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terminal cuenca del plata 是哪里
威尼斯电影节
圣丹斯电影节
东京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开罗国际电影节
蒙特利尔电影节
电影旬报电影奖
美国金草莓奖
其他奖项
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据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不容小觑。
每年三月下旬举行颁奖典礼。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Internet电影奖(internet movie awards)
参与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线电影奖项,所有获奖电影无一例外是好莱坞大制作。
其他节日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电影节(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国国际妇女电影节(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国拉丁电影节(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国旧金山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独立电影节(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地下电影节(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亚裔电影节(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国旧金山国际亚裔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韩国釜山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亚太电影节(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国际电影节(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迪拜电影节(Du Film Festival)
⑵ 国际上都有哪些知名的电影节每个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什么名字
国外知名电影节及奖项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97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一个获得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和夏纳、威尼斯等著名电影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次。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
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奖项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于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评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由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和法国电视二台合作举办。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 金球奖,始终笼罩在奥斯卡的阴影之下,更像是奥斯卡前的一次预演。金球奖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金球奖共设有24个奖项,金球奖被许多人看作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
美国电影学会奖——AFI Awards 美国电影协会创办,2002年1月15日颁发第一届学会奖。简称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届。美国电影学会1996年为庆祝电影诞生一百年,举办了美国影史百大经典电影的票选活动。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为美国五大影评人协会中历史最悠久的奖项,国家影评奖历来被视作奥斯卡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
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始自1975年,与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称之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6年,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四世国王的王后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闻名,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纪录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国际电影节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
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创刊于1919年的《电影旬奖》于1924年开始进行年度佳片评选,最初只选出最佳外国电影;1925年起对外国片分艺术片、娱乐片两类开展评选;1930年起又分“日本现代电影”、“日本古装电影”、“外国无声电影”、“外国有声电影”进行评选;之后,固定为年度10部最佳日本电影、10部最佳外国电影、最佳日本影片导演、最佳外国影片导演四个项目的评选, “年度十佳”是战前最权威的电影奖项。随着战后电影繁荣时期的到来,电影旬报年度评选项目越来越多,渐趋“奥斯卡化”,分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国影片、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员等,并扩大了读者参与程度,上述奖项,由读者同样选出一遍。
美国金草莓奖——RAZZIE Awards 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得奖名单有时并非该年度最.烂(但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是以〔亏〕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电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会因树大招风而中奖!每年还故意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一天公布得奖名单。
