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光线名词解释
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传递的就是一组连续的活动影像信息,而这一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线传递给人的视觉感官神经系统的过程。
基本介绍
1、电影光线
电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种。
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
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
按光的方向分,可分为前置光(光源在前)、侧光(光源在侧)、背光(光源在后)、底光(光源在下)。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按光调分,可分为低调光与高调光。
2、电影光线的功能
Ø 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
Ø 控制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
Ø 决定场景气氛效果
Ø 突出、强调被摄体的造型特点
Ø 为影片确定视觉基调
Ⅱ 剪辑中光线和色彩的匹配分别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1、光和色彩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可以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烘托影片氛围,表达人物感情,产生情感互动;确立和展现整部影片的总体情绪和主题基调,表现影片的风格;生动地表达幻觉、回忆和现实之间的不同情调,转换不同时空内的情节,创造特殊的审美趣味。
2、长期以来,光和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只是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导演才意识到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色彩在这些导演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从而起到了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光和色彩基调是指光和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片的总的色彩倾向和风格,整部作品往往以一种或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上营造出一种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
Ⅲ 影视制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分析
电影《末代皇帝》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叙事结构,采用了一种倒叙式的、层层嵌套式的时空结构,设计了两条并行发展的叙事时空线索。影视制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时空结构,二是溥仪主观回忆的时空。采用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方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他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状况。
在影视制作中时空结构的光线设计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调以冷色调为主,场景以日景为主,影调反差大,带有自然主义用光倾向;插入时空的光线设计用光比较戏剧化,光比小,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光线跳跃,影调比较黯淡,带有表现化用光的倾向。影片用光线的结构、组织、运动和变化,不仅展现出不同时空的不同气氛和寓意,同时表现了溥仪的心理变化过程。
溥仪的主观回忆中,在溥仪的生命历程中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光线来表现,其中高调光与低调光的交错使用在影片中有明显的体现。影视制作中一直保持一种半阴影的基调。而光,则体现出一种自由精神。光,对于总被乌黑在阴影里的小皇帝溥仪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要,而且意味着自由、解放。随着小皇帝的成长,对社会的不断认识,他不断超越外界对他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光线处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光影色彩的魅力的相关分享,光影运用,不仅能够为影片增色,同时也能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是影视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Ⅳ 怎样通过光线在照片中表现情感
一张优秀的作品,在照片中找到情感的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但是我们如何在照片中表现情感呢?在拍摄人物时更容易表现情感,你可以捕捉人物的微笑或眼泪,为观众提供一些想象的空间。如果你想在一个不一定具有强烈情感价值的图像中添加情感,那么有一个方法来帮助你做到这一点:通过对光的使用。
在设置画面时考虑定向照明,你能等到黄金时段,或者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尝试不同的角度拍摄。
总结
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光线在摄影中创造情感,即使你只是在拍摄风景,考虑你的照片的目的,并确保你创造的情绪与它相匹配,可以使其与观看者产生更多共鸣。
Ⅳ 光线在影视影像中有怎样的艺术功能
光是造型元素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光直接作用到观众的感官,能够让观者体会到画面的情绪,感受到影片的基调,触动到情节渲染的氛围。
1、光的人物造型功能
首先,光对突出人物特性有着重要的艺术功能。在众多影片中,我们为了彰显某个人物的形象,经常会使用特定的光线将其衬托出效果,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在《西游记》里,如来佛祖永远都金光环绕,耀眼璀璨,就是为了突出其伟大至尊的形象。
光已经不仅仅是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地看清事物,而是赋予了一定的艺术功能,理解了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揣摩创作者的意图以及影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Ⅵ 影视用光中,色温片和色纸,柔光纸和白旗,蛋格和黑旗如何选择使用
如下:
第一、色温纸是在胶片时代胶片色温定值时候用来给灯光进行校色为白色使用的。包括镜头前的滤色镜也是。
引用《影视光线创作》第一章节光与视觉色温中的解释部分: 不同色温的光线照在同一物体上,会改变物体色彩的表象。
因此在摄影学中,为了能正确的再现物体自身的色彩,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色温作为摄影胶片生产的标准:3200K的低色温光源和5500L高色温光源。
电影用的胶片与3200K光源相平衡,称为灯光型胶片。因此3200K的钨丝灯对灯光型胶片来说就是白光,在这种光线下拍摄,物体的色彩能得到正确的还原。照相胶片与5500K色温相平衡,称为日光型胶片。
当胶片与照明光线色温不匹配时,色彩发生变化,为了还原色彩可以采用下列解决:
1、改变光源色温(cto、ctb)(补偿滤色纸)。
2、更换光源与之匹配。
3、在摄影机镜头前放置一块校正色温滤色镜(数字时代随意调整2800-10000k)。
4、把不匹配的色彩胶片换成匹配的色彩胶片。
第二、 色纸的使用是你对色彩用光造型的理解了,千奇百怪千变万化。
第三、 柔光纸和白旗都是一种改变光线质量的手段。
常见的柔光纸也称作素描纸吧(个人拍摄不经常使用,现在一般就是HMI、钨丝灯或者Arri SkyPanel:可调整色彩的LED 很好用 ) 这里面涉及到用光造型的手段。
你要通过观看电影学习各种光效,比如硬光会强调阴影,柔光会柔和阴影,所以会使用你认为的柔光纸和白旗,更多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各种型号的‘’白旗‘’。常见的是rosco cinegel的3010、3020、3040、3034等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
电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种:
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
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
按光的方向分,可分为前置光(光源在前)、侧光(光源在侧)、背光(光源在后)、底光(光源在下)。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按光调分,可分为低调光与高调光。
电影光线的功能:
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
控制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
决定场景气氛效果。
突出、强调被摄体的造型特点。
为影片确定视觉基调。
Ⅶ 在摄影中如何通过作品传达情感
对于摄影师来说为了拍摄出动人的照片,你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照明和构图选择,以帮助你在画面中捕捉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