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贾平凹商州研究
商洛地杰人灵,喝丹江水长大的山里娃贾平凹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位“奇才”、“鬼才”,成了商洛人闯世界的一张“明信片”。
贾平凹,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鲁迅文学奖得主,1952年农历2月生于丹凤县棣花镇。商洛六县一区的诸多地方以“商”字命名,如“商洛山”、“商山”、“商州”、“商南”、“商镇”等等,人们习惯上便以“商州”代替了“商洛”。贾平凹的诸多叙及商州的作品,其实谈的就是广义的“商州”。
贾平凹与商州父老乡亲
平凹与商州的父老乡亲一往情深。
笔者多次采访过平凹的弟弟再娃(现居老家丹凤县,中学教师)、妹妹红霞(现调入西安)。他们和平凹长得很像,但个子都比平凹高一些。他们告诉笔者:平凹前些年每年总要回来几次看看他们。一般政府有事邀请或是家里有什么大事时回来,要么就是下乡体验生活。他们也每隔一段时间去平凹那儿一次。政府有人去西安办事时总要去问问他们有什么话或东西要捎。平凹也常常通过他们捎信、捎钱、捎东西给家里。近些年有了电话,联络就更方便了。
平凹的妹妹透露:前些年,平凹常回家乡过春节,家乡的长辈、兄弟姐妹侄子们以及政府的一些官员常围着他转,要题词题字、写春联、婚联、讲故事、代鸣冤屈,干什么的都有。近几年平凹因为太忙就很少回去了。不过他已把年近古稀的母亲接在西安家中居住,以尽做儿子的孝心。
1993年8月,笔者去采访平凹的妹妹。这时,适逢平凹的《废都》出版,在商州已经开始发行。据笔者在一家书店调查,仅仅一天,价值十几元一本的《废都》就卖出去了70多本,实在是少有的轰动。今年5月,平凹的长篇新作《秦腔》上市,在故乡商州价值38元一本的《秦腔》,一家书店仅仅一天更是卖出100多本,由此可见商州的父老乡亲对平凹及其作品的厚爱。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艺术界
贾平凹在商州有一大批文化艺术界的朋友。原商州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艺苑实业公司经理毛龙丹,是搞根雕艺术的,他和平凹有20多年交情。平凹在给龙丹所题的书法作品中写道:“木在地下是盘根,掘出地面成艺术。其雕则有慧眼;龙丹雕根,谁雕龙丹乎?”作品下面题的小字是:“观龙丹根雕艺术作品甚为喜欢,山野之人能有才能角色,甚是感叹与祝贺。”最后盖上了一枚平凹书画作品上常用的“商山平凹”的篆章。
原商洛师专美术系的王家民(现为西安理工学院教授),是平凹的好友、乡党、初中的同学。他在西安艺术大学学习时与平凹来往极频。这人是满肚子热闹,人间风流话,天上神鬼事,无所不晓。是他,促成了平凹与原夫人韩俊芳女士的第一次见面。一次家民去平凹处串门,平凹唱起了秦腔:“有为王打坐在长安地面,盼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民捂了耳朵,叫嚷:“宁看狗咬仗,不听平凹把戏唱!”于是约平凹去见在艺术戏剧院进修的乡党韩俊芳女士,说她的唱腔才叫地道。贾平凹与韩俊芳这一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共同生活了十多年后离婚了),家民实在是功不可没。他们在艺大的招待所里,平凹讲狼,家民讲鬼,直聊到深夜。也是这次,聪明的平凹利用算卦之机,顺利地了解到俊芳的生辰年龄。
