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2英里》的恐怖氛围是怎样制造的
22英里,换算成公里是35.40557千米
MILE 22 = 35.40577 KM
在北京,相当于从三里屯到中关村的往返一次,不堵车大约需要65分钟;
在成都,相当于从九眼桥到双流机场打一个来回,一路畅通大约需要60分钟;
在上海,相当于从上海理工大学杨浦校区,走中环路过高架,到虹桥国际机场,顺利的话需要50分钟;
在广州,相当于从白云山到花都香草世界,走机场高速比较快能在45分钟完成全程……
但是假如,这一路上
一刻不停地有人冒出来要拿枪突突你呢?
电影《22英里》讲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这个世界上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和平从来都只是表象
因为争斗之殇在被一小部分人所承担着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背景之下,这样一伙人的故事:
一个美国的精英小队,与特种部队不同,他们只干上不了台面的脏活儿,以结果为导向,做事不择手段。每次干活之前都要递交辞呈,让组织与其撇清关系,身为“幽灵特工”,连“编外”都算不上。
他们是专门处理脏活的黑手套,名字叫作:守望先锋 | The Overwatch作者:Jinni
链接:https://zhuanlan.hu.com/p/523152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方在做权衡的时候,小李在使馆的医务室中遭到杀手刺杀,正如你所料,小李的高光时刻也随之来临。
“印尼托尼贾”伊科在《22 英里》中仍然保持了他在《突袭》系列中血腥残暴的干架风格。
2. 电影《红海行动》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其中有很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地方,这部剧中有哪些槽点
我觉得就是节奏把握的不是特别好,其他的都还行。
4、队长救夏楠,室内手雷隔个砖头屏风炸居然没事?最轻脑震荡,正常情况下连墙带人一波带走。总的来说,这部片专业水平已经很好很高了,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了。大家喜欢这部电影了,欢迎留言评论哦
3. 求特种作战题材或警匪CQB的电影,从战术尽可能贴近真实。
风语者
黑鹰坠落
太阳之泪
开拓者
细细的红线
精锐部队
拆弹部队
4. 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涉及了哪些武器
有很多武器,简单介绍几种:
1、T5000狙击步枪:ORSIS步枪厂位于莫斯科市,专门生产精确狩猎、靶枪和精密狙击步枪,据说该厂的产品在300米可保证sub MOA的水平。在2011年,俄罗斯军方选中ORSIS的T-5000狙击步枪作为新一代的狙击步枪。
在《湄公河行动》中,穿插叙事很好的展现出了党中央对这一事件的重视,以及给泰国、缅甸施压所带来的高压态势,同时也不乏在金三角地区作战的惊险、刺激。《湄公河行动》主创还去到西双版纳州局观看公安民警武装护航的影像视频,州局禁毒支队、特警支队准备了禁毒查缉车、特警防护装备、武器和破拆装备等器材向主创人员展示,方便今后电影拍摄期间的道具制作。
5. 俄罗斯电影滑动哪里能看
可以在网络搜索滑动,俄罗斯,然后用迅雷下载就可以观看了。
电影开始就是超级硬核的房屋强攻。
美国国家地理曾经拍过13集的短片《CQB室内近距离战斗》,其中介绍了CQB室内近距离战斗三大原则:出其不意,快速移动,强力攻击。
FSB的房屋强攻的最精彩之处,就是符合室内近距离战斗的基本原则。
出其不意:
在FSB特种部队突入房间前,已经悄悄隐蔽在栅栏的后面。这满足出其不意的原则,因为恐怖分子看不到进攻方向。
特工男主因为释放了证人,遭到追杀。
当时,男主家的大门已经被两人封锁。蹲在下面的杀手试图打开门锁。
没想到男主突然开门,撞倒了开锁人。
虽然第二名杀手立刻还击,但是似乎没有打中。
总结如下:
我觉得整部电影,已经接近于《谍影重重》,《生死狙击》的水平了。
如果你想看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的CQB近距离战斗,推荐你《特种部队》。
如果你想看会计小哥的CQB战术,推荐你《会计刺客》。
6. 战火无情人有情!细数10大经典战争电影都有哪些
虽然中国电影问题重重,战争片在电视剧领域,抗日神剧已经成为笑话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中国并没有好的战争电影。
第1:首推的《大决战三部曲》
小成本战争片,《我不是王毛》和《捍卫者》也都非常不错。
未来的国产战争片,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导演了《老炮儿》的导演管虎,执导的最新战争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国战争片又一个高峰。
更多关于战争片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7. CQB一般的几种战术哪部电影最好诠释
有部电视剧叫《极限权利(Ultimate Force)》,关于SAS的
8. 求推荐CQC CQB这种近身格斗类型的电影,还有MMA WWE类型的
突袭1 2部 全场无一点水份,从头打到尾,很棒的一部CQC影片,当然还有很多经典的就不一一举例了,像国产的杀破狼,永不退缩这类的。
9.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讲的什么剧情最好把人物和任务也介绍下...
