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什么时候举行开幕式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24日宣布,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于3月20日至4月5日在香港举行,期间将放映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5部电影,其中包括59部世界、国际或亚洲首映电影。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王英伟在当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题是“Let's Meet Here ”(电影节见),邀请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和电影一同参与。他说,香港国际电影节踏入第35周年,已经获得全球电影业界的重视,被公认为亚洲地区推出新作的重要平台。而今年电影节反响更为热烈,大会共收到1248部报名电影。
王英伟当日还公布了今年电影节的两部开幕电影:《单身男女》及《香港四重奏II》。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电影节共计447场次,电影335部,其中包括19部世界首映电影、5部国际首映电影以及35部亚洲首映电影。另外,本次电影节放映名单包括多部荣获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完全修复的经典电影、以及影坛新秀的创意作品,为观众提供不同口味的电影大餐。
香港国际电影节1977年创立,每年的电影节都为观众带来大量新片及经典回顾节目。本着发掘新秀的宗旨,电影节优先放映一系列中国及亚洲电影。
Ⅱ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相关争议
更自信的香港影人?更保守的金像奖?
内地影评人魏君子身在香港感受了本届颁奖礼的气氛:“现场除内地影人外,香港影人几乎全程说粤语,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特别顾及台下内地嘉宾感受。原因不说自明,CEPA合拍近九年,香港影人已经从最初的彷徨,到现在的稳守,讲到底,与其一味迎合求变,妄图接内地观众的地气,不如利用内地资金,拍自己最擅长的类型、题材,用专业经验开拓新市场。”
香港影评人列孚也有同感:“现场到的电影人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我感觉香港电影近两年有一些复苏的迹象,有一些卖座电影,口碑也不错,给了行业一些信心,所以出席的人也踊跃一点,气氛也好一点。”
身为“老板”的于冬更是更真切感受到这种香港导演的自信:“像许鞍华这么艺术坚持的导演商业上能成功、《龙门飞甲》、《窃听》系列能取得票房成功,是能极大的提升自信的,他们找到一个方法和内地融合。麦庄和我合作了几部戏后这么成功,给他们带来了内地市场,多少人追着给钱拍戏,这批导演非常活跃,手里都有7、8个项目,内地各种投资人老板都追着买单。”
内地电影学者索亚斌则认为颁奖结果总体没有大的意外,但有小的失望:“虽说《桃姐》的确是不错的电影,但它以创纪录的方式囊括了最重要的几个奖项,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现在香港电影人的保守心态,越来越强调这是一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电影节,要把奖留在香港的感觉。反而台湾的金马奖会青睐一些低成本的文艺片,比如内地出产的片子可能我们原来都没注意过,通过金马奖反而为大家所熟悉,比如《玩酷青春》、《到阜阳六百里》等,形成和内地评奖的有效互补。香港金像奖越来越倾向本地制作,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和公信力也在减弱。”
《桃姐》到底该不该拿那么多奖?
内地电影学者索亚斌对《桃姐》以创纪录的方式囊括重要奖项表达了担忧,香港影评人列孚亦不同意给《桃姐》那么多奖,但对港人的心态表示理解:“《桃姐》获得5个大奖,我的感觉是有点香港电影人对香港电影复苏的境况很珍惜,对《桃姐》不仅是评价很高,而且票房不俗,于是产生了比较偏向的心理吧,尽管我个人不太同意它拿那么多奖,但从良好愿景来说也是可以接受吧。”
作为行业的一员,列孚也拥有一张香港金像奖的选票,他将“最佳影片”投给了《夺命金》,“最佳男主角”投给刘青云,“最佳剧本”投给《窃听风云2》,叶德娴的女主角是跑不掉的,“最佳导演”投给了姜文。
索亚斌对叶德娴得最佳女主表示毫无疑义:“但刘德华就一定演得比葛优、姜文好吗?这是值得商榷的。”
索亚斌认为《桃姐》之所以如此受认可源于香港电影人的心态——对香港身份的坚守,“从近几年来看,最优秀的香港影人都已经北上了,就连声称要坚守本土的杜琪峰也没有坚持住,拍了一些迎合大华语市场的商业电影,许鞍华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对香港本土电影的坚守,许鞍华可能是整个中国电影届心态最平和最淡定的导演,她曾经进军过内地,但发现超出她的掌握后又退回到香港,以香港一地她所熟悉的人和事为题材。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她超越了香港的本地特色,即使是对香港生活不熟的内地观众也能从《桃姐》中看到很多普世性的东西,内地观众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不像《打擂台》之类的电影内地观众看起来会比较莫名其妙,有一定隔膜。”
《让子弹飞》到底冤不冤?
