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电影3d多少帧

电影3d多少帧

发布时间:2023-08-19 16:10:42

㈠ 电影的帧速率是多少

虽然是10年的问题了,但还是想说一下,电影是24帧每秒,国际标准,前几年也是因为3D电影的出现,才有的48帧每秒的高帧电影,别让楼上那人给忽悠了...

㈡ 广州假期必看IMAX、杜比影院、LUXE、CINITY、PRIME巨幕、CGS中国巨幕等厅之间区别以及选择

想得到电影周边可以问下电影院前台,一般片方会发物料(海报,礼品)给影城
归回真题,现在开始
本文章包含:IMAX、杜比影院、CGS中国巨幕(DMAX)、LUXE、CINITY、SCREENX等厅,但数据可能并不标准,敬请谅解且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想法。
任何影厅都会有亮度衰弱,色彩衰退,建议买新不买旧,开业时间查查
买院线电影票推荐去某鱼,价格一般都会比淘票票,猫眼便宜几块钱到十几块
不要相信电影院所说的高色域,高对比度,高亮度,除弊乎非它拿出数据来,不然就是撒流氓。不说氙灯LUXE,因为他没有什么好说的技术,就当一个巨幕realD厅
个人观感:激光IMAX>杜比影院>CINITY>数字IMAX>(激光)CGS中国巨幕=(激光)LUXE>realD-6FL>PRIME>SCREENX>**MAX>其他
IMAX厅-电影厅中的苹果广州推荐:美亚,万胜围万达
√美亚的幕有点事故,没换,但确实算是广州顶级IMAX
万胜围据说是广州最大,
什么你说省科学中心,那个IMAX设备早撤走了,只剩下个幕
x乐峰飞扬,哈哈,不展开细讲,这个尽源纯量不去,还巨贵
IMAX是一套成熟的系统,从拍摄到放映都会看到他的名字,最近的《信条》《星际穿越》《八佰》看见过IMAX的名字吧。
(1)IMAX厅分成3大类
O.IMAX银幕标准尺寸:宽22m,高16m,层高4m的居民楼来算,他已经四层楼高了。
IMAX票价贵是因为影厅造价贵,但真一分钱一分货
1.(70mm)胶片IMAX
可惜的是胶片IMAX在中国只有科教馆里有,且播放科教片,不做商用(国外胶片IMAX有用做商用的)
PS.广东科学馆的胶片IMAX已经撤出
1.画面分辨率:18K
2.放映机数量:1
3.声道:5.1
4.画幅比:1.43:1
2.数字IMAX(IMAX OIGITAL)
1.画面分辨率:2k(2040x1024)
2.放映机数量:2
3.声道:5.1
4.画幅比:多为1.85:1
5.亮度:3D:5.5FL
6.对比度:2800:1(2D)
3激光IMAX(LASER IMAX)
4造价:700w-800w R(数字)
1.画面分辨率:4k(4096x2160)
2.放映机数量:1代激光(IMAX GT Laser):2
2代/新一代(单机双镜头)激光(IMAX Commercial Laser):1
3.声道:5.1/12.1
4.画幅比:1代激光:1.43:1
2代激光:1.90:1
5.亮度:杜比影院>一代激光>二代激光>数字
6.对比度:8000:1(2D)
4Lie Max
顾名思义,尺寸虚假的IMAX,进去你可能发现怎么才12MX9M?
一般Lie Max都是数字IMAX,所以买票前在手机看看座位多不多,座位少的一般是Lie Max
体验:胶片IMAX>1代>2代激光>数字IMAX>Lie MAX
杜比影院-电影厅中另一个苹果∵Dolby Cinema = Dolby Vision+Dolby Atmos+Dolby 3D(杜比影院=杜比视界+杜比全景声+杜比3D)
Dolby Atoms = 杜比全景声厅
∴杜比全景声/杜比巨幕/杜比厅≠杜比影院
1.画面分辨率:4k/60帧(4096x2160)
2k/120帧(2040x1024)
2.放映机数量:2/1
3.声道:杜比全景声
4.画幅比:1:85:1
5.亮度:3D:14FL
2D:31FL
6.对比度:杜比视界:100,0000:1 , HDR10+
7.杜比3D:杜比则采用了色分离3D技术,而非主流的偏振3D技术,因此3D眼镜也是特制的分色式眼镜,所以进场时会给你杜比专门的3D眼睛(不见了赔300大洋)
广州/佛山推荐:(白云)白云汇
杜比影院门口一定有杜比影院的标,不如就不是
我看隐形人,营造氛围最好的只属杜比影院,不吹,音响全开自己试过就知道。
指望CGS营造氛围,这有点难
雹卜咐佛山金沙洲万达的杜比影院那个目测是偏色杜比,亮度不够,不推荐。
按摩椅已撤走!懂得都懂
CGS中国巨幕厅(DMAX厅)-电影厅中的小米
CGS中国巨幕都是经过一点点加工后拉大而已,然后就叫专属片源了,但DMAX没中国巨幕的专属片源,所以只是普通拉大
CGS中国巨幕氙灯版本毛病不少,千万不要靠近过于银幕观影,不然会发现很多瑕疵:
1字幕发虚,画面发虚,亮度不足,2D跟看3D一样(或许氙灯寿命到了不换)广州该问题影城:YES梦*影城(动感小西*CGS店)地址荔湾路,已排雷。
这种问题,还是联系技术人员吧,激光版CGS这种问题不明显
2部分电影(唐探3)靠近银幕观影会发现字幕紫边问题。问题影城:金沙洲永旺梦*城CGS店
