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般电影院用什么3D眼镜
目前大部分电影院用的是偏振光3d眼镜,并不会每场电影都换一种眼镜。
偏振式3D眼镜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通过在显示屏幕上加放偏光板,可以向观看者输送两幅偏振方向不同的两幅画面,当画面经过偏振眼镜时,由于偏振式眼镜的每只镜片只能接受一个偏振方向的画面,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1)左岸电影城延吉扩展阅读:
偏振式3D眼镜的优点:
1、偏振式3D技术的色彩损失是最小的,色彩显示更为准确,更接近其原始值。
鉴于眼镜的透镜本身几乎没有任何颜色,对用于偏振光系统的节目内容进行色彩纠正也更为容易。尤其是肤色,在一个偏振光系统中,看上去更为真实可信。偏振式3D技术的3D效果也比较突出,立体感觉真实。
2、观看角度大,偏振式3D技术不会像主动快门式技术一样只能水平观看3D影像,由于偏振光线的特性,左眼图像被右眼看到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偏振式3D眼睛倾斜到一定角度依然能显示高质量的3D画面,比如可以斜靠在沙发上看3D电视。
3、眼镜成本低、佩戴舒适、无大小限制、无电子元件无辐射等优点。
❷ 图们历史沿革
图们市的地名源于其著名的河流——图们江。古籍中对图们江的称呼多样,如“统们”、“驰满”、“土门”、“豆满”,这些名称皆源于同一发音,都指向这条大河。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标志性河流。历史上,金、元时期称其为爱也窟河,下游段曾称统门河或徒门河,清朝时期则译作“土门江”。这里的“土门”并非汉语或朝鲜语,而是满语的“tumen sekiyen”,意为“万水之源”。
图们市的名称变迁也与图们江紧密相连。原名灰幕洞的图们,在1933年因与图们江相关而改为今名。1881年至1933年间,图们曾属于珲春副都,直到敦图铁路开通后,这里的人口逐渐增长,转变为城镇。1933年6月,艾蒿甸子更名为图们,寓意“万水之源”,并隶属于延吉县。1965年,图们正式升格为市,划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自1913年起,图们作为延吉县的一部分,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1946年至1965年间中共图们区委领导下的政府机构变迁。1965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图们市,划入延吉县和汪清县的部分区域,随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荡,直至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恢复乡镇建制,行政区划逐渐完善至今,目前图们市辖有四镇三街道办事处。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位于图们江下游左岸。有铁路、公路与朝鲜相连,是吉、黑两省通往朝鲜北部的重要门户。辖图们、石岘2镇。1931年前仅为数十户居民的小村落。后因长图和牡图铁路建成,迅速发展为街镇。1945年曾建市,1954年又改市为镇。1965年重设图们市。工业有造纸、木材加工、针织、化工和建材等。石岘造纸厂(新闻纸)闻名全国。土特产有蜂蜜、木耳、人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