————————————中国————————————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获得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认证,被归类于国际A类电影节。每年6月,这个中国唯一的国际电影节都将如约而至,带给您一场盛大的电影视觉体验。
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国北京国际电影季(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长春电影节——1992年创办,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与中国电影华表奖隔年举办。
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中国台北电影节——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中国电影金鸡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奖杯采用天安门华表造型
中国电影童牛奖——系全国电影四大奖之一,专为奖励优秀儿童少年影片、儿童少年电影工作者。
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
中国香港电影金紫荆奖——始于1996年,每年举办一次,
中国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始于1995年。每年1-2月举行评选,评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该奖创办于1962年,由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每年举办一届。
中国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国内唯一将内地和港台电影作品同时纳入视野,创办于2001年,
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Internet电影奖(internet movie awards) 参与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线电影奖项,所有获奖电影无一例外是好莱坞大制作。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英国爱丁堡电影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国伦敦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电影节(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国国际妇女电影节(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国拉丁电影节(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国旧金山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独立电影节(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地下电影节(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亚裔电影节(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国旧金山国际亚裔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韩国釜山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亚太电影节(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国际电影节(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迪拜电影节 (Du Film Festival)
⑶ 各个电影节的报名方式以及参赛需求,希望大家知道多少个就告诉我多少个,感激不尽
网络一下 迷失吧电影网 这里有多少个 一看就知道
⑷ 请问在迪拜哪里可以看到传统演出呢
文化
如果你身处迪拜,你又会明显的感觉到迪拜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由于迪拜曾经是英殖民地,所以,这里的文化特征明显得兼容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又因为这里在作为英殖民地期间,一直由印度人代管,所以这里的印度文化也有十分明显的烙印。总之,在这里,无论是餐饮、建筑、文化、体育、着装还是休闲娱乐,处处都反映出迪拜的国际性。
在迪拜,你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地区的饮食,从典型的阿拉伯餐,到高档的西餐、西方的快餐,再到南亚印度的饮食,还有中餐、泰餐,日本餐、韩国餐等等。无论是街旁巷里,还是酒店购物中心内,都有品种繁多的各国餐饮。
都说米兰、巴黎是世界时装之都,迪拜也绝对不必那些地方差。这么说的原因不是说迪拜的服装真正走到了世界潮流的前端,而是迪拜的服装实在是太有特色了,说它有特色并不是因为伊斯兰的妇女穿的那种面纱,而是因为在迪拜,你可以看到几种迥然不同的服装风格。穿的清一色的大褂的本地人从头遮到尾把自己蒙的只剩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穿着旗袍走在迪拜的大街上的中国女人,还有就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仍然穿着吊带衫、热裤走在大街上欧美国家的女人常。在迪拜街边的露天咖啡座坐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好比在欣赏一出最最奇异的服装秀。
此外,迪拜每年举办的年度迪拜国际电影节,也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名人来到这个沙漠之国,为迪拜的文化增光添彩。另外,迪拜还有许多活跃的音乐厅,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常光顾迪拜做现场表演,如席琳狄翁、麦当娜等歌星。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夫妇以及菲尔柯林斯等也是这个国家的常客。迪拜沙漠摇滚音乐节亦是重金属和摇滚艺术家的另一项重大节日。来自世界顶尖级别的剧团和歌舞团等,也常常来迪拜做巡回演出。
然而这里的传统文化却没有被国际化的风尚所冲散。在迪拜你依旧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最传统的阿拉伯文化,穿长袍的阿拉伯人、清真寺的祷告声、醇香的阿拉伯水烟等等。这种融合的文化可能会给初次来到迪拜的你带来一点儿视觉与精神上的冲击。
