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台北电影电视剧大全

台北电影电视剧大全

发布时间:2023-04-13 12:07:43

❶ 台湾都有那些好看的电影啊

电影有:《盛夏光年》《弹道》《一页台北》《沉睡的青春》《爱的发声练习》《台北星期天》《听说》《泪王子》。
电视剧:《孽子》很好看,但可能你会不习惯。

❷ 求香港或是台湾唯美的爱情电影 不用很出名的 只要有感觉就好了

《第36个故事》
这个片子我看过感觉挺好的,淡淡的,美美的
★2010台北电影节 观众御前票选奖、最佳音乐奖第36个故事剧照(20张) ★每个故事,都是从城市的咖啡馆开始的 《第36个故事》,是一个发生于台北咖啡店内35个“以物易物”的交换游戏,继而发展出引人入胜的动人故事。由《命带追逐》萧雅全导演,侯孝贤监制,《不能说的秘密》桂纶镁、《街角的小王子》林辰唏和《双瞳》张翰主演。 浓密的行道树拥抱着安静的街道,路旁的"朵晌拆樱儿咖啡馆"亮起温暖的灯光,咖啡馆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姊妹-朵儿和蔷儿。因为喜欢咖啡和甜点,朵儿利用工作积蓄下来的存款以及家人的资助,和妹妹蔷儿打造了一间风格别具的"朵儿咖啡馆"。在她想像的蓝图中,她自己就是这间咖啡馆的招牌,就像同心圆一样,她的好朋友会带来另外一群好朋友捧场,她的人缘也将转化为店里一波又一波的人气。 果然,开幕当天来了好多的朋友,带来好多有趣的贺礼,朵儿高兴极了,说要让这家店长长久久宴丛经营下去。言犹在耳,开店之后的营运状况却让人大失所望,连续几天客人稀落,空荡的店面对照着满仓库的贺礼更显冷清,朵儿的好人缘反倒成了仓储的负担。 出师不利的朵儿和蔷儿,在一次偶然的对话中,开启一场"以物易物"的活动,在这间咖啡馆里,唯一能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咖啡,客人如果想要拥有其他东西,就必须拿出等价的物品和主人交换。《第三十六个故事》剧照2(11张)因此,客人可以用无敌铁金刚公仔换到一张老相片、可以用清水沟换到店内的泰文食谱,不谈客观的金额,只在意彼此对价值的共识。"朵儿咖啡馆"于是不再仅是一般的咖啡馆,反而更像一处串联城市情绪的集散地。 这样的想法竟意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其中包括一位带来了35个城市故事的副机师群青。这些交换的过程,不停地让朵儿和蔷儿重新衡量自己的判断标准,最后甚至改变了彼此的价值观,让两人决定出发去寻找第36 个故事,实践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

❸ 吴奇隆演的电视剧、电影有哪些

吴奇隆,1970年10月31日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 。祖籍福建闽南,在家排行第二。小学时被柔道队老师选中参加校队,开始进行专业训练 。在新泰国中就读期间,吴奇隆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中等学校运动会跆拳道冠军。并多次赴新加坡、泰国参加柔道、跆拳道邀请赛。吴奇隆在体育比赛中共获得23个冠军及135枚奖牌,1985年参加在泰国举办的“东南亚跆拳比赛”获冠军。1986年吴奇隆因比赛成绩被保送进入台中体育专科学校,入选亚运会的储备选手 。

主演穿越剧《步步惊心》在湖南卫视首播,他在剧中饰演内携侍敛睿智深情隐忍的四爷。吴奇隆也凭借在剧中的表现受到电视观众的认可。观点粗糙,欢迎评论、互动。

❹ 台湾电影详细资料大全

台湾电影乃指台湾地区人民在台湾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国语发音之电影片。因台湾社会自由且富有创作力,因此能给予电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过因为种种因素,2006年台湾电影票房于台湾市占率仅1.62%,塌亮仿呈现衰退的现象。

基本介绍

电影评论,台湾电影,历史发展,日据时期, *** 的影响,战后时期,解严时期,严后至今,衰退崩盘,低谷期,复兴热潮,困境突破,导演,理论专著,

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的特色,在于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并崇尚以电影做为宣传工作。这种特色让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导演,于国际影坛备受好评。但另一方面,因为此类型艺术电影娱乐性较差,于台湾并不叫座,反而依赖岛外票房来维持。

历史发展

日据时期

日据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彭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 的影响

台湾自日治时期后期至解严前,电影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官营制片厂所主导。当时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台湾电影公司、中央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 1962年, *** 为促进本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颁发电影奖项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来主办,直到1991年,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由官方全部转交给民间团体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自1970年代以来,金马奖一直是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之一。官方的主导色彩在1980年代以后逐渐消退,但随着西方好莱坞影片的开放及风行,台湾的电影产业逐渐萎缩低迷。 近年来,由 *** 出资及主导的“电影辅导金”成为一个鼓励台湾电影产业及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电影辅导金由行政院新闻局主管,其补助金额以“片”为单位,分为五百万元及八百万元两组。投入金额最少达十五部影片的一亿两千万元以上,其中,各项申请均有一定规范,例如五百万组目的乃鼓励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新人导演键亮。事实上,今台湾电影辅导金的设施,重点落实培育电影人才、促进影片制作能达一定品质和增加影片数量与素质,最后达到产业量能皆达的目标。 电影辅导金于2012年分为一般组、新人组及纪录片组,一般组最高可获二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新人组及纪录片组最高可获一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此外,电视电影可另外申请高画质补助,金额上限为三百万元。虽此电影辅导金带来许多批评,但若以“创作来活络台湾电影产业的角度”来看,仍多受肯定,事实上,许多人认为辅导金实为台湾文化的辅导架构。 过去《电影法》中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在中华民国国内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国产电影;而中华民国国民在国外制作、主演,并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本国电影。现在的标准则改由行政院新闻局依照拍摄与制作地点、导演与主要演员,以及资金来源在一部电影中所占比例来认定。

