳。
在人們被眾多商業影片的橫行攪渾了觀影的頭腦之時,這部片子以其來自極地的童話效果和源於仙境的極度理想化,將造化的鬼斧神工與影片情感的真實表露有機融合,使觀眾獲得了心靈的凈化感。我想,影片的現實意義就通過所描繪的極地的美麗環境和生靈的生生不息得到最全面的體現,能夠帶來一種心靈的烙印和震撼!
在我看來,片子通過南極索取的那份喧囂,實為「冷靜的喧囂」。而在這冰雪的世界裡,無論是人,抑或犬,所釋放的傳遞和諧和愛的聲波,卻是那樣,愈發的清晰……

《看上去很美》講了一個每個大陸人應該都很熟悉的故事,在一個架構中,通過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個人的個性,讓每個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而這個制度化的過程從每個人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方槍槍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被老師剪掉了小辮子。然後老師告訴他們,不許說話,不許吵鬧,不許尿床,要聽話,要舉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製度實行。還有不許質疑制度的合理性。

遵守制度的優秀分子被獎勵小紅花。老師們應用小紅花這種詭異的手段,建立了紅花會組織。紅花會組織中的積極分子,響應老師的命令,

方槍槍曾經試圖加入紅花會。當某部長的兒子因為其父親的關系拿到了小紅花,並因次連帶著讓方槍槍拿到了第一朵小紅花以後。方槍槍開始放棄了進入紅花會的努力,轉而開始反抗制度化的進程。

他試圖利用妖怪鬼魔的傳說,來組織同學一起對抗老師,被迅速有力的鎮壓了。他接著又試圖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鎮壓。之後,方槍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下一個反抗計劃的時候,他已經被整個紅花會隔離了。整個紅花會的意思就是,除了方槍槍一人之外的所有同學。

但是,方槍槍樂得如此,他的夙願就是長大,離開幼兒園,離開有紅花會的地方。可是,當他剛逃出幼兒園,他就見到了成人的紅花會。紅花會的勢力竟然遍布整個世界,方槍槍逃無可逃……

這個劇情看起來還不錯吧,特別是對於那些正在遭受紅花會迫害的人,和如同我一般打算終生反抗紅花會的人來說,應該會很喜歡這個故事吧。

可是,張元把這個故事拍得非常乏味。實際上,他的這部電影中,雖然用紅磚黃瓦高院深宅作了些些暗示,但是基本上,這部電影沒有多少超出幼兒園生活的地方。如果要從這部電影挖掘出她的主題,觀者必須象我一樣來作一次二次開發。

而電影畢竟是一種聲光藝術,無論主題如何深邃,電影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來把這個主題講出來,而不是讓觀眾來作什麼二次開發。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是失敗的。

實際上,有很多優秀的電影都是用兒童的角度來諷刺這個世界的荒謬,例如《鐵托和我》。可是這部《看上去很美》顯然沒有做到。

當然我也可以想像,如果《看上去很美》明確地講述他那個反制度化反紅花會地主題,那麼他應該也就沒有公映的可能性了。據我所知,搞電影審查的那幫人中,不乏紅花會的核心人員。實際上,就是目前這個電影,能夠公映,也很讓我吃驚的了。那幫人究竟在搞什麼,怎麼讓這么一部嘲諷紅花會的電影公映了呢?當然,細想之下,也不奇怪,紅花會本來就是培養弱智的組織。

好吧,雖然我極度痛恨紅花會,雖然這電影讓我覺得有隱約的快感,可是我還是得承認,從純粹電影的角度來說,這不是一部好電影。

而且,電影中的小男孩,在表演上比較做作,特別是和《我要一個爸》那種電影比較的話。而且當小男孩被擺弄著拍這樣一部電影的時候,製作者其實是在做和紅花會一樣的事情。

⑵ 電影《湮滅》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湮滅》中,生物學家莉娜為調查丈夫曾經的遭遇經歷了什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以這樣的問題也就有著很多種答案,筆者的說法也不會一定對,但是就這題給大家說說筆者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點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參考建議,如有不妥不周之處,希望批評指正哦。

