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小吃街美食街排名是怎样的
1、黄河路美食街:靠近人民广场,地铁下来步行5分钟,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中间那条路就是,早几年在那儿上口译课,晚餐基本都在那儿解决,去小杨生煎点个二两生煎+油豆腐粉丝汤,去佳家汤包二两鲜肉汤包+紫菜蛋皮汤,那都是极其美味的绝配!谁吃谁知道!!但是人多,要排队!不过现在这两家分店越来越多,在上海很多其他地方都能看到。
当然,你在黄河路上可以找到各种好吃的,本帮菜,茶餐厅,韩国料理,日料,甜品都有,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己开发,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两家店,其他的都不用怎么排队。
4、寿宁路:8号线大世界下来步行10分钟。一条以小龙虾和烧烤为名的美食街,每到吃小龙虾的季节,这里都会人满为患,老板会在路边各种招揽生意,这里聚集了上海人气最旺的几家小龙虾店,香吧岛,好记,长寿面馆。这里的消费真心不便宜,不过能吃到美味的小龙虾也就值了。
5、虹泉路韩国街:在老闵行,最好开车过去,附近貌似没有地铁。随着“继承者们”和“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这条韩国街瞬间火爆了起来,一路上感觉这完全就好像是在韩国,韩国超市,商店,小吃店。在那里,你可以吃到正宗的韩国烧烤,抑或是来一份啤酒和炸鸡,当然还可以坐在Mango Six里喝下午茶。价格还算可以接受。
❷ 在中国有著名的廊桥在哪
寿宁,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这里“控闽浙咽喉。其崇峰叠嶂,屹若天堑,旧称东隅保障,有天造地设之奇。”坐拥数条出省交通要道的山城寿宁,在文学家笔下留下了不少传奇,其中廊桥大多扮演着重要角色。廊桥,让这方山水独具风格、底蕴深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廊桥,浓缩了千百年的乡土文化发展史,为寿宁赢得“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的盛誉。走进寿宁,就如同走进世界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
寿宁是福建省东北部的一个山区小县,那里山峦连绵,溪流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技术已经失传,但谁会想到,在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虹桥”——寿宁木拱廊桥。木拱廊桥也叫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它不仅与《清明上河图》的名桥“虹桥”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而且还对“虹桥”有所发展创造,那就是在桥上加盖“桥屋”,即桥与屋结合,如桥似厝,这种桥,寿宁人俗称“厝桥”。
寿宁廊桥特点鲜明,很充满诗意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即为参照所画,历史悠久
❸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镇大安乡半阳村,有这个地方吗
是有这么一个地方,电影《爱在廊桥》有一部分就是那里取景的。
❹ 上海可以看到海吗。
上海当然能够看到海。
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像上海的奉贤碧海金沙、金山城市沙滩等处都是非常适合看海休闲的去处。
(4)寿宁电影院扩展阅读:
上海几个可以看海的沙滩
NO.1 嵊泗列岛基湖沙滩
基湖沙滩位于泗礁景区的核心区域,呈狭长形,沙滩全长2300米,呈弯月形微倾入。且沙滩平缓,沙质紧硬,碧海如练。
基湖沙滩溶绿洲、沙滩、海湾为一体,金沙细净、坡度平坦、海水澄碧、微波荡漾、绿树成荫。夏天时凉风习习,海水清澈碧绿,在此拍水击浪,入海一游,令人心胸畅快。
NO.2 嵊泗列岛南长涂沙滩
位于嵊泗列岛泗礁景区的南侧,滩长近3000米,滩形如弯月,沙质柔软,似棉毯。与基湖沙滩,地处同一地段的相反方向。
沙滩与周围的松峦、悬崖、奇石、孤屿及幽旷的海湾、澄澈的海水融为一体,或是碧海无垠,波光粼粼;或是激浪淘沙,风翻白浪花千片,涛似莲山喷雪来。及晚,当浪徐徐退去时,绛霞满天,映红水面,映照出青山、奇礁。
NO.3乍浦东沙湾
