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7華語電影十佳,你認同影片的排名嗎
有媒體12日公布由網友、影評人及媒體共同票選的2017年大陸華語院線電影10大佳片及爛片。像《芳華》這樣的好電影名列前茅,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樣的爛片被評為十大爛片。我覺得這個排名是合理的。
總結:許多排在前面的好片子無一例外都是良心之作,帶給我們的自然也是震撼心靈的故事和情感,而爛片呢,製作粗糙。所以這個排名我還是認同的。
㈡ 在影視劇中出現微信、蘋果手機之類的畫面,需要付給微信蘋果版權費嗎
不需要給版權費。因為在電視劇中出現也算是對蘋果手機很好地宣傳了。
另外,版權惡性競爭是目前電影版權中最大的問題。
據媒體報道,2017年中國主板上市影視公司正陷入新一輪困境。上半年,愛奇藝燒掉了57億,阿里影業虧損了5億,近四成影視公司凈利潤下滑,多家公司營收嚴重依賴少數作品,5部作品最高占據整體營收80%以上,未來岌岌可危。
視頻平台的強內容屬性,使其極度依賴內容版權,合理的版權價格秩序變得尤為關鍵。熱門電視劇集動輒百萬千萬,破壞了價格平衡,也導致行業競爭失序。另外,視頻網站本身商業模式單一,實現盈利、回收成本的主流方式僅流量廣告以及付費會員兩種,這令高額版權費變得更加難以承受。2016年6月,愛奇藝的VIP會員數量突破了2000萬,但也僅占日活用戶總量的10%。相對於為維持上億用戶觀看所付出的成本,會員收費難以支撐網站生存。
㈢ 中國電影票房榜排名前十
中國最高票房的電影十大排名有:
1、《戰狼2》
這部電影2017年上映後創下了中國電影的高票房紀錄,突破50億大關,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很好,在2017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也排在第6位。
2、《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中體現了中國親情觀念、英迅念雄情懷、奉獻精神、故土情結和國際合作理念。故事設定恢弘,並且巧妙的融合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值得一看。
3、《紅海行動》
2018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這部影片將中國軍事題材的電影又推向了以新的高度,將鏡頭的焦點對准了集體的力量。這部電影也是高成本的大作,其中的場面效果可以說是非常震撼磨昌激了。
4、《唐人街探案2》
賀歲喜劇片的票房普遍不低,外加上唐人街探案1的好評如潮,天時地利,高票房自然不奇怪,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驚喜。
5、《美人魚》
周星馳導演的作品,集無厘頭的喜劇和愛情童話於一身,2016年上映後,票房直追捉妖記,最終將其超越,穩居當年票房第一。
6、《我不是葯神》
這是不現實題材的電影,我們誰都感同其他人的身受,尤其病人。那些身患絕症的患者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壓力是最致命的,我們能為他們瞎襪做的真的太少了。
7、《西虹市首富》
沈騰的作品近年來還是很有號召力的,這種喜劇電影不用燒腦,哈哈大笑一場就很過癮,片中有許多隱藏的笑點需要你細心的發掘。
8、《捉妖記》
一想到胡巴全程姨母笑,可萌可凶。這部電影的技術製作簡直沒的說,雖然胡巴的形象有爭議,但是它的可愛是大家一致同意的。
9、《捉妖記2》
影片中的每一隻妖、每個場景都是精心設計、充滿巧思的,個人認為相對於第一部會有更多妖、更好笑、也更打動人。
10、《羞羞的鐵拳》
開心麻花的作品太適合充滿壓力的觀眾,總是讓人笑的肆無忌憚毫無顧忌。其實有些作品並不需要發人深思,讓人放鬆,讓人耳目一新就夠了。
㈣ 2017年你看過最爛的電影是什麼
《猛蟲過江》,猛蟲過江想講一個小人物群體折射出人性的那樣一個故事,但是不幸的是失敗了小沈陽還是不太會如何做一個導演,在觀眾的眼裡,小人物並沒有任何閃光點,而且最無語的事情,這是一部喜劇片但是看了完全不想笑,真的是一部十分爛的片子。
㈤ 為什麼感覺中國資方對電影的投資都有點奇怪
其實投資電影也是一種投資方式的一種,就例如炒股有盈利自然就會有風險,有賺也自然會有虧,就看能不能投資得准確,符合大眾口味,能不能讓影迷買單。
投資者大多也是如此,其中有些人甚至只關注唯一的要素——演員的流量。這是電影投資的誤區,這些年大量爛片能夠立項啟動但最終巨虧,就有很多是這個緣故。
電影是文化、藝術、技術等多個因素相結合的創意作品,基於這種創意作品的投資,不可控因素太多。從前期市場調研、劇本創作、主創人員表現,到後期製作、宣傳、發行等,每個環節都能直接影響最終結果。
牽涉環節多、每個環節不確定性高,造成電影投資回報分化嚴重。業內有種說法是:電影投資獲取正收益的概率僅為10%~20%,正收益的投資回報率可能超過100%,也可能不足10%。
㈥ 中國大數據影片有哪些
靜水深流,空山鳴響。2017年的農村電影放映在平穩的大背景下,整個體系在向平衡、多元、差異、活躍的方向提質增效,進入了一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的「精耕細作」時期。農村電影市場在2017年度展現出的新需求、新變化,不僅對電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探索農村電影放映新機制、提高發行方活力和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電影市場必然將像其他鄉村產業一樣,迎來一個充滿新潛力、新價值與新可能的黃金機遇期。
發行主體集中化趨緩,平衡化向前
2017年度,發行方表現出「大局穩定、整體接近、小眾崛起」的特點。
從總體格局看,無論是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影片數、被訂購總場次還是被訂購總金額方面,都處於「幾家獨大」的狀態,頭部發行方占據了八成左右的比重。
