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流浪地球》讲的什么故事
《流浪地球》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氏镇派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获2000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这篇小说后收录于《200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并在2019年改编为同名影片。
作品旅模解读
小说描绘的科幻景观,除了灾难现象、 未来科技、 逃亡计划,还有与之相关的诸多专业术语,比如“等离子体光柱” “全息显示器” “全息散射体” “轨道动力学” “超音速爆音” “近日点” “远日点” “近地轨道宇航员” “记忆遗传技术”等。 它们主要作为一种知识性介绍,为文学性的小歼贺说文本增添科学性的特征。
而改编成电影后,科幻景观的呈现方式与具体内容获得极大的拓展空间,尤其在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语境下,视觉呈现具有更为明显的价值导向。
㈡ 流浪地球的剧情,结局是怎样的求解析
《流浪地球》是今年票房大爆的一部科幻电影,被誉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硬核科幻片”。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剧情围绕“流浪地球计划”展开,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太阳在急剧衰老并且有发生大爆炸的可能。地球上变成了万里冰川,人类被冻死者数以亿计。整个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宇宙飞船移民计划因为载人量太少而被放弃,只能启动“流浪地球计划”。
地球逃离了木星的牵引,继续踏上属于自己的流浪之旅。需要经过近1500光年的行驶才有可能逃离太阳系,到达一个安全的新家园。地球成为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不分肤色、不分民族的人类也正式开始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流浪之旅”。人类不息,希望不止。《流浪地球》用一种近乎“愚公移山”的精神,实现了中国科幻电影一次质的飞跃。
㈢ 在地球上制作出来的电影中的失重场景是如何被拍摄拍摄出来的
失重效果:以被动实现自由
如何表现失重效果,是任何太空题材电影最重要的,也是难点。一般电影人有两种常规方法来实现。一种是真的失重环境下拍摄——显然,这个很难实现,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一部剧情片进入太空拍摄;而地球中失重的效果转瞬即逝,短到根本无法支持演员完成一个失重表演。不过,如果有专门设计的飞机,能以向上隆起的抛物线拱(parabolic arcs)的方式高速飞行,理论上是可以在抛物线顶端前后形成一段时间的完全失重状态,作为太空无重力情形的完美模拟。事实上,影片《阿波罗13号》中的失重场景就是如此拍摄的:剧组及演员乘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KC-135运输机在高空以抛物线轨迹飞行,每次大概能经历约23秒的失重状态,足够摄影机捕捉演员的某些动作。
可是,这种拍摄方式无法适用于《地心引力》,单是导演卡隆要求的动辄几分钟的长镜头失重效果,就是这种飞行方法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何况片中要求的失重效果总时长更是借用飞机拍摄无法承担的。
另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模拟动作。在地球常规重力条件下实现这种“看起来像”的失重效果,最廉价的方式是水下拍摄,水的阻力效应使动作变得迟缓,可以实现太空中的悬浮与类似飞行的移动动作。《地心引力》也用到了水下拍摄,主要用于太空舱内的部分演员滑行镜头的特效参考,但其他绝大部分失重场景,都不是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首先,水下拍摄无法真实表现演员的表情——憋气与努力睁眼的神情显然和太空环境下的表演完全不一样;其次,水下复杂的光影反射折射效应,也让穿宇航服水下模拟太空作业变得不可能。
《地心引力》最终实现失重效果的手法,是最古老的娱乐手艺与最先进的电脑技术的结合:剧组找来舞台剧版《战马》的幕后高手,以大型牵线木偶操控方式,控制演员的肢体来模拟失重状态下的动作。这套装置有12根线连到演员身上四个系点,线的另一端则或者由三位专业木偶师操纵,或者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械系统控制,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卡隆和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都在采访中提到影片中最难拍摄的一幕:女主角好不容易回到太空舱、脱去宇航服像婴儿一样蜷曲着飘在空中的长镜头段落。实际拍摄时,布洛克坐在一个很小的自行车底座上支撑身体,一条腿则绑在装置上帮助固定,而缓慢的四肢移动以及整个身体的翻腾漂浮动作就是由木偶师与程控线缆装置协助完成的。这过程中,还得用电脑特效做出虚拟肢体来替代演员被绑住的腿,并做出与线控的身体其他部分匹配的动作。
这种线控方式,在本片中也主要用来拍摄太空舱内场景。那些穿上宇航服的太空行走场景,演员甚至都不用做任何肢体动作了——因为包括整个太空背景和宇航服本身,都是电脑生成画面:演员只负责提供脸部表情,其余的肢体动作,绝大部分由电脑动画师完成。
无论是线控还是电脑生成动作,都是本片在处理失重效果的一个理念突破:既然无法以“原生”的途径实现太空漂浮,那就以“绝对控制”外表表现形式的方式来体现无重力动作。
这种完全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技术实现手段,也贯穿《地心引力》的制作过程。
㈣ 美国一部关于地球进化史的电影,
五集大型纪录片:《生命的力量》——进化
该片由日本放送协会(NHK)与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于2010年联合摄制,曾获得2011年第16届亚洲电视节“最佳纪录片系列高度推荐奖”,2011年第九届Matsalu自然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2011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自然地理类最佳纪录片奖”,2011年第34届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最佳科学内容奖”等奖项。
该片向我们展示出,地球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物进化与大自然的力量,是如何共同造就出一些奇异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奇特的生活方式与怪异行为的。该片摄制
组将带我们领略地球上5处最奇异的自然地域:马达加斯加热带雨林、巴西塞拉多大草原、澳大利亚沙漠地带、东非大裂谷淡水湖泊、新西兰原始森林,讲述这5处
奇特地域里,奇特生物的奇特进化历程。
㈤ 外星公主来地球逃难欧美电影
我刚才给你回答一边了 ,不要知道了答案就关闭问题,!!!《火星任务》 当人类首次向火星进军的载人太空飞行遭遇了神秘的、灾难性的事故时,一支太空救援队出发前去调查这一悲剧性事件,并且要救回任何可能的幸存者……《火星任务》是一部反映探索火星的美国-科幻片。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人类首次载人火星探测计划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队出发前去救援、调查事故;当他们历经艰险到达火星后,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远古火星人留下的遗迹;他们解开了火星人遗迹的秘密,进入遗迹内部,发现火星人原来是地球生命的始祖;最后,一位航天员乘坐火星人的飞船飞往了遥远的星系,其余的航天员返回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