位于内九龙山风景区,背依青山,南面大海,三面环山,形似新月,沙滩长1500米,沙质坚净,它的沙是铁板沙,正因为有这个特点,夏日里前来游泳嬉玩的人多如牛毛,有的在捡拾海螺,挖着泥蟹,有的在追逐浪花,还有的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看蓝天白云,听汹涌涛声。
NO.4朱家尖十里金沙
朱家尖相邻的东沙、南沙、千步沙、里沙、青沙五大金沙一个接着一个,蜿蜒伸展,组成链状的沙滩群,全长五千多米,号称“十里金沙”。
沙滩沙质细腻,柔似绒毯,滩坡平缓,滩域辽阔。东沙是五大沙滩中最大的沙滩,那里都是别墅区;南沙发展最为成熟,有很多海滩游艺项目,是著名的沙雕艺术节主会场;千步沙紧邻南沙,比较接近自然;里沙在几大沙滩中以自然景观胜出,毗领原始森林;青沙紧邻大青山景区,故得名。
❺ 廊桥的廊桥详情
蟾溪桥 明正统十三年(1448)建成,名为西城桥;
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更名蟾溪桥;
1984年,该桥被拆除改建为石拱桥。
寿宁最古老的一座木拱廊桥就这样从蟾溪上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遗憾和叹息。
桥梁为三层叠架,底层用三扇牛头串拱,中层用杉木梁架,再横架面梁,上竖柱子,用2寸厚木板铺成桥面,两边木板围拦,加刷油漆,上架枋桁檩子、角板、椽子。桥中楼阁,宏伟壮观,桥中上方布局幔天,雕梁画栋,造型深幽古朴。 子来桥 明天顺年间(1457-1464)主簿史正建,原名惠爱桥;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失火,烧毁惠爱桥、升平桥和鼓楼及民屋五百余家、坊表十二处;
明万历七年(1579)任、秦二家失火,烧毁子来桥、鼓楼、总铺和民房四百余家;
万历十年(1582)知县李应春重建为两孔石桥,改名子来桥;
清乾隆十四年(1749)暴雨冲毁子来桥,后由叶尚奎等改建石拱桥。 升平桥 清乾隆四十三年重造,俗称横溪桥。
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邑人叶伯铭等建;
嘉靖二十四年(1545)毁于火;
明隆庆五年(1571)知县梁元杲重建;
清乾隆十四年圮于水;
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
1997年修缮时,拆去桥北端。
1986年公布为寿宁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长24米,宽5.8米,底层27根拱梁,30根横梁,桥面48根木柱,分列11间。上有遮雨的飞檐屋顶拱斗重叠,边有披风的木板档墙淳朴古雅,其造型之奇巧令人赞叹。 仙宫桥 又名玉带桥。约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清乾隆十四年(1749)与子来桥、升平桥同时圮于水,三十二年(1767)重建(一说四十三年)。
《寿宁待志》载:“懿政行祠,祀马夫人也,旧在主簿公廨,后徙城南,民祷祈必应焉。每岁六月吉,县官设祭,合邑迎祀。”懿政行祠即马仙宫,宫前有一跨溪木桥,叫马仙宫桥,有塑佛数尊。
明朝柳元游马仙宫后赋诗《登马仙宫观音阁》:“长桥虹影接郊垧,高阁翚飞倚太清”。
解放后,该宫做为鳌阳区公所办公地点,今为县总工会所在地。 飞云桥 又名步云桥,俗称后墩桥,
明天顺七年(1463)县丞李贞、邑人吴永忠募建,
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建,1995年修缮。 七星桥 位于茗溪水头,明正德年间(1506-1521)王进等募建。
在康熙二十四年刊本《寿宁县志》中记载已改为石拱桥;
清末被水冲毁;
1976年重建为公路桥。
明邑人柳元教谕在《山居赋》中有句:“七星长桥,玻璃浩渺。临浅水以观鱼,步长堤而听鸟。”为鳌城八景之一。 西振桥 在电影院门口,朱坑溪流经高厝下,注入蟾溪;
明天顺年间(1457-1464)知县沈能建;
1960年改石拱桥。 报功祠前桥 按《福宁府志》中寿宁县疆域图中所标,报功祠在城内西门(现县医院所在地)。
由于郑怀茂在官台山聚众数千武装采银对抗朝廷,明景泰六年(1455)刘广衡和沈讷带兵,报功祠是为纪念刘广衡和沈讷而建。
在康熙二十五年刊本的《寿宁县志》中明朝训导王贵的《报功祠记》载:“寿宁县治西去百步许,新构祠堂,以祀御史中丞刘公(刘广衡),宪副使沈公(沈讷),从民欲也。”
报功祠于成化二十年(1484)建,弘治间(1848-1505)刘公玉重葺,万历二十年(1792)知县戴镗重修。
