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雨後》想表現的是什麼
是陳敬容的那首詩嗎?
雨後的黃昏的天空,
靜穆如祈禱女肩上的披巾;
樹葉的碧意是一個流動的海,
煩熱的軀體在那兒沐浴。
我們避雨到槐樹底下,
坐著看雨後的雲霞,
看黃昏退落,看黑夜行進,
看林梢閃出第一顆星星。
有什麼在時間里沉睡,
帶著假想的悲哀?
從歲月里常常有什麼飛去,
又有什麼悄悄地飛來?
我們手握著手、心靠著心,
溪水默默地向我們傾聽;
當一隻青蛙在草叢間跳躍,
我彷彿看見大地在
詩的第一句就為我們掀開了一個詩意世界的帷幕。「雨後的黃昏的天空,/靜穆如祈禱女肩上的披巾」,這一句對於我們對整首詩的把握十分重要。「雨後」、「黃昏」、「天空」,這些詞語之間雖然有著修飾的關系,實際上卻又是可並列的和意象性的。「靜穆」、「祈禱女」和「披巾」也同樣如此,雖然它們各自承擔著形容、限定或者比喻的身份,但同時,所有這些詞又都是可以獨立表徵一種情緒或者情境的,並且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它們還共同構成了本詩清凈、肅穆、溫婉和虔敬的基調,營造出一種人世之外,靈魂輕歌曼舞、生命清俊而敞亮的清澈氛圍。於是,以下的觀察、感悟與思考,就都在這樣的一個總體基調中流轉和蔓延,就如我們已經端起一杯甘而微苦的茶,初嘗了其中的一口一樣。
所以接下來的品讀,只要順勢而下就行了。我們會發現,一旦把准了詩歌情緒意境的總脈,整個的鑒賞就會相當的通暢和美妙。我們能很容易地理解到,樹葉的流動,是對凡身的一種超度。中間兩個詩節更是一個因為領會而能夠坦然順應自然的過程,日月晨昏的流轉不過是生命必經的風景。那些曾經有過的「假想的悲哀」和疑問,雖然也許會一度成為人們的迷茫和惆悵,引起某些質疑乃至感傷,但是最終它們其實又都是可以被理解和寬容的。詩人彷彿是與生命達成了豁達的契約,從此可以歷艱難而無怨。因此才有最後一節里生命境界的豁然開朗:自然間的一切都達成了和諧與默契,它們互相攜手交心,彼此依靠。詩的最後一句可以說是現代新詩中的經典名句,它以一個動態的生命姿勢,既應和了世界的和諧,又彰顯了自身的意志。
總的來說,該詩想表達的就是一種對生命的豁達態度,生命中的那些疑惑,困難、失意終會過去,人生本來就應該是一種明凈、安詳的姿態。
另外,陳敬容作為一個女性詩人的敏感、細膩以及作為「九葉」詩人中出色的一員所具有的善思的特點,在這首詩里也表現得十分突出。《雨後》因而給我們一種非常干凈、清新、溫婉又不失深邃的味道。
B. 《雨後》這首詩的主題(表達的主要思想或感情)是什麼
席慕蓉《雨後》
主旨:這首詩從我的角度看是尋夢者的歷程.被繁華催醒過,在夢想中期待過,逾越或沒有追上夢的腳步,拉長的等待中的時光,最後風化的枯竭的內心,未完的齎志像濃雲閉塞已久嘩然沖脫的箭頭,直指走過的路,所有的夢一時錚錚不息.
賞析:《雨後》節奏—凌厲激烈卻止境無聲的節奏感(個人理解).在暴雨戛然,夢終於沉寂的時候,闃然的一切卻突然如洗禮後的清新,彷彿如人間最干凈整潔的一首詩,在心靈中一馬平川,川上一汪大河,讓深刻的更為深刻,讓等待的、尋找的都順流而下,人生驟然灑脫.這首詩使生命中的各種影像如一個個轉捩點,劃過你人生的蒼穹,讀它,是在和諧的地平線的一種純粹的仰望
冰心《雨後》
嫩綠的樹梢閃著金光,
廣場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裡一群赤腳的孩子,
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
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
把水花兒濺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說著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
嘴裡說:「糟糕——糟糕!」
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
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
小妹妹撅著兩條短粗的小辮,
緊緊地跟在這泥褲子後面,
她咬著唇兒,
提著裙兒,
輕輕地小心地跑,
心裡卻希望自己
也摔這么痛快的一跤!
