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屆金馬獎影帝都有誰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2008年) :張涵予《集結號》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2009年):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2010年):阮經天《艋舺》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2011年):劉德華《桃姐》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2012年):劉青雲《奪命金》
第五十屆【金馬獎】(2013年) :李康生《郊遊》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
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
❷ 金馬獎歷屆影帝影後
截止到2019年6月,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影帝影後,如下:
1、1962第01屆,影帝王引,影後尤敏。
2、1963第02屆,影帝唐菁,影後樂蒂。
3、1965第03屆,影帝葛香亭,影後李麗華。
4、1966第04屆,影帝趙雷,影後歸亞蕾。
5、1967第05屆,影帝歐威,影後江青。
6、1968第06屆,影帝崔福生,影後凌波。
7、1969第07屆,影帝楊群,影後李麗華。
8、1970第08屆,影帝葛香亭,影後歸亞蕾。
9、1971第09屆,影帝王引,影後盧燕。
10、1972第10屆,影帝歐威,影後翁倩玉。
11、1973第11屆,影帝楊群,影後上官靈鳳。
12、1975第12屆,影帝秦祥林,影後盧燕。
13、1976第13屆,影帝常楓,影後徐楓。
14、1977第14屆,影帝秦祥林,影後陳秋霞。
15、1978第15屆,影帝秦漢,影後恬妞。
16、1979第16屆,影帝柯俊雄,影後林鳳嬌。
17、1980第17屆,影帝王冠雄,影後徐楓。
18、1981第18屆,影帝譚詠麟,影後張艾嘉。
19、1982第19屆,影帝艾迪,影後汪萍。
20、1983第20屆,影帝孫越,影後陸小芬。
21、1984第21屆,影帝李修賢,影後楊惠姍。
22、1985第22屆,影帝周潤發,影後楊惠姍。
23、1986第23屆,影帝狄龍,影後張艾嘉。
24、1987第24屆,影帝周潤發,影後梅艷芳。
25、1988第25屆,影帝萬梓良,影後鄭裕玲。
26、1989第26屆,影帝陳松勇,影後張曼玉。
27、1990第27屆,影帝梁家輝,影後林青霞。
28、1991第28屆,影帝郎雄,影後張曼玉。
29、1992第29屆,影帝成龍,影後陳令智。
30、1993第30屆,影帝成龍,影後吳家麗。
31、1994第31屆,影帝梁朝偉,影後陳沖。
32、1995第32屆,影帝林揚,影後蕭芳芳。
33、1996第33屆,影帝夏雨,影後蕭芳芳。
34、1997第34屆,影帝謝君豪,影後張曼玉。
35、1998第35屆,影帝洛桑群培,影後李小璐。
36、1999第36屆,影帝柯俊雄,影後李麗珍。
37、2000第37屆,影帝吳鎮宇,影後張曼玉。
38、2001第38屆,影帝劉燁,影後秦海璐。
39、2002第39屆,影帝黎明,影後李心潔。
40、2003第40屆,影帝梁朝偉,影後吳君如。
41、2004第41屆,影帝劉德華,影後楊貴媚。
42、2005第42屆,影帝郭富城,影後舒淇。
43、2006第43屆,影帝郭富城,影後周迅。
44、2007第44屆,影帝梁朝偉,影後陳沖。
45、2008第45屆,影帝張涵予,影後劉美君。
46、2009第46屆,影帝張家輝、黃渤,影後李冰冰。
47、2010第47屆,影帝阮經天,影後呂麗萍。
48、2011第48屆,影帝劉德華,影後葉德嫻。