《鳌阳镇志》载,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吴氏家失火,烧毁报功祠前桥及房屋百栋。报功祠前桥很可能是西成桥(今蟾西桥)的前身。 登云桥 清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771-1773)建,在杨梅桥村,因为先有桥,而后有村,村随桥名。 张坑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芹洋尤溪村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位于芹洋乡张坑村西南约1公里,清道光八年(1828)造。1954年,寿宁县人民政府修缮。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河卵石砌筑。长40米,宽5.0米,孔跨33.4米。南北走向,17间,72柱。桥屋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上覆双坡顶。桥下有原桥墩孔,直径大者80厘米,小者20厘米。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建桥工匠等丰富的人文资料保存尚好。由于牛头山水电站建设需要,于2006年由业主投入50万元,聘请年迈的郑多金师傅主持异地迁建至尤溪村尾,新址选在尤溪村下游1公里处的袋仔面。 长濑溪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芹洋尤溪村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位于芹洋乡长濑溪村上游1公里,离乡政府驻地2.5公里,清道光九年(1829)造,董事李周泽。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39.2米,宽5.2米,孔跨32米。东南西北走向,15开间,64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有建桥时间、捐款人等保存尚好的人文资料。长濑溪桥由于牛头山水电站建设需要,于2006年由业主投入50万元,聘请年迈的郑多金师傅主持异地迁建至芹洋乡政府左侧的溪涧上。
世界最长贯木拱廊桥---鸾峰桥 : 鸾峰桥 “寿宁县鸾峰桥跨长三十七点六米,为现存之最。”这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史 · 桥梁卷》著作者唐寰澄考察福建省寿宁县贯木拱廊桥后,于日前在寄给寿宁县人民****以“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题赠的附注内容之一。无疑又给鸾峰桥的文物保护级别加重了砝码。
鸾峰桥是寿宁19座贯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
该桥单拱跨度37.6米,位于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南,俗称下党桥。始建于明代中期,清嘉庆五年(1800)正月重建。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建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在唐寰澄考察此桥之前,福建省博物馆曾派员作过专门调查,沈为平、赵辰等众多国内著名专家亦亲临考证,结论与唐寰澄一致:鸾峰桥系现存中国单拱跨度最长的虹桥。 里仁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芹洋尤溪村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也称尤溪下桥,位于芹洋乡尤溪村东面,《建宁府志》载:里仁桥在尤溪,黄彦畴等建。
现桥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6.4米,宽5.6米,孔跨21米。东南西北走向,13开间,56柱。上覆双坡顶,中梁上墨书楹联四对,还有历次维护、修缮的工匠、董事、捐资人的姓名。
桥两侧立柱间架设厚木板,行路劳累在此或坐或卧休息片刻是种享受。桥中设佛龛,供奉观世音菩萨。里仁桥是明清古道寿宁出南门到政和的必经之处。“里仁”一词,出自《论语》第四篇的题目《里仁》。里:就是住的地方;仁:仁厚,博爱。“子曰:里仁为美。”其意思是: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四周邻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 大宝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梅州风景名胜区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俗称小东桥,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始建于明。