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美国电影缺点

美国电影缺点

发布时间:2022-07-10 22:34:20

国外电影缺点和优点

它的缺点是剧情杂乱,画面露骨,而优点是能够扩宽视野,增长知识。
很多网友表示,外国电影故事有创意,制作精良,后期良心,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外国电影的剧情,尺度,表达方式,赞同广电总局禁令之声也不绝于耳。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力,学习外来文化好的那一面,对多种文化有包容性。

② 好莱坞电影的不足

1992年克林顿登上美国总统宝座时,美国记者请他替好莱坞说几句话。克林顿作了两项期许:第一、希望好莱坞影片的文化和素质能提高;第二、希望好莱坞能引导美国人民看向未来。 克林顿卸任那么久了,好莱坞商业电影依旧,共同点是把人性简化了。影片对人文的探索不足,这也是好莱坞片不够深度的原因。 在优裕物质条件下长大的年轻人,文化程度并没相对的提高,很多是精神空虚,追求感官享受远超于内心的探索;对电影的要求是刺激的快感,如此,空洞但视觉特效强的影片,票房部部灿烂。 《哈利波特》挤掉所有小片 我们在电影的观赏上,其实也“留白”。造成的因素很多,或许有人会说,观众是被动的,片商买什么影片,观众就看什么影片。片商或许会辩说,我们才是被动的,我们购买影片,是依据观众的口味。 不管谁是被动、主动,追根究底,两者其实是互动的。这个互动关系必须筑构在整个社会结构和国民文化心理的层次上。以目前来说,两者还是处于失衡的现象。 发行艺术电影为主的“光”(Lighthouse Pictures)负责人Thomas Chia接受本报访问时坦承:“现在发行艺术电影越来越困难。”他举例,10年前第一集《哈利波特》在本地推出时,只占一个拥有10个映厅的影城(Cineplex)的一或两个映厅;不久前推出的最后一集《哈利波特》,霸占了大部分的映厅,把所有小片都挤掉。现在几乎每周就有一部大片推出,可想而知,小片尤其是艺术电影生存的困难。” 艺术电影观众群小 《烈火焚身》由比利时演员鲁比娜·阿扎巴尔主演。 本地国泰机构于1990年设立Picturehouse,这是本地第一间放映艺术电影的映厅,刚设立时有354个位子;它在千禧年关闭装修后,位子只有272个,2006年重新开张,座位变成82个。今年4月30日,Picturehouse改装成豪华享受的28个位子映厅Platinum,不再放映艺术电影。Picturehouse映厅正式走进历史。 Platinum每两个座位间有隔板营造私有空间,椅子全皮制,双脚有舒服的伸展空间,当然,映厅也有一流的音响设备。 国泰机构执行董事朱美莲(Meileen Choo)在接受本报访问时,坦承艺术电影的发行版权越来越贵:“单在一个映厅放映,回不了本。如果在两三个厅放映,票房收入就相对增加,才可以回本。” 影评人江金玉对本报说,Picturehouse在本地也并非首次改弦易辙,可见本地艺术电影的观众群的确很小,小到让电影业者感觉无利可图。她说:“这若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影迷们或许会比较痛。那时候网购不普遍,也无法通过互联网看电影,电缆电视发展未趋成熟,没有其他观赏艺术电影的小戏院,也不是很多人有门路到海外电影节观摩。现在有了廉价航空,到邻国度假顺道买些影碟回来,是很多人会做的事。” 爱好艺术片年轻观众不少 电影观众以年轻人为主,问及现在年轻人对艺术片的鉴赏,是不是比从前低落。江金玉不讳这个“低落”的趋势十多年前就已经在酝酿。她说:“80年代,本地报章有较多的电影深度分析和介绍,我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不过这类文字到90年代大幅度减少。大家或许会说,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这类内容,不过报章杂志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没有电影文化环境主导。” 她认为,本地现在有那么多电影学院,每年栽培大批学生,观影管道也不少,在一些观影场合,如杨德昌电影回顾展以及个别的电影招待会上,都会看到许多年轻观众。留下来参加交流会的观众数目以及愿意发表看法或者提问的人也较以往多。她说:“其实本地还是有艺术电影观众的,只是大家换了追电影的方式,而且电影或许并非他们唯一关心的事。” 谢光龙则认为:“如果我们不带进艺术电影,如何提供大家对艺术片的欣赏?我希望艺术片可以带来一点盈利,让我可以生存下去,我才有机会继续带进片子。” 艺术片DVD的业绩也大不如前,“光”发行的康城金棕榈大奖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只卖200张,小僵尸片《血色入侵》(Let The Right One In)虽最卖座,也只卖接近1000张。 谢光龙不认为互联网威胁艺术片的空间。他说:“大部分的艺术片无法在互联网上找到,而且很多是外语片,有些没有翻译字幕,互联网用户看不懂。”他认为,好莱坞片有视觉特效,但艺术电影有优美的摄影与细节:“在互联网上看《藏爱》(Womb)与《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会很无聊,素质差的影像、颜色和声音,根本就不是该片导演要的气氛与感觉。” 《哈利波特》一推出便霸占大部分的映厅。 目前,放映非主流电影的地方还有国家博物馆、艺术之家、新戏院、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IFF),以及电影协会等所主办的电影节等。 好的影片提升人的素质,除了经济和物质需要外,应该包含更多心灵上的建设。因此,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应该蕴藏更多意义,让我们的观影文化变得更美好,而不是站在戏院前,竟然大叹:“怎都是好莱坞片!” 国泰推出 “Picturehouse Selection Titles” Picturehouse虽不存在,不过国泰推出“Picturehouse Selection Titles”,它不是映厅,而是艺术片的“菜单”,这些片子分散到国泰旗下的戏院放映,少则一个映厅。国泰发言人说,每年平均会推出20部艺术电影。 “菜单”里,目前放映的电影是母亲恋上“复制”儿子的《藏爱》(Womb),接下来将推出《莎拉的钥匙》(Sarah's Key)、《西蒙·威尔斯失踪了》( Lights Out)等。 谢光龙认为,少了Picturehouse,有票房潜能的艺术片将受益,因为不再只限于82人的座位。 艺苑提供大片外另一选择 本地大院线嘉华(GV)2006年在嘉华怡丰城(GV VivoCity)推出共有108个座位,布置以翠绿色为主的艺苑(Cinema Europa)映厅,当时的嘉华董事经理陈继贤在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艺苑的目标是放映艺术电影,他说:“这里映期可拉长,如果有观众看,放映一年都无所谓。” 曾几何时,这个观念已“过时”。嘉华院线市场营销总监郑淑樱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艺苑有很多独立制作电影,提供传统大片之外另一选择,不过认为艺苑只放映艺术电影是个错误的观念。艺苑也举办很多电影节。” 艺苑每年平均推出12部至14部电影,目前在放映被喻为中东的希腊悲剧的《烈火焚身》(Incendies),。 郑淑樱认为艺苑的表现不俗:“有口碑,由知名导演执导的得奖片,票房就不俗。” 本地发行片商庆影社(Festive Films)有不少电影在艺苑放映,该公司宣传认为:“有喜剧元素的,以及可以让观众叫出演员名字的电影,票房就会比较好。”她认为,比起以前,本地戏院每周推出的电影很多,电影的放映期相对也缩短,尤其是非主流电影。