一、英国皇家特种特勤团(S.A.S.)
主要游戏人物(20张)①“索普(肥皂)”约翰·麦克塔维什中士 ("Soap" John MacTavish) 主人公之一,于英国特种空勤团(SAS)22大队服役,应当是Bravo小组的狙击手。在最后的任务中生还(在续作中出场并接替普莱斯队长的职位)。 ②普莱斯队长(Captain Price) 关键人物,代号B-6麦克塔维什的队长和直属上司。在最后的任务 普莱斯队长(Captain Price)
中身受重伤,在俄国疗养(其实生还的麦克塔维什同样被俄军所救,至于为什么他返回总部,而普莱斯留在俄国还未有官方解释,据说因伤在俄国养伤的普莱斯受俄国政变影响,被送入城堡关押,后在现代战争2被玩家救出。)。这个人物在《使命召唤》1,2,4,6代当中都曾出现过,因此被玩家戏称为“万年老不死”(官方称4代及6代中的Captain Price是1代和2代中同名人物的亲孙子)。 ③盖兹(Gaz) 关键人物,Soap的战友,COD系列第一位不带官职的NPC。也是Soap所在部队 盖兹(Gaz)
CQB测试记录的保持者。在最后的任务中被扎卡耶夫杀死。网上有人认为他是使命召唤6里的幽灵 。 ④麦克米兰上尉(MacMillan) 十五年前普莱斯上尉的上司,出色的狙击手。在暗杀扎卡耶夫的任务的撤退过程当中被由普莱斯上尉击落的的Mi-28“浩劫”直升机砸伤(一般认为落下了残疾),但被普莱斯拼死救出。 ⑤尼柯莱(Nikolai)(又译尼古莱) 打入俄罗斯激进分子内部的线人,后因身份暴露被捕,随后在处决之前被SAS小队解救。 二、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 ⑥保罗·杰克逊中士(Paul Jackson) 主人公之一,于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服役。在围剿阿拉萨德的战斗中由于营救队友,耽误了撤退时间,不幸在核弹爆炸中阵亡。 ⑦瓦斯奎兹中尉(Vasquez) 杰克逊的队长和直属上司。与保罗·杰克逊在核弹爆炸中阵亡。 ⑧格里格斯上士(Griggs) 关键人物,USMC所属,在杰克逊和瓦斯奎兹等人死于核爆之后随SAS小队执行任务。在最后的任务中在被直升机炸断的公路路面上孤军手持轻机枪与敌人交火被敌人击中阵亡。 三,俄罗斯军方 ⑨卡马洛夫中士(Kamarov) 俄罗斯政府军所属(一说为Spetsnaz所属),在任务中多次协助SAS作战。最后任务当中的援军也是由他带来的,拯救了Soap和Price。另外根据台词暗示,他和Price都经历过贝鲁特事件。 天启四骑士 ⑴卡莱德·阿拉萨德(Khaled Al-Asad) 伊姆兰·扎卡耶夫(Imran Zakhaev)
反派角色,极端反政府组织的小头目,得到扎卡耶夫支持发动中东地区政变,后在俄罗斯某村庄被S.A.S行动小队抓获,被普莱斯队长一群包围后,又被普莱斯队长用M1911手枪击毙。 ⑵伊姆兰·扎卡耶夫(Imran Zakhaev) 反派角色,最终的幕后黑手。在十五年前被普莱斯用巴雷特M82.50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打断左臂。在游戏结尾被索普用普莱斯滑来的M1911击毙。 ⑶维克多·扎卡耶夫(V.Zakhaev) 伊姆兰·扎卡耶夫之子,在第三关中押送总统时露面。在任务“父债子还”中,他被SAS队员们追捕至楼顶无路可逃后用手枪自杀。 ⑷未知角色 反派角色,在第一张过场CG中就被打上了红叉(死亡),无法确认身份。在“冲击与震荡”关卡后,X360及PS3的成就与奖杯系统会解锁一个名为“杀死第一名骑士”的成就和奖杯。现代战争2的中的极端分子马卡洛夫绝对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有可能是第三关里的司机,因为第三关小扎卡耶夫向他比划时