《建宁府志》载:大宝桥在小东下,僧惠明等建。清光绪四年(1878)重建。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4.3米,宽4.6米,孔跨33.1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9开间,80柱,桥面弧度较大。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墙,有彩绘。桥中视神龛,祀临水夫人。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保存尚好。由于浩溪、坑底溪、西宅溪在小东村头交汇后水流变大,始建于明朝的大宝桥曾被洪水冲垮,光绪年间重建时,建设者在将拱桥整体提升的同时,在较宽阔的一侧桥墩巧妙设计了倒“V”字型的分流石砌桥墩,并在该桥头设计了“U”字型的泄洪口,每逢发大水时,洪水便从低处泄流,确保廊桥安然无恙。 杨梅州桥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梅州风景名胜区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二次重修,现桥为1939年募缘再重修,寿宁造桥世家的第五代传人郑惠福工匠是承建的主墨师傅之一。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2.5米,宽4.2米,孔跨35.7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工匠等丰富人文资料保存尚好。过去杨梅州桥是浙南地区的泰顺、平阳、苍南通往寿宁至闽北以至赣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来往的挑夫、商旅络绎不绝。如今杨梅州桥所处的位置属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生态长廊的中心腹地,有着“江南小九寨”的美誉。 单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梅州风景名胜区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位于坑底乡猛虎林村南1公里,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始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已卯岁次十月初四日重建。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0.1米,宽4.1米,孔跨16.3米。东北西南走向,8开间,36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与寿宁其他木拱廊桥不同,此桥屋单边为半封闭式,且桥拱架圆木外7根内6根。主梁上有记载,将募建杨梅州桥的余款用于建造单桥。桥上人文资料字墨保存尚好。单桥过去是泮洋、浩溪等村经猛虎林通小东的必经之路,是连接景宁经大安通寿宁的捷径。 红军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梅州风景名胜区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位于犀溪乡李家山村东北1公里,1954年造。1937年3月12日,山洪暴发冲毁木桥,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遭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围捕。此时,李家山的9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筏,把他们抢渡过河。1954年福安专区副专员许威拨款建木拱桥,群众取名红军桥。两端桥堍用河卵石砌筑。长42.2米,宽5.1米,拱跨32.6米。南北走向,15开间,64柱,上覆双坡顶。桥挡风雨板的板洞呈五角星状。1997年,寿宁县人民政府在北岸的桥头竖起一块“红军桥纪念碑”石碑,碑文记载了建桥的历史和经过。 回澜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名渤潭桥,位于南阳镇南阳村南,因桥下河水迂回环流,形成一潭,潭深莫测,取名渤潭,渤潭桥因此而得名。