语言宗教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英语、印地语、以及乌尔都语也被广泛使用,马来语、波斯语、旁遮普语、以及塔加洛语也有被使用。
伊斯兰教是所有酋长国的官方宗教,主要的教派为逊尼派。这里也有少数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以及基督徒。迪拜也是所有酋长国内唯一有印度教、锡克教庙宇的地方。
迪拜城内的米娜市集有湿婆与奎师那的庙宇,它们的建立相信是受到迪拜前任领导者,谢赫·马克图姆·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得允许。这里也有专属印度移民的电动火葬场。非穆斯林者可自由信仰他们的宗教,但不得以公开传教或散布其书籍。政府对于非穆斯林者以及传教士其实是很宽容的,并很少干预非穆斯林者的宗教活动。
着装
这里的着装比起沙特那些伊斯兰国家,简直就是女士们的天堂。虽然本地的妇女还是要求统统黑袍裹身,除了俩眼睛啥也不能露出来,美丽不外现,但是,其他非穆斯林的就很宽松了,甚至很多来旅游的欧美人穿吊带背心短裤短裙,袒胸露腿,也没人干涉。可在沙迦就不行,女性的着装必须遮住肩膀以下,裙子不能在膝盖以上等。
⑸ 迪拜地理位置,景物特征,历史文化,旅游指导这些方面的书籍
迪拜(阿拉伯语:دبي,英语:Du),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酋长国,中东最富裕的城市,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与卡塔尔为邻、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与阿曼毗连。常住人口约262万人,本地人口占20%左右,外籍人士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住迪拜的华人有约20万人,其他外籍人士来自诸如埃及、黎巴嫩、约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英语。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迪拜本地人信仰伊斯兰教。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以活跃的房地产、赛事、会谈等近乎世界纪录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迪拜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成为了东、西方各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物流、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是202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迪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业、旅游业等非石油产业,还着重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
迪拜正以他高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超前规划、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未雨绸缪、超前规划、永不满足、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
迪拜·阿布扎比玩全攻略(第3版)迪拜旅游完全攻略书籍旅行指南美食景点购物线路地图
历史
公元前三世纪,迪拜就有人类活动。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迪拜久迈拉地区发现公元五世纪人类住区遗址及文物。真正开始有村庄记录是从1799年开始的,巴尼亚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后裔开始迁徙至迪拜,而他们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1833年,巴尼亚斯部落的阿勒马克图姆王朝在没有抵抗的情形之下离开了阿布达比并迁移至迪拜。经历被侵略与战争之后,于1835年与英国签订“永久停战协议”,从此,这个新的独立酋长国,与阿布达比酋长国正式分离,马克图姆正式成为酋长,开创了该家族在迪拜的统治。
此后多年间迪拜得到很快的发展,成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它的宽松的自由贸易价格和合理的税制,吸引着来自各个地区的冒险家们相继来到这里寻求发展。与周围市镇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励商业贸易。
1966年,在离杜拜海岸线120千米的地方发现了石油,之后杜拜获得石油开采权。自此之后,迪拜的远期发展前景更被看好,随着石油的开采与出口,迪拜的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更大的推动发展。1971年,前保护人英国离开波斯湾之后,迪拜联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个酋长国于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在20世纪70年代后,迪拜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国民收入的发展基础来源于它的石油贸易,迪拜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领导者,通过其成功地管理和运作,将其将储存量并不十分丰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给予了人民。并利用石油所带了发展前景迅速地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使得国家繁荣发展。此后迪拜利用它的国际性的贸易市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国际游客来这里观光和度假,而且游客数量随年增长。
文化
如果你身处迪拜,你又会明显的感觉到迪拜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由于迪拜曾经是英殖民地,所以,这里的文化特征明显得兼容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又因为这里在作为英殖民地期间,一直由印度人代管,所以这里的印度文化也有十分明显的烙印。总之,在这里,无论是餐饮、建筑、文化、体育、着装还是休闲娱乐,处处都反映出迪拜的国际性。
在迪拜,你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地区的饮食,从典型的阿拉伯餐,到高档的西餐、西方的快餐,再到南亚印度的饮食,还有中餐、泰餐,日本餐、韩国餐等等。无论是街旁巷里,还是酒店购物中心内,都有品种繁多的各国餐饮。