姜文带着同声传译耳机,在台下安静地坐了一整晚,谁也不敢揣测他的心情——13项提名只得一个最佳服装造型奖,而且获奖的还是香港美术指导、服装造型界的祖师爷张叔平。《让子弹飞》让姜文在香港电影导演协会、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上拿奖拿到手软,13项提名大有横扫金像奖之势,最终却只落得个黯然收场。
连在《桃姐》中有份出演的詹瑞文也忍不住在微博上为姜文喊冤:“姜文+《让子弹飞》是我在2011年看过最厉害、精彩和牛逼的电影,在昨晚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中,什么奖也拿不到,令我感到极大的沮丧。沮丧是“标准”在哪?如果奖项只是种商业和政治的游戏,那香港在玩什么?”
索亚斌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谁拿奖都无可厚非,“但本来我觉得《让子弹飞》会获得一些奖项,比如最佳男演员之类,因为我觉得它的好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拍的比较像香港电影,姜文借鉴了很多香港电影的商业元素,他俩的表演风格其实是在向周润发靠,这种既有生活真实,又有夸张游戏感的风格是内地的斯坦尼体系培训出来的演员不一样的,但很有种鲜活的感染力。整个电影的快节奏、喜剧元素的穿插是和香港过去电影带跟我们的感觉很像的。我以为会获得普通观众和电影人的认可,现在看来还是心态上更保守了一些。”
身为香港人,列孚认为《让子弹飞》的劣势在于文化的理解上:“这届的竞争对手都蛮强的,《让子弹飞》略处于下风也属正常,也不能说香港电影人对大陆电影人有什么看法,不是生活在大陆的人也许不太能了解《让子弹飞》这种地道的大陆文化题材,又带点魔幻色彩的风格,对普通行业人士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懂。而评论界本身对电影会比一般行业人士的人有更多的解读、挖得更深一点,所以才会把奖给姜文。”
列孚认为,相比之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作为具有台湾文化特色的电影,之所以在香港的认可度高,跟香港台湾电影界多年来的密切交流有很大关系。而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和融合尚需时日。
合拍片已上轨道
在金像奖提名榜单中大热的几部电影,除《夺命金》外,均为合拍片,连看似地道港片的《桃姐》也不例外。《龙门飞甲》勇夺5亿票房,3D效果有目共睹;《窃听风云2》票房口碑双丰收,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距今已9年,合拍片终于不再是题材单调、风格夹生、台词雷人的代名词,慢慢走上一条内地资金、香港故事、两地视野的正轨……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用“非常熟练”、“专业”、“和内地融合”来形容如今的合拍片,“很多导演和制片人都有了稳定的投资方和发行通道。”
列孚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从《桃姐》到《春娇与志明》可以看出,香港影人把大陆市场的状况和创作实施情况进行结合已经有一些经验。“于冬的博纳影业、王长田的光线这样的电影公司对香港电影的了解比国内的电影人了解会更多,跟香港电影导演和编剧彼此比较熟悉,沟通也比较多,形成比较和谐互动。”
索亚斌则从内地创作的缺失的角度反正合拍片在内地电影市场上的重要位置和价值——“内地创作在商业和艺术上都没跟上,内地电影人基本上没有像许鞍华这么淡定的人,跟许鞍华一个级数的导演,比如第五代,都去拍商业片了。有的人做得比较好就走上了不归路,比如张艺谋,有的人虽然不太成功也在不停的尝试。有人曾做过数据的调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导演(冯小刚(微博)、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还算上宁浩(微博)、陆川(微博)吧)外,绝大多数的卖座华语电影基本都是香港导演拍的,香港影人利用比较发达的商业电影经验整合适应内地的情况,而我们内地影人在商业电影创作上的确缺乏经验,很多人努力的方向不太对,十年前第六代导演其实是有机会跟陈凯歌、张艺谋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但他们不屑,错过了机会。中国商业电影出现断档,于是被香港电影人补上了。全世界范围内能拍3D武侠的可能也就徐克一个人,这是多年的经验积累起来的,稍稍委屈一些的是警匪片,因为在内地受到的审查的约束太多。”
评奖规则不太可能变化
金像奖的评奖规则也常成为被质疑的对象,《桃姐》连获四奖、《让子弹飞》被完全忽略、刘青云有可能因为两片入围、选票分散而错失影帝……这些都与金像奖的评奖机制不无关系——和三大国际电影节及金马奖不同的是,金像奖参考的是奥斯卡的行业全民投票制,根据导演协会会长尔冬升的说法,有一千个选民。
詹瑞文在力挺《让子弹飞》后继续发微博炮轰金像奖评奖机制:“张叔平是好的,肯定,我说的是剧本、导演、演员……我不是想说拿到奖的有问题,都是被动的,我说是怎么样的评审机制会出到这个结果,支持香港电影不应等于以“喜欢”、“支持”、“鼓励”作为成就的标准!”
