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本斋观后感300字
当马本斋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的誓言。为了挽救国家,救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他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终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惋惜至极,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马本斋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他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Ⅱ 草房子电影观后感200字自己写不许在网上抄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里是油麻地。那里有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草房子」的电影版。虽早已看过原着,但还是忍不住跟随着电影再回味一遍……
我走进「草房子」,当我读到陆鹤对人格尊严的坚守,纸月柔外表背后坚韧的性格,杜小康从优越到条件陡然变成失学儿童不甘的斗争;桑桑面对病魔的纠缠表现出来对生与死的坦然。
在这里最令我感动的还有杜小康,杜小康家住在''红门''里,他们家是油麻地的首富,可却一夜之间一贫如洗,他们家破产了,他停了学。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杜小康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一切一切的困扰、折磨,他咀嚼着灾难带来的美丽和残酷。
还有纸月、桑桑。纸月,那么一个楚楚可怜的纤弱小姑娘,和奶奶相依为命,但是却那么坚定,一个人来去几里路坚持去上学,风雨无阻……在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后来桑桑的患病,他爸爸背着他走南闯北,四处寻访名医,找药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的病好了,那一幕是最感动的!
在这里能让你看见一个又一个看似平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桑桑有着一样高贵的品质。桑桑目睹了这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深刻的六年。
结尾,看到桑桑的样子,大家都在默默祈祷:他不会死吧?希望不要!可谓是人境之深。
草房子就是一间充满阳光的房子,让我们想起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美的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远……
Ⅲ 观《马本斋》有感作文350字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前赴后继,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而在我心中,磨灭不了的英雄是马本斋和他的母亲。马本斋是我国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他领导的回民队伍,令日军心惊胆战,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敌人为了战胜马本斋,卑鄙的包围了他的家乡——辛庄,企图抓住马本斋的母亲,用来胁迫特别孝顺的马本斋。敌人把全庄人集中在一起,强迫他们说出谁是马本斋的母亲,可乡亲谁也不开口,气急败坏的敌人一连杀了好几个乡亲,还用刺刀挖出了一个小孩的心脏。为了不让乡亲们遭敌人屠杀,马老太太拼命向前挤,可乡亲们为了保护她,使劲拽住她的衣襟,让她无法走到人群前面。马老太太无奈,只好在人群中喊道:“我就是马本斋的母亲。”敌人假惺惺的把马老太太“请”到军营,还做了一顿回民饭菜,劝她写信给马本斋,让他投降。结果却遭到她的斥责。这时,敌人凶相毕露,对老太太说,“如果不写信,死啦死啦的!”敌人的威胁又一次遭到蔑视。敌人气愤不已,又大声叫道:“老太太,死啦死啦的!”老太太从容的站起来,由于气愤至极,口吐鲜血,昏了过去。老太太身体越来越糟糕,她以顽强的毅力与敌人展开斗争——绝食。三天后,老太太闭上了眼睛,她给乡亲们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本斋他们狠狠地打日本鬼子,替乡亲们报仇。”马本斋本人也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病逝。朱德写了一副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是啊!我们也应该学习马老太太宁死不屈的精神。
Ⅳ 《英雄人物故事》读后感
英雄,当然也是有感情的。《礼记》曰:“仁者,义之本也。”所谓“仁者,爱人”,英雄大爱。
一起假装开店侦察敌情,又一起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入狱同屋受刑……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地下党员李白和裘慧英,生死与共、伉俪情深;卢沟桥血战前夕,决心死战的佟麟阁,百忙之中不忘取下贴身项链,托人转交爱妻———英雄,也有爱情。
惊闻虎将叶成焕牺牲,当初不打麻醉就开刀的铮铮铁汉刘伯承,也不禁直扑担架抱躯大恸;亲睹将士在残酷肉搏中一批批倒下,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上将张自忠,也不禁潸然泪下,“为历百战中惟一之惨泪”———英雄,也会痛哭。
战死沙场了,临终前,赵登禹念念不忘,“我死没什么,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惊慌。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英勇就义了,遗书上,赵一曼句句深情,“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英雄,也念亲情。
虽肚裂肠出,又被日寇狠踹一脚,奄奄一息的赵尚志仍怒目圆睁斥敌寇:“混……蛋”;抗日还没打响,却有日寇恐吓劝降,马占山勃然大怒拍案起:“想要黑龙江,拿血来换!”——英雄,也会“骂娘”。
山本队长气急败坏写来恐吓信:“有你马本斋就没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没有你马本斋……”马本斋针锋相对回敬绕口令:“有你山本就没我马本斋;有我马本斋,就没你山本……”———英雄,也懂幽默。
还有元帅聂荣臻,硝烟中救出日本孤儿抚养,仁者大爱。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总结秦亡教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持久抗日之所以最后胜利,又何尝不是因了这些“仁义英雄”,这些“仁义之师”呢……
智者无忧,勇者无惧,仁者无敌,义者无顾。
更何况,我们的抗日英雄,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
这“大”,正源于他们身上所共有的那一份民族气节与家国精神,那一份不屈之志。
时穷节乃现,英雄浩气长存天地间。
战后许久了,当年划开杨靖宇胃部的岸谷隆一郎,终于还是忍受不了英雄烈举的震撼,内心不堪折磨,直至剖腹自杀。
精神
他在遗书中忏悔:“中国拥有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把敌人都震服了,这就是我们的抗日英雄啊!