3DMAX尽量不去,开业太久了,基本都是13年左右,3D亮度不够
有些高级点的CGS中国巨幕厅后面后带有THX认证
THX认证:还原电影制作者听到的声音到影厅,一般带有thx认证的影厅有杜比全景声,但有杜比全景声的CGS不一定有THX认证(影厅名会带有THX认证)
但有THX的CGS也不一定好:
1中船汇CGS有边缘紫边绿边的情况,是画面,不是边缘绿边。
2永旺CGS有字体边缘发紫的情况。
THX认证的中国巨幕一般会比部分数字IMAX好,但按广州这情况可不一定,还是推荐去新CGS,老一点的CGS就不要去了,目前今年新开了珠影飞扬CGS(南村万博天河城),珠影飞扬的银幕尺寸特别小,不推荐去。
CGS系统一般分为五代,而且数据不对外公开,广州5.0的CGS在融创乐园播放特效,不播放电影
1氙灯版CGS中国巨幕:
一般为早期的CGS中国巨幕,为了节约成本而出生
1.画面分辨率:2k
2.放映机数量:1/2
3.声道:11.1/GDC/杜比全景声
但是(氙灯)巨幕的维护不佳,会出现字幕重叠,3d亮度不够,影院拒不承认等情况,奈何屏摄违法,不敢随意po图。哈哈影院拒不承认也是没谁了。应该是故意眼瞎~
这个叫不提吧,广州CGS建议去提名过的影城看,那些是体验过我认为好的。
2激光版CGS中国巨幕:
一般为后期建设的CGS中国巨幕,购票时大多表面CGS中国巨幕激光厅。
1.画面分辨率:2k/4k
2.放映机数量:1/2
3.声道:11.1/GDC/杜比全景声
双机例子:花都博纳
3小厅激光高亮版CGS中国巨幕
近年兴起的造价便宜于以上两种
1.画面分辨率:4k
2.放映机数量:1
3.声道:11.1/GDC/杜比全景声
4.帧率:60帧
例如:海珠中船汇,珠影飞扬
LUXE厅
这个放映事故可比CGS少的多了,广州还没发现CGS那么多毛病
LUXE分成氙灯和激光,两者区别不大,但是激光LUXE使用了特殊的幕布,效果较好于氙灯。
属于realD中一个巨幕分支,用了realD最好的技术:
屏幕周围亮度不出现较大衰减
激光LUXE幕布
1.画面分辨率:2k/4k
2.放映机数量:2/1
3.声道:杜比全景声/5.1/DTS:X(GDC)
4.画幅比:2.35:1
5.激光LUXE亮度:3D:20FL
2D:12FL
目前对LUXE不太感冒,只去过两家体验过氙灯LUXE,一般是我看爱情片,文艺片时候去的,比如《一秒钟》。
realD-6FL因为某些realD影厅延长氙灯使用时间,所以推出realD-6FL厅,认证氙灯达到6FL的影厅,可以放心观看
CINITY-为李安所生的激光电影厅
中影(中国巨幕)已经收购了CINITY的股份,未来很有可能合并,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20帧(秒120个画面刷新,但是必须电影片源支持)+4k分辨率=CINITY
CINITY的亮度挺过关的,能和杜比影院打架,可是沉浸感体验不如杜比影院,CINITY的音响只会响,可能是版CINITY版本自己都调教,而杜比的音响也响,但效果比CINITY好,起码不会破音。
音响体验:杜比影院>激光IMAX>CINITY>数字IMAX>CGS
我体验过的大多CGS的杜比全景声有版本区别5.1和Atmos,二者差别十分大,在CGS中国巨幕厅你是很难体验到后面的音响有声音,包括左后右后,所以去CGS中国巨幕看千万别坐太后,体验会很差,而IMAX的左后和右后两个音响特别猛。
目前已知CINITY技术(120+4k)能应用的电影:
李安-《比利_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
AMR转制:《金刚川》《唐探3》《怒火重案》《长津湖》
有跟IMAX的DMR转制名字差多但能从60帧转120帧的高科技,但本来片源就60帧(一秒刷新60帧),怎么搞到120帧(多出本来没有的60帧?)就不得而知了,感觉这60帧是“无中生有”?或者插帧,小白不知道,求解释
所以你平时去CINITY看的是花CINITY价格却很难体验到120帧的体验。有120帧的影片都会在CINITY出品的海报上印刷,难道自己有卖点不宣传么(偷笑)
AMR转制,可以把普通影片转制(amr)120帧影片,目前貌似只有《金刚川》《唐探3》
对了,不得不提一句:CGS和CINITY有融合厅,目前在北京的小西天。
广州CINITY推荐珠影飞扬(番禺天河城)
画幅:貌似有1.9还是1.85 1.87等尺寸
PRIME巨幕厅(万达巨幕)-不建议观影
一样的,分成单机激光和氙灯,近年出现的巨幕
技术不成熟,不推荐。
PRIME巨幕介绍1.画面分辨率:2k?
2.放映机数量:1/2
3.声道:杜比全景声/5.1/DTS:X(GDC)
4.画幅比:多为2.35:1
5.帧率:3D:60帧
2D:120帧
题外电影厅:
14DX with SCREEN 三面屏与4DX二合一的融合厅。
首先吐槽第一个科技:三面屏
但是中间的是一幕左右两边的值是投影(画质720p那样)而已,而且投影效果极差,有些三面屏厅墙上还有音响,都投影到音响上
选座选较后几排,不然你看不全侧面投影
&nbs