都说米兰、巴黎是世界时装之都,迪拜也绝对不必那些地方差。这么说的原因不是说迪拜的服装真正走到了世界潮流的前端,而是迪拜的服装实在是太有特色了,说它有特色并不是因为伊斯兰的妇女穿的那种面纱,而是因为在迪拜,你可以看到几种迥然不同的服装风格。穿的清一色的大褂的本地人从头遮到尾把自己蒙的只剩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穿着旗袍走在迪拜的大街上的中国女人,还有就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仍然穿着吊带衫、热裤走在大街上欧美国家的女人常。在迪拜街边的露天咖啡座坐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好比在欣赏一出最最奇异的服装秀。
此外,迪拜每年举办的年度迪拜国际电影节,也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名人来到这个沙漠之国,为迪拜的文化增光添彩。另外,迪拜还有许多活跃的音乐厅,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常光顾迪拜做现场表演,如席琳狄翁、麦当娜等歌星。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夫妇以及菲尔柯林斯等也是这个国家的常客。迪拜沙漠摇滚音乐节亦是重金属和摇滚艺术家的另一项重大节日。来自世界顶尖级别的剧团和歌舞团等,也常常来迪拜做巡回演出。
然而这里的传统文化却没有被国际化的风尚所冲散。在迪拜你依旧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最传统的阿拉伯文化,穿长袍的阿拉伯人、清真寺的祷告声、醇香的阿拉伯水烟等等。这种融合的文化可能会给初次来到迪拜的你带来一点儿视觉与精神上的冲击。
语言宗教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英语、印地语、以及乌尔都语也被广泛使用,马来语、波斯语、旁遮普语、以及塔加洛语也有被使用。
伊斯兰教是所有酋长国的官方宗教,主要的教派为逊尼派。这里也有少数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以及基督徒。迪拜也是所有酋长国内唯一有印度教、锡克教庙宇的地方。
迪拜城内的米娜市集有湿婆与奎师那的庙宇,它们的建立相信是受到迪拜前任领导者,谢赫·马克图姆·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得允许。这里也有专属印度移民的电动火葬场。非穆斯林者可自由信仰他们的宗教,但不得以公开传教或散布其书籍。政府对于非穆斯林者以及传教士其实是很宽容的,并很少干预非穆斯林者的宗教活动。
着装
这里的着装比起沙特那些伊斯兰国家,简直就是女士们的天堂。虽然本地的妇女还是要求统统黑袍裹身,除了俩眼睛啥也不能露出来,美丽不外现,但是,其他非穆斯林的就很宽松了,甚至很多来旅游的欧美人穿吊带背心短裤短裙,袒胸露腿,也没人干涉。可在沙迦就不行,女性的着装必须遮住肩膀以下,裙子不能在膝盖以上等。
婚姻
在阿拉伯国家,男人在法律上允许娶4个老婆的,这对全世界到处都是一夫一妻制的许多男同胞来说,是值得流口水的。不过,当地真的娶4个老婆的男人,还是占少数。因为这个国家虽然允许你娶4个老婆,却要求你既然要娶4个,就必须对4个老婆一视同仁,也就是说你不能专宠一位,所有老婆必须分开住,最起码你要有足够大的房子,而且,一位老婆有了什么,其余老婆也必须有,比如你特别宠其中一位,想买套高级别墅给她住,如果你还有别的老婆的话,你就得做好有几个老婆买几套的思想准备,只要你不公平不一视同仁对待,老婆可以去法院告你,那到时候你就只有倾家荡产的份儿了。
休息日
在迪拜,政府机关一般是上午7点或8点开始上班,中午2点就下班,然后就回家咯。下午机关不开门,所以有什么事就得早点起床赶紧办。而一般的公司,则是上午9点上班,中午2点下班,然后下午4点再上班,到晚上8点下班。这里不像我们国内,这里的休息日是周五,政府机关则是周五和周六,他们也双休。这还是去年才改的,以前迪拜都是休息周四和周五,后来为了尽量和国际接轨,但又不能改变穆斯林周五大礼拜的习俗,所以自年9月份就改成了政府机关休息周五周六,普通单位休息周五。休息日一般商店都不开门,要在下午四五点钟以后才允许开门营业。
斋月
另外,阿拉伯国家每年还有斋月。斋月的时候非穆斯林的同志们比较惨,因为整一个月所有餐馆都不允许开门营业,而且穆斯林从早上太阳出来到晚上太阳落坡,都不能吃饭进餐,所以斋月的时候,他们晚上进餐叫“早饭”。只有宾馆在斋月期间可以出售食物,但也只能在宾馆内或者房间里食用。斋月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在公共场合进餐、喝水、抽烟,不管你是不是穆斯林,直到晚上太阳下山以后才可以。
⑹ 电影节的世界电影节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Sundance Film Festival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于198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是当今世界9大A类电影节之一。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年导演,要求正式参赛片导演的作品不能超过三部。因而入围导演多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个获得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和夏纳、威尼斯等著名电影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次。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Festival De Cannes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财务因素等,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动服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了…。
在短短双周之内,影展的活动分为了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映演,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于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不参与竞赛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6年,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四世国王的王后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闻名,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纪录片、最佳短片。2009年开罗又把国际电影节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 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为“世界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活动内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并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 Kinema Junpō
