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年北京大學行政管理考研真題解析參考書,復試線345分
我今年考上的,初試第五名,我感覺17年北大行管真題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對社會調查方法考察的多了,第二就是對熱點結合的考察的多了。以下是我復習的時候看過的書。專業一:《公共行政學》第三版,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第二版)》,蕭鳴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公共管理學》,李國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人才測評與選拔》,蕭鳴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袁方,北京大學出版社《張國慶公共行政學考研解析》,團結出版社,2013年版綜合二:《公共政策分析》,陳慶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行政法學》,羅豪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1-2章重點)《行政法與社會科學》,包萬超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包老師課件和題庫)《比較政治經濟學》,朱天飈,北京大學出版社;《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袁蔭裳,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❷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電影創作理論與歷史考研考哪些內容
1、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電影學專業的電影創作理論與歷史考研考: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701)藝術與電影基礎理論(學術型)
(833)電影文化與創作綜論
2、北京電影學院官網查看碩士專業目錄即可了解。
❸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研究生考題
去年北京電影學院動畫考題是
2012年北京電影學院BFA研究生考試動畫專業考研試題
專業一
《鯊魚的報恩》
一位年輕的漁夫出於好心放生了一隻鯊魚,這只鯊魚為了報恩,成天圍著漁夫轉,這很讓漁夫開心,可也讓他憂心,因為鯊魚的關系,小魚都被嚇走了,他總是捕不到魚……
要求:在三小時內,用學校發的A4紙畫分鏡,不少於15格分鏡,上色不限。將故事完整的講好,要有結局。
專業二
請將全景圖畫在圖紙的左側,文字寫在圖紙的右側。
在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答:
一、《小馬王》
要求:
1、畫一幅全景圖,展現馬和一位主要角色的動態造型,必須上色。
2、用800左右個字來分析此片的2D與3D結合的鏡頭。
二、《馴龍高手》
1畫一幅全景圖,展現龍和一位主要角色的動態造型,必須上色。
2用800左右各字來分析龍和維京人人物在設計和製作方面的難處。
三、《馬達加斯加》
1、畫一幅全景圖,展現片中兩位主要角色的動態造型,必須上色。
2、用800左右個子來分析片中CG技術三個方面的應用。
有什麼疑問可以咨詢下張默然動畫培訓中心的張老師
他會很細致的解答你的疑問的,張老師的聯系方式網上搜索一下就有
祝今年順利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加油!!
❹ 北京大學歷年歷史考研參考書籍歷年真題
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https://pan..com/s/14ylWPSQM-tRqjLKKDeHRRQ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❺ 求北京大學北大考研專業課資料清單
2023年最新考研專業課大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UttnfoJ9Aq4ICg5GM7zDQ
提取碼:1234
簡介:2023年最新考研專業課,包括理工科、藝術、體育、管理、計算機、外語、醫葯等專業,講義、視頻大合集。
❻ 我想要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文學系、廣導文常真題
v...
❼ 北京大學電影學研究生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藝術學院正在籌建之中)現設3個本科專業、3個碩士專業和1個博士專業,即影視編導本科專業,藝術學專業輔修本科,文化藝術管理專業本科;藝術學專業碩士點、電影學專業碩士點、美術學專業碩士點;藝術學專業博士點。此外,藝術學系還從1998年起,陸續開始文化藝術管理、古代藝術品鑒定、文化經紀人、媒介經營管理、美術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藝術學系將依託北京大學雄厚的人文學科優勢,力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寬口徑、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於1997年4月宣告成立,這標志著北大藝術教育和藝術學研究在北大揭開了一頁新的歷史篇章。
藝術學系設四個教研室: 藝術學教研室、美術學教研室、音樂學教研室、影視學教研室。 設有四個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所、書法研究所、京昆藝術研究所、戲劇研究所、電視研究中心等。
藝術學系還設有數字影像實驗室、蘋果電腦實驗室和圖書音像資料室。目前,藝術學系建設成一座較大規模的圖書音像資料館,國內最大的數字電影研究資料庫。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還負責管理和輔導北京大學學生藝術團的工作。北大學生藝術團包括學生合唱團、學生管弦樂團、學生舞蹈團、學生民樂團等,近年來曾多次應邀出訪美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國並在國際比賽中獲獎。藝術學習將努力把北京大學藝術團建設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大學生藝術團體,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並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和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藝術學系還先後聘請一批海內外著名的學者和藝術家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大藝術學系致力於以下互相聯系的四項目標:一, 向全體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使他們具有較豐富的藝術知識,同時具有較高的趣味、格調和鑒賞力,從而成為有相當藝術修養的人才;