“天启四骑士”——反面人物(20张)没有任何反映,就像同级职位一样,也许在核爆中没来得及逃跑被炸死。
141特勤队全家福
★141特勤队(Task Force 141) “ 小强”加里·桑德森中士(Sgt. Gary "Roach" Sanderson):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一。其绰号“Roach”意为“蟑螂”即“小强”。“小强”和使命召唤4的肥皂中士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仅都是有绰号的中士,并且在任务中都曾出现险些跌入深渊的危机关头并被长官救起的情景。在追捕马卡洛夫的行动中和幽灵一起被谢菲尔德杀死。 “ 肥皂”·麦克塔维什上尉(Cpt. "Soap" MacTavish):MW(使命召唤4)主角,保持着莫西干头的形象,在此时已升任上尉,在游戏中作为队长指导玩家作战,大结局中由玩家操纵,投掷飞刀打倒了谢菲尔德(他至今生死未卜,因为只打伤了眼睛)。 索普麦克塔维什上尉
约翰·普莱斯上尉(Cpt. John Price):MW中肥皂的长官,仍保持在前作中全沿帽和小胡子的穿戴形象。普莱斯的同名人物在多款《使命召唤》系列游戏中均有登场。在古拉格集中营中被救出,在大结局中,普莱斯救了肥皂一命。 “ 幽灵”西蒙·莱利(Lt.Simon "Ghost" Riley):戴红色护目太阳镜,穿骷髅面罩。同时是游戏漫画《现代战争2:幽灵》的主角,在漫画中军衔中尉。在安全屋行动中和小强一起被谢菲尔德杀死。 尼古莱(Nikolai):曾在4代中出现,是潜伏于俄军的卧底。在“ 马蜂窝”中登场。在6代中,尼古莱负责开飞机。 司机(Driver) (状态: KIA):巴西里约热内卢人, 在里约热内卢被罗哈斯的副手击毙。 罗伊斯(Royce)(状态: KIA):加拿大士兵,在千里追凶登场,有美国口音(作战中死亡,生存时间由玩家技术决定...)。 约翰·普莱斯上尉(Cpt. John Price)
肥肉("Meat")(状态: KIA):加拿大/澳大利亚士兵, 在里约热内卢登场的一名141队员,在与小强和罗伊斯执行任务过程中被击毙。 德科(Doc)(状态: UNKNOWN) :美国士兵,在“美好时光只在昨日”关卡中登场。 蠕虫(又叫沃姆)(Worm )(状态: UNKNOWN) :在古拉格出场,有台词。(——就是那个吐槽“肥皂是谁”的家伙) 零点(又叫“臭氧”)(Ozone)(状态: KIA):英国/美国士兵,在“收场”关卡登场和幽灵一起清空房屋,被反击的敌人击中阵亡(其实在其他关卡也可能出现并阵亡) 。 稻草人(又叫“斯科尔勒”)(Scarecrow )(状态: KIA) :美国/英国士兵,在“收场”关卡登场和幽灵小强清空房屋,被反击的敌人击中阵亡。 神射手(又译弓箭手)(Archer)(状态: KIA) : 英国/美国士兵,在安全屋行动中失踪。 瑞克(Rook)(状态: KIA):澳大利亚士兵, 在”敌人的敌人”关卡即坎大哈美军飞机处理厂登场,在肥皂和普莱斯撤离时担任司机,被击毙。 其他的都是通常型便当。 ★美军“游骑兵”军团(US Army Rangers) 游戏画面
约瑟夫·艾伦(Joseph Allen):在训练关(S.S.D.D.)由玩家操作的一等兵,隶属于美国第75游骑兵团。实战第一关后化名为艾利克斯·波洛金(ALEX Borodin),担任CIA在马卡洛夫组织的卧底,由于谢菲尔德将军的出卖,最后在屠杀后死于马卡洛夫的枪下,并引发了美俄之间的大战。 福利中士(Sgt. Foley):训练新兵的黑人中士,并带领拉米雷斯其到弗吉尼亚战斗。 邓恩下士(Cpl. Dunn):负责在“特种部队模式”的“洞穴”关卡训练士兵的下士,在美国战场上也有露面。 谢菲尔德将军(General Shepherd):美军指挥官,中将, 谢波德将军(General Shepherd)
