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美日动画电影较国产的优势

美日动画电影较国产的优势

发布时间:2022-10-01 09:17:45

Ⅰ 为什么日本动画片比国产动画片好看多了

、动漫画的起源:

(1)动画的起源

动画的发展历史很长,从人类有文明以来,透过各种形式图像的记录,已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表现物体动作和时间过程的欲望。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滥觞。《滑稽脸的幽默相》—— 世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汽船威利》—— 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

《花与树》—— 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白雪公主》—— 第一部彩色卡通长篇剧情片外

(2)漫画的起源

漫画,乃绘事中简笔而注重意义之绘画,其“漫”字,与漫笔、漫谈这“漫”字用意相似。漫笔、漫谈在文体中是随笔、小品文,而漫画是 画中之随笔、之小品,一般亦随意取材、篇幅短小,通过写实、比喻、象 征、假借、夸张、点睛诸法表现精粹内容。 “漫画”二字起源于日本。最初用“漫画”二字的,叫做葛饰北斋,其人于德川时代,约合我国的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斋漫画”为漫画的开山老祖。丰之恺先生说:漫画是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语道破漫画的真谛。

二、现今中国动漫画概况

90年代初,随着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台湾中央电影公司合作制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迪斯尼动画和日本动画风格,是继《小倩》之后,华语动画又一次大胆的尝试。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三、现今日本动漫画概况

自1993年到现在。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由庵野秀明监制的电视《新世纪福音战士》通过主人公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梦想被爱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这种种矛盾与孤寂的心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人心理的折射。自此日本的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贴近现实与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爱与友情的主题转为更加人性的刻画。

四、中、日动漫画发展史对照

时期

中国

日本

结论

n 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n 战前草创期

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时期日本的动画制作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军国主义影响,使得其战斗场面的制作得到一定发展。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此时,中国的动漫画制作水准有了一个相当大的发展,因此也就远远高于日本的制作水准。并且由于战败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使得日本的动漫发展相对缓慢。由此可见中国动漫画的开端还是相当不错的。

v 蓬勃发展期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作品多,精品多。其中的《大闹天宫》,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我国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v 战后探索期

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像1970年《无敌铁金刚》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这段时期的中国动漫画可谓是进入了一个鼎盛期,而日本的动漫业也开始发展起来。但总体上来说依然是中国领先于日本。

¡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悲哀呀,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 题材确定期

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但自此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反观日本动画业,在手冢治虫带动下,形势一片大好。而此时的中国动漫开始大幅度地落后于日本动漫。

n 缓慢发展期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

n 画技突破期

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日本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Z》和《机动战士Z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由于题材已确定,由于题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日本动画发展至本时期结束时,剧情、内容、画技皆已达到极高的水准。于是动画进入了成熟期。

此时中国动漫已经彻彻底底地落后于日本动漫,似乎这一切已经成了定局。

l 探索尝试期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其中《我为歌狂》仿照日本动画《篮球飞人》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

l 路线分化期

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当日本动画发展到此后,有人认为幼年观众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该考虑制作年龄路线。于是自1987年后半年以来,电视上的高年龄层动画逐渐减少,而转向动画电影

中国动漫界终于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了其奋起直追的辛路里程。可这如此大的差距,究竟能否追得上呢?答案也许就在“明天”。

五、中国动漫的不足

上述的日本动漫从面向的年龄层到各种动漫周边产品都一应巨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的中国动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而且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98.75%的人认为日本动漫比中国好,仅有1.25%的人认为不是。那么中国动漫究竟还有哪些不足呢?从上述日本发展的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动画片的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从编剧到配音都极尽幼稚童趣(所谓)"之能事。因此把观众年龄层次定位在了一个想当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可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狮子王》。

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动画片的认识。

2. 题材过于陈旧且无聊:

国产动画片的题材似乎除了"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东西,小学2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说得再不客气点,日本的三流科幻片《咸蛋超人(奥特曼)》(按某些人的习惯把它归入动画片)都比它们来得好看。

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受欢迎的剧本(如金庸小说)或年轻人写的剧本(接近青少年喜好)。

3. 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用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图)相比,就连传统的手绘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儿涂鸦略高一筹。

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更美观的传统技术(比如水墨画)。

4.声优(配音演员)质量低劣 :

