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为什么中国电影封建

为什么中国电影封建

发布时间:2023-09-13 03:12:08

㈠ 中国近代电影发展历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想进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成就,铸就了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俗电影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第6代中国电影人从边缘文化姿态、下层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制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头发乱了》等。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为海外所知悉。

(1)为什么中国电影封建扩展阅读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㈡ 为什么我国不实行电影,游戏等分级制度

中国电影分级制度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电影管理问题,最后才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才会这么难。
政治问题:你是否适合它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如同对党员的要求一样,强调一个“忠”,强调一个“纯洁性”。否则的话,拍得再好都没有用。《鬼子来了》的被禁就是最好的代表,它不符合地道战地雷战以来的政治宣传。
电影管理问题:你拍电影的程序是否合乎我的标准,是否先送审了,是否按照程序上映了?它关心的是一个制度权力的问题。你不按照我这个规定来,就死菜。那怕是跟意识形态无关也不行。《少林足球》在大陆无法上映就是最典型代表,你不把这个管理机构放在眼里,违规提前在香港上映当然死无丧生之地。
社会问题:是否满足人类生活多元话的要求。如同让不同的人看不同的电影的问题。暴力及色情影片在未成年人的生活中泛滥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电影分级制度上是不可能明确的写出来的:电影作品要符合政治要求意识形态要求。这样它就完全把自己的裸体给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了,你会看到它有多么的惊恐。它花费多年的心血精心粉饰的外套就全部给毁掉了。
中国电影分级制度上也不能明确的写出流程来:这个流程必然定义流程的每一项工作范围、工作职责、责任人、处理时间等细节。这样就把自己处在了一个被监督的地位上,这样就不是一个管理机构了,它就真的变成一个“服务”机构了——我投了一个作品上去,我要知道它审查到什么环节了,结论怎样,还要多长时间,结论是否合理,是否可以争论。这样权力还有什么管理可言?这样的管理还需要党吗?所以深层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越是没有定义,越是没有具体规定能管的就越多。
中国电影分级制度想要浅薄一下,只是想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一旦进入分级流程就要解决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一些影片不是合不合理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无间道》里警察中出现黑帮卧底的情况就绝对不允许出现。从故事从构思从人物上这部电影合理吗?合理。但如果这样人民警察就还有什么纯洁性可言?如果连警察都不纯洁,那么还有什么“合法性”可言?如果没有连合法性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权力可言?它可以承认自己有腐败问题,但是绝对是表面问题,自己绝对是坚无不摧战无不胜的。
所以部分鼓吹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出台的人其实是在做一个看似合理其实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同古希腊神话中西齐弗之石一样,他们企图用一个低层次的表面问题来迂回解决一个深层次问题是痴心妄想
所以,这些东西,想想就算了,别问那么多,想看更多想办法。

㈢ 为什么中国不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为什么电影分级制在国内无法实行?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自此宣布电影的诞生。电影是必然发展的产物,又是偶然发现的产物。随着西方一系列名人的改善与改变,电影逐步在西方如火如佘的迅速发展。从默片时代走向有声时代,其中的过程,艰难险阻都一一解决。




中国电影迟迟不分级,虽然会影响广大爱好电影人的资源来源,但其中的利弊不是旁人可以述说的。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会解决这一问题。毕竟中国的历史摆在那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稀释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电影的不丰富性,虽说中国电影极速发展,但是电影的本质没有很好的提升,依旧停留在原始的导演系列。好像滞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归根结底,中国的电影没有特别突飞猛进的创意与创新,有自己的东西在哪里摆着,自身的底气十足,不怕它不分级,到时也自会分级。

㈣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七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它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余中袜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

此时,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但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竖激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电影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培搭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中国电影封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线免费观看电影美国 浏览:864
送快递的电影国外 浏览:850
欧美电影演讲稿 浏览:626
不日成婚电影英文插曲 浏览:925
苹果手机电影怎么到电脑上看 浏览:972
草泥泥电影网 浏览:542
卢沟桥电影插曲 浏览:658
北京十一届电影节红毯 浏览:297
女尊一女多男电影大尺度 浏览:206
电影小镇今天有哪些节目 浏览:979
电影栀子花开2015拍摄花絮 浏览:138
好莱坞微观世界动画电影 浏览:831
有关学校的电影大全 浏览:822
电脑爱奇艺3d电影怎么设置 浏览:659
3d立体左右过山车电影 浏览:891
沼泽地豆瓣评分电影简介 浏览:11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服装表演专业要读几年 浏览:476
韩国十一月电影2015年 浏览:8
2018挪威电影第十二个人 浏览:264
易烊千玺电影节对视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