也是五年前MW中负责美军线行动的总指挥官。野心极大,在追捕马卡洛夫的行动中设计杀死了小强和幽灵,在大结局中被肥皂杀死。 列兵詹姆斯·拉米雷斯(James Ramirez):由玩家扮演的一名列兵,隶属于美国第75游骑兵团(75th U.S Army Ranger)。 ★俄罗斯激进组织(Ultranationalists) 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Vladimir Makarov):游戏中的主要反派,是俄罗斯激进组织领袖,前作恐怖分子头目扎卡耶夫的追随者。 ★巴西民兵(Brazilian Militia) 罗哈斯(Rojas):里约热内卢的一名军火贩,穿棕色T恤和七分裤。后被肥皂制服并抓起来。 佛斯特(Faust):罗哈斯的一名同伙。
1.3 战役剧情
提示:该段落叙述游戏的剧情,阅读该段落有可能会降低读者的游戏兴致。 背景 故事发生在前作之后5年。此时,俄罗斯已经被极端分子控制,扎卡耶夫也被宣传成了新的俄罗斯英雄。与扎卡耶夫有密切关联的恐怖主义者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掌控了俄罗斯激进恐怖组织,世界再次不安定起来。为了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英国空降特勤队、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海豹突击队等部门联合成立了“141特战队”,前作的主角肥皂则成为141特战队的队长。 在剧情中,玩家可以控制5个人。一位是艾伦,一位是拉米雷斯,另一位是宇航员,还有2位是前作的主角肥皂和小强。 美军剧情 游戏开始时,玩家控制的是隶属于美国第75游骑兵团的艾伦,在阿富汗执行行动。后由于其表现优秀,被谢菲尔德将军招募加入了141特战队,并指定为CIA潜伏在马卡洛夫组织的卧底。不久,艾伦在马卡洛夫的组织下到扎卡耶夫国际机场实行恐怖袭击,向平民扫射。但随后艾伦的身份暴露,在从机场撤退时被马卡洛夫杀死。马卡洛夫以此为讯息,将责任推到美国身上。果然俄罗斯方面在机场事件调查之后认为这起恐怖袭击与美国有关。之后俄罗斯利用ACS模组瘫痪了美军卫星网络,使其无法正常识别,并且海陆空三管其下,发动对美国的战争。 此时,玩家开始控制第75游骑兵团的二等兵詹姆斯·拉米雷斯,跟随福利中士的领导,在华盛顿附近抵抗俄罗斯精锐部队。战斗中,美军发现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正向美国东海岸靠近,美军司令部决定作出在华盛顿在导弹袭击而失守后的最坏打算,与此同时,拉米雷斯所在小队遭到伏击,陷入危机。视角转向太空,玩家控制一名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观看”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高大气层爆炸的情
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截图(20张)景(见141特战队剧情段落),随后空间站被洲际弹道导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击毁,宇航员也不幸阵亡。而导弹爆炸后产生的强电磁脉冲(EMP)让美国东部地区所有电子仪器(包括俄军的)全部瘫痪。拉米雷斯所在的部队戏剧性地得救(此时由于EMP袭击,激光瞄准器等电子产品无法使用)。虽然导弹并没有直接袭击华盛顿城区,但司令部真的以为华盛顿已经失守,准备对华盛顿发动毁灭性空袭,拉米雷斯的部队得知这一消息后,趁俄军载具瘫痪之际重夺美国白宫,发射了信号弹,使美国空军终止了空袭任务。到此美军剧情就结束了。 