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有哪些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
2023年中国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有:
《青春》入围主竞赛单元、《黑衣人》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燃冬》入围一种特别关注单元、《河边的错误》入围一种特别关注单元、《小白船》入围导演双周单元、《夏日闭巧副本》入围导演双周短片单元、《一个散步的夜晚》入围影评歼段人周短评竞赛单元;
历届入围华语影片有:《荡妇与圣女》、《倩女幽魂》、《杨贵妃》、《武则天》、《侠女》、《阿Q正传》、《孩子王》、《菊豆》、《边走边唱》、等。
1959:《荡妇与圣女》
1960:《倩女幽魂》
1962:《杨贵妃》
1963:《武则天》
1975:《侠女》
1982:《阿Q正传》
1988:《孩子王》
1990:《菊豆》
1991:《边走边唱》
1993:《霸王别姬》、《戏梦人生》
1994:《活着》、《独立时代》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好男好女》
1996:《风月》、《南国再见,南国》
1997:《春光乍泄》、《冰风暴(英语)》
1998:《海上花》、《洞》
1999:《荆轲刺秦王》、《天上人间》
2000:《鬼子来了》、《一一》、《花样年华》
2001:《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你那边几点》
2002:《任逍遥》
2003:《紫蝴蝶》
2004:《2046》
2005:《青红》、《最好的时光》、《黑社会》
2007:《蓝莓之夜(英语)》
2008:《二十四城记》
2009:《春风沉醉的夜晚》、《复仇》、《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英语)》、《脸(法语)》
2010:《日照重庆》
2013:《天注定》
2015:《刺客聂隐娘》、《山河故人》
2018:《江湖儿女》
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
2023:《青春》、《燃冬》、《河边的错误》、《小白船》、《夏日副本》、《一个散步的夜晚》、《黑衣人》
历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华人评审
一、主竞赛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6年(第59届):王家卫
2、评审团成员
1997年(第50届):巩俐
1998年(第51届):陈凯歌
2001年(第54届):杨德昌
2002年(第55届):杨紫琼
2003年(第56届):姜文
2004年(第57届):徐克
2005年(第58届):吴宇森
2006年(第59届):章子怡
2007年(第60届):张曼玉
2009年(第62届):舒淇
2011年(第64届):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届):李安
2014年(第67届):贾樟柯
2018年(第71届):张震
二、一种关注单元
评审团成员
2013年(第66届):章子怡
三、短片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5年(第58届):杨德昌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轿改键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四、电影基石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电影节
以上内容参考:界面新闻-片单|第76届戛纳电影节公布入围影片,华语电影时隔四年再度出战主竞赛
㈡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
㈢ 柏林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
柏林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有: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红高粱、晚钟、本命年、阮玲玉、香魂女、喜宴、红粉、女人四十等。
1. 三个和尚
导演:徐景达/马克宣
片长:20分
参赛时间:1982年
荣誉:第32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最佳编剧银熊奖。
2.鹬蚌相争
导演:胡进庆
参赛时间:1984年
荣誉:第3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奖银熊奖。
3.红高粱
导演:张艺谋
片长:91分
参赛时间:1988年
荣誉: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4.晚钟
导演:吴子牛
片长:90分
参赛时间:1989年
荣誉: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5.本命年
导演:谢飞
片长:107分
参赛时间:1990年
荣誉: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个人成就奖银熊奖。
6.阮玲玉
导演:关锦鹏
片长:154分钟
参赛时间:1992年
荣誉: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届最佳女演员奖银熊奖(张曼玉)。
7.香魂女
导演:谢飞
片长:105分
参赛时间:1993年
荣誉: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8.喜宴
导演:李安
片长:106分
参赛时间:1993年
荣誉: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9.红粉
导演:李少红
片长:110分钟
参赛时间:1995年
荣誉: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视觉效果奖银熊奖。
10.女人四十
导演:许鞍华
片长:101分钟
参赛时间:1995年
荣誉: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届最佳女演员奖银熊奖(萧芳芳)。
㈣ 戛纳电影节上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金棕榈/评委会大奖/评委会奖/特别关注
《霸王别姬》
第46届(1993年)金棕榈奖
《活着》
第47届(1994年)评委会大奖
《戏梦人生》
第46届(1993年)评委会奖
《青红》
第58届(2005年)评委会奖
《旅程》
第57届(2004年)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春光乍泻》)
第50届(1997年)
杨德昌(《一一》)
第53届(2000年)
技术大奖
《侠女》
第28届(1975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第48届(1995年)
《荆轲刺秦王》
第52届(1999年)
《花样年华》
第53届(2000年)
《千嬉曼波》
《你那边几点》
第54届(2001年)
最佳男/女演员
葛优(《活着》)
第47届(1994年)
梁朝伟(《花样年华》)
第53届(2000年)
张曼玉(《清洁》)
第57届(2004年)
㈤ 2023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哪些影片
2023年上海电影节主竞赛入围影片有:
【主竞赛单元】
《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中国)