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长26米,宽5.2米,孔跨17.2米,东南西北走向,10开间,44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回澜桥,由龚振声等为缘首自清光绪十九甲午冬(1893)始建,因事繁费巨,备历艰辛,停停续续到辛亥(1912)秋,才完全落成,前后将近修建二十年。1959年,拆桥的木料建大队畜牧场。嗣后,村民又于1964年重建,时隔二十五年后至1989年才铺设桥板。1986年建山坑公路时,拆去西向桥头一榴,移到东向桥头。渤潭桥的始建与重建,对姓氏集中人口众多财力也不弱的南阳村来说,工程不算浩大。但两次建设,时间跨度都长达二十年以上,可以说是历尽艰辛与曲折,在寿宁廊桥的建筑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普济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溪南桥,位于南阳镇溪南村。始建于明代,《建宁府志》载:普济桥在溪南,龚志和等建。现桥于1965年重建,由寿宁造桥世家第五代传人郑惠福、第六代传人郑多金父子俩共同主墨承建,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5米,宽5米,孔跨16.4米。东南与西北走向,9开间,40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溪南桥外观朴实,处地也不险峻,但它是溪南村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溪南桥的东北面桥头建有大王庙,古树苍天,环境优美。
❻ 廊桥,寿宁永世的地标优美散文
廊桥,早有所闻。
大约二十多年前吧,从《廊桥遗梦》的电影中,知道廊桥。但在我亲历亲见了寿宁的几座风雨廊桥后,我觉得电影里美国麦迪逊县的那座木桥,有廊桥之名,无廊桥之实。
木拱廊桥是一种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汉族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我国木拱廊桥集中在闽浙边界,主要分布在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泰顺、庆元等地。据说全国现存木拱廊桥总共只有一百多座,福建宁德境内就有五十四座,仅寿宁一县,就有19座保存完整,很有特色的木拱廊桥,数量为全国之冠。从建造年代来看,寿宁木拱廊桥是最齐的,从明代、清代的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并把寿宁的木拱廊桥赞为"闽中桥梁甲天下”。
我在寿宁看到的木拱廊桥,那才真叫廊桥呢,货真价实。
木拱廊桥在寿宁县俗称厝桥。厝,在福建多种方言中都指房子。顾名思义,就是桥上架起房屋。寿宁人将桥上有屋、有亭、有阁、有庙等建筑物的桥梁统称廊桥。走进寿宁,就可以看到廊桥。廊桥,是寿宁永远的地标。
架设在溪、河之上的桥,原是用来过河跨溪越涧,便利交通的。
聪明的寿宁匠人便把造桥和造廊、造厝(房子)结合了起来。深山老林、荒郊野岭、溪涧之上、峭壁危岩之下只要有一厝桥,往来商旅之人便可躲风雨、避野兽、歇脚过夜了。后来,又把造桥和建庙结合了起来,在桥的中部设一个神龛,安放一尊神像,或关公、或观世音菩萨、或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本地神,既方便了旅人求神拜佛保一路平安,也方便了附近村落老百姓的宗教活动。每当祭祀的时候,乡民们都会带上酒菜香烛,从附近的村落汇聚廊桥,依次到神龛前烧香、磕头、为家人祈福。
我仔细地参观了位于寿宁坑底乡小东村东南一公里处的始建于明朝的大宝桥。该桥两端的桥堍用块石砌筑。长约40多米,宽约5米,孔跨33.1米。东南走向,有19个开间,80根柱,桥面拱形弧度较大。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以粉墙,还有彩绘。桥的中部有一个较大的神龛,当地人介绍说祭祀的是临水夫人。桥中间有两个地方,还用木板铺成床铺状,是供往来的商旅行人躺卧歇息的。桥中部的上端横梁上,还有墨书的丰富的人文资料,看上去保存得不错,只是时近傍晚,廊桥内光线较暗,看不清写了些什么。
桥与屋、与庙与亭、阁的紧密结合,实在是木拱廊桥的一大创造。它使原本只有过河跨溪单一功能的桥增添了很多的功能,更具实用性,也使厝桥的外观,远看形如彩虹,更加美丽壮观。我在鳌阳城关镇的几处厝桥上,看到有纳凉的、打牌的、拉琴的、唱歌的、泡茶、聊天摆龙门阵的,在乡下的厝桥边看到有交易山货的,还在一处的厝桥上看到百姓有摆宴席的.....寿宁的厝桥,除了有便利交通的作用,还发挥着休闲娱乐、信息交流、货物贸易、宗教信仰等场所的综合作用。这是《廊桥遗梦》电影里的那座木桥,所无法比拟的。
上述功能当然是建造者精心设计的,是本来就想要的。