战后时团纤期

台湾闽南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闽南语电影,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闽南语电影《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闽南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闽南语电影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引来一窝风的闽南语歌仔戏跟拍风。 电影《早安台北》海报 20世纪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 20世纪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廷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20世纪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着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 台湾导演:陈国富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分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 *** 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80年代起,台湾当局新设立了电影发展基金会、电影图书馆,其功能乃为保存电影资产及推广电影欣赏。同一时间,促成设定了金穗奖。以鼓励动画、纪录片、实验电影和剧情短片制作为讲目的的奖项,也让台湾电影借由剧情片、纪录片、动画、与实验电影提拔出相当多的制作人才。 第30届金穗奖主视觉图

解严时期

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社会经济泡沫及言论自由的达成,让导演为主导的台湾电影,将电影触角伸向过去禁忌题材,并回顾与探讨台湾近现代社会、历史与个人记忆。这阶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党万岁》、《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湾的莫过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员经历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及台湾光复初期的历程,具体而微地反映台湾人的历史经验,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荣获金狮奖,使侯孝贤成为国际瞩目的知名导演。之后几年,台湾电影于世界各地大小影展获得不少得奖纪录,这使得主管电影业务的“新闻局”自1990年开始,透过电影辅导金来支持艺术电影的制作。 在票房方面获得数亿台币的空前成功、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多部电影亦搭上顺风车取得不错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号》同时也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二名。 进入21世纪,台湾电影人在选角、摄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岛外,改编自台湾女演员刘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 Happy Birthday 》,刘若英本人并担任主角。

严后至今

衰退崩盘

台湾电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当时所有电影市场的配额,是在GATT中讨论,市场一直处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产出量一直维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占率盘旋在全台总票房1~2%间,这悲惨的景况到2003年达到谷底,这年仅推出15部台湾影片,总票房约NT1,500万元,不到总票房的1%,这样的票房相当于《铁达尼号》的40%,台湾影片当年愁云惨雾,台湾电影可谓是 *** 放弃的产业。

低谷期

2000年后,台湾的电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2年的《双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体上,台湾的电影市场仍由好莱坞电影主宰,持续处于弱势。 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模式,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元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的作品(同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即为电影《白银帝国》。由于有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5000万美元的的大量投资,《白银帝国》成为大陆与台湾两地少见的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在开拍之时。而后郭台铭的精纬电影公司虽解散,但其长子郭守正的山水国际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仍继续经营。

复兴热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台湾居于优势地位的美商影视企业受到影响,使得台湾电影有了喘息的机遇。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以大规模国际化商业路线(包括延揽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并在内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计算通膨),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19]。 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莱坞片厂筹措资金不易市场低迷因素减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电影亦赶上这波替补美国电影遗留下来的台湾市场争夺,因而取得较以往为佳的票房成绩,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更被视为台湾电影票房的指标,2012年《阵头》、《爱》、《犀利 *** 最终回:幸福男·不难》、《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 ,2013年《大尾鲈鳗》 都是台湾破亿影片;口碑与票房都颇受肯定。和以往国片低迷期时艺术电影挂帅的状况不同,以一般大众为市场目标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以戏院上映为主的商业纪录片也开始取得一定的发展(如《翻滚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机,让片商有资本继续制作吸引观众的电影,也让台湾电影市场逐渐迈向资金提供、影片内容、观众票房三者均赢的正向循环。台湾电影历经廿年不景气后,蓄积的能量终在2008年爆发开来,形成一股“国片热潮”。 2008年台湾电影总产量(指制作及完成者)为36部,总票房约6亿1,085万元,市占率12.09%,较2007年之7.38%成长约0.6倍;2009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48部,较2008年之36部成长约33%,总票房约1亿2,499万元,市占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50部,总票房约4亿5,117万元,市占率7.31%,较2009年成长约2倍,以产量而言台湾电影已逐渐复苏之趋势。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湾产量与发行量较多的如学甫、龙族、丽城、中影、上上、倍伦、新船、金壂、学者、龙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种因素萎缩产量,其制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维系电影产业的上述几家公司,产业重心也移往如有线电视的影视产业。在产业无法支持下,惟剩台湾当局于文化维持的压力下,勉为其难出资维持。1998年,台湾电影生产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间,仅达11部,至2006年,台湾电影于台湾市占率则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轮票房为例子,台湾电影的票房收入仅有163万元,占全部台北电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国好莱坞所占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远。因为台湾电影产量极低,票房惨澹,实已不足以支撑电影工业。因此有媒体业者认为“再多的影展奖项都无法遮掩台湾电影全面崩盘的事实。”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例如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即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并以电子业代工为概念,于2008年退休后拍100部以上的电影或电视剧。也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相同,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金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即为以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主导的《白银帝国》。 电影《白银帝国》海报 《白银帝国》为台商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电影作品,于2007年上映。改编至《白银谷》,描写山西晋商的该部电影也是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的首部导制作品,根据焦雄屏说法,她拍摄该影片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扭转近代中国对商人的偏颇感想。 《白银帝国》亦是少见的由海峡两岸合拍得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光是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就对该片投资5000万美金。另外,该电影的主要演员为香港电影演员郭富城及内地电影演员张铁林。而正因白银帝国的顺利开拍,有人认为郭台铭的加入,不但能于资本上挹注台湾电影,更能为台湾电影带来新想法与新视野。