他们,与天地齐,万世景仰。
Ⅳ "马本斋和他的母亲″的观后感作文150字
今天是母亲节。我不送您一束鲜花,也不送您一张贺卡,更不送您一个吻。我只送您一颗感恩的心。这颗心就像盛开在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我真心祝您在母亲节里无比快乐。
妈妈,我要谢谢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没有您那有我?十三年前您生下了我。您让我看见了这五颜六色的世界。您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教我认字读书,您还带我去上幼儿园,又陪我去上小学,您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还教我做人的道理。在我和朋友吵架时,您总是对我说:“面对朋友你应该跟他相互帮助,要珍惜这段友谊。”在我学不好时,您还总是不厌其烦的教我读书做练习。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恩情怎么能让我忘怀?妈妈您就像那冬天的火焰,夏天的绿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为我遮风挡雨的大伞。妈妈的眼睛像一口井,一口很深的井,井里不是水,而全是爱。
光阴从您的身旁流过,它走时在您的黑发上留下几根白发,在您额头上刻上了几道皱纹。我多想成为一个魔术师,为您染黑白发,抚平皱纹,但这是不可能的。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过几年就会收到您儿子的名牌大学录取的喜报。您放心,您的儿子一定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让您为我自豪,为我骄傲。让我为您争光!
记得母亲节的那天中午,天气十分炎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烤着大地。我们吃完午饭,妈妈就抱着一叠衣服去阳台上晒,我一看,赶紧跟妈妈一起去,看我能帮上妈妈什么忙。一到阳台,我就觉得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的汗也跟着往下流,我很快帮妈妈一件一件挂上去了,回到家我感觉身上潮潮的,头上的汗顺着头发直往下淌,一摸,原来我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晚上,我正在做作业,看见妈妈拿起拖把,像要干活,我赶紧站起来,边从妈妈的手里抢过来拖把,边认真的说:“妈,您歇会儿,今天让我帮您拖一回地吧。”妈妈赞赏的点了点头。我接过拖把开始干了起来,刚开始还行,越到后面就越累,动作也慢了许多,真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我心里开始着急。这时,妈妈走过来心疼的问我:你要不要休息一会儿,我一开始还有点犹豫,可是一想到妈妈平时的劳累,我坚决的回答:“不,我不休息。”
说完,我继续拖,终于完成了。我放下拖把伸了伸胳膊,抬起头正好看见妈妈慈爱的目光:“儿子,你今天的表现是送给妈妈的最好的礼物,妈妈真的很高兴,你长大了,妈妈也真心的谢谢你。妈妈爱你。”说完,妈妈轻轻地在我的额头上亲了一下。
虽然,我帮妈妈的只是些小事,但我从中知道了妈妈的辛劳,我知道了妈妈为我付出的是多少,她所做的一点一滴,是多么的无私,是无价之宝,是一种用语言也无法形容出来的啊!
母亲节的一天让我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妈妈的爱是博大的,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我将来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回报我的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Ⅵ 观《一样的天空》有感800字
今天,参加微电影《一样的天空》首映式,心潮澎湃,感慨颇多,遐想悠悠,春夜静思,夜不能寐,披衣下床,敲起键盘,作一小记,一吐为快。
组织单位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安排,首映式《一样的天空》终于隆重粉墨登场了!