但文物和旅游资源的功能却是当年厝桥的建设者们,怎么也想不到的.。许多地方,因为修建了现代的公路大桥,廊桥作为便利交通的作用正在减弱或消失,但是有了科学和发展意识的村民们并没有把原有的廊桥拆除,反而倍加保护和爱惜,他们知道,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物,也是可供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是寿宁不可消失也不能消失的永久的地标符号。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技术已经失传,谁会想到,在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木拱廊桥。今天,这些廊桥还有着文物的、技术的价值和开发旅游的功能。它不仅吸引来不少慕名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大批的观光旅游者。这里的廊桥每一座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故事,如今许多廊桥已成了文物保护对象和寿宁的热门旅游景点。
就说大宝吧,那置身于绿水青山中、横卧在深涧溪流上的风雨廊桥,和建桥时就种下的那片长得枝叶繁茂的风水林,加上小小山村、袅袅炊烟,不时有旅游中巴和小汽车缓缓驶来,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既古朴、又时尚的寿宁农村风景画卷。如此美丽的廊桥风光、清新的空气引得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站在大宝桥边,我在欣赏精湛的造桥技术时,脑子里想着一个问题:木拱廊桥的造桥技术,何以能在寿宁这个山区小县得到长足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雄踞“甲天下”的地位呢?正在此时,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背着双肩包,欢快地唱着《美丽的彩虹桥》这首歌走过桥头,走过我的身边。我的思绪被搅乱了,完全被身披晚霞的这群孩子的歌声所吸引。倘若还有机会来寿宁,我的问题就留待下次来这里时再寻找、思考答案吧!此时此地,我更爱这悦耳的童声在廊桥边、溪水上和山野里回响:
山叔酒菜香
山姑手艺巧
桥下赏流泉
桥上山歌向外飘......
❼ 宁德寿宁有没有私人影院
有。寿宁县星瑞影城位于宁德市寿宁县阳光鑫城3号楼,是一家私人电影院,属于休闲娱乐。
❽ 寿宁公安局局长杨声鸣
11月2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解放街街头发生了砍人事件,当晚八点半左右,鳌阳中学放晚自修,同学们陆续离开,这时校门口就聚集了一伙社会青年,平均年龄在16岁,其中一人向该校初三学生动手,紧接着两伙人就开打了,几个值日老师,年段长第一时间上前阻止,也被打了,范希善同学出来看见后,赶紧出来劝架。几分钟后,围观人群多起来,打架两伙人比较分散了,有点停下来的感觉,可到离校门口一百米左右的十字路口又打起来,外校一伙不知从哪拿出西瓜刀和铁棍,又是一阵打。
这时,拿刀的一伙突然间将刀砍向一个人的头上。范希善同学毅然将手挡在那位同学的头上。那位同学的生命是保住了,可是范希善同学的手腕却被连骨砍断,只剩下一点点的肉和皮!
兴是被这残忍的惨景吓呆,砍人犯跑了,围观人群驻足原地。老师当即反应过来,带了范希善同学去医院。从学校门口到医院,短短的几百米距离,绵延的血迹,触目惊心。
此外,还有一位同学的头骨被打裂,另一位同学手肉被砍去一块等等如此不同程度的伤数不胜数。
寿宁学生被震撼,一时间,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此事的文章,大家都在愤怒,并且希望着范希善同学早日康复。
**局迅速行动,两天后,警方在寿宁县山峰寺抓捕几名嫌犯。其中就包括主要犯人林坤。然而正当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时,警方再次传来消息:犯人被**局局长杨声鸣亲自下令无罪释放。
被害人还在躺在医院呻吟,然而伤害人却然如此逍遥法外!
而警方给出的说法是:被害人只是轻伤,不用赔钱,而犯人因为未成年,不用付刑事责任。
多好的借口,搬出《未成年人保护法》,霎是让一众人哑口无言。
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有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但是,你教育了吗?感化了吗?挽救了吗?假若如此,那么每个学生满大街乱砍,然后去你**局登记下,末了说我是未成年人,你就可以随便释放了吗?