导演

今台湾电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电影工作者所支撑,也成为台湾电影的骄傲。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贤与杨德昌已在国际影坛建立作者导演的地位外,台湾出身的李安、马来西亚来台的侨生蔡明亮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台湾导演。李安的《推手》让所谓后新浪潮电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后的《喜宴》也获得台湾本地与国际的票房上成功。事实上,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的李安,今与侯孝贤仍成为台湾电影代名词之一。 台湾导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贤外,蔡明亮则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的题材,并将触角深入都会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的生命、得奖作品《爱情万岁》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另外,几年后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写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对的,蔡明亮电影虽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为十分灰涩难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陈国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陈玉勋、林正盛、张作骥,以及独立制作的黄明川、赖声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现。台湾电影的历史进程,自台湾日治时期后期至台湾解严前,便一直为官营制片厂所主导的情形下发展。事实上,该阶段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直至今,台湾当局出资及主导的台湾电影辅导金仍是一个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湾电影 今台湾有一批年轻纪录片导演。来自台湾社会各阶层的他们,其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题材从探索严肃社会或政治议题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皆有。其纪录片主轴,也从探索社会到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因为配合得当,整体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并有不少的国际重要纪录片影展获奖纪录。另外也有如无米乐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湾导演:侯孝贤

理论专著

陈飞宝编,1988,台湾电影史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台湾电影导演协会,2000,台湾电影导演艺术。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 陈儒修,1993,台湾新电影的历史文化经验,罗颇诚译。台北:万象图书。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濑健一,2002,台湾电影飨宴:百年导览,李常传译。台北:南天书局。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小组,1994,台语片时代(一)。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本国电影史”研究小组编,1996,历史的脚踪:台影五十年。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史研究计画,1994,电影岁月纵横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黄仁,1994,悲情台语片。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1994,电影与政治宣传:政策电影研究。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王唯编著,2004,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台北:中华影评人协会。 黄秀如,1991,台语片的兴衰起落。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 焦雄屏编著,1990,台湾新电影。台北:时报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电影中的作者与类型。台北:远流。 焦雄屏,1993,改变历史的五年:国联电影研究。台北:万象图书。 焦雄屏编著,2002,台湾电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麦田出版。 李天铎,1997,台湾电影、社会与历史。台北:亚太书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湾电影阅览。台北:玉山社。 林赞庭编著,2003,台湾电影摄影技术发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会。 刘现成, 1994。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硕士论文。 卢非易,1998,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北:远流。 吕诉上,1961,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部。 欧淑敏,2004,日治时期台湾电影的政教功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硕士论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泽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乐园”:日据时期台湾电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卫。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叶龙彦,1995,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7,台北西门町电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8,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玉山社。 叶龙彦,2003,八十年代台湾电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张昌彦、李道明主编,2000,纪录台湾:台湾纪录片研究书目与文献选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中华民国”电影年国际推广组策划,1993,台湾电影精选,区桂芝执行编辑。台北:万象图书公司。

❺ 求好看的台湾地区电影

《囧男孩》网络网盘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hGFN6bokFwfzphENqmGkZw

提取码: n549

《囧男孩》(ORZboyz)是一部2008年儿童成长台湾电影,由杨雅喆导演所执导,李冠毅与潘亲御分别饰演“骗子一号”和“骗子二号”,另有梅芳与马志翔等老牌演员演出,阮经天也在该片中特别演出长大后的“骗子二号”。电影在200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与台北电影节首映。

❻ 求台湾的经典电影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金马奖】(1962)
最佳剧情片:《星星月亮太阳》
优等剧情片:《一万四千个证人》,《杨贵妃》,《宜室宜家》
最佳纪录片:《今日金门》
获奖助金影片:《赵氏孤儿》, 《脂粉间谍网》 , 《慈母千秋》
最佳导演:陶秦《千娇百媚》
最佳编剧: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枪》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配角:矮仔财《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宝云《台风》
最佳童星:费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摄影:黄明《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黑白摄影:华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乐:姚敏《千娇百媚》
最佳剪辑:姜兴隆《杨贵妃》
最佳录音:邝护《杨贵妃》
最佳纪录片策划:戴彭龄《今日金门》

第二届【金马奖】(1963)
最佳剧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等剧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则天》,《小女儿》
最佳社会教育特别奖:吴凤
最佳纪录片:《台湾渔业》
获奖助金影片:《白云故乡》,《梁红玉》
最佳导演: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编剧:葛瑞芬《为谁辛苦为谁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马骥《白云故乡》
最佳女配角:杜鹃《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罗宛琳《街头巷尾》
最佳黑白摄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乐:周蓝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剪辑:姜兴隆《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演员特别奖:凌波《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纪录片摄影:陈玉帛《台湾渔业》

第三届【金马奖】(1965)
最佳剧情片:《养鸭人家》
优等剧情片:《深宫怨》,《人之初》,《血溅红牡丹》
优等纪录片:《石门水库》,《武昌演习》
最佳艺术设计特别奖:《春江花月夜》
获奖助金影片:《八十八号情报员》,《最后的裁判》
最佳导演:李行《养鸭人家》
最佳编剧:汪榴照《谍海四壮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养鸭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故都春梦》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梦》
最佳女配角:王莱《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龙《最后的裁判》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养鸭人家》
最佳黑白摄影:王剑寒《一毛钱》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曹年龙《状元及第》
最佳音乐:顾嘉辉《万花迎春》,骆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辑:王朝曦《深宫怨》
最佳录音:孙冰韵《深宫怨》
最佳纪录片策划: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届【金马奖】(1966)
最佳剧情片:《西施》
优等剧情片:《哑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发扬民族精神奖:《大地儿女》
最佳纪录片:《成功岭之歌》
优等纪录片:《重庆演习》,《澄清湖》
获奖助金影片:《凤凰》
最佳导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编剧:胡金铨《大地儿女》
最佳男主角:赵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烟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吴家骧《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卢碧云《烟雨蒙蒙》
最佳童星:谢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摄影:王剑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顾毅《西施》
最佳音乐:左宏元《哑女情深》
最佳剪辑:姜兴隆《大地儿女》
最佳录音 洪瑞庭《哑女情深》
演技特别奖:王莫愁《哑女情深》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纪录片策划:贡敏《成功岭之歌》

