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出國留學的電影
紀錄片「留學生」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
《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新宿事件》
《暗物質》
《秋天的童話》
別了溫哥華
愛在哈佛
小留學生
⑵ 電影「彼岸」中車南扮演者的資料~~~
真不好意識。張可的詳細資料沒有找到,等找到再發給你
張可飾演的
◎片 名 彼岸
◎譯 名 The Other Shore
◎年 代 2009
◎國 家 中國/大陸
◎類 別 校園/愛情/勵志
◎語 言 普通話
◎字 幕 中文
◎文件格式 AVI
◎視頻尺寸 720 x 405
◎文件大小 1CD 850MB
◎片 長 89 Min
◎導 演 白興武
◎主 演 張 可 .... 車 南
王梓盈 .... 安雨欣
田崇晢 .... 韓 凱
張 鑫 .... 艾 米
◎聯合演出:
(按出場順序排列)
班主任——趙 麗
迎新同學——李 適 孫博文
威 哥——邵 威
貼廣告男——李 適
戲劇社社長——趙浩淇
粉衣女生——李汪瑾
戲劇社納新人員——田 文
車南父親——李貴清
陳揚——馮世博
二手市場男——蘇 東
醫生——安凱
聾啞學校老師——?
小勇——明月
⑶ 《彼岸》影評有嗎有價值才加分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得不佩服吉林大學的那些愛好藝術的同學們,雖然整部電影在一些特效上是比不上那些大導演所拍出來的場景。但是撇開電影的製作,從內容上看我是覺得很真實,挺感人的,看了很有感覺。
劇中有四個主演人物,車南,韓凱,安雨欣和艾米,可謂是俊男靚女,但是視覺上就讓人大飽眼福啊。四個人物個有其特色:車南的孝順,安雨欣的溫柔,韓凱的仗義,艾米的叛逆,其實這些各種各樣的性格我們在大學校園都可以看到。我個人是比較欣賞車南的,看完以後對他印象特別好。車南的家境不好,父親卧病在床,為此他只念了一年的高中就輟學去修車廠工作。他一個本應該可以在大學里享受美好的校園生活的人,就這樣被現實逼著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一直以來孝子都是為世人所欣賞的,看完以後我們自己也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把父母的關懷和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的。看完以後我自己對比了一下自己,我發現我自己真的很不懂事,有時候因為一件小事,我就會和父母吵架,在學校的自己是一個乖乖男,可是其實在家裡是個很叛逆的人。很多時候我自己也會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沒有文化,因為感覺他們太小心眼了,可是細想一下,自己其實真的錯了,我的父母再沒有文化,他們至少還是一如既往的培育我,讓我上了大學,還每個月寄生活費。對比下車南,自己其實挺幸福的,真的要好好學習,好好珍惜這美好的大學生活。
再說說車南和安雨欣的戀情,雖然他們實際呆一起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很美好,很令人嚮往。一次修車廠的邂逅,到由一封明信片開始的書信往來,更直到安雨欣進入了大學,車南依然默默的在喜歡著她。於是乎,車南在韓凱的「好心」幫助下以假身份混進了大學,他還成功加入了跟安雨欣同樣的戲劇社。於是乎,美好的一切也從此開始,兩人開始有了交流,兩人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劇本。然而安雨欣男朋友的出現給了車南不小的打擊,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混進大學的目的了。後來因為艾米的事情,不僅艾米對車南有了改觀,安雨欣也更加欣賞車南,並與男友分手。然而車南父親病危急需手術,車南也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而他假身份的事件也被揭穿了,安雨欣最後在車南的宿舍發現了一本記事本,上面記錄了車南邂逅安雨欣直至後面總總事件的經過,她也更加喜歡車南。然而這畢竟是兩個世界的人,兩個人的家境和社會地位等關系似乎也註定兩人的分離。這個結尾似乎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懸念。我們被吸引著去思考他們兩人最後的「彼岸」是什麼,車南最後是不是能夠邊打工邊學習最後實現他的文學夢想呢,而安雨欣最後是否一直默默喜歡車南,兩人的故事似乎沒有結束,而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⑷ 吉林大學學生拍的電影《彼岸》講訴的情節 修車男的故事 影評
影片《彼岸》是於2008年2月始,由吉林大學藝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研究生白興武同學組織策劃並擔負導演,吸收了以文學院為主體包含來自吉林大學電視台、吉林大學各個學院以及東北師大的志願者、電影愛好者,臨時組建了124影視工作小組,2008年2月-7月初間集中完成了劇本的創作,8月進行了短暫的演員選撥及排練。9月1日借新生開學外景正式開機歷經兩個半月完成了前期拍攝,隨落後入後期製作階段09年3月初《彼岸》結束4個半月的後期製作。故事 本片以大學校園生活為背景,故事講述頗有寫作才乾的高一學生車南,因家庭艱苦輟學,無奈地開端了自己在修車店的打工生活,兩年後高中時的好友韓凱考上重點大學,在送好友時邂逅同樣來校報道的女孩安雨欣,從車南驚異的眼神中,好友韓凱看出了車南的心事,並一心援助車南捏造身份進入學校,在此間車南在親情、愛情、友誼上經受了一系列考驗,韓凱漸漸的創造暗藏在車南心坎深處的那段故事&hellip歷過波折後的車南開端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把持自己的命運,並毅然地做出了選擇