㈢ 电影里,4K、3D、IMAX这些概念到底什么区别

4K、3D、IMAX并不是一个意义上的,所以没有办法单纯的对比区别。

3D指的是立体显示技术,4K则是数字电影的分辨率,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彼此之间并不冲突。所以我们也能在电影院享受到4K+3D、3D+IMAX、或者4K+IMAX的震撼逼真效果。

1、4K,是一种高清显示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视行业、电影行业、手机行业等。2004年7月1日,由好莱坞7大电影公司组成的数字电影推进联盟(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修订并推出了其技术文档4.0行业标准,规定的数字影院清晰度分为两级,即DCI2K(2048x1080,每秒24帧或48帧)和DCI 4K(4096x2160像素,最低每秒60帧),其中DCI 4K(4096x2160)的信息量则是高清电视的4倍多。

2、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图形。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计算机里只是看起来很像真实世界,因此在计算机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

3、IMAX影片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采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专用摄影机摄制,然后冲印成70毫米胶片,传统70毫米胶片的影像尺寸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胶片的影像尺寸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胶片每格上有15个齿孔。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拓展资料:

分辨率为4K的数字电影可以制作成立体的(即4K+3D),在IMAX影院放映的电影也可以制作成立体的(即IMAX+3D)。但是,并没有“4K+IMAX”这种东西,原因有二:

一,“分辨率”这个概念是用来衡量画面清晰度的,主要是针对数字电影而言(这很好理解,胶片上的感光物质可不是像数码感光芯片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像素),而普通拍电影的35毫米胶片的清晰度会比4K数字电影略好。但胶片电影在拷贝、发行、放映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被损伤(看过老电影的童鞋应该对画面上闪动的划痕还会有印象的),其清晰度立马就降到4K以下了。而正宗的IMAX电影是指用专用的70毫米胶片拍摄而成,分辨率能够达到6K量级,但由于IMAX的屏幕比普通屏幕大,所以清晰度与4K电影相当。

二,IMAX除了是一套电影系统之外,还是一家加拿大公司的名字,而这套电影系统正是由这家公司所有,IMAX影厅的经营是独家垄断的,别家的4K放映设备不能进入。

㈣ 帧频什么意思,越快约好还是慢好

帧频指每秒播放的帧数,设置应适当才好,帧频数太大,播放的速度就很快,感觉一跳一跳的。帧频数太小,播放速度就很慢,感觉一顿一顿的。

㈤ 60帧裁切什么意思

以60的刷新率裁切。
60帧的意思是说:每秒屏幕刷新60次。
帧率(Frame rate)是用于测量显示帧数的量度。所谓的测量单位为:每秒显示帧数(Frames per Second,简称:FPS)或“赫兹”(Hz)。
60帧3D是一种电影的创作格式,指每秒60幅画面的3D电影制作,普通3D是23帧,也就是每秒24张画面,60帧就是每秒60张画面。3D是英文 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
60fps意思是游戏的帧数为60帧,是一般游戏的常用帧数。FPS越高,则对显卡的处理能力要求越高。电脑中所显示的画面,都是由显卡来进行输出的,因此屏幕上每个像素的填充都得由显卡来进行计算、输出。

㈥ 为什么电影很少以60帧的形式拍摄播放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对于观众而言,亮度、清晰度、流畅度是观众衡量一部电影在技术层面是否优秀的三个最直观标准。业内,RealD公司推出的3D电影放映6FL认证,是针对亮度;而大家经常听到的2K、4K标准,是针对清晰度;如今热炒的24帧、60帧、120帧,则是针对流畅度。

亮度、清晰度都很直观,那么流畅度到底代表什么,所谓的“帧”又是什么鬼,“贞子”么?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电影是“运动的”,是因为人类有视觉暂留现象。在电影术语中,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作一“帧”或是一“格”,要让人觉得一个图像是连续流畅运动着的,那么至少每一秒钟要连续播放24张连拍画面,所以也就有了目前国际通用的24帧标准。显而易见,不管哪个标准,帧数越高,影片就越清晰,观众就能看到更多细节,观影效果就越好。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看的视频都是普通的每秒24帧,高端一点的电影一般会采用48帧,60帧的就更少了。

上图可以看出,24W虚还有卡顿,24帧已经很流畅但略抖动,60帧非常流畅且清晰。

只有一句话: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超真实体验”。但由于支持这种牛叉技术的影院太过少数,一般没有机会体验到!如果说,24帧属于“入门"级,那60帧也将是一场“质的飞跃”。

不少观众在对比了24帧和60帧两种格式影片后,还是表示有不少区别,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60帧的电影由于每秒放映的图片比24帧的多出了一倍,因此也更流畅,同时让电影细节更充实,一切细小的平时不被关注的细节都将呈现得一清二楚。此外,60帧格式让电影中的人更加立体,特别是特写镜头。总体来说,60帧的影片有更多细节,更有立体感,运动中的物体也更加清晰。观影后,大多数影迷对身临其境的3D电影有了新的认同,高清及真实的3D立体画面,会让人有深深的代入感。更有影迷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3D,太棒了!我感觉自己就在影片现场。”还有人形象地比喻:“如果说24帧3D电影像是透过窗户向外眺望的话,那么60帧3D就像把玻璃拿掉,直接盯着外面看。

要说为什么至今没有普及,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毕竟原来24帧拍的电影,用了60帧之后胶片都要用多一倍多,加上后期特效在制作渲染的时候,渲染时间增多一倍。放映的设备也要更新换代,普通的影院现在还没有设备可以同时满足3D、4K、60fps的播放规格。如果想面向普通大众,就要对整个电影行业进行颠覆性改变。