第五届【金马奖】(1967)
最佳剧情片:《我女若兰》
优等剧情片:《蓝与黑》,《何日君再来》,《苏小妹》
最佳导演:李嘉《我女若兰》
最佳编剧:秦亦孚《苏小妹》
最佳男主角:欧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贞节牌坊》
最佳女配角:于倩《蓝与黑》
最佳童星:谢玲玲《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摄影:林文锦《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翁文灯《我女若兰》
最佳音乐(非歌剧):顾嘉辉《何日君再来》
最佳剪辑:汪晋臣《我女若兰》
最佳录音:殷变平《苏小妹》

第六届【金马奖】(1968)
最佳剧情片:《路》
优等剧情片:《烽火万里情》,《龙门客栈》,《太太万岁》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万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万里情》
最佳女配角:欧阳莎菲《烽火万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泪》
最佳彩色摄影:林赞庭《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黑白摄影:余如季《白鹭人家》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李季《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音乐:王福龄《烽火万里情》
最佳剪辑:沈业康《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录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岁》

第七届【金马奖】(1969)
最佳剧情片:《小镇春回》
最佳纪录片:《张大千的画》
最佳导演:白景瑞《新娘与我》
最佳编剧:吴桓《小镇春回》
最佳男主角:杨群《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最佳男配角:孙越《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配角:张冰玉《小镇春回》
最佳童星:吴凤凤《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摄影:郑洁《小镇春回》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叶英晋,张国雄《月满西楼》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辑:汪晋臣《新娘与我》
最佳录音:王永华《珊珊》
最佳纪录片策划:杨文淦《龙井乡》
特别奖:童月娟

第八届【金马奖】(1970)
最佳剧情片:《家在台北》
优等剧情片:《歌声魅影》,《高山青》,《路客与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导演: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最佳编剧:鲁稚子《歌声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仪铭《歌声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凤《歌声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讲》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群星会》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高山岚《幸运草》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路客与刀客》
最佳剪辑:汪晋臣《家在台北》
最佳录音:洪瑞庭《群星会》
优秀演技特别奖:胡燕妮

第九届【金马奖】(1971)
最佳剧情片:《缇萦》
优等剧情片:《落鹰峡》,《母与女》,《庭院深深》,《精忠报国》,《十二金牌》
最佳技术特别奖:《再见阿郎》
最佳导演:丁善玺《落鹰峡》
最佳编剧:李翰祥《缇萦》
最佳男主角:王引《缇萦》
最佳女主角:卢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陈莎莉《落鹰峡》
最佳童星:游龙《精忠报国》
最佳彩色摄影:范金玉《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摄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梁延兴《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美术设计:包天鸣《董夫人》
最佳音乐(非歌剧):夏祖辉《缇萦》
最佳剪辑:郭延鸿《独臂刀》
最佳录音:林丁贵《落鹰峡》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太极拳》
最富创意特别奖:唐书璇《董夫人》
最佳演员特别奖:金峰《哑巴与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枫《龙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阳《三朵花》

第十届【金马奖】(1972)
最佳剧情片:《秋决》
优等剧情片:《还君明珠双泪垂》,《精武门》,《真假千金》,《万事如意》,《水浒传》
最佳导演:李行《秋决》
最佳编剧:张永祥《还君明珠双泪垂》
最佳男主角:欧威《秋决》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苏《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辉《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赖成英《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上林《侠女下集》
最佳剪辑:张耀宗《(精武门》
最佳录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艺特别奖:李小龙《精武门》

第十一届【金马奖】(1973)
最佳剧情片:《忍》
优等剧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龙过江》, 《突破国际死亡线》,《爱的天地》,《天
伦乐》
宣扬中国文字特别奖:《中国文字演变》
优秀演技特别奖:嘉凌《忍》
优秀演员特别奖:狄龙《刺马》
最佳导演:程刚《十四女英豪》
最佳编剧:凤鸣编剧小组《忍》
最佳男主角:杨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汤志伟《天伦乐》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爱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邹志良《彩云飞》
最佳音乐(非歌剧):刘家昌《爱的天地》
最佳剪辑:张耀宗《猛龙过江》
最佳录音:王永华《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
最佳剧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导演:刘艺《长情万缕》
最佳编剧:张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长情万缕》
最佳女主角:卢燕《倾国倾城》
最佳男配角:仪铭《云深不知处》
最佳女配角:萧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倾国倾城》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温隆信《云深不知处》
最佳剪辑:张耀宗《直捣黄龙》
最佳录音:王永华《少林五祖》
最佳摄影:余如季《木琴心声》

第十三届【金马奖】(1976)
最佳剧情片:《梅花》
优等剧情片:《滴滴血泪滴滴情》,《碧云天》,《狼牙口》,《八道楼子》, 《刺客》
最佳导演:张佩成《狼牙口》
最佳编剧:邓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枫《香花与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枫《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张艾嘉《碧云》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王童《枫叶情》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刘家昌《梅花》
最佳剪辑:张耀宗《(密宗圣手》
最佳录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现时代意义特别奖:香花与毒草