49、2012第49屆,影帝劉青雲,影後桂綸鎂。
50、2013第50屆,影帝李康生,影後章子怡。
51、2014第51屆,影帝陳建斌,影後陳湘琪。
52、2015第52屆,影帝馮小剛,影後林嘉欣。
53、2016第53屆 ,影帝范偉, 影後周冬雨和馬思純。
54、2017第54屆,影帝塗們,影後惠英紅。
55、2018第55屆,影帝徐崢,影後謝盈萱。
(2)台灣電影節金馬獎頒獎典禮2015擴展閱讀:
第55屆影帝、影後的介紹:
1、徐崢,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主演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2010年主演電影《人在囧途》。2015年,自導自演的喜劇片《港囧》。2018年,憑借《我不是葯神》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2、謝盈萱,中國台灣女演員,2016年,參演電影《愛情凍住了》。2018年,參演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影片中飾演劉三蓮,憑借該影片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❸ 黃渤主持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是哪一屆
第49期金馬獎頒獎典禮。1959年,台灣行政主管部門頒布《國語影片獎勵辦法》,每年辦理前一年度的電影獎勵活動,獎項分劇情片、紀錄片與個人技術三部分,獎額不限,每項均有多名獲獎;活動一連舉辦三屆,初具金馬獎競賽雛形。
2006年,參演寧浩電影《瘋狂的石頭》,電影獲得包括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在內的多個電影大獎,黃渤憑借滿口青島話的「黑皮」而走紅。2008年,再次參演寧浩的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
2009年,參演管虎執導的電影《鬥牛》,他展現了「牛二」從不羈到最終妥協,整個無奈的過程轉折。 奪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和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1屆金榕樹大獎最佳演員獎。
❹ 中國四大電影節的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影獎項,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由於早期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並未設置類似音像製品競賽獎勵,金馬獎成為華人區最受注目的電影盛會之一。直至今日,金馬獎的頒發仍對華人電影具有指標性意義,特別是在藝術性電影方面。而港台電影界知名導演與演員,仍相當重視金馬獎的競賽;這從其發獎名單中仍可窺知。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中華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金馬」二字取自於福建沿岸的金門和馬祖的頭一字,那是這兩個為台灣當局所標榜對抗大陸之戰地,隱含著以電影文化促進反共抗俄之意,充分顯現出冷戰時代思維。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近年也有都由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至今,金馬獎的頒發仍對華人電影具有指標性意義,特別是在藝術性電影方面。台港電影界知名導演與演員,至今仍非常重視金馬獎的競賽,這從其發獎名單中仍可窺知。許多國際級導演及明星皆曾受邀擔任頒獎嘉賓,包括伊莉莎白·泰勒、亞蘭·德倫、羅勃·懷斯、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理惠、江口洋介、李准基等。
