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视制作中3D技术的应用
影视制作中3D技术的应用
电影是一种艺术,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充分的利用了3D技术生动性、丰富性、先进性、美观性的特点,为观众呈现了众多优质的3D影视作品,这对于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应该正确理解3D技术的概念,并合理的利用3D技术,重视影视作品的内涵以及美学观念,使3D电影成为弘扬时代精神、教育人民的重要载体、文章针对3D技术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旨在为影视制作人员以及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前言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三维软件逐渐的成熟,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给影视制作产业带来了新的革命、3D技术是三维设计、虚拟仿真等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影视制作坦轮消中,从早期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泰坦尼克》、《未来战士》,还是后期利用纯三维技术制作的《最终幻想》、《侏罗纪时代》等,上述影视作品中都应用了先进的3D技术,并且投资越来越大,制作人物越来越逼真、场景越来越宏大,为人们呈现了众多的视觉桐败盛宴,3D技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因此,文章针对影视制作中3D技术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3D技术的概念分析
3D,是英文ThreeDimensions的缩写,指的是三个维度,在对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描述时,需要对物体的长、宽以及高三个方面的进行进行描述、因此,所有的物体都具有三维空间属性、3D技术,和只有长与宽两个属性的平面来说,通俗来讲3D是对立体进行描述,利用3D技术能够让人产生立体视觉,能够让人们从远近、左右以及上下三个维度感知事物、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3D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影视制作中,例如,在CG动画中,3DMax三维冻哈软件,会在计算机中创建一个具有三个维度的虚拟空间,然后在虚拟的空间中制作虚拟的模型,同时还能离在虚拟空间中模拟模型的运动,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能够创造出许多传统影视技术所不能创造的形象和画面、
让知 3、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3、13D技术在电影特效中的应用、以《2012》为例,该部电影的特效制作中利用了大量的3D技术,采用先进的3D技术,勾勒出了栩栩如生的世界末日景象,虽然知道主人公一定会从各种危险场景中顺利的逃生,但是,逼真的特效场景,依然让观众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在长达161分钟的影片中,众多的`特效为观众带来了众多的视觉冲击、3D技术的应用,营造了众多重量级、大手笔、精彩绝伦的镜头,其中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洪水、海啸等,让观众血脉喷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一项、水在《2012》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给人们展现了水的狰狞与状况;地震也是《2012》的主要镜头,主人公驾驶轿车行驶在洛杉矶中心,大地震发生之后主人公驾车载着一家人赶往飞机场,在行驶的过程中,路边的景象既有真实的实景,也有利用3D技术制作的房子与马路,并且利用3D技术制作了房子、树木倒塌的过程,这是传统拍摄技术所无法实现的、
3、23D技术在人物、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以《豚鼠特工队》为例,该部电影是由迪斯尼公司制作,制作的豚鼠是现如今最先进的豚鼠,制作团队在进行豚鼠特工队的动作合成制作时,为了这些将地球从机械化威胁中就出的豚鼠特工队逼真的毛发,毛发的数量接近了银河系行星的数量,完成豚鼠特工队模型制作后,还需要操纵豚鼠进行移动,由于该模型是由大量的多边形、几何形状组合的机器人,其操纵难度超过变形金刚、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豚鼠的动作,动作演员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由动作演员表演指定的动作,并完整的记录上述动作,在电影制作后期将上述的动作“粘贴”上去,这样能够赋予豚鼠人的性格以及动作,该种技术称之为3D追踪技术,其原理表现为:利用追踪软件,设定图像中具有特征的区域与点(追踪区域、追踪点),然后进行追踪,追踪软件会对追踪点的颜色变化进行追踪和判断,以此计算出追踪点的各种属性变化,例如缩放、位移以及旋转等,通过对各个追踪点进行追踪,再由追踪软件对追踪点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上述信息,利用虚拟摄像机对画面或者场景进行拍摄、同时,还可以在虚拟场景中添加人物模型以及CG模型,采用虚拟摄像机从虚拟视角进行拍摄,对虚拟模型、人物的运行进行拍摄,以达到虚拟3D模型、CG角色与真实场景、道具的完美结合、
