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
国际A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竞赛型综合类电影节”,此类电影节有评奖,但不设置特定的主题。根据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官网,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14个国际A类电影节,包括中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
国际A类电影节中,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最权威、最著名蔽枝谈、最具影响力,被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其中,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
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与奥斯卡金像奖区别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与奥斯卡金像奖表彰和喜好的作品侧重点不同,主要表现在:
1、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为世界最顶尖的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入围电影基于全球,电影、导演、演员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地域限制。
而奥斯卡金像奖作为美国国家电影艺术最高奖,表彰的电影和影人主体基于美国本土,具有严格的地域限制,而在奖项入围和评选上有轻视东方作品和演员的特点。所以前者是国际电影节,后者是国家级学院形式的颁奖礼,属于截然不同的性质。
2、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搭友为全球数以百计的电影节的代表,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获奖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关注度、高知名度,个性和创新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鼓励的重要方向。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力求通过世界各地电影的彼此交流,推进电影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
而奥斯卡金像奖重视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关注度以及符合美国主体政治意识是获奖的重要参宏碰考,由于这种市场指标,获奖作品中的商业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电影奖项。
由于好莱坞百年来的深厚积累、美国本身先进的电影工业和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优势,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贰』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它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黄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电影大师的摇篮。
『叁』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什么
分别为: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亦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是国际A类电影节中最权威、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三个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特色各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偏重艺术与先锋电影;戛纳国际电影节有欧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场,偏重商业与艺术结合电影;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为关注政治性和社会性。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在于“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以“艺术性”作为评判标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地平线”、“未来之狮”、“VR竞赛”、“非竞赛展映”、“国际影评人周”、“威尼斯日”等单元。在电影黄金年代(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2018年5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入选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肆』 什么是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又被称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首届威尼斯电影节于1932年8月6日至21日举办,属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1895年由一群威尼斯当地知识分子创办的威尼斯双年展起初并没有电影环节。
双年展从1930年开始,先后引入了“音乐”“电影”“戏剧”“建筑”和“舞蹈”。由此可见,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艺术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后来引入的内容。可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的诞生就是创新的产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地平线”、“未来之狮”、“VR竞赛”、“非竞赛展映”、“国际影评人周”、“威尼斯日”等单元。在电影黄金年代(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4)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用什么语言扩展阅读
不同时期的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尼斯电影节不断受到来自法西斯政府的压力,草草举办的几届电影节参展影片几乎全部为意大利和德国的电影,政治倾向不言而喻,且一度将奖项命名为“墨索里尼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倒台,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回归到电影艺术的本质上来,取消“墨索里尼杯”,并于1949年首次用威尼斯的标志“圣马可金狮”命名最高奖项。
尽管后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威尼斯电影节仍曾遭遇各种挫折,但始终力图保持自己的独特传统:聚焦于各国电影领域的优秀实验者和开拓者,鼓励采用新的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和创作技巧拍摄形式新颖、独具一格的影片。这些影片或许并不完美,但只要有所创新,都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
『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基本介绍
意大利语: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
其他名称: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时间:1932年
主办单位:威尼斯艺术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20世纪60年代末,威尼斯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才恢复评奖。尽管如此,在此期间每年世界各国仍有很多优秀作品参展。
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组成部分。