⑶ 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影評

《我是傳奇》影評——人類因為某種病毒導致幾近滅絕,在荒蕪的紐約,身為舉人的科學家,獨自一人生活著,試圖破解這一毀滅人類的病毒。整部大戲,一個人,一隻狗,堅毅的生活,頑強的生存。故事情節簡單,甚至可以說有些俗套,可就是這么一個科幻片,卻在首映時狂攬7600萬!使美國電影市場猶如噴井式的在這2007年末又掀起一層滔天巨浪。而圍繞著一連串奇跡的人,就是此片中那唯一生活在紐約的黑人--威爾,史密斯。這個片子的名字我看取的實在是不錯,不是針對劇情,而是針對威爾,史密斯這個人。他在當今好萊塢的確是個傳奇了,自他接受的電影,種類繁多,從動作到科幻,從愛情喜劇到劇情片,他能演任何題材的片子,並且每部作品都是票房冠軍。就只這一點,放眼整個影壇,真是除此一家,別無分號!在西方世界裡,我是傳奇這樣的類似科幻驚悚片其實在這個日子上映非常難以討好,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合家歡樂的節日,都喜歡看喜慶幽默的電影,可就是這么個完全不符合西方人們定義應該是在節日里看的片子,卻硬是敢逆著這小半年低糜市場上市,並且取得了如此如此令影評人震驚的成績。7600萬,這個恐怖的數字超出了所有人預期的范圍,無怪乎製片人和老闆笑的嘴都閉不上,連連誇贊威爾,史密斯。因為威爾,史密斯值得他們的誇贊,我相信美國老百姓能夠進入電影院,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威爾,史密斯,這就是史上最有權威的男影星的實力,權威!所以這個「我是傳奇」在我看來,更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威爾,史密斯,而不是電影里那個虛構的人物。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對於影片很有些微詞,但看了那麼多的影評,幾乎質疑的都是導演的功力以及某些情節的設置不合理,但是對於威爾,史密斯幾乎算是一邊倒的給予肯定和贊美,而我對此的看法是,我是傳奇這個片子,其實很完美,很經典,刨除威爾,史密斯,其實這個片子有很多可以稱為經典。首先,對有些人質疑前半部分經典,後半部分草率,尤其結尾,更是有垃圾的嫌疑,在我眼裡,結尾恰恰是非常值得稱道的,想必大家都看過,這幾年類似的電影,無論是驚變28天,還是驚變28周,或者DOWN OF DEAD,或者生化危機系列,結局幾乎都是大通小異。象28天和28周,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逃出升天,結果卻是席捲了整個世界。而OWN OF DEAD 更是跑到島上發現那裡的人也是感染者而所有逃出的人全都GAME OVER。至於生化危機系列,由於游戲的緣故以及想拍續集的暴利趨勢,使的每部結局都不是圓滿收場,而是昭示著更大的危機即將出現。這么看來,就好象但凡病毒導致人類變異毀滅世界的電影,結局如果不出人意料,不驚世駭俗,不讓觀眾們張大著嘴巴腦海里徘徊著「竟是這樣!」而會認為拍的很失敗。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樣邏輯以及想法,在我看來,結局的驚變固然是需要的,固然能夠給影片錦上添花,但如果千篇一律,反倒成了俗套,而「我是傳奇」恰恰走回了很多年前我們認為的俗套--最終人類研製出了解葯,這個世界還是被挽回了。