3D大家都比较了解,4K分辨率的播放设备也逐渐开始应用,iPhone 6s已经能拍摄4K视频,最后这个120fps才是李安这次冒险的重头戏,他这是把电影拍摄的帧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如果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李安带来的技术革新意义堪比当年的《阿凡达》在3D电影上的技术革新。

120帧/秒,或许将和VR一样成为电影的下一个关键词。从24到120,电影拍摄帧率是怎么一步步进化的?其实早期的电影拍摄并没有一个标准,因为那时候采用的是手摇式摄影装置,拍摄的时候难免会有拍摄速度不统一,而且帧率相差非常大,比如说爱迪生的电影是以40帧/秒拍摄的,而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则是以16帧/秒拍摄的。

后来发展到有声电影,引入了同期录音技术,可将声画同时录制到胶片上,24帧/秒能保持最高的声音清晰度,如果再低的话,音轨上就会有太多的表面杂音,于是24帧/秒就成为了电影拍摄帧率的标准。

超过24帧/秒拍摄的电影就叫“超高帧”电影,有很多电影尝试以超高帧拍摄:1950年诞生了“全景电影”(也叫西尼拉玛),这种电影使用3台摄影机分别拍摄3条方形素材,然后由3台放映机无缝拼接,投影到银幕上,以产生3倍宽高比的影像,这种电影是以26帧/秒拍摄的,主要是拍摄风光电影,后来由于放映设备昂贵逐渐被市场淘汰。

在1992年的塞尔维亚世界博览会上,第一部使用IMAX HD技术拍摄的电影《Momentum》是以48帧/秒拍摄的。1999年诞生了Maxivision 48技术,是结合了48帧/秒和35mm胶片的底片格式,可以以48帧/秒的速度放映影片,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广,但是大多数影院依然采用24帧/秒的放映设备,所以Maxivision仍没有得到广泛的投入使用。

道格拉斯·特鲁姆布(《2001太空漫步》、《星球大战》、《银翼杀手》的特效导演)旗下的Showscan视效工作室,在着力推广高帧率(60帧/秒)结合70mm拍摄技术(能科学上网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介绍Showscan Digital from Douglas Trumbull),但是到目前为止,Showscan也依然是纸上谈兵,除了几部试验性的短片,他们还没有尝试长片拍摄。

道格拉斯之所以推崇高帧率拍摄,是因为:“理论上,这样的极致帧率会使动态画面更流畅,解决摄影机摆动过程中产生的频闪或晃动问题,带来更舒适的3D和无可比拟的敏锐与真实感。但这仍然只是理论,因为还从没有人看过用这种技术拍摄的电影。即便这些都被完美地实现了,这个世界上也几乎没有地方能让观众欣赏到它。”

2011年,卡梅隆宣布他的《阿凡达2》将和Showscan合作,采用他们的60帧/秒技术拍摄。2012年,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先行一步,采用了48帧/秒的速度拍摄,后继两部霍比特人也是以48帧/秒拍摄。当时业内毁誉参半,批评者认为画面太过清晰反而像 游戏 或油画的质感,缺乏了传统电影的模糊和频闪效果,也就失去了电影的美感(并非所有影院都能以48fps放映,所以放映的时候有24fps和48fps两个版本,如果你觉得没有这种体验,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影院没有使用48fps规格放映)。

对此,彼得大帝回应说,“(你们这群没见识的凡人)等你们习惯了就好了”。李安所采用的影像格式被索尼官方称为“Immersive Digital”(还未有官方的名称,网友译版是“沉浸数字式”),是第一次将3D、4K、120帧/秒这几种规格结合到一起。

120帧/秒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观影习惯,比如说3D技术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也有诸如画面太暗、会晕的抱怨,李安要解决的问题比彼得·杰克逊还要大,48帧/秒已经给人一种不适应感,120帧/秒带来的观影感受肯定是颠覆性的。

