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贝纳多·贝托鲁奇的电影风格
贝托鲁奇最开始是师从同样具有共产主义政治抱负的法国电影巨匠戈达尔。戈达尔作为影像意念化的先驱对贝托鲁奇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很多贝托鲁奇的影片都可以看出端倪。当然也包括政治理想。出生在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贝托鲁奇对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非常的反感,正如他的成名作《革命前夕》,里面的主人公同样是个资产阶级家庭的富家子弟,深受新兴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但也如影片中的人物,年轻的贝托鲁奇仅是有着革命思想的萌芽,而无正确完整理念的引导。空有满腔热情,而不像每个成熟的革命者样是从不断地思考探索中,走上反对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又如每个影评人所说的,贝托鲁奇的电影就是政治加上性。在影片中可以各占一半。《革命前夕》中主人公就缠绵于与姨母的畸恋不能自拔。最后在家庭所逼迫下才选择了和一个不爱的女子结婚,继承了家业。这也象征着贝托鲁奇的困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革命者被镇压的无助。正如片名《革命前夕》,革命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却又一直处于这样的境况。
《巴黎最后的探戈》造就了马龙·白兰度,也成就了贝托鲁奇的艺术大师的美誉。这部电影开创了欧洲情爱艺术片的巅峰。个孤独的美国男子在异乡巴黎这个浪漫之都遇上了一个年龄上可以作她女儿的大学生。两个原本孤寂心碰出了火花!当然,最初的感情仅停留在肉欲阶段。在一所破旧的公寓里,两人尽情地宣泄着被深埋已久的灵魂。这样的构局完全打破了《魂断蓝桥》一类的先爱后性的模式。爱情在彼此肉体的接触中升华,但最终带来的是两人痛苦!
《巴黎最后的探戈》为贝托鲁奇赢得了声誉,也赢得了庞大的制作经费。为他拍摄《1900》这部共产主义思想巨作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此时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他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他讲述了两个青梅竹马的好友,他们因为自身所处阶级的不同最终走上了对立面。儿时的友情在政治对立面前荡然无存。而在一场经典的打倒地主后进行批斗戏中,更是表明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决心。虽然有人说他这是篡改意大利历史,把中国的文革移到了电影中。但贝托鲁奇不这样认为,他说:“这正是表明了革命即将到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贝托鲁奇是个纯粹的共产主义者的原因,80年代他成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首肯。成为第一个在故宫实景拍摄的外国导演。这次《末代皇帝》将他带上了导演生涯的顶峰!奥斯卡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导演是对他的最好肯定。在《末代皇帝》这部现今看来思想性,艺术性都毫不过时的史诗巨作中,贝托鲁奇将溥仪活生生的搬上了舞台。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传奇的一生。用他的话说就上“一个从龙变成蝴蝶”的成长的故事。当然,也许是由于年龄的原因。贝托鲁奇越来越少在电影中出现尖锐的政治主张,而把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影片的本身上。少了政治,保留了性。2003年的《梦想家》就是此观点的代表,三个少不更事青年在自己家的大屋里颓废,畸恋。全然不管窗外青年学生的运动的热火朝天。影片中情色镜头的大胆超过了贝托鲁奇的任何一部电影。由此情色大师的名头挂在了贝托鲁奇的头上!但其实这些都是没体会导演的内心感触的结果。《1900》作为他毕生的力作,是他个人共产主义理念的宣泄。但在冷战时期,要在资本主义社会推出这样一部进步电影那是天方夜谭!所以影片一直未予发行!6个小时的片长也被删减成了4个小时。这样的经历无疑是对贝托鲁奇的打击!所以他后两部作品都反响平平。直至《末代皇帝》,但影片中已不再有太多主观的政治观点。片中的人物都是随时代变迁而碎波逐流,纵然想改变也如螟螟之力,无济于事。
❷ 好的革命题材的电影,推荐几部……(最新的)
提到这题材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格瓦拉。
看过上下两部的切格瓦拉的传记,索德伯格导演的。
上部名字就叫做<切格瓦拉:阿根廷>下部叫做<切格瓦拉:游击队>
顺便提下还有一部反映年轻格瓦拉的电影叫做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
❸ 这是哪部电影的海报
中文名称:俄罗斯方舟
英文名称:Russian Ark
别名:L'Arche Russe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2年
电影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Alexander Sokurov
电影演员:
亚历山大·查本Alexander Chaban
大卫·乔比尼David Giorgobiani
塞奇·德瑞登Sergei Dreiden
地区:俄罗斯,德国
语言:俄语
❹ 聊聊你心目中的贝托鲁奇,他的哪部电影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
1940年3月16日,贝托鲁奇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郊外的一个农场家庭。这个经常被其身为诗人和电影评论家的父亲领着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小男孩,茁壮地成为了一个电影迷。别家的孩子都在忙着把妹,已经长到与《四百击》 (1959)里Antoine Doinel同龄的贝托鲁奇,一个人去了巴黎。在巴黎,他每天都泡在电影院里,亲眼见证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波澜壮阔。
法国时间2011年5月11日,贝托鲁奇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接受了电影节组委会授予他的金棕榈勋章(Palme D'Honneur)。此前,贝托鲁奇曾带他的电影(1981年的《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以及1996年的《偷香》,两次来到这座海滨小镇竞争金棕榈,却都铩羽而归。
❺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值得观看吗
楼主不是问过一遍了么??还拿不定主意?
