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榴莲飘飘 影评
综述:
生命是一种历程,香港的历程太不堪,任秦燕不停地洗澡也抹不去屈辱的痕迹;青春的历程太美好,但任凭秦燕们再怀念,它也已成镜花水月无法挽回。
具体而言,每个人物又处于不同的时态。阿芬是将来时,在尚未成人时就完成在他乡与故乡之间的轮回,可以不用付出碰壁的代价而在家乡平稳地度过一生。
秦燕是现在时,经历了青春梦幻,也经历了梦碎心灰,又回到原点;秦燕的亲友则是过去时,他们比秦燕晚一个时态,不明白秦燕的尴尬,或者像秦燕的父母固守着以往的生活,或者像秦燕的前夫,面对未来和外界,盲目勇敢和乐观。
秦燕前夫等出走的人们注定要驶向秦燕的“现在”,秦燕无法阻拦也不能阻拦,谁也不知他们的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偏转,也许比秦燕的“现在”更差,也许更好。
生命是一种历程,香港的历程太不堪,任秦燕不停地洗澡也抹不去屈辱的痕迹;青春的历程太美好,但任凭秦燕们再怀念,它也已成镜花水月无法挽回。
片中最动人的部分即是秦燕们在戏校回忆往事的段落。排练厅被废弃,镜中出现他们当年练功时的情景,他们在窗外回忆的谈话声在空荡的排练厅中回响,这样的视听语言让秦燕们的青春仿佛近在眼前,又听不清抓不到,平添惆怅。
青春时对爱情和生活的理想早已走了型变了味,他们只好到铁道边用玩世不恭发泄愁怨,导演也借此用看似粗鄙的方式指导了一场充满诗意的青春缅怀仪式。
榴莲飘飘剧情简介
秦燕拿着双程证由东北到香港掘金,在旺角操起皮肉生涯,穿梭公寓陋室、茶餐厅与马槛之间,目标是在最短时间赚最多的钱。在必经的臆兰街后巷里,秦燕认识了偷渡来港的少女阿芬,她被阿芬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单纯打动,两人在异乡成为朋友。
三个月到期了,秦燕不得不返回深圳,而阿芬也最终被警察谴回家乡。秦燕又从深圳回到东北,重新面对生活。她决定与丈夫离婚,凭着赚回来的皮肉钱,开创自己的生意。
茫然间她收到一个寄自南方的包裹,原来是阿芬寄来的一个大榴牏,刺鼻的味道马上将她带进回忆,香港臆兰街的一切似远还近,吃着手上的榴牏,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榴莲飘飘
⑵ 谁能告诉我,电影《榴莲飘飘》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导演陈果一向喜欢在电影里表现香港社会底层人群也就是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在香港社会繁荣的表面现象下存在黑暗的一面。
《榴莲飘飘》也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啊!通过一个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女孩的经历,来表现香港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希望帮的到你。
⑶ 生活像榴莲吗——《榴莲飘飘》影评及其他
发现《榴莲飘飘》这部电影是从一个笑话开始的。据说某个婚礼上,婚礼进行曲想起,就有小孩伴唱:“结婚了吧,SB了吧,以后挣钱就两个人花;离婚了吧,SB了吧,以后打炮就买单了吧”……结果自然是被妈妈拖出礼堂,加上门外传来的惨叫声。 经过一番搜索,终于找到了这部电影。本以为香港电影都是无聊的搞笑片,看了介绍和影评,才知道香港还有陈果这样的导演。但在没有了VeryCD的时代,从找到到下到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我要)。看完之后,发现这部类似文艺片的电影,其实还是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 深圳小朋友阿芬的父亲是香港人,由于少了一条腿,只能在深圳的乡下娶妻生子。阿芬母女拿着三个月的旅游签证到香港,试图过上“好日子”,却只能在旺角的小巷里洗碗。从阿芬的眼里,导演让观众看到总有一对男女,一前一后进出这条巷子。这个女的就是阿燕,来自牡丹江,同样拿着三个月的旅游签证,到香港做妓女挣钱。每天 “白天在公寓里等,晚上在饭店里等”,有活就在马夫(皮条客)的护送下出活,然后是冲凉——做事——再冲凉。 阿芬和阿燕的故事从马夫被榴莲敲翻在地开始有了交集,由于两人都不愿和官方打交道,所以为谁来报警争执许久,到最后也没个结果。之后,当有警察到巷子里巡查时,阿燕挺身而出,吸引了警察的注意,保护了非法居留的阿芬,这使两人成了朋友。 后来,导演用快速变换的镜头,让阿燕度过了香港的三个月,在春节前回到了牡丹江。牡丹江的生活萧索、缓慢、一成不变,阿燕和几个同学透过玻璃看着旧时的练功房,站在铁道边唱起旧时的歌(包括那首《婚礼进行曲》),恍惚回到蘸着腐乳吃馒头的青葱岁月。最后,当阿燕试图抹去那段在香港的时光,却发现周围的亲戚朋友纷纷南下时,阿芬从深圳给她寄来影片中最后一个榴莲。 其实导演使用的电影语言并不复杂,只是大大小小的对比而已。就好像榴莲,恶臭但有水果之王的美誉。但这种对比,需要有足够的经历去体会。你可以把它总结成此岸(香港)与彼岸(牡丹江)的对比,但这种对比是在电影的种种细节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任何简单或复杂的影评所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想要用一维的文字,去编码三维(两个空间维加一个时间维)的电影,显然不是人所能完成的。 最近有人问我,表现出我现在的状态,会不会觉得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好比那个榴莲一样,虽然每个人都能闻到它的气味,但个中滋味,只有吃的人自己才知道。每个人做事,我们都应该假设他有自己的动机,并收获这样做事的结果。而旁观者,既不能了解动机,甚至也不能观测最终的结果——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只是在某些时候和某些人走得很近而已。旁观者所看到的,只是某个人在如此这般地做事而已。 当然,这种旁观也有它的意义所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哇!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然后你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只不过,你以为看到的是结果,其实只是那个人在如此这般地做事,你最终收获的,不一定是你最初看到的东西。就如同片中纷纷南下的牡丹江人,最终收获的,除了存折上的数字,其他的东西,就只能自己体会了。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陈果还是忍不住让戏曲出身的秦海潞粉墨登场,也许是想老生常谈:“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