金馬影展是重要電影文化活動,主要活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第二部分為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
❺ 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基本簡介
陳建斌奪影帝 《推拿》獲獎最多
不聲不響導了自己第一部電影的陳建斌,在金馬獎上一鳴驚人。憑《一個勺子》勇奪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此外還憑借《軍中樂園》獲得最佳男配角獎。他三度登台拿獎,激動的有點語無倫次,而妻子蔣勤勤也是難掩喜悅的淚水。陳建斌表示,「這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天,非常感謝金馬獎,感謝評委的鼓勵。這是我電影的元年,這個電影靠的都是我的親戚朋友同學,都是我打一個電話就來了,沒有拿到什麼報酬,特別感謝他們。對於我來說,永遠都會記得那兩句話,我的好朋友孟京輝說過的,我已找到愛你的秘訣,永遠作為第一次。」
婁燁導演的《推拿》則拿到了最佳劇情片、最佳新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等6項大獎,成為獲獎最多的電影。婁燁攜劇組人員登台領獎,他說,「我替所有的人高興,這個片子做了很長時間,謝謝所有在台上的人,一直陪伴這部電影,謝謝沒有來的盲人演員,謝謝金馬。」
在內地市場票房慘淡的《黃金時代》獲得最佳導演獎,第三度拿到金馬的許鞍華顯然也有些意外,她登台後坦言沒想到得獎,「我本來想做個為藝術犧牲的人,結果拿了獎不知道說什麼好。我非常感謝投資這個戲的老闆,還有李檣,他是這個戲的靈魂人物,他替我找了錢來。我還感謝這個戲的演員,這是對他們的鼓勵。」此外,在柏林電影節上拿下最佳影片金熊獎及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的《白日焰火》則顆粒無收。
陳湘琪成影後 鞏俐趙薇湯唯惜敗
而在所有獎項中女主角的競爭最激烈,鞏俐、趙薇、湯唯、桂綸鎂、陳湘琪都有實力獲獎,連評審會主席陳沖都坦言這個結果討論了好幾輪才得出。最終,影後由主演《回光奏鳴曲》的台灣演員陳湘琪獲得。上一屆影帝李康生將金馬交到陳湘琪手中時她已是眼中含淚,她說,「從小康的手上拿到金馬獎,我很高興,我們兩個練內功練了好幾年,謝謝你們讓我飾演這個角色,不然我今天就沒有機會站在這里。我要謝謝蔡琴蔡姐,我主演第一部電影時懵懵懂懂什麼都不懂,你就像上帝派來的天使照顧我。今天好多人對我講,請把金馬留在台灣,我做到了。我想說的是,我愛台灣電影。」
這個結果也讓不少媒體感到意外,因為此前《歸來》里的鞏俐、《親愛的》里的趙薇都是影後的熱門人選。鞏俐在金馬紅毯上還曾表示,「金馬獎舉辦了51年,我才第一次來參加,對不起大家」,可惜她的第一次沒能有所斬獲。不過,陳湘琪的獲獎也頗讓台灣影人欣慰,因為除了影後,其他大獎幾乎都被內地和香港影人獲得,而內地影人的獲獎最多,大約佔到了7成。
《軍中樂園》連奪最佳男女配角
台灣導演鈕承澤新片《軍中樂園》中內地演員萬茜、陳建斌先後拿下最佳女配和男配。萬茜回憶說演出《軍中樂園》的機緣是鈕承澤導演的編劇毛毛有看她在《聖誕玫瑰》里的演出,就向導演推薦了,之後她參加了面試,更是推了所有戲,花兩個月等豆導回復。而這次跟陳意涵因同一部電影而競爭同一個獎項,她也表示心情復雜。她坦言希望金馬獎是一個開始,「能讓更多人看到我,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在這里再拿到最佳女主角獎。我覺得我戲路還是蠻廣的,歡迎大家邀約。」