二, 培養一批藝術教育、藝術評論、藝術實踐和藝術研究的專門人才(包括一批藝術研究的高級人才),這些人才應在理論基礎、專業訓練、綜合素質等三個方面都達到較高要求;
三, 積極組織基礎藝術理論、各門類藝術、比較藝術和美育等方面的學術研究,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為創建具有國際水準和中國特色的藝術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四, 通過面向社會的藝術教育、藝術評論,以及在藝術產業、藝術科技、廣告產業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社會注意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最快將於年內成立,初期計劃包括美術系、音樂系、影視藝術系、文化管理系四個系和戲劇研究所、書法藝術研究所、影視研究所等。
現有專業:本科(影視編導、藝術學、音樂學、文化藝術管理)
碩士(藝術學、電影學、美術學)
藝術碩士(MFA)
博士(藝術學)
可預計即將開設:本科(音樂表演、藝術設計)
碩士(戲劇戲曲學、設計藝術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博士(電影學、 廣播電視藝術學)
目前,藝術學院有電影學博士生導師1名:彭吉象 [教授],碩士生導師5名.影視學教研室 (主任:陳旭光 教授) 陳旭光 [教授] 俞 虹 [教授] 李道新 [副教授] 陳 宇 [副教授] 邱章紅 [講師] 陳宇[講師]
彭吉象 教授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書記 副系主任
博士研究生指導導師
學術職務: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
中國高教美育研究常務副會長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分會副會長
中國高教影視學會副會長
開設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影視鑒賞、中國藝術精神、
美學原理、影視美學
當前主要工作領域:
1. 主編"影視藝術叢書"(首批共10本),其中包括本人撰寫的《影視美學》(35萬字),以及由國內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撰寫的《影視社會學》,《影視心理學》,《影視文化學》,《影視語言學》,《影視批評學》,《影視藝術傳播學》等,此套叢書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1年末開始陸續出版.
2. 研究課題《藝術學原理》擬在本人原來主編的《中國藝術學》(80萬字)與《藝術學概論》(30萬字)的基礎上,努力用現代觀念來闡述中國藝術傳統理論,運用打通學科、打通中西、打通古今的研究方法來進行。
3. 承擔中央電視台研究課題「電視綜藝節目研究」。
4.本人目前正在同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組織一套影視藝術譯叢,其中包括本人帶領2000級影視專業研究生共同翻譯的〈Film Art >(第五版),該書是美國著名大學均採用的電影教材,而且是美國影視專業學生必修課的指定教科書。該書將於2001年12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同時發行的還將有另外兩本著作《電影文化》、《電影簡史》等。
研究課題:
1. 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藝術學》,本人為課題負責人。該項目在"八五"期間全國藝術科研10個重點項目中名列第二位,研究成果為《中國藝術學》,本人主編,5位教授共同撰寫,歷時5年完成,共80萬字。
2 .中央電視台研究課題《電視綜藝節目研究》。
主要學術獲獎情況:
1 .《中國藝術學》(本人主編,高教出版社於97年12月出版,80萬字)1998年獲"中國圖書獎";1999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全國文科最高獎,即第一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項目成果二等獎。
2 .《影視鑒賞》(本人主編,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萬字)1998年被列為國家級"九五"重點教材。1998年被教育部推薦為全國普通高校美育與藝術教育重點教材(共四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嵐清同志為這套重點教材寫序,倡導高校普及美育與藝術教育。1999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普通高校素質教育第一批重點教材(共41本)之一。2001年先後被北京市評為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以及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和《藝術學概論》(北大出版社1994年版)分別獲得北京大學第四屆與第六屆科研成果獎。
主要學術著作:
1. 《中國藝術學》,主編,高教出版社97年12月出版,80萬字。
2. 《影視鑒賞》,主編,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萬字。
3. 《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91年版,25萬字。
4. 《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35萬字。
5. 《影視美學》,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35萬字。
主要學術論文:
1. 《散文詩電影的美學特色》,載《電影藝術》,1985年第7期
2. 《驚險片段的美學追求》,載《當代電影》1988年第3期
3.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比較藝術學》,載《文藝研究》1998年第2期
4. 《中國戲曲與日本能樂美學特性比較略論》,載《文藝研究》2000年第4期
5. 《跨文化交流中的華語電影》,載《電影藝術》2000年第1期,《北京日報》2001年2月18日轉載摘要,《新華文摘》2001年第5期轉載
6.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民族影視藝術》,載《現代傳播》2001年第2期
7. 《中華民族影視藝術與WTO》,載《電影創作》2001年第3期
李道新 副教授 博士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指導導師
開設主要課程:
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
主要研究領域:
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中國電影文化、中國電影傳播
主要學術獲獎情況: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萬字)2004年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主要教學獲獎情況:
2003年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稱號。
主要學術著作(均為獨立署名):
1. 《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71萬字。
2. 《中國電影的史學建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版,27萬字。
3.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64萬字。
4. 《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4萬字。
5. 《中國電影史(1937-1945)》,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3萬字。
6. 《波德萊爾是怎樣讀書寫作的》,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34萬字。
主要學術論文(均為獨立署名):
1. 《消費邏輯的建立與賀歲電影的進路》,《文藝研究》2005年第5期。
2. 《以光影追尋光明——沈浮早期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5年第3期。
3. 《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4. 《建構中國電影文化史》《當代電影》2005年第1期。
5. 《意識形態氛圍與中國恐怖電影的不可預期》,《電影新作》2004年第5期。
6. 《電影學術:無人喝彩的尷尬與渴望超越的焦慮》,《中華讀書報》2004年8月11日。
7. 《電影啟蒙與啟蒙電影--鄭正秋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4年第2期。
8. 《作為類型的中國早期喜劇片》(上、下),《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2、3期(連載)。
9. 《新中國喜劇電影的歷史境遇及其觀念轉型》,《電影藝術》2003年第6期。
10. 《女性意識及其艱難浮現--影片<跆拳道>文化闡釋》,《當代電影》2003年第6期。
11. 《市場經濟呼喚重構中國電影類型生態》(記者專訪),《中國文化報》2003年8月26日。
12. 《從中國電影的類型傳統看當前中國電影的發展機緣》,《文藝報》2003年7月17日。
13. 《心靈探詢與價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讀解》,《當代電影》2003年第2期。
14. 《中國早期電影史:類型研究的引入與墾拓》,《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5. 《第四代導演的歷史意識及其在中國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上、下),《海南師范學院學報·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連載)。
16. 《為生而死與向死而生--對侯孝賢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種讀解》,《電影新作》2002年第6期。
17. 《中國早期電影里的父親形象及其文化含義》,《電影藝術》2002年第6期。
18. 《物戀悲劇與生存困境--影片<尋槍>的文化讀解》,《電影藝術》2002年第3期。
19. 《歷史·文化與個體·塵世--夏鋼影片<玻璃是透明的>評析》,《當代電影》2002年第1期。
20. 《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獨特處境及歷史命運》,《當代電影》2001年第6期。
21. 《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22. 《王家衛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1年第3期。
23. 《選擇與堅持:早期現實主義電影批評》,《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第1期。
24. 《作為類型的中國早期歌唱片》,《當代電影》2000年第6期。
25. 《電影理論與電影史視野里的中國電影批評》,《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26. 《中國早期電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義》,《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7. 《當代中國電影:現實主義50年》(上、下),《電影藝術》1999年第5、6期(連載)。
28. 《建構中國電影批評史》,《電影藝術》1998年第4期。
❽ 北京大學現當代文學研究生考試歷年真題
要考北大中文系的當代文學,首先當然是要弄清楚當代文學教研室都有哪些老
師嘍,尤其是哪些老師可以帶研究生,還要進一步搞清爽他們各有什麼花 綉腿或是真
槍實彈,然後選一個你比較喜歡、感覺比較對路的老師,必要的時候,不妨與他/她見上
一面,請他/她為你提些建議,或者隨便聊一聊也是蠻好的。
當然,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卻也需要你自己的一些儲備性工作,那就是真的要對學
科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與北大路子相關的——有所了解,而這些工作也不僅是為了見
龍顏一面,這本身就是除英語、政治之外的復習要求。
要考當代文學,看書上首先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肯定
是非看不可的啦,但要注意的是,要想從這本書中看到考試要填空或選擇的那些零零角角,恐怕還是不大容易的,事實上,關於那些作家作品年代主人公或是情節什麼的,大可以找來一本當代文學辭典,還是這個來的方便的多呢。而看這本《文學史》時,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它的文學史敘事理念,它的路數與復旦那本《文學史教程》有何不同,又孰優孰劣,也可以參照1999及2000年有關這兩種文學史教材的論爭文章——這個在當年的學術刊物(《文學評論》、《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等——附帶說一句,通過這些刊物了解學術動態對考研的同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上就可見到,錢理群怎麼說的,李揚是怎麼說的,曹文軒又是怎麼說的……也不妨再想一想它的路數還有何不大穩妥之處,當代文學這塊的反思往往也是以此為根基的。看專業書最重要的就是勤思考嘛。