故事是根据高邑作者原创 改编,在高邑拍摄,演员大部分是高邑籍人主演,又是人们听说的时髦的微电影,好奇感与新鲜感汇聚在一起,诱发了高邑人的期盼,增添了几分亲切感与关注度,何况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倾心打造,竭力宣传,更引起了高邑人们的期待。一部影片拍摄投资是一个方面,后期宣传包装同样不可小嘘,宣传推广,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来到影院的是 祖国的花朵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清一色的校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有序、慢慢有条不紊步入会场。由于座位临时调整,一度入口处拥挤不堪,停顿良久方才入内。安全第一,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犹如大敌来临,不敢有丝毫松懈。
新闻记者、媒体单位、省市领导、县四大班子领导车辆鱼贯而入,电影院前面广场顿时忙碌起来,人们纷纷涌入场内。等待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砺。在等待中浪费了许多小朋友的掌声。预告片头放了几遍,孩子们鼓几次掌,天真无邪的他们以为放映开始了,一群小学生实在忍不住低向卫生间跑。
下午,3时,主持人一男一女款款站立舞台中央,宣告电影首映仪式正式开始。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瑞 首先致辞。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称之为开创文化历史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式一次活动。她是本次活动策划从开始到首映式最忙碌的一个人,是这次活动的始作俑者,策划人,发起人,组织者,功不可没,值得一书。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一脸的书卷气,小巧玲珑的身材,看上去弱不禁风,走起路来匆匆忙忙,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就像上满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紧凑有节奏。年轻有为的70后,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巾帼不让须眉。不禁想起苏轼: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英姿勃发之类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想干事能干事务实肯干的人。从联系拍摄,演员海选,协调动员,亲身力行,敢于担当,尽职履责,义不容辞 。终于导演出了今天 的微电影首映式。
导演制片人河北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讲话,一些客套的相互表扬,只记一句:今后拍摄更大的影片。
导演剧组上台接受采访,清一色年轻人,在高邑县拍摄11天,高邑支持,服务配合好。
糖尿病医院院长张恒敏讲话。创作体会、拍摄服务、相互配合。西装革履,着装整洁,紧张有余,言语激动。
认识结交到相熟悉是在工商局赵丽平引荐下认识的,当时我看到了创作的小说《家在北方》,经过修改后推荐在《今鄗新闻》连载。后来在2011年一次诗词协会会议上,进行深入交谈交流,谈到了文联需要建设阵地创刊物设平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些想法,详细的设计了创办《开拓》杂志方案。他表示愿意出资赞助,为公益做贡献,自己爱好文化,宣传意识较强。一双细小的眼睛,风风火火的脾气,睿智偏激的认识与谈话留给我很深印象。当时,许多人们从许多方面怀疑能否与他合作创办?文坛上初出茅庐,没有作品没有影响力,号召力。自古文人相轻,流传数千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文化艺术界人们思想活跃,对事有看法,有想法,这是必然的。人需要理解,需要大度,决不能无事生非,否则引火烧身。当时,文联经费少的可怜,几年频频人事调整,独木难撑,创办刊物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信任感、期盼感交融在一起,召开调研、力排众议,采取不争论,干实事,干成事的惊人之举,毅然决定说干就干。感谢张恒敏、赵丽平、冯新志、赵振国等同志们的大力支持。2011年10月,文联策划出版《开拓》文学杂志的创办第一期清样,并且征求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同年年底到市文联,协调《太行文学》负责人发表了《家在北方》长篇小说。次年春天,开拓文学得到高邑籍在京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在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
