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朵金花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五朵金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选择看五朵金花,也是源于这次云南之行。
五朵金花讲述的是云南白族姑娘,金花和阿鹏的感情故事。故事背景,自然风景,洱海,小船,大山,采药,等等,显现当时云南人民的热情向上,进取工作的状态,一片和谐,白族男男女女,能歌会跳,能干能说的一番欣欣向荣的气氛。由杨丽坤主演的金花,是社团里的副社长,能干,能说,能唱,并且长的美丽,大方。在一次赛马活动中,认识了阿鹏,并在河边许下了诺言,第二后这个时候,让阿鹏来找她,她便会成为她的爱人。第二年,阿鹏来到了白族村,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误会,寻找了许多金花,都认错了人,可是阿鹏的聪明和热心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喜欢,最终在最终关头,在大家的帮忙下,他们顺利的在老地方见了面,延续了去年的.约定。
看完后,很是向往那种团体的生活,大家一齐共同劳作,共同载歌载舞的场景,更重要的是那份纯洁的感情,还有人们的善良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时候看过小人书,昨日电影台《流金岁月》播出,看了半截。50年前的电影,除了表演有些戏剧化的夸张,绝对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甚至此刻很多国产电影都达不到这样的审美水平。五朵金花!秀丽的云南!永久的经典!
20xx年我和同学去云南,也曾到过蝴蝶泉边,那里竖立着电影《五朵金花》的剧照。秀丽的彝族演员杨丽坤的倩影,长久地伴着泉水,仿佛不曾有过那些悲惨的岁月,斯人已去,唯有怀念。20xx年,杨丽坤去世。
这期《流金岁月》节目还请了20xx年快乐男生著名选手---吉杰---彝族青年---我的大学同学。我们同届不同系,但是在校园的时候因为参加文艺活动经常在后台聊聊天。当时就听说著名的彝族乐队山鹰组合和他有亲戚关系。他经常参加吉他弹唱表演,校园搞歌手比赛,他拿了通俗演唱的冠军。决赛我去看了,他唱的仿佛是张学友的歌曲,一曲毕了,满堂喝彩,当之无愧拿下冠军。我们校园音乐舞蹈专业相当有名,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少在文艺方面颇有才华的,这大概是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与生俱来、未曾被现代生活泯灭的天赋吧。
② 五朵金花电影观后感
影片描绘了一幅积极、上进的生活画卷,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真、最质朴的情感,并通过这个曲折温馨的喜剧故事,展示了活跃在不同岗位的五位金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片中人物情感真挚、自然流露,还穿插了悦耳的音乐和云南大理的秀丽山水,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使本片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③ 求《静静的嘛呢石》《歌谣》《五朵金花》《大东巴的女儿》《玉蝴蝶》任意一部电影的观后感 字数越多越好
影片《大东巴的女儿》表现了和西、和纳这一对纳西族姐妹不寻常的成长道路,不寻常的人生命运和不寻常的情感世界。姐姐和纳,凭借甜美的歌喉成为著名的“纳西族女歌王”,可妹妹和西却是一个聋哑人。她聪明美丽,从小喜欢跳舞,但由于不会说话,在人生的道路上历尽了辛酸和磨难,是一个挣扎在生活底层的“灰姑娘”。然而,由于偶遇从维也纳来到丽江研究东巴文化和纳西族歌舞的奥地利青年学者杰克,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在杰克的激励和姐姐和纳的引领下,和西经过刻苦努力,终于从一个“灰姑娘”变成了“白天鹅”,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纳西族女舞王”! 影片着重表现了聋哑女孩和西自强不息、挑战命运的奋斗精神,相信这部作品会极大地鼓舞残疾人,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命运的挑战,同时体现了丰富的东巴文化。
生活在我国省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省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由于东巴才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经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现在被统称为是纳西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因为它牵涉到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宗教,人类学,甚至于医药等的方方面面,还有生产生活方面的许许多多知识和神话故事。
