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八腊子流浪记观后感500字
我看了这部儿童剧后,感觉到了解放前夕那些无家可归的可怜孩子的苦难,因为他们给人擦皮鞋、修锁头、卖报纸、卖橄榄„„小八子就是他们的一员,他们食不果腹,去向剃头师傅认认真真学门手艺,却洋相百出;他们渴望读书识字,却只能在幻想中„„
2. 求《忠犬八公》的影评要求800字,急急!!
影片是以平淡的方式来叙述这个故事,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温情片段。
有人说八公会忽然去捡球是因为主人忽视了它,这只是它讨好主人的一种方式而已,与什么预感主人会离开无关。可我却更愿意相信,这是八公与主人间的微妙联系。为什么它会那么反常,不愿意送主人去车站,甚至对着他不停地吠叫,更令人惊讶的是,训练了那么久都不肯去捡球的它,居然主动将球送至主人的手中,并乖乖地将球捡回。
“等有一天它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理由”
是的,八公感觉到了。它感觉到他的主人这一去或许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它用它,一只狗所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挽留它的主人。
遗憾的是,老教授没能懂得八公反常的原因,他只是为八公的第一次捡球而异常兴奋。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八公捡球,但也是最后一次。最终,老教授还是踏上了启程的列车,却再也不能搭乘上那辆回程的列车。
老教授走了,但八公不明白,它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同样的时间,来到车站,在同样的位置上,等待着老教授的归来。
虽然它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但是在每天的那个时刻,八公总会蹲坐在老地方,等待他的主人像往常一样,在五点零五的时刻,推开车站的大门,亲切地叫它“八公”,并慈爱地摸摸它的头。
可是,对不起,八公,你的主人永远不会回来了。
我难以置信,一只狗可以忠诚到用它的一生来等待他的主人。
你可知,十年是什么样的概念,它或许只占取你人生的几分之一,但十年,是狗的一生!它用它的一生,向所有人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爱。
当十年后教授的妻子归来,她看到八公的一霎那,她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她哽咽地对八公说“你居然还在等”“我陪你等下一班车”时,我的眼泪,瞬间落下。
最令我动容的是影片的最后,八公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却在风雪之中毅然选择走向车站。依旧是那个位置,它趴在那儿,有些疲惫的,缓缓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恍然间,它仿佛看见了他的主人就像十年前一样,推开车站的大门,对它说“八公,我们回家”……真好,八公,你终于等到他了。
写这么长长的影评不为什么,只是被感动了,真的很好,在这个年代,还能有这么一部影片,能触动我的心灵。
再加一段话:
其实在影片中还有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那是老教授的外孙问她外婆“外公是在哪里发现八公的?”时,老教授妻子的回答“实际上是八公发现外公的”。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句话让我发愣了很久。
茫茫人海中,唯独发现了你,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在牵扯着他们走进彼此的世界。
这部影片,我不敢再看第二遍,我怕我会再次泪流满面。只要一想起影片,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八公在车站门口苦苦等待的镜头,就算这样,我的眼眶也总会在回想中逐渐湿润。
3. 电影《八子》真实原型是什么
电影《八子》正是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真实历史改编。
上世纪30年代,一位母亲将自己八位儿子先后送上战场,无情的战火使六个孩子壮烈牺牲,小弟满崽穿过满目疮痍的战场找到大哥杨大牛,在一场场鏖战中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当新的号角吹响,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秒。
(3)电影八子观后感怎么写扩展阅读
电影采用了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三线并叙的结构,以江西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八子参军”为原型,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
为了守护家园故土,33万赣南壮士踊跃参加红军,排长杨大牛带领全排战士以寡敌众,与敌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一位老母亲毅然决然把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4. 八子参军的内容和感受
【剧情内容】杨大妈虽然连胎生了8个儿子,却因穷无立锥之地,只有骨肉分离,四处飘零。红军来了,把土地从地主手中夺过来,使杨大妈8个流浪在外的儿子分到土地,回到了家。
一场场残酷的争夺土地的战争不可避免地接踵而来,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怎能不以命相拼!“生从红土来,死归红土去”,杨大妈连夜缝了8个肚兜,分别装进一把红土,毅然将8个亲子送上战场。战火无情,旋即间8个儿子有7个阵亡,只有满崽活着,首长强令满崽离开战场,回去侍候老娘!