创刊于1919年的《电影旬奖》于1924年开始进行年度佳片评选,最初只选出最佳外国电影;1925年起对外国片分艺术片、娱乐片两类开展评选;1930年起又分“日本现代电影”、“日本古装电影”、“外国无声电影”、“外国有声电影”进行评选;之后,固定为年度10部最佳日本电影、10部最佳外国电影、最佳日本影片导演、最佳外国影片导演四个项目的评选,
“年度十佳”是战前最权威的电影奖项。随着战后电影繁荣时期的到来,电影旬报年度评选项目越来越多,渐趋“奥斯卡化”,分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国影片、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员等,并扩大了读者参与程度,上述奖项,由读者同样选出一遍。 RAZZIE Awards
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得奖名单有时并非该年度最烂(但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是以〔亏〕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电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会因树大招风而中奖!每年还故意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一天公布得奖名单。 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据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不容小觑。
每年三月下旬举行颁奖典礼。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Internet电影奖(internet movie awards)
参与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线电影奖项,所有获奖电影无一例外是好莱坞大制作。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电影节(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国国际妇女电影节(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国拉丁电影节(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国旧金山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独立电影节(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地下电影节(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亚裔电影节(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国旧金山国际亚裔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韩国釜山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亚太电影节(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国际电影节(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迪拜电影节(Du Film Festival)
⑺ 关于阿联酋的文化环境
阿联酋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当然是以伊斯兰文化为主要根基,但是,阿联酋同时又是一个多元化和多文化的国家,由于该国80%以上的人口均为外来人口,这也是形成它文化多元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阿联酋迪拜。在这个国家里,有25%左右的人口是当地的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各种生活习俗完全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同时,还有大量的来自阿拉伯国家或者伊斯兰国家的人口,比如叙利亚、黎巴嫩甚至北非地区的一些穆斯林国家等。另外,占阿联酋迪拜人口大多数的,是来自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也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所以他们的文化也是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的。而大量的印度人来迪拜谋生,也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来了迪拜。另外还有许多欧洲人,他们的到来,又将西方的文化传入的这个国家。因此,阿联酋整个国家虽以伊斯兰文化为基根,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文化的国家。
在阿联酋,伊斯兰文化中的影响当然是占绝对地位的,这也使得他们的节假日甚至日常生活,都受到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城里,随处可见的清真寺,就是最好的说明,虔诚的穆斯林,每日都要定时到清真寺做礼拜,而每周的周五大礼拜日,更是所有店铺和公共场所不得在下午5点之前开门。另外,每年的斋月以及开斋节和真主的生日等等节假日,也是以伊斯兰文化为依据的。伊斯兰文化无论在饮食、服装、建筑、文学、艺术甚至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都根深蒂固地扎根在阿联酋国民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如果你身处迪拜,你又会明显的感觉到迪拜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由于迪拜曾经是英殖民地,所以,这里的文化特征明显得兼容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又因为这里在作为英殖民地期间,一直由印度人代管,所以这里的印度文化也有十分明显的烙印。总之,在这里,无论是餐饮、建筑、文化、体育、着装还是休闲娱乐,处处都反映出迪拜的国际性。
