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失魂的巨兽 ——评电影《利维坦》
“它畅泳于大海之时,波涛亦为之逆流。它口中喷着火焰,鼻子冒出烟雾,拥有锐利的牙齿,身体好像包裹着铠甲般坚固。性格冷酷无情,暴戾好杀,它在海洋之中寻找猎物,令四周生物闻之色变。”——《约伯记》第四十一章
俄罗斯西北部的巴伦支海,一望无尽的北冰洋与宁静的港口小镇,开场长达两分钟的空镜头将基罗斯托克的冰海暖池展现的淋漓尽致,大理石般深邃的镜头语言再配合激昂振奋的交响乐,只需一眼便能看出这是俄罗斯导演的作品。
安德烈.萨金塞夫向来是个擅长用寓言和典故的导演,在这部《利维坦》中我们几乎随时都能发现导演藏在高筒靴里的宝藏。
在《利维坦》中这幅巨大的鱼骨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科里亚的儿子罗马在搬家中发现父亲和莉娅在地窖中亲热后愤怒的摔门离去,一个人坐在鱼骨边哭泣。他无法接受那个年轻的女人代替自己的母亲在家中的位置,也无法原谅父亲对莉娅的一再纵容甚至是没有底线的原谅。在这一刻,罗马这个成长中的青年坐在巨大的海兽骨架旁哭泣,这个镜头毫无疑问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的,罗马——向来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自公元十五世纪莫斯科大公伊万三世迎娶拜占庭公主索菲亚后,俄罗斯民族已经将这个辉煌的名字刻在了自己的心中,看见当今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你就能明白这个名字在俄国人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但作为辉煌文明的代表——罗马却坐在深海巨兽利维坦的骨架边哭泣,在这一段只有同期声的场景中无疑显得有些妖魔化,这样的镜头似乎在预示着即使无比辉煌的罗马文明在海洋之主这头巨兽面前也是脆弱不堪的。
作为《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怪兽,利维坦是深海的主人,据说连上帝也无法与之正面抗衡,在神话和寓言中这头巨兽就是强大、毁灭的代名词,而在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中,这个名字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强势的国家与政府暴力机关。没错,上图中鱼骨在萨金塞夫这部影片中同时被赋予了两种寓意,它既是象征俄国政府瓦迪姆的物象又是莉娅所见到北冰洋中鲸鱼的神话产物。
这部电影的情节的步步推进,整部电影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在官与民的问题下,政府官员的腐败、国家权利分配的不均、阶级分化严重、家庭关系的紧张、由于偷情科里亚与迪马的分道扬镳……在这个俄罗斯西北部的小港,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全被揭露了出来,从民族层面来说,这些问题已经不仅仅影响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物质世界更是一场空前的信仰危机。
东正教,在伊万三世大公迎娶拜占庭索菲亚公主后被定为俄罗斯国教,由于俄罗斯民族的罗马情节,东正教也自然而然的被他们视作正统。祷告、洗礼、领圣餐这些都是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民族数百年来一直在做的,可在历史上,这个民族经历过三次信仰危机,第一次在十九世纪,俄罗斯这个古老的帝国迈着缓慢的脚步开始走向近代化的同时丢弃了这个古老民族的诸多高尚的传统,一代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的故事背景就是在俄罗斯民族面对时代大变革的同时信仰的缺失(甚至是需要救赎);第二次危机在二十世纪,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欲将耶稣的形象从瓦西里大教堂中抹去,可这个倔强的战斗名族却用一株株窗前的向日葵将圣子留在心中;而第三次,也就是现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重建过程中出现无数新的问题。导演萨金塞夫以巴伦支海偏远地区的小港作为背景,以小见大将整个俄罗斯的问题揭露出来,个人、家族、政府乃至宗教,与东正教有关的影像在本片中一共出现过四次,第一次在二十三分钟,瓦迪姆(市长)因为对无法连任市长的不安而去寻求主教的安抚,可主教却回答道,“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俗世担忧,并让他牢记那个预言。”瓦迪姆还是感到不安,追问主教是否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主教却这样回答他。第二次是在主教家中。
导演将主教的家布置的金碧辉煌,和俄罗斯传统大家族的富贵相几乎一样。第三次则是科里亚在妻子失踪后在杂货店偶遇瓦西里神父,神父跟他讲了约伯的故事,可很显然科里亚就是当下丧失了信仰的那类俄国人,他并不理解神父的故事也没有拿圣餐,只是帮神父将面包抗回了神父的住处。接下来的一场戏戏剧张力极强,神父开始挨家挨户的分发面包,可有位看似虔诚的老妇亲手从神父手中拿过了面包却随即将圣餐扔到了猪食槽里。全片前后关乎正统、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耀的宗教象征——圣餐,最终却化作了几只家养动物的饲料,对于一向以虔诚、善良和高尚的俄罗斯民族,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而最后一次东正教的出现则是在片尾,此时迪马早已离开这座偏僻小港,莉娅自杀,罗马被帕莎夫妇收养,科里亚被抓进监狱,科里亚的小屋最终也如瓦迪姆之愿被拆除,此时本片在基础剧情上的矛盾似乎已经结束,故事也似乎进入尾声。但俄罗斯、俄罗斯民族以及他们的灵魂究竟该怎样得到救赎?
