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要成为一名影视导演,需要怎么做呢
想要成为一名影视导演,需要先进行培训。
提到中国导演,最辉煌的当然是第五代,但是中国最好的导演却不止于此,老一辈的中国导演们也有着可圈可点的成绩,新声代们也初露锋芒。
从导演作为一种职业开始,分别论述了影视导演叙事基础、叙事方法、创作原理和技巧以及电视剧、电视电影创作等各个方面。《影视导演》还附有大量图片,并结合图片予以论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影视导演》可以作为国内各大专院校开设影视导演课程的授课教材,也可以成为欲报考艺术院校导演表演专业学生的辅导读物,并且可供有志于影视导演的青年人以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和教师阅读参考。就目前而言,这类教材在图书市场上还较为缺乏,而《影视导演》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㈡ 吴宇森导演,怎么能让自己看电影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
你是想分析电影吗?还是纯粹是为娱乐?
我最近学校里有教关于纪录片的分析,至于电影应该大同小异吧。
除了看电影的剧情和演员的台词以外,如果要深入理解的话,就要留意拍摄手法,例如:灯光,角度,背景音乐,肢体动作等等。
比如,如果镜头是从下往上拍摄人的话,那么,通常这个角色会给人带来一种有威信,或是又可怕的感觉。
分析电影的时候要经常自问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这种手法,而不是另一种呢?而且还要把这些手法和主题做连系。(主题:爱情,复仇,家庭等等都属于主题,电影里通常不止一种主题)
经常这样做的话,就能了解到电影表达的意思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㈢ 做导演简单吗 我想成为一名导演 怎么办 啊 导演要学什么东西 如何自学啊
不简单。如果是电影导演,学习的很多,表演,编剧,摄影,剪辑,音乐都要会一点。不必都精。导演最重要的是掌控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自学的话也很有难度,自学或者学校都需要很大的看片量,看很多电影,什么类型都要看看,经典垃圾都要看。看电影比看书重要的多,不必把时间都用去看书,把时间都给看电影和思考。但是我觉得不必去总看经典和高分电影,这类电影多是大众电影,能学到的东西都差不多,要去看小众电影,评分低也要看,这类电影一般视觉独特,能学到很多东西。
㈣ 有什么导演系艺考生必看的电影吗
我曾经有一个同学,就是学习导演的,他就看了这一些电影。黑泽明《乱》《七武士》《罗生门》斯坦利库布《发条橙》《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北野武《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小津安二郎《秋刀鱼之味》
㈤ 电影导演技巧
电影导演技巧
电影导演要掌握哪些技巧?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电影导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开始要晚
一个电影故事一定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从故事尽可能晚的时刻开始讲起。一个电影如果用太多的时间去建立角色们生活的普通世界,用三周的时间去描述一个三天内就能讲述的故事,整个影片就会显得松懈无神。
在一些场景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那些不必要的进进出出和打招呼上。试试看这个场景是否可以从中间开始。一个喜欢自己剪辑的编剧或导演经常发现:如果一个场景剪掉开头的两句对白,特别是剪掉结尾的两句对白后,这个场景的力量反而加强了。
2、用画面“展示”,而不是用对白“告诉”
电影首先是一个视觉媒介;电影中几乎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需要表现的内容都最好通过画面展示而不是用对白或旁白解释的方式来呈现。当影片布下的视觉线索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时,会额外表现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内在的心理、潜藏的历史以及情感的冲突——这些远比直白的解说要表达的更好。而且,如果你在影片中展示而不是告诉,你将会把更多的银幕时间留给那些更重要的内容。
3、隐藏动作
有时,让观众与影片中的动作保持一定的距离,会极大地唤起观众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如果我们在摔门声中听到门缝后面一场重要的对话,会比亲眼目睹对话更让我们关注。一场肢体冲突如果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会增加其暴力程度。一个诡异的角色,如果经常被提及但从未完整的暴露于观众面前,会得到一种巨大的甚至神话似的表现。
审慎的展露和揭示会激发观众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积蓄观众的悬疑,直至稍后全面揭晓的时刻,巨大的冲击也随之诞生。
4、探寻动作
探寻镜头(discovery shot)可以有选择性的展示动作,同时让观众宛如身处电影场景之中。
动作的探寻镜头经常传达一种侦查的感觉,仿佛观众正小心翼翼的在房间里蹑手蹑脚的行走并环视四周。通常,视野从动作之外的地方开始,随着蹑手蹑脚的移动逐渐展示出场景中的主要事件。例如,一个平摇镜头(panning)先展示出一处空落的床角,然后缓缓摇到床上一对夫妇在翻云覆雨,镜头继续摇,渐渐地,一个持枪的男人出现在门口。利用手持摄影机,可以更好的暗示有人走进了场景中,他仔细地扫视房间中的物品,仿佛在挑选最终落入他视线的线索,手持摄影机的这种效果更加强了这种即时感和悬疑感。
固定的探寻镜头更有一种窃x听的感觉,仿佛占据了一个有利的隐蔽位置在偷偷见证角色的生活。摄影机不动,人物不断地走入走出画面,摄影机从它固定的'位置发现了角色的秘密。
5、开头,中间,结尾
不管是在构思一个新故事的大框架,还是在制作过程中设计故事的某个具体情节,抑或是在后期制作剪辑一个故事时,你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建立和加强这种
三幕叙事结构。
第一幕:形成问题。展示和介绍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展示打乱这一日常生活的激励事件,并让主人公即将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尽可能的清晰和引人注目。
第二幕:加重问题。冲突越来越深,影响面越来越大。主人公最开始的反应和应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了。
第三幕:解决问题。事件逐渐到达不可避免的高潮并最终得到解决。创造一个强烈的“但是”。
6、什么是生死攸关的危机?
