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5部點燃男性荷爾蒙的片,不輸《速度與激情8》
影單貓判斷男神的標准,
是一定要有身材,有血性
所以你可能想不到,我偶爾也會看一些戰爭片
不僅能讓男生們看了腎上腺素激增
還有足夠多的高顏值硬漢
給我舔屏啊
1| 《狂怒》 2014年
導演: 大衛·阿耶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希亞·拉博夫 / 羅根·勒曼 / 邁克爾·佩納
豆瓣評分:7.8
這絕對是近年來最熱血刺激的「坦克大戰」片。
雖然演員表上群星雲集,
但片中的第一主角是坦克,第二也是坦克,第三可能才到布拉德·皮特。
故事發生在二戰中至關重要的諾曼底大反攻。
同盟國軍隊的幾名坦克手要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其中幾場空前絕後的「坦克」VS「坦克」大戰。
據影單貓的軍事迷同事說,他們分別是美軍的謝爾曼坦克部隊與德國的虎式坦克。
大坦克打小坦克,小坦克帶小兵,都是貨真價實地干架。
光是這幾場戲,就值得你看一遍又一遍。
2| 《血戰鋼鋸嶺》 2016年
導演: 梅爾·吉布森
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 / 薩姆·沃辛頓 / 文斯·沃恩 / 雨果·維文
豆瓣評分:8.7
梅爾·吉布森曾執導《勇敢的心》《啟示》等片,他最擅長讓男人腎上腺素爆炸的場面。
這部《血戰》是他時隔十年後重回好萊塢的作品。
影片發生在了二戰太平洋戰爭中最慘重的戰役——沖繩島戰役。
在這連天的炮火中,有一個不願意拿槍上戰場的醫療兵。
他堅守信仰敬畏生命,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
最後,赤手空拳地營救出了75 個在戰場上奄奄一息的戰友。
你可能覺得這事兒點扯,但它都!是!真!的!
為了再現當時那種慘絕人寰、屍橫遍野的場面,
劇組沒有用特效,而是斥巨資炸農場,放大火,各種子彈、炮彈、手雷連番上陣,
呈現出異常慘烈血腥的場面,讓人身臨其境。
3| 《拯救大兵瑞恩》 1998年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 湯姆·漢克斯 / 湯姆·塞茲摩爾 / 愛德華·伯恩斯
豆瓣評分:8.8
這部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
它被稱為一部真正「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戰爭片。
普通士兵瑞恩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
如果他也遇難,家中的老母親將無依無靠。
美國當局派了八人營救小隊深入到戰場前線去尋找他回來。
大道理影單貓都懂。
只是,這種八個人去換回一個人的性命,這八個人生命的意義又何在?
電影藉由這個故事,完成了對戰爭自身的深省。
此外,它還重現了長達二十多分鍾的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每一幀都真實到殘酷。
再說一遍,它是真正「有血有肉有靈魂」。
4| 《黑鷹墜落》 2001年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 喬什·哈奈特 / 伊萬·麥克格雷格 / 湯姆·塞茲摩爾
豆瓣評分:8.5
《黑鷹墜落》是美國戰爭片史上濃厚的一筆。
到現在,也沒有哪部片的戰爭場面有這般氣勢恢宏,酣暢淋漓。
影片以殘酷的方式還原了1993年索馬里戰爭。
當時,美國陸軍與索馬里武裝民兵進行了長達15小時的巷戰。
到處是烏壓壓一片,彈殼如雨點般飛落,轟鳴聲一直盤旋。
片中出現的所有「黑鷹」和「小鳥」直升機均屬於美軍特種行動飛行團,
很多臨時演員都是真正的突擊隊員。
表演出來更專業,也更有沖擊力。
5| 《賽德克·巴萊》 2011年
導演: 魏德聖
主演: 林慶台 / 馬志翔 / 安藤政信 / 河原薩布
豆瓣評分:8.7
《賽德克·巴萊》是台灣一部抗日史詩電影,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
它根據台灣霧社事件改編。
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族被迫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信仰。
男人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幫佣不能編織綵衣。
因為一場意外,受到壓迫的德克族開始為抵制日本殖民統治斗爭!
電影以拳頭、刀劍和火炮為武器,幾乎從頭打到尾。
畫面中的鮮血,激烈畫面,都伴隨綠水青山,造成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更難得的是,它沒有刻意渲染的國仇家恨,只有兩個民族為了信仰而拚死搏鬥。
這樣的片,影單貓反正是服的。
2. 蝙蝠俠的電影共有幾部分別是什麼
截止到2019年1月11日,蝙蝠俠系列的電影一共有八部。分別是1966《蝙蝠俠》、1989《蝙蝠俠》、1992《蝙蝠俠歸來》、1995《永遠的蝙蝠俠》、1997《蝙蝠俠與羅賓》、2005《蝙蝠俠:開戰時刻》、2008《蝙蝠俠:暗夜騎士》、2012《蝙蝠俠:暗夜騎士崛起》。
除此之外,蝙蝠俠還有一部在電影院發行的動畫電影,叫《蝙蝠俠大戰幻影人》。於1993年聖誕節上映,是唯一一部在電影院發行的蝙蝠俠主題動畫電影,不過商業上不大理想,600萬的預算只換來561萬7391美元票房,之後靠家用媒體發行才賺回投資。
但是,除《蝙蝠俠大戰幻影人》之外,其它的蝙蝠俠動畫影片都是通過錄像帶發行的,如1998年的《蝙蝠俠大戰急凍人》,2000年的《未來蝙蝠俠:小丑歸來》,2003年的《蝙蝠俠:神秘的女蝙蝠俠》,2005年的《蝙蝠俠大戰德古拉》,2008年的《正義聯盟:新的邊際》和《蝙蝠俠:哥譚騎士》。
2009年的《超人與蝙蝠俠:公眾之敵》,2010年的《正義聯盟:兩個地球的危機》、《蝙蝠俠:紅影迷蹤》、《超人與蝙蝠俠:啟示錄》、2011年的《蝙蝠俠:元年》,2012年的《正義聯盟:毀滅》,2012至2013年分別發行第一和第二部分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2)2016啟示電影擴展閱讀:
蝙蝠俠誕生於1939年5月出版的《偵探漫畫》第27期上。一經推出就極受歡迎,次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同名漫畫系列。隨著這個領銜人物的出現,《偵探漫畫》也成為DC持續歷史最長的漫畫系列。
在誕生之初,蝙蝠俠除了身穿蝙蝠衣以外,本質上同當時偵破題材的通俗小說相差並不大。與其說他是一名英雄,不如說是一個偵探。
他的來歷也沒有什麼科幻色彩:二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高譚市首富托馬斯·韋恩和太太瑪莎、兒子布魯斯看完電影回家,途經一條小巷時,黑洞洞的槍口對准了他們……那個夜晚從此改變了布魯斯·韋恩的一生。
倖存下來的布魯斯雖然是擁有大筆財產的富家公子,可是他無法淡忘父母被害的噩夢。他開始鑽研犯罪學,遠涉歐洲、東洋進行武術、刑偵等各種訓練,為他那一個人的戰爭做准備。
終於,在他展開獨自行動的夜晚,一隻蝙蝠飛來給了他靈感:身為凡人的他,需要威懾敵人的東西。就在那個時候,蝙蝠俠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