主教在教堂中宣扬的俄罗斯民族的进步又究竟要怎样来填补这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在信仰上的缺失?
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民族,在贝尔加湖畔的烟波缭绕和伏尔加河船夫粗犷的嚎叫中,升天大教堂旁克里姆林宫内,那只名叫利维坦的巨兽,将在新的世界体制下带领他的人民何去何从?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Myouth,欢迎投稿~
㈡ 俄罗斯最好看的电影推荐
俄罗斯最好看的电影推荐《利维坦》、《回归》、《孤独之岛》、《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邮差的白夜》等。
1、《利维坦》
2014年的电影《利维坦》获得了评论界昌坦和大众的好评,赢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㈢ 盘点俄罗斯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俄罗斯的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㈣ 如何评价电影《利维坦》
个人评分:95(A+)
(略有剧透)
很少有电影让人看完之后如此沉重绝望,导演无情地把希望一个个地扼杀在你面前,留下的似乎便是无尽的黑暗。
电影仅就故事而言,便很具现实色彩。讲述男主一家所谓的“钉子户”与政府抗争的始末,又引发出家庭情感纠纷,最后家破人亡的结局自然也是预料得到。其中政府的腐败,从官员到体质,勾结袒护,暴利强权,而勤勤恳恳,遵纪守法的普通百姓在威逼压迫下的无力挣扎,看来觉得残酷却无比真实。从空洞冗长的宣判文书,到上诉举报的闭门推脱,再到暴力胁迫栽赃报复,这些几乎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写照。只能叹息这种题材在我国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审,就算过审想必也没有人感拍的如此决绝黑暗。
当然,电影讲好这样一个小人物与体制抗争而失败的悲剧故事,来借此针砭时弊,虽然已经差强人意,但却有些乏善可陈。电影更耐人寻味的还是在于存在与人物和情节中的暗喻。而同样题材类型,《一次别离》已经封神,本片却似乎还是差着一口气,至少在隐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上没有《别离》那么清晰深刻。
所谓的隐喻 ,从片名便开始。Leviathan本身是宗教中的海怪,庞大凶猛,难以征服,而这便是整个尾大不掉,腐朽至深的国家体制的象征。而电影便是从男主切入,来探寻抗击、驯服、拯救这个“大海怪”的方法。男主具有一切典型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特性,勤恳憨实,却也冲动鲁莽,他的困境,便是腐败强权的政府所造成的,而这便与俄罗斯的现状暗合,所以男主之后的种种探求,便是在象征着腐朽体制的改革尝试。
而首先,电影一开始,男主便找到了他的律师战友。很明显,律师象征着现代西方的民主法制,年轻帅气,机智善变,没有信仰,崇尚真理,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甚至一度很有成效,让代表腐败官僚的市长十分棘手,也让男主一家似乎看到解救的曙光。但问题随之而来,外表的光鲜和信仰的缺失带来的便是欲望和罪恶,讽刺的是律师所谓的公正司法,实际也是没有实际凭证的勒索威胁,所以同样虚伪的“西方法制”依旧无法抵抗根深蒂固的官僚,最终还是以失败逃离而告终。
接下来的女主,个人觉得便是本片离神作所差的那一步,因为她的设定让电影的主题变得不够明确。纵观全片,男主一家的悲剧,很大程度因为她的不自持造成的。于是故事的第一层主线便在个人对抗体制的矛盾中加入了家庭伦理、女性压抑与解放等元素;而更深一步,电影的国家象征层面,她的地位也变得模糊。她可以与男主统一,作为国家的喻体,受“现代体制”副产品的吸引而迷失;但我更倾向于她是男主的第二个探求对象——新旧妥协。从片头开始,她便是保守的,服从的,希望接受赔偿搬走姑息,而在随后夹杂在男主和律师间,她面临的是,肉体与精神,欲望与责任,感性与理性间的矛盾,也是象征着革新与传统的矛盾。而作为矛盾的载体,她一直也是在尝试妥协调和,一直无法做出果断的选择。这种所谓的折中主义,表面一团和气,但确实定时炸弹,最终爆发之后,结局我们也都看到。这个探求的失败,相比对我们也许触动更大,原因不说自明。
而男主的第三次探寻,便是后面与神父的问答。影片临近尾声,Leviathan也被点了出来。在传统、官僚、法制、折中都相继绝望后,答案似乎留给了信仰和宗教。但是宗教也是不可靠的,主教对官员的打太极,律师的忏悔不等于赎罪,而神父更是在男主的求助下反而把重担赋予男主,最后主教在不公中对“真理”“真实”的宣扬,都是在对宗教信仰的虚伪做着讽刺。
最后的希望,也许只剩下象征下一代的儿子。可是在收到如此多的重创下,毫无依靠,寄人篱下,他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破朔迷离,难以想象。也许就如同影片结尾的那座举行海怪,已经腐朽入骨,似乎病入膏肓,探寻竭尽,只有绝望。
㈤ 跪求最近几年好看的俄罗斯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https://pan..com/s/16iNw1OA8L0sUwwUsC5Ib6g?pwd=fr6c
消失了12个年头之后,父亲重新回到家中,而两个儿子——安德列(Vladimir Garin 饰)和伊万(Ivan Dobronravov 饰)已经长大。他们虽时时刻刻思念父亲,然真正相会时却产生了隔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