满崽回家后,难以向母亲道出7个兄长阵亡的事实,被误认为是逃兵,遭到母亲痛打。最后满崽未婚妻兰花道出了真情。如山倾倒般的噩耗向大妈压来的时候,她依然能如山一般地扛住,再度送子出征。
最后,八子全部阵亡的噩耗再次传来,杨大妈捧着8个儿子的遗物——8个肚兜,静静地回家。她把8个肚兜一一摆好,8个杯子一一排开:崽呀崽,蒸好了米酒筛满了茶,娘为我的心肝接风洗尘把话拉……神聊间,8个儿子带着8个儿媳同时出现,大妈陶醉在满堂儿孙绕膝转,异口同声喊亲娘的想象中。突然间一片空寂,八子八媳消失得无踪无影。
在杨大妈的悲声中,《十月怀胎歌》轻轻响起,一群孕妇走了出来——她们的歌舞似安慰,似缅怀,还有希望在荡漾!
史学家说:瑞金中央苏维埃的建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预演。
艺术家说:苏区人民是孕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天之骄子的伟大母亲!
【感受】
主干线是母子情,又把母子情与其他感情水乳交融在一起。母子情是人类最基本、最牢固、最纯洁的感情,能把母子情搅得天翻地覆的行为必然是更加崇高与博大的行为。本剧根据这个原理,运用母子情怀烘托主要人物更加崇高与博大的爱人民、爱国家的情怀。
运用采茶歌舞剧形式来表达。歌舞剧这种形式,长于抒情,短于叙事,所以戏剧情节的设置宜简而不宜繁,场景气氛宜浓而不宜淡,主要人物宜少而不宜多。既有群体形象的大写意,也有主要人物形象的精雕细刻;既有血肉纷飞的战场描写,也有柔肠寸断的伦常诉说;既有戏曲的虚拟审美,也有现代灯光技术的写实运用;既写前方,也写后方,那是一个中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历史时刻。
5. 生辰八子怎么写在红纸上
一行一行读下去,不要先看结果。
发件人告诉我...
测试后10分钟以内他的愿望就实现了。(所以我翻译成中文,在这里留言,原本是韩文的 *翻译技术很烂*)
大约需要1-2分钟,但感觉是值得的。
试试看吧
首先,准备好纸和笔..
选择姓名时,请选择你确实认识的人的实名。
请写出凭直觉,瞬间出现在脑海里的答案。
一次阅读一行..
如果你先看了答案就没什么意思了。
1。首先从上到下(垂直),写出从1到10的数字
2。在数字1和2的旁边各写出一个数字(从1到10之间的一位数) 9
3。其次在数字3和7的旁边各写出一名异性的名字。
4。在数字4,5,6的旁边各写出一个名字..朋友,家人都可以....
(你不认真回答,等于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5。 在数字8,9,10的旁边各写出一个歌曲的题目 ..
(凭第一感觉)
6。最后,许一个愿望ba...
最近最希望发生的愿望,奇迹什么的...
许了愿望让我们看看这个游戏的结果吧。
首先在数字3旁边的名字,是你爱的人。
在数字7旁写下的是你喜欢,但不能实现的爱情。
在数字4旁边的人是最关心你的人。
在数字5旁边的人是给你带来好运的人。
在数字6旁边的人是对你不利的人。
在数字8写下的歌曲是对数字3写下的人最适合的歌曲。
在数字9写下的歌曲是对数字7写下的人最适合的歌曲。
在数字10写下的歌曲是歌曲是,最适合表达你的想法的歌曲。
最后,你把这片文章转载到其他留言板上,和数字2旁边写下的数字相应的篇数,
你的愿望就会成真。
6. 八子剧情介绍
八子讲述了江西瑞金沙洲坝七堡乡的杨家,为了保卫中央苏区实现革命理想,八个儿子毅然参加红军,奔赴战场全部牺牲的悲壮故事。
这是一部悲壮激烈的战争片,两个小时的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战火硝烟的场面,从林地作战到炸炮兵阵地、炸吊桥,环环相扣,无时无刻不让人视觉震撼、血脉喷张;这是一部真实厚重的情感片,至深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每一个画面都真实厚重,每一个场景都煽人泪下。
电影《八子》很好地向观众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回顾党走过的风风雨雨,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这些都是革命先烈的铮铮誓言。
正是因为坚信信仰,才有了杨家八兄弟的壮烈牺牲、才有了战士老赵的慷慨赴死、才有了三排战士的前赴后继。
“有许多,牵挂的,这些年,被山水阻隔。”“小时候,做什么,回忆里,都是最好的。”“有一天,你老了,我为你,唱儿时的歌。”影片的结尾是白发苍苍翘首期盼八个儿子平安归来场景,没有台词,没有修饰,却是整部戏最让人泪目的一幕。
一位普通的母亲一次次送自己的儿子奔赴战场,即便内心有多么的不舍,即便知道这一去可能就是永别,但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送八个儿子去参加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母爱是伟大的,但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一位平凡母亲的无私而伟大的家国情怀。