我是傳奇敢於在前一種結局大行其道的整體氛圍中不依照潮流而行,僅僅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欽佩,何況它所設計的這種結尾又恰恰超出了所有觀眾的預料,至少對於我,在觀看的時候總是在猜測結局應該是非常絕望的,或者維持著現狀,甚至當女人說有個隔離區時,我也跟威爾,史密斯的想法一樣,沒有什麼所謂的隔離區,等歷盡艱辛到了後卻發現,又將會是另一個夜魔之地,而我按照著自己的「經驗」如此判斷之後,卻在面對著真正結局到來時,有了意外,所以說,此片的結尾我覺得恰恰是成功的,當世人都在劍走偏鋒只時,你正常拔劍,反倒取得了跟好的效果。而且對於有些人說威爾,史密斯領悟上帝太過迅速,之間沒有什麼過度,沒有一定的情節鋪墊,我則不以為然,試想,在那樣一個絕望的年代,人的想法絕對不會和現在我們的想法一樣,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什麼大的動亂和坎坷,我們怎麼能理解在那樣一個人類滅絕,而且全都變成吃人的魔鬼世界裡,能夠存活下來的人的思維方式。換句話說,當威爾,史密斯三年來認為自己也許是這個世界最後一個人類之時,卻有兩個人在他一心尋死之時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而他僅僅是在餐桌上發了一頓脾氣,而後自己躲在浴室里,想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就接受了這個現實。這樣的一個人在面對著從不心上帝到最後的相信上帝,還需要有多大的過度,多大的鋪墊來幫助他慢慢的,仔細的慢慢體會出這個上帝的萬能?我覺得在那樣一個危機的時刻,在他的眼中,破碎的玻璃顯出那樣的一副圖案,耳中聽到女兒聲音,足以讓他瞬間有所頓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過於收尾之嫌。至於說什麼裡面變異人類的造型問題,我覺得這有必要和本片的題材聯系在一起來討論,說實話,我是傳奇真正該遺憾的是誕生晚了,如果它在驚變28天之前面世,那我想現在該受到責難的就不是前者,而是後者了。並且對於造型的設計,確實比較象生化危機里的某些造型,但我想人類在這一點上估計已經走到了極限,再怎麼想突破也不太可能,試想,你總不能期望因為病毒產生變異的人類會變成其他動物吧?貓?狗?還是獅子?所以在這點上責難,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並且我對於有些人自己的觀察力不足卻還對著電影說三道四很反感,象有些人說紐約三年荒蕪,威爾,史密斯家怎麼還會有電?我真是為導演的苦心不足,在影片開始階段,當威爾,史密斯從外面打獵回來時,導演特意給了發電機一個特寫,不敢停留的太長,怕影響劇情的連貫,並且是安排在他鎖上那道厚重的大門之後,希望發電機的特寫鏡頭出現的更合理,這種煞費苦心換來的居然還是「怎麼會有電」的置疑,我真是無語了。並且我想說的是,這樣一個科幻片,絕對不能象某些懸疑推理片一樣進行著100%的推敲,不然你不會獲得觀賞的樂趣,只能陷進找茬懷疑的疲憊當中(當然,也有人正是以此為樂,那就另到別論了)。總的來說,這應該算是今年非常不錯的電影,而且再一次證明了威爾,史密斯巨大的票房號召力,很符合這個電影的片名---我是傳奇PS1:片中威爾,史密斯對女人介紹歌手的那段對話,可以稱為本片畫龍點睛之筆,借用威爾,史密斯講解那個故事的機會,向觀眾點出了威爾,史密斯內心深處到底一直堅持著的是什麼,他的理想到底是什麼。而本片最後的女人的旁白也恰恰呼應了這一點。不過在我眼裡,如果非要給這部影片選一句最能讓我有感觸的話,我則選擇威爾,史密斯在電台里的那段錄音,三年來這從沒有改變的話,在我眼裡卻是人類最終能夠生存的根本,一種莫名的希望,一種無言的堅持,一種對生命最高的尊敬。"我是羅伯特,內羅.我是紐約的倖存者.我在所有AM頻道上進行轉播.我會每天中午在南街海灣,當太陽升到最高處時.如果你能聽到我,如果任何人能聽到我,我能提供事物,我能提供住處,我能保障你的安全,如果你能聽到我,任何人,回答我,你並不孤獨."