1959年6月23日
這首詩一共四小節,中心是描寫一對小兄妹在雨後踩水嬉戲的情狀和心理.文筆明快,語言幽默,洋溢著動人的童真與童趣.自然,如再細細咀嚼,品味,就會感到其中更深邃豐富的內涵.在這首詩中,冰心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的歡樂圖;她寓情於景,寓理於境,通過幾個小小的畫面,創造出一個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生動歡快氛圍中的藝術境界.
第一節四句,把這首詩的時間、地點、人物、場景,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嫩綠的樹梢閃著金光」,點出了春末夏初這一季節;「廣場上成了一片海洋」,可見這廣場之闊大,使人自然聯想到天安門廣場.詩人對天安門廣場是有著特殊的感情的,在這里爆發的「五四」運動,曾把她這個有文學才華的少女卷進文學的浪潮.在《歸來以後》一文里,她曾感慨地寫道:「尤其是『五四』紀念地的天安門,那黯舊的門樓,荒涼的廣場,曾是萬千天真純潔的愛國青年,橫遭反動統治階級血腥迫害的處所,如今是金碧交輝,明光四射,成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團結一致爭取和平的象徵,成了春秋節日,偉大的人民領袖檢閱壯大的人民隊伍的地方了.」這樣,我們就不難理會,詩人正是以「一群赤腳的孩子」雨後在這里淌水嬉戲,「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的圖景,去傳遞她對於翻天覆地後的新中國,猶如雨過天晴所感到的歡愉,對億萬兒童能幸福地生活、成長所感受到的喜悅.
詩的第二、三、四節,具體地描繪了眾多孩子們中的一對小兄妹踩水嬉戲的動人情景.他們之所以能這樣無憂無慮地玩耍,不僅在於童稚的天性,也是由於社會大環境給予了他們生活的保障.試看冰心寫於二三十年代的詩歌、散文和小說,何曾出現過如此安定、歡快的圖景?那時,她雖然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不滿,卻未看到新興力量的成長和祖國的光明前景,因而不時從母愛、童真和自然美中去尋找精神危機中的避風棚.她向母親傾訴:「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如今,她看到新中國的兒童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和愛護下,茁壯成長,「一陣陣清朗活潑的笑聲,叫出了新中國的希望.」她還憑借詩的語言抒發了心中的愉悅和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
郭沫若 《雨後》
雨後的宇宙,
好象淚洗過的良心,
寂然幽靜.
海上泛著銀波,
天空還暈著煙雲,
松原的青森!
平平的岸上,
漁舟一列地駢陳,
無人蹤印.
有兩三燈火,在遠遠的島上閃明--
初出的明星?
郭沫若的《雨後》,是一首以描寫海濱雨後黃昏自然景物為主的「物境」詩,形成了清爽幽靜而又淡遠朦朧的境界.與郭沫若「放號」、「天狗」式的雄渾狂放不同,此詩屬於清新沖淡一類.郭沫若曾說:「我自己本來是喜歡沖淡的人,譬如陶詩頗合我的口味,而在唐詩中喜歡王維的絕句,這些都應該是屬於沖淡的一類」.
C. 有一個電影里天上下起了黑色的雨後來人類被雨滴到後變成了喪屍
《獵殺活死人》
偏遠的巴克萊小鎮是一個寧靜祥和的所在,當地居民友愛和善,四處洋溢著幸福和快樂。蕾妮·卓別林(Felicity Mason 飾)是鎮上一個美麗的女孩,不久前她剛剛繼承長輩的遺產和農場,然而福禍雙至,由於家族遺留的債務問題,剛剛到手的財產以及自幼生長的農場全被銀行奪去。傷心的蕾妮決定和男友遠離家鄉,去到另一個城市生活。 就在他們離開之際,天空突然墜下無數劇烈燃燒的隕石。不斷有人被隕石擊中,但隨後他們便從地上爬起,變成了殘暴無情、嗜血如命的活死人。蕾妮的男友也不例外,眼看要被男友殺死的蕾妮,關鍵時刻得到農夫馬瑞恩(Mungo McKay 飾)的救助。她和其他幾位倖存者必須想盡辦法,逃出這個已被感染的死亡小鎮……
D. 高分求兩部電影(電視)!~~~~
還沒有人知道第二部?