141特战队剧情 在141特战队剧情中,玩家可以控制加里·“小强”·,或是肥皂。 141特战队的剧情开始于哈萨克斯坦的天山,玩家控制的人物加里·桑德森中士,你和肥皂前往位于天山山脉的一座俄军机场,回收遗失的人造卫星ACS模组(ACS是攻击识别系统),以防止机密落入敌手。然而俄罗斯还是赶在141特战队之前,破解了该模组,并在机场事件后利用模组中的相关资料瘫痪了美国卫星,向美国发动战争。 141特战队判断,战争的主谋是马卡洛夫,于是开始调查马卡洛夫的踪迹。随后,他们发现巴西存在一个可能与马卡洛夫有关的军火商,于是前往里约热内卢,但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正当141正欲脱离敌人时,因为美俄交战在美国本土交战而无法获得任何军事支援。面临紧急关头,肥皂只好寻求尼古拉的私人协助。谢菲尔德把希望放在被称马卡洛夫十分憎恨的一个囚犯身上,这个囚犯目前正被关押在“古拉格”。为了扫除执行解救任务的障碍,141攻陷了任务途中的一个海上油井。在随后古拉格的激战之后,特战队惊讶地发现罪犯就是普莱斯上尉,而他已经被关在监狱数年之久。肥皂归还了普莱斯的枪(MW中杀死扎卡耶夫的手枪)。 成功解救普莱斯后,谢菲尔德将军要求141特战队继续追查马卡洛夫的下落,但普莱斯要求利用极端手段先解决美国和俄罗斯的战争,中断了与谢菲尔德将军的联系,并率领141特战队劫持了一艘俄罗斯的核潜艇,并向美国华盛顿高大气层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爆炸之后,俄罗斯军队由于EMP袭击而瘫痪,美军的局势终于得到逆转。 随后,在将军的建议下,141特战队分成两队执行任务。一队由
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所用武器(11张)肥皂和普莱斯组成进军阿富汗,而二队则由幽灵和小强联手调查马卡洛夫一座别墅。小强一行虽然没能发现马卡洛夫,但截获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不过就在撤离之时,幽灵和小强被前来接应的谢菲尔德杀害,情报则落入了将军之手。此后镜头转到肥皂的部队,普莱斯和肥皂等人在阿富汗的废旧飞机回收中心遭到了谢菲尔德袭击,但幸运的是,此时马卡洛夫的部队也在和谢菲尔德的部队交火,他们利用这一混乱的局势,在尼古莱的接应下成功撤退。 普莱斯和索普渐渐明白了谢菲尔德就是战争的幕后黑手。正是他将艾伦作为卧底安插到敌后,并藉由放出艾伦身份的资料,造成艾伦的死,引发了美俄大战。而与此同时,普莱斯和索普被谢菲尔德将军列为了全球通缉犯,为了替幽灵和小强报仇,手刃幕后黑手,孤立无援的他们联系了原来的敌人马卡洛夫,虽然马卡洛夫因为当年杀死扎卡耶夫的仇恨,并未直接班师相助,但仍将谢菲尔德所在的一个阿富汗秘密基地的坐标透露给了普莱斯和索普。抱着“有去无回”的决心,普莱斯和索普潜入了这个秘密基地。索普在坠崖后追杀谢菲尔德时被谢菲尔德制服并用刀刺中了胸部,普莱斯在与谢菲尔德激战时被打倒,谢菲尔德被身受重伤的索普的飞刀插入头部致死。随后尼古拉坐了“小鸟”直升机来接应普莱斯和索普,并表示要带他们到个“好地方”,剧情到此结束。 真相 谢菲尔德将军是五年前负责美军前线行动的总指挥官,也是一名极端的爱国主义者(类似扎卡耶夫)。在那次原子弹事件,他亲眼目睹的自己的三万士兵瞬间死亡的情景,美国的形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谢菲尔德更对在极端组织夺取俄罗斯控制权后美国政府的弱势态度表示不满,以及原子弹事件后美国海外军队的窘景感到十分不满。他决定利用马卡洛夫来引起战争(即美俄大战),希望在俄罗斯打击下改变美国现颓废的现状且重塑美国的世界霸主形象,然后再想方法铲除马卡洛夫。
10. 电影《黑鹰坠落》那次任务的真实名称叫什么
