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年来哪些电影作用了动作捕捉技术
猿球崛起,阿凡达,
② 中国动作捕捉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中国运用动捕的游戏和电影有哪些
这几年国内的动捕发展得很快了。但是差距毕竟是客观存在的,按时间来说晚了二十年吧,实际技术上的差距肯定没那么久。就好比手机行业,中国用了几年的时间从代工厂成长为全球最坚实的手机生产、研发、供应链等强国。
正所谓后来则居上。中国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只要市场存在需求,政策又扶持的话,绝大多数领域都能实现弯道超车。
至于国产游戏、电影中运用了动捕的,其实很多。比如《爵迹》全靠动捕,虽然各方面都不理想,但也是勇敢的开拓者。而游戏方面,大型动作游戏基本都有在用动捕。比如网易的《易水寒》。动作越多越复杂,使用动捕的性价比就越高。
③ 漫威超英巨制《毒液2》,是原版人马吗
毒液重磅重归遭受强敌“屠杀”引发全网热议不断
预告一经公布便在全网刮起强烈反响,久别三年的漫威英雄毒液强势来袭,了解的牙齿利齿造型设计让粉丝大呼又萌又酷,称得上本年度快乐源泉!而毒液与寄主埃迪·布洛克这对“完美拍档”的趣逗日常比前作更胜一筹,毒液乃至给埃迪开始做起了早饭,许多观众们反响强烈,除开为影片画龙点睛的趣逗日常,毒液最强夙敌——“残杀”的首次现身也是霸气侧漏震撼人心,全身赤红的造型设计和出现异常凶猛的触手,震撼力十足,随处透漏着风险的数据信号。中国独家代理宣传海报上,欲破屏而出的毒液也被“残杀”牢牢地盘绕,二者美强相逢立即释放了观众们的期望值!视觉再一次升级,较高能姿势场景持续,命运对决一触即发。
知名度不可小觑,充足展现了观众们对影片的巨大希望。漫威英雄漫威英雄巨制《毒液2》由索尼影业公司、漫威影业联合出品,此片前作《毒液:致命守护者》在世界票房超8.56亿美金,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8.7亿RMB,创出2019年中国漫威英雄单人超英电影票房最高记录。由“好莱坞动作捕捉第一人”安迪·瑟金斯导演,汤姆·哈迪、米歇尔·威廉姆斯、瑞德·斯科特等原班再一次结集,伍迪·哈里森重磅加盟,娜奥米·哈里斯、斯蒂芬·格拉汉姆出演。影片将于2021年9月16日起全世界献映。
④ 詹姆斯·卡梅隆在他所有的电影中都引入了哪些新技术
毫无疑问,詹姆斯·卡梅隆是电影行业特效大片的先驱。1984年最初的《终结者》,卡梅隆的初稿有两个终端,有肉覆盖的金属框架(t - 800),另一种是由金属和坚不可摧的常规武器(t - 1000),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和预算问题,他搁置了续集的t - 1000原型。卡梅隆大量使用定格特效,这是他在Roger Corman工作室担任特效助理时学到的技能。T-800基本上是一个用定格技术拍摄的金属木偶,它的运动是模仿阿诺德的T-800在与凯尔·里斯打斗后受伤和一瘸一拐地离开,这样观众就可以知道阿诺德正在扮演一个精确的版本的T-800。终结者的面部疤痕和暴露的控制学,化妆和逼真的假体带来了T-800的生活,他们甚至使用假体制作了红色激光视力,使其更具威胁性。
在《阿凡达》中,詹姆斯·卡梅隆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并完成了另一个特效里程碑,动作捕捉技术在当今高度逼真的视频游戏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阿凡达》中的环境是在詹姆斯·卡梅隆独自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创下纪录时构思出来的。《阿凡达2》似乎有一些复杂的水下场景,毫无疑问,这是借鉴了卡梅隆自己的水下冒险。
⑤ 动作捕捉是在哪部影片开始传播开来的
动作捕捉技术其实很早就有了,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迪斯尼公司曾试图通过捕捉演员的动作以改进动画制作效果。这个技术最早应用于哪部电影拍摄说不清了,但是这个技术真正的传播开来则应该是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当时威塔工作室用这项技术成功结合安迪瑟金斯的表演塑造了一个虚拟的角色咕噜姆,要说这个角色有多成功,据说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儿童看电影的时候只看咕噜姆的口型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台词。
⑥ 除了删减16分钟,“阿凡达”背后还有什么秘密
10多年前,它重新定义了“3D特效大片”。10多年过去,这部电影依然没有过时。
有人说,詹姆斯·卡梅隆闭上眼,脑海中全是电影的明天。这样一部电影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阿凡达》背后的故事。
01:筹备早在拍摄《泰坦尼克号》之前的1995年,卡梅隆就写了一个80页的《阿凡达》剧本草稿。。
这是一颗种子,证明了《阿凡达》能够拍摄的技术基础。
当时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中,也创造了咕噜这一逼真的CG角色。
与此同时,卡梅隆拍了《深海幽灵》《深海异形》等几部深海纪录片,测试着他痴迷的3D技术。
总之,加长版在故事背景和情节上更加完善,推荐观看。通过缩减时长,以争取更多场次应该是福斯的主意。回想起来,《阿凡达》首映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几次延期后,《阿凡达2》终于定档2022年12月16日。
这一次,卡梅隆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有怎样的创新,又将如何创造奇迹?我们满怀信心,翘首以盼,毕竟他可是“世界之王”!