平凹的艺术领地和根基在商州。尽管全国许多学者、作家、评论家如邹荻帆、胡采、肖云儒、王愚、王仲生、费秉勋、孙见喜、李星等人写过大量的评论文章评价贾平凹的作品,有的人还出版过专著,但商州搞贾平凹毕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鬼才贾平凹》、《贾平凹前传》的作者、著名作家、评论家孙见喜的倡导下,平凹故乡惟一的一所高等院校—商洛师专成立了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前身为商洛师专贾平凹研究小组),学校拔出经费,购置了大量贾平凹的作品和研究平凹的有关书籍。从1999年起,商洛师专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开设了“贾平凹暨商洛作家研究”选修课。今年贾平凹的老家丹凤县还将投资7000万修建“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该项目以“文学旅游”为主题,依照贾平凹故里丹凤县棣花镇棣花街的人文地貌为基础,再现丹江文化、神话传说等。苑内计划修建贾平凹文学馆、创作馆、旅游商务建筑等;并定期承办文学主题论坛、举办文学训练营等。该苑将分批建设,2010年前后竣工。设计景区内现存的人文景观已经初具规模,整个景区与贾平凹有关的部分能占到1/3。贾平凹对该项目一直非常支持,从开始的策划会到后来的评审会,他都参加了,而且还在会上发了言,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另外,商州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还成立了“贾平凹图书馆”和“贾平凹文学创作基金会”等。
商州搞平凹研究已初出成果。作家、评论家孙见喜(商州籍,现居西安)出版有《贾平凹之迷》、《鬼才贾平凹》、《贾平凹前传》等,还主持有“贾平凹之友”网站,作家何丹萌(商州籍,现居西安)出版有《贾平凹透视》,商洛师专教授郭三科有《浅议贾平凹对动词的锤炼》、《贾平凹的幽默》、《听贾平凹谈语言艺术》、作家田冲(商州籍,现居西安)的《商州人谈贾平凹》、《商州人心目中的贾平凹》等文章先后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另外,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20多万字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语言世界》、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的心阈世界》(邰科祥著),均已正式出版,商洛市文联副主席胡晋生的散文集《贾平凹在镇安》,也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这些著作或文章的出版和发表,对从事贾平凹研究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贾平凹作品与商州
商州,东南鄂地,西北关中,两边挟了雄秦秀楚,其文化形态也是杂色的。杂色往往杂种,杂种必然优势,这也许就是商州也偶尔爆出一些耀目的科技文化名星的历史原因吧!
平凹今年53岁,已出版作品100多部,仅长篇小说就有10多部,可谓著作等身。他的著作除中文版(分繁、简体字两种)外还有法文版、英文版、日文版、越南文版、韩文版等。其先后在国内国际获大奖50余次,真可用桂冠满身来形容。
平凹的作品以商州为题的就有《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合称《商州三录》)以及《商州》(长篇小说)、《商州世事》(中篇小说)、《商州散记》(散文集)等。在平凹的早期作品尤其是游记中,涉及商州山水地名的几乎俯拾即是。
平凹为了深入了解商州故土,深刻把握历史趋势,准确概括社会心态,曾几回故里,几下州河,走遍商洛山川。平凹拥有自己的艺术领地—商州,平凹的商州系列作品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凹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他对故乡商州的民俗心态洞若观火。
平凹笔下的商州是迷人的。上及远古,下迄当代,无论是传说、历史,还是民风民情,在平凹的笔下都有反映。
平凹把商州写得清新而又幽怨、古朴而又美丽,自然而又真实,似梦似幻而又非梦非幻。台湾已故作家三毛女士被平凹笔下的商州迷住了,她写信给平凹,要平凹为她借一辆自行车,她要骑车走一趟商州。假如三毛真来了商州,她笔下的商州又会是这样的一番情景呢?