③ 1,与美国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的劣势与不足

我个人认为与美国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的质量不高,而且曾经有蓝皮书指出,中国电影目前的现状是:电影生产的许多硬件都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人才、创意等软件水平却完全不匹配;中国电影因为缺乏海外营销推广人才而很难真正“走出去”。
中国电影主要是质量问题,不细致、不人文。大量电影存在“不真”的问题,主要是对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得不真切。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不细致。同时由于不可忽视的文化差异的存在,很难引起异域观众的认同。
比如,有很多宏大的主题、很多历史标志性的会议,还有一些机构中的矛盾交织,而这并非所有人的普通生活,不是人类共同关注的东西。有的是适应一个时期的形势和政治需求,没有对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的焦虑等的共性的考虑,不具备全球化地域的对人类、人性的认知和思考,没有异域文化的人群可以共同感受的东西。

④ 为什么现在美国电影都这么恶心

我想你看的只是一部分吧,美国的B级片都有以上特点!小成本制作,没打算在电影院上映的片子……你想看没有这类东东的很简单,你只要找在电影院上映过的电影,这些都是通过审核的适合广大群众观看的!这些就没有你所说的血腥、暴力、情色等元素!

⑤ 为什么美国电影恶心

他们只是将现实的残忍通过电影公布出来而已,人性的贪婪,世俗的残酷。
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恶心,看你怎么去总结故事的内容,而且电影多数是给人想象的空间的,也算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必经要素。

⑥ 美国电影的负面影响

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年 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了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并进行裁员。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年前即已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自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好莱坞左翼人士。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君子,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 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些人或亡命欧洲(如J.达辛、J.洛塞),或战略性退却(如休斯登,J.、R.罗森、齐纳曼,F.),或招供出朋友(如E.德米特里克、卡赞)。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然而,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开始逐个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为挽颓势,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纳里的《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蛛网》(1955)和《家在山那边》(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枪手》和《正午》开始,传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称之为“成人西部片”中单枪匹马的主人公有些变成群体的主人公,并出现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希尔,R.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施莱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⑦ 为什么美国电影总感觉就是素质低,野蛮,爱搞破坏

这是美国的历史文化造成的,美国人一直走的是资本主义,美国社会文化主导的一直是利益至上,英雄主义,霸权主义,从来不会宣导大家在一起会怎么样,他们传播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能干掉一个师,都是超级英雄,暴力等等,你看变形金刚,蜘蛛侠,超人等等漫威里面都是个人主义非常强烈的电影,这是美国的社会文化带来的结果。

⑧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负面影响有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体系,严格的划分出了各年龄段适合看的电影,中国影视没有分级才是真的有负面的影响,美国的电影产业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

阅读全文

与美国电影缺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他来自美国在线 浏览:601
唐山电影票团购 浏览:497
功夫电影里的功夫是什么 浏览:195
法国在俄罗斯战争电影叫什么 浏览:239
静态3d电影下载 浏览:385
什么电影软件比较好 浏览:322
三大电影节影帝影后没什么含金量 浏览:114
有哪些三d电影 浏览:802
韩国暴力的动作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983
下载各种电影软件是什么 浏览:823
电影解说大v排行榜 浏览:395
好看的日本校园悬疑电影 浏览:110
国外机场电影 浏览:219
2018年12月21日新电影 浏览:57
魔方日本电影 浏览:476
高分东南亚动作电影 浏览:291
去泰国打工的电影 浏览:811
好看电影推荐青春动作 浏览:293
毒舌电影电视剧 浏览:539
电影节致敬王家卫 浏览: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