陳建斌也憑該片獲得最佳男配,而他的導演處女作《一個勺子》中王學兵也入圍了男配。陳建斌在獲獎後透露自己差點跟《軍中樂園》失之交臂,「我的朋友廖凡說鈕承澤要找我拍戲,之後豆導給我打了四五十分鍾電話,又來北京兩次找我談。不過一想到要去金門拍太遠,我就辭演了。但我夫人一直鼓勵我和豆導合作。這時製片人又給我打電話說再考慮一下,我就改主意接演了。」陳建斌還回憶了拍攝該片時豆導「不瘋魔不成活」的完美主義追求,「有場在海邊拍的戲拍了一夜,我那個角色當時只能穿一個短褲,非常冷,但豆導就是不斷要求:再來一條!再來一條!我當時想馬上回賓館睡覺的心情,基本就是老兵想回大陸老家的心情!」此外,陳建斌還提到了同組演員阮經天,「他對我非常好,後來才知道他綽號場面王,非常會來事兒,但他真的很真誠。」
《藍色大門》導演時隔12年再拿獎
婁燁的妻子馬英力憑《推拿》獲得金馬最佳改編劇本獎,她說「這是我第一次改編小說,18年前我是帶著學生短片來參加金馬,這次完全沒有想到。第一我要感謝原作畢飛宇老師,他的小說確實非常難改,沒有傳統意義的主角,是他的堅持和婁燁導演的鼓勵,用各種辦法說你可以,我才做了這個事情。然後我要感謝所有的工作人員,你們花差不多2年時間,來傳遞這部小說。感謝婁燁,我們吵過很多架,為工作、生活,還要感謝我們的兒子,在《蘇州河》階段出生的兒子,他隨著爸爸的電影長大了。」
《藍色大門》的導演、編劇易智言時隔12年後再度獲得金馬最佳編劇獎,他的新片《行動代號:孫中山》講的是台灣的貧富差距,易智言花了八個月時間采訪台灣小朋友、做田野調查,才寫出這個劇本。他在獲獎後感慨,「希望再過五年十年,這個電影變成個笑話,台灣不再有貧富差距。」此外,他還表示,編劇是製作電影的環節中,最省錢但能做好的部分,「大製作的電影並不適合台灣,我希望所有年輕電影人安心去寫劇本。」
盲人演員拿到最佳新演員獎
朴樹獲最佳原創歌曲獎
婁燁導演的《推拿》拿到了6項大獎。片中第一次參演電影的盲人推拿師張磊,從謀女郎張慧雯、阮經天女友許瑋寧等入選者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場面動人。張磊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走上舞台,她坦言自己特別緊張,「其實從進劇組,我就特別緊張,最困難的戲是跟郭曉冬的兩次親密戲,是劇組老師們的幫助讓我放鬆下來。」
朴樹因《後會無期》主題曲《平凡之路》拿到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獲獎後的朴樹說自己心情很平靜,只是之前有點擔心表演環節,因為最近嗓子壞了。他也透露自己一直特別抵觸頒獎典禮,之前經紀人動員很久他才答應參加。他回憶在創作《平凡之路》時,不想寫歌詞,就讓韓寒寫,曲子是做上一張唱片時就有了,代表了自己心中想說的很多話。他特別感謝金馬獎,還表示自己多年對華語電影有成見,認為是錢的游戲。「但我今天看了頒獎禮很感動,心生敬意,你們愛電影就跟我愛音樂一樣。」對於此後是否還會跟電影人合作,他也言簡意賅,「我只對有誠意的人感興趣,願意跟有誠意有熱情的人一起合作。」
黃子佼首主持 ELLA上演愛的抱抱
今年是金馬獎的第51個年頭,講究一切從新開始,黃子佼搭檔ELLA,都是第一次主持頒獎典禮。兩人配合默契,幽默段子不斷。去年蔡康永「穿馬」主持,今年黃子佼乾脆只穿紅短褲亮相,還大講山東話,原來是模仿《軍中樂園》中陳建斌的戲份,引全場爆笑。之後,黃子佼與ELLA用入圍電影和演員的名字串起今年金馬的主題「第一次」,包括鞏俐第一次來金馬、陳建斌第一次當導演等都被提及。此外,第一次主持的ELLA也表現出色,在頒發最佳男主角之前,為了緩解場上的緊張氣氛,ELLA大方上演「愛的抱抱」,先後抱了陳建斌和廖凡,特別是用「坐大腿」的方式抱廖凡,笑果極佳。而整個頒獎禮中頒獎人最令人意外的行動就要數陳妍希親吻楊佑寧的光頭,讓他頭皮發麻。結果主持人黃子佼插話說,不要讓郭采潔生氣呦。