另外,洪子誠的《當代文學概說》(廣西教育出版社)也是必讀書之一哦,尤其是洪老師那篇序,可看為他的自白篇,而另一篇真情獨白則是他的《1956:百花時代》(《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山東文藝出版社)的後記了,當然這後一本書自身也是滿重要的。除此之外,象洪老師較為早期的著作《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問題》啦,《中國當代新詩史》啦什麼的,也還是看看為好。
關於具體的文本,雖然可以藉助於辭典,但當然還是要讀原作,否則碰到問答題你的發揮從何而起呢?還有就是也可以看看華中師范大學的那套《中國當代文學》,比較詳細。或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北京大學出版社)等等。
關於歷次批判,可以看一下朱寨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這本書好就好在勾畫詳細,大批判、小批判林林總總,至於其中的觀點則比較陳舊,不過卻也可以與時下的觀點對照著來看,很多問題就在比較中出來了。
另外,北大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的其他老師的成名作或代表作或最新力作也要看看哦~~~比如「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叢書(謝冕、李揚編,時代文藝出版社)中的幾本:李揚《抗爭宿命之路》、韓毓海《鎖鏈上的花環》、張頤武《在邊緣處探索》等等。
關於關於女性文學這塊兒,可以看一下戴錦華和孟悅的《浮出歷史地表》、陳順馨的《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等等。
八、九十年代的,可以看看謝冕、張頤武的《大轉型——後新時期文化研究》和戴錦華的《隱型書寫》。
另外還有,一些當代文學領域的牛人(北大之外的「牛」、台港的「牛」或海外的「牛」)的書還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陳思和(《雞鳴風雨》,《陳思和自選集》等)、王曉明(《刺叢里的求索》等)、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沉思的老樹的精靈》等)、許子東(《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閱讀筆記》)、汪暉(《汪暉選集》,《無地彷徨》等)、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李歐梵(《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劉禾(《語際書寫》)什麼的,明白各家各派的看家路數方能百戰不殆。
而王曉明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三卷本,東方出版中心)和《批評空間的開創——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東方出版中心)等論文集編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書。
大體上也就是這些了,不過這也是一些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另外還可以通過這些書上的注釋去發現一些也是比較重要的書或觀點,想出自己的東西,答題時不要慌,在史實明晰扎實的基礎上,新新理論盡可用之,自我觀點盡可發揮之,但要注意言之有理、有據,敘述要清晰,邏輯要緊密。
❾ 2017年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真題分析
從題型上分析。專業一部分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還是以基礎知識的掌握為主,常規題型填空、判斷、選擇,涉及到現代漢語的語音部分的現代漢語的概念、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輕聲、國際音標、語音流變等;如,選擇題中的「香味兒」一詞中,「味兒」的實際發音按國際音標應該寫作什麼?在16年北大的題型中是沒有涉及到國際音標的考察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復習的時候還是要全面復習的復習,切不可完全參考去年題型抱僥幸心理去鑽空子;漢字的造字法、詞彙中的詞義、結構等;語法中涉及到的考點也很細,像詞性、重點「把」字句、復句、句法成分、語義指向等方面;如,選擇題中「她看了我一眼」中「眼」屬於什麼詞?答案為C.「量詞」在勤思的北大模擬三試卷中第26題完全押中;修辭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❿ 電影《1921》走進北大喚起青春共鳴,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據媒體報道,將於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於2021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首場發布會,電影主創團隊走進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同塑建黨初心。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正是五四運動,讓我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北京大學正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五四運動的主陣地;又有部分網民認為,北京大學素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標榜,在北京大學的身上,我們正可以看到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拼搏以及醒悟。而《1921》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什麼樣的故事呢?以下筆者來講一下。
一、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的重要時間節點上世紀20年代,其實那是一個迷茫的時期,在君主立憲道路被否定之後,中國能否走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了擺在無數人面前的一個問題,而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標志著中國從此擁有了一條新的道路,而也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逐漸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走向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