第二部是根據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改編的電影《請將我遺忘》。
真的要把一半的懸賞分數給我哦,嘿嘿!
這個是迅雷看看的鏈接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38/38832.shtml
導演: 謝鳴曉
主演: 劉牧 國歌 張子晨 劉姝含 李東昌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內地
類型: 劇情愛情
片長: 88分鍾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7
所有的青春散場在即,愛恨絞纏;所有的恩怨相抵不過,旦夕交鋒。
夫妻之情,弟兄之義,統統丟進熱辣葷腥的紅塵中煎熬成愁。一個謊言引出連串反目,真相只是揭開一個又一個傷筋動骨的裂痕。外遇對象是兄弟的未婚妻,偷腥之後的男人,永墮負罪之海,連悔恨都變得可憐可笑。然而外遇之後還是外遇,外遇成為一個慣性,男人依賴它,飲鴆止渴。妻子離去,職場爭斗又機關算盡,四下沖撞不得出路,臭惡成一灘爛泥的沮喪反倒滋生出蓬勃的禍端。掙扎與挽留,在懷疑的陰霾中演變成報復,明知無益卻欲罷不能。兄弟踏上歧路,而還給兄弟的,只能是令自己踏上更深的歧路。愛人害怕背叛,而交到愛人手中的,不是忠誠卻是一把抓狂的妒火,當愛比死更冷,所有真切、悔意、愛戀,統統不是對手。年少時豪情成詩,如今動一動感情都已是擔待不起的奢侈。最後一刻,哪怕浪子回頭,也回頭路斷。
終年不夜的成都,從未散場過的過往。請在今晚,將那段錦綉般繁復華美卻輕薄易碎的歲月,遺忘。
挺不錯的,演的好,有一些經典的台詞,比如---血性敵不過血腥,我選擇娛樂。
《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的經典語錄
1.當男人遭遇慾望的急流時,還懂得選擇遵守誓言的貞潔嗎?女人被孤獨圍困時,偏離方向是不是命運必然的安排?
流一滴淚吧!
流一滴淚吧!親愛的!
只要一滴,一滴就行。
就可以救出
在地獄里受苦受難
痛不欲生的我!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2.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時間越長,沖突越淡,彷彿不斷稀釋的茶。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
4.智慧的代價是矛盾。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5.世上的姑娘總以為自己是驕傲的公主(除了少數極丑和少數極聰明的姑娘例外)。
6.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
7.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8.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9.我不知道我現在做的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而當我終於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後等待著老死。
10.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而當我設身為他想像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
11.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裡。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裡。
12.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後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13.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後公布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14.你出生的時候,你哭著,周圍的人笑著;你逝去的時候,你笑著,而周圍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輪回!
15.男人在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結婚後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16.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17.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18.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19.《和平年代》里的話:當幻想和現實面對時,總是很痛苦的。要麼你被痛苦擊倒,要麼你把痛苦踩在腳下。
20.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嚎頭的。
21.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於是,看見的,看不見的;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