本屆的終身成就獎授予了86歲的老演員田豐,他是胡金銓導演的御用演員,成龍曾給他當過替身,同時他也在侯孝賢《童年往事》、吳宇森《英雄本色》演出過父親角色。站在領獎台上,田豐非常激動,他直言等金馬獎杯等了半個世紀了。 金馬獎執委會2014年10月1日宣布第51屆金馬獎入圍名單,《白日焰火》入圍最佳劇情片等8項大獎是最大贏家。知名演員陳建斌以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一個勺子》以及《軍中樂園》入圍最佳劇情片等5項大獎,則是本屆最大亮點。《KANO》、《推拿》、《軍中樂園》、《掃毒》等片也入圍6項以上獎項,成績斐然。金馬獎主席張艾嘉同時也演宣布第51屆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得主是知名監制黃志明。
金馬獎執委會主席聞天祥針對入圍名單說明,2014年報名作品再度創下新高,共有364部電影報名,競爭非常激烈,共有11部電影有5個以上獎項入圍,史無前例。其中,《軍中樂園》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的大遺珠,而且因為最佳劇情片獎有典範效果,評審們對這個獎項的討論也最久。此外,陳建斌以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一個勺子》以及《軍中樂園》入圍最佳劇情片等6項大獎。執委會說明,原本鈕承澤為陳建斌在《軍中樂園》中的演出報名最佳男主角獎項,然後經過評審協調後,改以最佳男配角入圍,陳建斌也因此要同時角逐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獎項,甚至和自己的《一個勺子》男配角王學兵打對台。
全才陳建斌爭6大獎
陳建斌除了以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勺子》入圍多項大獎,還以《軍中樂園》入圍最佳男配角,聞天祥稱贊陳建斌擁有「全方位電影人的才華」,還透露《一個勺子》最後一場戲有極大的格局和視野,讓聞天祥非常驚訝,頗有2013年《爸媽不在家》的氣勢。
聞天祥也透露重要大獎的入圍遺珠,提及女主角部分,《闖入者》的呂中、《冰毒》的吳可熙都差點問鼎影後;《推拿》黃軒也在最後關頭與入圍名單擦身而過。男配角部分,《親愛的》張譯、《共犯》的巫建和也險些闖進入圍名單。新導演部分,韓寒、王維明也差點入圍。此外,大師級導演陳可辛和張藝謀也都在討論過程中鎩羽而歸,《親愛的》和《歸來》最後都沒有入圍導演和最佳影片獎項。聞天祥說,《親愛的》幾乎在每個重要獎項中都被討論到,但整部片表現最出採的確實是趙薇,因此最後由她角逐影後。
日本演員加入影帝戰局
男主角獎項部分,陳建斌、劉青雲、廖凡、永瀨正敏、張震將挑戰影帝,除了三地演員同台競爭,日籍演員永瀨正敏也以《KANO》加入戰局,非常熱鬧。事實上,金馬獎過去已有不少技術獎項由外籍人士獲得,但外籍演員入圍演員獎項的狀況十分罕見。影後部分,桂綸鎂、陳湘琪、鞏俐、湯唯、趙薇將角逐影後大獎,桂綸鎂已連續三年入圍,她的男友戴立忍這次也以《寒蟬效應》入圍最佳男配角獎。
合拍片漸多電影血統難劃分
在兩岸三地電影的入圍比例上,聞天祥說,2014年共38部電影入圍金馬獎,地主台灣共有14部作品入圍、比例超過三分之一,但因為合拍和合作狀況太多,難以再用傳統標准分類,好比張震和桂綸鎂雖然是台灣演員,但都以內地導演的作品入圍。
聞天祥也提及,《KANO》和《軍中樂園》試圖為台灣電影帶來產業升級的嘗試,試圖讓台灣類型化電影有新格局,評審肯定兩部作品的嘗試,因此兩片皆入圍多項大獎。
評審部分,2014年評審團主席是知名演員陳沖。聞天祥說明,陳沖曾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影後等重要獎項,甚至多次參與世界名導的電影演出,視野的開闊和寬廣無庸置疑。除此之外,2014年決選評審還包括郭富城和馮德倫雙帥,郭富城連續兩年獲得金馬影帝、馮德倫也有豐富的電影演出和製作經驗,執委會想倚重他在《太極》中出色的美術和視覺眼光。
❻ 金馬獎備受大家關注,歷屆都產生了哪些影帝影後
1962第01屆,影帝王引,影後尤敏。
1963第02屆,影帝唐菁,影後樂蒂。
1965第03屆,影帝葛香亭,影後李麗華。
1966第04屆,影帝趙雷,影後歸亞蕾。