紧接着萌生了拍摄电影电视的念头,在高邑县与电影有过接触的寥寥无几,扮演:回民支队的马本斋系高邑庄头人,参与《一块银元》拍摄工商局干部赵丽平,是编剧之一,高邑籍在北京发展的李立卓,作为编剧与影视打交道,翻箱倒柜,如数家珍,凤毛麟角。创新敢为天下先,闯一闯,抓机遇,一直困扰着他。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之人。2012年春天省文化厅响应号召,包村下乡,组长是文化厅的高局长,于是通过关系取得支持,推荐省电影制片厂,组建拍摄班子,完成了《一样天空的》微电影的拍摄。
演职员上台接受采访,谈一些拍摄花絮与体会。主要演员石家庄市小朋友流利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引起观众强烈兴趣。采访语言过于成熟,失去10岁的天真,像背书念课本。
主持台词造作、采访形式化僵硬、念错台词是首映式一次遗憾,已经是很优秀了,想突破发挥上升层次需要凤凰涅盘。落落大方,口语化,电影主持娱乐主持不能像政治采访,严肃端庄,老是看不到一丝笑容。女主持笑容可掬,男主持不要太紧,活泼开朗,普通话讲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效果会更好。礼仪服装够范 。
电影终于开始了 ,期待盼望已久的微电影开始播放了。由于是微电影情节简单,孩子励志跳舞,学跳舞,患有糖尿病,医生告诉不能剧烈活动,可是跳舞是孩子唯一理想,边治疗边学舞,家长不慎,被骗使用假药,导致孩子孩子失去治疗时机,在参加学校舞蹈比赛晕倒,经抢救后脱离危险,治疗后家长为满足孩子愿望,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场舞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应属于她的:一样的天空。
《一样的天空》首映式,圆满落下帷幕,预祝高邑县文学艺术的春天更加绚丽斑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Ⅶ 观电影《血战千顷洼》有感
1942年5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了“1942年度肃正作战计划”,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恶狠狠的宣布,从五月初开始在冀中进行突然袭击的包围作战,赶在青纱帐形成之前取得肃正作战的成果。然后,一面进行扫荡作战,一面实行治安建设。以期一举将冀中建设成为皇军统管下的治安区。因日本这一作战计划是在五月一日开始执行,所以被称为“五一”扫荡。
1942年5月1日,日本方面荡调集三个师团和两个旅团的日军,加上从华北各地抽调的“皇协军”、“治安军”、“**部队”等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八百多辆,以及汽艇和装甲车,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梳篦”、“铁壁合围”战术,迅速在冀中大地上掀起肃杀的气氛。当时,在冀中的百姓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五一扫荡闹浑了天,敌人到处把岗楼安;奸淫抢杀抓青年,杀人消息天天传;白天无人街上走,晚上谁敢把灯点;这样的苦日子哪天完?白天盼,黑夜盼;盼着八路下高山,拨开云雾见青天。”
为了引开日军兵力,保障冀中党政军机关的安全,冀中军区命令回民支队立即攻打泊镇(今泊头市)和交河,要求一定要打,以便吸引日军主力。接到命令后,马本斋司令员马上召集三个大队领导开会,部署了作战任务,一、二大队攻打泊镇,三大队攻打交河,两场战斗打的都很好,使在冀中各地分路扫荡的日伪军闻讯蜂拥而至。这两场战斗成功转移了敌扫荡部队的视线,有力减轻了冀中党政军机关的压力。很快,整个回民支队处在了敌人“铁壁合围”的中心。
连夜急行军,隐蔽于高纪庄
此际已是5月下旬,沉浸在接连胜利喜悦中的回民支队,还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已经快速靠近。月底接到冀中军区电报:目前形势危急,回民支队需立即撤离这个地区。由于敌人采用的是大迂回包抄战术,支队侦察员们还没发现有近距离合围的迹象。马本斋也不忍放弃艰苦创建的冀中根据地,想再观察一下敌情变化再做决定,耽误了两天。
Ⅷ 观马本斋纪念馆有感3000字
观马本斋纪念馆有感
我参观了抗日英雄马本斋纪念馆,聆听了马本斋母子英雄事迹的介绍,不由对两位先烈肃然起敬。马本斋出身于河北献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接受了母亲的爱 国 主 义 教育,通过聆听母亲口中的 “岳母刺字”、“苏武牧羊”、“花木兰从军”等历史故事,激发了强烈的爱 国 主 义 热情。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驰骋于冀中平原,转战于冀鲁边区和冀鲁豫边区,建立起一支“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并屡次克敌制胜,让日伪军闻风丧胆。
他既是回族同胞的光荣,也是祖国母亲的骄傲,他虽然离去了,但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伟大献身精神,正在并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沿着英雄留下的光辉足迹,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精神,发奋图强,忘我工作!
有帮助请及时采纳哦 O(∩_∩)O谢谢
Ⅸ 看《马本斋和他的母亲》有感600字
这。。。我只有笔记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