法國電影《你丫閉嘴》觀後感

剛看了法國喜劇電影《你丫閉嘴》,深有感觸。主人公鋼蛋表面上看是個十足的傻瓜,但實際上是大膽而機智。一直都很喜歡看法國喜劇片,法國式幽默風格並非靠肢體語言和誇張的表情取悅觀眾。主人公的絮絮叨叨,充滿溫情,表面上引人發笑卻是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讓人感覺很輕松美好。鋼蛋就是把這種絮叨發揮到極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像個精神病一樣不管遇到什麼人在做什麼,嘴巴都一直不停,像個大傻瓜。他力大無比,而且善於盜竊,幾分鍾能偷到一部汽車,警車也不在話下。最讓人跌破眼球的是他不管別人怎麼對待他,總能保持孩童似的天真,對感興趣的事保持絕對專注。在獄中,他可以讓那些保持沉默的犯人開口說話,並在兩周之內逼瘋5個犯人。知道他遇到了殺手盧比,獄中的盧比是個強硬漢,面對鋼蛋的語言轟炸人能保持不予理睬,這讓鋼蛋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忠實的聽眾,一個可以做好朋友的夥伴,為了追隨盧比,他甚至可以自殘住進醫院陪盧比,也裝瘋跟著他進入瘋人院,並幫助他順利逃出來,盧比開始他的復仇計劃,鋼蛋仍然像個跟屁蟲緊緊追隨,任憑盧比如何驅逐、咒罵和諷刺,他都傻傻的說個不停,他的離奇的想法總是給盧比帶來麻煩卻又總是峰迴路轉使他們能金蟬脫殼,笑話百出。最深刻的一幕是鋼蛋一邊幫盧比包紮傷口一邊嘴裡不停的講他的未來計劃:要和盧比一起合夥經營一個小酒館,名字叫好朋友之家,這讓盧比驚奇不已,他明白的告訴鋼蛋他是個殺手,他的計劃只有復仇然後離開,向來獨來獨往,拒絕跟任何人做夥伴。為了擺脫煩人的鋼蛋的糾纏,盧比總是惡語相加甚至是拳腳相向,可他醒來後只問一句:你為什麼打我啊?就仍然追在屁股後面。面對盧比的拒絕,鋼蛋似乎沒有任何的沮喪和委屈,總是裝傻充愣,像一塊撕不掉的膏葯,一直陪伴著盧比走到最後。鋼蛋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是心底極為善良,他總是勸說盧比不要殺人,他的單純、善良最終感動了殺手盧比,贏得的了盧比的友情。鋼蛋對於友情的執著讓我為之動容。它讓人們相信,善良和愛是感化一切的力量。我不禁想到: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表現的話很多,那那是他喜歡你,關注你,想和你交流!愛說愛表露的人都是單純的孩子,所以不要煩他吧 補充: 其實簡介裡面最後那個飯館是錯的。是酒館。名字叫做『兩個朋友之家』,他老纏著 盧比 說你要當 侍應生 還是收銀員。(中文字幕是盧比,而不是魯比)。當盧比要去殺了那個殺了他心愛姑娘的什麼名字的。鋼蛋為了讓盧比去報仇引敵人來還給那些壞人打受傷了還一直說盧比,不要殺人,不要殺人。最後看見盧比給那個人開槍打傷膝蓋後卻自己親手殺了那個壞人。然後他手臂也中了一槍。盧比抱著他,他純真地對盧比說:「我手臂好痛,我手臂好痛。」盧比感動地說:「你不會死,我們會開酒館的,那個酒館叫『兩個朋友之家』。」然後警察來到,盧比抱著鋼蛋,鋼蛋對著警察長說:「人是我殺的,不過你們得趕緊放我們走,我們還要回家鄉開酒館呢。」盧比受不了的說。「嗯,蠢蛋。」 當鋼蛋一遍一遍地對著換來換去的獄友說:「我叫鋼蛋,我來自賽而基。」我總是覺得他很純真,雖然別人說他腦袋有問題,可我一直只相信他只是純真地對待這個世界。 當鋼蛋對著盧比,手臂中槍後。他笑著說:「盧比,我手臂好痛。」我就很簡單地眼睛泛紅。這個世界,往往簡單的最能引起人心中的感動。我為這一刻鋼蛋地純真而感動著! 追問: 能不能多一點啊,1500字 回答: 拋開這部電影的喜劇效果,其實我還有一個很有感觸的地方,有些時候你很執著的做一件事還是會有收獲的。雖然大家都認為鋼蛋很傻,但是他的思維里就是認為 盧比 能聽他嘮叨、誇他聰明,他就把他當哥們,不管是盧比有危險還是被槍中的時候,他都是無所畏懼的去幫助他,因為他認為盧比是他的朋友以後要開「兩個好朋友」酒吧的哥們。 所以認為是對了,朝著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獲的! 另外,電影的主題還可延展,本片在幽默後也表達導演的對現實的痛感,現實越來越發達,人們交流越來越少, 閉嘴 和「被閉嘴」的人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著強烈的傾訴慾望,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傾聽,如此,是為壓抑。有人就此再也不說話,如 殺手 盧比,但也有人也就此 滔滔 不絕,如鋼蛋,卻被認為是 神經病 、 傻子 !!世界越來越進步,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 隔離 隔閡隔膜,交流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少……如此下去,世界豈不是成了 寂靜無聲 的恐怖世界?如此以來,本片,幽默經典,卻也可認為是杞人 憂天 般笑中待淚的,但現實社會的隔膜隔閡隔離卻實在的越來越深沉……

⑸ 有關種族歧視的電影

1、《撞車》

《撞車》是由保羅·哈吉斯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唐·錢德爾、馬特·狄龍等主演的犯罪影片。影片以多民族,多文化將相互交融的城市洛杉磯為背景,講述了由一起普普通通的撞車事故而引發的一些種族歧視問題的故事。

故事主題是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會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這種現象是導致民間動亂的禍根。2004年9月10日在加拿大首映。該片曾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2、《哭喊自由》

《哭喊自由》是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凱文·克萊恩、丹澤爾·華盛頓等主演的英國電影。

本片講述了南非記者Donald Woods 在企圖調查黑人運動積極人物,他的好友Steve Biko的離奇死亡後被迫離開這個種族歧視和隔離的國度,而有著新聞專業精神的他決心要將調查公諸於世的故事。

1987年11月5日,影片在美國上映。1988年,該片獲得第45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提名、第4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

3、《颶風》

《颶風》是諾曼·傑威森執導,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電影,該片於1999年12月2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有颶風之稱的拳王魯賓·卡特被指控謀殺罪,多年後,在熱心人幫助下重獲自由的故事。

4、《炎熱的夏夜》

《炎熱的夏夜》是由The Mirisch Corporation公司出品,諾曼·傑威森執導,西德尼·波蒂埃、羅德·斯泰格爾、沃倫·奧茨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67年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美國南部一個小鎮發生一宗來當地投資的白人老闆被殺案,黑人刑事偵察專家提布斯被誤解為嫌疑犯,解除誤解後和白人警官蓋爾斯聯手破案的故事。