『陆』 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12日,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老炮儿》剧组走上红毯,来自中国的粉丝集体高呼主创们的名字,声势浩大,《老炮儿》刷新华语片人气峰值。各大奖项也在当晚揭晓,赛前大热的《德军占领卢浮宫》《拉宾,最后一天》等颗粒无收,赛果全程爆冷,委内瑞拉电影《来自远方》成为大赢家。
《老炮儿》两走红毯
冯小刚李易峰成闭幕式人气担当
电影节最后一日可谓《老炮儿》的主场。在闭幕红毯上,冯小刚、王中磊、管虎、李易峰、许晴、刘桦、梁静、尚语贤齐齐亮相,为红毯打响头炮。许晴长裙曳地,大秀美腿;梁静白色西装中性帅气;尚语贤酒红色抹胸长裙清新动人。
冯小刚、李易峰成为闭幕式红毯的人气担当,大批中国粉丝早早聚集在电影宫门前,齐声高呼他们的名字。八大主创都来到红毯边与粉丝亲密互动,人气阵势不输外国明星。近几年有数个华语片剧组亮相威尼斯电影节红毯,《老炮儿》再创人气新高。
颁奖礼之后,《老炮儿》在电影宫举办首映式,全剧组再次走上红毯。梁静短裙惊艳,许晴白衣黑裤走休闲干练风,徐帆也惊喜亮相。红毯边的痴心影迷也从傍晚时分守候到晚上九点,两次支持《老炮儿》剧组。
拉美擒获金狮银狮法美两国平分大奖
颁奖礼是闭幕当天的重头戏,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17项大奖一一揭晓。本次颁奖礼完美诠释了何谓全程爆冷、大热倒灶。
1。大热的遗憾:颗粒无收的大师们
根据场刊评分结果,只有《德军占领卢浮宫》《拉宾,最后一天》两部电影超过3.5分,被当做是金狮奖的最有力竞争者,一部是大师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实验性作品,一部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史实题材力作,但在颁奖礼上都颗粒无收。
意大利本土导演马可·贝罗奇奥的《最后的吸血鬼》也毫无斩获,电影用两个时空的故事讲述新旧欧洲的交替,故事略显晦涩但仍是一部大师级作品,无奈再次与金狮奖失之交臂。
影后方面,法国女演员凯瑟琳·弗洛赛前呼声极高,她在《玛格丽特》中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带着喜感的悲剧人物,但最终不敌意大利本土女星瓦莱莉·高利诺。后者在《为你着想》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她曾主演经典电影《雨人》,也成为继雪莉·麦克雷恩、伊莎贝尔·于佩尔后和阿尔芭·洛尔瓦彻,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第四位两次摘得影后的演员。
2。冷门的逆袭:拉美才是大赢家
最佳影片金狮奖花落同志片《来自远方》可谓最大的冷门。该片在场刊上只有2.6分,排名倒数第五。用通俗的话来说,电影讲的就是老腊肉和小鲜肉的同性爱情心理战,观众对此片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被电影中饱满的情绪打动,也有人不喜欢这个故事设定直接给电影判了死刑。今年的评审们让大热影片颗粒无收,却将金狮授予争议如此之大的《来自远方》,评委的口味实在是难以捉摸。
《犯罪家族》导演帕布罗-查比罗力克索科洛夫和贝罗奇奥等大师,夺得最佳导演银狮奖。金狮给了委内瑞拉,银狮给了阿根廷,还有来自墨西哥的评委会主席阿方索·卡隆,本届威尼斯其实是拉丁美洲的天下。
法国老戏骨法布莱斯-鲁奇尼凭借《貂》夺得最佳男主角,克里斯蒂安·文森特也凭借该片获最佳剧本。《貂》在今年21部竞赛片中并不起眼,最终一晚擒得两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也是一匹不小的黑马。
3。还是有一些实至名归的
在冷门之外,也有一些奖项实至名归,赢得满堂彩。《无境之兽》里的非洲小演员Abraham Attah的表演自然真挚,表现出战乱对人性的异化,将战争中儿童的心理变化有层次地呈现出来,他一度被当做最佳男主角的竞争者,最终捧得“最佳新演员”奖令颁奖现场和新闻中心都沸腾了。
评委会特别奖颁给了土耳其电影《封锁》,该片以双线交叉叙事,揭露土耳其社会矛盾和体制黑暗,拍得悬疑而揪心,两位男主演技大赞,虽然没有夺得大奖,好在尚有奖项的鼓励。
主竞赛单元唯一的动画片《失常》聚焦都市病,在故事、动画形象、细节设计方面都非常讲究,鬼才查理-考夫曼再次贡献佳作,在场刊评分中排名第三,最终拿到评审团大奖。
总体来说,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在选片方面偏向于有真人真事为依托的现实故事和政治题材,但最终的奖项归属还是在现实与艺术中做出了平衡。拉美、非洲、土耳其等地的故事依旧是这个老牌电影节眼中的奇景,将那些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故事讲好已经具备了夺奖的基因。法国美国等电影大国依旧在输送各种类型的电影,无论是私人化的叙事还是普世性的情绪展现,最终获奖的还是能打动人心的那部。
『柒』 戛纳电影节的英语发音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kæn ˌɪntəˈnæʃnəl fɪlm ˈfestɪvl]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自开办以来,戛纳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7)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用什么语言扩展阅读:
创办初期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特别是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1936年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之后便成为1938年的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强势入围193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并还夺下最佳外国影片“穆索里尼奖”;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第一届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选择戛纳是因为那边气候舒适。
1939年6月,路易·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担任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主席,第一届电影节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开始,美国片商米高梅(Metro Goldwyn Mayer)用豪华邮轮载着好莱坞明星如 Tyrone Power、贾利·古柏(Gary Cooper)、Annabella、Norman Shearer、George Raft 来到戛纳办派对、庆宴,一时之间吸引不少影迷驻足。但是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电影节随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国、英国对德国宣战。
二战之后
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电影节,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届。第一届戛纳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自1946年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以来,1948年跟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止举办。但是在1949年,电影节在新的大楼“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举办;法国人亦称之为“红地毯大楼”。
1968年5月19日第2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因为受到“五月风暴”的影响被迫中断。前一天5月18日,评审之一路易·马卢辞职,楚浮、克劳德·贝黎(Claude Berri)、尚-盖布里耶·艾比柯寇(Jean-Gabriel Albicocco)、克劳德·勒路许(Claude Lelouche)、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跟让·吕克·戈达尔冲进“电影节大楼”的大厅,坚持要中断影片的放映,目的是要“跟罢工的学生、劳工站在一起”。
正式定名
一直到2002年,电影节才把官方名称定为“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
2018年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