我国是个依法治国的国家,但是现在,我所能看到的只有滥用法律、私用职权等现象。不免让人心寒。
于十一月五号晚上,学生请众到**局讨个说法。却被告知**局长不在。真是天大的讽刺,如果做事凭良心,又何必遮遮掩掩着不出来对质呢?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如此做法,如此做事,简直颠覆了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里所说:**叔叔是正义的化身,他勇敢又机智,坏人一见到他们立刻就会被吓跑……
事败俱露,我们伟大的**叔叔
悲剧啊!!!人肉他!!杀一个是一个!!杀两个是一双!
1票(100%)
杨声鸣!不是人啊!!这你也保!
0票(0%)
世界无奇不有!!别介意了!
❾ 寿宁县的社会
2007年寿宁县投入教育经费6896.2万元,比2006年增加1575万元,列入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6400平方米,新建校舍2954平方米。
2009年寿宁县投入教育经费1.35亿元,比增33.5%。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2966万元。省级“对县督导”教育评估顺利通过。寿宁一中重新确认为省二级达标高中。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验收。寿宁六中完成教学楼基础工程,动工建设学生宿舍楼。一中田径场新建、二中扩容、中小学校舍危改等项目全面实施。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投入使用。 1949~1978年,寿宁县的科研项目主要是围绕山区的特点,侧重科学技术的引进、应用与推广。30年间,经县计划委员会平衡选项,上报宁德地区计划委员会立项的有33项。其中,重点项目14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编制科研项目。1979~1989年,列入计划的科研项目有48项。
2007年全县组织申报省市各类科技项目5项,4个项目通过省鉴定验收,三祥公司“一步法熔炼二氧化锆颗粒”对接项目被评为全省“6·18”十大优秀转化项目。宁德市新材料研发中心落户三祥,新材料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7年寿宁县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继续改善,新增门诊病房2300平方米。
2009年投入7681万元,完成2009年度 617户3015人的安居工程建设,全县已累计完成1345户6365人的建设任务。县医院搬迁工程基本完成门诊楼主体和病房楼、医技楼基础建设,斜滩、南阳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投入使用。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扎实有效。全年免费接种一类疫苗13.29万人次。 2009年寿宁县完成梦龙文化公园一期工程;新建3家农村文化站、21家农家书屋。
2012年9月24日,在中宣部组织的颁奖晚会上,由寿宁县委、县政府,福建电影制片厂,福建省艺术摄影学会,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以寿宁县廊桥文化和民俗景观为原型的电影《爱在廊桥》获电影类“五个一工程”奖。
民俗风情
祭溪,是民间的一种信仰献祭仪式,通常在桥梁建造初始时进行,旨在祈求龙王治水庇佑建桥功成。
元宵拔烛竖灯茶:犀溪异俗。元宵夜,犀溪村拔烛竖灯,极其热闹,据先贤叶于润对犀溪村元宵竖灯茶礼俗的考证,此俗当始于康熙后期,后族甥进士韦希烈将外婆家元宵竖灯茶风俗带到清源。
寿宁斜滩台阁铁枝:以各种人物神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而深受大众喜爱。每年的正月十三,斜滩都有举行“搬铁枝”、“迎奶娘”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
菊月迎请黄山公:黄山公是寿宁最具特色的地方神祇,民间信仰的影响范围广及寿宁以外的福安、周宁、政和、庆元、景宁、泰顺等闽浙两省数十个县市。 2007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到6355人,征收保费1120.8万元,发放153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参合率达到 81.6%,受益群众达18.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2002年底前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开始启动。三项医保共配套资金700万元全部到位。累计新增就业岗位795个,培训城乡劳动力2842人次,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700人,帮助农民转移就业6.9万人次,解决“4050”就业困难人员173名,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以内。增加财政投入200万元,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缴纳比率,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2020万元,比增32.5%,位居全市第一。
2009年全县列入低保对象7266户12700人,城乡低保保障线标准大幅度提高,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344万元。全县参加新农合对象17.88万人,参合率达到89.39%,新农合补偿力度加大,全年兑现医药费用补偿1541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2万人,参加新农合2.6万人,合计参保率86%。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障继续加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17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27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