中国播放的动画片,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配音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龄,个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龄小于角色的实际年龄,经常可以看见我国配音的外国动画片中的高中生尚未变声(例如月野兔)之类的情况。而无论是"酷哥"还是搞笑专家,在国内都是"千人一声"。港台的声优虽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与角色本来的年龄,性格到没什么大的出入。

解决方法:提高配音演员的素质,可以学习日本,将声优当作明星宣传,既促进了他们的上进心,又使动画片更加正规化。

5. 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

我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XX电视台动画部"或"XX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在支持,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

解决方法:动画制作商业化、市场化。

6.外行指挥内行或外行指挥外行加上缺乏敬业精神:

现在什么样的人都在搞动画,内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为它赚钱。"因为现在一般是决策者、策划者是制作人,而不是具体搞动画的。这好比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教别人开车,由比而出的毛病,车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语)而国外"加工片"的泛滥,更导致了我国本来就少有的有能力的专业动画人员的思路匮乏,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既然"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小孩本来就没有欣赏的能力,也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制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

解决方法:培养专业的动画制作队伍,并合理使用;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六、中国庞大的动漫市场

调查情况:

1. 你关注动漫吗?

A.经常(31.25%) B.有时(47.5%)C.很少(20%)D.从不(1.25%)

2. 父母对于你观看动漫的态度:

A.严厉禁止(3.75%) B.对此处罚(1.25%) C.进行远离动漫的教育(6.25%)

D.不提倡也不干涉(70%)E.赞成适度观看(10%) F.一起看(8.75%)

3. 你观看的动漫作品的来源:

A.借的(30%)B.买的(24%)C.租的(11%)D.网络(13%)E.其他(22%)

4. 你一周画在动漫的时间:

A.低于3小时(65%)B.3-5小时(21.25%) C.5-10小时(5%)

5. 你觉得动漫会影响学习吗?

A.会(33.75%)B.不会(35%) C.不一定(31.25%)

从上面的调查情况来看,中国动漫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但中国动漫市场的庞大却不容小视。中国动漫市场还是有其巨大潜力的,有市场就代表其有着不容忽视的商机。而现今的当务之急便是如何与外国动漫作品抢占这块大蛋糕。

七、中国动漫的展望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有一道关于中国动漫缺少些什么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动漫最缺少的是制作水准,占总人数的33%、市场规范和引入资金各占22%、国家重视占23%。由此可见中国动漫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日本、美国这样的卡通“老大哥”相比,中国卡通的确只能算是个刚刚呀呀学语的“小弟”,但是,中国卡通毕竟已经起步,并涌现出了胡蓉、柴美华、姚非拉等众多的充满希望的卡通画家。中国卡通作品虽然还很稚嫩,市场也不成熟,但这毕竟是个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只要我们大胆地抛弃那些陈腐的偏见和陈旧的思维方式,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别人优秀的创作思想和经验,就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Ⅱ 为什么日本动画片比国产动画片好看多了

发展的时间很长 大概从中国的唐朝就开始有漫画了 而中国九十年代的时候还停留在家长反对看动漫的阶段 日本在四五十年代就过了这个阶段 现在日本动漫也算是教育的一部分 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Ⅲ 如何正确看待国内动漫产业与国外动漫产业的差距