1967第05屆,影帝歐威,影後江青。
1968第06屆,影帝崔福生,影後凌波。
1969第07屆,影帝楊群,影後李麗華。
1970第08屆,影帝葛香亭,影後歸亞蕾。
1971第09屆,影帝王引,影後盧燕。
1972第10屆,影帝歐威,影後翁倩玉。
1973第11屆,影帝楊群,影後上官靈鳳。
1975第12屆,影帝秦祥林,影後盧燕。
1976第13屆,影帝常楓,影後徐楓。
1977第14屆,影帝秦祥林,影後陳秋霞。
1978第15屆,影帝秦漢,影後恬妞。
1979第16屆,影帝柯俊雄,影後林鳳嬌。
1980第17屆,影帝王冠雄,影後徐楓。
1981第18屆,影帝譚詠麟,影後張艾嘉。
1982第19屆,影帝艾迪,影後汪萍。
1983第20屆,影帝孫越,影後陸小芬。
1984第21屆,影帝李修賢,影後楊惠姍。
1985第22屆,影帝周潤發,影後楊惠姍。
1986第23屆,影帝狄龍,影後張艾嘉。
1987第24屆,影帝周潤發,影後梅艷芳。
1988第25屆,影帝萬梓良,影後鄭裕玲。
1989第26屆,影帝陳松勇,影後張曼玉。
1990第27屆,影帝梁家輝,影後林青霞。
1991第28屆,影帝郎雄,影後張曼玉。
1992第29屆,影帝成龍,影後陳令智。
1993第30屆,影帝成龍,影後吳家麗。
1994第31屆,影帝梁朝偉,影後陳沖。
1995第32屆,影帝林揚,影後蕭芳芳。
1996第33屆,影帝夏雨,影後蕭芳芳。
1997第34屆,影帝謝君豪,影後張曼玉。
1998第35屆,影帝洛桑群培,影後李小璐。
1999第36屆,影帝柯俊雄,影後李麗珍。
2000第37屆,影帝吳鎮宇,影後張曼玉。
2001第38屆,影帝劉燁,影後秦海璐。
2002第39屆,影帝黎明,影後李心潔。
2003第40屆,影帝梁朝偉,影後吳君如。
2004第41屆,影帝劉德華,影後楊貴媚。
2005第42屆,影帝郭富城,影後舒淇。
2006第43屆,影帝郭富城,影後周迅。
2007第44屆,影帝梁朝偉,影後陳沖。
2008第45屆,影帝張涵予,影後劉美君。
2009第46屆,影帝張家輝、黃渤,影後李冰冰。
2010第47屆,影帝阮經天,影後呂麗萍。
2011第48屆,影帝劉德華,影後葉德嫻。
2012第49屆,影帝劉青雲,影後桂綸鎂。
2013第50屆,影帝李康生,影後章子怡。
2014第51屆,影帝陳建斌,影後陳湘琪。
2015第52屆,影帝馮小剛,影後林嘉欣。
2016第53屆 ,影帝范偉, 影後周冬雨和馬思純。
2017第54屆,影帝塗們,影後惠英紅。
2018第55屆,影帝徐崢,影後謝盈萱。
金馬獎的舉辦時間及其地位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1964年與1974年曾停辦,截至2018年11月共舉辦五十五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台灣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二十六個獎項(截至2018年12月)。獎項由評審委員會使用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 。
金馬獎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❼ 金馬獎四大贊助商跑光,今年的金馬獎是否要裸奔呢
說起金馬獎許多電影人的眼睛都會放光,畢竟金馬獎的影帝和影後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很多優秀的演員都以獲得金馬獎為自己的畢生的夢想。但是去年金馬獎因為一些事情,今年大陸的電影人集體缺席這個頒獎典禮,所以這個頒獎典禮顯得星光慘淡。這還不是最慘的,今年金馬獎的幾個贊助商全都與這個頒獎典禮取消了合作,這個頒獎典禮徹底淪為了笑話,早知今日何不當初呢,今年金馬獎的遭遇簡直就是自作自受。
一個沒有明星也沒有贊助的電影頒獎典禮,我已經可以預見到時候會是多麼尷尬的場景了。太慘了金馬獎,不過這也是咎由自取。
❽ 為什麼第52屆金馬獎讓陳奕迅和楊丞琳對唱表演