7. 八子参军 观后感 (600字)
抄的去有600字 所有的白炽灯都熄了,我摒着呼吸,目光聚集于舞台,期待着接下来上演的红色精神大餐——舞台剧《八子参军》。这部根据真实事迹改编而来的舞台剧,在各地上演后,广受好评,感动甚多观众。而我,何其有幸,能够享受这份精神食粮。
幕布徐徐散开,一圈橘如晚霞的光亮打落下来,烟雾机不失时机地把舞台营造成硝烟滚滚的战场,音响里跟着飘出振奋人心的节奏,让人有种恍如回到战争年代的感觉。
故事讲述的是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杨显荣先后送八个儿子上前线,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可八个儿子却全部阵亡的感人事迹。
故事开始,杨显荣家过着虽然辛苦却平安幸福的日子,亲情、爱情和手足情都在男耕女织的氛围中得到了最大的张扬。可是,所有的安乐都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戛然而止,为了国家,为了革命的胜利,杨显荣先后把八个儿子送上了前线。于是,父送子、妻送郎的依依惜别的场面轮番上演,这并不是亲情、爱情、手足情为爱国之情让路,而只是感情暂时的割舍,因为爱国之情源于这些感情,而这些感情的升华状态便是爱国之情,两者无所谓谁为谁让路之说。爱的光芒便以这几个农民为圆心、以无穷大的空间为半径向周围辐射,而此时,他们的爱正以时间为轴,让人们回到那个刻骨铭心的战争年代感悟爱的同时,也在警醒人们爱的传承。透过他们,人们可以看到人性最初的爱的姿态。
故事说到了八个男儿在惨烈的战场上毫不畏惧,最后英勇牺牲,舍生取义。号手、旗手、投弹手、狙击手,每个男儿都在用尽全力扮演自己“匹夫有责”的角色。在保卫“大家”的同时,他们心里无时不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家乡,想着年迈的父母,想着温柔贤惠的妻子和素未谋面的孩子。只不过,他们知道自己肩上挑着的担子,也只有把担子真正放下之后,才会有纯粹的天伦之乐。然而,他们不曾想到的是,家里的父母在他们走后身体每况愈下,如今,奄奄一息的父亲正企盼着能够见上儿子最后一面,至少一个也罢。可是,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 吴爹
8. 八子最后剩下的都是谁
八子最后没有剩下一个人。
《八子》是由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姚金飞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影片最为动人的是残酷战争中血脉相连的兄弟手足情,是为了革命前赴后继无畏牺牲的战友情,是千千万万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以及他们共同对和平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部电影,情绪的张力特别饱满,大场面、爆破戏、兄弟情、母子情全程燃爆!只是,战场的炮火轰鸣,其实都是外壳,内核的情感承载还是人!
《八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外化的场景视效,点燃观众的情绪,把看电影的人带入故事里!而你,就仿佛置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看着身边有血有肉的兄弟们一个个倒下,直到最后一个……
内心涌动的情潮与炮火轰鸣的战场融为一体,让人时刻揪着心,老母亲在树下期盼的身影就像美好的诗意和远方,而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却是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生死考验,他们肩负任务,他们向死而生。
尽管电影的情绪平静克制,可每一次剧情推进,都会激起一波泪点,真挚又温暖,让人湿了眼眶。
9. 八子电影简介最后两人死了没
最后的结局是八子全部壮烈牺牲,两个人没有活下来。
该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
《八子》有着国际顶级电影拍摄水平,是结合了历史、英雄而打造的一部超高水平的中国式战争大片,电影的制作水平以及它的完成度都在同类型电影中名列前茅。
在电影中,尤为感人的是杨家八个兄弟中,大牛与弟弟满崽的亲情,还有在面对生死,面临任务时战友之间如同亲人般的战友情,这种崇高的精神真的令人为之动容。
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当刘端端饰演的满崽与邵兵饰演的大哥大牛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时,眼神中的坚定与残酷战争下两人的兄弟情深。
这些感人的情节都通过演员的出色诠释让人物活动了真实,让故事真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