值得一提的还有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这部中篇小说和《浮躁》这部长篇小说。前者在北京《十月》杂志发表后,西安电影制片厂将之改编为电影《野山》,获得了文化部新时期10年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第六届最佳影片大奖,在法国、荷兰播映时受到观众的好评,英国出版公司还出版了英文版《野山—鸡窝洼的人家》一书。而其荣获美国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浮躁》,荣获茅盾文学奖提名的长篇小说《怀念狼》、《高老庄》,以及今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秦腔》等,均是以商州为背景的。目前,平凹已有10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和舞剧等,并且已经上演。
商州人心目中的贾平凹
贾平凹与故乡商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故乡在商州,他是“商州这块黄土地上长出的树/树上开的花/花头挂的果”(引自拙作《贾平凹》一诗),还因为他的艺术领地和根基在商州。
原《商州报》编辑、与平凹有20多年的交情的作家侯占良说,如果说平凹的文学业绩是浩淼广博的大海,我和我们商州的业余作者则像浪花一样仰望着海,依附着海,追随着海、爱海没商量。更深夜静辗转床榻之际,我们忍不住羡慕平凹兄文章的博大精深。这是浪花对大海的崇拜。
虽然平凹近几年因工作忙很少回故乡商州了,但偶尔回来一次,只要在公开场合一露面,朋友们一下子就粘住了他。你拉他,我拽他,勾肩搭背,争着合影或与他说句话。够不着的人,从人缝里踢一脚进去,也算是接触了名人。
商州人以贾平凹为骄傲,以谈贾平凹为光荣,但也并非人人都说“好好好”。原因很简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平凹把商州人的劣根性也写进了书里,传的满世界都知道,就有人不满。一些人对平凹的作品颇有微辞:“这个挨球的,咋光写商州人馍里掰出虱子、换老婆、站在屋檐下端着个比头还大比锅底还黑的老碗喝稀糊汤(玉米熬成)、在猪圈里拉屎让猪拱屁股哩!”
贾平凹成了大名人,商州的大小人物都争着和他拉关系。有一位不曾读过书的商州少年,逢人便说:“你知道吗?贾平凹是我爷爷哩!”逗得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有言是“大树底下不长草”,可在商州这块一脚能踢出三个诗人的土地上,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与平凹一比高下。有人说“文人相轻”,可商州文人们除了对平凹喜欢和崇拜外,绝没有嫉妒。
贾平凹是一位作家,但又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还是一位诗人、书法家、画家、收藏家、文学评论家、语言学家。1986年广东花城出版社曾为他出过一本诗集《空白》;他的书画作品曾在西安、深圳、苏州、石家庄等地公开展出过,出版有《贾平凹书画集》( 陕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 《贾平凹书道德经》(书法集,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贾平凹千幅书法精品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西路上》(手稿影印本,三秦出版社出版)《贾平凹书画艺术论》《贾平凹语画》等,并担任书画组织--太白书院的院长。他的书法作品还入编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外读本·九年级上(初三)》。他还出版过五部文艺评论集。
贾平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文坛怪杰”,有人说他是“独行侠”,有人说他是“鬼才”……贾平凹的秉性气质呈多元化组合,而且他的创作生涯如日中天,他还在不断地探索、追求,在寻找人生的最佳坐标点……
B. 黄梅戏发源地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湖北人怎么和韩国人一样喜欢偷文化然后说是自己的。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C. 演员张嘉译毕业于哪所高中
演员张嘉译毕业于商南高中.
张嘉译,1970年4月8日生于陕西西安,中国影视男演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SMG尚世影业签约艺人。
1995年,主演电视剧《道北人》出演张建国 。2009年,凭借电视剧《蜗居》“宋思明”一角走红。2011年,参演《借枪》饰演熊阔海获得白玉兰最佳男演员奖。2012年,凭借《营盘镇警事》、《悬崖》、《心术》获得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的“优秀男演员”奖 。2014年,主演电视剧《幸福双黄线》 ;主演都市时尚情感剧《一仆二主》 。2014年9月23日,主演的跨年代情感剧《爷们儿》登陆东方、安徽、陕西和天津四大卫视黄金档 。10月12日晚,第十届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在长沙举行,张嘉译和孙俪获得当晚最大奖项“最具人气演员奖”。12月,主演的历史剧《四十九日·祭》、《大清盐商》相继播出。 2015年5月,参与电视剧《白鹿原》,饰演白嘉轩。2016年,主演都市轻喜剧《我的!体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