在迪拜,你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地区的饮食,从典型的阿拉伯餐,到高档的西餐、西方的快餐,再到南亚印度的饮食,还有中餐、泰餐,日本餐、韩国餐等等,在迪拜都随处可见餐馆。无论是街旁巷里,还是酒店购物中心内,都有品种繁多的各国餐饮。虽然在一般的餐馆里是不允许出售猪肉食品,但是,在各大超市里却有专柜销售猪肉,虽然在一般的餐馆里不允许卖酒,但是在所有4星级以上的饭店内的酒吧,却都允许出售带酒精的饮料。单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迪拜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都说米兰、巴黎是世界时装之都,迪拜也绝对不必那些地方差。这么说的原因不是说迪拜的服装真正走到了世界潮流的前端,而是迪拜的服装实在是太有特色了,说它有特色并不是因为伊斯兰的妇女穿的那种面纱,因为这种情况在整个22个阿拉伯国家都有,说它有特色,是因为在迪拜,你可以看到几种迥然不同的服装风格。首先,穿的最多的绝对是本地人,既阿拉伯人。他们清一色的大褂,从头遮到尾,尤其是女人,当地正宗的阿拉伯女人,的的确确把自己蒙的只剩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其次呢,在迪拜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们也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那些印度人尤其喜欢把头包的象个粽子一样。此外就是中国人,中国的女人穿着旗袍,走在迪拜的大街上,绝对可以吸引无数人的眼球,而最后呢,也是穿的最少的就是欧美人,现在是1月,迪拜的冬天,可是那些欧美国家的女人仍然穿着吊带衫,热库走在大街上,当地保守的穆斯林也都已经习以为常。在迪拜街边的露天咖啡座坐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好比在欣赏一出最最奇异的服装秀。
由于阿联酋在是英殖民地时曾由印度人代管,这也使得大量的印度人自几代以前便移民至此,大量的印度人祖辈都生活在这里,这使得宝莱坞的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迪拜一样流行。迪拜每年举办的年度迪拜国际电影节,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名人来到这个沙漠之国,为迪拜的文化增光添彩。另外,迪拜还有许多活跃的音乐厅,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常光顾迪拜做现场表演,如席琳狄翁、麦当娜等歌星。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夫妇以及菲尔柯林斯等也是这个国家的常客。迪拜沙漠摇滚音乐节亦是重金属和摇滚艺术家的另一项重大节日。来自世界顶尖级别的剧团和歌舞团等,也常常来迪拜做巡回演出。
在阿联酋的沙迦酋长国,有许多文化艺术馆和博物馆,不仅经常举办世界性的各类书画展,也每年举办文化节。如今,阿联酋政府不惜花费500万美元巨资,借来毕加索的真迹,在阿布扎比举办画展,免费为游人开放,随便参观,为活跃阿联酋的文化和加强跟各国的文化交流做着不懈的努力。
⑻ 请问大佬有条条大道通罗马2015年上映的由莎拉·杰茜卡·帕克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吗
《条条大道通罗马》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JfmOavktmyR6PPdDso5OtQ
导演:埃拉·列姆哈根
编剧:乔什·阿皮尼亚内西、辛蒂·梅尔斯
主演:莎拉·杰茜卡·帕克、罗希·戴、雷欧·波瓦、克劳迪娅·卡汀娜、帕斯·贝加、马洛可·伯尼尼、吉安克劳迪欧·卡雷塔、基娅拉·巴瑟尔曼、巴尼·哈里斯、葆拉·拉维妮、费德里克·罗西
类型: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英国、瑞典
语言:英语、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2015-12-16(迪拜国际电影节)、2016-02-05(美国)
片长:90分钟
又名:情定罗马、享受吧!罗马(台)
玛姬(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JessicaParker饰)是一名年轻的单身母亲,独自抚养着正在度过青春期的女儿夏娜(罗希·戴RosieDay饰),为了拉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玛姬决定带着女儿前往托斯卡纳村庄度假。让玛姬没有想到的是,在那里,她邂逅了曾经的恋人卢卡(雷欧·波瓦RaoulBova饰),此时的卢卡依旧单身,这让玛姬不禁想入非非。
因为十分想念远在纽约的男友,夏娜决定瞒着母亲前往纽约,恰巧卢卡年迈的母亲卡门(克劳迪娅·卡汀娜ClaudiaCardinale饰)也有着自己的秘密计划,于是两个女人一拍即合,偷走了卢卡的车,踏上了旅途。得知这一切的玛姬和卢卡不得不紧追其后。
⑼ 介绍迪拜的特色
目的地简介
迪拜(英语:Du 阿拉伯语:دبيّ)是阿联酋七大酋长国中的第二大酋长国,仅次于阿布扎比,面积3885平方公里,占阿联酋总面积的5%。2002年人口达111.2万。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也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最高的塔,源源不断的石油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地位,为迪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如今的迪拜成了奢华的代名词。
迪拜政府所在地为迪拜市。迪拜市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是迪拜气候最好的时节,迪拜总的来说属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在10-30℃,夏天最高达48℃度。迪拜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言。经济产业以金融业、石油贸易、货运业、旅游业等为主。
建议游玩时间
建议时间:2天
特色亮点
体验古老与现代交错的迪拜
在迪拜河可看到城市明显的新旧对比。迪拜河的一边是玻璃幕墙闪闪生光、,而且设计非常新颖,也颇有寓意。河的另一边却好像走进另一时代,另一个地方。迪拜河向内地延伸约10公里,把这个城市分为两半。东边是贝拉(Deira),西边是柏迪拜(Bur Du),要感受当地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像当地人一样,搭乘水上计乘车或abbra。
高空感受奢侈帝国
哈利法塔也被称作迪拜塔(Burj Du),是总高828米的摩天大楼,123层是观景台,等上最顶层,站在云端俯瞰整个城市,感受整个迪拜帝国的富贵和奢华。
区域分布
尽管迪拜这个名字众所周知,但迪拜城只是由广袤沙漠构成的、具有相同名字的酋长国的一部分。下面是迪拜城的主要区域和偏远地区,以及其中的景点。
data
迪拜地图
迪拜河(The Creek):这条漫长的S形河流(Khor Du)是迪拜城成长和繁荣的大动脉,也是城市特色的主要源泉。商船、渔船以及游船交织在一起,在河面上来往穿梭。
德拉(Deira):迪拜的这个区域是真的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西部是露天市场,像一个拥有狭小胡同的养兔场,形形色色的商店与廉价的餐馆拥挤在一起,出售着名目繁多的商品。在德拉东面以及迪拜河岸上,您会看到古老的独桅帆船还在装卸着货物。
柏迪拜(Bur Du):迪拜一些最著名的历史建筑就位于繁华的柏迪拜地区,包括美丽的风塔建筑阿法迪旧区(Al Fahidi Historical District)—年代久远的商业总部。
乌德梅塔(Oud Metha):乌德梅塔是迪拜的大型住宅地区,也分布着休闲和教育设施。按照古埃及壮美风格建造的瓦菲城(Wafi City)购物中心中的高档商店、金字塔附近的超群餐厅,一些毗邻莱佛士酒店(Raffles Du hotel)的精致酒吧,以及莱姆西广场(Lamcy Plaza)其他的购物场所都是您的好去处。
谢赫扎耶德路(Sheikh Zayed Road):声名远扬的12车道谢赫扎耶德路与海岸线平行,从贸易中心转盘沿西南方向通往阿布扎比。
