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视制作剪辑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导读】影视制作剪辑基础知识,指拍摄完成后需要完成的影视制作工作,包括非线性剪辑、特效合成、色彩校正、三维动画、二维动画、节目包装、音乐配音合成、录音产品等。那么,今天小编挑选了一小部分来为大家做详细的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1、特效
在电影和电视中,人工幻觉和幻觉被称为特殊效果(也称为特殊效果)。电影制作人利用它们来避免让演员陷入危险,降低制作电影的成本,或者只是为了让电影更吸引人。其中一些是3D和Maya的结合。还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如CS游戏中的射击场景、真实记录、真实表演等。
2、电影动画
影视3d动画涉及影视特效创作、前期拍摄、影视3d动画、影视特效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动画等。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扩展和制作软件的增加,3D数字图像技术扩展了影视拍摄的局限性,弥补了拍摄在视觉效果上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预算成本、户外天气、季节变化等原因,电脑制作的成本远远低于实际的拍摄成本,为摄制组节省了时间。制作特效动画的电脑硬件是一个三维数码工作站。专业制作有电脑、电影、美术、电影、音乐等。影视3D动画从简单的特效到复杂的影视3D场景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3、电影合成
电影合成是虚拟场景、物体和人物与真实场景、物体或人物的结合。影视编导与影视综合有关。影视剪辑就是剪辑,即影视剪辑、广告剪辑和其他图像剪辑。这两项工作在纸上看起来很简单,但不要低估或低估两者所需的综合素质。编辑和合并应使用专业工具,如FinalCuttPro,
Avid,和其他常用的编辑系统,以及AE, Shake, Nuke,和其他合成工具。
关于影视制作剪辑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像技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⑵ 电影后期的剪辑技巧 电影后期的剪辑技巧有哪些
1、切。合成的时候以1-2帧的叠化来代替用简单的切,过渡会更平滑。
2、闪白。在剪辑合成时,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帧叠化,后期制作可尝试在原素材上调高亮度做一个简单的动画,然后再叠化。形成的画面,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后整个画面才显白。
3、构图。除了严肃、权威等表现场景外,尽量采用不对称构图法;尽可能地从视频制作剪辑、衔接的角度考虑构图。不要太执着于单画面构图,应该全面考虑动态的、时间与空间都有变化的立体构图。
4、声音与画面。对于烂高中环境声,不必和视频画面的制作剪饥山辑严格对应,一般来说环境声先入后出。波形图和画面的剪切点错开1-2帧感觉比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觉,不要太执着与波型图和剪切点的一致。要考虑声音传到您的机器里面所对应的环境声比“环境场景”可能要稍有延迟,对于一些大的场景的现场收音与后期制作,要注意这点。光速与声音的传递速度相差很大。
5、画面色彩。纯黑或纯白色画面尽量避免,如果要用到黑色,可采用压到非常暗的红色或蓝色替代。感觉片子不够亮或不够暗,可采用增大亮部面积或比例等相对方法解决,但要尽量避免整体加亮或减暗的绝对方法处理。金属光泽的质感,主要原则是“金不怕黑”,也就是说金属质感的产生必须要有暗部,尽量使用移念枝动的灯光营造流动的高光效果来替代反射贴图,使用负值的灯光来制造暗部。
⑶ 动画剪辑怎么解释
动画的剪辑可以分为无技巧剪辑和技巧剪辑两种,无技巧剪辑只用“切”一种方式,而技巧剪辑则包括对视频素材的变格剪辑和技巧转场。变格剪辑包括升格(慢镜头)、降格(快镜头)、定格、倒放和重放等五种剪辑,技巧转场可以分为“淡”“、溶”“划”等三种转场。动画技巧剪辑对于时间的改变,涉及到动画作品的段落构成和主题思想表达,这在动画艺术短片中较为常见。
常用软件:Adobe premiere等
剪辑,俗称“剪接”,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对影片的节奏、运动、时空及思想的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动画变格剪辑
动画镜头画面的组接技巧,一般认为有分剪、挖剪、拼剪、分剪插接、插入镜头和变格剪辑等几种。[1]除了变格剪辑之外的各种技巧,侧重镜头素材的顺序安排,不是这里我们讨论的范围。对于变格剪辑的分类和内涵,以及利用软件的实现,众多教材都是简要提及,这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进而把理论和技术实践相结合,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所谓变格剪辑,是相对于每秒钟24格的常速正格,通过对该素材画格的延长、缩短等技术处理,以达到改变其播放速度的效果。这种效果能够创造动画作品较为独特的时间流,因为故事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对时间的压缩延长等变格处理,也能体现创作者的审美价值观念。从剪辑的最终追求上说,剪辑是通过镜头的组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准确地体现作品的主旨。变格剪辑在一定程度上,让创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得以良好的展示。