22.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
23.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24.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
25.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E. 大家來幫忙找一部電影的片名!
《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
殘雪創造的某種無意識「從上個星期四以來,就一直落大雨。到今天早上,忽然雨停了」小說是這樣開始的。今天是星期幾呢?沒有寫,那麼,到底下了幾天的雨?也沒法知道。只設定了一個特定的時點,卻沒有設定和它相對應的時點,殘雪對故事鋪墊的這種滿不在乎,將讀者從事物相對關系的世界一下子帶進事物本身的世界裡。看了幾行,我們就能知道:這里的講述人不是那種常有的、令人放心的、無微不至的解說員。殘雪的講述人是不會解說事物的關系的。她只是展示事物本身,像一個夢。在這夢一般的事物本身的世界裡,可以被發現的,只有靠自己去找。你用心聽也許就能聽得見,你用心看也許就能看得見,那麼,你就會明白一些事物本身的意味了。因為殘雪創造世界裡的一切事物都有它本身的意味。
太陽一曬起來,就將雨後的滿院子的泥漿曬得臭熏熏的。講述人阿梅是在那院子里「整整一個上午」鏟除蚯蚓。這是怎麼回事?整整一個上午鏟來鏟去鏟不完,「又肥又長、粉紅粉紅」,動不動還要爬進房子里來的蚯蚓是否象徵著什麼?還有不知厭倦地每天在院子高牆那邊搗大洞的那個鄰居、「著了魔似的老點鞭炮」的孩子、大狗……它們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如果你站在阿梅的地點好好看,好好聽,就能知道它們對阿梅而言意味著什麼。
又肥又長的蚯蚓,從搗大了的洞刮進來的風,鞭炮的響聲、院子里的熱氣和臭氣,一個個都很清楚地做著一件事:進攻阿梅,都在從外面向裡面進來呢。阿梅「整整一個上午」鏟來鏟去地鏟那數不清的蚯蚓,是對抗要進來的一切事物,保衛自己的象徵性的動作。她是怕這些事物進來的,住在高牆圍繞的房子里的阿梅是怕外面的事物進到她和她的領域裡面的。
住在又熱又潮的像母親子宮似的住所里,拚命地把自己關起來,拒絕一切從外面進來的事物,這種人我們是並不陌生的。對,這就是我們自己。阿梅那永遠鏟來鏟去,要鏟掉外面的活生生的事物的動作,不就是我們在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裡天天反復的動作嗎?我們難道不是最喜歡高牆圍繞的家嗎?哪怕多麼悶熱,多麼臭,我們也和阿梅一樣,想拚命保衛自己住慣了的小小世界。
阿梅的孤獨
第二段寫的是阿梅在院子里回想的事情,那是八年以前的事。只有母親和一個女兒住在一起的家裡,來了一個男人。這對女兒來說,是一件大事。阿梅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母親會愛上自己以外的別人。「老李」這個客套的稱呼就表示阿梅對他的隔膜和距離。
阿梅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母親,她注意到男人鑽進廚房。廚房象徵母親,象徵我們最喜歡的那永遠單方向的照顧和保護、無償的母愛。阿梅發現,那應該只屬於孩子只屬於自己的地方,母親竟然讓別人進去,而且連飯都忘記做了!忘記做飯,當然是母親「玩忽職守」的重大的事件。「一年四季總系著墨黑圍裙,眼睛總是腫得像個蒜包」的母親形象,投射出阿梅的不安、憤怒、失望、嫉妒和憎恨,無比的不祥和醜陋。
有一天阿梅到廚房去拿「一樣東西」。什麼東西呢?當然是去拿母親的關心和愛,她想讓母親想起阿梅這個孩子。母親當然注意到她,而且說:「這個人從來這樣目中無人的」,這句話說得對。阿梅這個人長大了還離不開母親、一直沉溺在母女一體的封閉世界裡,對外面來的人一點興趣都沒有,連個招呼都不打。後來母親乾脆上門閂不讓阿梅進來,在裡面和老李「笑呀、講呀,鬧個昏天黑地」。顯然,母親是對阿梅炫耀著她和老李是多麼的親密。醉翁之意是什麼?母親確實在炫耀兩件事:一是她再也不想做長大了的孩子的好母親了;還有一件是,對一個長大了的人來說,和外界來的他人交流與交合是多麼的快樂!
這樣,阿梅徹底孤獨了。到了七月份,就發生一件事。我們又碰到一個沒有相對應時期的七月了,沒有比較對象的七月意味著絕對的溽熱。這是阿梅身體外面和裡面的熱、她第一次感覺到的生命本身的熱。因為這一切這么熱,阿梅就感到渴了。為了解那激烈的渴,她就到廚房去舀水。可是,這一次在廚房裡出現的不是母親,而是老李。
老李冷不防地進來,向她求婚。他那發灰的臉和抽搐的身體顯示著他的極度緊張,搖搖晃晃的凳子也是老李心情的比喻。老李求婚的理由是很奇怪的,阿梅理解的是:因為阿梅的母親有一套房子,要是和她結婚,就可以住這房子,用不著另外找房子了。
阿梅對這荒唐的求婚既不生氣也不高興,只是「噗哧」一下笑出了聲。她這種態度,不僅讓老李慍怒,而且讓讀者也慍怒。老李即使理由荒唐、受到阿梅母親唆使,但畢竟是當著阿梅的面直接表白的,可是阿梅既不同意也不拒絕,竟然說明自己笑出來的理由是:「本來打算去寫一封信,結果在這里聽你講了這么久的話」。她打算寫信,應該可以說對外面的人不是完全沒有興趣了。她開始憧憬外面的、遙遠的不存在的人了。但是,現在就在這里好好地存在的人就不行。
阿梅是我們自己的鏡像
在小說的第三段里,阿梅竟然和老李結婚了。太奇怪了!她絕對不是克服萬難、高高興興地終於和她所愛的人在一起的,但也不是哭哭啼啼、無可奈何地嫁給封建家長決定的對方那裡的。讓讀者困惑的是,阿梅的結婚不符合戀情故事的那一套,既不是自己願意的,又不是被強制的。明明知道人家是因為你母親有一棟房子才求婚,自己又對他沒有什麼感情,別人也沒逼你,那麼你到底為什麼要結婚?是不是這個講述人故意把故事給省略了一部分?