虽然我国的动漫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动漫产业和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比较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在动画片的社会效应,动画片的影响力,动画片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我国的动漫产业和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的差异和差距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不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观念上的差异。我国长期以来把动画片(包括动画片电影)和美术片作品(包括美
术电影)定位为少年儿童作品,其作品内容儿童化,动漫形象儿童化,导致我国很多人都认为动漫(包括美术片)作品都是少儿作品,是给少年儿童看的,这些动漫作品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动漫作品不像电影有看头,有经济价值,所以,很多人在观念上视动漫作品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忽视了动漫作品的经济价值,很多动漫企业没有市场观念。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看到动漫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市场观念强,所做的动漫
作品商业化,力求老少皆宜,把动漫作品市场化运作,做到动漫作品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2、 认识上的差异。我国的动漫企业长期以来只重视动漫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
性,没有把动漫作品当成商品(产品),没有认识到动漫作品是特殊的商品(产品),所以,我国很多的动漫作品没有开发衍生品和相关产品,动漫作品(产品)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我国很多的动漫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有的亏本(最近几年情况好转,我国很多动漫企业认识到动漫作品是商品,出动画片的同时,都开发衍生品和相关系列产品,动漫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动漫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多年来把动漫作品当作商品(产品),在注重动漫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把动漫作品(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每部动漫作品都有衍生品和相关系列产品,所以,美日两国的动漫作品(产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3、 创造,培养动漫(卡通)品牌明星上的差距。我国最近几年出品了很多的动画片,
但是,有影响,成功的不是很多,我国很多的动漫企业没有重视创造,培养动漫(卡通)明星,有的动漫企业虽然认识到动漫(卡通)明星的重要性和济经价值,在创造,培养和宣传动漫(卡通)明星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由于很多的动漫企业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我国很多的动漫(卡通)明星没有产生动漫名星效应,动漫(卡通)明星的经济价值不高。
美日两国重视创造,培养,动漫(卡通)明星,并把动漫(卡通)明星注册成商标,投入大量资金宣传,推广动漫(卡通)明星,把动漫(卡通)明星当作企业的“摇钱树”,利用动漫(卡通)明星形象挣钱,动漫(卡通)明星给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4、 专业分工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工的原因),我国的少儿出版社出的书和少
儿电视台(包括少儿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是针对少年儿童的,我国的动漫企业要想在少儿频道播放动画片,就得做少年儿童看的动画片,所以,我国有很多动漫企业定位做12岁以下儿童看的动画片(有的动漫企业定位做10岁以下儿童看的动画片),动画片内容比较幼雅,动漫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大。由于动漫衍生品的销售范围只限12岁以下的小朋友,影响了我国动漫企业的经济销益,也影响了我国动漫企业的发展。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在做动画片时,考虑动画片的商业化,所做的动漫作品力求老少皆宜,做到老少通吃。以美国的《米老鼠,唐老鸭》,《猫和老鼠》(日本的《机器猫》)为列,老少皆宜,全世界每天都有人在看《米老鼠,唐老鸭》,《猫和老鼠》,看动画片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从末满1岁的儿童,到6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喜欢看,《米老鼠,唐老鸭》,《猫和老鼠》受到大众的好评。由于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做的动画片老少皆宜,动画片的衍生品和相关系列产品销售面广,两国的动漫企业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5、 动漫形象上的差异。由于我国的少儿频道(电视台)是针对少年儿童的,所以我国
大多数动漫企业定位做12岁以下少年儿童看的动画片,动漫企业做的动漫人物形象少儿化(有的幼儿化),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看到动画片内容幼雅,动漫形象儿童化,就不愿意看国产的动画片了。很多动漫企业定位做12岁以下儿童看的动画片,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1、为了能在少儿频道播出(少儿频道只播放12岁以下儿童看的动画片);2、各省市电视台黄金时段和其它时段不愿意播放动画片,因为动画片不能带广告,电视台播放动画片没有收益;3、动漫企业想做动画片电影,但是对电影票房没有信心,为了动漫企业的生存,大多数动漫企业只能做12岁以下少年儿童看的动画片,为了迎合少年儿童,很多动漫企业做的动画片动漫形象儿童化,内容儿童化(有的是幼儿化——学龄前儿童)。由于动漫企业做的动画片是针对12岁以下少年儿童的,动漫形象儿童化,内容儿童化,动画片难以得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喜爱。
动漫形象是动漫企业的品牌,企业想树立动漫品牌就得在动漫形象上下功夫,动漫企业创造的动漫形象能否成功,关系到动漫作品能否成功,关系到衍生品的销售,关系到动漫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动漫企业应该重视动漫形象设计。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创造的动漫形象力求大众化,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唐老鸭”,日本创造的“机器猫”,大众非常喜爱,米老鼠的品牌价值不断升值,其品牌价值达58亿美元,给美国的动漫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6、 我国和美日两国动漫企业在资金,营销理念和营销网络上的差距。我国的动漫企业
和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在资金,营销理念上差距很大,我国的动漫企业大多数是近几年新办的企业,资金不充分,营销理念刚形成,营销网络不完善,所以,大多数动漫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理想,有的还亏本。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优势,有完善的营销理念和销售网络,两国利用资金和营销方式的优势取得了成功。
7、 文化上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和美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大,我国多年来对
青少年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我国产的动画片大多数也是说教式的,故事内容比较传统,缺少新意和创新精神。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注重创新,推销本国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以美国为列,美国的动画片(包括电影)推销的是美国人的励志模式,创新精神。美日两国的动画片故事内容比较新颖,时尚,受到大众的欢迎。
动画片要有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动画片的灵魂。
8、动画片制作理念上的差异。从我国动画片整体制作技术水平上看,比美国弱,比日本强,美国重视制作技术,日本有的动漫企业做的动画片不注重制作,动画片动感平常,但是,日本的动画片却很成功,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在《动感平常的动画片为什么能成功?成功点在哪里?》,《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为什么能做大》中说明其中的原因。
9、创意理念上的差距。我国很多的动漫企业不重视创意,有很多的动漫企业没有设专
职的创意人员,所以,我国的动画片创意新的不多(最近几年情况好转,很多动漫企业有了创意理念,设了专业的创意人员,但是创意人员较少。)。
美国和日本的动漫企业重视创意,动漫企业都设有专业的创意人员搞创意,创意人员占动漫企业总人数的10%以上。由于美日两国的动画片创意新,吸引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观看动画片。l
10、目标定位上的差距。我国大多数动漫企业在制做动画片时,把目标定在少年儿
童(12岁以下的儿童)和国内市场,没有做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和进军国际市场的打算,所做的动画片只适合国内的少年儿童看,失去了国内外大市场。
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做动画片时,把目标定在国际市场,在全世界寻找优秀文化素材,
用各国的优秀文化素材做动画片,以美国为列,《花木兰》,《功夫熊猫》,都是中国的文化素材,美国的动漫企业用中国的素材做的动画片在中国放映取得了很大的收益。美日两国的动漫企业都重视创新,所做的动画片力求老少皆宜,所以,两国的动画片在中国很有市场。

