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差距在哪里
“中国电影海外销售超600万美元,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差距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经抛出,就有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为你从中精选了一些回复,快来看看吧~
对于ID为“桂烤土豆”网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纷纷点赞支持,他是这么说的: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差距主要在于版权的范围和特效技术上。在2017年11月份举办的美国电影市场上,一部中国电影在这场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会上,引发了各国片商的青睐和抢购,一举创下超600万美元的销售好成绩,它就是商战动作电影《中国推销员》。据这部影片的海外发行独家代理商美国好莱坞资深电影人玛西女士介绍,“一次展销会能卖到60多个国家真的算是很多了,我们还卖了好多中东国家,甚至包括还处在战乱期的叙利亚版权都卖出去了,还有土耳其、沙特、利比亚、科威特、伊拉克、埃及和南非这些国家。虽说这部电影卖了很多国家,但大部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好莱坞的电影可以卖到北美,西欧,澳洲,以及中国等大半个地球。
关于这一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哦~
❷ 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与西方的电影差距那么大
大家都知道,中国和欧美西方国家的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评论,看完一个西方大片后,底下会有很多这样的评论:如果是中国,绝对拍不出来这样的片子。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中国的观众一种常年来观影后的一种共同认知。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明星的知名度。
欧美的片子里出现的明星基本都是在全球都很有名气的明星,而中国的明星基本也就是在本土或者华人范围内有名气,出了这个圈外,基本就没有人认识了。
要说中国的明星可能也就成龙,李连杰,章子怡这些稍微在华人圈外有点名气,但说到欧美的布拉德皮特,李奥纳多这些,基本在全世界,没有几个不知道。
这种明星效应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明星带来的票房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前阵子小李子2015年主演的《荒野猎人》,就获得了2016年8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大奖。
奥斯卡这种奖项是全世界电影的盛宴,中国的电影人基本和这种奖项无缘。
二,中国的编剧和西方编剧的差距大。
一部戏的精彩就在于导演和编剧,中国电影的编剧有点参差不齐,和西方一些编剧相比,功力还需要提高。
拿前阵子一部剧《深夜食堂》来说,这部剧是在日本已经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了,很多中国的观众也看了,但是中国买了版权以后,自己翻拍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
就是既模仿日本的场景和故事 ,同时又想加上自己的元素 ,结果出了个这么四不像,观众看的也非常尴尬。明明是中国版本的戏,为什么看起来总觉得不像。
三,中国的特效和对待电影的态度差距大。
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水准估计一直在学习欧美电影的道路上 。欧美一直再用电脑绿幕,中国一直在搭棚子。
比如《变形金刚》,这里面的特效估计拿到现在中国的电影来拍也拍不出里面那种扣人眼球的刺激和紧张。
再说说这种态度,欧美的电影也要追求票房 ,但他们都知道有好的票房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而中国的电影在还没开拍就在宣传造势要产出高的票房 ,一味的追求票房,然后找些出镜率高的脸面和小鲜肉,加班加点的赶制出来一部影片,这种态度下的影片质量能达到多高,可想而知。
拿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两部影片来说 。因为这两部片子是我同一天看的。两部都是恐怖片。
一部是《恐怖游轮》,里面讲的故事不断轮回,那种细思极恐的循环让观众陷入了一种烧脑的恐怖中。
这部影片我不知道导演当初有没有刻意追求票房,但从影片反应出来的效果,已经当之无愧可以列入全球恐怖片排行榜了。
看了这个的同时我又看了一部《恐怖电影院》,两部的名字象,都有恐怖两个字开头。
但我真心想说,真对不起恐怖这两个字啊,我都无力吐糟了。
估计有在电影院看的观众 十个有九个都睡着了,拍一部恐怖片能把人拍睡着,也是没有谁了,我已经无力吐糟这部影片了。
当然,这几年,中国电影也慢慢在改变国人对它的看法。
比如《战狼2》,一度引起国人的激情,达到了50多个亿的票房。
比如《无问西东》,前期遭到了恶意刷票,但很多观众看了之后,确实觉得是部好片,通过观众的平分,又实打实的把评分刷到了高分。
中国的电影和欧美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自己国家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希望中国电影人能够真正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排除票房的因素,拍出一部引以为傲的佳片。
❸ 中国电影与国外电影区别的原因
对于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体系
好莱坞拥有着一套工业化流程的标准电影拍摄方法。不管是什么电影,都是进行标准化创作的。因此,虽然好莱坞也有烂片,但下限比较高。我国电影这方面还不过完善,分工不明确,导致烂片横生,下限太低。
❹ 国内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有什么差距,为什么拍不出国际大片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剧情才是王道:要有好的剧本,题材要新颖,故事要给力,只有好的剧情才是吸引观众的第一要素。好莱坞的想象力天马行空,而中国的电影剧本不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就是新瓶装老酒,永远换汤不换药,走不出自己的旧框架;
2、特效不能马虎:无论任何电影,功夫片也好,枪战片也好,或者是奇幻类的题材,都离不开特效的处理,好莱坞的电影神话,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特技处理堆起来的视觉盛宴。相反,中国电影的特效一直在跟外国人学习,但只具其形不具其神,就像一只虎皮的猫,就算外表挺唬人的,内质依旧没变;