想來想去,我們最後只好得出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荒唐的結論:阿梅是沒有什麼理由就結婚的,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也許也可以這樣說,阿梅是聽其自然的,母親希望她結婚,老李也想和她結婚,所以她結婚了。這里完全缺少了阿梅自己的願望和意志。
這種結婚真的奇怪嗎?並不奇怪。非但如此,這種缺少自己意志的聽其自然才是我們最習慣的行動的方式。比如說,你為什麼要上大學?是不是因為母親說上大學好,老師說上大學好,在你周圍的和不在周圍的世人好像都說上大學好?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明確願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來活自己的人生是多麼可怕,又是多麼困難!還不如繼續當母親的好孩子、當世人的奴隸,按照別人的願望,度過別人的人生,這樣子的人生多麼輕松啊,我們最怕的是完全自由。
可以這么說,殘雪的阿梅和魯迅的阿Q一樣,是我們自己的鏡像。對,阿梅的結婚確實並不奇怪,也並不是殘雪故意編造出來的玄妙的謎。如果有謎的話,我們自己才是真正的謎。因為我們永遠看不清、聽不見、也不明白自己是什麼。
阿梅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第四段,婚後第二天,老李就在屋角搭一個閣樓,掛床帳子。閣樓表示老李在家裡不三不四的懸空的位置,臟兮兮的帳子表示他和阿梅之間的隔膜,還意味著他覺得性很臟,怕性、怕異性的心理。老李從這個帳子里說,跟阿梅一起睡,他「總是害怕」,問她「有什麼意見沒有」。阿梅對此只有「含含糊糊地嘀咕了兩聲,算是回答」,好像也沒有感到什麼慾望,也沒有什麼主意。老李在這兒住了三個月,就搬回自己的老家了。因為他怕阿梅,阿梅對他也沒有什麼感情,只忙著向大家都不知道的遙遠的人寫信,兩個人各自隨心所欲。母親稱他為「吃閑飯的人」「耍猴把戲的人」。這也說得對,老李違背母親的期望,沒能讓她的女兒長大成人,而且他還沒有自己的慾望,仍然是一個配合別人的意向而演戲的猴子。
相處的時間很短,可是老李和阿梅之間生了一個兒子。阿梅成母親了,老李馬上開始訪問。大概是想看兒子的同時,也想看做了母親的阿梅的樣子吧。「老李一來就鑽進廚房」,但是在廚房裡的仍然是母親。「隔一會兒母親就慌慌張張地跑出來,從門縫里向阿梅房裡窺視」,但是阿梅好像完全沒有準備從自己的小房子里出去,反而「假裝沒看見」母親。沒辦法,母親只好親自表演給她看,應該怎麼做母親。她「抱起大狗沖進廚房去」,每次「弄幾樣好菜」給他吃,很有耐心地養育大狗。可是阿梅還是沒有被喚醒,沒有學著母親的樣子,反而「對他們故作神秘的態度感到好笑」。母親和老李、大狗持續表演五年後終於死心了,老李再也不來了。母親也走出廚房,搬到靠近廚房的一間堆房裡去,堆房是收進不用的東西的地方。母親是這樣宣言的:她再也不要照顧阿梅。對阿梅而言,母親已經像是不要了的東西,可以收進堆房裡的。還有一個大蒜的問題,這篇小說充滿大蒜的味道。母親本來很喜歡吃大蒜,口裡總是噴出濃烈的大蒜味兒,後來在廚房裡,和老李、大狗一起吃,誇贊大狗能吃。只有阿梅認為吃大蒜是一種「壞習慣」。其實大蒜是很補的,吃了能有慾望,能有生命力。那麼阿梅怕吃大蒜,是不是說明她怕有了慾望呢?兒子大狗能吃大蒜,天不怕地不怕地活自己的人生,「將來說不定能當將軍」。反過來,怕吃大蒜的阿梅是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行屍走肉?大狗也學著父親看不起她,總叫她「喂」,從不叫她「媽媽」。
小說的主人公叫「阿梅」,可是除了標題以外,這個名字整篇里一次都沒有出來,誰也不叫她阿梅。她好像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一樣。對,既沒有自己的慾望、意志、計劃,也沒有自己的人生的這種「我」,還需要什麼名字?她只是在她那小院子里像個影子似的,無目的地走來走去而已。老李不來了,這兩三年間,阿梅對外面世界的嚮往越來越強烈了。以前可憐巴巴的老李的形象,現在在阿梅的想像中,已經變成一個「精乾的,漂亮的小個子男子漢」了。最有意思的是連阿梅自己都贊揚老李的出走,她說「他離開我們這一招真是做得聰明!」這是阿梅的一個新變化。