Ⅳ 为什么国外的动漫电影比国内的更受欢迎

这方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国产动画起步比较晚,而且着重于动画制作、动画编据、动画种类等等技术和创作方面相较外国的各个时代都有慢半拍的欠缺!
第二、国产动画良莠不齐,而且因为第一个原因中国早期动漫着重点多在于初中和小学生视角,而漫画不在局限这个条件的视角下,早期发展又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所以造成动漫发展又慢半拍。
第三、国产动画经典作品不多,而且早期动画只是动画,陪伴80后、90后成长的动画,现在来看只能说是“在动的画”,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特色系列的延续作品,过去三代人(75后85后95后)的作品多数或者说几乎所有作品寿命都只有几个月至两年之间,在此之后渐渐被观众遗忘。
第四、国产动画市场发展不全面,或者说没有国外动画方面发展的成熟,这个问题着重于动漫向青少年市场及成人市场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多方面问题,像运营问题、作品审核问题、系列延续问题等等,举例来讲,前年的《魁拔》系列是相当优秀的作品,却因为运营问题无限期延后,造成无数粉丝的无限遗憾,再举例国外我心中最成功的动漫《名侦探柯南》系列,这中间与国产当代动漫的对比不言而喻,就动画特色上、动画制作、剧情创作、市场运营等等等等差太多了!
总而言之,从动画到动漫从纸上跃至荧屏,国产动画市场较国外市场除了差一拍的问题,对文化上、市场上、国情上的问题也是不言而喻。

Ⅳ 日本动漫比起中国动漫来有哪些优点

下面的是复制来的

中日动漫差距
其实我们国家和日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如果大家看过50年代我们国家投拍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动画片叫做《美猴王》的就知道了,而和《美猴王》同时代的日本动画片代表是《白蛇》,无论从画风和技巧上来看,我们都比日本的优秀!!!可是为什么从60年代之后,我们的差距却越拉越大了呢?当然,我个人观点是这不排除政治因素,在那文革动荡的岁月里,不可能有很优秀的动画片出现,(电影都没有,何况动画片,试想一下,我们现在在cctv-6里面看到的老电影有几部是文革的时候拍的,《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之外就很少了),大部分都是50年代投拍的战争片!!!),而同时代的日本动画业又怎么样了呢?60年代的日本正好是经济发展的启动期,政治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很强烈,就如我们80年代一样!!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日本的动画业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批的动画高手,其中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高手,创立了独特的日本漫画风格!!并培养了一大批的动画从业者,今天我们看到的宫崎俊,高田薰等身上都能看到手冢的影子!!!