2001年的电影《黑鹰坠落》是以1993年10月3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被伏击的那次事件为背景的,但电影剧本则是根据费城新闻报记者马克.鲍顿的同名纪实文学改编而成。这部耗资9500万美元的电影宣称比任何报道都描述更准确、更翔实。但是影片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美军,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 行动经过 ※
正如SAS的报告一样,由于情报不足,游骑兵特遣队几次行动都扑了空,甚至抓错了联合国的工作人员。9月9日,一伙民兵在大量平民(包括女人和小孩)的保护下再次攻击了联合国救援组织中的美国和巴基斯坦巡逻队员,赶来救援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向人群开火,杀死至少100人。原本还有一些部族长老反对艾迪德与联合国作对的,此时都站到了艾迪德的一边,于是美军现在要与整个城市为敌了。
由于抓不到艾迪德,美军开始把目标转移到艾迪德的左右手,在9月底成功逮捕了艾迪德的亲信兼财神爷兼武器供应者奥斯曼·阿托,就是电影开头抓的那个大胖子。另外鉴于索马里形势的转变,美国现场指挥官请求增派4辆M1坦克、14辆布雷德利战车和一些重炮,甚至要求派遣AC-130空中炮艇(6月13日曾出动过一次AC-130,攻击艾迪德庄园)。但美国国内大多数官员认为结集大规模军事力量会成为传递美国另有图谋的信号,因而拒绝了上述请求。电影中就通过演员之口表达了当时驻索马里美军的这种需求和担心。
10月3日,CIA一名当地情报员汇报说艾迪德的高级助手们要在奥林匹克饭店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开会。奥林匹克饭店位于艾迪德的势力最强的地带,如电影中描述的一样,旁边的巴克拉市场正是艾迪德的军火仓库。加里森将军作了一番部署后决定捉拿他们。
摩加迪沙地图,行动部队出发的机场距目标建筑约3英里,图中粗红线为第二批救援部队的行进路线,终点为露天体育场,图中可见索马里街道的复杂,而两个坠机地点位于目标建筑的不同方向上。
整个行动一共动用了19架飞机和12辆汽车,共160人参加,其战斗部署如下:
4架MH-6搭载16名三角洲队员突击目标建筑,逮捕目标人物,另外2架MH-60运送支援的三角洲队员和地面指挥单位;4架MH-60运送4个Chalk(游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一个12人的步兵班)在目标建筑的4个角落索降到地面建立据点,保护突击小组顺利执行任务;4架AH-6“小鸟”负责空中掩护,2架负责进攻时掩护,2架负责撤退时掩护。
地面护送车队由7辆武装型悍马、2辆货车型悍马和3辆5吨卡车组成,车队成员包括游骑兵、三角洲和海豹6队,负责把抓到的俘虏运回基地。
其他支援单位包括:1架海军的P-3侦察机在高空以高倍率摄影机拍摄任务过程,3架陆军的OH-58D直升机用红外摄像机把任务现场情况即时传回地面的指挥中心(电影中地面指挥中心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战斗现场实况就是这3架OH-58D传送过来的),1架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搭载空降救援队随时待命,还有1架MH-60指挥直升机,代号为“C2”(即指挥Commando和控制Control的两个C,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叫),机上有两名指挥官,空中指挥官为汤姆·马太(Tom Matthews)中尉,地面指挥官为加里·哈勒尔(Gary Harrell)中尉,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两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胖子。