阿梅的「愁思」
到最後一段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小說開頭,阿梅是在一個太陽天里,在一個又熱又悶的院子里,一面鏟著要進房子的蚯蚓,一面回想過去八年發生的種種事情。她正午的時候開始回想,現在已經是傍晚了,「太陽就要落到堆房後面去了,母親又在堆房裡咳起來」。阿梅繼續說:「她這么咳已有兩個多月,大概她自己也感到不會久於人世了,所以她把門緊緊地閂上,為的是不讓我去打擾她。」第一次看這一段的時候,不知道讀者是否想過,母親快要死去,為什麼要「所以」把門緊緊地閂上,不讓女兒進來呢?母親是因為快要死才不讓孩子接近的,一個母親的最後任務不是哭哭啼啼地抱緊孩子,和孩子一起沉浸於綿綿的骨肉之情,而是跟永遠想依靠自己的孩子,勇敢地一刀兩斷,讓她一個人向外界走出去。為了讓孩子真正地活,母親必然是要離開人世間的。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這篇小說引起讀者思考的一些問題了。《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里,阿梅的「愁思」到底是什麼?答案都寫在最後兩行,她的愁思是:「今晚要是颳起風來,那圍牆會倒下來,把我們的房子砸碎」。房子砸碎了,母親會死,母親死了,孩子也要死掉。失去了依靠、失去了保護,你只好面對這個世界,一個人站起來的,阿梅的愁思就是這個。喪失了孩子的身份,奴隸的身份,面對這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一個人站起來是多麼可怕的事!真正地活自己想要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可是,你看,時候快到了。太陽曬得那麼厲害,滿院子熱氣騰騰,又肥又長,粉紅粉紅的蚯蚓,也就是象徵生殖器、象徵生命的蚯蚓,源源不斷地鑽進阿梅內部。她的內部已經充滿生命、充滿向外界的憧憬,充滿開始自己新人生的願望。對,阿梅真想獨立了。就是因為她想獨立的願望是真實的,她還在猶豫。因為你一旦獨立,一開始追求真正的自由,那麼你永遠回不到又暖又潮的母親體內了。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活,你就先要死一次.
找了很多網站沒能找到原文.但在新浪讀書頻道有殘雪小說自選集在線看.
下午我去圖書館幫你把書借出來,晚上在打上來.
F. 《雨後》本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詩歌:雨後
席慕容
生命 其實也可以是一首詩
如果你能讓我慢慢前行
靜靜盼望 搜尋
懷帶著逐漸加深的暮色
經過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雲層里
終於流下了淚 為所有
錯過或者並沒有錯過的相遇
生命 其實到最後總能成詩
在滂沱的雨後
我的心靈將更加潔凈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漂浮不定的雲彩
到了最後 終於都會匯成河流
(6)2016電影雨後人生擴展閱讀:
《雨後》是席慕蓉所寫的一首朦朧詩,明為寫自然界中的「雨後」,實際上是寫人的心靈經受生活洗禮,更加潔凈。人生無坦途,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在生命探尋的旅程中,我們難免經歷坎坷、挫折和悲酸,但我們要敢於迎接暴風雨的洗禮,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氣,只有這樣,「心靈」才會更為「潔凈」!