表演捕捉技术是动作追踪技术的升级,动作追踪技术只能对动作演员的肢体动作进行记录,但是,角色或者模型的面部表情需要动画师进行后期重绘、表演捕捉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动作追踪技术的缺点,能够对动作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捕捉和记录、以《猩球崛起》为例,该部影视作品充分的利用了表演捕捉技术,并且向人们展示了表演捕捉技术的魅力,通过表演捕捉技术为人们展示了一只猩猩的各种表情,例如思考、屈辱、抗争以及愤怒等,动作演员基于人的表情,再加上适当的艺术夸张,采用表演捕捉技术记录了真人的表情,再通过后期制作将各种表情移植到猩猩面部,让人能够感受到这只猩猩的各种表情,
3、33D技术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传统二维色彩设计,并不能够实现很高的色彩鲜艳度,并且色彩不分明、3D技术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显著的增强色彩的真实感、层次感,有效的提高视觉效果,并且还能够营造出真人电影所不能够营造出的色彩效果、
4 、3D电影发展的对策分析
3D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为了进一步的推动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应该不断的丰富思想内涵以及推动电影美学发展,以此实现3D电影的快速发展、
4、1丰富3D电影思想内涵、虽然现阶段的电影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仅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并不能够长久的吸引观众的目光,技术的更新能够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而随着该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其吸引力也不断的降低,即技术手段只能推动电影艺术一时的发展,并不能够流传一世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一部好的3D电影,既应该有精湛、先进的技术,还应该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以及较高的文化品位,反映时代精神与时代价值观,通过观影让观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3D流传于世、
4、2加快3D电影美学的发展、利用3D技术创造的充满新奇的电影,虽然能够带给人新奇的视觉享受,但是并不是电影美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因为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电影美学包括表达方式、艺术种类等,基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体,向人们展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的同时,让人们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即使3D技术带给人的新鲜感消退,但是依然能够依靠3D的美学特性,让观众铭记于心,例如,《飞屋环游记》、《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等,既能够带给观众丰富、刺激、新鲜的视觉感受,又能够表达电影美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3D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并且3D技术的应用不再是原来简单的尝试,而是充分的利用3D技术创造影视作品所需要的各种场景、人物、动作、表情等,该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实现3D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应该重视技术自身的创新性,还应该重视电影的内涵以及美学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并实现3D电影长流于世,为实现电影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Ⅱ 影视制作中一般会用到的三维制作软件有哪些
1.C4D
全名为CINEMA 4D,德国MAXON出的3D动画软体。Cinema4D是一个老牌的三维软件。能够进行顶级的建模、动画和渲染的3D工具包。一般很多人用c4d是跟proe配合使用的。proe建模,c4d渲染。一般是用做零件设计,工业设计。也可以用做室内建筑效果图。效果也不错。渲染速度比较快现在流行的栏目包装,电商三维文字等等,C4D都是不错的选择。
2.Combustion
它是一种三维视频特效软件,基于PC或苹果平台的Combustion软件是为视觉特效创建而设计的一整套尖端工具,包含矢量绘画、粒子、视频效果处理、轨迹动画以及3D效果合成等五大工具模块。软件提供了大量强大且独特的工具,包括动态图片、三维合成、颜色矫正、图像稳定、矢量绘制和旋转文字特效短格式编辑、表现、Flash输出等功能。
3.Maya
它是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应用对象是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Maya功能完善,工作灵活,易学易用,制作效率极高,渲染真实感极强,是电影级别的高端制作软件。
4.3D Studio Max
常常简称为3d Max或3ds MAX,是Discreet公司开发的(后被Autodesk公司合并)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其前身是基于DOS操作系统的3D Studio系列软件。
以上就是影视制作中一般会用到的三维制作软件的简单分享,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视制作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哦!