⑸ 彼岸電影那個女主角叫什麼名字啊
應該叫王梓盈吧
⑹ 彼岸的導演主演
白興武
吉林大學藝術學院2007級研究生 數字藝術設計與研究專業
06.9--07.9 用一年時間(本科)跟蹤拍攝了大學生畢業前後的生活的紀錄片,作有紀錄片《威哥》
07年12月 校園黑色幽默短片《你好》
08年7月 受吉林大學外事處的委託,拍攝了資料紀錄片《2008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論壇紀實》
08.3—09.4 成立124影視工作組,用了近一年時間策劃拍攝了吉林大學首部數字長篇校園電影《彼岸》 [The.other.shore],自09年4月23首映以來引起了全國各大高校的熱烈反響,省級電視台及媒體雜志也做了相關報道,優酷網及土豆網相續進行了首頁重點推廣。 並獲得首屆吉林省高校視覺藝術大賽視覺短片獎。本人在整個過程中擔任了編劇(之一),製片(之一)、導演、攝像師、音樂監制和整個後期製作工作。
07-09 年間利用空閑時間,拍攝了一些攝影作品,並有出有《Campus world》攝影系列。
09.7—09.11 受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的委託,聯合校電視台拍攝了全新的吉林大學形象宣傳片《吉大印象》在期間擔任總策劃、創意方案設計、導演/攝像/後期製作等工作。
⑺ 吉林大學原創電影《彼岸》中最後的片尾英文歌曲叫什麼
片尾的英文歌叫 The call
最後的片尾曲是原創的,一開始叫《錯過》,後來改名為《彼岸》
⑻ 電影《彼岸》到底表達了怎麼樣的主題
樓主!彼岸》:它講述了戲劇《彼岸》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排練與演出過程,以及後來幾個參與者和導演牟森的各種境遇。其前半部分以《彼岸》排練的發展為線;後一半以戲散人去後,各人因「彼岸」而起的生活變化為線。同時,《彼岸》讓我們看到:有些時候,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直接成為敘事和表達的主線:在《彼岸》中多次出現的「彼岸」一詞,正是全片的另一條重要線索,它由一台話劇漸漸被抽象化,在事件發展和人物命運、生活狀態變化中變得多義化、符號化,最終成為導演想要表達的理念:彼岸,是片中人在話劇和人生中試圖到達的地方,他們為此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彼岸,更是我們每個人理想的烏托邦。然而,要想在事件的記敘中達到思想層面的高度,紀錄片就決不能僅僅滿足於完整地完成對事件的平面化講述,一定要對個體或事件做層層遞進的深刻切入,引起觀眾共鳴,表達抽象內蘊。在《彼岸》中我們看到:隨著時間和事件發展的遞進,「彼岸」的意味也在層層遞進:從一屋子人在排演《彼岸》時熱切呼喊:「到彼岸去!」到劇中的男男女女又哭又笑地為到達「彼岸」而歡呼,再到時過境遷後問到:「你認為『彼岸』是什麼?」「你覺得自己到達『彼岸』了嗎?」,於是有人一臉平靜,有人仍在求一個彼岸卻不得。正是這樣強烈的情緒和符號主線讓「彼岸」這個概念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每一個觀眾,並且伴隨著人物命運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某種東西。可見,只有對個體的切入足夠深刻,讓事件過程說話,才能夠觸發大眾的共鳴,從而表達出紀錄者對人類共性的看法和思想。
⑼ 彼岸的影片介紹
《彼岸》屬於福音系列紀錄片,由神州傳播協會共花近兩年時間精心製作。全片共有九集,全長約八小時。
神州傳播協會創辦人及《彼岸》總編導遠志明牧師去年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介紹,過去神州曾製作《十字架》,將一些大陸老基督徒完整的原始見證收錄其中,大獲好評,今次通過《彼岸》希望能夠紀錄海外華人的心路歷程。《彼岸》製片初期,原先只計劃了四集,但由於海外福音的見證人太多,所以增至九集。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猛躍,從中國移民及留學於美國的人開始超越台灣和香港。遠牧師希望,透過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海外華人的故事,中國人可以認識到信仰是多麼重要。
「過去傳媒所報導的都是海外華人淘金和事業的故事,但他們不知道不少海外人士的心路歷程,更沒有人報導過海外華人在信仰上所得到過的收獲。」遠牧師說。他指出,這些故事主人有的經歷了成功,有的經歷了失敗,然而他們都同在福音里得到新生命。
⑽ 有一部電影叫什麼彼岸一部日本
《彼岸花》
《彼岸花》的故事與《麥秋》相類,仍然是女兒出嫁的故事。影片中有兩對父女與一對母女。 主要的沖突發生在平山與大女兒節子之間,另一對父女則是在平山的老友(高中同學)三上與女兒文子之間。而那一對母女即時在京都開酒店的佐佐木夫人與佐佐木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