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火車上偷黃金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火車上偷黃金的電影叫《火車大劫案》,這是早年間的一部印度電影
『貳』 火車大劫案的影片三
導演: 埃德溫·斯坦頓波特(Edwin S. Porter)
編劇: 埃德溫·斯坦頓波特(Edwin S. Porter )/ 斯科特·馬爾伯(Scott Marble)
上映年度: 1903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imdb鏈接: tt0000439
劇情簡介:
電影的敘事畫面是分別拍攝的,運用蒙太奇手法把眾多的鏡頭剪輯來,可以表現完整的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構成一部為廣大觀眾所理解的影片(或某一片段)。以電影上一個典型的短片為例,《火車大劫案》,是由以下些鏡頭「編排」而成的。
《火車大劫案》根據1900年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搶劫事件改編,是一部以真實的自然環境作為敘事背景,以強盜搶劫火車上的旅客的錢財最終被警察追擊而受到懲罰的故事作為依託,突出地表現了一個具有強烈而緊張的外部動作和沖突的作品。影片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個鏡頭拍攝下來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這其中有幾個鏡頭極富有效果地表現出影片的敘事特徵。
第一個鏡頭:火車站電報室內景。兩名強盜闖進來,逼迫電報員給火車發信號,窗外景深處火車速度漸漸放慢,強盜又將電報員捆綁起來。鮑特在這個鏡頭中以景深鏡頭的視覺線索交代出——強盜與電報員、電報員與火車以及強盜與火車之間的多種層面上的相互關系,使畫面內部的信息量和視覺空間表層結構的敘事形式均得以遞增和強化。
第二個鏡頭:火車從畫右至畫左位於畫面中央,而強盜從畫左走向畫右悄悄地溜上火車。在畫面中,一個由木條形成的「×」宇圖形,極為醒目地吸引了觀眾的視線。「這個鏡頭把動作同情節聯在一起,把緊張同畫幅結構聯在一起」。以微妙的運動方式、以抽象的視覺暗示,展開了有秩序地敘事。」
第八個鏡頭,攝影機固定在一個極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現強盜沖下斜坡逃跑的時候,出現了搖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視角的變化。突出了戶外拍攝的運動效果和環境特徵。在電影史上被譽為「山谷中的美麗場面」。
第九、十、十一個鏡頭,分別表現了逃跑中的強盜,企圖掙脫捆繩的電報員和舞廳中跳舞取樂的不知情的人們oo…·。這種將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平行動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時性」的運動關繫上的處理,擺脫了實際時間的束縛,打破了傳統戲劇順時敘事的原則,創造了真正符合電影藝術規律的敘事時空。其中作為敘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時空,則由觀眾自己憑借生活的經驗去作出補充。
片中出現了一個特別的射擊鏡頭,也是這部影片最廣為人知的一幕,一名劫匪對著銀幕外射擊。這一鏡頭在片首和片尾均不時出現。無論何時出現,它給觀眾帶來的都是被槍迎面直擊的震撼感覺。
《火車大劫案》中的這些鏡頭,在畫面內部信息的組織上,在鏡頭與鏡頭之間時空交錯的切換技巧的表現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電影敘事的流暢性和連貫性。同時,這種敘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敘事語言的注釋便可以使人一目瞭然。影片吸引了許多的觀眾,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據美國銀幕達10年之久,為「西部片」在美國的統治地位打下了基礎。
『叄』 火車大劫案鏡頭語言特點
《火車大劫案》案鏡頭語言特點是鏡頭語言豐富。在視聽語言上具有諸多開拓性和新的突破,這部1903年的電影創造性地使用了「交叉剪輯」。
鏡頭語言豐富,剪輯追求節奏,給觀眾呈現出西部特有的荒蕪和肅穆,彷彿讓我們看到一個「排演式新聞片」。
其次,影片創造性地發展了電影敘事的流暢性和連貫性,揭示了剪輯技巧的潛能,為敘事性電影開辟了新的道路,將真實取景的再現美學與應用魔術特技的表現美學進行了完美演繹。同時,影片通過蒙太奇和場面調度營造敘事、夢境或幻覺,令想像與感覺得以運輸、流通或移動。
在電影技巧方面也有頗多創新之舉,攝影機突破了舞台劇的限制,畫面構圖上強烈的戲劇張力,對電影的敘事風格和結構觀念做了嘗試。
『肆』 怎麼評價網路大電影《火車大劫案》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一部由英國導演邁克爾克賴頓執導,肖恩 康納利、唐納德薩瑟蘭等人主演的美國動作片
這部影片最突出的成就在於它的剪輯:在剪輯處理上摒棄了「淡化」的手法,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讓一個場面意思完整結束之後再續接新的畫面的老手法。在19世紀舞台劇的場景處理中,通常總是在一場內容邏輯性結束之後,才能開始下一場景的內容。比如梅里愛最大的悲劇就是始終沒有跳...