5、《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由羅伯特·馬利根執導,格利高里·派克、瑪麗·巴德哈姆、羅伯特·杜瓦爾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哈珀·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白人律師芬奇不顧種族歧視的社會問題以及個人安危,堅持為一名被控強奸白人婦女的黑人進行辯護的故事。

1962年12月25日,影片在美國上映。1963年,格利高里·派克憑借該片獲得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

⑹ 電影80後觀後感

從人人網網友那邊看到了推薦電影《80後》的日誌後,看看海報覺得女主角長的還行,於是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以沈星辰和明遠兩位主人翁的成長歷程作為題材進行描述,從他們的青梅竹馬到不辭而別,再到高中成為同班同學,接著是相戀,大學異地戀,然後分分合合,最後終成眷屬。期間還穿插著一些親情、家庭的矛盾,導演刻意安排了兩位主人翁都出自不太幸福的家庭。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取名《80後》未免言過其實了,至少它應該代表不了85後吧。當然80後畢竟是10年的代名詞,僅僅把視覺停留在兩個81年出生的主人翁身上難免在表達上有所缺失。可惜就算從80至85年的80後來看,電影的表達也很片面。電影所反映的80後只是城市戶口的80後,我姑姑就是81年的,她和她同齡的5、6個孩子根本都沒有上過多少學,我想他們看了那些主人翁在高中早戀,拉手的場景應該也沒有多少感覺吧。

電影中還專門穿插了一些80後「特有」的經歷:

玩陀螺,可惜啊,我小時候的夥伴們玩的是打彈珠、飛飛機、跳房子、跳皮筋等等,好像沒有玩過陀螺。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曾聽說過當時全國尤其是京城歡慶的場面很隆重,只可惜那時候我才初一,對這類國家大事還不太有想法。

2003年,張國榮先生去世,那時候我面臨中考,而且還沒怎麼看過電影,所以對他也是知之甚少啊。

唯一有點感觸的就是非典了,雖然我家鄉那邊沒有什麼疫情,但是大家緊張防範的氣氛卻也很濃,對於電影中反映的隔離、對發燒者的恐懼等現象,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

還有,97年的高中學生,就已經大大方方的眉目傳情了?

電影《80後》所表現的是81年的主人翁在過著85後甚至90後的生活,導演之所以將電影題材定為愛情片,也是為了讓我們這些比較小的80後能稍微有點共鳴吧。只是電影取名《80後》卻也顯得不太合適了,難免有賺票房的嫌疑。

如果讓我拍一部以《80後》為名的電影,我可能會選擇從「分化」的角度去表現。所謂的分化是指,農村一部分80後沒有能讀大學,出去打工了,而另一部分則繼續讀大學了。後來的劇情則會在兩種不同「80後」的生活片段之間徘徊,當然如何將兩種片段銜接,我暫時沒想好,不然我就去拍電影了。

然而,事實上我的「分化」理論也是有一些依據的,因為我是89年的,我的同齡夥伴還存在一些分化現象。但是我們村裡的90後已經不再那麼分化了,就算成績差,考不上高中,家裡也會花錢買。

大家想看還是可以看的,不過想從中回憶自己生活經歷的80後不能抱過高的期望啊。

⑺ 十三部公認的高智商電影

對於喜歡思考的影迷來說,驚悚、懸念電影是他們的最愛,因為驚悚、懸念電影是一種以錯綜復雜的意境,或者非常燒腦!

1、穆赫蘭道

穆赫蘭道可以算是每個懸疑片愛好者必觀影片。和很多懸疑片一樣,電影開頭都有很不起眼的細節提示,但本片的細節提示可以算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了——就是那一個誰也不會注意到的細節,竟然是全片的最重要的地方。

4、致命魔術

致命魔術的結局很有震撼力,我一開始還真沒想到。但其實片中很多地方都揭示了這個結局,但也許由於一種惰性吧,我也沒多想。所以大家看懸疑片還是要多想想。

5、萬能鑰匙

如果沒有這個結局,那麼這其實是個挺俗套的故事,但只要你看了結局你是絕對不會後的。

6、死亡幻覺(Donnie Darko)

這是一部,讓我很想睡覺的電影。但主要是我的主觀原因,而且在此提醒大家一下:一定要看片中的時間,要不然看到最後你絕對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想講什麼。

7、致命ID

這當之無愧是其中最好的列印之一,總之,看本片心情是相當的糾結:從肯定A是兇手到肯定B是兇手到肯定C是兇手到肯定D…最後不知道誰是兇手,最後的最後以為就是那樣了,最後的最後的最後又再一次深深的震驚了。