可以不客气地说,60年代到80年代这20年是我们动画发展的停滞期,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动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没有办法的客观原因,如果只是这种因为政治的原因造成我们的落后,我们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动画只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经济倒退20年我们都不再悲哀,而改革开放奋起直追!!!动画落后又有什么好抱怨,悲哀的呢?

可是,果真只有政治原因么?答案未必!!!!想想当年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的有些动画厂出了一批像《黑猫警长》等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而且美术还相当不错的动画片,可以说是我们动画的复苏,可是以后90年代这十年出了什么呢?可以说-------没有!!!

为什么?就如上面幻苍狼所说,我们的动画业者的定位有问题,为什么非的定位于5-10岁呢?
我们已经成年也很爱看动画片么!!!看动画片并不代表幼稚。并且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定位,虽然也主要是孩子,但是也兼顾了成年人的欣赏水平,宫崎俊的吉比利工作室出产的动画片国内的孩子看过的有几个呢?大部分的观众都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而且中国其实并不缺乏动画制作者,可是由于没有合理而有效的把他们利用起来,而使他们流失到日本或美国在中国的动画部里去了,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好像从一篇报道上说,深圳有一大批的我国优秀的青年漫画家在替日本公司画画!!他们画出的漫画冠以日本的名义再打到中国来!!!!可悲呀!!!!为什么不加以组织利用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出现像日本吉比利这样的工作室呢?可能与经济环境与人的意识有关。何其悲哀呀!!!!

今年可称作漫画年,国内漫画重地上海、广州漫展不断,本年度最大的一次漫展,也是新卡通发展15年来首次举办的大型漫展《中日青少年漫画交流展》即将于国庆期间(10.1—10.7)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开展。日本漫画在亚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誉,已形成巨大且成熟的产业链机制,每年给日本创造的巨大利润使其成为日本的主流产业。但被称作日本漫画最大消费地的中国读者读到的大部分日本漫画亦属盗版,中国读者在盗版中认识并喜爱着日本漫画,而中国的原创漫画却在产业机制和盗版挤压的双重夹缝中艰难的前行,因创作资源、市场潜力和受众资源的巨大,令作者、商家谁也不想放弃,因此中国漫画产业化进程成为漫画人和漫画读者最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到本次展览主要策划人漫画作者凉。

张:日本漫画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实际发展如何?

凉:日本的漫画市场很大,形成也很早,他们第一批漫画读者到现在已六七十岁了。这种阅读趣味一直保留,是一种全民看漫画的形势,日本漫画家是全日本纳税人中收入最高的,在日本被通常认为最有钱的知名流行歌手还排在漫画家之后。

张:为什么会这样?

凉:这是因为日本漫画业完全产业化了,有很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市场。在日本,一套新漫画创作出来,会先在杂志连载,反响好立刻会发行单本,之后会改编动画片,在收视不错的情景下,连带起周边产品如漫画人像贴片、电话卡、杯子、玩具等。紧接着,就会有广告来用这些漫画人物形象,不仅如此,在下一部新漫画还没出来时,这一部漫画还会做成OVA(原创漫画家影片或光碟)和DRAMA—CD(剧场CD)来补充这时期的市场空缺,这两种后续产品因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形式也会有很好的市场。此外,还会有电子游戏版,动画影片,而上面这一系列的收入将分摊进入产业链。

张:依你看,国内漫画与日本漫画的差距在哪儿?