尽早并尽量清楚地让观众意识到影片中的危机是什么——主人公他(她)日常生活中最重视的东西——或者说如果反派角色胜利了,主人公失去的东西。主人公为保持他(她)的世界而对抗反对势力的进攻时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就构成了电影的核心张力。如果一个电影缺乏张力,往往是由于以下原因:
①危机并没有被很好地阐释;
②危机的严重程度不够高;
③反派角色的威胁性还不够强。
7、情节是客观的事件,故事是有情感的事件。
情节指的是电影中发生的事情;故事指的是角色对于所发生的事件的感受。在《黑暗骑士》中,情节的设置是:好人对抗坏人,蝙蝠侠要从精神错乱的小丑手中救出高谭市。而影片的故事设置则是:蝙蝠侠要面临损毁名誉的道德危机。
故事与电影中的角色有关;主题则与普遍的人类境遇有关。主题是嵌入在影片中,并随着观众对影片的体验而逐渐显露的关于生活的真相。主题往往与人类精神世界的斗争和力量相关,例如:诚实是最好的策略;爱会战胜一切;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小心你的欲望。
一个电影可能含有不止一个主题;事实上,影片作者和观众对一部影片的核心主题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
8、每场戏都必须有新信息
可能没有任何类型片能够像喜剧一样得到观众如此明确的回报,观众的笑声即刻证明了成功。但是如果编剧和导演仅仅靠插科打诨和诙谐话来支撑一部喜剧可能很难长久的取悦观众。一个喜剧可能通过外在给人以体验,但是它也需要优秀的讲述、结构和角色。好喜剧最终是脱生于它的支撑基础——创造有趣的情境,让人们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9、让演员干点什么
导演要记住这一条:让演员在一场戏中总是有点动作——比如熨衣服、涂指甲油、修车——即使剧本中没写这些内容。这个动作应该是具体的、揭示角色的、补充对话或与对话完全相反的或揭示潜台词的。
10、便利或不便利的巧合
让你的主角通过努力获得胜利或导致胜利的信息。不要利用偷听或偶然地发现重要信息这种便利的情节来帮助主人公解决他面临的两难选择。如果你确实引入了一个偶然的巧合,那么在巧合之后让主人公面临一个更艰难的困境,这样观众才可以接受。
11、挂灯笼
在两个小时内讲清楚一个复杂的故事是很难的;这时使用情节巧饰有时是在所难免的。一种方法就是“挂灯笼”——让电影中的某个角色提出观众看到此处时产生的疑问。当角色意识到这不可能时,观众很可能也会赞同。
12、高潮就是真相
影片中的高潮并不是那些最激烈的动作或阴谋被揭示的时刻;真正的高潮是主人公认识自己真正内心本质的时刻。主人公之前被秘密、谎言、耻辱、恐惧等支撑的虚假自我会被完全剥除,一个完整的真实自我显示出来。
一个英雄人物会面对真相并在真相中成长。而在悲剧中,主人公无力自我发展,最终导致一个悲剧的结局。
㈥ 成为导演基本入门知识!