(一)动画变格剪辑的分类
根据对动作和时空的变格处理,动画变格剪辑分为升格(慢镜头)、降格(快镜头)、定格、倒放和重放等5种剪辑。
1.升格剪辑(慢镜头)
把体现正常观看速度的每秒钟24格延长,即升格(俗称慢镜头),能够让时间变慢。这种镜头在电影中很常见,有艺术追求的创作者利用此种艺术手段传达思想,效仿者也容易流于庸俗,如令人印象深刻和反感的,无过于男女主人公在沙滩上你追我感的慢镜头了。
慢镜头能够让观众看清画面(往往是动作),这是它最基本的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快速的事物仅凭人的肉眼难以观察的到,慢镜头则创作出新的图景。《杀死比尔》(2003)的动画部分里,女杀手石井莲枪杀汽车中的男人,子弹射出,并在男人的头脑中穿过。
慢镜头有利于表达思想,产生象征意义。如沙滩上男女追逐的慢镜头,则力图表达爱情的浪漫《玩具总动员2》(1999)中牛仔姑娘回忆从前的美好生活,女主人拉着它旋转的慢镜头,象征着一种甜蜜。
慢镜头有利于表达思想,产生象征意义。如沙滩上男女追逐的慢镜头,则力图表达爱情的浪漫《玩具总动员2》(1999)中牛仔姑娘回忆从前的美好生活,女主人拉着它旋转的慢镜头,象征着一种甜蜜。
2.降格剪辑(快镜头)
降格剪辑达到的快镜头效果,原理是缩短了该素材的时间,即减少了画格,如每秒钟原本24格的画面缩短到12格、8格、6格等,那么在播放的时候,就是快镜头了。
快镜头的作用是加速了画面的节奏,这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更为明显。如表现植物的生长,可以在短时间的画面内,看到植物有如神助地发芽成长的过程,这有利于科教知识的形象化表达。一些动作片在表现角色的打斗、腾空等非常人动作时,也会以快镜头来显示。
快镜头的作用是加速了画面的节奏,这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更为明显。如表现植物的生长,可以在短时间的画面内,看到植物有如神助地发芽成长的过程,这有利于科教知识的形象化表达。一些动作片在表现角色的打斗、腾空等非常人动作时,也会以快镜头来显示。
快镜头还可以产生喜剧的效果,如把角色正常的走动加快速度等。电影的发明的初期,电影每秒钟画面是16格,这也是诞生了众多的喜剧片的一个因素。
快速的剪辑是营造具有冲击力动作的有效方式,在武侠片中,快镜头的运用导致了“暴雨剪辑”一词的产生。快速剪辑是把原本每秒24格的画面减少到8格或更少。这种手法加快了镜头的切换节奏,增强了影像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在电影的视觉影像层面形成的‘标志性’剪辑语法,正是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所在。”[2]武侠动画片乃至其他动作片使用了这一技巧是很自然的。《圣石传说》(2000)由于是木偶的角色造型,肢体动作的运用,不像电脑或手绘的角色形象那样自由,因此角色的武打动作就需要加速剪辑的速度,让角色的“生硬”变为力量的随意。影片开头擒获魔魁即运用了快速剪辑,以收到较强的运动效果。
3.定格剪辑
定格剪辑即把有代表性的画面固定不动,延长该画面的时间,取得照相的效果。这种方法被马塞尔·马尔丹称为“画面停顿法”,指出曾经很流行让它用在影片的结尾处[3]。定格剪辑的艺术效果可能只有两个突出的目的,即强调该画面和让时间停留。
定格剪辑可以显示作品的风格。《迷宫物语》(1987)的第二个故事中,父女的房间就是长时间的定格画面。旁白结合画面叙事,这也是作品的悬疑风格的因素之一。当然,对于动画来说,无疑也是节约制作成本的“明智之举”。
定格剪辑同时也有交代说明的作用,如作品中间的黑底字幕(可能会结合淡出),《迷宫物语》的字幕在1987、2039、1988、1936等年代跳跃,使用的即是定格的字幕。《花田少年史》(2002)第一集在介绍家庭成员时,采用的是定格的照片效果。定格剪辑也能表达作品的思想。较为典型的例子是黑场定格在作品中的运用,如《华氏9·11》(2004)中对于恐怖撞楼事件,就以长时间的黑场来表达,即是对恐怖给人心带来黑暗的显示。
4.倒放剪辑
倒放剪辑是把该素材倒放,产生时间倒流般的的效果,它往往和原来的正常播放的素材放在一起,以便对比。《混沌武士》(2004)在第一集里,男青年听着音乐在走,下面的镜头里,该镜头倒放了回去,这和作品的回忆叙事有关,产生出喜剧的效果。至于时间倒流对于人生事件的深刻意义,还缺乏有力的作品来体现。
5.重放剪辑
把一个片段画面反复播放,就需要重放剪辑。电影拍摄中,以多机位的拍摄来重现画面。动画也可以进行模仿,达到同样的效果。但这不是这里讨论的重放剪辑。重放剪辑重放的是相同的素材,这些素材时间可以等同,也可以有所改变。如胡戈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2006),倾城在房顶反复脱衣服的动作,就是重放剪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