朱美拉(Jumeirah)和萨特瓦(Satwa):朱美拉是富裕的近郊区,里面充斥着享受优越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心仪的地产、画廊、精品店、秀丽的公园以及俊男靓女们。
Umm Suqeim带引以为傲的是伯瓷酒店(Burj Al-Arab)、Wild Wadi水上公园、以及朱美拉海滩酒店(Jumeirah Beach Hotel)。 再往南,就是美轮美奂的皇家海市蜃楼酒店(One & Only Royal Mirage)所在的Al-Sufouh路。它夹在著名的朱美拉古城(Madinat Jumeirah)和迪拜海滨城(Du Marina)的中间,也是通往人工建造的朱美拉棕榈岛(Palm Jumeirah)的入口。
历史文化
历史
迪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因而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阿联酋本身则非常现代。迪拜历史上的最大变化是从五十年前发现石油而开始的。
50年前,迪拜还只是沙漠中的一个贸易点,人口不过5000人,如今却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人口接近100万。由于其位于东西方交叉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四通八达的空中航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游客。
1883年,巴尼亚斯部落开始进入迪拜,在经历了不间断的侵占和被侵占的时期,这个国家得以在1835年同英国签订“永久停战协议”,从此开始,迪拜才真正地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在之后的不断发展中,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迪拜在国际形象中不断提升,吸引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前来进行投资贸易,大大促进了迪拜的蓬勃发展。
迪拜经济更加迅猛发展的是石油的发现与开采,在石油贸易对经济的刺激下,迪拜的国家实力更是如日中天。现在的迪拜一步步的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前进,并且越来越近。
迪拜实行开放的政策,目前迪拜的常住居民中有80%为外来人口,来自150多个国家,中国人大约有7万,大多是做小商品生意的。
文化
对于每一个曾经来过迪拜的人,无不为它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化和兼容性感到震惊。受历史的影响,曾经作为迪拜的统治国的英国,将自己的文化色彩留在了如今的迪拜,使得现在的迪拜在文化形式上有着与西方文化高度统一的特性。
在这里,不论你置身于周围的建筑,还是不同的餐馆餐厅,抑或其他方面,都随处显现着迪拜那国际化的潮流。
在时尚圈里,迪拜绝对算得上赫赫有名的时装之都,这里的时装可以与米兰、巴黎等地相媲美,相媲美的关键不在于潮流,而是它的独特性,在迪拜,你随处可以看见那些穿着清一色的伊斯兰教妇女从大街上走过,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只剩下一双眼睛,这些特立独行的衣着打扮,使得迪拜的街道彰显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除了时装的独特所带来的吸引,在这里,你还可以凭借它的电影节而有幸在第一时间了解众多国家不同形式不同体现的电影所带给人的感受,在如此的沙漠之国中,如此多的艺术形式,被国际许多文化所接受容纳,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迪拜历史文化的特色,让它在沙漠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舞姿,成为人们争相旅游的胜地。
宗教信仰
迪拜人的主要信仰有伊斯兰教,也有部分印度教和基督教徒。政府对非穆斯林宗教群体持宽容态度,基本很少干预他们的宗教活动。
作为阿拉伯国家,迪拜对各种生活方式的宽容展现了其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外国人在迪拜拥有宗教信仰自由。在办公大楼里,身着阿拉伯服装的当地人和西装革履的外国人和谐相处,显示了其作为国际化都市的活力。
来自东方的你,很容易在迪拜街头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人们穿着传统长袍,耳边传来到的是清真寺的礼拜声,闻到的是水烟的醇香,橱窗里确实时尚前沿的新潮商品。
风俗禁忌
风俗
饮食习惯
阿联酋国内节假日较多,还有长达1个月的斋月,虽然斋月期间上午半天工作,但实际上办事效率很低。因此,国内来阿联酋访问或做生意、办展览要注意避开当地的节假日。斋月期间,女士们要尽量注意穿长袖衣服和长腿裤,不要太暴露。
阿拉伯人宴客一般均在外面之餐厅,若是在家里宴客,女主人也多不出面。若以咖啡待客时,通常是由保温瓶中倒出滚烫的半小杯,喝完后,侍者会继续添加,除非以姆指及中指左右摇晃手中的小杯表示已足够了,不用再添加。一般阿拉伯家庭仍是席地用餐,且系用手抓食,做客时最好入境随俗。
衣着打扮
当地人依然穿着传统服饰,男性服饰为全白连身长袍(Kanla),女性服饰为全黑连身长袍(Abaya),头发全部用头巾包住。已婚妇女根据丈夫意愿选择性遮脸,迪拜大多家庭已经开放,没有遮脸要求;海湾地区只有沙特阿拉伯依然按照穆斯林传统对女性有严格要求。
婚配习俗
迪拜人没有男女朋友的说法,双方家庭同意男女双方以未婚夫妻的身份约见,要在家长都在的情况下进行约会。如果双方不满意也可取消婚约。迪拜当地人依旧有姑表亲的儿女成亲的习俗。一夫四妻制也依然流行,但是选择怎样的婚姻生活完全在于双方的家庭观念(尤其是男方的父母),以及夫妻双方的观念,其实一个家庭有几个妻子,只要他们彼此关系和谐,其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日常休闲
当地人之间男人和男人做朋友,女人和女人做朋友,传统上没有所谓的异性朋友。迪拜男人的休闲生活很简单,几个好朋友下班以后开车到无人的海边坐一下聊聊天,或者到小茶铺去抽水袋烟。爱好体育运动的就去体育场踢足球。中年男人周末喜欢到沙漠里扎帐篷,当地人的帐篷里还有大液晶电视,相当奢侈。还有些海派的年轻人喜欢泡酒吧,喝酒抽烟享乐,其实这些都是违反穆斯林教义的。迪拜女人唯一的爱好就是逛街花钱,只有在商场里看得到她们的身影。
禁忌
1、当地每年一次的斋月期间,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许在公共场所和大街上喝水、吸烟、吃东西,当地绝大多数的餐馆和饮品店在这个时间关门停业。
2、阿联酋是伊斯兰国家,禁止穆斯林吃猪肉和饮酒。除在寓所或有住房的饭店可以喝酒外,其它的场所或大街上不许喝酒。外国人可在指定的宾馆、商店购酒自饮。
3、在与当地人交往中,与先生谈话不能主动问及其夫人的情况;与妇女交往只能简单问候几句,不能单独或长时间与她们谈话或盯着看她们的服饰,也不许给她们拍照;除直系亲属外,孤男寡女不建议在室内或可疑场合独处。
4、不准在街道或公共场所穿泳装;女士不准穿露背、露肚、露膝、紧身、透明的衣服;男士不准在公共场合穿短裤或光膀子。
5、不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出言不逊或以任何言行骚扰他人。
6、不得穿睡衣、印有图像或不当字词的衣服进清真寺。在清真寺内,应穿整洁得体的衣服。