Ⅲ 三维技术在影视特效中的应用
随着三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水平的提高,三维建模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倚重。相比于传统的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可以方便地产生任意方向的平面投影和透视投影视图。
VR3D瞬时三维成像系统利用相机矩阵设备对被拍对象进行瞬间抓拍,得到被拍对象全方位的影像数据后,经过后期3D建模技术合成3D数据模型,根据不同的制作要求对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整、处理,输出要求的数据格式以及高质量的彩色贴图。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这项技术在娱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包含影视特效和角色动画两部分。影视特效要求展示出现实难以展示的效果,对观众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结合实际拍摄画面进行特效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技术来实现以达到最逼真的效果。角色动画要求在三维软件中对角色模型进行精确的制作,对细节的要求比较高。
电影圈有两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是“能前期做的不留在后期”,还有一个是“现在前期比后期还贵”。这个基本上体现了特效行业在电运闷影圈的“沉浮史”,而电影特效制作又肯定会提到建模问题。此前建模就是使用传统软件来手动建模,而现在3D扫描建模因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效率,成为影视后期制作的新选择。
由郭敬明导演执导的电影《爵迹》是国内经典的一部以现实环拿悄拿境为依托制作的高仿真三维影像电影,采用真人动作捕捉的方式进行拍摄,三维扫描技术可将生活中任何具象的实物转化为电脑里的3D模型。
如宣传剧照上所示,作为中国第一部真人CG(Computer Graphics)电影,《爵迹》全部角色通过CG真人建模做成,此番《爵迹》使用的这套系统,更是可以把演员扫描形成1:1的3D数字人物。
演员全程身着动作捕捉服装和头盔进行表演,后期工作人员得到采集的数据后,根据需求,对人物的妆面、肤色、服装和道具进行无限可能的增添创造,使其达到真人电影的效果。 并且这些数字人物,无论体型、肤质甚至表情都与真人几乎一样,精度可以精确到毛孔。
《爵迹》作为中国首部真人CG电影,在技术上还处于学习阶段,部分细节不够成熟。不过在未来的不断摸索中,中国一定会制作出更为成熟的作品。
此次为电影提供技术支持的南大教授——曹汛教授也表示:3D重建和数字化目前最大的研究困难在于人物细微表情的捕捉,因此未来他将重点研究高精度的表情采集技术。曹汛教授还透露,他消搭们正在研发一种类似电影《猩球崛起》运用的电影头盔,力求更加精准地捕捉人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
谈起CG技术,CG运用到电影中的历史,说短,也不算短了。早在1985年就有电影运用了该技术,但该时期的技术可以用“潦草”二字来形容,单单是为了技术而运用技术,非常粗糙。
当然,社会在进步,技术也随之不断地在发展。2001年,在电影《指环王》中,CG技术再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一电影对整个电影特效行业来说都是划时代的,从中可以真正领教到什么是“动作捕捉”。电影中人物“咕噜”的一举一动是由演员安迪·瑟金斯演出来的,通过传感器捕捉他的动作,再将这些数据传入电脑,因此“咕噜”的动作都像极了人。
同时期采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还有2004年斯皮尔伯格的《极地特快》。
2010年以后,CG技术又跨越了一大步,其中最好的代表电影上文也有提及,即《猩球崛起》系列。在此之前,大部分CG技术都是按照人来进行的,而这个电影围绕猩猩展开,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面对浑身是毛的大猩猩,要想做出逼真的CG形象,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猩猩去造就“猩猩”。由于猩猩的毛发非常多,包含着大量自由运动的个体,需要电脑进行巨量运算,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特效师们还专门研发了一套关于猩猩的毛发系统。
在2017年的《猩球崛起3》中,电影结尾有一些下雪的镜头,雪花会落到猩猩身上,维塔公司视效总监的要求是:“雪花不能是像糖霜一样均匀地沾染到毛发上,一定是有的地方还结了冰块,光线照射下来,也呈现出不同的反射、散射和漫射,一切必须看起来就是真实发生的。”正是如此高的要求,才使得这样一部大制作最终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时间来到了2019年,一部CG技术界的旷世巨作——《阿丽塔》出现了。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或是听说过这部电影。制作该影片的特效公司是“维塔公司”,我们熟知的《魔戒三部曲》、《金刚》、《阿凡达》等片中的视效均出自于维塔的制作团队。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视效是由三万台电脑耗时4.32亿小时制作出来的,电影中有大量阿丽塔的眼睛特写,开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阿丽塔的一双明眸。阿丽塔一个虹膜就运用了900万个像素制作,有830万个多边形,而《指环王》整部才动用了15万像素。所以单单眼睛里的细节,《指环王》中咕噜和《阿凡达》中的尼特丽就无法与其相比。
为了看起来更真实,阿丽塔脸上的皮肤并不是很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有斑点和眼睛里的血丝,但这也给了观众更真实的感受。
看到阿丽塔的动作表情,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就像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由电脑技术所造就的一个“人”,她似乎有真实的喜怒哀乐,说《阿丽塔》是这个时代真人CG技术的巅峰,也并不夸张。
技术仍在不断发展,虽然阿丽塔已经达到了栩栩如生的状态,但还是没有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人类对于“人”的要求总是比较高,对于一些细微的表情,CG技术仍然无法捕捉到,因此,《阿丽塔》既是巅峰,也是起点。
三维技术能够完成现实中不能完成的镜头,特别是一些场景,且其制作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约束,在拍摄成本过高的场景或镜头时都可以使用三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很多在现实中不存在的角色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生动而逼真的数字角色能够给人以新鲜而震撼的感受,且数字角色为主角的电影逐渐成为主流。
三维技术为影视特效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影视特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或将虚拟带入荧屏进而呈现在观众眼前,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技术是否能使影视特效达到虚实不分的境界,我们仍会期待。未来的中国银幕上,必然会出现更多真人CG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