第十四届【金马奖】(1977)
最佳剧情片:《枧桥英烈传》
优等剧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万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绸缪》
最佳导演:张曾泽《枧桥英烈传》
最佳编剧:何晓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陈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鹰《千刀万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梦《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邬裕康《艳阳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鸿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顾嘉辉《秋霞》
最佳剪辑:王其洋《枧桥英烈传》
最佳录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编导:黄木村《未雨绸缪》

第十五届【金马奖】(1978)
最佳剧情片:《汪洋中的一条船》
优等剧情片:《蒂蒂日记》,《烟水寒》,《乡野奇谈》, 《卖身契》,《手足情深》
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多情剑客无情剑》
最佳剧情片导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编剧:张永祥《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归亚蕾《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童星:黄一龙《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金玉良缘红楼梦》
最佳剧情片音乐:黄茂山《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剪辑:张耀宗《卖身契》
最佳剧情片录音:林焜祈《烟水寒》
最佳剧情片摄影:陈坤厚《汪洋中的一条船》

第十六届【金马奖】(1979)
最佳剧情片:《小城故事》
优等剧情片:《山中传奇》, 《成功岭上》, 《欢颜》, 《春寒,《香火》
最佳纪录片:《怒潮澎拜》
优等卡通片奖:《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剧情片导演: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李翰祥《乾隆下扬州》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林凤娇《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韩苏《欢颜》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沈时华《一个女工的故事》
最佳剧情片童星:欧弟《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摄影:俊杰《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配乐:吴大江《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沈吕白,李泰祥《欢颜》
最佳剧情片剪辑:姜兴隆《冷血十三鹰》
最佳剧情片录音:周少龙《山中传奇》 最佳纪录片策划: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届【金马奖】(1980)
最佳剧情片:《早安台北》
优等剧情片:《碧血黄花》,《乡野人》,《金榜浪子吴祥辉》,《六朝怪谈》,《疯劫》
最佳纪录片:《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优等纪录片:《国剧艺术》,《坐骨连体男婴分割手术》
优等卡通片:《三国演义》
优良策划特别奖:《古宁头大战》
最佳剧情片导演:王菊金《六朝怪谈》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宋项如《侯鸟之爱》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刘正谦《赌国仇城》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徐枫《源》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向云鹏《乡野人 》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童星:林小楼《乡野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锺志文《疯劫》
最佳剧情片摄影:张季平《源》
最佳剧情片剪接:余灿峰《疯劫》
最佳剧情片录音:忻江盛《古宁头大战》
最佳纪录片策划:李树屏《国剧艺术》
最佳纪录片摄影:张照堂《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第十八届【金马奖】(1981)
最佳剧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记录片:《海洋牧场之开发》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剧情片导演:徐克《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吴念真《同班同学》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张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张艾嘉《我的爷爷》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后土》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王莱《小葫芦》
最佳剧情片童星:郑传文《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摄影:黄仲标《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李燕萍《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李泰祥《名剑风流》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翁清溪《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剪辑:周国忠《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录音:邝护《爱杀》
最具时代意义特别奖:《皇天后土》

第十九届【金马奖】(1982)
最佳剧情片:《辛亥双十》
最佳记录片:《朱铭的斧里乾坤》
最佳剧情片导演:章国明《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键《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艾迪《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叶德娴《汽水加牛奶》
最佳剧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黄锐民《再生人》
最佳剧情片摄影:林鸿钟《苦恋》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刘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原著音乐:骆明道《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改编音乐:关维鹏《彩云曲》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成明,赵宁,琳妮《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剪辑:江煌雄《人肉战车》
最佳剧情片录音:宇宙录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届【金马奖】(1983)
最佳剧情片:《小毕的故事》
最佳纪录片:《夏尔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导演: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最佳原著剧本:蔡继光,许默《男与女》
最佳改编剧本:朱天文,侯孝贤,丁亚民,许淑真《小毕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孙越《搭错车》
最佳女主角: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轮》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大轮回》
最佳摄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最佳服装设计:胡金铨,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乐:陈志远,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剪辑:周道淳,林善良《大轮回》
最佳录音:高富国《搭错车》

第廿一届【金马奖】(1984)
最佳剧情片:《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纪录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导演:麦当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剧本:念真《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改编剧本:侯孝贤,廖辉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贤《公仆》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枫《颐园飘香》
最佳女配角:陈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摄影:黄仲标《花城》
最佳剪辑:张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录音:王荣芳《玉卿嫂》
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邝广贤《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装设计: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玉卿嫂》
最佳电影插曲:陈志远,慎芝《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第廿二届【金马奖】(1985)
最佳剧情片:《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导演: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原著剧本:朱天文,侯孝贤《童年往事》
最佳改编剧本:张毅,萧飒《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陈博正《超级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韫《童年往事》
最佳摄影:陈坤厚《结婚》
最佳剪辑:蒋国权《NG慢半拍》
最佳录音:杜笃之《超级市民》
最佳美术设计: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马入林》
最佳服装设计:王童,颜昭世《策马入林》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结婚》
最佳改编音乐:张弘毅《国四英雄传》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张大春《超级市民》