虽然你没有选我的答案~~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回答~~
我觉得云上的日子其实不是安东尼奥尼最好的片子,感觉偏商业化了,他的蚀就很不错!
而梦戏巴黎也不如巴黎最后的探戈来的深刻经典!
如果楼主买真想买就淘汰云上的日子吧!
附上两人篇目,以供参考!
中文名: 贝纳多·贝托鲁奇
英文名: Bernardo Bertolucci
性 别: 男
生 日: 1941-03-16
角 色:编剧,导演,演员
导演作品
戏梦巴黎 The Dreamers (2003)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围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谬人的悲剧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后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福音书 Amore e rabbia (1969)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米开朗其罗·安东尼奥尼
《云上的日子》(1995),Beyond the Clouds
《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1982),Identification of a Woman
《中国》(1972),China
《扎布里斯基角》(1970),Zabriskie Point
《放大》(1966),Blowup
《红色沙漠》(1964),Red Desert
《蚀》(1962),The Eclipse
《夜》(1961),The Night
《迷情》,一译《奇遇》(1960),The Adventure
《某种爱的纪录》(1950),Story of a Love Affair
《爱的谎言》(1949),Loving Lie
《迷信》(1949),Superstition
《罗马-蒙得维的亚》(1949),Roma-Montevideo
《波河的人们》(1943),People of the Po River
❻ 《戏梦巴黎》明明讲述的是禁忌恋,却评价很高,他在贝托鲁奇的作品中居何地位
贝纳多·贝托鲁奇,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马。早在24岁时,他便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 他擅于把富有家庭气息的浪漫情节和内蕴的心理批判作为表现的核心,并结合一些政治、社会内涵,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贝托鲁奇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导演,所拍电影大多为经典,如《末代皇帝》、《巴黎最后的探戈》、《一九零零》等。同时,也获奖无数。
即使作为有众多经典作品的导演《戏梦巴黎》在其作品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影片中对革命、自由、爱以及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主题与源动力,是特别值得一看的。
❼ 介绍一部革命影视作品
看电视剧《长征》有感
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电视剧《长征》翔实和艺术地展现了这一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伟大战略行动,观后感受颇多:
一、从长征的起源看面对危机、处理危机的勇气和智慧。
早期的共产党,在刚刚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后,对内面临着革命思想统一、组织建构完善、民众基础加强的迫切任务,对外受到反对势力的挤压和军事进攻。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损失惨重,军队的数量和装备锐减,领导机构错误思想占据主导,形势极其危机。这时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保持革命力量,毅然决定战略转移,这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在转移的目标和目的地上都存在诸多未定因素,就坚持北上抗日的旗帜和决心,这是伟大的智慧!既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大义,也是坚决投身抗击外来侵略强敌的大义,同时也为处在危机和艰难时刻的革命力量找到了新的方面和出路。
二、长征的过程是艰苦卓绝的,也是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寻求在逆境中发展的过程。
长征的初期,由于错误军事路线的领导,使得红军遭受了较大的损失。痛定思痛,红军总结了前段的错误,逐渐恢复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巧妙摆脱追堵,并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并改正了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确定了符合现实的、符合党和红军发展的道路,并且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但事情的发展并非从此顺利,在与四方面军会面后,又出现了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行为。面对这样危机事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及时果断地处理、化解了危机,既是领导人卓越的体现,又是组织力量的体现。长征期间共产党坚持思想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的领导,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爬雪山,过草地,入不毛之地,闯土匪聚居地,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开始了新的革命过程。在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后,毛泽东写下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伟大诗句,既是豪迈的个人壮志,也是走向新征程的伟大信心。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共产党顺应和把握历史潮流与机遇,面对危机,化解危机,逆境中突破和发展的伟大过程。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政治、军事和组织基础,也将永远地被记载于历史的长卷中。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的启示作用是巨大和深刻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充满危机、挑战和机遇的。逆境中的崛起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正确的、坚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中将面临许多的问题,勇于解决,善于解决各种问题既是不断前进的要求,也是在前进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大陆产业历经十二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较完整的发展框架。这时,更要依靠组织、健全组织,沿着既定的正确目标坚定前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大陆人用自己的“长征精神”不断努力,勇于承担,勇于超越,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为强我民族产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