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电影《朗读者》(The Reader)
这部影片之所以深受好评,凯特·温丝莱特完美的表现首当其冲,美国有媒体表示“我有多久没有为一个虚构的角色而感动了?凯特·温丝莱特在本片的演出无可挑剔。”这样的评价令人信服。《朗读者》通过党卫队成员汉娜这个角色,以及他与米夏·伯格之间的情爱关系,展现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情况,并且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对战争中的屠杀、纷争和人性的扭曲、包容和理解,客观而又深刻的表达出被害者的痛苦。影片中的纳粹战争,没有武器、没有徽章、没有流血,甚至没有任何室外戏来表现。但我们却看到了人们对战争的诘问、痛恨和争论,汉娜显然是罪犯中最特殊的一个,导演没有将她的感想完全表露出来,而是始终选择通过第三人的角度对她进行观察和叙述,因此观众和她之间始终是存在一定距离感的。我们也只能从男孩米夏·伯格、二战受害者和监狱管理人员的嘴中得知她的所为所感。
可以说,凯特·温丝莱特在《朗读者》中为我们奉献了伟大的表演,从而使她成为在奥斯卡影后争夺战中,梅丽尔·斯特里普最直接最有力的竞争者。此前表现二战题材的影片多部胜数,但《朗读者》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影片通过凯特扮演的汉娜,让我们看到在那场战争中有许多毫不自觉的参与到其中的人,他们拥有羞耻心和完整的人格,对工作认真负责,是极好的社会成员和产业工作者,但在当时无法想像的残酷时局下,他们却不经意的成为战争的参与者,成为别人罪恶行径的执行者,这种遭遇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和负罪感,同样难以抚平。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对此也是感慨良多:“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也是受害者,只是从来就没有人关注过他们。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忏悔与救赎的电影,男女主人公一生都深陷自己的过去而不能自拔。年轻时的米夏·伯格,放弃了身边充满阳光、欢声笑语的生活和好朋友,每天很早的回到那个阴暗狭小的房间中。而汉娜也在他生日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去经历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于是两人骑车漫步乡野,共进午餐的欢乐时光,便成了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瞬间。
片中扮演成年米夏·伯格的拉尔夫·费因斯,则早先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主演过这类二战纳粹题材的影片,同是英国演员的他和凯特·温丝莱特在《朗读者》里优秀的演出令人过目不忘,而且俩人的德国英语的确纯正,为影片加分不少。当然,这部影片也不是没有争议,比如凯特·温丝莱特和扮演少年米夏的演员大卫·克劳斯之间的情爱戏,其实是非常真实、精彩的,可惜影片公映后带来的负面新闻事件令人们难免感到些许不快。
此前媒体和影迷都将目光集中在凯特·温丝莱特在老公导演的《革命之路》上,她的表演也的确值得称赞,但无论是角色的感染力、表演难度和年龄跨度上,《朗读者》中的汉娜对观众和学院都更有吸引力。而凯特在片中的戏份并不是最多的,但她却在未出镜的时间里,依然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思。在影片中把女主人公的忏悔、思念和隐忍,表露的入木三分,将观者的心思牢牢带入到当时的那种境况之中。
『贰』 凯特·温丝莱特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其中哪部电影最感人
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罗丝那段凄美的爱情么?被人称为“肥温”的凯特·温丝莱特,以出众的外型,上乘的演技闻名世界影坛。
她曾和许多优秀的导演、演员一起合作过,也有许多经典的作品。
和约翰尼·德普出演的《寻找梦幻岛》就是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
1,《裁缝》(2015年)。
凯特和自己“前夫”萨姆·门德斯合作的电影,她也时隔十年后与“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再次饰演情侣。
主人公弗兰克和艾波在年轻时结识并相爱,最终结为夫妻,可当最初的人生梦想一个个破碎后,二人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就两人结婚将满七年之时,他们大吵了一架,为了挽救这段感情,艾波提议全家搬到巴黎生活,可这能让他们和好如初么?