第廿三届【金马奖】(1986)
最佳剧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纪录片:光启社《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纪录片导演:李道明《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导演:吴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剧本:小野《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最佳改编剧本:吴念真《父子关系》
最佳男主角:狄龙《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爱》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缪骞人《最爱》
最佳摄影:黄永恒《英雄本色》
最佳剪辑:黄铭林《飞跃羚羊》
最佳录音:新艺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最爱》
最佳服装设计:张叔平《梦中人》
最佳音乐:左宏元,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最佳电影插曲: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第廿四届【金马奖】(1987)
最佳剧情片:《稻草人》
最佳纪录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导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艳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长大》
最佳原著剧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编剧本:阮继志《胭脂扣》
最佳摄影:黄仲标《胭脂扣》
最佳剪辑:新艺剪辑组《倩女幽魂》
最佳美术设计:马光荣《胭脂扣》
最佳服装设计:陈顾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尼罗河女儿》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吴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届【金马奖】(1988)
最佳剧情片:《七小福》
最佳纪录片:《暮鼓晨钟》
最佳导演:罗启锐《七小福》
最佳原著剧本:罗启锐,张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万梓良《大头仔》
最佳女主角:郑裕玲《月亮星星太阳》
最佳男配角:周星驰《霹雳先锋》
最佳女配角:王莱《海峡两岸》
最佳摄影:锺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辑:余纯,邝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术设计:黄锐民《警察故事续集》
最佳服装设计:王耀年《倾城之恋》
最佳原著音乐:卢冠廷《七小福》
最佳电影插曲:王文清《黄色故事》
最佳纪录片导演:林作庸《深山犹有读书声》
特别奖:《阴间响马》

第廿六届【金马奖】(1989)
最佳剧情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导演:侯孝贤《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剧本:邱戴安平《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陈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张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桢《鲁冰花》
最佳摄影:黄仲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辑:王献箎,邹长根《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栗通,陈耀圻,李宝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装设计:朴若木《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鲁冰花》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鲁冰花》

第廿七届【金马奖】(1990)
最佳剧情片:《滚滚红尘》
纪实报导片:《红树林的故乡》
最佳导演:严浩《滚滚红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编剧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滚滚红尘》
最佳男配角:张学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张曼玉《滚滚红尘》
最佳摄影:潘恒生《滚滚红尘》
最佳剪辑:金马《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录音:沈圣德《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美术设计:张西美,廖凤平《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音乐:史撷咏《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插曲:黄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届【金马奖】(1991)
最佳剧情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导演:王家卫《阿飞正传》
最佳原著剧本:杨德昌,阎鸿亚,杨顺清,赖铭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最佳女配角:王莱《推手》
最佳摄影:潘恒生《阮玲玉》
最佳剪辑:谭家明,奚杰伟《阿飞正传》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造型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电影插曲:伦永亮《何日君再来》
最佳电影音乐:黄霑,戴乐民《武状元黄飞鸿》
最佳录音:陈伟雄《阿飞正传》
最佳纪实报导片:《帝雉时代》,《玉山九千英尺-台湾鸟类开拓史末章》
动画创意特别奖:《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届【金马奖】(1992)
终身成就特别奖:何基明
最佳剧情片:《无言的山丘》
最佳导演:王童《无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无言的山丘》
最佳改编剧本: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女主角:陈令智《浮世恋曲》
最佳男配角:顾宝明《暗恋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顾美华《浮世恋曲》
最佳摄影:李德成《雾都情仇》
最佳剪辑:张耀宗,张嘉辉《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美术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动作指导:程小东,元彬《新龙门客栈》
最佳电影音乐:黄舒骏《青少年哪吒》
最佳电影歌曲:黄霑《黄飞鸿之II男儿当自强》
最佳录音:杜笃之,杨静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纪实报导片:《小鷿鷈》
评审特别奖:《学仙记》

第三十届【金马奖】(1993)
终身成就特别奖:黄卓汉
最佳剧情片:《喜宴》
最佳纪录片:《喜宴》
最佳导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剧本:冯光远,李安《喜宴》
最佳改编剧本:胡大为,邓碧燕,林纪陶,于仁泰《白发魔女传》
最佳男主角:成龙《重案组》
最佳女主角:吴家丽《赤裸的诱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归亚蕾《喜宴》
最佳摄影:李屏《戏梦人生》
最佳剪辑:张耀宗《重案组》
最佳美术设计:叶锦添,李伟明,杨�家《诱僧》
最佳造型设计:阮佩芸,张光慧《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动作指导:元奎,元德《功夫皇帝方世玉》
最佳电影音乐:刘以达,韦启良《诱僧》
最佳电影歌曲:张国荣,林夕《白发魔女传》
最佳录音:杜笃之《戏梦人生》
最佳纪实报导片:《兰屿观点》
动画鼓励奖:《东方之道知道了》

第三十一届【金马奖】(1994)
杰出制作人特别奖:童月娟
杰出制片人特别奖:徐立功
最佳剧情片:《爱情万岁》
最佳导演:蔡明亮《爱情万岁》
最佳原著剧本:《独立时代》杨德昌
最佳改编剧本:《红玫瑰白玫瑰》林奕华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重庆森林》
最佳女主角:陈冲《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独立时代》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独立时代》
最佳摄影:杜可风《东邪西毒》
最佳剪辑:奚杰伟,谭家明《东邪西毒》
最佳美术设计:朴若木《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造型设计:朴若木《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刘家良《醉拳II》
最佳电影音乐:陈焕昌《红玫瑰白玫瑰》
最佳电影歌曲:蔡振南,陈致成《多桑》
最佳录音:杨静安《爱情万岁》
最佳纪实报导:《阿公教你看布袋戏》
评审特别奖:《禅说阿宽》

❼ 《台北晚九朝五》里面的女主角都有谁

演员表:
黄立行..... Xiao Ma
杨谨华..... Eva
黄玉荣..... Ben
于婕..... Cindy
张兆志..... Cola
Vivi Wang..... Vivi
Rebecca Chiang..... Iden
Chun Hsiang..... Hitomi
高捷..... Brother Jack
Lap Hang Wong