但是李安并不是受彼得·杰克逊的启发,而是受了卡梅隆的启发,他在拍《少年派》的时候在3D技术上就参考过卡梅隆等人的意见,所有人都告诉他,用24帧/秒拍3D会加大本来就有的频闪(就是看3D的时候会觉得晕的原因),但是当时没有更好的技术解决办法,只能妥协。

后来卡梅隆宣布使用高帧率拍摄《阿凡达2》,给了李安启发,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够,于是就想到用4K技术来解决清晰率的问题,最终选择120帧/秒,其实是为了省钱——120帧/秒正好同时是24帧/秒(电影通用)和30帧/秒(电视通用)的整倍数,就可以用同一种格式制作电视和电影。而李安认为《半场无战事》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

“这部电影的重点就是“感受”,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而是想办法让观众体验,给他们一种全新的经历。”李安接受3D技术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炫技,他和很多使用3D技术的导演和制作公司的意见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就连我们普通观众也认为像《阿凡达》、漫威的大场面动作电影才应该用3D,而《建国大业》那种叙事性电影用3D简直是莫名其妙,而李安反而认为:

“2D和3D最大的区别在于面部拍摄,而不是在于动作或大场面,我觉得2D更适合动作片,而3D更适合拍剧情片,因为3D可以营造更亲密的感受。”

所以他对于伊拉克战场和中场表演两种不同的主要场景运用了不同的技术处理,战场场景会尽可能地呈现“真实”镜头,也就是用120帧/秒拍摄,预告片里可以看到,在演员跑动的过程中,镜头几乎没有一点摇晃的感觉。

而中场表演场景是在 体育 馆内,有大量的舞台灯光照明,为了避免大家都担心的背景过于虚化的效果,只有部分镜头(比如无光照的观众席)使用了120帧/秒拍摄。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到,对于男主角比利的面部特写镜头非常多,着重刻画他的表情和情绪,因为背景虚化本来就很适合大头特写,而中场表演的镜头则大多是全景。

在看了11分钟的片段之后,(前文提到的Showscan)道格拉斯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起来他(李安)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全所未有的观影体验,我简直激动地颤抖了。”

卡梅隆看过之后更是觉得3D、4K、120帧/秒将成为行业内的最高规格标准,有观众评论“这段11分钟的电影让我觉得镜头、幕布消失了,我看到了最真实的画面。”其实120帧/秒更大的问题是放映,就连李安自己在拍摄过程中都没法看到最终效果,因为技术负担太大了,他在片场拍摄的时候只能用3D、2K、60帧/秒的格式播放。

之前在LA的11分钟试映,是采用了科视的双4K激光投影机和赢康公司的7sense Delta Infinity III服务器,配备杜比3D眼镜,而且当时他们面向的是NAB的行业内技术人员,没有人比他们更懂行,所以获得的大多是惊叹和赞誉。

但是如果想面向普通大众,李安就要有准备面对整个电影行业的颠覆性改变。普通的影院现在还没有设备可以同时满足3D、4K、120fps的播放规格,普通观众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也无法预料,至今为止索尼还没有宣布这部电影将如何大范围上映,为了陪李安冒险,索尼在尽可能地寻找方式,甚至考虑了先期放映,但是最终为了大范围上映,很有可能他们只能把标准起码降低到60帧/秒以及用2K代替4K。

李安和卡梅隆、道格拉斯等人一样,都站在了先驱者的行列,希望能通过这种革命让电影院看电影重新变成一种朝圣般的体验,一种在电脑手机上无法比拟的体验,如果可以让人们重新走入电影院,那么即使是要让全世界所有的电影院都更换新的放映设备也是值得的。

“改变人们的习惯和颠覆一种文化是非常难的,我的好奇心的确是有点旺盛,但是我已经不年轻了,我不愿再等。”当他拍《断背山》的时候,很多人劝他的演员,拍这部戏就是葬送自己的演员生涯,结果他的四位演员获得了三个奥斯卡演技提名,当他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部小说太难银幕化了,这是自讨苦吃,然后他拿到了第二座小金人。

现在,几乎没有人对李安说“不可能”三个字。对于《半场无战事》,想借用一部电影的名字《好戏还在后面》:“Vous n‘avez encore rien vu(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我是晓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很少60帧