凉: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国内的漫画没有产业化、市场化,没有一个合理的产业链,使市场运营相当艰难。比如国内漫画杂志中很多没有直接的运营权,一套好漫画如果出单行本就涉及书号,一套卡通本有时甚至要几个书号;出动画片的报批又是跨行业的,因利润的走向不一,使报批极为复杂和漫长,这又是作为卡通漫画这个产品特质不能承受的,更不要说制作动画影片,OVA和DRAMA—CD了。这种机制下,国内漫画杂志社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住了。

张:事实上,漫画家制造出来的偶像明星比真实的明星还具有更稳定的商业回报,比如明星包装出来,还有可能因“隐退”、“毁约”、“变故”等危险使回收利润不能完全保证,而漫画形象会永远忠于作者和承销商家,而且每一个漫画家都可能制造多个偶像,比如日本最畅销的漫画里的F4。

凉:对呀!像日本知名漫画家鸟山明的《七龙珠》、富义博的《幽游白书》和武内直子的《美少女战士》,不仅作品靠成熟的市场化运作衍生出巨大商业利润,而且作者也成为全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

张:但有人反映,日本还有很多不良漫画正给国内青少年读者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凉:这种现象出现,完全是唯利是图、不负责的盗版书商造成的。在日本,漫画有严格的限制级,按年龄、性别取向分类,划分很细,还分12岁以下、18岁至20岁、成人等阅读限制,在书店里必须在不同区域摆放,有专人监督。因为日本漫画不是像国内漫画,题材还限制在讽刺、幽默或一些浅显的儿童故事,他们的漫画创作涉及到很深刻的主题,比如这次随展来访的日本有名的漫画家里中满智子的作品就是根据名著《红与黑》改编。国内盗版商不但不管限制级别,还专门将一些不适合儿童的读物以儿童读物面目出版,这对中国青少年的成长是很不负责任的。

张:你能从技术上评价一下中日漫画作者的差距吗?

凉:从最高水准上看,日本漫画的技术不是遥不可及的。国内有很多很棒的漫画作者,比如《北京卡通》的姚非拉原来在武大学计算机,现在很多漫画读者把他当偶像,那情景和一些歌星fans(歌迷)的感觉差不多。

张:但这些作者队伍的整体是不是还不成型,为什么这样?

凉:其实队型还是有的,阵容也不小,由于产业化程度太低,使做这一行的人要先有很多选择,比如当漫画作者一个月只能有3000元收入,去一个好的广告公司就会是8000—10000元的收入;在人才竞争上,目前能留下来的,是一群凭着激情来做的,他们有很多无偿的投入,比如一种爱国热情,不愿中国市场只有日本漫画存在。事实上,国内原创漫画市场发展到今天,几乎是由于这些人存在。但激情不能当饭吃。

张:这次《中日青少年漫画交流展》据说有1100幅日本漫画、600幅中国漫画,还安排了flash动画电影欣赏、漫画人物模仿秀剧场、中日漫画大师签名、漫画评奖、社团交流、漫画讲座等多项活动,对国内卡通漫画的推进会有很大的影响吧?

凉:这次《中日青少年漫画交流展》可能对北方漫画的直接影响更大,几届延续下来才会对国内漫画最火的上海、广州等城市影响更大。现在看上海漫画产业化进程较快,他们的《卡通王》杂志已有了独立运营权。这次展览可以说是试图激活北京一直沉寂的漫画市场,因为这样大型的展览就像一个行业的标志物,会带进很多商业投入。虽然在最初的投入中会“死伤无数”,但是对漫画产业化推进肯定有好处。因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应该是漫画产业推进巨变的惟一出发城市。