杨谨华(cheryl)

出生日期 12月12日

国家或地区 中国台湾

血型 A

身高 170 厘米

人物简介
星座:射手座
最爱档案:口头禅:是喔。
座右铭: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
幸运数字:9。
最喜欢的颜色:粉红色。红色。
最喜欢的演员:张曼玉。梁朝伟。梅格莱恩。
最喜欢的歌星:王菲。莫文蔚。
最喜欢毕橘毁的导演:徐克。
最喜欢的动物:小猫。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网球。
最喜欢的穿著:舒服的穿著。
最满意自己的部位:眼睛伍液。头发。
最喜欢的事情:自助旅行。发呆。
最讨厌的事情:吵架。
最难忘的事情:第一次到香港表演。
最喜欢的人:坦白,直爽的人。
最讨厌的人:拐弯抹角,不诚实的人。
兴趣:听音乐。看电影。
目标:成为实力风格兼具的女演员。
特殊专长:游泳。表演。歌舞。
演艺经历:
广告CF
大众PHS手机广告香港赫滋电讯西莎宠物食品
广告平面
10月份ELLE杂志西莎宠物食品
MTV
刘德华「冰雨」汪佩蓉「放手」张信哲「从开始到现在」顺子「我心动了」,「and the music there…」
戏剧
杨德昌「莎士比亚」实验剧
01/10华视「贫穷贵公子」
02/08刘若英之音乐爱情故事中视偶像剧场「来我家吧」
02/06/偶像剧「圣夏0度C」
03/01「我的秘密花园」手备
03/06心动列车「嗨对面的」
03/08中视「熟女欲望日记」「我的秘密花园2」
电影
2002/10「台北晚九朝五」(详细资料)

❽ 嗯,一页台北 我也是一个人晚上看的,很想喜欢,你有类似的电影 电视剧 推荐给我吗 3Q~~~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也很喜欢看这碰嫌一类的电影,你还可以在网络上搜 小清新电影 ,纯爱电影也有很多, 还有,我之前有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你可以找一下看,
请问你有一些其他的要求吗?比如说国家?类型芦灶,喜剧,悲剧结尾?可以追问哦!!

泰国电影是在这类上比较突出的,我推荐几个是
初恋这件你小事(真的拍得很感人,我看过好几遍,看一遍哭一遍。。。)
友谊我和(一样的男主。。)
小情人(从小时候讲起的)
你好陌生人(陪吵扮在路途中的故事,一样给人最深刻的记忆,
yes or no 和暹罗之恋 (是同性的纯纯的爱恋
初三大四我爱你(蛮经典的。。。

日本和韩国的也很突出
百万富翁的初恋
天堂之吻
恋空
属于你的我的初恋

大陆的比如 那些年啊,伤心童话,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
小时代等等。。。

纯手打,望采纳啊!

❾ 推荐一些台湾的电影吧

1.《听说》陈意涵和彭于晏演的,主角长得都好看,剧情很青春,结局也很温馨,个人比较喜欢

2《夏天协奏曲》最近出的台湾片,很青春,但是是女猪死了的老套悲情剧情,算不错,插曲蛮好听,室友放了半个月

3《初恋50次》欧美片,男女猪长得不是那么好看,但剧情超好而且搞笑,强烈推荐 !

4《情书》日本鬼子的,有点老,讲的是校园时期的纯洁暗恋的故事,是从现实往过去追溯的,不得不说一下,里面那个经常出现的男2长得是在是太丑太猥琐
了,女猪长得正常...前面有点闷

5《灰姑娘之舞动奇迹》也是灰姑娘的玻璃手机的第二部,不过两部没联系,这一部别人说没第一步好看,但我更喜欢诶,主要是女猪长得很合我胃口,男猪也帅,剧情简单,就是现代灰姑娘与王子,里面的舞蹈不错。第一部也值得看下,希拉里达芙主演(作为个雄性动物,对女猪关注比较多……),两部都是校园的

6《平民天后》希拉里达芙主演。讲的女猪经历了一场浪漫的异国爱情骗局后终于发现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才是真爱,很温馨。男2是个意大利帅哥,男一像个小男生。

7 《贼女孩》欧美片,林赛罗汉主要,专讲高中女生争奇斗艳,勾心斗角的故事。本来没兴趣的,别个说很搞笑我就看了,但也许欧美人搞笑太委婉了…

8《舞出我人生》以街舞为题材的青春爱情,舞蹈很炫,男猪很帅

9《歌舞青春》三部,这个不用介绍了吧,Good。

10《暮光之城》吸血鬼的浪漫爱情,太火了不废话。帕丁森和斯图尔特竟然真搞成了男女关系让我很羡慕…

11《只是爱着你》日本鬼子的,女猪死后男猪才知道真爱已逝,个人觉得蛮好。

12《蓝色大门》很多人喜欢,清纯初恋,同性恋…陈柏林那个时候真年轻

13《不能说的秘密》校园纯洁爱情,周杰伦也就这部电影哪得出手

14 《四月物语》又是日本鬼子的电影,影片全长不到1个小时,松隆子主演。讲的是一个关于女生暗恋的故事,没有正面的爱情描写,但整个角度很特别。顺便说一下,男猪长得也很猥琐,女猪蛮好看(难道是鬼子的潜规则??)

15《海角七号》我真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说好。个人觉得很烂,只是占了爱情题材的优势。男女主角不晓得怎么就上床了,然后就有了感情。乐队也不晓得怎么就能表演得那么成功,穿插的那个过去的故事也不晓得是什么用意,没起到什么鸟作用.....不过大家好就是真的好撒...歌还是很不错的叫“国境之南”,“无乐不作”和一首世界名曲...