7、男女朋友甚至夫妻走在街上不能有牵手亲吻等亲密行为。
8、公交地铁或排队区(例如机场、银行等)有女性专用席,男性不得越界。
9、男性不要和穿有阿拉伯女性传统黑袍服饰的阿拉伯女性交谈和拍照。另外,未经允许不要将镜头伸向穿有传统服饰的阿拉伯男性和女性。
10、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递送东西,因为阿拉伯人认为左手不洁。
旅游月历
最佳旅游时间
迪拜属印度洋气候,迪拜的夏季(5-10月)酷热,气温高达45℃以上,局部沙漠地区有小沙暴。游客出行应尽量避免盛夏时节。
而11月至次年4月,是迪拜的旅游旺季,平均气温7-20℃。特别是新年伊始的迪拜气候宜人、阳光和煦,正是外国游客充分领略当地风情的黄金时间。
迪拜在冬季也举办了许多活动来吸引游客。迪拜冬季购物节就是由最初的零售集会发展成现在集购物、旅游、表演为一体的国际性活动,以“一个世界,一个家庭,一个节日”作为固定主题。购物节吸引游客的主要是世界级的购物场所、艺术表演和游乐活动以及巨额抽奖。在这里,天上掉黄金或者 “宝马”一点都不稀奇。
当地节庆
迪拜购物节 |迪拜夏季惊喜节 |开斋节 |宰牲节 |
迪拜购物节 Shopping Festival (DSF)
时间: 每年1月或2月~~每年1月或2月
地址:迪拜各大商场
贴士:
每年1月至2月之间,迪拜政府会联合各大商场、酒店和餐厅开展一系列打折抽奖、娱乐表演、时装发布会、艺术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体验充满乐趣的血拼之旅。因为冬季是旅游旺季,机票和酒店的价格会有较大的涨幅,最好提前预定。
私房推荐
《City of Life》
这是一部以迪拜城市生活为背景主题的影片,描写了阿拉伯本地人、印度的士司机、空姐等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在迪拜生活的真实状态,是了解迪拜的一个窗口。
《碟中谍4》
影片中阿汤哥身穿黑衣在高耸入云的塔面玻璃窗上奔跑的惊险一幕让人记忆犹新。这个镜头的拍摄地就是位于迪拜的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当时,阿汤哥就是在哈利法塔的第124层楼观景台外,离地面约828米高的地方,亲自上阵、身系威亚、悬在半空、借助道具拍摄完成的。
⑽ 演员陶红从艺经历
陶红
籍贯:中国重庆
英文名:Helen Tao
生日:5月11日
星座:诚实勤力的金牛座
身高:168CM
体重:52KG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家庭状况:父母 弟弟
最心爱的颜色:红 白 黑
最钟爱的食物:辣椒 水果
最心仪的品牌:DM˙S DKNY
最美丽的饰物:眼镜 腰带
最热爱的服装:牛仔裤
最渴望的节日:情人节
最崇拜的导演:费里尼 王家卫
最赞赏的演员:张曼玉 朱莉亚·比诺什
最喜欢的歌星:小红莓 Sting·Bjurk
最酷爱的作家:张爱玲 米兰·昆德拉
最满意的状态:休息
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汽车
最铭记的箴言:顺其自然
最珍惜的回忆:独自应试中央戏剧学院
最理想的居住地:北京
最向往的游历:希腊
最欣赏的品质:诚实 幽默
曾获奖项:
1998年 凭电视剧《运河人家》获第八届北京市电视艺术"春燕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 入选中国电视百佳艺术工作者
2002年 凭借电影《生活秀》荣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2年 凭借电影《生活秀》荣获政府颁发的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2年 凭借电影《生活秀》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3年 凭借电影《生活秀》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的"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
2005年 凭借电影《公主复仇记》荣获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5年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演员歌唱鼓励奖
公益活动:
2002年 参加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世界儿童日"捐助活动
2003年 参加北京青年报组织"帮村民看上春节晚会"活动,捐出数台新购彩电
2004年 以"爱心大使"身份参加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名为"蓝天爱心计划"活动
2005年 担任四川甘孜州旅游公益大使
2005年 担任国际体育联盟“中国徒步万里行”公益大使
2005年 陶红担任“中国青少年公益电影大使”
2006年 作为宣传慰问大使赴美国旧金山、雷诺两座城市参加中国侨胞春节慰问演唱会,并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
2006年 被中国奥组委特聘为2008年中国文体明星奥运助威团志愿者
2006年 陶红担任中国禁毒大使,以健康的形象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工作,鼓励人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2006年 被国家广电总局特聘为“哥伦比亚电影节”电影推广大使
2006年 受邀参加“迪拜电影节”
代表作品:
电影: 《公主复仇记》
《38度》
《跆拳道》
《生活秀》
电视剧: 《纯真岁月》
《女人本色》
《笨小孩》
《女人心中有扇窗》
《妈妈的酱汤馆》
《茉莉花》
《梧桐相思雨》
《康定情歌》
《风云》
《黑洞》
《奇妙女孩》
《与谁共眠》
《策马啸西风》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
《运河人家》
《中英街》
《东方商人》
音乐: 《38度》主题歌《笑了》
《风云》插曲《风吹云散》
《策马啸西风》片头曲《罢了,罢了》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片尾曲《为了他》
《笨小孩》主题曲《找到自己》
《笨小孩》主题曲《别说我笨》
广告作品:
2002年 《精品购物指南报》形象大使
2003年 京都薇薇美容机构形象大使
2006年 “依莱姿品牌”保暖内衣形象代言人
2006年 “汉口精武”食品形象大使
2006年 “香阁娜工艺饰品”的香熏产品形象大使
陶红风姿绰约、气质非凡,当如此花。陶红扮演的《陆小凤》中小晴一头长发酷似日本娃娃的发型再配上纱质的长衫,漂亮动人。但是《风云》中楚楚就略显单薄,有装嫩的嫌疑。但是在最近的《梧桐相思雨》中那个清朝格格绝对让我惊讶,除了“美丽”以外我实在说不出其它的话来,那种美丽不单单是长相,而是一种气质,一种韵味,也难怪连外国的观众看了都赞叹“中国女人太美丽了。”
生平:
2002年,陶红凭借电影《生活秀》喜捧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政府“华表”奖,“金鸡”奖三项桂冠,片中那个风情万种、泼辣、勤劳、独立的吉庆街老板娘“来双扬”使她迅速成名。《跆拳道》、《38℃》、《策马啸西风》、《黑洞》又使她人气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