從發展趨勢看,各發行方在被訂購場次和被訂購金額上的差距又有所減小,分布更加集中,頭部在各方面所佔的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整體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對於那些發行影片、被訂購影片較少的「小發行方」來說,市場也提供了機會。不同發行方的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都表現出擴大趨勢,今年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較高的發行方大都是被訂購影片數不高的「非頭部發行方」,說明在大的「二八格局」下,其他發行方並沒有完全被馬太效應束縛,依靠優質的影片也有機會獲得較好的訂購場次和版權收益,彌補在發行影片數量上的不足。
推薦影片
2017年度,主題放映活動共推薦了225部影片,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劇情、動作、戲劇、愛情、犯罪、戰爭、古裝等類型。
主題放映活動推出了許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影片,在各類熱門影片中,被推薦影片佔2017年度訂購量TOP50影片的30%(15部),占故事片TOP200影片情況的23.5%(47部)。
推薦效果
主題活動所推薦影片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平均訂購場次、平均訂購金額遠超過所有影片的平均水平。
被推薦影片數量上僅占所有被訂購影片總數的6.04%,全年被訂購了2152228場,占訂購總場次的21.64%,總訂購金額24043949元,占總訂購金額的25.46%。
年度總結穩中有變,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農村電影放映事業在2017年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調整加快」的階段,從發行到訂購的各個層面都表現出了「穩中有變」的特點。
2017年度,農村電影訂購總場次首次突破1000萬場,增幅高達12.99%。但也要看到,若將較為特殊的公益廣告的場次不納入統計,本年度訂購總場次、訂購總金額幾乎與去年持平,分別還有0.11%、0.7%的下降,訂購情況的「穩」正反映在這里。不同以往的是,2017年版權有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和版權非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版權非補貼影片的場次佔比達到了64.99%、金額佔比達到了73.37%,達到了歷年之最,反映出了公益因素和市場因素更加深入地結合。
2017年的影片供給十分豐富,可訂購的和被訂購的影片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1.55%和6.67%,但也要看到,影片訂購率保持穩定,影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平均訂購金額與往年也基本一致。在「穩」的背後,新片、大片的表現都要優於往年,占總數10.58%的新片,貢獻了52.59%的訂購場次和48.44%的訂購金額,大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訂購金額更是所有影片平均水平的160.72%和232.41%。這一穩一變之間,反映出了農村群眾的觀影偏好進一步與城市接軌,對影片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省份、院線、放映隊等放映終端的數量、分布等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省份之間的差異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顯。各省份的訂購場次差距減小的情況下,訂購金額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訂片均價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故事片平均訂價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5倍,反映出了各省份在訂購影片的種類、價 格上存在偏好甚至態度的不同。而放映隊平均活躍度的差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省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落實情況、固定化程度等。
對於發行方來說,2017年度的格局仍維持著「幾家獨大」。在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場次、被訂購金額和版權收益等方面,前五名的發行方基本占據了80%左右的份額,「二八效應」明顯。但從趨勢上說,眾多非頭部發行方的份額加速提升,發行方之間訂購情況的差距有所減小,而發行方單片平均收益的差距卻大幅提高,2017年度出現的《戰狼2》《勇士》等優秀影片,讓發行影片數較少的「小發行方」也能獲得較高版權收益,顯示出農村電影市場里「大魚不通吃」的機遇和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平穩鞏固,還是調整變化,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仍然保證了將社會效益和文化惠民放在首位。2017年發行的4部公益廣告總訂購量達1304781場,占年度總場次的11.60%,在廣大農民群眾中有效宣傳了新時代、新思想、新政策。民族語譯制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新發行的32部譯制影片100%被訂購,充分體現了「為映而譯」。作為引導、調控農村電影放映的有效手段,主題放映活動同樣效果顯著,200多部積極向上、質量精良的影片在平台的推薦下,獲得了占總數21.64%的訂購場次和25.46%的訂購金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升農村電影放映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