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对于3D电视电影,未来之路你们更看好主动快门式还是偏光不闪式3D
现在还很难讲,两种3D技术都不能算成熟,还有不少改进空间。将来哪种占主导,还要看技术的发展。
单纯技术上说,个人更倾向于偏振式的。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分析,目前主动式3D阵营有SONY、三星,貌似更为强大。
就成本上来讲:
偏振光的3D眼镜成本大约20元(取决于镜片的厚度、透光率和镜框),显示器本身也需要加偏振膜。还需要240Hz驱动IC(其实也就是120Mz再插值),但IC量产后成本跟普通IC不会有多少差别。
主动快门板式的成本大约600元,显示器需要加120Hz驱动IC,但这种驱动IC量产之后,成本应当与现在的普通显示器成本差不多。
但无论如何,偏振式的成本有绝对优势。而偏振式3D只需要片源、显示器和眼镜支持就可以了,主动式还要求显示输出设备的支持(比如显卡),无线主动式还需要充电器和接收器,成本更高。
就效果上来说:
好的偏振光效果也很不错,比如美国DDD技术的偏振光技术,但分画面辨率减半是硬伤。不过现在也有技术使偏振电视机和显示器支持全高清,比如LG的FPR偏振膜。
就使用舒适度来说:
相比于红蓝和主动式,使用最舒适。相对于裸眼(线遮罩)3D,可视角度更大。而且偏振式的眼镜非常薄,可以做成眼镜夹,夹在普通眼镜上,方便观看者佩戴眼镜观看3D影片。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偏振式3D对视力无损伤,目前所有3D技术对视力都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