尔冬升在2013香港导演会春茗上坦承内部有研讨过要不要改一下,“因为确实会存在人情票,比如你朋友多,大家都投给你,我们也研讨过要不要像四大影展。但电影不是靠商讨,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会有段时间维持民选。我们的规矩是可以拉票的,但当然不能买票。”
列孚认为金像奖评奖机制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前段时间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苏泽光建议把金像奖评选内容扩大变成两岸三地金像奖,很多行内的人态度很鲜明地表示反对。”
索亚斌亦认为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纯粹的香港电影在一段时期内其实是不会消失的,很多年轻的导演刚出道都会倾向于拍本土电影,比如今年得奖的《大蓝湖》,只不过内地不会给予太多关注,我觉得香港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是越来越强的,在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金像奖要尊重香港当地人的文化范围。”
Ⅲ 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历史
香港国际电影节自举办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电影荟萃之盛会,也是回顾香港电影辉煌历史的舞台。
1970年代,时任香港文化署署长陈达文,向市政局建议创办香港国际电影节,把世界各地优秀的电影带给本地观众,此建议旋即得到议员及政府的支持,于是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于1977年正式创立。首届电影节属于试办性质,由市政局举办,选映了三十七套电影,观众人数只有约16,000人次,并只有香港大会堂一个放映场地。
由于第一届的成功,香港国际电影节由1978年起开始稳步发展,由第四届起,每年均于复活节期间举行,为期十六天。复活节是香港的公众假期,最长可达一周时间,痴心的影迷刚好可以放开手边事,留下“一日赶三五场”的难忘记忆。
创办初期的香港国际电影节规模较小,选映电影数量不多,主要向香港输入并推介国际知名电影。当时的国际电影节处在一个引进期,目标很简单——推荐好的电影。从80年代开始,香港国际电影节改变定位,在继续介绍国际优秀电影的同时,积极向国外电影人和观众展示亚洲的电影新作。
2000年,由于市政局不再运作,电影节改由香港特区政府属下,由原来市政局分拆出来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2001年,第2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合办。2002年至2004年,则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由2005年开始,电影节正式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举办。
Ⅳ 谁能为我介绍下香港电影节
建议参考www.hkiff.org.hk
不过是繁体
Ⅳ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仪式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2011年3月2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 比较近五年来每届都有成龙、汤唯、徐静蕾、刘德华等数十位明星捧场开幕礼的场面,今年的红地毯明星寥寥可数,仅靠揭幕影片《单身男女》的主演高圆圆、古天乐、吴彦祖以及电影节形象大使杨千嬅撑场面,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2011年3月31日晚,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湾仔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单身男女》与《香港四重奏2》为影节开幕。因亮相红毯的剧组与明星不多,《单身男女》的3位主演独领风骚。今年为影节开幕的电影有两部。一部是杜琪峰导演、韦家辉编剧,古天乐、吴彦祖和高圆圆主演的浪漫都市爱情片《单身男女》。另一部则由包括泰国的阿彼察邦·韦拉斯费古在内的3位东南亚著名导演加香港导演关锦鹏合作,这4位导演拍下他们眼中独有的香港风情,连成一部《香港四重奏2》,有惠英红、林家栋助阵演出。
本届电影节开幕电影《单身男女》的主创人员瑞莎、吴彦祖、高圆圆、韦家辉、古天乐和贾晓晨出席电影节开幕式。
本届电影节由杨千嬅担任形象大使,相比较前两年有林青霞、梁朝伟、吕克·贝松等大腕撑场子,今年是星光最弱的一届,不过新鲜面孔和多个剧组的商业活动弥补了这一不足。今年的电影节上涌现了一大批华语电影,它们在电影节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推广营销。从3月21日到3月23日,短短三天时间就有9部电影在电影节期间举办发布会。其中有《倩女幽魂》这样的魔幻电影,也有《最爱》这样的文艺题材,更有《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这样重口味的影片。其他如刘伟强的《美丽人生》,庄文强的《关云长》,张之亮的《肩上蝶》,高晓松的《大武生》,以及《赢家》《米拉尼小提琴》也都将在电影节上做宣传。