『伍』 火車大劫案 最後一個鏡頭是向觀眾開槍對嗎
最後一個鏡頭是向觀眾開槍。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一部由邁克爾·克萊頓執導,肖恩 康納利、唐納德薩瑟蘭等人主演的美國動作片,上映於1979年。《火車大劫案》講述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火車搶劫大案。
劇情介紹:
1963年8月8日周四清晨,從格拉斯哥開往倫敦的皇家郵政列車遭到一夥15人的歹徒劫持,他們共搶走了260萬英鎊(相當於今天的4600萬英鎊)。
這筆錢一直未被找到,但這伙人的藏身處隨後被警察發現,劫匪團伙也都紛紛獲罪入獄。兩集的《火車大劫案》,由BBC打造,兩部一個半小時的電視電影。兩集並非連續的,第二集名為《警察的故事》,是從劫案發生後開始講述,六名倫敦警視廳警官組成了調查小組,調查這樁震驚全國的大劫案。
『陸』 火車大劫案特效技術哪些過時了
火車大劫案特效技術:玻璃罩繪景技術特效過時了,它盛行於好萊塢"黃金時代"(1929-1959)。
《火車大劫案》根據1900年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搶劫事件改編,影片用14個場面鏡頭講述了一個較為復雜的故事,是鮑特拍攝的第一部西部片。本片成為當時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持續上映了十年。這部作品給美國電影帶來一股新的「西部風」,西部片因此逐漸繁榮起來。
20世紀的前20年內,特效技術逐漸普及和完善,利用遮罩技術模擬出的場景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後來又衍生出玻璃遮罩繪景技術,這項技術是將一塊畫有場景的玻璃板放置於攝影目標和攝像機之間,類似於濾鏡,藉此營造出置身真實場景的觀感。這項技術被導演諾曼·道恩大量運用於電影拍攝中,在沒有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成功地塑造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場面。
『柒』 中俄列車大劫案電影叫什麼名字
中俄列車大劫案電影叫《中俄列車大劫案》,是由1993年「中俄列車大劫案」的真實案例改編而成。
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後,中俄恢復了全面貿易。「北京—莫斯科」國際列車頓時熱鬧起來,人稱「國際倒爺」中國商人向俄羅斯攜帶各種商品,波蘭等待東歐國家蜂擁而至。
隨後,一些歹徒也抓住機會聚集團伙在火車上進行瘋狂的搶劫和強奸。
為了保護改革開放的成果,維護中國的國際形象,徹底打擊這些邪惡勢力,確保中外旅客的安全,中國公安部門派出以向沖為首的特別工作組前往俄羅斯,與俄羅斯警方合作進行調查。抓住這些強盜。
向沖的助手先飛到莫斯科,他自己也坐國際火車。為了深入了解案件,果然,在火車進入俄羅斯後,罪犯在夜間開始,一些乘客被搶劫,一些被輪奸,向被搶劫的強盜醒來,最終終因寡不敵眾,被強盜從窗口推下火車。
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的幫助下,向沖很快與俄羅斯警方建立了聯系。俄羅斯警方派出女警官娜塔沙與中國合作。她負責外國人的犯罪事務,對中國人有一些偏見。
起初,與她的合作並不好。向沖和她的助手們不怕困難,忠於自己的職責,並試圖找到罪犯的線索,以贏得娜塔沙的尊重。
中俄警方密切合作,最終抓住了罪犯,贏得了娜塔沙警官的友誼,他們在莫斯科車站的平台上告別。
『捌』 火車上偷黃金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火車大劫案》。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一部由邁克爾·克萊頓執導,肖恩康納利、唐納德薩瑟蘭等人主演的美國動作片,上映於1979年。
《火車大劫案》講述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火車搶劫大案。
影評編輯
流行西方的偷盜電影,按照敘述視點可以分為兩種。前一種,鏡頭時刻緊跟強盜的腳步,強調策劃的大膽、過程的精密和逃脫的有驚無險,以《十一羅漢》為代表。
後一種採取執法機關的視角,呈現細致無遺的追蹤、調查、取證,明明勝券在握卻功虧一簣,通常結局出乎意料,多帶有捉弄當局的嘲諷意味,參見法國的《方托馬斯》系列。
『玖』 火車大劫案是導演格里背詩的代表作之一嘛
埃德溫·鮑特
美國電影導演。1896年在電影創始時代起,就從事攝影與放映工作,是美國電影史上先驅人物。1900年前後,主持愛迪生實驗室工作,著手攝制新聞紀錄片。1903年開始導演影片。1911年離開愛迪生公司,就任雷克斯公司的導演。1903年執導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火車大劫案》,採用了分鏡頭法、內景與外景的迭印、移動鏡頭和大特寫鏡頭,打破了梅里愛戲劇規則,創造出美國西部片的最初風格。主要作品還有:《基督山恩仇記》(1913)、《不朽的城市》等。
樓主問的格里菲斯是另一個導演,不過更有名
大衛·格里菲斯(英文全名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稱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 月23日逝世),美國導演,被認為是對早期電影發展作出極大貢獻的開創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黨同伐異》(Intole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