3、从不拒绝帅哥美女:如果说剧情和特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那么帅哥和美女的组合就是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好莱坞电影从来不缺少帅哥美女,也不会拒绝重用帅哥美女。他们很少讲演技,只讲适合不适合,只要给角色安排对的演员,他(/她)就是第一,形象是天生的,而演技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或者说演员和角色本身的契合才是成功的关键,很多感觉上的东西是技巧所无法弥补的,他们都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从不过份强调演技这回事,更加不会强分偶像派和实力派这回事。但中国电影正好相反,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总是纠结于让帅哥美女来扮丑,好像与自身的反差越大,演技就越好似的。既强人所难,又浪费了大好的资源,实在是让人添堵啊。再这样下去,中国电影就不要有所谓的审美艺术了,干脆直接审丑得了;
4、剪辑配音不马虎:如果把好的作品比作一个顶级的模特,那么配音和剪辑就是为他们化妆和选合适的服装,进行上台前的最后包装。可惜的是中国的电影市场,无论是进口大片,还是国产影片,最后的这两关都没有真正合格过,无论是剪辑还是配音,都是中国电影市场上永远的痛,而且不知道还要痛多久。甚至有人说,进口片进内地,没有一部是完整的,完整的商业片,没有一部是能上映的,因为太多所谓的“敏感设限”了,这对电影业本身是非常伤的。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好莱坞,他们的剪辑和配音无异于对影片的再一次创作和拍摄,每一步都非常严格,该留的不会多剪一刀,该剪的也不会轻易留下,力求每一个画面都能够清楚的表达电影本身,并且能够让观众看到好的效果,而不是看过电影后依旧不知所云;
5、宣传:每一部好的作品,都离不开好的宣传。宣传不给力,效果减一半。而好莱坞电影与中国国产片在宣传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炒作的从来都是电影本身,从演员到导演,他们将尽可能多的心力都放在预告片上,放在电影本身的效果和剧情的宣传上面,而很少花心思在演员私人的八卦绯闻上面。而中国电影的宣传则恰恰相反,无论是演员自身的争议点,还是男女主角的绯闻八卦,生活隐私,甚至是负面的丑闻,能炒的不能炒的统统炒一遍,甚至打一场官司都好,只要能让人把眼睛都看过来,知道这部片子的名字就好,最后把观众的焦点模糊一片了,就是不讲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可见不少电影人也知道:电影本身没啥好故事,只能够在演员身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才能够把观众忽悠到影院去。
一是国家体制束缚的问题,比如对电影审批过严,肆意更改删减影片情节,有些题材呢根本通不过,有些呢拍完之后连上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是非常打击新一代电影人的激情的,象带着枷锁跳舞一样,所以也难怪中国真正有才华的新一代电影人冒出来就寥寥无几了,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很难体验到创作的自由和乐趣!
二是这些所谓的知名导演他们应该早点退休去安享晚年了,因为他们所经验到的东西早已与这个时代脱节了!
所以中国电影才会呈现出表面繁荣的假象,其时已青黄不接脱节严重,老一代的知名导演就是赖着不走,其时他们的意识形态、观念、经验与现在年青人与这个时代都已相去甚远。而年青的电影人又不喜欢干以前的那一套为纯粹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东西,而他们经验的世界是更个人体验的更理性(不是教条理性)的更人性的,而这些东西显然又不符合执权者口味。所以年青人么整体上上不去原来那几个老混熟脸了的呢又不肯走,所以中国电影才会出现现在这种表面繁荣实质尴尬的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但历史毕竟是要向前的,何况加入WTO之后,文化产业面对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再不思进取中国电影等文化产业就要供手相让给外国人了,所以决策者如果再无动于衷或只是换汤不换药不做根本性的改变,再不早点调动起新一代年青电影人的积极性的话,看以后怎么与老外竞争,那么到时恐怕无论在市场上文化上都会被老外被好莱坞这个文化帝国主义占据,输得一干二净。
对于人物而言好莱坞电影对于人物的塑造更鲜明,。。。举例。。。。。Mr.Bean(憨豆先生),
虽说中国电影中也不乏有着鲜明人物性格的形象,但相比较于好莱坞电影来说是少之又少。。。举例。。。
❺ 欧美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差异(详细点,作业)
1、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差异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
中国电影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熟练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实施产业化管理,投资、制片、发行、院线分工合作,责权利明确,并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利于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衍生品市场差异
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仅有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70%。
衍生品在中国电影工业流程上基本还是缺失的一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一些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几乎为零。美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推广给中国以启示。
3、新旧媒体融合的宣传营销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抓住新媒体与电影的共性——虚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增加电影的消费力量。
电影传播的是蕴藏在影片深层的文化观念 中国电影需培育稳固的国内市场,在挖掘电影的内涵上下功夫,表达中华文明的精髓,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❻ 求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区别。急!!!!!!!!!!!!