另外,影视新人杨幂和冯绍峰将带领电影版《宫》亮相电影节,关锦鹏导演也会通过HAF创投会为韩寒的《他的国》争取更多热钱。章子怡、郭富城、古天乐、甄子丹、刘亦菲、黄晓明、高圆圆、黄秋生、孙俪、任贤齐等也都将现身为电影站台。
影节的另几项主体活动包括香港国际影视展、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等。影视展上将有顾长卫导演,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最爱》,庄文强、麦兆辉导演,甄子丹、孙俪主演的《关云长》,刘伟强导演、舒淇主演的《美丽人生》,叶伟信导演,古天乐、刘亦菲、余少群主演的《倩女幽魂》等剧组以主创阵容进行宣传。红地毯上“女王”型选手寥寥,只有《单身男女》女主角高圆圆最受瞩目。虽然现在出席时尚场合她多走冷艳风,昨天也是一身黑色镂空礼服配合往后梳的短发,但一开口,那个温柔知性清纯的北京女孩儿又回来了。 展映片中既有珍贵的经典之作,如费里尼的《甜蜜生活》、吉加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等,还挑选了多部荣获今年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如《冬天的骨头》、《野兽家族》、《幻象师》、《母亲的告白》等。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影片《单身男女》无疑最给力,吴彦祖、古天乐、高圆圆的出席算得上是当晚的小高潮。高圆圆着黑色镂空装真空上阵,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她的黑色礼服与电影节大使杨千嬅的一身白色礼服形成鲜明的对比。古天乐和吴彦祖一左一右的陪伴也让这三人行极具看头。吴彦祖着装正式,而古天乐则穿花西服,蓄着鬓须,显得相当随意,两人着装的差异也暗示着两人在电影里身份的不同,不由让人对《单身男女》充满好奇。另一部开幕影片《香港四重奏》则胜在人气,单这一部影片就有三组人马依次上台。吴思远是香港电影界的前辈,他表示,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他就参加了。谈到这一届电影节,吴思远表示,香港是东方的好莱坞,在电影产业上极具优势,现在国际电影节做得越来越大,这十分有利于香港电影走出去。
Ⅵ 香港有哪些电影节
香港金像奖电影节,香港金紫荆电影节,香港影评人协会电影节
Ⅶ 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重启郭富城连续四年任大使,这届将会有何看点
这届大会将有以下三个看点。
一、郭富城继续担任电影节大使
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即将重启,而这次电影节的大使仍然是郭富城,郭富城可谓是实至名归,他曾经主演了很多经典的电影,比如《道士下山》以及《西游记之女儿国》等等,他也曾经获得金马奖影帝,这次郭富城担任大使也和以往不同,他这次将会有全新的造型,老搭档夏永康再度与他合作,这次夏永康别出心裁的采用视觉效果非常强烈的绿、蓝基色为主调,把影帝郭富城对电影的热爱和展望集中表 现出来,也体现了此此香港电影节的创新性。
综上:此次香港国际电影节将有以上三个亮点。
Ⅷ 香港的所有的电影节及奖项
香港所有电影节及奖项:
1 香港电影金像奖
2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3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4 亚洲电影节
5 香港国际电影节
6 亚洲电影大奖
Ⅸ 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
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传统就是汇聚不同的文化和电影流派,把电影推至不同年龄、界别和爱好的观众,以达致创意交流的目的,也协助香港发展成为亚洲的电影文化中心。香港国际电影节由1977年创办至今,以坚持推动香港电影文化和选映高质素电影为理念,成为国际间极受重视的电影节。除了致力于推介华语电影及发掘影坛人才外,电影节更是全球电影打入香港、大中华及亚洲市场的最佳踏脚石。电影节精选全新高质影片作隆重首映,并邀请导演、演员出席红地毯活动及与观众答问环节,交流心得。
香港国际电影节以操办者对电影的痴迷著称。每年,电影节的节目策划人都要从世界各地搜罗大量上一年的出色艺术电影,奔忙于戛纳、威尼斯和柏林这样的顶级电影节自是他们少不了的功课,其眼光更广及俄罗斯、阿根廷等地的影展,大有将各地优秀电影一网打尽的意思。这个“影迷”气氛浓厚的电影节还贴心地在各放映场地免费派发《影讯》,及时向观众通报节目变动情况,更有水准不俗的免费讲座。 主题环节 单元名 首映礼 开幕电影、闭幕电影、隆重首映、与观众会面等 竞赛展映 新秀电影竞赛展映、纪录片竞赛展映、国际短片竞赛展映、颁奖礼之夜等 大师与作者 大师级、作者风等 华语电影 香港电影面面观、电影生力军等 国际电影 影迷嘉年华、世界视野等 纪录片 亲爱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爱午夜长、前卫眼、修复经典、我看我电影、超人气动画等 焦点·致敬 焦点影人、影人经典作品回顾等 附加节目 大专学生作品展、ifva纪录片系列作品精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