⑦ 阿凡达和什么都用了动作捕捉技术
2012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全程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完成,实现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中的完美结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他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拍摄的著名电影角色还有《猩球崛起》中的猩猩之王凯撒,以及动画《指环王》系列中的古鲁姆,都为动作捕捉大师安迪·瑟金斯饰演。
⑧ 国内的动作捕捉技术用来拍3d动画电影怎么样呢
《精灵王座》就是一部里面全程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的魔幻动画电影。里面的画面和CG视效相当不错,很多场景都很美,女王的婚纱、头纱尤其美,质感相当棒。但影片中还是有些动作表演稍有些僵硬奇怪。
⑨ 动作捕捉的介绍
动作捕捉字面意思可以直观地理解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记录被观察对象(人或物,或是动物)的动作,并做有效的处理。从专业角度来看,动作捕捉是一项能够实时地准确测量、记录运动物体在实际三维空间中的各类运动轨迹和姿态,并在虚拟三维空间中重构这个物体每个时刻运动状态的高新技术。
既然是一项技术,那么总是有各类不同方式实现这项技术的。动作捕捉技术现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光学式,惯性式,机械式,声学式,电磁式。
光学式动作捕捉,顾名思义,是通过光学原理来完场物体的捕捉和定位的。是通过光学镜头捕捉固定在人体或是物体上面的marker的位置信息来完成动作姿态捕捉。光学式动作捕捉依靠一整套精密而复杂的光学摄像头来实现,它通过计算机视觉原理,由多个高速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目标特征点进行跟踪来完成全身的动作的捕捉。光学动作捕捉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这个分类是从marker来区别的。主动式是指marker是主动发光甚至可以自带ID编码的,这样镜头在视野中可以通过marker自身发光来观测它,并记录捕捉到其的运动轨迹。而被动式光学动作捕捉是通过镜头本身自带的灯板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到marker上,marker是通过特殊反光处理,可以反射镜头灯板发出的红外光,这样镜头就能在视野里捕捉记录该marker的运动轨迹。
惯性动作捕捉则是采用惯性导航传感器AHRS(航姿参考系统)、IMU(惯性测量单元)测量被捕捉者或物体的运动加速度、方位、倾斜角等特性。惯性动作捕捉需要各类无线控件,电池组,传感器等一些配件。类似一个整装衣服穿在身上,通过各个部位的传感器来捕捉人体或物体的数据。
目前主流的动作捕捉技术是惯性动作捕捉与光学动作捕捉。光学动作捕捉中,由于主动式marker需要供电,在固定marker时需要的配件和线路会影响使用,所以现在主流使用的光学动作捕捉几乎为被动式光学动捕。与被动式光学动作捕捉亚毫米级的精度相比,惯性动作捕捉的误差随着时间而累积,精度上不如被动式光学动作捕捉;在使用环境上,由于惯性动作捕捉的传感器长时间暴露在磁场中可能会造成传感器磁化,所以在使用时要远离磁场(包括但不限于电脑、键盘、电视等)。在自动化控制、运动分析、步态分析、虚拟现实、人机工效、影视动画等领域,被动式光学动作捕捉往往更具优势。考虑到惯性动作捕捉相对被动式光学动作捕捉具有的价格优势,在一些对精度要求不那么高的领域(如部分电影电视中的人群的动作捕捉),往往会选用惯性动作捕捉。
⑩ 《毒液》这款电影的影视特效团队在拍摄现场是怎么处理动作捕捉特效制作的
《毒液》这部电影中特效镜头巨多,很多观众观看后大呼过瘾。这些特效很多都是在拍摄现场运用了三维光学动作捕捉设备来制作的。而在这一技术层面,我国的产品发展速度迅猛,在高博会上我见到了国内顶尖的三维光学捕捉技术产品NOKOV度量,这款动作捕捉系统应用下的实现了实时跟踪、采集目标人体运动信息,重建肢体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姿态参数,精度高,将虚拟角色与人物或动物绑定后,可实现角色与被捕捉物的同步运动,实时观看捕捉效果,提高影片或动画的制作效率和质量。这款产品主体全部实现了自主技术产权,性价比高。有了这么高精尖的技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