8、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註定不是一般的電影作品,電影故事其實不太復雜,但很難看懂,這是由於它採用兩條平行故事線,一條倒敘,以彩色呈現,另一條順序,以黑白呈現,兩條線每隔幾分鍾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無縫地與片頭銜接在一起(觀看者可注意何時銜接到了一起)

9、十二宮
大衛·芬奇完美地描述出來一場讓人驚恐的心理戰,對手則是美國歷史上最聰明、最難以捉摸的系列殺人犯。

10、生死停留

這是一部需要仔細斟酌的影片,每字每句,每事每物.哪怕你有一點的大意便會失去感覺,不知其意.影片中更多地運用了暗示,鋪墊等表達手法.在影片結束的剎那一切謎底都被揭開,而新的謎團又馬上降臨了.

11、七宗罪

兇手宣稱自己的「偉大傑作」仍會完成,在警方的嚴密看管下,插翅難飛的殺人犯又能做什麼呢?結局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12、搏擊俱樂部

人性的黑暗與壓抑,充滿暴力的電影拍攝鏡頭,過程時時震撼人心,直到最後一刻,所有謎底揭開,你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騙局。

13、禁閉島

小島關押著精神病患者,一名高智商調查員,想要揭開島上人體實驗的黑暗內幕,卻難以想像自己原來是……

⑻ 求幾篇影評

尋槍是陸川執導的電影。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而我對他的電影手法比較感興趣。

比如說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像馬山在詢問朋友的時候,在兩個人之間出現的紅桌,又比如馬山丟槍之後想像保險櫃里的槍的鏡頭。還有就是李小萌軟軟的叫喊聲,和最後馬山死後爬起來的大笑。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現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陸川要用這種手法呢?

還有就是陸川的對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貴州的方言說出來就更具喜劇色彩。為什麼要在一部懸疑片當中加入這種喜劇元素呢?難道是創作的無意識嗎?還是一種諷刺?因為雖然幽默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笑過。就像是一種誇張。在警槍丟失,人人自危的時候,說笑就是一種誇張。那為什麼要這樣誇張呢?

所以我想這是在表現人。超現實的手法是來表現馬山的精神狀態,他非常的神經質。當時的馬山已經擔心的滿腦的幻象。他甚至已經不相信自己,比如他會問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時間沒在床上。為什麼他精神會如此的緊張?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警察嗎?不完全是,因為他在尋槍的過程中早就被煩亂的關系把目的都給丟了。他不知到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他只是為了槍,只有找到槍,他才會開懷大笑。而導演的對白就像一個一個冷笑話。但是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馬山看來都是一絲一絲的線索。從此可以知道馬山內心的負擔非常的重,幾乎是壓得透不過氣來。

陸川就一直在表現一個人,一個普通警察的心裡狀態,和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責任和社會的壓力的混合體。而這種壓力往往讓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的人在社會的影響下的行為無意識。也就是說社會吞噬了個體。而個體在尋回自我的時候的一種心理的掙扎。所以我覺得陸川是為了表現一個身負社會責任的個人迷失的,和尋回自我的故事。

優美絕倫的戰爭巨片,奧斯卡史上令人矚目的奇跡
經典史詩式的巨著,歷史宮廷片的巔峰之作

極具時代張力,蘊涵著無可比擬的神聖與深沉的神秘力量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余。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從無聲片時代起,《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資拍攝、由威廉·惠勒執導的這部《賓虛》,場面壯麗,氣勢雄偉,其出色的對白、多彩的異國情調和赫斯頓的粗線條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影片共獲得11項大獎,首創奧斯卡獎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

《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價。

上一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沖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生命不是別的,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靜態,一種似有似無的具像。而拿生命來載乘什麼,詮釋什麼,這才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看過金琛執導的電影《菊花茶》之後,一縷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終還在心中留有餘味,但這餘味絕不是生命中浮華於世的淺薄,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經歷過爾虞我詐後的滄桑,更不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後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始終存在於人間的一種真情,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熱愛。

影片《菊花茶》是導演金琛繼獲國內外七項大獎的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後的又一力作,盡管兩片的風格之迥異對一個不足30歲的導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金琛還是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同時也俘獲了觀眾的心。

《菊花茶》敘述的是一名曾經歷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鐵路工人馬建新與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繼而結為夫妻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嚴寒和人心的溫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性的深層含義,在更深層次上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影片主人公---27歲的李衛華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純、美麗,她與常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渴望。她一次次從死亡線上被人救起,而她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讓觀眾心痛和惋惜,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運主線。馬建新,一個憨憨傻傻,卻有著男性特有的溫柔和執著的鐵路工人,在一次次與女主角心靈的撞擊和他無私的奉獻中讓人體味到人間的溫暖,更升華了觀眾對一個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說李衛華是影片的一個核心人物的話,那麼馬建新則是讓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所作做為都帶有一定的幽默成分,為一部本來是探討生死重大課題的影片增添了一種新的情趣,活躍了影片的氣氛。