此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本不属于游骑兵特遣队的一部分)留在机场作为机动部队应付突发情况。第10山地师是美国陆军唯一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这个师驻在纽约州德拉姆堡,隶属陆军第18空降军,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合成部队。在1993年驻在摩加迪沙的为第14步兵团2营的3个连,但原著及电影对于第10山地师的描述都甚少。
为了迷惑索马里人,直升机群起飞后先是沿着海边飞行,然后才突然转向目标建筑。
特种部队的出发点摩加迪沙机场与目标建筑相差约3英里,为了迷惑敌人,机群起飞后先是沿着海边飞行,然后才突然飞向目标建筑。虽然机场附近的索马里人知道有大部队出动,却不知道目标地点在哪里,因此就到处燃烧轮胎,全城发动起来对付美国人。
除了运送Chalk-4的直升机稍为迟了一点外,所有的直升机都在预定时间和地点放下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下图说明了行动时的部署情况:MH-6和MH-60直接把三角洲队员运送到目标建筑前。Chalk-1由游骑兵指挥官迈克·斯蒂尔(Mike Steele)上尉和拉里·佩利诺(Larry Perino)中尉带领,以目标建筑的东南角为据点;Chalk-2由汤姆·迪托马索(Tom DiTomasso)中尉带领,在目标建筑东北角;Chalk-3由肖恩·沃森(Sean Watson)上士带领,在目标建筑西南角;Chalk-4由马特·埃利斯曼(Matt Eversmann)上士带领,原计划在目标建筑西北角,但最后的位置向北移出一个街区。护送车队停在目标建筑西南向的一个街区外等候三角洲队员的行动信号。
行动计划的示意图,三角洲队员乘坐直升机直接在目标建筑前着陆,4个游骑兵的Chalk部署在目标建筑的四个角落,护送车队停在奥林匹克饭店旁边,由于电影交待不清,有些人看完电影后误以为目标建筑就是奥林匹克饭店,其实是在奥林匹克饭店斜对面的一处住宅。
现实当中的马特·埃利斯曼,图左为93年在索马里时的照片,图右是最近他发福后的照片,即使是在93年时的他也不见得像电影中的乔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那么帅。马特·埃利斯曼在电影中是主角之一,但在原著中只在开头部分出场较多而矣。
下图为一个公映的版本中被剪掉的镜头,这一组突击目标建筑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原著中的描述:由于直升机卷起的尘土,负责突击目标建筑的三角洲队员一开始冲进了错误的房屋,当他们重新进入真正的目标建筑并逮捕目标时,又被Chalk-2当成索马里民兵而向他们射击。演员们在布拉格堡进行CQB训练的成果都展现在这组镜头中,在公映的版本中大家看到有一名三角洲队员老是背着一把没有用过的霰弹枪,其实就是在这个片段中用来破门的。对于这个片段被剪掉,也许这几个演员和他们的CQB教练都很不高兴吧。导演解释说剪掉的原因是认为这些场面使内容变得过长,既不好玩又不是好的一面,转换到下一个场面又显得太混乱,总之都是出于艺术角度的考虑了,我不懂电影艺术,但从军事迷的角度看,这个3分14秒的精彩片段被剪掉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