1、起源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国电影: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爱迪生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大众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2、特点不同
中国电影: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是按照国家分类的电影类型,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现手法多为平铺直叙、中规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书式的权威口吻进行叙述,观众能够获得历史的厚重感,却无法产生深刻的代入感。
领袖、英模题材影片虽然已经逐步脱离了教科书式的书写,在人物深度的刻画、体现人性色彩、选取角度的灵活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此类影片仍然存在较强的教导、感化的痕迹
美国电影:美国主流电影的表现手法则更为丰富、细腻和深入,它能将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投射到具体、真实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众,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有接受这种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的能力。
❼ 中国电影如何更好地与国外电影竞争
谈到电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好莱坞的大片,在电影院也是这类影片充满了噱头吸引观众,其次才是国产影片,但是却不分大片什么的档次了。这是人们的一种潜意识,当然,这种潜意识的形成也是因为国产影片在早些年的时候无论是电影中的特技还是画面的质量都及不上国外所谓的大片。但是,在近些年国产电影还是有着飞快的发展,无论是从影片内容还是画面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虽然在一些观众心中还是倾向于国外的大片,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掉过头来以国产电影为主了。
有很多数据就可以充分证明着国产影片的飞速发展。首先是电影的产量,2006年1~8月的产量是330部,而在2007年同期就超出400部,2008年却又比同期增长55部,每年连续的增长说明在国内,电影的发展势头很强劲。2007年的票房全年在34亿左右,其中包括一级城市、二级城市和农村,而在2008年又同比增长了近百分之三十,票房总量占全球第十一名。此外,还有很多国产的大片获得国际奖项,使国产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声名鹊起。如贾樟柯的纪录片《无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而他的《三峡好人》自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又斩获了7项大奖,创造了在欧、亚、拉美、非、大洋洲全部获奖的记录,此外还有很多国产大片得到世界的认同,是国产电影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都象征着国产电影的崛起,可是在此同时国外影片也在飞速的成长,两者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在进行激烈的博弈。
2007年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进口片票房的爆炸性增长。2006年进口片只有2部票房勉强过亿,但2007年不仅共4部过亿,其中《变形金刚》更是取得了27亿元的超高票房,是自1998年《泰坦尼克号》之后近10年以来票房最高的进口片。《变形金刚》在周票房仍达到1000万元时被撤下档期,总票房才未能最终突破3亿元。
2006年进口片前10名票房总计约6.6亿元,2007年则达到10亿元,增长了46%,而2007年度国产片前10名票房难以超过7亿元。从票房产出能力上看,进口片远远超出国产片,以2007年度中国电影票房32亿元计算,10部进口片的票房就约占全部票房的30%。国产电影只能依赖年底的三部影片《色戒》、《投名状》和《集结号》勉强抗衡进口电影。
自此就可看出,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不过,论增长幅度来说,国产影片还是远远高于好莱坞的,在今年甩掉了排名第11的巴西,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而且,据专家预计,中国有望在2010年赶超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跻身前十位,只是距离第一军团好莱坞、韩国和日本还是会相差甚远。
这两者的差距颇多,如果从源头开始,可以追溯到电影的投资上。国产电影的投资要比国外的许多电影的投资成本少很多,这里不仅仅是在电影拍摄时所需的资金和明星的费用,也包括电影制作后期的资金,比如设备。在国内现有的很多电影制片厂里仍没有很及时的升级设备,使得两者在和面的质量和特技的效果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着人才的缺失,在国内,电影方面的人才还很稀少,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为0。个别的人才是无法建立起一个体系和一个项目的,需要许多此类的人才配合才能生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片,所以在设备的引进的同时还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当然这也是投资的一部分。其实,这种现象也是极其明显,国产电影在产量飞速增长的同时质量却跟不上,比如2004年韩国电影产量不过60部,收益却是国产电影的6倍。而2007年中国电影产量近400部,可真正投资超过1000万的电影不足50部。从票房角度来看,2007年的400部电影中,超过100部电影不足60部,仅占国产影片时长的百分之十五,而超过千万的影片就更少,只有30部左右。观众的选择其实也就代表了一部分影片的质量,这也是国产影片竞争中的不足之处。
❽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一、特效不同:
1、中国的特效水平并不差,然而由于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国的特效看起来什么的出戏。
2、国外的电影资金有着合理的安排,特效一点也含糊,看起来就相当顺畅。
二、剧本不同:
1、国外剧本有着相当成熟的分工,各种类型都有,剧本也比较精良,虽然现在好莱坞剧本也不怎样,但至少中规中矩。
2、而我国的限制比较大,剧本大多都是历史宫斗片或者抗日战争片,类型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编剧体系,所有经常出现烂剧本,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莱坞有着成熟完善的道具制作组,比如《指环王》里的部分场景都是道具制作出来的,效果逼真。以及《权力的游戏》中,角色路人的服装都是专门制作,符合实际。
2、而我国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道具组,服装上面也都是光鲜亮丽,完全不符合实际,容易让人看了出戏。
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