影片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片頭,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卻老老實實、客客氣氣地各自就寢的情節形成懸念,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女主人公李衛華愛好「節氣」,影片以天文學來解釋各農歷節氣並配以水墨動畫來將故事分段,突出環境和人物命運的各個進行時態中的狀態,與人物的命運和發展緊緊相連,更通過「節氣」這一古老的文化將全片的藝術氣息提升。同時影片的音樂和冷暖相融的攝像風格也更體現了影片的獨到和新意。分別代表著男女主人公的鋼琴和弦樂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嚴寒與人物內心尋求溫暖的對比給了觀眾極其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但這種對比並不顯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雋永。請您靜待於影院「品茶」時刻的到來

曳的燈光,跳動的音符,欲說還休的情緒,構成了花樣年華的畫面
<花樣年華>帶給王家衛諸多榮譽,揚威當年戛納電影節,開啟了一個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與杜可風張叔平的合作,經過前幾部的磨合更駕輕就熟,儼然一個整體
曾有人批評王的作品由於沒有劇本限制,因此過多的發揮使劇情略顯零碎
<花樣年華>避免了這個缺陷,出場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
張曼玉演繹的蘇麗珍帶有別樣風情,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合著音樂節拍不緊不慢的走著
說句題外話,同樣這種形象,<長恨歌>的鄭秀文看了讓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經心,蘇麗珍卻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其中有一個細節
那時的辦公室小姐不多,能進這一行的必定跟現在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領導器重,家裡也沒什麼耽擱,只是丈夫同樣忙於工作
一個人的時候,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面,熱氣繚繞,驅散心頭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雲,梁朝偉不顯老,現在還跟幾年前一個樣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滄桑
60年代的香港,帶了幾分舊上海灘的迷醉,摻雜了各種色彩,灰暗是主色調
背景音樂也是帶有這種特色的藍調旋律,幾分柔和幾分渲染,休止符給人遐想空間
配合人物出場時響起的華爾茲樂聲,不僅視覺上是享受,也聆聽了一場音樂盛宴
讓我狠狠想你,讓我笑你無情,連一場慾望都捨不得迴避
梁朝偉很適合這種形象,油光鋥亮的頭發,筆挺的西裝,還一定要有領帶
眼神有點玩世不恭,卻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該這樣才好
一次次告誡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把持住的慾望澆碎心中的夢幻
他問,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
她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帶我走嗎
可惜,他們卻聽不到彼此的回答,這場花樣年華里,有刺激,有美麗
有不能忘卻的回憶,故事籠罩在曖昧的氛圍中,卻沒有任何出軌的鏡頭
最後,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周慕雲訴說著他的心事,卻沒人與之和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沒有任何傷害,成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總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點年少時的輕狂,結局也許就會改變,一起浪跡天涯
無奈周遭環境,要在相同的交際圈躲避閑言碎語,隔離就在這時產生
離開2046的房間,回歸生活軌跡,沿著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沒有了勇氣
走過這么場花樣年華,有回味,有淺淺的傷感,彷彿空氣中迷漫著曖昧
想著傾盡一切去彌補,卻牢不出命運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撫摩甜蜜刻下的傷口
回答者:Danny_SP - 經理 四級 7-2 01:37

⑼ 電影80後700字觀後感

1

從人人網網友那邊看到了推薦電影《80後》的日誌後,看看海報覺得女主角長的還行,於是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以沈星辰和明遠兩位主人翁的成長歷程作為題材進行描述,從他們的青梅竹馬到不辭而別,再到高中成為同班同學,接著是相戀,大學異地戀,然後分分合合,最後終成眷屬。期間還穿插著一些親情、家庭的矛盾,導演刻意安排了兩位主人翁都出自不太幸福的家庭。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取名《80後》未免言過其實了,至少它應該代表不了85後吧。當然80後畢竟是10年的代名詞,僅僅把視覺停留在兩個81年出生的主人翁身上難免在表達上有所缺失。可惜就算從80至85年的80後來看,電影的表達也很片面。電影所反映的80後只是城市戶口的80後,我姑姑就是81年的,她和她同齡的5、6個孩子根本都沒有上過多少學,我想他們看了那些主人翁在高中早戀,拉手的場景應該也沒有多少感覺吧。

電影中還專門穿插了一些80後「特有」的經歷:

玩陀螺,可惜啊,我小時候的夥伴們玩的是打彈珠、飛飛機、跳房子、跳皮筋等等,好像沒有玩過陀螺。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曾聽說過當時全國尤其是京城歡慶的場面很隆重,只可惜那時候我才初一,對這類國家大事還不太有想法。

2003年,張國榮先生去世,那時候我面臨中考,而且還沒怎麼看過電影,所以對他也是知之甚少啊。

唯一有點感觸的就是非典了,雖然我家鄉那邊沒有什麼疫情,但是大家緊張防範的氣氛卻也很濃,對於電影中反映的隔離、對發燒者的恐懼等現象,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

還有,97年的高中學生,就已經大大方方的眉目傳情了?

