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并报表怎么做
1.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2.将母公司、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得出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合计金额。 3.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编制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将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但是,对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时,还应当首先根据母公司为该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的记录,以记录的该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对该子公司提供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对于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和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如果母公司自行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也应当在合并工作底稿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予以调整。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也需要在合并工作底稿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予以调整,而不改变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簿记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借记或贷记的均为财务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而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比如,在涉及调整或抵销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均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而不是“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来进行调整和抵销。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即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其计算方法如下: (1)资产类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2)负债类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3)有关收入类各项目和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动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4)有关费用类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B. 如何合并会计报表
要合并会计报表,首先需要明白合并报表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是为了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报表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合并会计报表。
在合并前,需要先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消除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具体调整方法包括:内部商品交易需要抵消,内部服务交易的收入和成本相互抵消,内部借款利息需要按照市场利率进行调整等。
接着,合并报表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应被视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财务信息应按照母公司权益份额进行加权合并。同时,合并报表的编制还需要遵循公允价值原则,即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应基于公允价值。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编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其次,编制合并工作底稿,记录所有需要调整和合并的项目;最后,根据合并工作底稿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所有子公司进行合并,包括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合并报表的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报表的审核和分析。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而分析则是为了深入理解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关注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等,以便对集团的整体表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合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专业的会计教材和实践操作,可以逐步掌握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技巧。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遵循相关的会计原则和步骤,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对于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