张:希望是个好结果。

大家对中日动画差距的评价有多种多样,人才,技术,资金。。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中日的动画,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新中国建立50年了。能放到台面上的
动画有几个?一个《黒猫警长》一个《葫芦娃》再加一个《大闹天宫》这个就已经是我们动画事业的全部代表了。。。你们觉得以这几部动画(而且还都是10几年前的作品),我们就能说我们也有自己的动画?我们的动画也不比日本的差。。甚至要比他们好了???那不是在说笑嘛???
如果真的要找差距,希望以此来有所觉悟,以至于有所发展的话,我觉得日本动画比中国好的原因很简单:
他们是把动画真正当作一个事业,一个产业来做的!而中国对待动画的态度还只是一个教育幼儿的工具!
就是那么简单!如果不从观念上扭转过来,即使将来经济再发达,作出的动画依然还是现在的这个水平,最多画的精细一点而已!
打个比方,这个就好像,你向一个贫困农村放救济款,没有致富观念的农民,就是开个大会,大家把钱都分了;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会大家一起讨论,如果利用这笔钱来赚取更多的钱,直至走上小康。这里面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事实上,在目前的中国,还是处于那个农民分救济款的阶段。没有人,(也许有)打算把动画当作一个事业来作。看看前不久的中央台的那个什么计划千集动画。。fanit...根本就是在浪费钱和精力胡搞嘛!!!
事实上,我们还依然没有看到我们的主流的社会中(当局者)有什么改变的趋向。诚如中央台哪些没完没了的大头大眼目光呆滞的动画片!
所以中国的动画最大问题,不是资金,(钱少也可以拍出高质量的动画),也不是人才(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人才),而是一个的观念。。。我们的当局者,对动画的态度问题,直接制约着动画的发展。这个反映在动画的制作思路,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动画剧本写作上。
如果主流的当局无法有所改变,那么真正想作一些真正动画的中国人也是无从着手的。(听说前不久北京的首届独立映像节上,有部一个深圳人作的10分钟的动画《TALK》 获得了一等奖。据说那个动画是真正反应目前中国的动画发展水平)
如果我们的所有的动画都是本着教育人为根本出发点的时候,这个动画在开始就已经毁了。。。而这个恰恰是我们的当局者所最愿意干的事情。。所谓的“思想把关”!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所看到的宫崎峻的最新片《千寻》的制作花絮的观后感。撇开吉卜力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不谈,里面宫崎峻的一句话给我影响很深:他说,我作这个片子,就是为了那些即将10岁,或者现在是10岁,或者已经10岁的人看的。希望大家都能想起那个时候(大意如此)。他的动画是要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不是。。他的动画更多的是一种回忆,一种叙述。一种对美好,纯真时光的描写。 好的动画,感动人是在不经意间的。。。。那么在这样的感动中,大家也能学到什么是真正我们需要的。。。。。。
最后,我想说一个很早很早以前看到的,我所唯一喜欢的国产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浓浓的中国特色的水墨小动画。很短,但是很有意境。中国人自己的特色!~比起现在的国产动画要好上百倍!
我再想如果当时我们能坚持这种中国山水似的动画风格。好好发展,是不是就拥有有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动画那?试想,如果三国演义,这样的题材,用这样的风格演绎出来,是不是更有味道那?!也许这个只是假设,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国产动画,更多的是伪日似风格。什么都不是。。。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三倍多。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却在26.8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2005年是动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春天,但仅有的几个动画频道几乎都出现了片荒,一部动画片被翻来复去地播放,预示着中国动画尚不能自给自足。

众所周知,中日动漫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具体有多明显我就不说了,说出来徒增伤悲。但是中日动漫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差距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有人认为中日动漫差距是由于中国漫画起步晚造成的,诚然,中国的漫画的确在进入商业化上要比日本晚很多,但这并不是问题之所在,中国的足球起步很早吧,中国的乒乓球起步不早吧;还有人认为中日动漫差距是因为中国漫画家的画工问题,这也不是问题的所在——《三毛流浪记》的画风决不是像日本的卡通漫画那样,但是它确是经典的漫画。我个人认为,中日动漫差距是由于中国的漫画家对动漫的认识和态度的问题,一直以来卡通漫画的阅读对象都认为是4—8岁的儿童,因此看看我们市面上所有的中国卡通吧:《蓝猫淘气3000问》、《怪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猫京京》、《封神榜》、《灰豆儿》(大概是这个名字吧)还有一些我实在是懒得记住它们的名字了,这些无疑例外的把观众范围定在4—8岁上!更说明问题的是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引进上,对于这件事我本不想提的,但是不得不提!这是中国引进的外国漫画的最大的败笔!不仅配音的人物语气、性格与原作格格不入,而且对原作的台词、剧情枉加改编,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些人只把EVA定为只面向青少年的卡通。因此原作中对生活,对自我存在,对人际之间的那些深刻的思考避而不谈,只把EVA中的战斗一格不少的放了出来。再看看国人漫画家颜开画的《雪椰》这可以说是中国漫画的成功的代表作了,虽然有人认为颜开的画风极像日本的漫画,没有中国的特色,但是我要问,什么才是中国自己的特色?特色这玩意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甚至是很不实际的东西。为了“与别人不一样而不一样”和“因为不一样而受人喜欢”是不同的,现在的中国漫画的爱好者除了孩子还有什么,而现在中国的动漫作家还为了他国的孩子喜欢而沾沾自喜,惭愧啊。另外一个影响中国动漫的则是中国动漫制作者对动漫制作的态度问题了。中国的漫画倒还算不错,但中国动画制作上就十分的明显了。中国现在的动画还存在着远近的大小比例不一致(如《蓝猫淘气3000问》),颜色前后不一致甚至溢出边框(如《灰豆儿》)等低级的错误,这些问题只要在监制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当我第一次看我国和加拿大合作的《鸭子侦探》,虽然从画风上一眼就能认出是中国作品(前面说到的中国特色颇有收效),但在整部影片中却没有一处类似的毛病,甚至我敢说那是一部很好的动画,于是我怀疑它是否是国产动画,但监制中的外国人名似乎可以给我一个答案。没有国外朋友的监督的话,那么《宝莲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中国是可以出好游戏的,但是就是要看制作者的工作态度。
再说说日本的动漫,详细的介绍就免了,大家知道的可能比我还多。我要说的是日本人对动漫的认识和态度。日本的动画有专门的声优——我们也有,但是寥寥无几;日本有专业制作动漫的工作室——我们也有,但规模、人员上都不如日本(经费问题很严重);日本的漫画家有很多,而且许多孩子也都志愿做一名漫画家、日本有完整的动漫运作体系——我们也……。
总的来说,中国与日本的动漫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抛开这个那个的外界原因,中日动漫的差距就是对动漫认识、态度上的差距,想想我们现在还在为看动漫会不会影响学习而争论,又怎么能让我们的动漫有所发展呢?

