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华人获奖
奖项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最高奖 1989《悲情城市》侯孝贤
1992《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1994《爱情万岁》蔡明亮
1999《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2005《断背山》李安
2006《三峡好人》贾樟柯
2007《色戒》李安 1993《霸王别姬》陈凯歌 1988《红高粱》张艺谋
1993《香魂女》谢飞
1993《喜宴》李安
1996《理智与情感》李安
2007《图雅的婚事》王全安
2014《白日焰火》刁亦男 二等奖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2013《郊游》蔡明亮 1994《活着》张艺谋
2000《鬼子来了》姜文 1989《晚钟》吴子牛
1995《烟》王颖
1997《河流》蔡明亮
2000《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2001《十七岁的单车》王小帅
2005《孔雀》顾长卫 演员奖1992《秋菊打官司》巩俐
1994《阳光灿烂的日子》夏雨
2011《桃姐》叶德娴 1994《活着》葛优
2000《花样年华》梁朝伟
2004《清洁》张曼玉 1992《阮玲玉》张曼玉
1995《女人,四十》萧芳芳
2014《白日焰火》廖凡 导演奖1999《过年回家》张元
2011《人山人海》蔡尚君 1997《春光乍泄》王家卫
2000《一一》杨德昌
2015《聂隐娘》侯孝贤 1996《太阳有耳》严浩
2001《爱你爱我》林正盛 编剧奖2009《春风沉醉的晚上》梅峰
2013《天注定》贾樟柯 2008《左右》王小帅
2010《团圆》王全安,金娜 终身成就奖2010吴宇森(荣誉金狮奖)特别成就奖2004巩俐(特别大奖)
2015贾樟柯(金马车奖) 1993巩俐(金摄影机奖)
1997许鞍华(金摄影机奖)
巩俐是迄今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演员。
㈢ 第一位包揽欧洲三大电影奖的华人是谁
张艺谋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9 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一个都不能少 (获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
1994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活着 (获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
2003 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创新奖 英雄 (获奖)
巩俐是华语影坛唯一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均获得过个人殊荣的演员,分别为:
1992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93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荣誉奖
2004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纪念大奖
㈣ 你需要记住的中国电影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获奖情况
中国电影人在欧洲电影节的璀璨篇章/
在电影艺术的璀璨星河中,三大欧洲电影节——威尼斯、戛纳和柏林,犹如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严苛的评选标准,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中,威尼斯电影节以其历史悠久的地位,对张艺谋导演尤为青睐,多次捧回奖项,而巩俐更是凭借此地的舞台成为首位国际电影节影后。戛纳电影节则以其庞大的交易额和对艺术电影的尊重,见证了华人电影如《侠女》和《菊豆》的辉煌时刻,张元、李安、贾樟柯等导演在戛纳的屡次提名和获奖更是熠熠生辉。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夺魁,金棕榈奖的荣光开启中国电影在欧洲的获奖潮流。《霸王别姬》虽有张国荣未获最佳男演员的传闻,但戛纳评委们的讨论与抉择,让这部电影成为永恒的经典。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在戛纳收获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影帝,华语电影自此在戛纳舞台上绽放光彩。而柏林电影节上,张艺谋的《红高粱》更是首度摘得金熊奖,开启了华语电影在柏林的辉煌篇章,如《我的父亲母亲》和《十七岁的单车》等作品也相继获奖。
2004年至2006年间,顾长卫、蔡明亮等导演在柏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他们的作品不断刷新华语电影在欧洲的荣誉。2007年,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这是华人导演14年后的再次突破,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高度。同年,台湾短片《美》也凭借其评审团大奖银熊奖,为华语电影增添了荣誉的光环。
中国电影人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电影艺术的一股重要力量。每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获奖,都是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艺术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