东巴文字,由于人类造字尊重意识,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文字无非就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开始的时候就有图画,现在的东巴文里面有很多的图画字,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约定俗成固定的一个内容,大家一看这个画就知道它是指什么事情,所以由于图画字,人们在观察,比如说汉字,因为是在平原里面看那个‘山',是一个山,一个山的,所以他写字的时候,就有三个山头,但是纳西族生活在山区里头,他一出门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就是只有一个‘山',再像汉字的门字,有两扇门,纳西族只有一个门,所以他造字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一个门,与他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下了什么,逐步用图画从繁到简,就把它减少了,形成约定俗成的一种笔画,固定的形式,它属于这样造字的范围,所以东巴文它是通过图画到文字发展起来的。用汉族的话说叫书画同源。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的一些东巴,又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现了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纳西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唐代和元代的志书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及“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目前广泛在民间流传和新发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东巴古典舞蹈、组舞和新歌舞等几类。“麦达蹉”和“热热蹉”等是诗、歌、舞三者合一的原始舞蹈。其特点是边唱边舞,以唱促舞,以舞助唱,唱完舞止;没有乐器伴奏,人数、地点和场合不受限制,男女皆可参加。舞步简单,一般是以右手搭左肩或手挽手,从右行进,渐成圆圈。
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蹈素材的来源主要从民间,因为从民间舞蹈里面把它吸收过来了以后,用在它祭祀的时候来跳,又加上有东巴教神韵的一些风格后,就变为东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浓郁的民间性。《牦牛戏老虎》是根据纳西民间的一个典故改编而成的动物舞,舞蹈分为颂经、牦牛戏老虎等几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两只猴,分别代表人类最早的两个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牦牛,两家族为此发生争执的故事。
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形成的。据《东巴舞谱》记载,纳西最古老的舞蹈源于金色青蛙的跳跃。如今在西北部山区仍然保留着一种古老舞蹈《勒巴舞》。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拿着牛尾巴跳的,它分别模仿大象、鹰、猴、蛙及虎,并使之形成了一套连贯的舞蹈动作。
文化的主要部分,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东巴,座落在古城的东巴宫,更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东巴文化的窗口。东巴宫座落在古城东大街,它的门楼上装饰的是东巴的“五幅冠”,大门两旁悬挂着东巴的木牌画,东巴宫内别具一格的装饰和文化活动更会让您感受到东巴文化的魅力。
整个东巴宫的布局,突出纳西族的特点,就是突出东巴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像东巴的经卷、文物、东巴的绘画、祭祠用品、东巴的壁画、浮雕等等这几个方面来相对完整地介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这一块,通过加强它的文化气氛,给大家有一种能相对直观的了解纳西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整个东巴宫就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艺术博物馆,通过它可以欣赏到举世无双的东巴文化艺术,领略到真正的纳西古乐以及民间歌舞神韵。
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大类,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
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有布轴的神佛像画、经书画、木牌画上的神、鬼、鸟、兽画,以及大型布卷画,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这些画笔调粗犷、色彩浓艳、形象朴实生动。
画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东巴画中的布卷画《神路图》它一般长达14米多,宽26厘米左右,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虽然传统东巴画也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特别是汉藏文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比较系统地保持了自己整体的风格和特点。
纳西的东巴文化,确实受藏传佛教的影响相当之大,所以在纳西的所有的东巴文化的绘画部分,包括其它的仪式部分等等,人家一看就知道受藏文化、藏传佛教的影响特别大,包括绘画,但它整个过程、整个赋彩、用线,不是那么求华丽,它是求朴实、画完一张画以后,它外观的包装,它是不加以装饰,然后上下一般的是用两块黑布,中间就像我们裱轴画一样,国画里面裱轴一样,穿上两根木头,它整个过程已经完成。
一部影片,一种文化。《大东巴的女儿》让人们看到了东巴文化的精深。(自己可以再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