詩中"前行""盼望""搜尋"等動作行為應該是"生命,其實也可以是一首詩"的前提,如果能夠在希望中探尋,那麽不管是淚是笑是悲是喜,都有是可欣慰的。"逐漸加深的暮色""不可知的泥淖""暗黑"的雲層"等一組句子寫了"我"在生命探尋的旅程中所經歷的坎坷、挫折和悲酸。"如果你肯等待所有飄浮不定的雲彩"兩句詩中,詩人呼籲人們要敢於迎接暴風雨的洗禮,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更為潔凈"。
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包含感情,詩中溝通情和景的句子是「雨後的宇宙,好象淚洗過的良心, 寂然幽靜。雨後的寂靜讓人心靈為之一振,如同是洗滌污垢一般讓之神清氣爽,彷彿人也變得格外空靈。
G. 秋之回憶-雨後全結局詳解誰說一下
LZ 說的是最後沒有翻譯的那一點吧? (唯笑及智也)
唯笑在護士學校畢業後,終於達成心願當上護士。雖然還未經世故,但一手拿著溫度計,一面開朗地替病人量體溫,卻可給人一種世上少有的安心感覺。另一方面,智也經過一年的自修學習生涯,終於在大學入學試中合格。可是始終想不通自己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兩人雖然過著非常忙碌的日子,也在有限的時間上設法安排。看來和往常一樣恩愛。
(靜流、詩音和小夜美)
料理本事得到肯定,靜流被提拔為咖啡館代理店長。以她良好待人接物態度,咖啡館生意也很不錯。在東京的大學專攻文學的詩音,也是靜流店內常客。最近她不單只是閱讀,還好像已經寫完好幾本小說。小夜美大學畢業後成為OL (Office Lady——上班一族)。由於不擅於計算工作,好像常常被上司責罵。靜流的店說不定是減壓的好去處。
(みなも、希和望)
高中畢業後,みなも借用希和望的小畫室,與她們在一起繼續繪畫。發揮所長而且能有所成,不久將會開個人畫展。希和望最近也有幫雜志畫插圖。彼此之間可謂良性競爭,各展所長吧。三人也有顯著的進步。在各自的領域上繼續追尋自己的目標。她們可能很快就會意想不到地在繪畫界中引發出新的浪潮。
(かおる和巴)
一手拿著擴音喇叭筒,一面在現場大聲叫喊的かおる。這次作品中成為首席副導演,非常緊急代替急倒的導演,擔當著現場總指揮的重任。在かおる「處女作」中擔任主角的竟然就是巴。盡管是一套喜劇,也是滿腔熱誠的演技。正如巴所說:認真的演技正是她自己的所長……很快,她們所隱藏的才華就會開花結果。
(鷹乃及香菜)
畢業後也專心游泳的鷹乃,繼續磨練自己,竟然當上奧林匹克代表選手。得到世界頂尖佳績。取得金牌後著手培育後輩。特別對第一大弟子香菜相當盡心盡力。對自己尊敬的鷹乃期望盡力回應,香菜一直也穩步創新佳績。她的實力已經差不多說得上與鷹乃不相伯仲。但到緊急關頭還好像差一步,只差鷹乃一點點吧。
(信)
如往常一樣,還是去做那些奇奇怪怪的事。這次一身探險家的衣著,到世界的各處古怪地方尋找「UMA」(注1)。好像去尋找叫「モケーレ�9�9ムベンベ(尼斯湖水怪)」(注2)的生物……無盡的好奇心,無與倫比的行動力,現在他好像尚在人間。此刻也一定一如往昔,一直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吧。天生反覆無常,不知何時何日要追求什麼……然後,不知到那一天會有驚世的大發現亦未可知?