16《公主日记》安妮海瑟薇的成名作,海瑟薇真漂亮......

17《魔法灰姑娘》也是安妮海瑟薇的,魔法版的灰姑娘,属于情节白痴型...

18《情人节》最近才出的电影,讲的情人节那天很多对男女的爱情故事(从8岁到80岁...)很温馨,又有安妮海瑟薇.....

19《冷山》妮可基德曼主演,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跋涉千山万水只为与你相见,景色真美,楼主只看现代爱情的话就跳过吧...

20《触不到的恋人》有韩国bangzi版的和美国版的,美国版的是基努里维斯主演。也是穿越时空类的,男的生活在2004年,女的生活在2006年,他们相遇。圆满结局。韩国版的是悲伤结局

21《向左走向右走》梁咏琪和金城武主演。住在隔壁的男女因为习惯不同而擦肩而过,却无法躲过缘分。一场地震震碎了阻挡他们的墙....

22《全城热恋》好多好多明星主演的...片长只有90分钟却讲了几个爱情故事,但每个故事又让人觉得很细腻真实,导演有功底....BoBo演父子,哈哈...

23《我的机器人女友》机器人穿越时空爱上日本猥琐男的故事..照样是女猪好看男猪小猥琐

24《狼的诱惑》韩国纯正的校园爱情,3角,最后男1和女1幸福,可是男2死的太悲壮了

25《我的野蛮女友》全智贤和车太贤主演的经典,比较搞笑,圆满结局

26《雏菊》全智贤和郑宇盛主演的,警察和杀手同时爱上一个女人,最后都死了...

27《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男的很眼熟啊但想不起来了,女猪很漂亮男猪也帅..听名字就晓得是悲伤结局

28《美少女啦啦队》有5部,情节基本一样,只是看着主角换...

29《假如爱有天意》孙艺珍主演的。普通故事,就是上一代的爱情遗憾和这一代的爱情甜美同时叙述。但导演很会煽情,画面也美。在听下插曲,那个好听啊,耳熟啊...罗志祥翻唱的《灰色空间》,听曲子好听些.

30《恋爱小说》又叫《向左爱向右爱》孙艺珍早期的作品,男猪车太贤。纯洁的校园时期的3角恋,最后两个女猪都病死了.

电视剧就看《爱情公寓》啊!这么好的电视剧TM没几个台播,真TMD没天理
暂时想起来这么多.....

❿ 求台湾和大陆的耽美电视剧,电影

我看过的--

十七岁的天空

台湾首部同志电影
本片特别之处在于片中全部角色均为男性,俨如一个灿烂美丽的同志乌扥邦。为了打造台北市最亮丽的一面,《17岁的天空》剧组花了数月的时间寻找各种流行景点拍摄。包括最具份量的同志酒吧 Funky 、装潢日日新的 Fresh 、青少年最爱 - 西门町圆环、举世闻名的中正纪念堂、冰淇淋博物馆、天母也趣咖啡厅、 Aveda 旗鉴店、以及 Wooden Drawer 家具店 …… 都一一猎入镜头。而主场景的部分 - 三位主角的家,则由美术设计 Zac 不惜成本精心设计,全手工搭出。
小天的家是一栋日式平房。深色原木代表着他的纯朴,而房间里拼贴式的摆设反应了这个年龄男孩子该有的凌乱。
小宇身为全台北最有型的酒保,住的地方当然也最 trendy 。剧组以粉绿色调主导,搭配古董家具电器,以及法国限量生产壁纸,呈现出既都会又复古的温馨公寓。
白铁男的 studio 则是极简风格,运用大量白色,透光落地窗,设计感强烈的壁画,营造他的都会气质。
服装造型部分,本片选择走多层次配搭路线,色彩以日式粉色系为主,并采用大量 JeanPaul Gautier 、 Gucci 、 Abercrombie & Fitch 、 Energie…… 等广受时尚男性欢迎的品牌。
在梦幻城市的背景下,本片同时不忘与时事结合 -- 搭配网交、异国恋、郊外“野战”…… 等劲爆话题,甚至将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同志大游行拍摄剪接入片中,造成本片更多的可看性,也让《17岁的天空》在国片影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画面。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2007年05月13日 星期日 16:24
盛夏是一个时节,是恒星(余守恒)和行星(康正行)离的最近的时候
光年是距离的计算单位
盛夏光年的意思是说虽然在盛夏时节恒星和行星离的是最近。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用光年来计算

参考资料 :

http://ke..com/view/471756.html?wtp=tt#1 http://..com/question/66356642.html?si=1&wtp=wk

阅读全文

与台北电影电视剧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丑女大翻身的电影 浏览:955
突然冒出一个韩国儿子什么电影 浏览:472
2016年以后的闹鬼古装电影 浏览:224
万载县电影城电话 浏览:692
2015年印度好看的电影 浏览:948
毕业班韩国动画电影 浏览:476
美人鱼的电视电影 浏览:413
大迟度泰电影 浏览:906
美国电影峰回路转概 浏览:692
电影十年的爱情 浏览:670
早知道后劲那么大是什么电影 浏览:535
中国走光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77
电影哪个好看2021年 浏览:850
电影院3d眼镜回家能看投影吗 浏览:595
在离别的清晨装饰约定之花电影在哪个网站 浏览:419
京通罗斯福广场电影院 浏览:504
周星驰电影的特色 浏览:76
27dyy电影网 浏览:200
好电视剧和电影好看 浏览:901
电脑看电影耳机声音杂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