的电影在影院播放,回答问题前先举个例子。

据说大导演卡梅隆也大力推进电影的60帧拍摄规格,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更高的帧数能带来更好的3D效果。观众更喜欢看。

为什么至今没有普及,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毕竟原来24帧拍的电影,用了60帧之后胶片都要用多一倍多,加上后期特效在制作渲染的时候,渲染时间增多一倍。放映的设备也要更新换代,也是阻碍新制式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很多导演不愿意冒险用60帧是因为据说帧率太高会太有现场感,反而失去了在影院看大片的感觉。

高帧画面之下观众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布景有多假,因为高帧数能避免运动所造成的画面模糊,尤其是在3D之下会大幅减少频闪,就是说能让观众看清楚快速运动物体的细节。同时也能清晰的看到演员化妆的细节。那体验感就不用说了

拍摄一部高帧率电影,并不是换一套摄像机的事,因为高帧率带来丰富的细节,拍摄、打光、化妆、表演等环节都要重新开始摸索,后期还有处理 几乎3倍于 24 帧电影的素材,剧组人员要更加努力工作,制作成本当然也随之增加。

拍摄的帧数提升之后,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光有高速拍摄的设备还不够,还需要有高速播放的设备。高帧数的影片,影院也需要更新器材,每秒60格的拍摄,需要有每秒60格的播放,否则在24帧的器材上无法正常播放,这个器材费用也是相当高。

总结下,所有成本的增加都会体现在票价上,你会为这些电影的流畅感多花钱买票莫

也有一种阴谋论者认为高帧率电影,实际上是某个投机取巧的道德水准极低的导演及其一群帮凶炒作出来的损人利己的。大家认为呢

因为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影院都是30帧的播放器,60帧的很少,150帧播放的更是只有美国那几家大影院,帧又叫刷新率,为什么60帧和120帧播放电影的电影院这么少呢?

其一:因为30帧拍摄播放电影已经在全球很普遍的了,就像Windows电脑一样,你出一个更好的电脑操作系统,但是市场已经被Windows占据了,想要取代需要很久的时间,拍摄60帧电影成本也相对昂贵,你拍摄的60帧电影在全球大部分影院还达不到60帧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其二:60帧电影的优点是画面更佳的流畅,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接触过60帧的电影,或者说,压根就分辨不出来它二者的区别,人们眼睛可以分辨的刷新率在200-300之间,30-60-120帧越高,人们的眼睛的工作量也越大,看的越久,带来的疲惫感也就越大,这也导致了,本来接触了120帧的电影的人,却被眼睛疲劳劝退

其三:网络普及率,如果说电影院里60帧电影很少,网上的电影资源相对也更少,是大众了解的比较少,电视机厂家出一款刷新率高的电视机,大众也不会去买单

总结,30帧电影和60帧电影就好像 汽车 的乞丐版和高配版一样,一个是够用,一个是体验

我是影视大公社,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下面就你的问题我发表一些我的看法。从业内人士的一些说法来说,首先是技术问题,电影界并不存在全片补帧的操作,那我们假设有,要怎么补帧呢?你觉得能像普通人在电脑上开个AE装个Twixtor随便调调参数就能做到的吗?肯定不是啊,电影工业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和普通的视频工作者日常接触到的完全不一样,剧本不是随便写写就能开拍的,摄影不是按下开始按钮就能拍的,剪辑不是把素材导入软件就可以开始拼素材的,调色和特效也不是拿过xml就可以直接往上加效果的,如果电影工业中有补帧这个环节,那一定是非常复杂的流程和技术。而且补帧技术依赖的是计算机软件(不同方法的补帧依赖的具体原理不同),目前的补帧软件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电影工业水平(这里说的是“工业水平”而不是普通人所认为的“专业水平”),

就算是业余工作者,也会选择适合补帧和不适合补帧的镜头,有些镜头就是不适合补帧,或者说补出来就是一坨花屏果冻,在软件基础达不到的情况下,再厉害的“补帧师”也没法做到全片完美补帧,而电影工业是不可能允许“补帧”果冻这种低级问题出现的,即使剧组自己不重视,不在乎,也绝对过不了电影审查(是的,电影审查不止是政治审查,还有技术审查,不过普通观众并不关心技术审查)