《第八个嫌疑人》导演:李子俊(中国)
《寻她》导演:陈仕忠(中国)
《约瑟夫的儿子》导演:豪巴姆·帕班·库马尔(印度)
《火种》导演:康纳·奥哈拉(英国)
《你好,妈妈》导演:山田洋次(日本)
《遗迹的声音》导演:玛尔塔·拉拉纳(西班牙)
《妮娜》导演:奥克萨娜·贝奇科娃(俄罗斯/格鲁吉亚)
《被惹怒的电影人》导演:梅赫迪·法德·加德瑞(伊朗)
《琴声诉忆》导演:多米尼克·德鲁德尔(比利时)
《人生初日》导演:保罗·杰诺维塞(意大利)
《658公里、阳子的旅途》导演:熊切和嘉(日本)
【亚洲新人单元】
《伊人自强》导演:拉苏尔·卡哈尼(伊朗)
《死因不明》导演:阿里·扎尼加(伊朗)
《漫漫长日》导演:王子川(中国)
《乘船而去》导演:陈小雨(中国)
《白日之下》导演:简君晋(中国香港)
《喜欢高兴爱》导演:刘兵(中国)
《梅的白天和黑夜》导演:罗冬(中国)
《和毛绒公仔说话的人很温柔》导演:金子由里奈(日本)
《奔逝》导演:艾苏丹·塞特(哈萨克斯坦)
《星期日》导演:肖基尔·霍利科夫(乌兹别克斯坦)
《信号》导演:李·丰沙文(老挝)
《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中国香港)
【动画片单元】
《海豚男孩》导演:穆罕默德·科赫让迪丝(伊朗/土耳其)
《土狼的四个灵魂》导演:亚伦·高德(匈牙利)
《尖头的权太》导演:西泽昭男(日本)
《钟馗》导演:王羽熙、黄山川(中国)
《纽约侠客行》导演:杰雷米·德居森(比利时/法国/西班牙)
【纪录片单元】
《焦虑贝鲁特》导演:扎卡利亚·加布尔(约旦/黎巴嫩/卡塔尔/西班牙)
《少女与马》导演:杨荔钠(中国)
《摩西的间谍》导演:伊茨克·勒纳(以色列)
《走线》导演:努里亚·克拉维罗、艾托·帕拉西奥斯(西班牙/墨西哥)
《马哈茂的中年激情》导演:达沃德·阿卜杜勒马利基(伊朗)
【短片单元】
【真人短片】
《倒春寒》导演:张津铭(中国)
《劫日礼物》导演:姜晓通(中国)
《中场休息》导演:张曜元(日本)
《我来自海洋》导演:菲鲁兹·塞哈尔(黎巴嫩)
《打破温室》导演:特奥娜·加尔戈修(罗马尼亚)
《兽皮》导演:利亚·约翰斯顿(加拿大)
《她问》导演:文淇、郑子忆(中国)
《知了》导演:钟鸿鍦(中国)
《梦想美丽海洋的那条鱼,被困在鱼缸里的那条鱼》导演:安东尼·卡泽特(法国)
《故园》导演:安德烈·克列切托夫(俄罗斯)
《乖囡》导演:曾华倩(英国/中国)
《燕子》导演:玛丽卡·穆哈梅詹(哈萨克斯坦)
《二十》导演:林齐颖(中国/美国)
《无线》导演:何塞·普达德斯·马丁内斯、胡利叶塔·加斯洛、大卫·马奎达·帕沃(西班牙)
【动画短片】
《追寻那只鸟》导演:乌娜·洛伦森(冰岛/加拿大)
《最后的语言》导演:迪克·格罗布勒(南非)
《乘客》导演:胡安·巴勃罗·萨拉梅利亚(阿根廷)
《偷来的旋律》导演:格奥尔基·博古斯拉夫斯基(俄罗斯)
《蜜蜂与苍蝇》导演:苏夏(中国)
2023年上海电影节影片征集工作:
2021年12月15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2022年12月20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纪录片单元、金爵奖动画片单元、金爵奖短片单元以及国际影片展映单元面向全球开通线上征片。
在两个报名周期内收到的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800部作品中,名导新作汇聚,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比例进一步升高。
2022年12月30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短视频单元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正式面向全球征集。短视频单元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面向社会征集4分钟内(含4分钟)的成片短视频影像作品,剧情、动画、纪录、实验等类型短视频作品均可报名。
20部入选作品的创作者,将受邀参加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现场推介、导师论坛、探索课堂、后期培训等系列活动,并将走上电影节闭幕红毯,出席金爵奖颁奖典礼。
2023年2月1日,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正式启动报名工作。2023年3月15日起至4月30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接受电影市场活动申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㈥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参加
自1950年起,中国电影开始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这个电影节最初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的盛事。在早期的参与中,中国电影作品和创作者收获了多项荣誉。在第五届电影节上,影片《中华儿女》因其争取自由的斗争主题获得了争取自由斗争奖,而主演石联星凭借《赵一曼》赢得了演员奖。《钢铁战士》凭借其和平的主题获得了和平奖,而《白毛女》则荣获了特别荣誉奖。导演史东山因执导《新儿女英雄传》在第六届电影节上摘得导演奖。在编剧方面,王震之凭借《内蒙人民的胜利》获得了编剧奖,摄影师冯四知则因《翠岗红旗》的摄影工作赢得了摄影奖。1988年,中国电影的一大亮点是《芙蓉镇》,这部作品力压群雄,夺得了“水晶地球仪大奖”,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由捷克斯洛伐克电影部主办。是该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1959年起同苏联创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交替举行, 改为两年一次。该电影节从1948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品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A级国际电影节。
㈦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如下:
1959年,田琛的《荡妇与圣女》成为首部正式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年)、《杨贵妃》(1962年)、《武则天》(野段粗1963年)三度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燃宏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岑范的《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大陆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片《蓝莓之夜》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是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颂镇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0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22年,由中国导演陈剑莹导演的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的创立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