导演首先要知道的是专业的知识,首推镜头知识,绝对的基本功,然后还有场面调度,安排演员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须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这类问题。然后是镜头感,所谓的镜头感不是演员的那种对镜头的敏感一喊开机立即自动补位而是导演对画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黄金分割线上还是正中?镜头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么怎么安排他们的站位?还有关于剧本的调度,剧本里拉拉杂杂一大堆话而你的电影要求它在3分钟内解决,如何取舍?如何让演员说完所有台词镜头上一点也看不出无聊?如何调度镜头和机位?关于灯光——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操作,但导演必须清楚打的灯是否符合画面需要,是否美观或者另有用意。
首先要给人当上一阵的执行导演,然后是副导;学习导演的工作。在自己觉得基本上学会了后才能独立干活。
导演首先要知道的是专业的知识,首推镜头知识,绝对的基本功,然后还有场面调度,安排演员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须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这类问题。然后是镜头感,所谓的镜头感不是演员的那种对镜头的敏感一喊开机立即自动补位而是导演对画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黄金分割线上还是正中?镜头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么怎么安排他们的站位?还有关于剧本的调度,剧本里拉拉杂杂一大堆话而你的电影要求它在3分钟内解决,如何取舍?如何让演员说完所有台词镜头上一点也看不出无聊?如何调度镜头和机位?关于灯光——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操作,但导演必须清楚打的灯是否符合画面需要,是否美观或者另有用意。
除了专业知识,如果是作为商业片的导演那么还应该具备一张巧嘴,或者身边有会说话的人,他必须在拿到准备拍摄的剧本后跑电影局拿拍摄许可证,拿到以后还需要跑赞助商;赞助拉来后就是招募演员筹建剧组,开拍后导演身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协调人员那么导演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好的协调各方关系的人,别的不说,起码在建组的这段时间哪怕互相有深仇大恨也得让他们压到剧组解散后再去解决。拍戏的过程中如果有外景那么势必牵扯到一个与另一方协商的问题,是趁机拉个赞助让他们无偿提供场地将来电影里会出现他们的招牌之类的还是花钱租?租摄影棚或者影视城又需要协商双方档期问题,在公共场合拍摄还需要与管理部门打招呼——这些不是导演本身要做的,但导演应该在戏开拍前派人与他们协商好,一个剧组里导演最大,什么事情都会问导演,所以管理知识必不可少。在戏拍完后进入后期,导演又要与后期人员共同制作。片子做完了导演又得跑电影局要发行许可,跑院线商量具体上映时间——只有大导演的戏或者主旋律电影才是院线主动来找主动安排时间,其他的一概自己跑去。确定上映日期后开始带着演员四处宣传,找记者来开发布会之类。跑完这些还有一项,找DVD、VCD发行商,如果电影卖的好一般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但也有需要自己跑的。
很多东西是当了执行或者副导后才能从别的导演身上学来的,所以一般大家都是从执行甚至剧务干起
㈦ 导演具备什么 推荐几本书和优秀的电影
多了解电影方面的知识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所以导演应该对文学、美术、音乐、摄影等许多艺术门类有比较好的了解,同时电影也是一门技术,导演不一定要亲自制作特技特效或者剪辑,但是必须能告诉专业人员做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
知识方面,当然是越广越杂越好了。因为你的导演想法是要通过很多小细节来建构的。比如你作品里需在出现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角色来推动情节,这个时候,你如果对足球运动员的生活习惯,心理等等了解的话,那么你就能信手拈来的去构思情节,如果你不是很了解,那么你就需要再去了解,或者不得不推翻之前的构思,然后重新构思。
对音乐得懂点吧。你看有的影片作品里,如果把音乐拿掉的话,它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美术,摄影,剪辑,演员表演等方面也都需要了解一些,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更方便你把头脑中作品的样子尽最大可能的还原到银幕上或屏幕上。
技能。这个。多学导演理论吧。了解画框内的人和物,你该怎么去安排他们。他们的位置还有移动。或者,安排画框怎么移动。方向速度等等。当然这就是调度吧。怎样让演员表演出你想要的效果,怎么启发或交流,这个技能应该有吧。等等等。当然有了某此技能后,就差不多会向什么什么主义,什么什么美学方面发展了。
编导类的书籍.编导分为导演、文艺编导、电视编导等,所以你可以参考下编导类的书..
㈧ 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需要看很多电影吗麻烦大家推荐一些
通常说来 那些“著名的”或者“非主流”的都应该看--这个你很容易就能查到
但我觉得 电影导演其实是“杂家” 需要各种丰富的知识
获取知识一方面是亲身实践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间接经验(比如 老师 书本)
其实很建议你去 图书馆 看看书
我比较推荐的两本 《认识电影》 《电影语言的语法》
当然还需要看一下其他的书 比如 美学方面的《美学四讲》
表演方面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的 《演员的修养》
哲学方面 尼采 的 《论悲剧的诞生》
心理学方面 弗洛伊德 的 《梦的解析》 。。。
㈨ 学习编导就一定要多看电影吗这个对于影评是不是很重要呢谁可以教我些写影评的方法吗
1、是的,最好多看一些电影,这是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2、影评在编导专业考试中比较重要
3、影评写作常规思路
一、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二、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人物声音的变化、道具的运用、色彩的配置、镜头的运动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三、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住要点,由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寻找现实意义;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四、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对影片作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五、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关于编导方面的专业知识,你可以查看“艺通网”,上面有很多实用性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