電影《80後》所表現的是81年的主人翁在過著85後甚至90後的生活,導演之所以將電影題材定為愛情片,也是為了讓我們這些比較小的80後能稍微有點共鳴吧。只是電影取名《80後》卻也顯得不太合適了,難免有賺票房的嫌疑。

如果讓我拍一部以《80後》為名的電影,我可能會選擇從「分化」的角度去表現。所謂的分化是指,農村一部分80後沒有能讀大學,出去打工了,而另一部分則繼續讀大學了。後來的劇情則會在兩種不同「80後」的生活片段之間徘徊,當然如何將兩種片段銜接,我暫時沒想好,不然我就去拍電影了。

然而,事實上我的「分化」理論也是有一些依據的,因為我是89年的,我的同齡夥伴還存在一些分化現象。但是我們村裡的90後已經不再那麼分化了,就算成績差,考不上高中,家裡也會花錢買。

大家想看還是可以看的,不過想從中回憶自己生活經歷的80後不能抱過高的期望啊。

2

從來沒有對一部電影感觸這么深,看過《80後》已經一個多月了,細細想來還是意猶未盡。

沈星辰和明遠這對主角從小就被命運緊緊地握在一起,但是現實卻將兩人硬生生的分開。也許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也許是今生的割不斷的緣分,兩人相遇,並且感情迅速升華,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兩個年輕人為了學業再次分離。但是距離去拉不開他們的愛情,他們心有彼此,都默默地堅守著屬於他們的愛。 命運總是愛開玩笑,明遠因為感激和於嘉相愛,如果說影片的前段讓我們這些年輕人感到溫馨,那麼影片放映到這里就讓人心痛了。

生活得變化總是意想不到的,明遠坐牢了,在牢中與沈星辰的弟弟相遇,又被他所救。 當然影片的最後是以兩人相愛結局。

男女主角經歷了長達十五年的愛恨糾結,家庭變故,甚至是生離死別,更要面對自己內心深處少年時代的傷痕。十五年,他們一直為掙脫心靈的枷鎖和命運的羈絆而奮斗。雖然都以不同的方式,彼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卻以真實的畫面演繹了80後年輕人的生活。 影片自始至終多貫穿著這樣一個理念「世界上是否

原本就沒有永遠的愛,就如同沒有純粹的白?」也讓人們感慨:「我們都絕望的渴望被愛,卻不懂得如何去愛。」

我是90後,沒有經歷過愛情,更沒有權利評論80後,但是經歷過高考的失敗,進入濟南大學,曾經在高中時宏偉壯志已被現實磨滅,看著周圍一對對看似浪漫的愛情被現實分開,不得不考慮姐姐對我說的話"浪漫的愛情智慧在學生時代,當踏上社會就會明白,浪漫沒用,物質生活比精神生活重要。做人要現實。」我承認姐姐的話很片面,但是不得不讓人考慮。姐姐的生活很幸福,她與姐夫在學校相戀,現在有房,有車還有可愛的寶寶,很讓人羨慕。昨天去看了招聘會,看著可憐的工資,都不敢想以後怎樣奮斗。 90後的明天不應該重復80後的腳印,可是開路的過程又會是多麼辛酸?

僅做參考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隔離2015電影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李連傑甄子丹電影的區別 瀏覽:795
美國電影叛變上校 瀏覽:502
霍思燕電視劇大全電影 瀏覽:263
什麼3D電影特效最好 瀏覽:861
北京愛情故事電影預告片 瀏覽:937
電影電視劇拍幾個月 瀏覽:247
電影院小瑩 瀏覽:23
會員兒童電影大全 瀏覽:429
似水流年在哪個電影里出現過 瀏覽:734
韓國電影假象 瀏覽:687
家庭電影怎麼說 瀏覽:665
電影插曲經典歌曲 瀏覽:53
good電影在線經典電腦 瀏覽:19
騰訊視頻的電影怎麼傳到qq可以看 瀏覽:2
拍一部電影是不是導演付的錢 瀏覽:505
喝酒看哪些電影好 瀏覽:649
雲頂3d電影院1號廳 瀏覽:956
yy6080看電視劇看電影2020 瀏覽:976
手機vr眼鏡看電影怎麼快進 瀏覽:643
電影著名女主角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