(つばめ和翔太)
經過數年後,在登波離橋上再見面的つばめ和翔太。看著成熟一點的翔太,つばめ露出好像一位守護兒子成長的母親的笑容。流傳著「在這橋上告白的情侶會分手」不吉利傳聞的橋上。兩人在橋上說什麼呢?結果會變成怎樣呢?除了他們本人外,其他人也不會知道。她們兩人以後的關系有何進展,就要看翔太的努力。但願好像「某對情侶」一樣把傳聞改變,這一對也能發出愛情耀眼的光華……
(健和ほたる)
健輕快的盤球將對手擺脫。在觀眾席上,ほたる拿著黃色絲帶為健打氣。一直對足球充滿熱誠的健,畢業後成為職業足球員。至今還是每天追趕著足球。實力得到認同,是一位被譽為有價值的中場球員。ほたる畢業後也繼續演奏鋼琴。在某一個音樂廳(concert hall)舞台上和兒童合唱團一起演出。高中得到全日本鋼琴第一名的ほたる,好像在日本國內外都很活躍。每天也很忙碌。可是自己一個人的話,總好像心神不定……所以如果要出外工作,可以的話,健也和ほたる一起同行。一對形影不離的夫婦,一如往昔,完全沒有改變。ほたる會一直在世界各地繼續演奏鋼琴,用優美的旋律慰藉著聽眾的心靈。
(結語)
最後一頁是各人和天使般模樣的彩花CG。很溫馨的畫面,特別是唯笑及智也與健和ほたる互相依偎的模樣。文字大意是說雨停,出現七色彩虹橋。停頓的時鍾再次啟動,展開各人新的步伐。跳出友情及愛情的框架。永遠的羈絆和各種各樣永不磨滅的回憶留在心坎中……
H. 品析《陽光總在風雨後》 急需天下智士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在漫漫人生路上,難免跌倒和彷徨,但只要你勇敢面對,耐心地等待,必將穿過重重迷霧,欣賞到那燦爛的陽光。�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即使我們身處寒冷的冬天,只要堅信溫暖的春天總會到來,用耐心去融化冰雪,那麼你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人生陷於困境時,請不要怨天尤人,請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吧!只要心中有光,總會驅散天空中的烏雲,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等待,那麼我們的人生終將充滿陽光。�
懂得陽光總在風雨後是一種智慧;敢於等待燦爛的陽光是一種勇氣;勇於面對陽光前的暴風驟雨是一種堅強。�
古今中外一切偉人無一不具有超強的忍耐力,堅定的信心以及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
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引領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然而等待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空前的仇恨和孤獨。「眾人皆醉我獨醒」註定了是孤獨和痛苦的,他雖然不被世人理解,飽嘗人世的辛酸,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反而在等待陽光中更加努力,堅持自己的研究。他終於戰勝了一切困難,他的理論漸漸為人們所接受,他始終如一的信念,堅如鋼鐵的意志終於使他成為一代偉人。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確一切成大事者無一不是經過重重的考驗,才達到勝利的彼岸,所以明白陽光總在風雨後是一種智慧,懂得為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等待更是一種境界。�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三起三落的傳奇人生,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偉人驚人的忍耐以及堅定的信念。也證明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永不放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耐心地等待人生中的燦爛的陽光。�
讓我們把苦澀的眼淚留給昨天,用不屈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去贏得未來。勇敢地等待人生中的陽光,不要輕易被陽光前的狂風暴雨所擊退,而要挺起自信的胸膛,昂起自尊的頭顱,樹起不屈的腰桿,在等待中不斷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能擊敗我們的惟有自己,一旦心死了就失去勇敢等待的勇氣,失去戰勝困難的信心。請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讓我們揚起生活的風帆,在等待人生的陽光途中高歌猛進吧!只要堅持,你就會發現雨後的陽光是那麼的燦爛,雨後的人生彩虹是那麼的壯麗迷人。�
人生有高峰有低谷,如果把低谷比做風雨的話,那高峰就是風雨後的陽光。我們不難發現,風雨後的空氣總是那樣的清新,風雨後的陽光總是更明媚,因為風雨捲走了那些陰霾和塵土。
請記住成功總在困難後,陽光總在風雨後。
I. 電影雨後男女主角是誰
顧永菲,李志輿
J. 《雨後》這首詩的主題(表達的主要思想或感情)是什麼
《雨後》這首詩的主題(表達的主要思想或感情)是:
《雨後》主旨:
這首詩從我的角度看是尋夢者的歷程。被繁華催醒過,在夢想中期待過,逾越或沒有追上夢的腳步,拉長的等待中的時光,最後風化的枯竭的內心,未完的齎志像濃雲閉塞已久嘩然沖脫的箭頭,直指走過的路,所有的夢一時錚錚不息。
《雨後》的賞析:
和戴望舒的《尋夢者》相比,《雨後》相反的節奏—凌厲激烈卻止境無聲的節奏感(個人理解)。在暴雨戛然,夢終於沉寂的時候,闃然的一切卻突然如洗禮後的清新,彷彿如人間最干凈整潔的一首詩,在心靈中一馬平川,川上一汪大河,讓深刻的更為深刻,讓等待的、尋找的都順流而下,人生驟然灑脫。這首詩使生命中的各種影像如一個個轉捩點,劃過你人生的蒼穹,讀它,是在和諧的地平線的一種純粹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