Ⅵ 美日动漫区别

美国动画:
特点:
第一,频繁丰富涌出动画周边产品。
第二,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
第三大团圆结局,悲剧很少,迎合观众心理需求;
第四,注重细节刻画,雅俗共赏,迎合观众审美口味;
第五,动物形象夸张,成为被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
第六,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原形差别不大,形象优美;
第七,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达到完美的效果;
第八,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
发展历程: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
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
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

日本动画:
特点:日本动漫作品能刺中观众幻想神经的法宝,就是它能带领观众走进超现实的想象空间,满足观众对不可能实现之事的幻想。
发展阶段:

“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漫画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变化。手冢治虫把日本现代漫画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的头十年):“玩具时代”,漫画只是供孩子娱乐的道具。
第二阶段:“清除时代”,漫画被视为低俗浅薄的读物。
第三阶段:“点心时代“,父母和教师勉强允许孩子可以在不妨碍学习的条件下看一点漫画。
第四阶段:“主食时代”,1963年TV动画《铁臂阿童木》在电视上连续放映,许多家庭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观看,漫画得到社会肯定。
第五阶段(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期):“空气时代”,漫画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记号时代”,漫画成为青少年之间相互沟通的记号。

Ⅶ 日本动漫有那些优点中国的呢两者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日本方面的优点的话主要在制作的精度、美感和时尚吧
它的内容是面对全年龄的观众,比较有吸引力且成熟
中国动漫的内容十分健康!富有浓厚的传统气息,而且它对低龄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比不上日本的地方在宣传、制作、内容和社会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动漫人才的缺乏也是一重要原因
改进的地方嘛,就是要把观众范围从儿童拓展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这样的话在制作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改善吧```

阅读全文

与美日动画电影较国产的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温馨电影不真实吗 浏览:912
电脑看电影颜色是黑白的 浏览:384
苗族电影全部爱情视频第一集 浏览:687
八十代农村电影有哪些 浏览:518
韩国丝袜视频电影 浏览:670
高迪大美的电影 浏览:350
有好看的电影推荐吗搞笑 浏览:929
法国电影姐妹篇 浏览:897
苗圃电影大全 浏览:981
政治类型的印度电影 浏览:978
大姐大的电影 浏览:489
2018最新电影三级 浏览:646
上上电影网 浏览:393
关于印度贫民窟和富人的电影 浏览:419
叫什么游戏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9
流浪猫鲍勃电影最后怎么死的 浏览:171
欧美顶级动画电影 浏览:218
买电影票怎么知道是学生 浏览:850
大马猴是哪个电影 浏览:242
九所电影院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