2015年11月21日,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林志玲搭檔黃子佼擔任本屆金馬獎司儀。
5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現在已經閉幕,直接在騰訊,愛奇藝,網易等在線平台即可觀看。
導演侯孝賢成為當晚最大贏家,在先後摘得年度台灣傑出工作者與最佳導演之後,他導演的《刺客聶隱娘》成為了當晚的最佳影片。這是他第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0項提名的《醉·生夢死》成績也不差,拿到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音樂4項大獎[2]
92歲高齡的著名女演員李麗華獲得終身成就獎。
最佳劇情片獎 《刺客聶隱娘》
最佳導演獎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最佳男主角獎 馮小剛《老炮兒》
最佳女主角獎 林嘉欣《百日告別》
最佳男配角獎 白只《踏血尋梅》
最佳女配角獎 呂雪鳳《醉·生夢死》
最佳新導演獎 畢贛《路邊野餐》
最佳新演員獎 李鴻其《醉·生夢死》
最佳原著劇本獎 賈樟柯《山河故人》
最佳改編劇本獎 萬瑪才旦《塔洛》
最佳攝影獎 李屏賓《刺客聶隱娘》
最佳剪輯獎 張作驥《醉·生夢死》
最佳音效獎 杜篤之、朱仕宜、吳書瑤《刺客聶隱娘》
最佳視覺效果獎 金旭《智取威虎山3D》
最佳動作設計獎 徐皓峰《師父》
最佳美術設計獎 張叔平、邱偉明《華麗上班族》
最佳造型設計獎 黃文英《刺客聶隱娘》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林尚德、曾韻芳《醉·生夢死》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不要放棄》詞曲唱:舒米恩·魯碧《太陽的孩子》
最佳動畫長片獎 《麥兜:我和我媽媽》
最佳紀錄片獎 趙琦工作室《大同》
最佳創作短片獎 程偉豪《保全員之死》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侯孝賢
終身成就獎 李麗華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山河故人》
劇情長片初審:
廖本榕(攝影,金馬獎最佳攝影)
簡麗芬(製片)
張榮吉(編導,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但唐謨(影評人)
鄭秉泓(影評人、高雄電影節短片策展人)
馮家明(香港影評人)
吳覺人(上海電影節華語片負責人)
❾ 誰單獨主持過台灣第五十屆金馬獎典禮
星光大道主持人 黃子佼 楊千霈
頒獎典禮主持人 蔡康永
❿ 什麼是金馬獎
金馬獎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是全球最早華語電影獎之一,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
1962年,台灣新聞局公布實施《五十一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正式創設金馬獎。共設18個獎項,採取先公布評選結果,再舉行頒獎典禮的形式並維持該形式至第十四屆。頒獎典禮的舉辦日期為每年10月31日,第三至十五屆改為10月30日。
1979年,金馬獎舉辦日期不再限於每年10月30日,並擴大為晚會形式。
1980年,首度舉辦國際影片觀摩展,首度使用樊曼儂作曲、孫儀填詞的主題曲《金馬奔騰》。
1984年,金馬獎首度交由民間辦理。
1993年,金馬獎設立星光大道,大陸電影人首次正式組團參加相關活動,頒獎典禮首次在亞洲地區同步播出。
1997年,新聞局廢除《獎勵優良國語電影辦法》,將金馬獎定位為全球華語影片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