其次是成本问题,前面说了补帧如果要加入电影工业环节,也肯定是非常复杂的流程,要有专业的“补帧师”来操作,即使技术达标,补完一部电影上千个镜头上百分钟要花多少钱?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而且不光是补帧这个操作要钱,后期渲染也是要钱的,不仅渲染要钱,调色和特效的工作量也是要增加的,24帧补成60帧,成本翻了好几倍,这些钱加起来绝对不比调色和特效的钱少,所以说题主说的“这个操作成本极低”就是个臆想的结论,根本不成立。有这闲钱我干嘛不直接拍摄的时候拍60帧?太贵了,所以导演们遵循着能看就看的原则



你的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很少以60帧拍摄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60帧的影片画面流畅,更加清晰。但是有一部分人生理上无法适应,看的时间稍长会头晕。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成本高,普通的24帧影片每秒的画面只有24张,60帧的则有每秒60张,对制作人的设备要求更高,制作时间也大大延长。若是科幻电影,特效是很烧钱的,而60帧的特效要比24帧多一倍还要多,成本爬坡式的增长,这也是阻碍60帧影片普及的最大原因。

谢谢 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我是老徐。60帧的电影很少,因为从拍摄到后期,成本都相对很大

视频比特率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图像质量视觉效果可以提高名线,增加帧数可以提高到60帧以上,尤其是25/30帧的图像质量比特率至少需要提高2倍,YouTube的60帧比特率是否高了2倍?4k25帧和1080p60帧会选择其中一个吗?目前,60多个屏幕144,240多种屏幕颜色δ e是性价比,考虑到图像质量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帧数的提高。

参考艺术速度限制

4k 5966 kbps 3840 x 2160 25 fps

1080p 2327 kbps 1920 x 1080 25 fps

720p 1247 kbps 1280 x 72025 fps

高清 590 kbps 896 x 504 25 fps

流畅 330kbps 640x6025fps

这是2018年12月的数据。要升级到60帧,需要将图像质量速度提高近一倍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5g还可以将互联网视频帧速率提高到60。您正在查看的数据72帧再次是分数,帧速率使视觉感觉慢得多。VR视频保留在VR中,具有更高的帧数、更高的 游戏 和对帧速率的追求。满足最低帧速率要求,追求下一个图像质量,追求帧速率,现在平面视频、 游戏 已经开始满足最低帧速率要求并要求图像质量,VR尚未满足最低帧速率要求。

一、每秒拍摄图片张数不同;

60帧/秒每秒钟拍摄60张图片,30帧/秒每秒钟拍摄30张图片。

二、画面流畅度同;

60帧/秒画面细节更丰富。帧数越高画面越流畅。 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像,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因此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

三、同一时间下的视频内存大小不同。

帧数 (fps) 越高,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文件大小越大。拍摄视频时60帧/秒视频内存大于30帧/秒视频内存

因为人眼一般用24帧或者25帧就可以感觉到很流畅的效果,60帧虽然更加流畅,但是人眼时间看久之后会觉得很累,因为60帧超过了人眼处理的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看60帧视频时虽然很流畅,但是又觉得很假的原因。回答满意希望可以给个赞和关注哦,个人日常分享数码评测,欢迎来主页看一看。

阅读全文

与电影3d多少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永远第一集 浏览:6
飙车及偷车的十大电影 浏览:290
最伟大的日本电影 浏览:710
国外电影成为巨星的电影 浏览:562
神马电影院我不卡 浏览:726
韩国电影电脑控制人 浏览:800
有个电影忘了叫什么 浏览:549
成龙洪金宝吴彦祖是什么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227
墨西哥电影插曲感人 浏览:77
豆瓣电影阿米尔汗 浏览:727
动画国语电影 浏览:641
名字是哪个电影里的 浏览:516
酒互换身份老头什么电影 浏览:752
美国喜剧电影一家人去旅游法国 浏览:604
大卸七块电影 浏览:973
推荐五星级好电影 浏览:100
出轨韩国电影下载 浏览:975
什么动画电影有启发 浏览:898
芒果TV会员可看电影推荐 浏览:342
动漫电影怪物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