如果《泰坦尼克号》是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么《革命之路》就是回归现实的“鸡毛蒜皮”了,承受能力不够的朋友慎看。
『叁』 一部电影里有米夏和汉那这部电影叫什么
朗读者
15岁的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偶遇36岁的中年神秘女列车售票员汉娜(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后来两个发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关系。汉娜最喜欢躺在米夏怀里听米夏为他读书,她总是沉浸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年轻的米夏沉溺于这种关系不能自拔的同时,却发现他自己根本不了解汉娜。忽然有一天,这个神秘女人不告而别,米夏在短暂的迷惑和悲伤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肆』 《朗读者》电影剧情解析是什么
《朗读者》改编自德国同名畅销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忘年恋,一个15岁少年爱上了一个36岁的电车女售票员。这是一个少年心里自然发生的事,影片并没有刻意渲染其中的畸形成分,而注重表现出它像任何真实爱情一样诚挚动人的一面。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男孩为女人朗读,读希腊神话《奥德赛》,也读《阴谋与爱情》。
片子拍得很忠实于原著,在表现手法上倒没有对原书亦步亦趋地效仿,那种跳脱的叙述方式很好地保持了书中疏离和冷静的基调,没有刻意用顺叙让观众的情绪一点点累积起来然后爆发。对于没看过书的人来说所谓的事实真相可能还是有点戏剧性的,有点悬疑的感觉。
《朗读者》带来的思考:
人性的愚笨,人性的执着,人性的荒谬,冲突却又是那样的自然,值得同情,甚至是值得尊敬的。道德是沉淀性的历史从众审美。由此才有主流和非主流,才有羞耻感和那些所谓的秘密。汉娜热衷于倾听朗读,因为不认识的文字,她对文化的理解,对小说的知晓,都是来自男主的为他录的磁带。
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其实有向往越强烈,那种尊严真的有点不可理喻,为了保持秘密,她宁愿终生监禁。一个美丽而哀伤的爱情故事,一个纳粹罪与罚的故事,一个背负德国年轻一代与老一辈心结和情感挣扎的严肃故事。
从艺术的角度看,最后的审判是个高潮,相当震撼,因为揭露了人性,因为个人在社会意志面前的无力,对错的相对。想到了“纽伦堡审判”时法官的困惑,最后一个天才法官提出了“法外之法”才解决了纳粹的“诡辩”。女主对于身为文盲的羞愧以致于宁可放弃自由也不愿被人知道使我感到莫名。
当人到中年的男主在家中日以继夜地用磁带录下当年为汉娜朗读过的书籍,当汉娜借来人生的第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标记,并亲笔给米夏写信,已经超越一般的爱情,那种获得的震撼无以言表。
凯特·温斯莱特演活了外表刻薄固执,内心极度复杂的女人。他的朗读给她太多希望,也给她罪恶感,最终隔阂让希望成为绝望,风烛残年的汉娜悬梁自尽的身影。对缺憾的依恋,当生无可恋的时候,她值得依赖的世界崩塌了。她不再属于这个世界。米娜选择结束生命,多年的米夏留下沉默的泪,背负了一生的感情债。
理性与尊严的抗争,理性永远敌不过真实的生活,最后的结尾看着有点压抑。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比电影而言《朗读者》文字更显深邃小说里那爱情只是少部分,总体而言这是于理解与谴责,反思与迷惘。
『伍』 这是什么电影啊
《生死朗读》是一部2008年的英国电影,改编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朗读者》,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拉尔夫·费因斯等人主演。
故事讲述一名20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少年米夏和一名中年女子汉娜展开的一段忘年恋,但汉娜不久不告而别。米夏后来成为年轻律师,再度见到汉娜时,她由于她在战争后期中担任一个集中营警卫时的行为成为一名因战争犯罪受审的被告。米夏知道汉娜一直有一个比她以往纳粹时代更糟的秘密,这个秘密足以推翻对她的指控。但米夏一时的犹豫铸就了两人终身的遗憾。
该片于2008年12月12日在美国上映并入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等五项奖项且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男主角大卫·克劳斯凭借该片获得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闪亮之星奖和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萧邦奖最佳新演员奖等奖项。
『陆』 请问这个演员是谁这是哪一部电影
俄国剧集《逃出危城》
不是电影,这个角色叫米夏
『柒』 朗读者是那國出品的电影
2008年的英国电影,改编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朗读者》,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拉尔夫·费因斯等人主演。
故事讲述一名20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少年米夏和一名中年女子汉娜展开的一段忘年恋,但汉娜不久不告而别。米夏后来成为年轻律师,再度见到汉娜时,她由于她在战争后期中担任一个集中营警卫时的行为成为一名因战争犯罪受审的被告。米夏知道汉娜一直有一个比她以往纳粹时代更糟的秘密,这个秘密足以推翻对她的指控。但米夏一时的犹豫铸就了两人终身的遗憾。
『捌』 朗读者这部影片到底想通过剧情表达什么内容没看懂诶……而且汉娜根本不识字,为什么审判时还要说报告是
生死朗读?看的时候好像有隐晦的说明,汉娜这个人的自尊心非常强,不愿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不识字事实,所以才对供认不讳。
个人理解,错了或不喜勿喷:这部片子的背景是在二战后的德国,故事一开始是一个中年女人汉娜和一个少年米夏的短暂恋情的开始,后来汉娜做了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几年后,米夏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旁听这场对纳粹战犯的审判,看见了身为犯人的汉娜。米夏因多方原因没有替汉娜辩解,而汉娜也不愿意暴露自己不识字,因此汉娜被定罪。
米夏在汉娜入狱后,不断录各种小说的带子给汉娜寄去,多年一直坚持不断,而汉娜也终于在录音带的帮助下认识了字,并给米夏寄去信件,但米夏一次也未回。而米夏也已在汉娜入狱后结婚后又离婚并有了一个女儿。
汉娜已白发苍苍,出狱的时间到了,米夏愿意给汉娜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却拒绝和她沟通,后汉娜因此在狱中自杀。
而米夏为了减轻愧疚感帮忙把汉娜留下来的钱给了在纳粹集中营受到伤害的人,同时也帮汉娜辩解。
嗯,只看了一遍,大概印象便是这些,觉得有批判纳粹集中营。看到最后只觉得汉娜完全影响了米夏的一生,很多电影都描写过德国纳粹集中营,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也是,还不错,你可以看一下。
PS:我完全是手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